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简单的分数》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发表时间:2021-08-28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简单的分数》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简单的分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简单的分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2、正确认识和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3、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4、会直观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

难点:知道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会直观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同样大小的圆形纸、长方形纸,绳子,水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情景导入

二、研究二分之一

三、导入其它的几分之一

四、练习

五、比较大小

六、拓展

1、(课件动画展示)星期天,小红和小明去郊外野餐,看看他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课件出示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如果你是他俩,你打算怎么分这些食品呢?(结合学生口答,老师出示:2个苹果

1瓶矿泉水

半个蛋糕)

这三个结果中哪个结果比较特别?

“半个”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的数,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分数。(板书:分数)

1、那么什么是分数呢?

(边说边课件动画演示切蛋糕)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一份就是它的(老师指着左半个蛋糕,在蛋糕上出示分数)。老师指着另一半蛋糕问:那这一份呢?(学生回答后,动画出示分数)也就是每份是它的。就是分数。

说说是怎么得来的?(指名说,老师小结,并课件出示文字,再互相说说,并结合口答板书)

2、在我们桌上有一些纸片和绳子,你能找到它们的吗?

你是怎么得到的?

归纳:不管怎样,只要把一样物体平均分成2份分,每份就是它的。

3、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来表示。

最后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你觉得是几分之一?你怎么想的?

你觉得还可有哪些分数?(指名学生口答并板书出分数)

今天所学的分数有共同的地方,谁发现了?小组里讨论。(指名说)

1表示什么?横线下的数又表示什么呢?

像、、......这些分数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请大家自学P100。

交流,结合回答板书:......分子

......分数线

......分母

我们认识了分数,那下面的图形你能用分数表示吗?(书本P101第1题)

最后一幅变为

同样涂色部分,为什么分数变了?

1、刚才我们折出了圆的,你还能折出圆形纸的几分之一?

和你的同桌折的要不一样,并把一份涂上颜色,说说你是是折的。

2、同桌比较涂色部分谁大谁小?分数谁大谁小?

(师选二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比)

3、看这张圆形纸(师出示八分之一),你认为贴在哪里好?为什么?

4、(师选四分之一,不给学生看到)四分之一你认为放在哪里好?为什么?

拿出圆形纸,验证。

(课件)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吃吃西瓜的故事,思考:四分之一与六分之一到底谁吃的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小编推荐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 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10-7:30 起床、刷牙、洗脸;

7:40-8:20 早锻炼;

8:30-9:00 吃早饭;

9:00-11:00 看书、做作业

??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

(2) 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 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2)交流计算方法:11时-9时=2小时。

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 出示线段图。

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 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7:40-8:40用了一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练习: 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十分钟?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十分钟吗?你是怎么算的?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图书室的借书时间。 你知道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 学生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

2、想想做做2。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3)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2、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时间的知识,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体会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你还想知道有关时间的其他知识吗? 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5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师:那你知道其他有关时间的知识吗?(学生提问) 其实这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从课外书、电视上和网络中去搜集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3、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

(2)用24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4、出示本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这节课的时间。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数学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第3课时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P93-94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司机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分数里各有几个几分之一。

3/5 5/8 2/5 4/7 3/8

2.口答。

7个1/8是( ),3个1/4是( ) 5个1/9是( ),4个1/5是( )

引入:我们都已经认识了分数,分数也可以进行计算。今天我们先学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二、学习新知

1.分数加法。

出示例5,学生读题。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

说明:要求一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就要把小明吃的5/8和小红吃的2/8合起来,要用加法,算式是5/8+2/8。(板算式)

引导:这两个分数有什么是相同的?(板分母相同)

那这个算式结果是多少呢?你能从图上观察5/8和2/8,看看合起来一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吗?试试看。

提问:你从巧克力上看出得数应该是几分之几?

引导: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把这块巧克力看成一个长方形,请每个小朋友把长方形的5/8涂上红色,2/8涂上绿色,看看一共是它的几分之几,然后在上面的式子里填上得数。

提问:得数是几分之几?

引导:同桌小朋友根据图上意思互相说说,为什么结果是7/8。 交流:为什么等于7/8,你认为可以怎样想?

指出:计算时,我们可以想5个1/8加上2个1/8就是7个1/8,就是7/8。

追问:为什么分母没变?

