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法制教案

发表时间:2021-10-29

高二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二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

小组协作

多媒体播放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东北平原的麦田,美国的玉米带,潘帕斯草原的牧场图片,本地的水稻,黄石的蔬菜,仙游的枇杷和龙眼,城厢的荔枝。

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各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描述这一地区农业生产的特色。可选地区包括平海,笏石,黄石,石城,也可以自选其他地区,描述的内容有农产品,分布,发展变化及其原因。(鼓励同组其他学生做补充,吸引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形成协作的氛围)

【学情预设】学生的描述可能是多方面的,会有许多观点,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多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通过图片展示,展示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教学

承转过渡

读图指导

活动

小组协作

承转、过渡

课堂小结反思

为什么各地的农业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在人们进行农业选择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这就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但在探讨农业的区位因素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区位。

【板书】一、农业区位的概念

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相对区位:农业与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读教材图3.1“泰国渭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图3.2“澳大利亚牧场”,在世界地图上找到这两个国家,讨论分析这两张图表现的农业景观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差异?这就涉及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的探究。

【板书】二、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活动内容】如果你是一个农场主,有一块一公顷大的土地,你要选择种植什么作物?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活动设计】将班级分为4个小组,农场所在地可选择以下四个区域或自主选择某一地区:

莆田市兴化平原,东北平原,武夷山,华北平原

【资料提供】不同作物的习性如下:

花生:对热量要求较高,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油菜喜凉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范围广

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

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

小麦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应性强

茶叶喜温好湿,喜酸好阴,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

水稻性喜温凉,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

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玉米性喜暖湿,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

大豆适宜于夏季高温的温带地区

棉花光照充足、灌溉水源、土壤肥沃

黄麻喜高温,水分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结果展示】学生展示小组协作学习的学习成果。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偏离主题的成果,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创新。

【活动评价】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活动小结.板书】1.自然因素:地形、土壤、水源、气候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机械、政策、交通运输、文化、科技

【延伸探究】展示武夷山的茶园,山东丘陵的花生,华北平原的冬小麦,东北平原的春小麦。问题设计:1.为什么同是平原地区,华北平原是冬小麦,而东北平原是春小麦?

2.新疆的哈密瓜为什么又香又甜?

3.为什么内蒙古东部是牧业而同纬度的松嫩平原是种植业为主?

那么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都是一成不变的吗?我们来阅读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并完成相应的活动题

【案例探究】

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变迁

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如下问题:

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

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

【教师总结】根据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板书】三、农业地域的形成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和形成

2、案例探究: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1、多媒体展示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景观图片,教师介绍什么是混合农业

2、展示澳大利亚的气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地形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多图结合,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在生产结构、经营方式、科技应用、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2).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区位因素在起作用?

本课主要学习了有关区位和农业地域形成的基本知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找出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建立空间概念,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培养读图用图能力

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团队精神,综合分析能力

给出相关资料,让学生有充分的地理材料

来完成活动

多元评价让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

通过延伸探究,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通过对区位因素变化的探讨,对学生进行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哲学观的渗透

设计意图:

1、通过混合农业景观图片展示化抽象为直观的,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混合农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有利于学生分析该农业类型的形成。

2、通过案例分析,不仅了解了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生产,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了学生思路。

