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三生物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教学设计

三颗纽扣的房子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12-16

高三生物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教学设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生物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教学设计”,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本文题目:高三生物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考纲解读】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Ⅱ

3、基因的概念 Ⅱ

4、DNA分子的复制 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Ⅱ

二、构建网络

1、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方法、思路、结论。

2、DNA分子的复制:时间、场所、过程、条件、原料、结果、意义。

3、以中心法则为主线,表述基因表达的过程。

三、热点定向

热点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例1、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是( )

A、将无毒R型活细菌与有毒S型活细菌混合后培养,发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B、将无毒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培养,发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C、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其他物质,混合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D、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转化为S型细菌

变式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无放射性)。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B、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

C、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一定的误差,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培养时间“较长”,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D、若要获取32P标记的噬菌体,需将无放射性的噬菌体置于仅含32P(其他元素均无放射性)的液体培养基中并让其繁殖数代

热点二、DNA的复制

例2、关于右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4

B.②处的碱基缺失导致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C.限制性内切酶可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D.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

变式2、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A.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

热点三、基因的表达

例3、下列有关图示的生理过程(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有转录和翻译

B. ①链中(A+T)/(G+C)的比值与②链中此项比值互为倒数

C. 一种细菌的③由480个核苷酸组成,它所编码的蛋白质的

长度小于160个氨基酸

D. 遗传信息由③传递到⑤需要RNA作媒介

变式3、下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JAb88.CoM

A.图中表示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

B.转录结束以后,翻译就开始

C.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

D.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

热点四、碱基的有关计算(DNA结构、复制、表达的有关规律的应用)

例4、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复制过程中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C.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变式4、一个mRNA分子有m个碱基,其中G+C有n个;由该mRNA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肽链。则其模板DNA分子的A+T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

A.m、m/3-1 B.m、m/3-2 C.2(m-n)、m/3-2 D. m-n、m/3-2

四、真题演练 提升能力

⒈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⒉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碱基脱氨基后的变化如下:C转变为U(U与A配对),A转变为I(I为次黄嘌呤,与C配对)。现有一DNA片段为 ,经亚硝酸盐作用后,若链

①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经过两轮复制后其子孙代DNA片断之一为( )

⒊已知某DNA分子共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l:2:3:4。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共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 )

A.600个 B.900个 C.1200个 D.1800个

⒋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 ( )

A.追踪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B.追踪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

C.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 D.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⒌下图为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过程①需要

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2)从图中分析,核糖体的分布场所有 。

(3)已知溴化乙啶、氯霉素分别抑制图中过程③、④,将该真菌分别接种到含溴化乙啶、氯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线粒体中RNA聚合酶均保持很高活性。由此可推测该RNA聚合酶由

中的基因指导合成。

(4)用α一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那么推测α一鹅膏蕈碱抑制的过程是 (填序号),线粒体功能 (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

相关知识

高三生物教案:《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生物教案:《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 DNA分子的结构

二、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

通过对作为遗传物质的DNA分子的分析,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科学思维

结合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所具有的特征。

3.科学探究

搜集DNA分子结构模型建立过程的资料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基于资料提供的证据,得出DNA的结构特点。

4.社会责任

通过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认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教学难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四、教学方法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了一个问题,构成染色体的两种主要成分,DNA和蛋白质哪种才是遗传物质?我们通过这几个经典实验的讨论,最后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作为遗传物质,DNA承担着从亲代向子代传递的功能。请同学们思考:作为遗传物质,应该具备怎样的特征呢?小组内讨论一下。

我们知道,结构总是和功能相适应的。那么DNA拥有着强大而不可代替的功能,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它的结构又是怎么样被发现的呢?这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主要话题。

倾听老师讲述,回答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通过问题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回顾DNA的基本单位

DNA和蛋白质一样属于生物大分子,作为大分子物质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对蛋白质的研究,我们是先研究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也就是氨基酸,然后再研究氨基酸如何来形成多肽再形成蛋白质的。我们在研究DNA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应该先从它的基本单位入手。关于基本单位,我们在必修一便有所介绍。现在请大家完成学案的探究一:DNA的基本单位。

回顾相关知识,并回答: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碱基构成。

为同学顺利构建结构模型打下基础。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的历程

对于这四种碱基及其构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便是美国生物学家莱恩和琼斯于1911年得到的结论。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还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蛋白质的研究上。直到40年后,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得到了DNA的结晶。加速了DNA结构的研究进程。此时。有三个著名的实验室,都在研究DNA的结构。分别介绍三个实验室的科学家,并告知学生他们的主要研究方法。

沃森和克里克在搜集了大量实验材料的基础上,并没有停留在计算和拍照方面的研究,而是借助了鲍林进行模型构建的方法来研究DNA分子,就像搭积木一样,他们根据已有的信息着手制造了大量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模型,有了这些基本单位,怎样才能把它们组合到一块呢?

