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三地理教案:《岩石圈与地表形专题》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发表时间:2021-12-18

高三地理教案:《岩石圈与地表形专题》教学设计。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教案:《岩石圈与地表形专题》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题目:高三地理教案:岩石圈与地表形专题

岩石圈与地表形

【考纲及对应教材】

考纲: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教材:《必修一》P27—35页。

【专题网络】

【真题考向引航】感悟真题 找准考向:考什么?怎么考?

.(2007—3)图2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是

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 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③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009--26 )图6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右上方小图是图6中C地实测高程点分布图(单位:m)读图回答(1)题。

(1)指出图6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2010—5,6)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6.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2011—(3)(4))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

③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4)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Ⅰ、Ⅱ B.Ⅲ、Ⅳ C.Ⅰ、Ⅲ D.Ⅱ、Ⅳ

【主干知识回顾】

1.说出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煤等岩石的类型,简述沉积岩的特点?

2.如图写出①--⑧的地质擢用名称,简述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

3.如图写出①--③的地质构造名称,推断该区域地壳运动地质演变过程。

4.分别写出图中甲、乙、丙三处地质构造及地形类型,简述地形类型的成因。

5.如图写出乙、丙、丁、戊四处的外力、表现形式及其地貌名称,简要分析戊、丁两者的关系?

6.读图理解内、外力的相互关系

结论: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只有内力作用;地形、地貌往往是内、外力共同作用。

【典例剖析】例1:(2011?苏北四市3月调研)读下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c、d类岩石中含有化石②大理岩属于c类岩石③a、b类岩石为岩浆岩

④甲处是向斜,乙处是背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有关图中大气受热过程与各圈层间关系的说法正确是()

①煤炭资源的形成与N地质作用无关

②a处喷发出来的火山灰削弱了③作用

③①②③④大气受热过程对M地质作用有深刻影响

④岩浆活动释放出大量气体能导致④作用增强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规律方法总结】

【变式训练1】1.2010年11月24日,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上升运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2)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

A.① B.⑤ C.③ D.④

[例2]  (2011?临海模拟)下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读图,回答(1)~(2)题。

(1)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谷地

(2)该地区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规律方法总结】

【变式训练2】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A.向斜谷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2)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A.页岩 B.板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

【专题提升】

(2011?潍坊模拟)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2.形成沙丘的地质过程属于()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①、②、③、④处中,最适宜建水库大坝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4.甲地区的构造地貌属()

A.向斜谷地 B.背斜谷地 C.向斜山岭 D.背斜山岭

5.图示景观图片中,能代表甲地区典型地貌景观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四幅地理景观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示景观反映的外力作用类型中,属于同一类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图示景观与华北平原在形成机制上相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黄河示意图,回答8~10题。

8.图中河床剖面呈“V”字形的河段是()

A.a B.b C.c D.d

9.下列关于a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规模一般较大 B.聚落一般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

C.聚落一般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

D.聚落一般沿河谷呈狭长条带状

10.关于d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泥沙含量大,因此三角洲增长速度快

B.d处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航海运输

C.d处因河网密布、地形平坦,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

D.入海口处三角洲增长慢

下图是四条河流的纵剖面图。若四河的落差相同,且仅从河流落差的角度考虑,回答11~12题。

11.从源头到一半流程的河段内,水能最丰富是()

A.①河 B.②河 C.③河 D.④河

12.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发育最广泛的是()

A.①河 B.②河 C.③河 D.④河

下图为某沿海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地貌、岩石和地质作用相匹配的是()

A.花岗岩——变质作用 B.大理岩——沉积作用

C.乙地缓坡——流水侵蚀作用 D.丙地丘陵——化学溶蚀作用

14.图中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A.砂岩、砾岩、页岩、花岗岩、石灰岩

B.砂岩、砾岩、花岗岩、页岩、石灰岩

C.石灰岩、页岩、砾岩、花岗岩、砂岩

D.石灰岩、页岩、砾岩、砂岩、花岗岩

15.该地区地表水资源缺乏,适宜开采地下水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二.综合题

16.读我国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图中河流最主要的水源补给类型是________。

(2)图中②③处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的是________。

①处山岭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流水作用下,图中乙、丙、丁处依次形成的地貌类型有哪些?

