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小学的乘法教案

发表时间:2021-09-13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案示例

课题: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

2.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教学难点

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

30×40= 6×40= 200×20= 80×50=

12×8= 32×20= 150×4= 240÷2=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在乘法应用题中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数学例1: 认识:单价×数量=总价

(1)例1.铅笔每枝5角,买3枝用:

5×3=15(角)

15角=1元5角

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

70×2=140(元)

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

9×4=36(元)

(2)引导学生明确:以上三个问题都是买东西用钱的事.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单价;买了多少叫数量;一共用多少钱叫总价.

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价是5角,数量是3枝,总价是1元5角.

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价是70元,数量是2个,总价是140元.

第三个问题里的单价是9元,数量是4千克,总价是36元.

从例1可以看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

(3)反馈练习:

① 口答:每件商品的价钱叫( ),买多少叫( ),一共用多少钱叫(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② 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以上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3.教学例2.认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1)例2.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

25×3=75(千克)

菜园每畦产菠菜150千克,4畦产菠菜:

150×4=600(千克)

(2)讨论思考:这两个问题都是说的什么事?这两个问题中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分别是什么?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生汇报:这两个问题都是说有关生产数量的事情.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做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把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菜叫总产量.

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25千克,数量是3棵,75是总产量.

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150千克,4畦是数量,600是总产量,

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4)反馈练习:

① 回答: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

② 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上述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两种数量关系?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 )×( )=总价( )×数量=总产量

2.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

(1)知道每袋洗衣粉的价钱和买的袋数,求总价应用洗衣粉单价乘袋数.()

(2)生产队有土地20亩,每亩产粮400公斤,共产粮多少公斤,是求数量的题目()

五、布置作业.

1.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

2.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

精选阅读

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课题: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已学过的除法关系应用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掌握并灵活地运用这些常见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通过学生对一些数量关系的掌握,加深他们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的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加深学生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铺垫准备.【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出示:

根据24×6=144,列两个除法算式.

144÷6=24,144÷24=6

根据230÷5=46,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46×5=230,230÷46=5

观察以上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乘法各部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出示:被乘数×乘数=积

积÷乘数=被乘数

积÷被乘数=乘数

提问:我们学过的乘法数量关系有哪些?

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探索新知.

1.【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师结合课件问:动画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要想知道带的钱是否够用,可以估算一下,还可以先算出买鼓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结合课件演示叙述题意.

出示:(1)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问:这个问题中存在哪些数量关系?你想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98×8=784(元)

解决动画中“钱是否够用”的问题.

2.根据“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谁能联想出两道除法计算的应用问题来?

学生讨论编题,然后口述题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2)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一共需要784元,每个鼓多少元?

(3)学校鼓乐队买鼓需要784元,每个98元,一共可以买几个?

分别读题,列式解答,订正并板书:

(2)784÷8=98(元) (3)784÷98=8(个)

3.观察三个算式,联系题意,推出数量关系式.

(1)观察98×8=784(元) 784÷8=98(元) 784÷98=8(个)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想784、98、8分别代表哪一数量?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除了有乘法关系外,还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己提炼得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应用“总价÷数量=单价或总价÷单价=数量”的实际例子.

发散迁移.【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学生以小组位单位讨论74页“做一做”,得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除法数量关系式.

问:根据“工效×时间=工作总量”这一乘法数量关系,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推理得出这三个量间的除法数量关系.

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师带领学生回顾全课内容,从具有乘除法数量关系的三个数量间的紧密联系中体会“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的思想.

布置作业

略.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摆卡片,拼问题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沟通乘法常见的数量关系与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2.学会根据需要提取和处理信息,提高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将符合本课所学的生产、工作、价钱、行程的问题各选一道,每题分为三张小卡片,卡片正面为条件,背面为相应内容的问题.如:

卡片1:正面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背面为“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卡片2:正面为“从甲地到乙地行驶3小时” 背面为“从甲地到乙地行驶几小时?”、

卡片3:正面为“甲乙两地相距180千米” 背面为“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制作这样的卡片三到四组(可以掺入多余条件).

活动过程

发给每个学生或每组一份,使学生通过动手拼卡片,寻找相关的条件和问题编题,说明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除法应用题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4页例题。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常见的与除法应用题有关的数量关系,培养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解答应用题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根据乘法数量关系推导出除法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乘法应用题中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在黑板的右侧贴卡片。

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应用题中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回答并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评:通过复习乘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引入新课,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选择学习目标

看到这个题目后,你想学到哪些知识?

