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案

高中经济生活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08-10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案
重点: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如何正确面对经济全球化。
课前自主学习
1.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____________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它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它于__________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运作,标志着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2.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二战后____________技术,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____________技术迅猛发展加快了国际流动,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成为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3.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____________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面对____________而言则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997年7月,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相继受到冲击,11月中旬波及韩国、日本,亚洲金融相继陷入危机状态,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美国股市动荡直至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由泰国开始的金融危机为什么会迅速波及亚洲?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征?
1.发展进程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经济联系逐步加强;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朝着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2.发展原因
(1)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
(2)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3)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
(4)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5)交通和信息技术发展,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
3.实质和作用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但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正确的策略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减弱
C.世界形势出现和平稳定局面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
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基本原因是()
A.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
B.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C.跨国公司的纷纷成立
D.关贸总协定的推动作用
知识点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世界性统一大市场。世界贸易组织是何时建立的?它与关贸总协定有何不同?
1.原因
关贸总协定成立以后,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因其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存在诸多弊端。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需要,应建立一个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
2.建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取代关贸总协定。
3.目的:世贸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4.作用
(1)通过多边贸易,促使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各国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2)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90%以上。
(3)努力减少其成员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度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
下列是关于WTO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其前身是关贸总协定
B.WTO的建立,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C.WTO未能对发展中国象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
D.其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
有关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A.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就已建立起来
B.关贸总协定和WTO都以实现贸易自由化为宗旨
C.美国在战后世界贸易中一直占核心地位
D.WTO的建立使世界贸易向着规范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周
知识点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协调机构,对每个国家都充满了诱惑,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前景也相当客观,为什么中国人世之路历经曲折,耗时漫长?中国入世将会给国人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创始成员国之一。1986年正式提出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申请。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机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挑战: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应对策略:中国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加入WTO以后,我国市场上国内外企业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这是因为()
A.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
B.中国市场将成为开放统一的市场
C.中国市场的商品需求基本饱和
D.中国政府不再调控市场经济活动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这一举措反映了()
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世界市场对中国开放,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向世界开放②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体现③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巩固测试
1.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
A.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得到普遍认可
B.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
C.国际金融的发展
D.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运作
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A.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B.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共同发展
c.世界各国、各地区密切联系交往与合作
D.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I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是对立的
B.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
D.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4.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9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其原因不包括()
A.关贸总协定的推动
B.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C.跨国公司的发展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促进
5.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亲密合作
B.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
C.各国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片
D.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
6.下列组织最能体现经济全球化特征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B.世界贸易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D.欧洲联盟
7.世界贸易组织是()
A.以经济全球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组织
B.以区域经济集团化为基础的多边贸易组织
C.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组织
D.以知识经济为载体的多边贸易组织
8.世贸组织比关贸总协定具有更大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①世贸组织更能适应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②从临时多边贸易协定到国际性贸易组织的转变
③世贸组织倡导贸易自亩化和促进各国市场开放
④世贸组织有利于经济全球化,而关贸总协定不利于经济全球化
A.①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③
9.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作者在这里强调()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10.材料一“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周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人均产量

国家类别1970年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108美元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3129美元22185美元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评价材料一的观点。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

(3)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全球化?WWW.JAb88.Com

相关知识

必修2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必修2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必修2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案

1.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2.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1.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原因:①从________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②________使世界市场迅速扩大。③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________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④________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⑤________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⑥________________的推行也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2)评价:①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利益失衡。②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③对于______________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背景:①_______________存在着诸多弊端,在解决争端时缺乏_______的强制措施。②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2)成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_______________,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3)作用:①逐渐取消_______,使各国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②对_____________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加入:_______,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机遇:①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_____________。②促进_______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善的______________。
(3)挑战: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一些产业受到冲击。
(4)对策:中国的企业应不断提高自身______________,以适应新的_______形势。