(4)如果形成暴雨天气,乙、丙、丁处最容易形成洪灾的是________;若在乙处修建一水库,对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泊对径流的调节作用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11?东莞模拟)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考察了我国某区域一段河流(如图,虚线部分表示主航道中心线)。读图后回答问题。

(1)该研究小组考察的区域,其地形是________。

(2)图中河道主航道中心线分布特点是________,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小组认为A湖是一段旧河道,你认为他们的观点对吗?________。请解释湖泊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种河道往往给沿岸带来________灾害,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措施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 里氏8.0级强烈地震,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 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 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 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用模拟实验法研究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以4cm×30cm的竹片为材料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了岩石变形过程。在下图中方框内画上相应的示意图以完善实验过程和现象,并说明地球上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是 。

(4)填表回答:①②两地地形区中典型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典型地貌类型 外力作用

(5)B所在高原地区人口、聚落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1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的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 地貌。

(2)B图是 地貌,往往形成于 地区;近年由于人类 等不合理的活动,造成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 。

(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 ,判断理由 ;图上的地质构造是 ,

判断理由是 ;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

岩石圈与地表形

【规律总结】

地质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

部,主要是太

阳辐射能

表现

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 形成陆地与海洋、

山脉与盆地,使地

表变得高低不平 对地表进行破坏,

把物质从高处搬到

低处堆积起来,使

地表起伏状况趋向

于平缓

相互

关系 ①两者同时存在,同时对地表形态变化

起作用

②在一定时间、一定的地点往往是某一

种作用占优势

③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

的基本格局

二、

地质构造 判断依据 构造地貌 实 例

形态 岩层顺序 地形 成因

皱 背

斜 上拱 中间老、两翼新 山 岩层上拱而成山 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谷 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而

成谷岩层下弯而

斜 下弯 中问新、两翼老 谷 成谷

山 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山

层 地

垒 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两侧上升 块状山地 庐山、泰山

堑 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侧下沉 裂谷、凹陷地带 东非大裂谷、汾河

谷地、渭河平原

1.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①找矿、找水: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石油、天然气一般存在于背斜构造之中;向斜构造有利于储存地下水。②工程建设:隧道工程通过断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加固措施,以免发生崩塌;山地开凿隧道,通常选在背斜部位;③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导致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2.背斜、向斜构造的判断

形式 从形态上看 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背斜 向上拱起 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向斜 向下弯曲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3.外力力作用的类型比较

作用类型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侵蚀作用 ①冲刷坡面,例如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

②流水使谷底加宽加深,形成瀑布、峡谷等③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石林、石芽、溶蚀洼地等地表形态 风力侵蚀可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柱等地表形态

搬运作用 砾石、泥沙在重力和流水的冲击力、浮力作用下,由高处向低处运动 搬走地表沙尘、碎屑,形成戈壁、裸岩荒漠

堆积作用 ①形成山前冲积扇

②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②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都有沉积分选现象: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

特别说明 河流地貌及其形成过程(1)山区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下切,形成V形河谷,一般多峡谷,流速快,谷底沉积物较粗大。

(2)在河流出山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携带的砾石和泥沙大量堆积下来,形成扇形锥状堆积体,即冲积扇。一般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黏土,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干旱地区绿洲一般位于冲积扇边缘。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麓、昆仑山和祁连山北麓有较大面积的冲积扇。3)平原地区河流、河道开阔,水流平缓,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河底沉积物颗粒较细小,河流发育,往往在凹岸侵蚀而在凸岸堆积。这里一般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有航运和养殖之利,人口、城市密集。在河流入海口处,受潮水顶托等影响,流速减慢,泥沙堆积成多个沙洲,逐渐发育成为三角洲。

