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分一分》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

发表时间:2021-08-02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分一分》数学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分一分》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分一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按形状、颜色、大小、状态等将熟悉的物体进行分类并计数。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能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来认识与描述24片彩色图形片的特征。

3、初步体会到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从而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情感目标:

能在愉悦的数数活动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按一种标准(颜色、大小、形状等)进行分类

难点:结合具体场景,能较完整地对个数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图形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圈出不同类。

问:图上有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用途?你认为可以把那些物体分成一类?

2 、小结:同类物体可以分成一类。分类,也就是要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东西汇集在一起。我们要把自己的物品分类摆放,不能像小胖那样随便乱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自己的物品要分类整理,不随便乱放的良好生活习惯)

二、探究学习

1、观察图1

左边的菊花图,问:图上的菊花有什么不一样?可以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怎样?

教师先示范说,然后学生跟着说。

说话练习:按颜色分,分为4盆橘红色的花和2盆黄色的花。

2、观察图2,请学生观察后思考:按什么分?分的结果怎样?

强调先观察,找出分类的标准后再分一分。

说话练习:按功能分,分为4只篮球,4只足球。

3、观察图3和4。

自己说一说:按什么分?分的结果怎样?

按性别分:4个男生,3个女生;

按大小分:3本大的练习本,5本小的练习本。

(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可大胆举手发表不同的意见)

4、任选图5和6中的一幅图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按状态分:3只关上的铅笔盒,2只打开的铅笔盒;

按颜色分:1只黄色书包,4只红色书包

(引导学生在同桌交流时要互相尊重,声音要轻。)

三、拓展巩固:

1、我们全班有多少小朋友?你可以按一种标准说说分的结果?

生:按性别分,按高矮分,按穿衣服的颜色分……

2、补充:小组讨论:按什么分?分的结果怎样?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颜色、功能、大小、形状不同来分类。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但是只能按一种标准分。

四、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分一分,圈一圈,说说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作业布置:

练习册P1

板书设计:

按 分

分一分

颜色

功能

状态

大小

教学反思:

精选阅读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分与合》数学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分与合》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分与合》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节课的学 习,能够掌握2-5各数的分解和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 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和 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4、5的分与合,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 系。

教学难点:

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具准备:

小棒、圆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好多老师来听我们小朋友上 课,大家欢迎吗?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

谢谢你们的鼓掌!我们鼓掌时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

二、探究新知

上回我们去了李奶奶家,她家的向日葵成熟了, 她准备摘下来放进两个筐里,大家想帮帮她吗?(想)那么,学习一下4的分与合。

(一)4的分与合

1、把4朵向日葵放在两个筐里,怎么放?(用学具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情况?)师巡视。

2、看一看与我们分的同样吗?(课件)师领读4的分与合。

3、小朋友真了不起,很快学会了4的几种分法。再请小朋友们反过来想一想,(课件演示)几和几可以合成4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师板书。

4、练习巩固4的分解与组合。

(1)出示猴子摘桃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看树上还剩几颗桃子,把剩下的桃子分一分。(把4个 桃子放在两个盘子里,有几种情况?)

(2)幻灯片演示。

(3)4的组成幻灯片演示。

(4)做一做,练习题。

(二)5的分与合

1、你们想知道5的分与合吗?好,我们一起来观看图片,5个玉米放在两个盘子里,有几种放法?

2、小朋友们用小 棒代替玉米,在小组内分一分。

3、学生操作,师指导。

4、学生反馈,师板书。

5、反过来谁说一说5的合成。

6、开火车来巩固 。

7、看图连线。(把合起来得5的两个图连起来)

(三)2和3的分与合

1、摆一摆,填一填,2的分与合。

2、摆一摆,填一填,3的分与合。

三、总结。

通过学习2-5的分与合,小朋友们学到了什么?(大数分,小数合)

四、 布置作业

回家再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4和5。

板书设计: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数学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用减法引入新授知识除法,体会除法是同数连减的简便运算。

2、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会用除法计算。

3、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与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知识和探索新知的能力。

4、学会和身边的朋友分享快乐和成功。

课前准备:辅助课件、练习纸、学具小方块、算式卡片、数量关系式卡片

2.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除法是同数连减的简便运算。

2、 掌握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会用除法计算。掌握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3、 能将等量划分用除法来表示。

5、理解除法是同数连减的简便运算。

6、除法的含义、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现在是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小丁丁和小巧收了许多的柚子,他们挑选了12个柚子,准备装袋送给小朋友一起分享。

(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

(一)装袋

师:他们想12个柚子,每人4个,能够几袋分给几个好朋友?请你们自己动手分一分!

【板书课题:分一分】

(学生操作)

师:你是怎么分装的?上来分给大家看一看!(投影仪)

生:4个4个一袋(个别回答)

师:好,那就来看看分装柚子的过程吧!

师:看,分装了…?

生:1袋

师:减法算式该怎么写?

生:12-4

师:对,分装了1袋,说明12里减去了……?

生:1个4

师:现在分装了……?

生:2袋

师:再减去4

师:从12里减去了几个4?

生:2个4

师:继续分装,分装了……?

生: 3袋。 12-4-4-4=0 ,12里减去3个4[板书:12-4-4-4=0] 出示:12里有(3)个4。

师:等于0说明正好分完,也就是12里有(3)个4。

(学生在自己动手分装柚子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包含除法的意义。)

师:那么12个柚子还能怎么分装呢?每袋装几个?可以分给几个好朋友?下面请同学4人一组自己动手分一分,组长记录下减法算式,能有几种方法就写几种方法,写完后请组长将算式贴在黑板上,注意不要重复贴!