2.教师把同学们说的内容归纳后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和掌握除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2)能运用除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

[评析:学生根据课题,选择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兴趣。]

三、新课教学

1.学习例题

(1)自己读题,想一想,这道题已知什么?怎样列式?

(2)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学生回答,师贴出卡片。

(3)出示例题第(2)题,请学生认真读题,想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4)学生讨论根据什么这样列式?

师强调:除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是根据乘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推导出来的。

(5)在解答例题第(1)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改编成另一道除法应用题。

(6)改编的这道题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例题中的第(3)题。

(7)引导学生回忆是怎样学习例题第(2)题的?

(8)根据例题第(2)题的学法学习例题第(3)题,并在练习本上解答写出数量关系,小组评议。

(9)请学生板演并讲思路。

[评析:例题中的3个小题的设计有层次、有坡度。教学习方法,由扶到放,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教学要求逐步提高,特别是在解答(1)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编出另一道除法应用题,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培养创新学习的能力。]

小结: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都能积极思考,通过例题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根据一个乘法数量关系,可以推导出两个除法数量关系,并且利用这些数量关系可以解答相应的除法应用题。那么能不能根据一个除法数量关系推导出另一个除法数量关系和乘法数量关系呢?(给学生时间思考并回答)

[评析:小结的设计注重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2.做一做。

出示投影(做一做)

(1)请同学读题,根据题意解答并推导数量关系。

(2)根据(1)题编出两道相应的除法应用题,并且独立解答,再讲思路。

[评析:对做一做,教师采取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做,意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3)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数量关系,找出记忆方法。

小结:同学们真动脑筋,比老师想的还好,只要记住其中的一个乘法数量关系,就可以推导出另两个除法的数量关系。

四、巩固强化

1.根据一个数量关系推导出另外两个数量关系。(出示卡片)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单产量 数量=总产量

2.在练习十九中选出一道求"总产量"的应用题,口头列式并解答。

3.再分别找出求"数量、单产量"的应用题,并补充缺少的问题,再口头列式解答。

[评析:选题、补充条件问题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怎样推导常见的数量关系?师生共同概括。

六,布置作业

根据乘法的数量关系推导出除法的数量关系,并编出相应的应用题,解答出来。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采用根据乘法常见的数量关系,推导出相应的除法数量关系。选题、编题、补充条件问题等多种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尤为突出。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

2.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教学难点

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

30×40= 6×40= 200×20= 80×50=

12×8= 32×20= 150×4= 240÷2=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在乘法应用题中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数学例1: 认识:单价×数量=总价

(1)例1.铅笔每枝5角,买3枝用:

5×3=15(角)

15角=1元5角

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

70×2=140(元)

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

9×4=36(元)

(2)引导学生明确:以上三个问题都是买东西用钱的事.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单价;买了多少叫数量;一共用多少钱叫总价.

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价是5角,数量是3枝,总价是1元5角.

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价是70元,数量是2个,总价是140元.

第三个问题里的单价是9元,数量是4千克,总价是36元.

从例1可以看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

(3)反馈练习:

① 口答:每件商品的价钱叫( ),买多少叫( ),一共用多少钱叫(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② 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以上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3.教学例2.认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1)例2.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

25×3=75(千克)

菜园每畦产菠菜150千克,4畦产菠菜:

150×4=600(千克)

(2)讨论思考:这两个问题都是说的什么事?这两个问题中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分别是什么?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生汇报:这两个问题都是说有关生产数量的事情.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做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把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菜叫总产量.

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25千克,数量是3棵,75是总产量.

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150千克,4畦是数量,600是总产量,

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4)反馈练习:

① 回答: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

② 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上述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两种数量关系?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 )×( )=总价( )×数量=总产量

2.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

(1)知道每袋洗衣粉的价钱和买的袋数,求总价应用洗衣粉单价乘袋数.()

(2)生产队有土地20亩,每亩产粮400公斤,共产粮多少公斤,是求数量的题目()

五、布置作业.

1.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

2.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已学过的除法关系应用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掌握并灵活地运用这些常见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通过学生对一些数量关系的掌握,加深他们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的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加深学生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铺垫准备.【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出示:

根据24×6=144,列两个除法算式.

144÷6=24,144÷24=6

根据230÷5=46,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46×5=230,230÷46=5

观察以上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乘法各部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出示:被乘数×乘数=积

积÷乘数=被乘数

积÷被乘数=乘数

提问:我们学过的乘法数量关系有哪些?