【专题提升】参考答案

高考题:C 低山丘陵 流水侵蚀 DC AD

例1答案: (1)B  (2)C 【变式训练1】(1)B (2)B

例21答案: (1)B  (2)C 【变式训练2】(1)D (2)C

【专题提升】

1.A 2.B 3.A 4.B 5.D 6.D 7.C 8.A 9.D 10.A 11.D 12. D 13.C 14.D 15.A

16.答案:(1)海陆间水循环 雨水补给

(2)②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成山岭

(3)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4)丙 滩涂增速变缓 削峰补枯

17.答案:(1)平原

(2)弯曲河道段偏向河流的凹岸 河流的凹岸接受侵蚀,河床较深;凸岸接受堆积,河床较浅

(3)对 弯曲河段两岸不断接受侵蚀或堆积,河道将继续弯曲,最后弯曲段两端有可能连接在一起,河道自然取直,原弯曲河段被废弃成湖

(4)洪涝 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排水不畅 加固河堤,人工裁弯取直

18.

(褶皱要体现出“岩层连续”和“弯曲变形”,断层要体现出“断裂”和“上下错动”)活跃的断层处(板块交界处)

(4)

典型地貌类型 外力作用

① 雅丹地貌 风力侵蚀

② 喀斯特地貌 流水溶蚀、侵蚀作用

(5)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多呈条带状。地势低平、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19.答案 (1)流水沉积 三角洲(平原)

(2)沙丘 干旱、半干旱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退耕还林还草,严禁过度放牧?

(3)丘陵 地势起伏不大,坡度比较和缓,等高线数值小于250米 向斜 中心岩层较新,四周岩层较老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侵蚀?

精选阅读

2012届高考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专题复习学案


岩石圈与地表形

考纲: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教材:《必修一》P27—35页。

感悟真题找准考向:考什么?怎么考?

.(2007—3)图2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是

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③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009--26)图6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右上方小图是图6中C地实测高程点分布图(单位:m)读图回答(1)题。

(1)指出图6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2010—5,6)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

6.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2011—(3)(4))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

③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4)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Ⅰ、ⅡB.Ⅲ、ⅣC.Ⅰ、ⅢD.Ⅱ、Ⅳ

1.说出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煤等岩石的类型,简述沉积岩的特点?

2.如图写出①--⑧的地质擢用名称,简述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

3.如图写出①--③的地质构造名称,推断该区域地壳运动地质演变过程。

4.分别写出图中甲、乙、丙三处地质构造及地形类型,简述地形类型的成因。

5.如图写出乙、丙、丁、戊四处的外力、表现形式及其地貌名称,简要分析戊、丁两者的关系?

6.读图理解内、外力的相互关系

结论: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只有内力作用;地形、地貌往往是内、外力共同作用。

例1:(2011苏北四市3月调研)读下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c、d类岩石中含有化石②大理岩属于c类岩石③a、b类岩石为岩浆岩

④甲处是向斜,乙处是背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有关图中大气受热过程与各圈层间关系的说法正确是()

①煤炭资源的形成与N地质作用无关

②a处喷发出来的火山灰削弱了③作用

③①②③④大气受热过程对M地质作用有深刻影响

④岩浆活动释放出大量气体能导致④作用增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010年11月24日,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上升运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

(2)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

A.① B.⑤C.③ D.④

[例2] (2011临海模拟)下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读图,回答(1)~(2)题。

(1)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C.断层D.谷地

(2)该地区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

(2)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A.页岩B.板岩C.石灰岩D.花岗岩

(2011潍坊模拟)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2.形成沙丘的地质过程属于()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①、②、③、④处中,最适宜建水库大坝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4.甲地区的构造地貌属()

A.向斜谷地B.背斜谷地C.向斜山岭D.背斜山岭

5.图示景观图片中,能代表甲地区典型地貌景观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读“四幅地理景观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示景观反映的外力作用类型中,属于同一类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图示景观与华北平原在形成机制上相同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读黄河示意图,回答8~10题。

8.图中河床剖面呈“V”字形的河段是()

A.aB.bC.cD.d

9.下列关于a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规模一般较大B.聚落一般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