延伸阅读

高三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29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29”,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选择题
荷兰素有“鲜花王国”的美誉,园艺业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5%,生产的花卉植物主要供出口。据此回答1~2题。
1.荷兰发展鲜花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中海气候,光照充足
B.国际市场广阔
C.受沿岸寒流的影响,温度适宜
D.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
解析:荷兰地势平坦,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发展鲜花种植业。
答案:D
2.荷兰出口的花卉占世界花卉贸易总额的40%以上,这得益于()
①保鲜技术的发展 ②花卉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
③广阔廉价的耕地 ④发展玻璃温室,改造自然条件
⑤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⑥利用起伏的地势,发展花卉的立体种植
A.①②③⑥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⑥
解析:荷兰鲜花出口量大,一方面得益于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和花卉生产技术的进步
(如发展玻璃温室等,使得花卉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得益于保鲜技
术的发展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答案:C
2008年11月8日,杭州粮油物流中心批发交易市场开始营业,批发交易市场商户来自黑龙江、吉林、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全国各粮食主产区。据此回答3~4题。
3.杭州从黑龙江省调入粮食最多,黑龙江省有大量粮食调出的主要原因是()
A.水热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业生产B.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C.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D.政府政策引导,杭州市场广阔
解析:黑龙江省成为全国主要商品粮基地是由于其地广人稀,粮食产量高且消费少,
粮食商品率高。
答案:C
4.许多粮食产地的商户在杭州当地进行粮食加工,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A.有利于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B.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
C.有利于推动杭州饲养业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市场
解析:将外地粮食运往杭州加工,增加了运输成本,B项说法有误。
答案:B
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5~6题。
5.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B.水分C.土壤D.光照
解析:首先获取大题干中的有用信息:边防站的海拔为4900米,海拔高气温低,但光
照条件好,且温差大。所以盖简易阳光房的首要目的是要改善气温条件(热量条件),
所利用的原理是“温室效应”原理。
答案:A
6.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A.蒸发量大B.多虫害C.地温低D.太阳辐射强
解析:抓住“在房中搭架,架上盆栽”思考为什么,再整合海拔高的地区,空气稀
薄,大气的保温效果低等,确定地温低是影响蔬菜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可以根据
所给四个选项,用排除的方法来验证所选答案的正确性。
答案:C
从20世纪90年代起,新疆开始大规模发展番茄种植、加工业,番茄的生产加工能力占到全国近90%,番茄酱的出口,为新疆农民增收和特色产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下图为新疆2001~2007年番茄产量和面积的变化图。据图回答7~9题。
7.新疆地区能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原因是()
①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④科技先进,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新疆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番茄的生长。
答案:A
8.新疆地区番茄种植的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市场狭小B.水资源紧缺C.价格低廉D.劳动力严重短缺
解析:番茄生长周期短、成熟期集中,对水分需求量大,而该地水资源紧缺,限制了
番茄业的发展。
答案:B
9.符合新疆番茄发展方向的是()
A.开发高山冰川资源,解决水资源紧张问题
B.向沙漠进军,进一步扩大番茄种植面积
C.将原有牧场有计划地改造为番茄种植基地
D.加强科技攻关,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
解析:发展农业生产应该因地制宜,新疆番茄业的发展应着重进行品种改良和科技创新。
答案:D
(2010青岛)下图为鲜花、蔬菜生产和销售的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B.雨热同期C.市场需求D.劳动力不充足
解析:据图可知,阶段Ⅰ鲜花、蔬菜产区主要布局在城郊,应是受城市市场需求的影响。
答案:C
11.阶段Ⅱ甲地鲜花和蔬菜全部从乙地输入,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A.甲地全部城市化
B.甲地交通条件大大改善
C.乙地人口密度小,劳动力工资水平低
D.乙地生产鲜花和蔬菜的条件好,成本低
解析:阶段Ⅱ甲、乙两地城市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保鲜技术也得以提高,实现了远距
离输送,使生产条件更好、生产成本较低的鲜花和蔬菜产区乙地最终占领了整个甲地市
场,故选D。本题易错选B,乙地鲜花、蔬菜基地销售区域的扩大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
和保鲜技术的发展,但根本原因在于其生产条件好,投入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
答案:D
(2010苏北四市)读“我国某种水果栽培区分布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水果栽培区的分布反映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A.整体性B.地域性C.季节性D.周期性
13.①地区栽培条件优于同纬度②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充沛B.热量丰富C.土壤肥沃D.地形平坦
解析: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地域性的特点,而图示是水果栽培区,应是地
域性特点。①地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的秦岭阻挡,冬季冷空气不易进入;夏季
受四周地形阻挡,气流较封闭,温度偏高。
答案:12.B 13.B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4~16题。
14.该区域的特色农业生产模式属于()
A.基塘农业B.绿洲农业C.坝子农业D.河谷农业
解析:读图可以判断该区域为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所以该区域种植业
多分布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河谷地带,形成有名的河谷农业。
答案:D
15.该特色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国家政策扶持B.游牧地点迁徙
C.水、热条件适中D.光照条件充足
解析:该区域海拔高、气候寒冷,发展农业应优先考虑水、热条件。
答案:C
16.该区域主要的粮食作物有()
A.水稻、小麦B.小麦、青稞C.水稻、青稞D.小麦、玉米
解析: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热量不足,因此应种植耐寒的小麦和青稞。
答案:B
二、综合题
17.根据我国五个农业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A、D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地区淡水养殖、水产品加工业布局的有利条件主要有(多选)()
A.气候条件优越,土壤肥沃
B.原料充足
C.周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D.能源充足
(3)C地区粮食产量比B地区低,但粮食商品率却比B地区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地区农作物具有________的特点,该地区发展农业最主要的水源是________。
解析:解答好本题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据图判断出各农业区的名称和所在位
置;二是熟知各农业区生产的条件。A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光照充足而热
量不足;D地区位于内蒙古河套平原,属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发
展农业需解决水源问题;B地区是太湖平原,既是商品粮基地又是淡水鱼养殖基地,
人口稠密,建水产品加工厂,不仅原料充足且市场广阔;C地为三江平原,地广人稀
是其商品率高的原因;E地为哈密盆地,地处内陆,农业生产特点不言自明。
答案:(1)低温(热量条件) 灌溉水源 (2)BC
(3)C地区耕地面积大,人口密度小,故人均占有量比B地区多,超出个人需求,
超出部分转化为商品出售
(4)耐旱 冰川融水
18.读下列材料,回答各小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图,图中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个通
道内波动,从中间的趋势线到通道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幅,平均波幅与趋势值
之比,表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粮食产量越不稳定。
材料二 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
项 目2010年2020年2030年
人口(亿人)14.4215.4716.00
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605668387360
人均粮食需求量(千克)420442460
材料三 下图中的河南省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目前河南有各
类粮食加工企业达2800多家,所生产的面粉、挂面、方便面、速冻食品、味精等粮
食深加工产品均为市场占有率的“全国冠军”,实现了由“天下粮仓”向“国人厨
房”的历史性转变。
(1)材料一图中显示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较差的两个显著阶段依次是________和
1996~2003年,其中后一个阶段稳定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双选)()
A.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农业科技投入加大
C.生态退耕,耕地面积减少D.农业结构调整
(2)依据材料二分析说明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及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三评价河南省成为“天下粮仓”的自然条件;分析促成该省这一历史性转
变的主要因素。
答案:(1)1956~1960(1961) CD
(2)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粮食需求量都上升。 原因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
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食物结构改善,人均粮食需求量上升。
(3)有利: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位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不利: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旱涝等气候灾害频繁;春季低温冷害
(寒潮);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全国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量的变化;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劳动力资源丰富