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探索新知.

1.【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师结合课件问:动画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要想知道带的钱是否够用,可以估算一下,还可以先算出买鼓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结合课件演示叙述题意.

出示:(1)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问:这个问题中存在哪些数量关系?你想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98×8=784(元)

解决动画中“钱是否够用”的问题.

2.根据“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谁能联想出两道除法计算的应用问题来?

学生讨论编题,然后口述题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2)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一共需要784元,每个鼓多少元?

(3)学校鼓乐队买鼓需要784元,每个98元,一共可以买几个?

分别读题,列式解答,订正并板书:

(2)784÷8=98(元) (3)784÷98=8(个)

3.观察三个算式,联系题意,推出数量关系式.

(1)观察98×8=784(元) 784÷8=98(元) 784÷98=8(个)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想784、98、8分别代表哪一数量?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除了有乘法关系外,还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己提炼得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应用“总价÷数量=单价或总价÷单价=数量”的实际例子.

发散迁移.【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学生以小组位单位讨论74页“做一做”,得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除法数量关系式.

问:根据“工效×时间=工作总量”这一乘法数量关系,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推理得出这三个量间的除法数量关系.

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师带领学生回顾全课内容,从具有乘除法数量关系的三个数量间的紧密联系中体会“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的思想.

乘法应用题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应用题”,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乘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会分析乘法简单应用题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活动引入。
1、师:小朋友,六一节要到了,大家为了布置教室扎了许多花,我们一起来看看扎了些什么花?(课件显示一个花篮里装了一些蓝花、红花、黄花)
大家起来书数数每种花各有多少朵?
显示从蓝里拿出有2朵红花有4个2朵黄花有3个2朵
2、理解: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黄花有3个2朵,可以怎么说?(指名回答)
3、摆一摆
学生拿出小图片。(1)要求第一行摆2个圆片,第二行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第二行要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摆了几个圆片?你是怎样相的?
板书:3个22×3=6
(2)要求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
一块讨论:你是怎样摆的?又是怎样摆的?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1、看显示:蓝花有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你能说出黄花有多少朵吗?你是怎样想的:(四人一组讨论)
交流: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背,黄花的朵数用2×3=6,因此黄花有6朵。
2、想想: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红花有几朵?
(组内互相说说)列出算式:2×4=8
3、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计算。
三、形行应用,加强实践
1、课本第82页、83页“想想作做”第1、2题,看图理解图意并填空。学生独立完成。
2、第3题,学生边摆边列式。
3、游戏,变蝴蝶(把第5题做成头饰,学生根据题目选择)
5的4倍5×42的3倍2×3
3个43×44的2倍2×4
四、自我评价,加深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五、课堂作业
第83页第4题

表内乘法应用题 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表内乘法应用题 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初步掌握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解答这种类型的应用题.
2.通过乘法应用题的分析解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动脑分析、比较区别等能力.并使学生们学会简单地分析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3.在授课过程中,教育学生们养成认真审题、正确解题、仔细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真正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
2×3=2×5=4×2=5×1=
5×3=4×3=5×5=1×4=
2.列式计算.
(1)3个4相加是多少?
(2)5个2相加是多少?
3.师:大家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学会了计算相应的式子题和文字叙述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看谁能够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4.教师板书课题:应用题
新授
1.出示例8(教师板书)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2.分析解答例8
(1)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各是什么?用小圆片摆一摆,表示出题目中的意思.
学生可以答出:每个人浇4棵,有了3个人,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贴小圆片.)
(2)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应该怎么想?(学生回答:每个人浇4棵,也就是1个4棵,有3个人浇树,就是浇了3个4棵.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3)问:要求3个4棵是多少,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该怎样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3.进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义.
师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中的4表示每个人浇了4棵树,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个人再浇树,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个人一共浇了12棵树,也就是3个4是12.)
4.讲解例9
(1)出示例9(教师板书例9)
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2)师:读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贴:
(3)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多少分应该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说说为什么?(分小组讨论)
(4)汇报解答方法.(小组同伴分工完成下面的任务:一人负责口头列式,一人负责板书列式,一人负责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5)再次说明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算式里的5表示每个扣子5角,3表示买3个扣子,一共是3个5角,要求3个5角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
巩固练习
教师要求:
(1)在规定的时间里,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能完成几道题就完成几道题.
(2)如果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了所有的题目后,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乘法解答的;这几道题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这几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如果每一道题都能用两种方法解答,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归纳质疑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1、乘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迅速的计算.
2、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
3、求几个几还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但是用乘法计算起来比用加法计算更简便.
4、我们已经学习了“求几个几”的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其实把文字叙述题加上不同的事情就是不同的应用题.
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乘法应用题(参考教案二)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乘法应用题(参考教案二)”,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一)借助图画,根据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会解答乘法应用题.