C.聚落一般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

D.聚落一般沿河谷呈狭长条带状

10.关于d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泥沙含量大,因此三角洲增长速度快

B.d处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航海运输

C.d处因河网密布、地形平坦,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

D.入海口处三角洲增长慢

下图是四条河流的纵剖面图。若四河的落差相同,且仅从河流落差的角度考虑,回答11~12题。

11.从源头到一半流程的河段内,水能最丰富是()

A.①河B.②河C.③河D.④河

12.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发育最广泛的是()

A.①河B.②河C.③河D.④河

下图为某沿海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地貌、岩石和地质作用相匹配的是()

A.花岗岩——变质作用B.大理岩——沉积作用

C.乙地缓坡——流水侵蚀作用D.丙地丘陵——化学溶蚀作用

14.图中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A.砂岩、砾岩、页岩、花岗岩、石灰岩

B.砂岩、砾岩、花岗岩、页岩、石灰岩

C.石灰岩、页岩、砾岩、花岗岩、砂岩

D.石灰岩、页岩、砾岩、砂岩、花岗岩

15.该地区地表水资源缺乏,适宜开采地下水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二.综合题

16.读我国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图中河流最主要的水源补给类型是________。

(2)图中②③处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的是________。

①处山岭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流水作用下,图中乙、丙、丁处依次形成的地貌类型有哪些?

(4)如果形成暴雨天气,乙、丙、丁处最容易形成洪灾的是________;若在乙处修建一水库,对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泊对径流的调节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11东莞模拟)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考察了我国某区域一段河流(如图,虚线部分表示主航道中心线)。读图后回答问题。

(1)该研究小组考察的区域,其地形是________。

(2)图中河道主航道中心线分布特点是________,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小组认为A湖是一段旧河道,你认为他们的观点对吗?________。请解释湖泊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种河道往往给沿岸带来________灾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措施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用模拟实验法研究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以4cm×30cm的竹片为材料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了岩石变形过程。在下图中方框内画上相应的示意图以完善实验过程和现象,并说明地球上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是。

(4)填表回答:①②两地地形区中典型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典型地貌类型外力作用

(5)B所在高原地区人口、聚落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1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的是在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2)B图是地貌,往往形成于地区;近年由于人类等不合理的活动,造成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

(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判断理由;图上的地质构造是,

判断理由是;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岩石圈与地表形

地质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能量

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太

阳辐射能

表现

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形成陆地与海洋、

山脉与盆地,使地

表变得高低不平对地表进行破坏,

把物质从高处搬到

低处堆积起来,使

地表起伏状况趋向

于平缓

相互

关系①两者同时存在,同时对地表形态变化

起作用

②在一定时间、一定的地点往往是某一

种作用占优势

③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

的基本格局

二、

地质构造判断依据构造地貌实例

形态岩层顺序地形成因

皱背

斜上拱中间老、两翼新山岩层上拱而成山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谷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而

成谷岩层下弯而

斜下弯中问新、两翼老谷成谷

山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山

层地

垒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两侧上升块状山地庐山、泰山

堑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侧下沉裂谷、凹陷地带东非大裂谷、汾河

谷地、渭河平原

1.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①找矿、找水: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石油、天然气一般存在于背斜构造之中;向斜构造有利于储存地下水。②工程建设:隧道工程通过断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加固措施,以免发生崩塌;山地开凿隧道,通常选在背斜部位;③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导致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2.背斜、向斜构造的判断

形式从形态上看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背斜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向斜向下弯曲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3.外力力作用的类型比较

作用类型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侵蚀作用①冲刷坡面,例如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

②流水使谷底加宽加深,形成瀑布、峡谷等③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石林、石芽、溶蚀洼地等地表形态风力侵蚀可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柱等地表形态

搬运作用砾石、泥沙在重力和流水的冲击力、浮力作用下,由高处向低处运动搬走地表沙尘、碎屑,形成戈壁、裸岩荒漠

堆积作用①形成山前冲积扇

②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②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都有沉积分选现象: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

特别说明河流地貌及其形成过程(1)山区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下切,形成V形河谷,一般多峡谷,流速快,谷底沉积物较粗大。