沃森和克里克已知的信息有什么呢?

他们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才能将这些基本单位组成大分子呢?

他们建立了几个模型?期间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学生认真阅读学案中提供的资料,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完成上述问题。

引导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资料,找到解决的办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手构建模型

老师引领学生解决以上问题,并指出,我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些材料,让我们先来认识以下它们,说明注意事项,结合教材图3-11,合作完成DNA平面结构的模型构建

参与模型构建

听不如看,看不如动手制作,所以,采用模型构建方法让学生直接体会DNA的构建过程,并记住DNA的结构特点

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总结特点

高三生物教案:《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三生物教案:《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内容

伴性遗传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解释伴性遗传的含义;

(2)举例说明伴性遗传的特点。

能力

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2)进行问题探究,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科学方法;

(3)运用伴性遗传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遗传学问题。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认同观察、提出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初步形成科学的优生优育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

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创设问题导入新课

1.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引导学生识图辨认

讲述:红绿色盲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2.红绿色盲带来的烦恼

质疑:某女性因红绿色盲而无法考取驾照,她的孩子将来也会因此而无法取得驾照吗?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遗传特点如何呢?

二、师生互动

(一)探究新知

1.确定探究方法和内容。

(1)探究的方法。

调查法:调查该家族的发病情况,绘制出家族的遗传图谱。

(2)探究的内容:包括基因的显隐性和基因的位置。

2.进行探究。

(1)调查分析。

向学生展示3个家系中红绿色盲的遗传图谱,观察并发现问题。

(2)提出假设。

学生已有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等知识储备,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及小组讨论后,学生作出合理的假设。

【设置意图:重温旧知,为发现新知做好准备。】

(3)判断推理。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设置意图:使学生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的能力得到锻炼。】

出现新的问题:排除不合理假设,但仍有两个假设能对现有资料中的遗传现象进行解释,究竟谁对谁错?

补充资料:我国人群中男性色盲患者和女性色盲患者比例的调查结果及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差别。(学生再次分组讨论)

(4)得出结论。

学生自主得出结论:人类红绿色盲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布置新任务:要求学生写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基因型上分析,总结得出男性色盲患者的比例高于女性的原因)

【设置意图:“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

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设问:通过探究得出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那么,这种遗传方式有什么特点呢?以红绿色盲为例,利用上述材料,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患者其子必患病),实现对事物的认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飞跃。

设问:资料中III-6的色盲基因来源于I中哪一个人?请个别学生到黑板上写出与之相关的遗传图解,其他学生在下面写。通过分析遗传图解发现色盲基因的传递规律,得出第三个特点———交叉遗传。

追问:该家庭中第一个患红绿色盲的人其致病基因从何而来?(为学习“基因突变”埋下伏笔)

【设置意图:请学生自己书写、分析遗传图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这样,既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利于难点的突破。】

综述:以上探究过程,既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红绿色盲患病类型的理解和掌握,又使他们理解了探究科学知识的一般过程,为继续探究其他伴性遗传方式及特点打下基础。

(二)触类旁通

设问:我们分析了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那么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呢?Y染色体上的遗传呢?(通过这一反问过渡到抗VD佝偻病和外耳道多毛症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总结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特点的方法,自主分析探讨得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及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

【设置意图: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迁移。】

(三)归纳、总结伴性遗传的概念比较上述三种遗传病得出共同点,即都与性别相关,然后归纳概念,并引导学生以红绿色盲的遗传为例,分析发现伴性遗传仍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只是同时表现为与性别相关联。

设问:色盲基因位于XY非同源区,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那么位于XY同源区的基因遗传是否也与性别相关联?(这一问题不要求学生马上作答,而是作为课后任务继续探讨)

(四)教师精讲

许多物种,包括果蝇和人类,是由一对性染色体来决定性别的,理论上性别比例为1:1,与孟德尔遗传比率一致,即性别与其他表型一样,也是受遗传控制。人类、全部哺乳动物、某些两栖类、某些鱼类等生物体的性别受XY性染色体系统决定。而蝗虫、蟋蟀、蟑螂等昆虫属于XO性别决定系统,蝴蝶、鸟类、鱼等则是ZW系统,生物性别决定如同物种组成一样,体现出多态性。