(学生借助小圆片操作)

师:这种是哪一组写的?请你们来说一说是怎么分装的!

生:12个柚子,每袋( )个,能分装( )袋。减法算式:12- - - = 。

师:就是求12里有( )个 (根据学生贴的顺序写)

出示:12里有( )个 。(板书)

(把减法算式全部请学生说完)

师: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减法算式。你们发现了有什么特点呢?

生:被减数都是12,每一题都是连续减去相同的数,结果都是0

师:这里的0表示……

生:正好分完

师:你们真棒!

师:在写12-1-1-1-1-1-1-1-1-1-1-1-1=0的过程中你们的感觉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还记得我们在学习乘法的时候,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做使它变得更简便。那么今天一个数连续减去相同的数的算式,能不能也用一个简单的算式来表示呢?

生:除法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除法【板书课题:除法】

(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给每个学生动手、动口的机会,做好知识的铺垫;创设民主、宽松的气氛,将学生的身心调节到最佳状态。)

(二)、学习除法各部分名称及含意:

1、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并理解含意:

师:我们来看一下12-4-4-4=0这道减法算式,我们怎样把它转变为除法算式呢?

[这道算式表示12里有3个4,除法算式可以写成12÷4=3(袋)]

生:12÷4=3(袋)【板书写:12÷4=3(袋)注意:单位名称】

师:这个3你是怎么得到的?

生:想乘法。连续减了3个4

师:对!这样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师:那这里的12、4、3各表示什么呢?(说清含意)

生:有12个胡柚,每4个装一袋,装了3袋。

师:你说得真好!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新的运算符号叫除号,(老师边说边写(就在原有的除号上用红色的粉笔描一遍):先用直尺划一根短横线,选择横线的中间偏上点一点,再用相同的方法在横线的下面点一点。这就是除号了)

师: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把除号写一下,读作除以

师:这道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全班齐读。

生:12除以4等于3

师:在算式中各部分都有它的名称:除号前面是被除数,除号后面是除数,结果叫做商

师:我们来读一下

生:被除数÷除数=商

2、针对练习:

师:再来看下面这题,怎样写除法算式?谁来说一说?

生:12÷ = ( )【板书写算式】

师:说一下这三个数各表示什么含意?

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说)

师:接下来就试一试,把剩下的4题改写成除法算式,并且说一下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含意!(同桌互说)

师:谁来说一说除法算式?

生:(请4个同学回答,选2个同学说含意)【板书写算式】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已经知道把12个柚子,每几个一份(例如:每3个一份),可以分几份,就是求12里有几个3,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所以: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贴板书)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算式,是对教材的重组,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此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明白每个数的含义及整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安排半抽象的巩固练习,在自己说,听同伴说的过程中,突破教学难点,内化新知。)

三、巩固练习

1. 练一练。

独立完成下列练习题,然后反馈、核对。

(1)2朵花插一瓶,10朵花可以插几瓶?

减法算式:

除法算式:

(2)14个梨,每7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

减法算式:

除法算式:

2. 量彩绳。

(1) 熊猫乐乐出题。媒体演示28页:用3米的钢尺去量18米的彩绳,需要量几次?

A让学生独立完成此题,随后用多媒体反馈。

B用算式表示,并在小组内说一说:减法算式:18-3-3-3-3-3-3=0

C多媒体演示量彩绳过程;并用除法算式:18÷3=6(次)

D说说18÷3=6表示什么意思?18、3、6各表示什么?

E18、3、6各自的名字叫什么?

(2) 用3米的钢尺去量18米长的彩绳,需要量几次,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可以用除法计算。

(3)

(让学生在已有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写出除法算式,同时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和全班的交流,将新知内化。)

四、激励评价,体验收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互评

(通过对所学内容的回顾,对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水平作出评判,同时引导学生完善自我。)

板书设计:分一分与除法(装袋)

12-4-4-4=0 12-3-3-3-3=0 12-2-2-2-2-2-2=0

12 ÷ 4 =3 12÷3=4 12÷2=6

被除数 除数 商 12-6-6=0 12-1-1-1-1-1-1-1-1-1-1-1-1=0

12里有几个4,用除法? 12÷6=2 12÷1=12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分类——分彩色图形片》数学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分类——分彩色图形片》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分类——分彩色图形片》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按颜色、形状、大小分类并数出个数。

(2)知道同一类物体,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给图形分类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在分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操作中感受,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初步应用。

教学重点 :学生能对同一堆彩色图形片多角度地 按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了解分类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用具:图形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师:星期天,小丁丁和小胖一块去书店买书,一路上看到了许多标志。大家瞧瞧,你们见过这些标志吗?

师:隐去标志的颜色和里面的图案,谁能说出这几个图形的名称?

(分别是正方形、圆形。)

小兔欢欢:可以怎么分类?

熊猫乐乐:可以分成几类?

2、师:在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用到了分类?图片展示

3、小结

师: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就是分类。

二.新课探究:

1、探究一--------彩色图形片的分类

(1 )出示:幻灯片3。

师:我们这里有更多的看上去杂乱的彩色图 形片,你们会分类吗?

师:可以怎么分?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里可以按照颜色、形状和大小三种方法来分。下面听清楚要求,第一组、第四组、第七组按照颜色分,第二组、第五组按照形状分,第三组,第六组按照大小分,大家打开你的小信封,,动手尝试分一分,看谁分的又快有正确。

(2)自主探究。

(3)生生交流。

师:大家同桌之间互相指着自己的图 片说一说,你是按什么来分类的,分成了几类,第一类是(),第二类是()……分别有几片?