(2)在河流出山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携带的砾石和泥沙大量堆积下来,形成扇形锥状堆积体,即冲积扇。一般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黏土,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干旱地区绿洲一般位于冲积扇边缘。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麓、昆仑山和祁连山北麓有较大面积的冲积扇。3)平原地区河流、河道开阔,水流平缓,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河底沉积物颗粒较细小,河流发育,往往在凹岸侵蚀而在凸岸堆积。这里一般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有航运和养殖之利,人口、城市密集。在河流入海口处,受潮水顶托等影响,流速减慢,泥沙堆积成多个沙洲,逐渐发育成为三角洲。

参考答案

高考题:C低山丘陵流水侵蚀DCAD

例1答案:(1)B (2)C(1)B (2)B

例21答案:(1)B (2)C(1)D (2)C

1.A 2.B3.A 4.B 5.D6.D 7.C8.A 9.D 10.A11.D12.D13.C 14.D 15.A

16.答案:(1)海陆间水循环 雨水补给

(2)②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成山岭

(3)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4)丙 滩涂增速变缓 削峰补枯

17.答案:(1)平原

(2)弯曲河道段偏向河流的凹岸 河流的凹岸接受侵蚀,河床较深;凸岸接受堆积,河床较浅

(3)对 弯曲河段两岸不断接受侵蚀或堆积,河道将继续弯曲,最后弯曲段两端有可能连接在一起,河道自然取直,原弯曲河段被废弃成湖

(4)洪涝 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排水不畅 加固河堤,人工裁弯取直

18.

(褶皱要体现出“岩层连续”和“弯曲变形”,断层要体现出“断裂”和“上下错动”)活跃的断层处(板块交界处)

(4)

典型地貌类型外力作用

①雅丹地貌风力侵蚀

②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侵蚀作用

(5)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多呈条带状。地势低平、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19.答案(1)流水沉积三角洲(平原)

(2)沙丘干旱、半干旱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退耕还林还草,严禁过度放牧?

(3)丘陵地势起伏不大,坡度比较和缓,等高线数值小于250米向斜中心岩层较新,四周岩层较老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侵蚀?

岩石圈和地表形态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岩石圈和地表形态”,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和地表形态

1、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知道岩石圈的三大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3、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4、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通过对_____________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见右图)
2、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_______组成的坚硬外壳。它是一个___________圈层,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约_______千米。
3、地幔介于__________面和_______________面之间,厚度约_________千米。在___________________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________的主要发源地。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主要有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4、地核以__________与地幔为界,厚度约________千米,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知识窗]
①地壳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元素。②组成化学元素组成_________。
③岩石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1、岩石圈的组成
按成因分类形成过程典型岩石
侵入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__________而成。
喷出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____________而成。
地表岩石在流水、风、海浪等______作用下,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经____________作用形成。其典型特征是具有_____构造、常含有_______。
原有岩石在______________条件下,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①过程:从岩浆到形成____________,再形成新__________的过程。

②意义:①形成地球上丰富的_________资源。②改变了_________,塑造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________和______,从而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1、地质作用的分类
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2、板块构造学说
全球岩石圈被、等分割成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的________中,其内部地壳运动较,交界处运动,多、分布,地球上的海陆分布,陆地上的宏观地貌格局,都是由形成的。板块的相对移动,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在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和,如、等。在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聚合带,大洋板块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大陆板块受,形成和。在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处形成。
3、地质构造
(1)、褶皱:地壳运动产生的,使岩层发生,形成褶皱。
①基本形态:
岩层形态地表形态岩层年龄
正态倒置
背斜山岭中间老两侧新
向斜成山
②倒置地形的成因:背斜谷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斜山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或,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使岩层发生,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形成的。大的断层常常形成__________或__________。(3)意义:研究地质构造,对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指导意义。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构造中;在盆地中容易找到地下水;、___建设,则应尽量避开断层。
4、外力作用的表现
(1)外力作用主要通于、、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2)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分布区外力作用形式侵蚀地貌沉积地貌
主要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沟谷、瀑布、峡谷,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干旱地区风力作用沙丘、沙垄
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冰川作用