(二)初步培养学生审题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乘法应用题.

难点:准确地找到被乘数和乘数.

教具和学具

教具:准备3张图画,每张上有一个同学正在给4棵树浇水.

学具:3个圆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列式计算

3个4相加是多少?(4×3=12)

5个2相加是多少?(2×5=10)

2.看图列式计算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解答.

(每瓶有4朵花,3瓶一共有几朵花?3个4是多少?4×3=12(朵))

(二)学习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1.出示例9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指名学生读题.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

题中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每人浇4棵树)出示一个女学生提水浇4棵树的图.第二个条件是什么?(有3个人在浇树)贴出第二、第三个学生每人浇4棵树的图.

这道题求的是什么?(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

再把条件和问题联系起来看,指着图:“每人浇4棵树,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求3个4是多少用什么法计算?(乘法)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4),4作被乘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3作乘数.

列式是: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从图上验证一下3个人一共浇了12棵.

2.出示例10

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分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1)先由学生读题,指名读,每人自己读.

(2)指导学生操作.

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小明买了3个扣子)用圆片代表扣子,由学生摆出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是什么?(每个扣子5分钱)每个扣子5分钱什么意思,在每个圆片上放数字卡片5,表示每个扣子5分钱)如图29.

求的是什么?(3个扣子多少钱)

也就是求图上的哪部分?(3个5是多少?)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并在3个图下面画一个括号,并写上“?分”.

求3个5是多少用什么法?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求3个5是多少,用乘法.5是相同加数,当被乘数,3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当乘数)

教师列式;5×3=15(分)

口答:一共用了1角5分.

提问学生:15分也就是几角几分,因此,可以口答为:一共用了1角5分.引导学生比较:

提问:

(1)这两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乘法?(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几的和,所以都用乘法解答)

(2)这两道题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例9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而例10的两个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与例9相反,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

因此,我们在列乘法算式时,要分清哪是相同加数,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

(三)巩固反馈

1.尝试性练习

下面两道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试一试画一个示意图,进行小组讨论.

(1)小明做数学题,每行有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

(2)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有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讨论结果,两道题都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只不过在叙述时两个条件先后位置不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都是求2个5是多少,列式是5×2=10(道).

2.基本练习

课本“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表格图的意思,怎样想,再全体列式解答.

第2题指名学生读题.每个人自己想一想,怎样分析,再在书上列式解答,做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怎样列式.

3.发展性练习

“做一做”的第3题.

小红买了4米带子,每米2角钱,一共用了几角钱?

指名学生解释一下书中的图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了几角钱,也就是求什么.

由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2”当被乘数,“4”当乘数.

这道题除了用乘法解答:2×4=8(角).

你还能想出另一种算法吗?

(2+2+2+2=8(角))

4.课后作业:练习十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在学生对乘法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引导学生分析乘法应用题时,紧紧抓住根据乘法的含义来分析.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如例9中的“每个人浇4棵”什么意思,把题目中叙述的情境用图表示出来,学生看到形象的图画,很容易联系到乘法的含义,列出乘法算式.例10则要求学生把题意用学具摆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理解题意的方法.例10虽然在叙述顺序上与例9有所不同,但从摆出的图中,一眼看出是求3个5是多少,就能正确列出乘法算式.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被乘数和乘数,除了对例9和例10进行对比外,还安排一次尝试性练习.同一件事,叙述顺序不同,意思完全一样,摆出来的是同一幅图,因此,列式是一样的,避免学生认为第一个条件必然是被乘数的错误.

在巩固反馈的最后,安排了一道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的题,其目的是为了沟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

乘法应用题(参考教案二)

关于9的乘法应用题的整理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9的乘法应用题的整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2.能熟练地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口头为乘法应用题补充条件或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补充口诀卡片、例3的挂图、投影仪、复合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背诵乘法口诀.

2.把口诀补充完整,说出口诀表示的意思及相应的乘法算式.