1.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据F1本田车队厂商透露,每年车队投入五亿美元,高薪聘请车手,不断研发新车……但受危机的影响,不得不黯然退出F1赛事。对上述现象最确切的理解是
A.本田车队退出与管理有关B.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C.本田车队退出与危机无关D.危机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2.中新网2007年12月21日报道:“中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喷气支线客机ARJ21-700飞机在上海举行下线仪式……ARJ21先后选定了美国GE公司、欧洲利勃、海尔等19家世界顶级系统供应商。”这段材料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B.世界经济全球化
C.世界经济制度化D.国际贸易法制化
3.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B.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C.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欧洲的挑战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4.圣诞节期间,在美国纽约迪斯尼世界、梅西百货等名店,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商品(右图)。欧盟一位高级官员不禁感慨道:“如果离开中国制造的玩具,那么,世界上的儿童就会失去很多欢乐。以上材料充分说明了
A.政治的多极化趋势B.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C.文化的多元化趋势D.中国是一个发达国家
5.2007年8月15日,美国股市收盘时仍然保持了连日以来的下跌势头,次日,欧洲、亚太地区的股市都反应强烈,股指纷纷下挫,中国上海证券指数也比前日下跌了104.43点。对上述现象最确切的理解是
A.美国是当今世界真正的经济霸主B.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C.世界各国各地区联系日益密切D.世界各国的普通群众都热衷于股票投资

合作探究1:导致二战之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合作探究2:思考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目的及其建立过程,指出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作用。
合作探究3:阅读教材并结合你所了解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要如此意志坚定地要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1.以下三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D.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2.“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庞地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付给广告商……”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韩国工人的工资比较高
B.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全球化的特征
C.美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在下降
D.美国的汽车生产离不开其它发达国家
3.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判断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组
①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②世界贸易总额在持续增长③各国的关税壁垒森严④经济全球化正逐步形成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一对西方夫妇曾在《CITY》杂志上抱怨,去年圣诞节他们专程钻进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以为跑到中国西南这偏僻的一角来就可以躲过满世界的圣诞老人、圣诞树,结果,还是未能逃脱。在大峡谷的小旅馆里他们又撞上了圣诞老人。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A.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西方商品很受欢迎
5.当同学们看到电视上播放的“印度博帕尔惨案的悲惨景象时”,气愤不已,纷纷表示坚决反对发达国家把污染工业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的做法,坚决反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此,我们的态度应该是
A.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坚决反对
B.给发展中国家解决了大量的过剩劳动力,完全赞同
C.不利于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坚决反对
D.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害,要趋利避害,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全球化
参考答案:

1.B2.B3.B4.B5.B

1.D2.B3.D4.B5.D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评价极其问题
(2)学生能熟悉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宗旨、意义,中国入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采取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设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分析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2)应用热点让学生学生讨论、思考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从史出发认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2)树立学生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美苏的“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采访历史课代表
晚上洗头用的是什么牌子的洗发水和香皂?——潘婷、舒肤佳(美国宝洁)
今天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和鞋子?——海南的揶苗校服和美国的耐克
用什么什么牌子的手机?——诺基亚(芬兰)
提问:通过采访,同学们从课代表的身上看到什么样的经济现象?
回答:经济全球化
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答略)
2、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科学技术促进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使用,现代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和以国际互联网作为载体的操作方式,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
其次,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成为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思考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第三,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冷战期间存在的两个所谓的平行的市场,随着冷战的结束不复存在,市场经济成为全球通行的机制,也促使经济全球化在冷战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92年10月,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致辞时说“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总之,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3、
材料一:以波音公司为例(课文的引言),提出问题:波音公司的零部件在美国能否生产?波音公司为什么把某些零部件生产舍近求远放在国外进行?
材料二:博帕尔事件发生于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尔市(Bhopal)美国联合碳化物(UnionCarbide)属下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设于博帕尔贫民区附近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异氰酸甲酯(MethylIsocyanate)泄漏事件。当时有二千多名博帕尔贫民区居民即时丧命,后来更有两万人死于这次灾难,二十多世博帕尔居民因而永久残废,现时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儿童夭折率,仍然因这些灾难远比其他印度城市为高。该事件被认为史上最严重的工业灾难之一
材料三:2000年12月,在法国尼斯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2001年4月,在加拿大最古老的城市魁北克召开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2001年6月,在瑞典哥德堡召开的欧盟峰会,2001年7月,在意大利热那亚举行的八国峰会,这些大型会议的会场外到处都是情绪激昂的反西方全球化的抗议人群。一名反全球化示威者在热那亚八国峰会的会场外被枪杀身亡后,法国总统希拉克当时就说:“如果没有什么原因触动他们的感情和思想,是不可能成千上万的人跑到这里来游行示威的。无论对错,肯定存在某种焦虑、某种困难。对此,我们不可以视而不见。”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追问拓展:你如何看待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这种生产方法,如果在20世纪以前能否进行?为什么?
(2)关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通过多媒体演示时事新闻中人们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不同反映的图片,围绕“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以辩论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4、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归理,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并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强调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促进世界共同繁荣。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
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什么?关贸总协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又有哪些局限性?
2、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目的是什么?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鉴于教材篇幅有限,教师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宗旨、职能、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了适当补充,并通过数据材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播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片断:2001年11月10日晚18时39分,随着WTO第四届部长会议主席卡迈斯手中的一声木槌响,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13亿中国人翘首以待的梦想瞬间化为现实。
2、中国入世的艰难历程,老师介绍沈觉人、佟志广、谷永江、龙永图四位首席谈判代表
3、结合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谈一谈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世界和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教师通过“走向世界的海尔”和“美国对华彩电倾销案”正反两个事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对外贸易既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我国企业要积极面对,沉着应战,对内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外熟悉世贸组织规则,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四、小结: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利大于弊,是最大的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不存在避世自保的“世外桃源”,任何国家不能现在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经济全球化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机遇。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与它所获得的发展机会成正比。只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才能正确主动获得发展!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特别是导入部分能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的兴趣极高。其次,很多的设问存在太大的空泛,学生的思考的角度存在偏差。
在教学中,本课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讨论、辩论、自由发言、设计灵活的课后调查活动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课堂实施以及学生后续学习的情况来看,本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的原因在于大多能联系身边的实例,容易接受及理解。
当然本设计仍存在着有待修正的地方,如多媒体手段的利用不够充分,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还是有所欠缺等。假如以后有机会再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我会在这两方面进一步完善。

第8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8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8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考点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1.背景:

(1)世界经济秩序的混乱和贸易保护主义引发大危机和二战,各国吸取教训,主张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经济。

(2)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的经济实力却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形成: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国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布雷顿森林会议)

①时地:1944年7月,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②国家:美、英、法、苏、中等44国;③内容:通过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及附件,统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①时间:1945年12月;②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③任务: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WB):①时间:1945年;②宗旨: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美国权力:IFM和WB总部都在华盛顿,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美国获得最大投票权,美国取得绝对的控制权,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来。

3.内容(特点):

核心制度内容:“双挂钩一固定”的世界货币制度。⑴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35美元=1盎司黄金;⑵各国货币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

4.影响:

⑴积极: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统一标准,稳定秩序,恢复经济);

⑵消极:这个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确立美国在相当长时间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1.背景:

(1)必要性:19世纪末至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各国加强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造成国际贸易不断萎缩,各国逐渐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2)可能性:战后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并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2.建立: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3.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评价:它客观上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从而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但美国则试图通过它来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三、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标志: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2.作用: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2)有利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考点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一、欧洲联盟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①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思想渊源)②近代欧洲各国的冲突和战争不断,激起人们对欧洲统一的愿望;(历史因素)③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特别是面对美苏两极格局,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现实因素)④欧洲宿敌法国和德国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可能因素)⑤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2.欧共体的建立(经济实体):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1957年签定《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罗马条约》的签定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67年,欧洲六国签定《布鲁塞尔条约》,将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欧盟成立(政治实体):1992年,欧共体12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渡;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正式问世。

4.欧洲联盟成立的意义:

(1)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2)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3)对中国:欧盟的关税、规则、壁垒,包括手续都是统一的,中国如进入其中一国,也就进入了欧盟各国,减少了入关和流通成本;但是,欧盟各领域都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这对中国不利。政治上,中、欧在国际上能更多地进行合作,有效地牵制单边主义。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1)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推动;(2)欧洲一体化和日本实力的增强,美国的优势地位面临挑战;(3)加强三国合作,寻求发展机会。

2.过程:为应对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挑战,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宗旨:在15年内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4.特点: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

5.评价:

(1)作用:①加强了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往,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②加快了三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③三国之间努力通过自由贸易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增强区域集团的实力;④增强了其他美洲国家经济联合的意识,加快了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2)问题:

在这三个国家中,美国的经济实力远远高于其他两国,因而在集团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对墨西哥而言,民族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3)启示:①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要适应形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②区域经济合作并不只是享受利益,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③发展中国家应在经济区域一体化大潮中学会如何避害趋利。

三、亚太经合组织(APEC)

1.背景:(1)20世纪70~80年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区域内各国经济联系密切;(2)20世纪80年代经济区域化趋势的增强。

2.经过:(1)1989年,澳大利亚等12国在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2)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汉城会议,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3)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4)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形成“上海共识”。

3.宗旨: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4.性质:是一个经济贸易合作论坛。

5.特点: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地跨亚洲、大洋州、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成员国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的差异。

6.意义:(1)亚太经合组织自成立以来,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2)亚太经合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成员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考点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背景:二战后,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相互影响和依赖的程度加深。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开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而关贸总协定已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2.诞生: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标志着法制化和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英文缩写“WTO”)。

3.特点: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是基于规则而非强权;世贸组织的决策,是采取“完全协商一致”方式作出的。

4.宗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5.作用:

(1)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多边贸易,促使各成员国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世界贸易组织努力减少其成员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

(3)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为全球经济的交往、合作提供了规范的平台,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原因:(1)中国需要世界:入世后,中国可以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2)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入世后,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WTO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2.过程: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1950年台湾当局退出;1986年中国政府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影响:

机遇:①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②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开放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④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挑战:市场的开放、关税的减让,会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可能上升。

4.策略:(1)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2)主动熟悉经济全球化规则,积极倡导建立全球化新规则,加强国家经济安全防范。(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民族企业,扶持民族品牌。(4)加大科教投入,培养各方面人才。

三、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原因:(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根本原因)(2)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3)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接受,推动世界经济向经济全球发展;(4)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5)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础。

2.含义与表现:

(1)含义: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表现:①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承担起原来由发达国家完成的生产流程,使国际分工深化,各国经济在水平方向相互渗透,联系更加紧密。②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形成了全球贸易体系。出现世界贸易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③跨国公司遍及世界,跨国银行迅速发展。它们面向世界,推行全球发展战略,极大地加强了各国的经济联系。

3.进程:

⑴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多,世界市场初具雏形;(启动)

⑵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开始)

⑶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发展)

⑷二战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高潮)

4.实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5.评价:即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权,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面临机遇和挑战。从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积极作用(利):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加速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消极作用(弊):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挑战。经济全球化造成南北矛盾、贫富分化、粮食危机、环境恶化等问题,引发全球性的经济金融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

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从机遇看,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追赶发达国家。从挑战来看,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在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劣势。

(2)态度: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趋势,因此,反对全球化是不正确的,也是无济于事的。②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a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c促进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③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安全问题要有充分的认识,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要努力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概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过程、构成要素、基本特点,并评价其作用。

背景:“二战”使西欧实力大为削弱,而美国实力大大膨胀,这为建立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提供了物质基础。

过程: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国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按照美国的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这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构成:制度+机构

一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即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

二是国际金融机构的建立,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

特点: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

作用:积极: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它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2.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美国趁机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在金融方面:美国借安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之机,取代英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迫使英国放弃大英帝国特惠制。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的关税,以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在工业方面:美国拥有了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厂。

在科技方面: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使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3.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