说明:计算的结果表示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不要单位名称。 2.分数减法。

出示“试一试”算式,让学生说说两个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启发:请大家看图想一想图上怎样表示3/5-2/5的,计算时可以怎样想,得数是多少,然后填写得数,并和同桌说说是怎样算的。

交流:你的得数是几分之几?你是怎样算的?

指出:从3个1/5里面去掉2个1/5是1个1/5,就是1/5。(让学生说说思考方法)

追问:为什么得数的分母还是5? 归纳方法。

引导:回顾上面的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你能发现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算吗?

小结:这里学习的是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或相减,计算时都是想几个几分之一加几个几分之一,或减几个几分之一算出结果。所以只要把分子相加或相减,分母不变。

三、巩固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看图想一想每题的意思,可以怎样算,再填写相应的算式、得数。

交流:每一题是怎样填的?4/6+1/6是怎样算的?5/6-4/6呢? 指出:从图上看,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或相减,平均分的份数没有变化,也就是分母不变,只要把分子相加或相减。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读题,交流条件和问题。 独立解答两个问题,指名一人板演。

交流:第(1)题是怎样想、怎样算的?第2题呢?结果要不要写单位名称?

指出:和+以前学过的实际问题一样,求一共多少用加法,求相差多少用减法,注意分数计算时要正确。

四、课堂总结

引导:今天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是用什么办法帮你理解计算方法的?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怎样算?还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 =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教学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通过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分数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提供了一个已经平均分成了8份的长方形,要求学生把这个长方形的 涂上红色,再把长方形的 涂上绿色,由此分别引出求和与求差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对加法意义和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列出算式。接着,启发学生借助直观图形以及已经初步获得的对分数的理解,自主探索算法并交流各自的思考与收获,从而掌握算法,获得成功的体验。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一、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周长

1、 剪一剪,初识一周边线

秋天的树叶色彩缤纷,形状各异,每一片叶子都是秋姑娘写给我们的信。老师也收到了秋姑娘送给我的一片树叶。

师:你能帮我剪下来吗?可以怎么剪?(师引导突出一周边线)

师:一定要从他指的这个点开始剪吗?

小结:从哪里开始剪都可以,只要沿着树叶一周的边线,最后回到起点就行了。

(请学生剪下树叶)

2、 描一描,再识一周边线

老师这儿还有一片树叶,你能一笔描出它一周的边线吗?[板书:一周边线]

3、 比一比,初步认识周长

师:这两片树叶一周的边线一样长吗?

对呀,边线是有长度的,有的边线长一些,有的短一些。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完成板书]

二、 结合身边实例,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

1、摸一摸,围一围,说一说

(1)用掌心摸一摸我们坐的课桌的表面。这个课桌面也是有周长的,用手指围一围课桌面的周长在哪里。谁能说说什么叫课桌面的周长?(课桌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课桌面的周长)

(2) 拿出数学书,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在哪里?比划给同

桌看。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数学书封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2、辩一辩,找一找,深化理解

(1)出示一个苹果,这个苹果的周长在哪里?

师:苹果是个立体物体,不好表示周长。但是如果我们把苹果切开,就露出了一个切面,像这样的平面就有周长。

谁来指一指苹果切面的周长?

(2) 找一找你身边,哪里还能找到周长?

生:黑板面的周长,门表面的周长等

(3)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周长。其实很多平面图形上也有周长。

(设计意图:对“周长”概念的建立,我设计首先是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进而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其中通过一个立体苹果实物,让学生理解,周长是指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潜移默化中,起到了物体表面与平面图形这两方面的纽带作用。)

三、 注重操作辨析,探索平面图形的周长

1、 操作交流中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师: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并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

(几人板演,其它学生完成在书本62页)

2、变式析辨中加深平面图形周长的认识

师:你们看,房子图上开了一扇门,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和原来一样吗?变得怎样了?

学生辩论后明确,周长变了,变长了。

师:呀,房子图上又开了窗,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和开了门的房子图相比,变了吗?

学生辩论后明确:周长没变。

明确:图形的周长只和外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有关,与图形里面的线段无关。

师:这也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认识吗?它有周长吗?为什么?