二()十八()九五十四三()二十七

()九三十六九()八十一()九六十三

3.填空.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

(2)红花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那么黄花的朵数就是___________个3朵.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3(1):小林买了4支铅笔,每支9分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2)出示实物挂图,指名同学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分析后板书:

每支铅笔9分钱,意思是说1支铅笔9分钱,而且哪支铅笔都是9分钱.相同加数就是9,4支铅笔是4个9分,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在书上做.

(3)学生独立解答,主要纠正两点(列式4×9;得数为36分;)要从算式的含义和日常生活用钱习惯上分别予以说明,教师再巡视,使之及时纠正.

(4)出示例3(2):小林买了4支铅笔,买彩笔的支数是铅笔的3倍.买了多少支彩笔?

(5)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发现有典型错误的,让其写在小黑板上.订正时,请学生说是怎么想的,可出示挂图,具体分析说出解题思路.

(6)纠正时,要紧紧扣住彩笔的支数是铅笔的3倍这个条件,明确这个条件所含的意义,即4的3倍就是3个4的和,所以用乘法计算.

2.观察、比较两题的异同点,重点引导学生明白,条件虽然不同,问题也不相同,但从数量关系上分析,最后都是求几个几(即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所以两题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有乘法计算.

3.反馈练习.

(1)94页做一做第1题.

食堂每天吃3袋米,每天吃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4倍._____?(口头提出问题再解答)

读题后,指名请学生说题里告诉了什么,还缺少什么.然后分组讨论应补充什么,为什么补充这样的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

①告诉了食堂每天吃3袋米,吃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4倍,缺问题.②已知米的袋数,又给了面粉与米的关系,应求面粉多少袋.③分析出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4倍,就是说面粉的袋数是4个3袋.④根据乘法算式的含义,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归纳解答不完整应用题的方法:

①读题,找出缺少什么.

②分析题中告诉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应补充的条件或问题.

③列式解答.

(2)利用归纳的解答不完整应用题的方法,解答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分组讨论缺什么,应怎样补充完整,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①学生讨论后分组汇报分析结果.

②引导学生口头补充一个条件:(可以天数不同,在2-9之间)

③无论吃几天,吃一天1个3袋,吃2天2个3袋,吃3天3个3袋,吃6天运来6个3袋……,因此无论填吃了几天,求运来多少袋都是求几个几,都用乘法计算.列式分别为3×2=,3×2=,3×4=……3×9=

(3)最后引导学生对两题进行比较,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两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是多少,所以都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发展.

1.停车场上停着2排小汽车,每排3辆,一共停着多少辆小汽车?摩托车的辆数是小汽车的2倍,停着多少辆摩托车?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解答,遇有困难可向老师提出.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第1题有几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重点强调第二个问题,想求出停多少辆摩托车,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一个条件题中告诉了,(摩托车的辆数是小汽车的2倍)另一个条件到哪里去找?主要解决隐藏的一个条件,问题就可解答了.

2.动物园里有4只金丝猴,长臂猴的只数是金丝猴的2倍.有多少只长臂猴?长臂猴比金丝猴多几只?

重点指导学生想求第二个问题“长臂猴比金丝猴多几只”(需要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到哪去找?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

1.指导学生观看板书,总结出本节课学了哪些新知识.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小结.主要强调三点:

(1)求几个几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都用乘法计算.理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2)给不完整的应用题补充条件或问题,前提条件是要从题中告诉的数量中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补充什么,补充的必须符合题意.

(3)解答有两个问题的应用题,第二问同解答第一问的应用题分析方法一样,都是看解答问题需要哪两个条件;缺少的条件到题中告诉的条件或第一问题解答出的问题去找,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全面的完整地理解题意.

五、布置作业.

集邮册里有60分邮票6张,80分邮票42张.__________?(口头提出问题,要用除法计算)

板书设计

乘法应用题的整理

例3(1)9×4=36(分)=3角6分

答:一共用了3角6分钱.

(2)4×3=12(支)

答:买了12支彩笔.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1)3×4=12(袋)

答:每天吃面粉12袋.