原因:①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

②世界经济多极化日趋发展

③国际政治走向缓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促使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以应对国际竞争。

④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商品、资本、劳务等)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特点:①世界经济已形成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经济板块为中心的格局

②集团成员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更加务实,意识形态色彩趋于淡化。

③各国经济融合程度明显增加,规模急剧扩大。

④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结构发生了变化。4.欧盟成立的标志是什么?简述欧盟条约的内容、欧盟的性质以及欧洲一体化带来的影响。

成立标志:1992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正式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该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宣告成立。

盟约内容:①确立了分阶段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

②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③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事务的合作。

欧盟性质: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

影响: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欧洲一体化也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5.简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原因、标志以及影响。

形成原因:①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

②欧洲一体化对美国的挑战;

③美、加、墨三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实现自身的发展。

形成标志:1992年,美、加、墨三国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起北美自由贸易区组织。该协定从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影响:①三国间的经济交流大大加强,便于它们充分发挥优势,实现经济上的互补;

②推动了三国的经济发展,为三国贸易的扩大和生产的合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对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③一些美洲国家在其影响下认识到经济合作的重要性。6.简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原因、形成和发展过程、组织原则、合作方式和影响。

形成原因:20世纪70—80年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

形成扩大: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12国外长会议宣告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1991年,中国和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加入该组织。

组织原则:在多年实践中,亚太经合组织形成了共同的组织原则,即:

①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则

②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

③协商一致和自愿的原则

④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

合作方式: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称为APEC方式。

影响: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和壮大,不仅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而且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中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创造出一个新的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世界贸易组织(WTO)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建立过程:①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世贸组织的设想

②1947年,联合国贸易及就业会议签署的《哈瓦那宪章》同意成立世贸组织,后来由于美国反对未能成立

③1947年,美国发起拟订了关贸总协定,作为推行贸易自由化的临时契约。

④1990年,欧共体和加拿大分别正式提出成立世贸组织的议案

⑤1994年4月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才正式决定成立世贸组织。

⑥从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开始运作,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重要作用:①它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建立起来的,它的成立有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②它为经济全球化制订规则,为国际经济提供交流合作的舞台,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有什么意义?

过程:①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国民党窃据等历史原因,中止了在关贸总协定中的活动。

②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总协定主持召开的国际纺织贸易协议谈判会议。

③1986年7月,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

④1986年9月,中国开始全面参与了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

⑤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

意义:①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世贸组织本身的需要,中国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9.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机遇:(1)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2)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

(3)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订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

(5)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挑战:(1)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地区或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使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2)正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以后,军备竞赛的作用相对下降,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到了首位。各国都在调整国家战略,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各国都把科技开发作为综合国力一个关键因素。如何选择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并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迎接和战胜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是当今时代向中国提出的新课题。

(3)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挑战。历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按国际经济惯例办事,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任何国家已很难保持封闭的经济模式,所以,中国的唯一选择,是适应这一趋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4)正面临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考验。在两极格局解体以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推行强权政治时减少了前苏联的牵制,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加。

10.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原因:①资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的冲动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始动力

②科学技术革命使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④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⑤市场经济的普遍推行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条件

⑥跨国组织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推动者

⑦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进程:①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②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使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③“二战”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1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主要表现:①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②国际分工日趋成熟,更加精细;

③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本质: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存在问题:①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

②在世界市场上,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优势,往往是获利者;而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③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把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扩展到全球,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强

④由于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权,在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公众关注的情况下,一些发达国家把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将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向其它国家倾卸。一些发达国家还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这些行为都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并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生存。

12.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之所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因为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同时存在,但总的来说是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从积极作用来说,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从消极作用来说,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造成南北矛盾、贫富分化、环境退化等问题,引发全球性的经济金融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挑战。

(2)态度: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趋势,因此,反对全球化是不正确的,也是无济于事的。

②发展中国家要抓住全球化这一机遇,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孤立于全球化之外是没有出路的。

③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安全问题要有充分的认识,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要努力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

13.怎样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联系: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区别:①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②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