学生辩论后明确:没有周长,因为从起点围,围不到一周。

师:添上什么它就也有周长了?

生:

总结:看来,只有怎样的平面图形才有周长?(起点和终点手拉手,封闭起来的图形只有周长)

(设计意图: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在描周长、剪周长的具体活动中并不能完全建立“周长”的概念,它还需要一定的观察、比较、思辨等思维活动的参与。怎样帮助学生建立较为丰富而深刻的“周长”概念呢?我设计了一个逐步递进的冲突情境——开门的房子、开窗的房子、以前学过的角,让学生在经历冲突的过程中深化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四、 自主动手操作、测量计算周长

学到这儿,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周长,封闭的平面图形也有周长。

1、探索规则图形的周长测量计算的方法

我想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有什么好办法?同桌论讨商量。

(用尺量,再计算)

请两位同学合作到黑板上测量,其它同学在本子上算一算

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可以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用这样的方法还可以知道黑板上哪些图形的周长?为什么?

小结:用线段围起来的图形,都可以用尺直接量一量,再计算的方法得到周长。

2、 探索不规则图形周长测量的方法

要是我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可怎么办呢?同桌再商量商量(用线围一围,再量出线的长度)

两位学生上台操作,得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57厘米。

3、在图形的变化中体验周长的变化

这是一个方格图,每个方格的边长是多少?

(1)求一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在这个方格图中来求正方形的周长,我们既可以数,也可以算,都是求这个正方形所有边线的总和。

(2) 求3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图形是由3个方格拼成的,你觉得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预设:12厘米、8厘米、10厘米

师:答案不一样了,你支持哪种答案的说说你的理由。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观点可以举手提问或反驳。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辩论,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图形的周长就是它一周边线的长度,要求周长,关键是找准图形的一周边线。

(3)求4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图形是由4个方格拼成的,你认为它的周长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有不同的答案吗?

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8厘米,但是你看看它们形状一样吗?

那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由3个方格拼成的图形并不是3个方格周长的总和。我利用这个“认识易错点”显现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争辩中深入思考,从而强化学生对“周长”的正确认识,有效地避免了错误。)

五、 实践应用周长,积累测量经验

今天,我们和周长交上了朋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周长呢?那就让我们来执行几项任务吧。

1、先请4人小组的组长来抽取任务

2、在做任务时可能需要一些工具(软尺,米尺等)可以由组长到工具角借,请工具管理员介绍工具的用法

3、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1号任务:测量一元硬币的周长

2号任务:测量课桌面的周长。

3号任务:小组内选一位同学,测量它的腰围

4号任务:沿中间曲线剪开,想办法弄清楚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

①周长>②周长( )

①周长

①周长=②周长( ) (提示:可以直接比,也可以把图形剪开来比。)

4、汇报交流

5、教师评价,评选出“智慧小组”、“团结小组”、“文明小组”

(设计意图:采用分小组来抽取任务的形式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小组间产生竞争意识,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学生在自主测量物体和图形周长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测量、计算和交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中去认识和理解,让孩子们在操作中经历,在经历中应用数学知识。)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数学教案

第4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95页练习十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能说明简单分数的组成,进一步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并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分数知识间的联系,能说明比较分数大小的理由,说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思考过程,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3.使学生感受分数知识的掌握程度,逐步形成学习数学的信心,具有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的含义及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来练习认识过的分数的有关知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分数表示的意思,能比较分数的大小,还能把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掌握得更好。

二、分数的意义

1、初步认识

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看看每个分数,在图里涂色表示这个分数。

交流:怎样涂的,为什么这样涂?

这里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分数几分之几的意思,可以把一个图形按分母几平均分,表示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2、分数的组成

做练习十一第2题出示第2题,让学生看图填空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指出:每个分数都表示它有几个几分之一。

板书:每个分数都表示有几个几分之一

口答:2个1/3是( ) 4个1/7是( )

5/9里有( )个1/9 7/10是( )个1/10

3、分数大小比较

①练习十一第3题

让学生根据图意填空,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比较分数的大小,可以用图上表示分数的涂色部分比出大小,还可以看分母相同时,比较各有几个几分之一。

板书:分母相同,分子大的比较大;分子都是1,分母大的反而小。

②做练习十一第4题

要求想想魅族分数可以怎样比?前两组和后两组的比较方法有什么不同

三、简单的加减

1、做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生计算得数并填写,指名两人板演。

问:分母相同的分数,怎样计算加法和减法?