(2)3×6=18(袋)

答:运来18袋大米

(乘数也可以是2、34、5、6、7、8、9)

关于9的乘法应用题的整理

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


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5页的例4、例5,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九的3、5、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2、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
3.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4.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
难点:运用学到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价签、玩具汽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超市入口、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激发学生对于购物的记忆。引导孩子说出在购物时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2.列式计算。
(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钱?
(2)50元钱买文具盒,每个10元,可以买多少个?
(3)50元钱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钱?
2.学生列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对。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1.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应用题,知道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里,有各种数量关系,并且已接触了许多数量关系。像上面做的题里有哪些数量呢,这些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例4: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让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2)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
思考:这两道题都是说的哪一方面的事?
提问:你的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知道自己文具盒的单价吗?
请你来说一说下面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3)概括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这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从上面的两题里,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为什么求数量用总价除以单价?
再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数量,可以求什么?怎样求?你是怎样想到的?
(4)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一组三个数量关系式,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出“总价÷单价=数量”和“总价÷数量=单价”。
3.组织练习。
(1)做第52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二)认识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课件出示车辆行驶画面,孩子们畅所欲言。
1.列式计算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行了150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行了多少小时?
(3)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对。
2.教学例5。
(1)课件出示例5。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千米?
让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这两道题都是行程问题,其中每小时45千米、每分钟行70米这样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书:速度)所用的2小时、6分是行走的时间,(板书:时间)求出的90千米、420米这样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书:路程)
(2)题目中哪个数量是速度,哪个数量是时间,哪个数量是路程?
这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你发现了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如果知道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
求速度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为什么要这样求?
(3)这里主要记住哪一个,就能记住其他的两个?根据什么知识可以从乘法的关系式想出其他的两个?
速度、时间和路程是一组联系紧密的数量,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想出“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三)“速度”的表示法及作用。
1.教师介绍:为了更简明、清楚地表示速度,采用统一的速度表示法。如:每小时行160千米,可以写成:160千米∕时。(板书)
2.即时练习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_________。
(2)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到每分钟500米,可写作_________。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可写作___________。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第53页的“做一做”1、2题。
2.填空。
(1)学校买了4个排球,每个60元,一共用多少钱?
题目已知()和(),求(),数量关系式()
(2)学校买排球共花了240元,每个排球60元,学校一共买了多少个排球?
题目已知()和(),求(),数量关系式()
(3)学校买4个排球花了240元,平均每个排球多少钱?
题目已知()和(),求(),数量关系式()
(4)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行多少千米?
题目已知()和(),求(),数量关系式()
3.说说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补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1)4条毛巾12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双球鞋16元,买3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套运动衫28元,用56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辆车8小时行驶了320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决问题。
(1)学校图书室买了12本故事书,每本4元,一共用去了多少元?
(2)学校图书室买了故事书一共用去48元,每本故事书4元,买了几本故事书?
(3)学校图书室买了12本故事书,一共用去48元,每本故事书多少元?
(4)
一架飞机的速度是12千米/分,2小时可飞行多少千米?
(5)一辆小汽车4小时行360千米,一辆卡车2小时行170千米。哪辆车跑得快?
5.判断
(1)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为110千米/时“110千米/时”表示这列火车每时行110千米。()
(2)速度÷时间=路程。()
(3)飞机飞行的速度为12千米/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80千米/时,汽车的速度比飞机快。()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5—7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含有未知数z的等式解答相差关系中逆叙的一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芦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能正确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相差关系的逆叙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题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列含有未知数i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1)养鸡场养鸡500只,卖出一些后还剩300只,卖出了多少

(2)张师傅和李师傅一共加工零件135个。其中李师傅加工了75个,张师傅加工了多少个?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完成一道,各人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应用题时,要几步?第(1)题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是怎样想的?第(2)题呢?

指出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时,要根据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式,对照着数量关系式来列出等式。

2.应用题。

粮站运来面粉96袋,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多24袋,运来大米多少袋?

读题后让学生想一想,这样的题用什么方法解答。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算?题里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

(板书:面粉的袋数+24=大米的袋数)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4,读题。

提问:例4与上面一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这两道题虽然有不同的地方,但相同的都是大米比面粉多24袋。想一想,例4的数量关系与上一题一样吗?

2.谁再来说一说,例4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

(评析:通过重复提问,可以突出例4的数量关系,便于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提问“为什么”,有利于学生认识根据题里怎样的条件找相差关系逆叙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

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你能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例4吗?

第一步先做什么?(板书设未知数x,并说明注意写“解”字。)

第二步要做什么?列出怎样的等式?(板书:x+24=120)

第三步求未知数x的值要怎样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说明求出x的值不带单位名称)你是怎样想的?

写出答句。

3.你能根据题意,检验这样解答是否正确吗?谁来告诉大家,的面粉有24袋。120一x=24)

追问:为什么可以列这样的等式?

怎样求未知数工?(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并写出答句)

5.提问:今天学习的也是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应用题?(板书课题)例4可以列几种等式来解答?这两个等式都是根据什么列出来的?

