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22九年级物理上册《比热容》复习学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比热容》复习学案
1、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3、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延伸阅读
九年级上册《比热容》学案
九年级上册《比热容》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学习重点:
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学习难点:
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
1、思考:课本P130“想想议议”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空白处:
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是:水的质量越,水吸收的热量越。
水吸收的热量与水升高的温度之间的关系是:水升高的温度越,水吸收的热量越。
结论:对于同一种物质,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高,则它吸收的热量越________。
2.请阅读课本P132面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为了表示不同物质在吸热能力上的差别,物理学里引入了_______这个物理量。
②.比热容的定义:_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______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____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本132页比热容表后,思考:
a、在所有物质中的比热容最大,是,它的意义是。
b、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比热容一般是同的
c、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是的(相同、不同)
4.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人们常用冷水冷却发动机,冬天用热水来取暖,是因为相同情况下水与其他的物质相比吸收的热量,放出的热量。
二、合作探究
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提出问题: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以水为例: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升高有关,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相同吸热是否相同呢?
总结,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种类,物体的质量,温度的量有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温馨提示: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吸热是否相同,(以加热时间的多少来看吸热的多少)
教师简单介绍器材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物质种类
质量m/kg
初温/℃
末温t/℃
温度变化△t/℃
加热时间T/min
水
煤油
(5)分析与论证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的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的
(6)评估、交流与合作
(7)分析误差的原因
三、自我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是比热容:
⑴定义:
⑵物理意义:
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有关,
等无关。
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
⑸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
四、当堂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
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
2.在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而沿海地区是“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这表明水对气温有显著影响,是因为().
A.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阳能B.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C.水在蒸发时有致冷作用D.水的对流性能好
3.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会发生变化的是()
A.一杯水倒去一半B.水凝结成冰
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D.15℃的水变成45℃的水
4.在各种液体中,通常用水作冷却剂,这是因为()
A.水具有较大的密度B.水的性质很稳定
C.水具有较大的比热D.水的凝固点较低
五、我的反思
比热容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热容”,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掌握比热容的单位。
2.能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解决较简单的热量计算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热岛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比热容的定义与应用。
教学难点:
运用比热容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烧杯两个,各装等量的水和煤油,两支温度计,两个相同功率的电热器(热
得快),两个搅拌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二)引入新课
利用热量单位卡的规定引入新课。
从热量单位卡的规定,我们知道使1克水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是1卡。这个规定中限定了1克的水,限定了温度升高1℃。可见水的质量越多,升高温度的度数越多,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其实大家也都有这方面的经验。
举例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
卡的规定中,还限定了升温的物质是水。那么,其他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三)新课教学
一、热量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热总是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为止。高温物体放热,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跟什么条件有关呢?
1.热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同温度的一壶水和半壶水,要加热到沸腾,一壶水吸收的热量多。同样,要把开水自然冷却,水越少,凉得越快,所以,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热量越多。
2.热量跟物体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有关。
同一块铁,把它烧到温度为100℃需要的热量少,继续把它烧到1000℃,需要的热量多。可见,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还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有关。温度的变化越大,热量越多。
3.热量跟物质的种类有关。
我们也有这样的经验:一块铁放在火上烧很快就非常烫了。而对水加热,经过很长时间,水才微微发热。也就是说,铁比水容易热(即吸收的热量少)。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这方面的热学特性,我们做下面的实验(介绍实验装置,讲解观察的内容)。
这是两个相同的烧杯。在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电热器对它们加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我们用温度计测量水和煤油的初温度和末温度。由于电热器是完全相同的,可以认为在相等的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实验时我们观察水和煤油温度的变化。
实验开始。先请同学测量水和煤油的初温,现在开始加热,接通电路。(操作并搅拌。三分钟后记录水和煤油升高到的温度,并写在黑板上)
从实验记录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点:
①相同时间,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
②煤油的温度升高的多。
③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要升高同样的温度对水加热的时间应该长,即,水应该吸收更多的热量。
可见,不同物质,质量相同,升高同样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等。
二、比热容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升高同样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等这一热学性质,我们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该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也是它的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3.巩固比热容的概念和单位。
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耳(千克℃)。它的物理意义是一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焦耳。
请大家读第132页的比热容表,并解释物理意义。(学生读、讲)
三、热量的计算
1.推导公式。
根据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以及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有关,就可以计算物体的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例1.2千克的水,使它的温度由20℃升高到100℃,水吸收多少热量?
根据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千克℃)可知,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4.2×103焦耳的热量。那么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应是4.2×103焦/(千克℃)×2千克。这些水的温度升高了100℃-20℃=80℃时,吸的热量是4.2×103焦(千克℃)×2千克×80℃=6.72×105焦耳。
所以,计算热量的公式是Q吸=cm(t-t0)其中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用焦/(千克℃)作单位;m表示质量,用千克作单位;t-t0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用摄氏度作单位;Q吸表示吸收的热量。
如果物体的温度下降,放出的热量Q吸=cm(t-t0),t-t0表示下降的温度。
例2.质量是10千克的冰,温度由-20℃升高到0℃,冰吸收多少热量?
根据公式Q吸=cm(t-t0)得
Q=2.1×103焦/(千克℃)×10千克×[0-(-20)]℃
=4.2×105焦耳。
四、比热容的实际意义
从比热容表中可知,水的比热容很大。水和干泥土相比,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吸收同样多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很少,而干泥土的温度升高较多。因此,同在阳光照射下,内陆地区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形成了一年四季温差大,一日之中昼夜温差大的大陆性气候。沿海地区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也小。
正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室温比较稳定。有些机器工作时变热,也多用水来冷却。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6.3比热容
一、热量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二、比热容
三、热量的计算
四、比热容的实际意义
布置作业
1.如图所示,是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左右两图中,除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外,其余都相同。完成该实验还需要_______,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选填:相同的、不同的)。
2.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答案:
1.手表、温度计;相同的2.B
九年级物理《16.3比热容》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16.3比热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从比热容的简单自然现象开始,对如何计算比热容,以及通过比热容计算热量做了阐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3)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器材:水,煤油,两只烧杯,两个电加热器,天平,两只温度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学生阅读教材前面的“?”,列举生活例子,烧热水温水,与水开了,谁快,不一样多的水烧开,哪一个更需要更多热,让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进行新课
(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回忆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大致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可以认为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说明水比煤油更能吸热。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告诉同学们降低也是一样)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摄氏度),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如果某物质的比热是a焦/(千克·摄氏度),它是说单位质量为一千克的该种物质,每升高1摄氏度时(或降低1摄氏度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焦。
(4)比热表
课本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比热,请同学们查出水的比热及它的单位。你能具体地说明水的比热的物理意义吗?(提问)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解释新疆地区“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西瓜”原因?
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分析课本图2-15,2-16,说明利用水取暖和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原理)
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
(1)在做课本图16-14的实验时,把水改换成蓖麻油,那么煤油和蓖麻油哪一个升温快?为什么?
(2)把质量相同的铝块、铜块、铅块放到沸水中加热,当沸水再次沸腾后,取出金属块,并把它们放到石蜡块上。它们都能使石蜡熔化,那么哪个金属块熔化的石蜡多呢?
小结:略。
板书设计:
第三节比热容
一、演示实验:
二、比热容:
三、比热的单位:
四、比热表:
教学后记:
本节通过实验,客观反映了比热容的概念,加深了学生对比热容的认识,学习比热容的时候,尽量对公式进行解释,加强学生的记忆,多举实例加强理解,这样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