2、做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而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2. 5 5 7 9

3. > >

4.  

5.

6. = - =

教学反思:

有人说练习课最能看出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训练是否到位。数学课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练习课更是找不到什么好的方法,如果在课堂上用不同的方式,只能是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实效。

练习课就是对于前一节的巩固练习。只有对知识掌握熟练学生才能得心应手,可是学生的不同步就使得课堂教学处于停滞状态。因此提出了一些对转变学习方式有利的课程观念,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在这些新的课程理念下,要确立新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数学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数学教案

第8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2、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1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96~97页例1~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 点: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4/9里面有( )个1/9 。

2. 5/9是5个( )。

3. 7/8里面有( )个1/8;3个1/5是()。

4.1里面有( )个1/3或( )个1/8或( )个1/9。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分吃西瓜的情境图。

(2)教师: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3)教师:哥哥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

(板书:2/8)

教师:弟弟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

(板书:1/8)

(4)他俩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5)哥哥吃了这个西瓜的2/8,弟弟吃了这个西瓜的1/8,如果要求“他俩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你们会解决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可以借助学具帮助理解。

(6)交流反馈。

教师:哪个小组来汇报?

①哥哥吃掉2份,就是它的2/8;弟弟吃掉1份,就是1/8,合起来是3份,所以是3/8。

②2块是2/8,1块是1/8,一共是3块,所以是2/8+1/8=3/8。

③2个1/8加1个1/8是3个1/8,就是3/8。

(7)老师总结算理,先让学生自己来说,然后老师画图引导学生表达清楚、完整。“2个1/8加1个1/8是3个1/8,就是3/8“。(课件演示并板书:2/8+1/8=3/8)

(8)巩固。

3/5+1/5=2/9+3/9=2/7+4/7=

教师:观察分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又发现了什么?谁能说说同分母分数加法是怎样计算的?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教学例2。

(1)讨论5/6-2/6 的结果。

5个1/6减2个1/6是3个1/6,就是3/6 。(板书:3/6)

(2)巩固。

4/7-3/7 = 8/9 - 6/9 =

教师:观察式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又发现了什么?谁能仿照加法说说同分母分数减法是怎样计算的?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3.引导归纳分数加减法特征。

(1)分母相同。不管是加法还是减法,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才能进行加减运算。

(2)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4.自学例3。

讨论:(1)”1“为什么可以看作44?

(2)”1“还可以看作分母是几的分数?请写几个。

三、巩固应用,发展能力

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练习二十一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意,再计算。订正时,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和计算过程。

3.练习二十一第2题。

让学生把结果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一第3~7题。

(1)尝试完成。

(2)说说列式的理由。

(3)说说计算的想法。

5.练习二十一第8*、9*题。

多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时大家要仔细认真,注意检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应用(2)》数学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应用(2)》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应用(2)》数学教案

第8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3、分数的简单应用

第2课时 分数的简单应用(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页例2。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分数的基础上,能求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所对应的数。

2.提高学生对分数的简单应用问题的分析解答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所对应的数。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导入课题

1.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在研究分数时,可以把什么拿来平均分?

2.

把什么拿来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把其中1份涂色,要涂几个。(3个)

把其中2份涂色,又涂几个。(6个)

3.如果把23的涂色,又涂几个?怎么想?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分数的简单应用(2)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2。

1.阅读与理解。

(1)读题,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2)说说“其中是女生,是男生”是什么意思?(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分析与解答。

(1)

①怎样求女生人数呢?关键是理解哪句话?

(其中是女生)

②画12个表示12名学生,涂色表示其中的。

③看图再说说“其中是女生”的含义。

(要求女生人数,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求出1份是多少)

④怎么列式?12÷3=4(人)。

(2)又怎样求男生的人数呢?