指出: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想数量关系式。这样才能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想一想,例4是根据题里什么条件来想数量关系式,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的?

三、巩固练习

1.根据下面的条件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1)鸡比鸭多30只。

(2)杨树比柳树少15棵。

(3)美术班比舞蹈班少16人。

(4)今年收的小麦比去年多1500千克。

2。做“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读题。提问数量关系式。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提问:这里的等式是根据什么来列的?

(2)完成第(2)题。

读题。让学生先说数量关系式。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列等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强调:像上面这样的几道题,都要先根据题里“谁比谁多或少多少”想数量关系式,再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等式来解答。

3.练习十二第5题。

说明要求,让学生在课本上练习。

提问:第(1)题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列等式的?第(2)题呢?

四、课堂小结

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答应用题,要分几步做?要根据什么来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6—7题。

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例6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例6”,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十课时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9页例6
教学目的:
1、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用乘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孕伏(课前小研究第1题)
1、开火车学生做5以内的乘法口算练习。
2、出示练习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4+4+4+42+2+25+5+5+5+53+3
[设计意图]复习相关的旧知,为用乘法解决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森林里的小动物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正准备盖房子呢。他们请来了力气最大的小象,帮他们运送木头,你们看他们来了!
2、引导观察主题图,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同学们,从图上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小研究)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解决问题,这位同学提出了“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这个问题大家能够试一试,并把你的想法在4人小组内交流。
4、汇报各组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2+2+2=6(根)
3×2=6(根)2×3=6(根)
5、教师小结,刚才在解决“一共有多少根木料?”的问题时,有的同学是按以前学过的加法来解决的,还有的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解决,请大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便?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思考方法,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进步成长。
三、巩固练习
1、课本59页《做一做》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图中的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2、课本60页1~3题,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解答,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用乘法解决数学问题。
四、拓展性练习
1、填一填,再写出乘法算式。
2、1副手套有2只,5副手套有□只。□×□
3、1颗五角星有5个角,3颗五角星有□个角。□×□
4、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个轮子。□×□
4辆三轮车有□个轮子。□×□
5、1个笼子里有3只小鸟,4个笼子里有□只小鸟。□×□
a)图中有几个□?请你写出算式。
b)把1、2、3、4、5、6、7、8这八个数填在下面的□里。
□+□+□+□=18□+□+□+□=18
[设计意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他们自主发展的机会。
五、随堂练习

应用题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45页期末复习第13—16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本册教材里学过的应用题及其结构,加深理解对这些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认识一些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比较熟练地分析推理并正确地解答应用题,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复习本学期学过的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本册教材里的应用题的特点,更加熟练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确定要先算的中间问题,进一步认识一些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解答本学期学过的应用题。

二、复习三步计算应用题

1.整理思路。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三步计算应用题。请同学们想一想,我 们学过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解答时可按怎样的方法来想要先求出 的中间问题?还可以按照怎样的方法来想要先求出的中间问题

2.做期末复习第13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两道题的数量关系是 怎样的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第(2)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小结:这两题都是求两商之差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而第(2)题有一重复条件,所以也可以两步计算列式解答。

3.做期末复习第14题。学生读题,比较: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第(1)题根据问题可以怎样想?根据条件又可以怎样想

第(2)题可以怎样想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题的解题思路。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小结:这两题都可以从条件想起,或者从问题想起。但第(1)题的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第(2)题的互换,所以解题思路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中间问题:即6天装配电脑的台数要先求出来。

请同学们看下面一道题。

山边林场栽槐树和杉树各12行,槐树每行24棵,杉树每行 30棵。栽的槐树和杉树一共多少棵

提问:这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解答

第一种方法怎样解答?(板书综合算式)这样做是怎样想的

第二种方法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算式?(板书综 合算式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为什么可以用两种方法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解答应用题可以用哪两种方法来分析

指出:解答应用题,可以根据条件来想能求什么问题,也可以根据问题来想需要什么条件,确定每一步算什么。在列式时,要根 据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尽考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算。在本学期学的三步计算应用题里,如果有一个条件是两个数量共同 的条件,也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答。

五、课堂作业

1.期末复习第15题。要求先说一说解题思路,再列式解答。

2.期末复习第16题。要求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解答。

数学教案-关于9的乘法应用题的整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之间的联系.

2.能熟练地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联系.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数量联系,口头为乘法应用题补充条件或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补充口诀卡片、例3的挂图、投影仪、复合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背诵乘法口诀.