高一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017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能够说明某一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
4、结合案例,能够分析影响某一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并结合事例说明如何进行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劳动力
区位选择实质:对农业土地的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处于之中
 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环境因素比较,对农业区位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农业区位影响
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科技、文化和自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特点: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形成: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由于动植物的不同,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混合农业的概念:混合农业是耕作业与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农业在 世界 市场的主要供应国
世界上的地位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
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
分布:东南部和部
 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较好,气候
区位因素 
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

模式:“土–草–畜–市场”
 

1、罗列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技术条件:
2、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千烟洲立体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
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
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
新疆瓜果之乡()
花基鱼塘()
3、2009学业水平测试原题: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城市功能区看,甲处最有可能形成 ▲ 区。
(2)下列最能够反映从A到B一线地租变化情况的是 ▲ 。
(3)该城市周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了乳牛业、果林业和谷物农业。请将①、②、③地适宜发
展的农业类型及其理由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构建本课知识框架


1.据报道,天津市政府决定,从2001年起将原有的1万亩水稻田改种玉米和小麦,天津市政府作出农业调整决策的原因是()
A.华北地区居民习惯吃面食,大米销售有困难
B.水稻单产低于玉米、小麦,经济效益差
C.华北地区缺水日益严重,而种水稻用水量过多
D.种植水稻需喷洒农药,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据此回答2~3题。
2.导致产生上述情况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土壤D.水源
3.如今北方市场上随处可见荔枝的原因()
A.交通条件和食物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B.荔枝的种植区位范围扩大到了北方
C.大部分荔枝是北方温室里种出来的
D.我国北方市场对荔枝的需求量变大了
4.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B.化肥、农药不足
C.劳动力不足D.水资源不足
5.下列关于农业地域的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结构、农业产品相同
B.农业地域类型与农业生产类型是一致的
C.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的结果
D.农业地域类型基本不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6.下列关于墨累-达令盆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国土西南部B.是主要的小麦-牧羊带
C.家庭式的混合农场规模很大D.采用牧草与作物轮作的方法,保持土壤肥力

1.C点拨:华北地区严重缺水,而水稻用水量大是调整的主要原因。这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原则的具体体现。
2.B3.A 点拨:荔枝、柑橘生长在我国南方,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即气候条件,当今北方市场上荔枝较为常见,与现代交通、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有关。
4.D点拨:我国西北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水资源不足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最主要的限制条件。
5.C点拨:农业地域类型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下多种区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它也会随着区位因素尤其是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是农业区位合理选择的结果,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6.A点拨:该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地域分布、结构、特征等。

高一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47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高一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47”,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学案