①尝试画图表示题意。

②反馈你对“是男生”这句话的理解。

③列式解答。12÷3=4(人)4×2=8(人)

3.回顾与反思。

回顾一下我们分析解答的过程,检查一下有无错误的地方,写出答案。

4.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出几份是多少。

三、巩固提高

1.练习二十二第5题。

(1)尝试填写。

(2)说说你的想法。

2.练习二十二第6、7题。

(1)板演齐练。

(2)点人口答算理。

3.练习二十二第8题。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2)反馈两种比较方法。

a.直接比与。

b.先求出各吃了多少条鱼,再比较。

4.练习二十二第9题。

(1)小组内讨论完成。

(2)全班反馈: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其中的道理。

(3)全班评价:谁表达得最清晰?

四、课堂小结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对分数的研究告一段落,你有什么想说的?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本课是运用分数的意义,反过来求这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是否理解分数的含义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本课通过画图、看图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说出分数的意义,从而为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这样设计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收到了实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应用(1)》数学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应用(1)》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应用(1)》数学教案

第8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3、分数的简单应用

第1课时 分数的简单应用(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也可以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2.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分数的理解。

3.根据对分数的理解,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掌握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取其中的几份也可用分数表示。

难 点:理解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引入课题

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想:上面分别把什么平均分?(一个长方形、一个圆形、一条线段)

2.过渡

(1)上面又是把什么平均分?

(2)用剪刀把4个小正方形剪 开 ,一个小正方形个数是总个数的几分之几呢?这时又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把几个图形平均分用分数怎样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

板书课题:分数的简单应用(1)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小组合作,动手研究。

①剪一剪,说一说。右图把一个大正方形剪成4个小正方形,有4个小正方形。

②比一比。两个图的整体有什么不同?(左图中整体是1个大正方形,右图中整体是4个小正方形。)

③试着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2)说说把什么平均分?(6个苹果)

平均分成了几份?1份是苹果总数的,2份呢?(有几个?)

2.看来,我们可以把几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1)你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来吗?

(2)同桌同学相互举例说说。(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引导,引导学生注意不要把个数就当成了平均分成的份数了。)

3.教材第100页做一做。

(1)第1题。

①尝试完成。

②反馈,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涂色。(把9个△平均分成3份,1份是总数的,2份就是总数的)

(2)第2题。

①先填写。

②后说理由:着重说说1份有( )个,2份有( )个的道理。

(3)第3题。

①小组探究(用小棒操作)。

②反馈分法。(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取出其中的2份,每份有2根,2份就是4根)

三、巩固提高

1.练习二十二第1题。

反馈填数,说说把什么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的数就是几分之几。

2.练习二十二第2题。(涂色,说说这样涂色的理由。)

3.练习二十二第3题。(填数,说填写的理由。)

4.练习二十二第4题。

(1)尝试填写。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把几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几份的数就是,是( )个。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研究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要提出?

【教学反思】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合理创设情境,自然升华到新知识的学习,即由以前把“一个”东西平均分过渡到把“几个”东西平均分仍可用分数表示,并通过操作、说意义等方法来巩固新知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多彩的"分数条"》数学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多彩的"分数条"》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多彩的"分数条"》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96-97页综合实践活动“多彩的”分数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了解一些分数之间的联系。

2、让学生通过操作和直观,能说明自己的想法,感受不同分数是有联系的,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数感。

3、让学生感受数学内容与活动的奇妙,培养乐于合作的意识、习惯,提升操作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

1、出示几个用涂色方法表示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图形。

1/2 、 1/3、 1/4、 1/8各表示什么意思?

2、观察“活动准备”的条形图

想一想 “1”里面有几个1/2、1/4、1/8、1/16,这就是我们今天活动要用到的“分数条”

3、动手制作

①让学生看第111页上的分数条,观察思考:有没有几个分数合起来等于另一个分数?