性染色体上除了携带决定性别的基因外,还有决定其他遗传特征的基因。研究人类简单的孟德尔式遗传通常用家谱分析法,“先证者”是指医生确诊的第一个患者,“携带者”即杂合体,如“Aa”被称为隐形a基因的携带者。人类的性状连锁遗传中,红绿色盲、血友病等是由于X染色体连锁隐形基因造成,这类遗传方式统称为伴X隐形遗传,呈现出男多于女、隔代交叉遗传、父传女母传子的规律;若决定遗传病的显性基因在X染色体上,呈现出女多于男、连续遗传、父传女母传子规律的为伴X显性遗传;特征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表现为男病女不病、代代遗传的被称为Y连锁遗传。

三、当堂训练

1.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症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图是某家族系谱图,Ⅱ代3、4号为夫妇,他们再生育一个健康孩子的几率为()

四、课堂小结

1、重点概念:伴性遗传、伴X显隐性遗传、Y连锁遗传;

2、重点方法:红绿色盲遗传探究方法;

3、重点理解:伴X显隐性遗传规律

五、作业布置

设问:若你是一养鸡场场长,鸡场以产蛋为主,为了多得母鸡、多产鸡蛋,

如何对早期雏鸡进行性别区分,以提高经济效益?(提示:课后结合ZW型性别决定及鸡羽毛特征的信息,合作探讨制定出合理的方案)。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板书设计

必修二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第1课时

1基本概念

1.1伴性遗传

1.2伴X显隐性遗传

1.3伴Y显性遗传

2红绿色盲遗传规律探究

2.1提出假设

2.2复盘演绎

2.3实验论证

3归纳总结

3.1伴X显隐性遗传规律

3.2伴Y显性遗传规律

教后反思

高三生物教案:《基础知识梳理遗传与变异进化》教学设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三生物教案:《基础知识梳理遗传与变异进化》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本文题目:高三生物教案:基础知识梳理遗传与变异进化

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

专题三 遗传与变异、进化

二、试题巩固

一、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

从图中不能得出( )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

2、人类神经性肌肉衰弱症是线粒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右图所示的遗传图谱中,若I—l号为患者(Ⅱ一3表现正常),图中患此病的个体是( )

A、Ⅱ— 4、Ⅱ— 5、Ⅲ一7

B、Ⅱ—5、Ⅲ—7、Ⅲ—8

C、Ⅱ—4、Ⅱ—5、Ⅲ—8

D、Ⅱ—4、Ⅲ—7、Ⅲ—8

3、人类21三体综合症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若女患者与正常人结婚后可以生育,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 )

A、0 B、1/4 C、1/2 D、1

4、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5、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那一种类型,应该( )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B、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6、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A、4和9 B、4和27 C、8和27 D、32和81

7、(’10江苏)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C、冬季来临时檀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去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8、(’10上海)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人体占30%,aa基因型人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55%和32.5% B、55%和42.5%

C、45%和42.5% D、45%和32.5%

9、(’10全国卷Ⅰ) 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0

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10、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合作用一定要在叶绿体中 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

⑤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一定有促进作用

⑥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一定不能进行交配

A、全部正确 B、只有一个正确

C、有两个正确 D、全都不对

11、下列3图分别表示:①人体反射弧构成及兴奋传导方向 ②蛙的生殖发育周期 ③胃蛋白酶的活性与PH值的关系,其中正确的图是( )

A、① B、② C、①② D、②③

12、(’11安徽)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13、如果将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提供14N的原料。那么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14N的精子所占的比例是( )

A、25%B、50%   C、75%   D、100%

14、基因型为AaBbCc(独立遗传)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基因型的种类数比为( )

A、4∶1   B、2∶1   C、1∶2  D、1∶1

15、(’11广东)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II-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II-5和II-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D、III-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16、(’11安徽)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 )

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17、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

18、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 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②所示的细胞中不可能有基因重组 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19、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

A、9/16 B、 3/4 C、3/16 D、1/4

20、(’11海南)关于RNA得叙述,错误的是( )

A、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C、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成为密码子

D、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21、A和a为控制果蝇体色的一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该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是( )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原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卵原细胞

22、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杂交组合类型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抗病红种皮 抗病白种皮 感病红种皮 感病白种皮

一 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 416 138 410 135

二 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180 184 178 182

三 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140 136 420 414

据表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6个亲本都是杂合体 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D、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

23、(’11上海)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24、(’10新课标)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A含量

25、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1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2 精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3 精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酪氨酸 丙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3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

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26、(’10全国卷Ⅱ)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

A、 1:1 B、1:2 C、 2:1 D、3:1

27、下面图中a、b、c、d代表的结构正确的是( )

A、a—质粒RNA B、b—限制性外切酶

C、c—RNA聚合酶 D、d—外源基因

28、(’10福建)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敬交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二、简答题

1、(’11全国卷1)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问题:

⑴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

⑵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

⑶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女性结婚。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 或 ,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 或 。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其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

2、下图是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及有关基因分布情况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⑴甲是 倍体生物,乙是 倍体生物。