(4)师生交流

师: 同样的图形片大家分得的结果都相同吗?(不同)

师:那按颜色分类的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红色 黄色 蓝色 绿色)

师:分别有几片?(6片)

师:接下去是按照形状来分的同学说一说可以分成哪几种形状?(圆形 三角形 正方形)

师:数数看分别有几片?(8片)

师:再按大小来分可以怎么分?数数看大的和小的分别有几片?(12片)

师:根据刚才的分类,一共有多少片, 你可以怎么来算?(根据颜色算:6+6+6+6=24 ;根据形状来算:8+8+8=24 (片);根据大小来算:12+12=24 (片))

师:按照不同标准分类,我们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怎么分类得到的总数应该是一样的。用这种方法来检验,当总数算出来与其他不一样时,就说明数错了。

2、探究二-----铅笔分类

师:小朋友们已经学会了图形片的分类,那么我们会不会对铅笔分类呢?

师:可以怎么分?( 颜色,有无橡皮头,有无使用过,长短 )

师:按颜色分可以分成哪几种颜色?

师:分别有几支?

师:有橡皮头和没有橡皮头分别有几支?使用过的有几支? 没使用过的有几支?长的有几支?短的有几只?

颜色红色6 绿色3 蓝色4有无橡皮头有橡皮头4 没有橡皮头9有无使用过没使用过4 使用过9长短长4 短9

师:我们来检查一下分得对不对,用什么办法呢?

师:来分别算一下总数是不是一样的。

师:算出来的总数是不是一样的啊?当总数算出来与其他不一样时,就说明什么?。

三、游戏

1、谁是幸运者:

师:把图形片全部装回信封里,咱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谁是幸运者”,游戏规则是每人只能从信封选择一枚图形片,请看大屏 幕上出示的图形特点 ,符合要求的,请举起你手中的图形片。不符合的把手放下。下面从信封里快速抽取一枚图形片并举起你的手。

“幸运图形片的第一个特点是:大的!如果你拿的是小的那请你把手放下。第二个特点是:红色的!第三个特点是:正方形的!”

2、捉迷藏(学生观察少了 哪一类。)

师:这里有12片图形片,其中有 一片藏了起来,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小朋友观察一下是缺少的图形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桌讨论)

3、猜一猜

师:仔细观察第一行、第二行图形的特点,猜猜第三小行中的?代表什么图形?

四:总结

师:游戏很精彩。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分得的结果也不同。还知道了通过分一分、再数一数的方法更方便于我们统计物体的个数。

欣赏生活中的分类图片

板书设计:

分类

(1) 按颜色:6+6+6+6=24(片)

(2) 按形状:8+8+8=24 (片)

(3) 按大小:12+12=24 (片)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教案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教案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平均数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

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用具:

正方形纸、长方形纸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为别人分过东西吗?你是怎样分的?(板书:分一分)

现在,我们来帮助鼠妈妈、淘气、笑笑分东西,要分得公平合理。

1、出示情境图。(课件)

(1)鼠妈妈分饼:鼠妈妈做了4张饼,整分给两只小老鼠,要这两只小老鼠得到的饼一样多,应该怎么分呢?你来帮帮她好吗?

生汇报,师板书:4÷2=2(张) 师指出:当我们分东西分得一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叫平均分。如果一只鼠分1张饼,另一只鼠分3张饼,是平均分吗?

(2)淘气、笑笑分苹果。

a、(课件出示第一幅图)看淘气、笑笑在分两个大苹果,他俩平均分几个苹果?怎样列式?(2÷2=1个)

b、(课件出示第二幅图)现在少了一个苹果,现在淘气、笑笑平均分几个苹果?怎样列式?(1÷2= )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怎样表示这一半的苹果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在本子上画一画,写一写。

指名汇报,上前展示自己表示一半的不同方法。

3、引入。

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表示这一半的数,我们看看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生看完后,师指出:一半可以用表示,并说明所表示的意义。

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学生举身边的事例来说明。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几分之一。

(1)涂一涂,感受。

(课本53页下)提示:涂之前要先找出什么?生试着涂,师巡视指导。

(2)折一折,加深理解的含义。

生汇报不同的方法,师相应点拨。

2、认识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把他平均分成4份,然后按54页的要求去做,看看你又认识了哪些分数。

生边涂色边做书上的填空题,然后集体汇报交流。

3、加深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课件出示)

(1)把一块面包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面包的三分之一,写作。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它的( )。

(3)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它的( )。

4、分数的组成及读写法。

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都叫什么名字?快到书上找一找。

学生看书后,指名汇报,板书的各部分名称,并指导读。

你还能举例说出几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吗?

5、师小结。

三、知识运用

1、(书上54页下方)

(1)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

(2)联系实际,体会分数就在我们身边。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分数。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55页第1题)。

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3、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55页第2题)。

4、判断:(55页第3题)全班讨论订正。

5、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55页第4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请同学们做个细心人,多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分数。

板书设计:

分一分(一)

4÷2=2 2÷2=1

1÷2= (一半)

分数:,, ,,……

3 …… 分子

—— …… 分数线

4 …… 分母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教学技巧、热点好文、教师资料、老师必读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一)》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一)》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 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67~6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 的分数;知道分数 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拓展思维;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使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3.情感态度。

感受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苹果、多媒体课件一套。圆形、长方形 、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听清楚游戏的规则,我们今 天回答问题不用嘴而用手,答案是几,就拍几下。

出示实物﹙苹果﹚问: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拍手表示)

如果老师手里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 个?(拍手表示)

如果老师手里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学生无法用拍手表示,可能会有学生说“半个”)

师:拍手无法表示“半个”,你能用其他方式来表示半个苹果吗?请发挥你的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可以画各种各样的图形 ,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

请全班的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或写,再请4个同学上台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一半。

根据学生画、写的情况,全班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在这些方法中同学们观察思考用哪种办法表示一半更简单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注意到以情激趣,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识1/2,感受分数的意义。

1.初步认识1/2的意义。

师:这个数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分数。

师:(用多媒体配合讲解+的含义﹚请看,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 个苹果的,那另外一份呢?