②剪出第111页分数直条,剪出每一个分数。

③按要求做一个正方体。

二、游戏活动

(一)“抢1”游戏

1、明确规则

①游戏前分别正方体掷正方体,谁的分数大,游戏开始就谁先掷。

②两人轮流掷,朝上的面是哪个分数,就把表示这个分数的彩条铺在白色直条里。

③谁先把自己的“1”正好铺满,谁就赢得1分。

④如果最后一次掷出的分数在“1”里铺不下,这次掷出的无效,下次轮到时再掷,直到正好铺满“1”为止。

⑤两人照这样玩5次,得分高的人获胜。

2、游戏示范

3、合作游戏

4、交流分享

(二)“清0”游戏

1、明确游戏规则

①没人都用两个1/2的彩条把“1”铺满,并确定谁先开始掷正方体。

②两人轮流掷,朝上的面是哪个分数,就从自己的直条中拿走相应长度的彩条;最后一次掷出的分数比剩下的分数大,本次算无效,等下次再掷。

③谁先把自己图中的彩条全部拿走,表示先完成“清0”,谁就赢得1分。

④照这样玩5次,得分高的人获胜。

2、游戏示范

3、合作游戏

4、交流分享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教学活动课不仅要上出数学味,更要上出活动味。通过这一活动,让同学更加深了对于“1”和几分之一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练习课》《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问题》《练习一(1)》《练习一(2)》《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练习二(1)》《练习二(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练习三(1)》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练习三(2)》《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练习四》《复习(1)》《复习(2)》《千克的认识》《克的认识》《练习五》《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练习六(1)》《练习六(2)》《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除法的验算》《练习七(1)》《练习七(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练习八(1)》《练习八(2)》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被除数有0的除法》《商中间、末尾有 0 的除法》《练习九》《复习(1)》《复习(2)》《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解决问题的策略(二)》《练习十》《平移和旋转图形》《轴对称图形》《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几》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周长是多少》《间隔排列》《多彩的"分数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复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图形与几何知识复习》《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数学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数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数学教案

第4单元 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单位质量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能比较熟练第进行简单的换算。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能用分数表示一个图形或物体的几分之几,能比较分数大小,能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物体质量,能说明相应分数的含义,深化对简单分数的认识;体会发现简单规律的思维过程,发展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千克、克和分数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今天,我们复习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二、复习千克和克

1、回顾千克和克

你能举例说说哪些物体的重大约是1千克吗?1克呢?

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

2、估计体验。

你知道下面物体的重大约是多少吗?自己估一估、说一说。

(1)1个鸡蛋 (2)30个鸡蛋

(3)小朋友装了书的书包 (4)1个乒乓球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校正。

3、做期末复习第1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是怎么想的?

4、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呈现第20题,让学生填空,并交流结果,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5、做期末复习第22题。

口答。

(1)5/9里有5个( )/( );

(2)7/10里有( )个1/();

(3)4个1/5是( )/( ).

6、做期末复习第23题。

出示题里的表格。

引导: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每次折的结果,能发现什么?同桌讨论一下。

7、比较分数大小。

(1)在○里填写“>”或“<”。

1/4○1/5 1/9○1/3

6/7○4/7 3/8○5/8

(2)下面分数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4/5 1/61/6

8、口答期末复习第24题。

提问:上衣的布是怎样表示的?为什么这样表示?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19. (1)千克 (2)千克 (3)克 (4)千克

20. 3000 9 8000 2

21. 20+20+50=90(克) 90÷2=45(克)

23.

对折的次数 1 2 3 4 5 6

平均分成的份数 2 4 8 16 32 64

发现对折的次数越多,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份各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越小。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和集合》数学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和集合》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和集合》数学教案

第10单元 总复习

第5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和集合

【教学内容】

教材总复习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较熟练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2.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集合图形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

难 点: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单位“1”的认识。如何运用集合圈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1.教师:这节课我们将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和集合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和集合)

2.教师:请同学们先快速看看教材第89~103页的内容,边看边回忆,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读、写分数

分数各部分名称

比较分数大小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分数的简单应用

教师: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

二、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基本练习。

看图说一说下面的分数表示的阴影部分对不对?为什么?

(1)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第一个强调“平均分”。

(2)说说第二个分数18各部分的名称,分母表示什么?分子表示什么?

(3)说说第三个分数45的意义。

2.比较大小。

教师: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小结方法)

3.简单分数加减法。

教材第112页第10题:说一说计算这些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4.分数的简单应用。

教材第114页第15题。

三、复习集合

1.三(1)班跳绳比赛名单:小明、小红、小华、小亮、小平、小军、小兰。

踢毽比赛名单:王兵、小红、小欢、小平、小兰、罗亮。

填写后说说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2.三(1)班有40人,有25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30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有多少人语、数兴趣小组都参加?

四、拓展练习

1.教材第110页第3题。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2.教材第113页第13题。

(1)独立填写。

(2)说说理由。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与同学们共享?