2.把口诀补充完整,说出口诀表示的意思及相应的乘法算式.

二()十八()九五十四三()二十七

()九三十六九()八十一()九六十三

3.填空.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

(2)红花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那么黄花的朵数就是___________个3朵.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3(1):小林买了4支铅笔,每支9分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2)出示实物挂图,指名同学分析数量联系,确定解题方法.分析后板书:

每支铅笔9分钱,意思是说1支铅笔9分钱,而且哪支铅笔都是9分钱.相同加数就是9,4支铅笔是4个9分,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在书上做.

(3)学生独立解答,主要纠正两点(列式4×9;得数为36分;)要从算式的含义和日常生活用钱习惯上分别予以说明,教师再巡视,使之及时纠正.

(4)出示例3(2):小林买了4支铅笔,买彩笔的支数是铅笔的3倍.买了多少支彩笔?

(5)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发现有典型过失的,让其写在小黑板上.订正时,请学生说是怎么想的,可出示挂图,具体分析说出解题思路.

(6)纠正时,要紧紧扣住彩笔的支数是铅笔的3倍这个条件,明确这个条件所含的意义,即4的3倍就是3个4的和,所以用乘法计算.

2.观察、比较两题的异同点,重点引导学生明白,条件虽然不同,问题也不相同,但从数量联系上分析,最后都是求几个几(即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所以两题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有乘法计算.

3.反馈练习.

(1)94页做一做第1题.

食堂每天吃3袋米,每天吃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4倍._____?(口头提出问题再解答)

读题后,指名请学生说题里告诉了什么,还缺少什么.然后分组讨论应补充什么,为什么补充这样的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

①告诉了食堂每天吃3袋米,吃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4倍,缺问题.②已知米的袋数,又给了面粉与米的联系,应求面粉多少袋.③分析出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4倍,就是说面粉的袋数是4个3袋.④根据乘法算式的含义,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归纳解答不完整应用题的方法:

①读题,找出缺少什么.

②分析题中告诉的数量之间的联系,确定应补充的条件或问题.

③列式解答.

(2)利用归纳的解答不完整应用题的方法,解答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分组讨论缺什么,应怎样补充完整,通过分析数量联系,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①学生讨论后分组汇报分析结果.

②引导学生口头补充一个条件:(可以天数不同,在2-9之间)

③无论吃几天,吃一天1个3袋,吃2天2个3袋,吃3天3个3袋,吃6天运来6个3袋……,因而无论填吃了几天,求运来多少袋都是求几个几,都用乘法计算.列式分别为3×2=,3×2=,3×4=……3×9=

(3)最后引导学生对两题进行比较,分析数量联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两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是多少,所以都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发展.

1.停车场上停着2排小汽车,每排3辆,一共停着多少辆小汽车?摩托车的辆数是小汽车的2倍,停着多少辆摩托车?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解答,遇有困难可向老师提出.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第1题有几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重点强调第二个问题,想求出停多少辆摩托车,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一个条件题中告诉了,(摩托车的辆数是小汽车的2倍)另一个条件到哪里去找?主要解决隐藏的一个条件,问题就可解答了.

2.动物园里有4只金丝猴,长臂猴的只数是金丝猴的2倍.有多少只长臂猴?长臂猴比金丝猴多几只?

重点指导学生想求第二个问题“长臂猴比金丝猴多几只”(需要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到哪去找?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

1.指导学生观看板书,总结出本节课学了哪些新知识.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小结.主要强调三点:

(1)求几个几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都用乘法计算.理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2)给不完整的应用题补充条件或问题,前提条件是要从题中告诉的数量中分析数量联系,确定补充什么,补充的必须符合题意.

(3)解答有两个问题的应用题,第二问同解答第一问的应用题分析方法一样,都是看解答问题需要哪两个条件;缺少的条件到题中告诉的条件或第一问题解答出的问题去找,要认真分析数量联系,全面的完整地理解题意.

五、布置作业.

集邮册里有60分邮票6张,80分邮票42张.__________?(口头提出问题,要用除法计算)

板书设计

乘法应用题的整理

例3(1)9×4=36(分)=3角6分

答:一共用了3角6分钱.

(2)4×3=12(支)

答:买了12支彩笔.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1)3×4=12(袋)

答:每天吃面粉12袋.

(2)3×6=18(袋)

答:运来18袋大米

(乘数也可以是2、34、5、6、7、8、9)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的乘法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