师:(实物演示没有平均分的情况)如果用一个圆表示一个 苹果,这样分,其中的一份能用表示吗?为什么?

师:看来,要找到,必须怎样分?(板书:平均分)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关键是“平均分”,这样可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感受1/2。

师:同学们看教材第67页中间,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涂出这些图形的1/2。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师:你还能找出生活中其他物体的1/2吗?

小结:通过找1/2,我们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创造,先感受表示“一半”的方法是多样性的,在多种方法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并滲透分数写 法所表示的意义。

﹙二﹚认识几分之几,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

1.认识几分之几。

(1)正方形折出1/2﹙小组合作学习)

师:我们找到了1/2这个分数,其实分数还有很多,比如1/4,你能说一个吗?你能用正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想办法找出这些分数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把学生找出的四分之一贴在黑板上,并贴出三种1/4的折法)

师:这是谁的?说说你找的分数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生:我折的是1/4,我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涂出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师:对折两次,打开后就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就是它的……

师:这是谁的?你找的是多少?(1/4﹚肯定吗?(指着第二个图)这又是谁的?你找的是多少?(1/4﹚是吗?

﹙对比黑板上的三幅图)

涂色部分不一样,都能用+表示吗?为什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看来,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利用正方形“折一折”“涂一涂”表示1/4等操作活动,丰富了对1/4内涵的理解,深化了对分数的认识。

(2)圆形折出3/8。

师:出示圆的折纸和展开图。演示折纸的方法后,引导学生观察能得到哪些分数并涂一涂 。

生:1/8,2/8,3/8……

师:总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3﹚长方形折出4/5。

师:利用一个长方形纸片,你能折出4/5吗?还能折出几分之几。

生:自由探究活动。

2.说分数。

师:如果不用折纸,你能说出一个分数吗?

生1: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8份,如果取了6份,就用6/8表示,如果取了8份,就用8/8表示。

生2: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6份,如果取了1份,就用1/16表示,如果取了8份,就用8/16表示。

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分数?你认为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哪些?(小组交流汇报)

生:我在路上见到过……

生:我在商场里见到过……

生:可以上网查询。

生:看电视,读报纸,问家长……

教师以小组成员的身份作适当的补充。

3.小结:我们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就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取其中的几份,就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生活中的分数,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读写法。

师:像1/2,1/4,3/8……都是今天学习的分数。

师:仔细看老师写一个分数。(板书:3/4﹚发现了吗?分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师:仔细看一下课本,你又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

师:真了不起,同学们有着很强的数学阅读能力,读好数学课本知识,也是我们学好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小结:一个分数,分数中 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师:在写分数时,我们先写分数线,再写 分母,最后写分子,这个数读作:四分之三。(板书:读作四分之三)你能 用这种方法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吗?(学生个别汇报)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分数,比如:一周有7天,1

天就是一周的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用几分之几说一句话吗?

与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试一试。

﹙1﹚教材68页最上三幅图。

①三个图都表示什么分数?

②为什么能表示相同的分数?

﹙2﹚教材68页中间图。

①这四个图能表示哪些分数?

②4/4的含义是什么?

2.知识拓展。

师:根据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因为明明吃了1/2块饼,芳芳吃了1/2块饼,所以说明明和芳芳吃的一样多。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數的意义,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美,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得真棒!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能用分数说说生活中的事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数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0?7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结合创设的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问题的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利用分数表示由许多个体组成的整体中的一份或若干份。

教具准备

小红花7朵,饼图1张,多媒体课件一套。每人准备红、黄、蓝色彩笔各1支,活动报告1份,小正方形9个,饼图1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

生:喜欢。

师:今天是鹿弟弟的生日。我们一起看看鹿妈妈是怎样给 鹿弟弟过生日的。

课件出示:鹿妈妈给鹿弟弟过生 日的情境,鹿妈妈先端上一张饼,四个鹿姐姐和鹿弟弟互相谦让谁也不抢着吃,最后还是聪明的鹿弟弟想出了分饼的办法。

师:同学们,你们猜它想的什么办法?

生:我猜它把这张饼平均分成了5份,每只小鹿吃其中的1份。

师:那鹿弟弟是怎么想的呢?

电脑出示鹿弟弟将饼平均分成5份的过程。学生的眼神由好奇到欣喜,他们为自己和鹿弟弟的意见不谋而合感到高兴。

师:鹿弟弟和同学们想的一样,大家都满意地吃到了饼,接着又发生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鹿妈妈再次端出刚恪好的一大摞饼,鹿弟弟感到为难。

师:怎么第一次分饼那么容易,而这次就有些为难了呢?

生: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太多了!“

师:刚才分的是一张饼,分一张饼用分数表示我们学过吗? ﹙上节课学的)现在要分的还是一张饼吗?(不是﹚那是多少? 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描绘着”一摞饼、一些饼、一堆饼、一打饼……“。

师:分这一摞饼怎样用分数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 “分一分﹙二﹚”。(板书:分一分﹙二))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引发了学生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同时通过两次分饼这一新旧知识的对比,引出学习任务,毫无雕琢之感,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去。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一﹚探究分饼问题。

课件展示:把一摞饼展开变成5张。

师:这5张饼平均分给5只小鹿,每只小鹿能得到这些饼的几分之几呢?下面请同学们亲自动手去分一分。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汇报结果。

生:我把这5张饼平均分给5只小鹿,每只小鹿得1张饼。﹙同学们点头表示赞同)

师:好,1张是这些饼的几分之几?(1/5﹚还是这一张饼的1/5吗?(不是﹚那是谁的1/5﹙是这5张饼的1/5﹚。

师:你们会写吗?