【教学反思】

通过对分数的归纳整理,建构知识网络,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通过对各个知识的复习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拓展练习,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又有新的层次的提升,收到较好的效果。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克的认识》数学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克的认识》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克的认识》数学教案

第2课时 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页至33页,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

知道克是比较小的计量物重的单位,感受1克和几克,了解克与千克的进率。

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课前准备:

教师:两袋共重1千克的盐、2分、1角、1元的硬币、羽毛、尺子、小型电子秤。

学生:硬币(2分、1角和1元)、橡皮筋、树叶、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物品的质量单位千克,称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1千克大米)你能说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吗?对于很轻的东西,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合不合适呢?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克

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来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

2.认识小型电子秤。

①介绍小型电子秤的使用方法。

1克到底有多重?我们可以先通过小型电子秤称出来。大家看这就是小型电子秤,使用非常简单,我们只要将要称的物体放在托盘上,电子显示屏就会显示出物体的重量。

②用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

分别称出2分、1角、1元硬币重量。再让学生分别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克”。

(二)体验克

1.教师:1克很轻,大约是一枚2分钱重,那么黄豆大家见过吧!你感觉黄豆大不大?重量怎么样?那你估计下几粒黄豆的重量是1克?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确定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称一称,看看是否接近1克。

2.用手掂一掂:1克黄豆、一枚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

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比1克轻?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要用到“克”这个单位?举例说明。

4.估一估

一本数学本大约有多少克?先让学生掂一掂,估计出数值,然后用电子秤称一称看看估得准不准。然后再让学生估一估文具盒的重量。(数学书约300克)

(三)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1.观察一袋盐重多少,(500克)两袋盐呢?(1000克)

2.用台秤称一称(师演示)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有多重?

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1千克=1000克

小结: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注意读法:读作“1千克等于1000克”。

3.口答单位换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1)观察包装袋,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说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你还见过哪些物品是用克作单位的?有多少克?

2.想想做做2

先出示一个橘子,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克?一个哈密瓜呢?然后再让学生完成。

3.想想做做4

单位换算:学生先独立填空再说说每题是如何思考的。

4.想想做做6

活动:“称一杯水的重量”

(1)观察“想想做做”第6题图,说一说“杯里的水有多少克?

(2)说一说:如果要称出一杯水有多重,该如何称的?

(3)全班交流:

5.填空

( )大约重1克 ( )大约重1千克

3千克=( )克 5000克=( )千克

7千克500克=( )克 23千克-15千克=( )千克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认 识 克

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1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

认识千克后自然要认识一个更小的单位--克,并且知道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关于千克和克间的关系这一方面学生掌握得还可以,但对于估测能力这一方面的教学还有待加强。由于课前教具学具准备得不够充分,学生不能完全感知到克适用于哪些物体的单位,教师要在这一方面进一步讲解。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数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数学教案

第2课时 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

课本第39页例2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察、测量和等活动,在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课件、尺、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量一量,想一想,填一填。

2.摸一摸。

出示数学书,谈话:同学们,数学课本我们天天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伙伴,现在你能不能很快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板书:周长)

二、探索新知。

1. 出示书签的图片。

同学们能画出每张书签的边线吗?

同学们,沿着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2.打开教材39页,求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

求周长就要先测量出各边的长度。

3.教材第39页“试一试”。出示树叶。

一只小蚂蚁想围着这片树叶爬一圈,你知道它应该怎样爬吗?请你在叶子上画出来。

你知道自己画的这条线的长是多少吗?你是怎样测量的?要注意什么?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2)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

(3)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与练习

1.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第2 题中各种形状的图形。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的边线。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独立描出上图形的边线。

展示交流学生描的情况,再让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周长。

2.算一算。

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是交流算法,再在班级中说一说,鼓励学生说出不同和算法。

3.你能用不同方法求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吗?

做“想想做做”第4题。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讨论,明确应先量出上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且将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4.课后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5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相对比较弱,而学生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本节课利用学生们喜爱的书签和熟悉的篮球场导入新课,让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和说出长方形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动手操作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本次教学中借助指出书签一周的边线这一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手操作,先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需要花边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动手测量算出长度,这样就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最后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这样理解以后学生更容易接受。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简单的分数》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