一、选择题1、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各地的岩石圈厚度是相同的B、岩石圈由地壳和软流层之上的地幔构成
C、地壳化学成分一钙、镁、铁为主D、地球内部圈层由岩石圈、地幔和地核三部分构成
2、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花岗岩和页岩B、大理岩和砂岩C、板岩和片麻岩D、石灰岩和页岩
3、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岩石是
A、花岗岩B、玄武岩C、大理岩D、石灰岩
4、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
5、图示构造是由
A.岩浆活动引起的B.地壳运动引起的C.变质作用引起的D.流水作用引起的
6、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形态显著的变化都是巨大的内力作用的结果B.地质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察觉
C.地壳运动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引起的D.地表形态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
7、下列词语中,从地质学观点来看正确的应该是
①稳如泰山②沧海桑田③坚如磐石④水滴石穿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8、根据你掌握的知识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背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B.背斜处适宜开挖隧道
C.向斜的岩层表现出“中间老,两翼新”的特点D.向斜是典型的储油、储气构造
10、含煤地层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是
A.热带浅海环境B.湖泊或沼泽C.森林茂密的湿热环境D.沉积盆地
1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A.板块张裂B.板块挤压C.板块碰撞D.板块俯冲
1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内力B.侵蚀C.沉积D.搬运
13、黄土高原的黄土来自
A.当地的岩石风化B.地质历史上的冰川沉积C.风力沉积D.流水沉积
14、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风力沉积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流水化学溶蚀作用D.流水搬运作用
15、就岩石类型而言,大理石属于
A.岩浆岩B.沉积岩C.侵入岩D.变质岩
二、综合题
1、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分别代表的物质名称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D________。
(2)图中序号代表的作用是: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
2.读图回答:
(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
(2)图中D处构造地貌名称是,形成的原因是;C处构造地貌名称是,原因是。
(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处,找地下水应在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处,原因是
4、读地貌示意图回答:
(1)由于流水作用侵蚀形成的是__________。由于风力作用堆积形成的是__________。
(2)A地形名称是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的内陆地区。(4)在图A和图B中分别用箭头标出流水方向和风向。

1.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1.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

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构,掌握地壳的组成;

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

褶皱、断层与地貌的关系,研究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

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课本插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位置、范围、结构,提高运用读图观察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能够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自己动手绘制褶皱、断层、向斜、背斜等地质构造简图,培养准确判断地质构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三大岩石的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认识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通过对地质构造意义的学习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

1.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断

3.地貌的变化及其成因

附件下载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1、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
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构,掌握地壳的组成;
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
褶皱、断层与地貌的关系,研究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
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课本插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位置、范围、结构,提高运用读图观察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能够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自己动手绘制褶皱、断层、向斜、背斜等地质构造简图,培养准确判断地质构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三大岩石的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认识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通过对地质构造意义的学习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提高科学素养。

1、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断
3、地貌的变化及其成因
:读图观察自主探究列表分析比较分析法
:多媒体板图

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从宇宙对地球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知道了宇宙环境对于地球的形成和发展来说特别重要,但人类是生存在地球上的,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直接因素是地球自身的环境。因此,从本单元开始我们就进入地球本身对做一些微观的了解。
提问:
1、阅读单元标题,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本单元序言部分的图文,设计出地球圈层构成的知识框架,并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归纳引入:地球有四大圈层,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提问:
1、阅P26图,指出岩石圈的范围,并说明岩石圈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结合2-1-1图)
承转:人类活动受地表形态的影响,而岩石圈是形成地表形态的基础,因而,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岩石圈的具体情况。
一、岩石圈
快速阅读一、二两部分内容,试设计本部分内容的知识框架:

仔细阅读该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试用资料说明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的差异?
2、阅读P30知识窗,了解岩石、矿物与元素的关系及地壳的元素组成?
(根据时间采取课堂还是课后完成)
3、试绘制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各大岩石的形成及分类?(可分组进行;一组回答,其他组点评;老师可展示其他比较形象、实际的示意图)
4、P29“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可能指哪些岩石,这说明三大岩石之间有何联系?完成P31活动1。
5、地壳的物质循环对人类活动有何意义?完成P31活动2。