设计意图:在师生的问答交流中,加深学生对群体的认识。在写分数的过程中复习分数的写法,分子分母的名称及各自表示的意思。

师:那么1/ 5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把这些5张饼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些饼的1/5。

师:1只小鹿吃了这些饼的(1/5﹚,那么2只小鹿吃了这些饼的几分之几呢?(2/5﹚谁的2/5?2/5是什么意思?

师:2/5里有几个1/5呀?

学生边说教师边配合电脑演示数的过程:1个2/5,2个1/5。

师:3只小鹿分到了这些饼的几分之几?(3/5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左边同学当老师,右边同学说一说,如果他说对了就 点点头,如果需要纠正就悄悄地告诉他。﹚

师:4只鹿吃了多少?﹙4/5﹚4/5的意思是什么?右边同学当老师,左边同学说一说。

师:还剩多少?1/5把剩下的1/5给鹿弟弟,到现在它们一共吃了这些饼的几分之几?(5/5﹚吃了5/5也就是吃了多少?

学生异口同声:所有的饼。

设计意图:把5张饼平均分成5份,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讲并不难,而理解将群体平均分如何用分数表示以及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应该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学生充分经历了分饼过程的基础上, 请学生依次说一说一只小鹿、两只小鹿直到 五只小鹿分到了这些饼的几分之几,学生结合分饼的结果,依次说出了1/5、2/5、3/5、4/5……重点研讨了每个分数表示的意思。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强调了是五张饼而不是一张饼的五分之几,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要分的是一个群体,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师:你们想想第一次分饼和第二次分饼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次分的是1张饼,第二次分的是5张饼。

生:第一次得到的是1块饼,第二次得到的是1张饼。

师追问:为什么第一次只得到一块,而第二次却得到一张呢?

生:这是因为两次饼的张数不同。

师进一步追问:那怎么都能用分数表示呢?

生:不管是分一张饼还是分几张饼都是把它们平均分成了五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所以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那么鹿弟弟觉得第二次分饼比第一次分饼难,难在哪?是难在它不会平均吗?(学生摇头﹚那是难在哪呢?

生:难在这饼一多,它就不会把分得的结果用分数表示了。

师:同学们,你们真是太棒了!你们善于观察和思考,能够在分饼这样极其平常的生活小事中发现数学问题,这是一种多么好的学习习惯啊!

师: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好,我要发奖了,老师决定把这1朵花奖给发言积极的同学。先奖给谁呢?

话音刚落,大家异口同声地喊出了刚刚发言的那个女生的名字。师:你是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老师决定奖给你这些花的1/7。谁来给她颁奖?

学生高举着自己的小手,老师请了一位胖乎乎的小男孩,他从7朵花中小心翼翼地取下了一朵。

师:这么多花你怎么才取一朵呀?

生:您不是说取这些花的1/7吗?

师:1/7就取一朵?

生:1/7就是把这7朵花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一朵花呀?

师:同学们,你们看他也很 了不起,学过的知识马上就能灵活运用。

小男孩满脸严肃,郑重地给同学颁奖。大家用羡慕的目光注视着,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设计意图:在这里安排颁奖的环节,得到花的同学为自己的突出表 现感到骄傲,颁奖的同学为自己能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到高兴,智慧花 始终激励着同学们以饱 满的热情参与学习活动,几朵普通的小红花起到了评价和巩固所学知识的双重作用。

﹙二﹚数学活动。

师:刚才我们帮助小鹿解决了问题,下面给同学们一些时间,通过自己的活动,发挥自己的智慧,写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分数,好吗?

师:拿出老师课前发的一张活动报告﹙如下图)和一个装有9个小正方形的小信封。请同学们给这9个小正方形分别涂上红、黄、蓝3种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的个数不限,你们可以先商量一下再涂色,涂完后把这9个小正方形摆 在这个圆圈(活动报告中 的集合圈)里,然后认真思考填写下面的活动报告,填完以后可 以再说说你们写的分数的意思是什么。

活 动报告:

教师说的过程中,屏幕同步显示“涂色、摆放、填写、交流”,学生每一步操作目的明确,指向清晰。

小组合作:各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三人每人负责一种颜色,还有一人负责填写活动报告,交流的气氛非常热烈。

设计意图:这里没有指定涂色个数,孩子们想出了多种不同的涂色方案,他们的思维在交流和碰撞中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学生真正成为了知识的探究者。

学生在充分交流后,个个举着小手期待着能代表自己的小组进行汇报,我在充分了解了学生涂色方案的基础上有意识地 先请涂色个数分别为1、4、4的小组,被叫到的同学自豪地走到投影仪前宣读他的活动报告。

大家认真倾听着,仔细看着这个同学的活动报告,念完后他就把目光转向了我,期待着我的评判,我示意他征求同学的意见。

师:这几个分数的意思你都清楚吗?(他点头示意)那么把机会给大家,我们请同学说说好吗?好,你来提问,我这有8张书签,如果他们的回答你满意就送给他一张,如果不太满意可以请其他同学给他补充或纠正,把书签送给那个听得特别认真的同学。

设计意图:在生生的相互交流中,再次巩固了分数的意义,同时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

师对提问的同学说:你表现得非常棒!老师决定把剩下的书签都送给你。

师:老师原来有几张书签?你给了同学多少?你有多少?他们得到了所有书签的几分之几?你得到了所有书签的几分之几?你们谁得的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巧妙设计看似奖励,却又在奖励中挖掘了新资源,一物多用,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在不经意间将知识进行了拓展、延伸。

师:其他组看看你们的活动报告,还有和他们组不一样的分数吗? 教师有意识地请上两组同学,他们每种颜色都涂了3个,在两位同学念完活动报告以后,引导学生观察“你们看他们两人的活动报告,每种颜色的个数﹙相同),可写的分数却(不一样),一个是﹙3/9﹚,一个是﹙1/3﹚,他们到底谁写的对?”