⑵甲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 条染色体,如果由该生物的卵细胞单独培养成的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

⑶图乙所示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交配,其F1代最多有 种表现型。

3、(’10全国卷Ⅰ)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 9 :6 :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 9 :6 :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 :2 :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⑴南瓜果形的遗传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 定律。

⑵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 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 ,扁盘的基因型应为 ,长形的基因型应为 。

⑶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 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 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扁盘:圆 = 1 :1 ,有 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

4、(’10全国新课标)

某种自花授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4个纯合品种:1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紫×红,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

实验2:红×白甲,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实验3:白甲×白乙,F1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

实验4:白乙×紫,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⑴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

⑵写出实验1(紫×白)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遗传图解为:

⑶为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2中紫色植物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4/9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

5、遗传工程技术正使医药行业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比如90年代诞生的动物乳腺反应器技术就是一个生动例子,其基本原理并不复杂。举例来说:胰岛素是人体自身合成的一种含量很少的蛋白质,但它又是人体某些疾病的特效药,如果直接从人体血液中提取,不仅费用昂贵,而且产量很少。几年前科学家将人体内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简称胰岛素基因)成功地导人了一奶牛体内,从而稳定地从其乳汁中获得了大量的胰岛素。请分析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⑴遗传工程的理论基础是 法则,可用公式

表示。

⑵胰岛素基因在人体内和奶牛体内能控制合成同样的蛋白质,说明人体细胞与奶牛细胞在翻译时所用的 是完全相同的。

⑶胰岛素基因与奶牛的其他基因相比主要差别在于 。这也反映出不同生物DNA分子具有 性。

⑷胰岛素是奶牛乳腺细胞的 上合成的,它分泌进入乳汁,则主要与

有关。(细胞器)

⑸若只有一个胰岛素基因成功地导人奶牛细胞并定位于一条常染色体,则此奶牛将胰岛素基因传给交配所生后代的几率是 ,该数据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定律。

⑹由⑸可知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很难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所以该奶牛最理想的繁殖方式是用 技术繁殖,该技术繁殖出的奶牛的后代中雄牛将占 %。

6、幼儿黑蒙性白痴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若两个正常双亲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请分析回答:

⑴该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⑵如果这个儿子与一个正常女人结婚,而这个女人的弟弟有此病,但其父母均正常,那么他们的孩子中患此病的女孩的概率为 。

⑶若⑵中婚配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是有病的,那么第二个孩子患此病的概率为 。

⑷若⑵中婚配所生的前两个孩子是有病的,预计他们生的下一个正常的孩子的概率为

7、下图为6种不同育种方法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⑴图中A至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 育种方式,A→B→C的途径表示

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中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

⑵B常用的方法为 。

⑶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 。

⑷C、F过程中最常采用的药剂是 ,其作用的原理

⑸由G到J的过程中涉及的生物工程技术有 和 。

⑹K过程的实现首先要 ,之后要加

等试剂诱导融合。

8、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

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

A、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

B、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

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控制毛色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

①黄色鼠的基因型是 ,黑色鼠的基因型是 。

②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 。

③写出上述B、C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9、(’10全国卷Ⅱ)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A显示一个条带,白化基因a则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表示为图乙。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⑴条带1代表 基因。个体2~5的基因型分别为 、 、 和 。

⑵已知系谱图和图乙的实际结果都是正确的,根据遗传定律分析图甲和图乙,发现该家系中有一个体的条带表现与其父母的不符,该个体与其父母的编号分别是 、 和 ,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⑶仅根据图乙给出的个体基因型的信息,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个体9与一个家系外的白化病患者结婚,生出一个白化病子女的概率为 ,其原因是 。

10、(’10福建)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

表现型

乔化蟠桃 乔化园桃 矮化蠕桃 矮化园桃

乔化蟠桃×矮化园桃

41 0 0 42

乔化蟠桃×乔化园桃

30 13 0 14

⑴根据组别 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

⑵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

⑶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 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

⑷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 ,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 ,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 ,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11、(’11新课标)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 、a ;B 、b ;C、 c ……),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1)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

(2)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什么?

高三生物教案:《遗传与变异的现象》教学设计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三生物教案:《遗传与变异的现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理念

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从观察现象上升到理论水平的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是关于对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进行比较,要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就要从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开始学习。教材在利用活动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从欣赏和分析两幅漫画开始,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应用俗语和生活实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和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能力目标:⑴ 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⑵ 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1)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现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认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怀有感恩的心。

(3)并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 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学生分析

初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遗传和变异现象可以辨认,但却没有理论作基础,因此不能对有关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针对大多数学生喜欢分组实验,喜欢亲自动手操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并进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学生的总结水平有限,所以教师要适当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