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
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一、1.农业区位的含义
自然因素:
2.农业的区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比较稳定,发展变化较快。
5.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等。
6.说说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课堂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农业生产成果是通过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而取得的是()
A.城市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为主
B.通过改造地形,我国将小麦的种植高限发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C.通过大棚、玻璃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
D.农业在大范围内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B.一地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
C.人们通过垦荒可扩大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D.限制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因素的是地形
3.影响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的最重要的区位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土壤D.市场
4.受交通运输影响最明显的是()
A.春小麦B.棉花C.奶牛业D.玉米
5.当前,我国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B.政策C.技术条件D.市场
6.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梯田的原因是()
A.技术力量达不到B.不利于水土保持C.不能耕作D.交通不便
7.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市场B.土壤C.地形D.水分
8.我国南方粮食作物是水稻,而北方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形成此差异的区位因素是()
A.气候B.土壤C.市场D.政策
9.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A.政策B.交通运输C.科技D.市场
10.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苹果畅销,但1996年苹果价格大跌,主要由于()
A.政策变化B.市场需求变化C人口增长趋缓D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二.双选题
11.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出口国是()
A.美国B.法国C.荷兰D.新西兰
12.国的弗罗里达州利用光热优势,重点生产蔬菜、花卉,供应东北地区,主要依赖于()
A.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B.市场的需求
C.政策D.农产品的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13.国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A.平原地形为主B.雨热同期的气候
C.城市市场需求量大D.农业技术的推广

参考答案:
一、1、C2、B3、A4、C5、D6、B7、B8、A9、D10、B11、CD12、AD13、CD

高二地理《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学案


高二地理《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学案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2、主要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3、影响不同导向型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4、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5、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6、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了解怎样进行工业的区位选择。
4.使学生了解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过程与方法:考虑到本节课属于高三复习课,所以,本节以区位分析方法引入,让学生归纳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联系本地实际,以三明钢铁厂为例进行案例教学,并通过问题分析,让学生尝试进行工业区位选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工业的区位问题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思考工业问题,使学生初步懂得衡量工业区位合理性的标准是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判断影响某一工厂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问题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1课时


创设情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从自然区位要素和社会经济区位要素两个方面来分析;本节课我们要回顾一下工业区位要素,工业区位要素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呢?”
学生回答
工业区位要素结构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工业区位要素。设问:工业区位选择考虑如上因素,最终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的利润
“如果由你来安排一个工厂的地点,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呢?”(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假如你是投资者?
假如你是政府官员?
假如你是厂区附近的居民?
从资料中我们看到主要是从谁的角度去考虑呢?有哪些因素影响工厂的选择?
投资者从经济角度考虑,有运输、原料、政策等要素……
一、主要的工业区位要素——市场、原料、劳动力、技术等
通过表格,结合学生回答补充,得出各种工业的区位主导因素,通过工业区位选择达到经济目的。再通过表格练习,掌握影响一些工业部门区位的主导因素。
二、工业区位的选择
利用一道区位选择的题目引入工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区位各要素,从而作出明智的选择。
某地政府拟开办一家工厂,现进行成本比较(见表一、表二),读表回答:
(1)从表一看,在影响D地生产尼龙制品的诸多因素中,D地与其它地方相比,成本过高而无竞争力。D地的成本与其它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D地适宜发展导向型工业。
2、综合考虑表中的各要素,该工业办在何处最适合,为什么?
3、从表二可知,D地发展肉制品加工业与其他地方相比,具有成本优势。综合考虑表一、表二,D地适宜发展工业,才最具竞争力。
4、根据表二判断,ABCD四地中,可能离市场最远的是哪个地方?为什么?
讨论思考、回答。(说明工业区位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这类工业的区位选择以其主导因素为指向,确定主导因素应以达到经济目的为原则。)
下表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一吨钢所需原料、燃料的变化资料。据表完成第1~2题。
年份1800年1900年1950年1985年
煤/t421.30.75
铁矿石/t21.81.51.3
1.19世纪初,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布局靠近()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20世纪50~60年代,某钢铁企业考虑经济效益,在布局上选择图5-61中哪一点最适宜()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19世纪初,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布局主要考虑什么区位要素,属于什么导向工业?20世纪50~60年代,某钢铁企业考虑经济效益,布局主要考虑什么区位要素,属于什么导向工业?这反映了什么的变化?
(通过对钢铁工业的分析,说明同一种工业因技术条件、科技条件的改变,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会发生变化,在工业区位选择时要以发展的观点对待工业区位的选择。)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变化的主要因素——1、科技进步
进一步结合资料,近年来大型钢铁企业布局转向哪些地区?科学技术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哪些工业区位因素发生变化?
看看“三明水泥厂”的搬迁考虑到什么因素?主要从谁的角度去考虑?
环保要素、政策要素……从市民、政府等社会角度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