填3/9的同学马上站出来自信地说:我觉得我们组填得对,3/9表示把这些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每种颜色是9份中的﹙3份)。

另一个同学不服气地争辩:老师,我觉得我写得也对,我把每种颜色看成一组,一共三组,每种颜色是三组中的一组,所以可以用1/3表示。

生:我知道他的意思了,大家看,1/3就表示把这些正方形平均分成﹙3份),每种颜色是这3份中的(1份),所以用1/3表示。

这时课件展示:将9个正方形按不同颜色平均分成3份,圈出了其中1份。

﹙孩子们兴奋地叫道“哦,原来是这样”,“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

师:由此我们也可以想到,分数与平均分的份数和取得的份数有关系吗?(有)

﹙这时教师及时奖励给了两位同学剩下6朵花的1/3,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 的动手操作、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在这一系列操作活动中,运用了自己的智慧,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师:鹿弟弟过完生日觉得自己长大了,它在家里收集了一些信息,提出了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回答,你们愿意试试吗?(愿意)

花瓶中有1朵红花,4朵黄花,鹿弟弟:红花占这些花的几分之几?

再添1朵红花,现在红花 占这些花的几分之几?

2个红苹果,6个青苹果,鹿弟弟:红苹果占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青苹果占所有苹果的几分之几?

糖罐中有12块糖,鹿弟弟:你能圈出这些糖的3/4吗?

师:鹿弟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它善于观察,在自己的家里找到了分数,提出了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在我们的教室里找 到分数或者也和鹿弟弟一样提一些问题请同学们回吗?

﹙学生结合教室中的资源,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发现的分数)

师:看来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能找到分数。

小游戏:猜多少。

A、B两个盒子里都放着橡皮(数量不同),请上两位同学各自拿出自己盒子橡皮数的+后,让同学猜“他们手里的橡皮是否一样多?”进而引发思考,“都是1/2,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都用1/2表示?”

﹙适时奖励剩下4朵小红花的1/2﹚

师:最后还剩两朵小红花奖励给谁呢?

﹙学生争抢着“我要,我要……”)

师:你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给老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决定把最后这两朵小红花奖励给全班同学。

设计意图:再次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机会,达到及时巩固,将知识学活、用活的目的。同时使学 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得真棒!想一想,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数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开发区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分一分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和选择标准给事物分类课前准备:

学具,文具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分一分”

⑴学生独立观察图,想一想商店里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⑵集体交流:说一说商店里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⑶小结:商店里的物品是归类放好的,玩具归一类,学习用品归一类……

2、想想做做

⑴想想做做1

图中画了哪些动物?请小朋友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⑵想想做做2

①图中画了哪些交通工具?它们各自在哪里行驶?

②分小组讨论怎么分,每组分别有哪些交通工具,然后集体交流。

③小结:这些交通工具我们根据行驶的地方不同,分为天上飞的,公路上行驶的和水里航行的。

⑶想想做做3

同样的一幅画,按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也可以按颜色不同分为两类,也就是说,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法来分,分得的结果也不同。

二、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来分一分,分类时可以根据用途、种类、颜色等等标准来分。同样的东西分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就不同。板书设计:练习设计:

把圆形圈在一起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分一分与除法


分一分与除法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的过程,加深学生的数学意识。

2、使学生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初步体验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义。

4、使学生会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5、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体会“平均分”的过程,用除法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3、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正确含义。

2、“倍”的含义的理解。

3、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课时划分

本单元教学共15课时(其中机动2课时):

1、分桃子1课时

2、分苹果1课时

3、分糖果1课时

4、分香蕉1课时

5、飞行表演1课时

练习二1课时(机动)

6、小熊开店1课时

7、运动会1课时

8、快乐的动物1课时

9、文具店1课时

10、花园1课时

练习三1课时(机动1课时)

整理与复习1课时(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分桃子

教学内容

课本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成就感。

教学重点

体会“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平均分”。

教学方法:操作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手段:

主题图,小圆片或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出示小猴和桃子的图片)有两只小猴子去小兔家里做客,小兔拿来8个桃子想分给小猴子吃,你们愿意帮小兔分分吗?

生:愿意。

二、问题探究

1、让学生动手分一分。。

师:你能用小圆片表示桃子分分吗?分完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用小圆片代替桃子开始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师:你是怎样分的呢?
生:我把桃子分成了1个和7个。

生:我把桃子分成了3个和5个。

生:我把桃子分成了4个和4个,它们一样多,就不会不满意了。

3、师:对呀!要想两个猴子都满意,桃子就得分成同样多的两部分。(在图上表示出这种分法)

师:像这样,把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4个桃子,它们分得的桃子同样多,就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了两只小猴。(板书:平均分)

4、师:你能说一个平均分的例子吗?