承转:读图2-1-6试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具体影响?
(学生对图中的地表形态进行说明并归纳总结)
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试解释下列现象:
1、两千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大约两万米,但珠穆朗玛峰海拔只有8848.13米。
2、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但千百万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3、上述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二、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形成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貌景观。

(一)内力作用的“足迹”
展示《岩层分布示意图》——褶皱、断层直观图
思考:沉积岩在形成时一般为水平或接近水平分布,可是为什么在山区常常看到岩层是弯曲的或是断裂错位的?
阅读本部分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填表
地质构造形成基本单元岩层形态地貌形态
褶皱
断层
2、褶皱和断层在形成过程及地貌上有何异同?
3、图2-1-10与2-1-11中的构造和地貌有何异同?并解释原因?
4、研究这些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意义?具体说明。

承转:内力作用为地表形态的形成提供了“粗毛坯”,外力作用就像一位雕塑师,不断地对“粗毛坯”进行塑造成。那么,外力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呢?
(二)外力作用的表现
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认识几种主要的外力并设计前五种外力作用的关系图?

各种外力都是一把刻刀不断雕塑着地表,其中最锋利的是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
阅读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部分的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填表
外力作用分布地区作用形式地貌类型典型地貌
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
2、冲击扇、冲击平原、三角洲的位置有何不同?
3、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坡度有何不同?
4、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钱沟万壑现象的形成有何不同?
5、如果在沉积地貌处做一个剖面,剖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试解释其原因?
除了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外,还有哪些外力对地貌产生着巨大影响?它们作用下的地貌会是怎样的呢?
阅读P36知识窗,了解冰川、海浪侵蚀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分布位置。
(根据时间采取课堂还是课后阅读)
外力的来源很多,作用形式也多,因而,塑造的地表形态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有何关系?试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采用读图观察法、绘制示意图法、列表对比法、讨论法等地理
学习方法我们学习了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地质构造与地貌;地质构造的实际意义;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重点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地质构造与地貌;流水与风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层叫硅铝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B、上层叫硅镁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
C、下层叫硅铝层,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D、下层叫硅镁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
2、占地壳表面积最大的岩石()
A、侵入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喷出岩
3、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4、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分发生改变,由此而形成的岩石()
A、石灰岩、玄武岩B、页岩、石灰岩
C、大理岩、板岩D、砂岩、花岗岩
5、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和缓
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6、关于地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运动造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的变迁
B、升降运动可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C、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D、大西洋是地壳的水平运动造成的
7、关于地质构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B、褶皱和断层是地质构造中最常见的两种基本构造类型
C、判断背斜和向斜的主要依据是地形形态上的差异
D、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
8、造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作用是()
A、内力作用B、变质作用C、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
9、我国的黄土高原黄土深厚,地表崎岖,是由于()
A、流水的搬运和侵蚀B、风力的搬运和侵蚀
C、风力的沉积、流水的侵蚀和搬运D、流水的搬运、风力的侵蚀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数字代表外力作用的风力、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下列组合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①②D、④⑤①②③
11、形成太湖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①B、②C、④D、⑤
12、读下列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回答
(1)物质
甲代表,乙代表,
丙代表,丁代表,
(2)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是:
AB
CDE与含义相同。
(3)从能量来源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和地球外部的

13、读某地址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表示的褶皱类型:AB,A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2)褶皱构造上的覆盖岩层是形成的。这个地方的地壳运动状况是。
受过的外力作用有:
(3)如果要寻找油气,应在中找,要寻找地下水,应在中找。
(4)如果要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在A还是B?。
原因是:
14、读图3-2-3回答:
(1)河流两岸的峭壁是河流作用的结果,按力的来源属作用。
(2)河流将从山上冲下的泥沙带到中下游平坦低洼的地区,营造出和地貌,此作用过程叫。
(3)图示河段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可供开发利用。
(4)此河段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是,应采取的首要治理措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