生:6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2个苹果,就是平均分。

生:49个本子分给49个小朋友,每人1个本子,是平均分。

……

5、师归纳:把一些物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三、体验感悟

师:(出示试题)小猫和小狗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们去帮帮它们吧。

1、把6个木块分成2堆,怎么分?找出哪种分法是平均分?生: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

生:分成3和3是平均分。

2、完成第2、3题。

出示小猫分鱼图。

师:先数一数有多少条鱼,有多少根骨头,再用小棒代替鱼,动手分一分。

学生读题、动手分一分,小组交流。

师:你是怎样分的?

生:有12条鱼,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生:有18根骨头,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6根骨头。

……

四、实践应用

分别出示试一试的1、2、3题。

学生连一连、圈一圈,利用学具分一分。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出示结果,集体订正。

第4题,让学生利用学具分一分。

第5题,教师要提醒学生:“一半”是把这些小蜜蜂平均分成了几份?

练习设计:第32页的分一分、33页的试一试。

板书设计:分桃子

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

○○○○○○○○

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教案

分一分(一) 设计

一、教材简介:《分一分(一)》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和小数之后学习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一次拓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是有很大差异。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学习分数,是学生以前没有想过或想不到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原来是四年级所学内容,现在安排三年级,足以可见概念学习和理解是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习时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激活已有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设计理念:通过折、涂色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亲身经历“分数”的探索过程,并会创造出分数,切实感受“分数”的内涵。并会将所学习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当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拓展了分数概念的外延,从而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学情分析:《分一分(一)》是小学数学概念中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一课,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和小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是有很大差异。开始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是很困难的,因此,本单元第一次出现分数时,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和一些图形,结合折、涂色的活动,着重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这一节课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以后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奠定坚实而重要的基础。

四、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结合折纸,涂色活动,创造出简单的分数。

3、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在讨论交流过程中,使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五、教学重点: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六、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圆纸,学习单。

九、课时安排:总课时2课时,本课时是第1课时。

十、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拍手游戏)

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听清楚游戏的规则,我们今天回答问题不用嘴而是手,答案是几,拍几下。

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要把这4份披萨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呢?(拍手表示)

2、如果要把这2份披萨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呢?(拍手表示)

3、如果只有1份披萨,要如何把它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呢?

(学生会感受到拍手无法表示,可能会说半个。)

同学们,第一次拍手2次,第二次拍手1次,第三次呢?拍手无法表示“半个”,你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半份披萨吗?请你发挥你的想象,大胆地创造出一半的表示方法,可以画图,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写一写,画一画。

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然后汇报展示。

4、引出用 分一分(一) 表示最简单。

(二)、初步认识 分一分(一) 。

1、这个数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分数。板书:分一分(一)

把1份披萨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这份披萨的 分一分(一) ,那另外1份怎么表示?

一半可以用 分一分(一) 表示,读作二分之一。 分一分(一) 是分数。

2、理解平均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 分一分(一) 表示吗?生自己判断,并说出理由。

7.png

看来要得到 分一分(一) ,必须怎样分?平均分。

(三)、理解 分一分(一) 的含义。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半可以用 分一分(一) 表示,请大家用彩笔涂出下面图形的 分一分(一) ,可以涂实也可用画斜线的方式。

1、生说有哪些图形。

2、生自己涂色,教师巡视。

3、集体展示与交流。引导学生说清楚自己是怎样得到 分一分(一) 的。(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部分就是正方形的 分一分(一) 。)

4、如果要表达 分一分(一) ,你会选择那一个图形呢?这些图形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5、小结:共同点:平均分,分2份,取1份。不同点:不同的图形 ,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都可用 分一分(一) 表示。

分数都是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四)、折纸活动,创造分数。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 分一分(一) ,知道 分一分(一) 是分数。用一张纸对折只能平均分成2份吗,4份可以吗,8份呢?还是 分一分(一) 吗?可以得到什么分数?现在你能不能用纸折一折,涂一涂,得到更多的分数呢?

小学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组长处有正方形、长方形、圆纸各一张,还有一张表格。

活动要求:

1、小组组长将材料合理安排给组员,动手折一折。

2、折时要平均分,折好后,用彩笔画斜线或涂实的方式,涂出其中的几份。

3、把自己小组创造的分数填在表格当中。

纸的形状

平均分成的份数

涂色部分是几份

得到的分数

正方形

长方形

小组合作后,汇报展示:把()纸,平均分成了( )份,涂色部分是( )份,得到的分数是()。教师整理分数,并板书在黑板上。

同学们,你们的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太强了。通过折纸创造出这么多的分数。

(五)、认识一般分数,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

1、根据活动创造的分数给出: 分一分(一) , 分一分(一) 等都是分数。

2、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

3、介绍读法和写法:几分之几,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4、结合活动,说说分数各部分表示的含义。如 分一分(一) ,分母4表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分子1表示其中涂色的1份。

(六)、练习巩固。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

分一分(一) 分一分(一) 分一分(一)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对吗?对的画“√”,错的画“×”。

分一分(一)分一分(一)分一分(一)

分一分(一)

分一分(一) ( ) 分一分(一) ( ) 分一分(一) ( ) 分一分(一) ( )

3、拓展提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分一分(一)

分一分(一)

(七)、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十一、板书设计:

分一分(一)

分一分(一) 分一分(一) 平均分 分一分(一) 分一分(一) 分一分(一)

像 分一分(一) , 分一分(一) , 分一分(一) 都是分数。

读作:四分之三

十二、作业设计。

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 分一分(一) 。

十三、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新课标理念。纵观全课,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反思:

片段一:谈话引入。(拍手游戏)

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听清楚游戏的规则,我们今天回答问题不用嘴而是手,答案是几,拍几下。

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要把这4份披萨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呢?(拍手表示)

2、如果要把这2份披萨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呢?(拍手表示)

3、如果只有1份披萨,要如何把它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呢?

(学生会感受到拍手无法表示,可能会说半个。)

同学们,第一次拍手2次,第二次拍手1次,第三次呢?拍手无法表示“半个”,你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半份披萨吗?请你发挥你的想象,大胆地创造出一半的表示方法,可以画图,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写一写,画一画。

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然后汇报展示。

4、引出用 分一分(一) 表示最简单。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激发孩子兴趣,由4个,2个,到1个分别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要分多少,层层递进,层层加深。渗入到本课要学习的分数 分一分(一) 。)

反思:这一环节:学生没有充分体会到分数的必要性。修改:掌声表示,并说明几下,体会到数量的变化,从拍2次,1次,到无法拍。通过这样的环节,孩子可以充分感受已学整数不够用了,只能重新找数来表示。

片段二:折纸活动,创造分数。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 分一分(一) ,知道 分一分(一) 是分数。用一张纸对折可以得到什么分数?现在你能不能用纸折一折,涂一涂,得到更多的分数呢?

小学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组长处有正方形、长方形、圆纸各一张,还有一张表格。

活动要求:

1、小组组长将材料合理安排给组员,动手折一折。

2、折时要平均分,折好后,用彩笔画斜线或涂实的方式,涂出其中的几份。

3、把自己小组创造的分数填在表格当中。

纸的形状

平均分成的份数

涂色部分是几份

得到的分数

正方形

长方形

小组合作后,汇报展示:把( )纸,平均分成了( )份,涂色部分是( )份,得到的分数是( )。教师整理分数,并板书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展示汇报,三个分数及其可能的画图表示方式,启发孩子从多角度来表示分数,拓宽并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反思:

学生操作活动时目标不明确,有些盲目。应在操作之前有所引导。,例如:用一张纸对折只能平均分成2份吗,4份可以吗,8份呢?还是 分一分(一) 吗?

汇报完之后,利用表格内容找共同点:1、平均分,分2份,取1份。2、分数都是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总之,这节课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但是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训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分数的意义上做的不够,又如,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丰富,没有及时赞美学生优异的表现和创造力,在这些方面以后要重点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加强学习,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向指导老师及同事请教,争取教学水平有更大的提升。

学习单 班级 姓名

分别涂出下面图形的 分一分(一) 。

IMG_256

用一张纸折一折,涂一涂,你还能得到哪些分数?

纸的形状

平均分成的份数

涂色部分是几份

得到的分数

正方形

长方形

《分一分》教案设计


《分一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在“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
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的营养价值很高。老师这里有两个大苹果,我想请同学们来帮忙把苹果分给淘气和笑笑,他们平均会分到几个?(1个)那我要是只有一个苹果,怎么分才好呢??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两块,其中的一块,你能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可以用整数表示吗?不可以,用分数表示。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一半”
(1)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一半来形容数量的多少,可以说一半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你会用怎样的方式表示“一半”呢?借助手中的工具,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一半”。咱们也来创造一回“分数”,果果科学家的瘾。
(2)汇报、交流、展示
预设:实物、线段图、直观图、分数等。
(3)简单认识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介绍分母、分子以及分数线,分成的分数看作是分母,取得或涂色的份数就是分子。)
(4)学习“你知道吗”。
其实分数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2.涂色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既然大家认识了分一分(一)教学设计,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分别涂出这些图形的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1)看到这些图,首先我们想一想这些是什么图形?其实我们只要作出它们的对称轴就可以涂出来了。现在大家迅速地在书上涂出每个图形的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2)交流、展示。
(3)通过涂你有什么感受呢?(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半个花瓶、半张纸等,不管怎么分,只要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3.小练习。
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68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
师: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说说第一幅图,谁愿意呢?(学生举手回答)
4.折一折。(认识更多的分数)
现在大家用手中的纸折一折,涂一涂,你还能得到哪些分数呢?先在组内说一说,。诶组在推选一人在班上交流。
全班交流。
(1)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八份,涂了其中的三份,就是分一分(一)教学设计……像分一分(一)教学设计、分一分(一)教学设计、分一分(一)教学设计都是分数。
(2)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读写法。
A复习分数的分数线、分母、分子。
B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子,中间用“分之”连接。
C分数的写法:写分数时,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3)在学生们展示分一分(一)教学设计时,告诉学生:平均分的方法不同,所以涂色部分的形状也就不同,但它们都是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5.学以致用
做课后练习
三、总结提高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那么同学们都学到了有关分数的什么知识呢?
生:我们学习了平均分、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师:对,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学习了分数,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分数是由下往上读的,也知道了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然后写分母,最后写分子,请同学们课后注意复习。
四、板书设计
分数
平均分分几份取几份
读法:
写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分与合》数学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分与合》数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分与合》数学教案

第四课时:分与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培养学生有序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渗透相对性的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圆片、小棒、幻灯机、纽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老师手里有4颗纽扣,把4颗纽扣分成两份,猜一猜,左手里有几颗?教师把右手放在身后。

学生猜,猜对的回答是根据什么猜的。那么为什么猜不对呢?

(二)新授:

1、质疑:那么有什么方法玩这个游戏才能正确知道答案一定是正确的呢?(学生讨论,说自己的想法)

从而引入要把数分解。

2、动手分一分:教师出示4个圆片,把4个圆片作为一个整体,把它分成两份,每份都有圆片,有哪些分法呢?(学生动手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

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学生上来摆一摆

学生边摆边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动动脑:说说自己还有什么方法来分数(如用手势、用事物表示等)

5、引导学生将图片抽象成数字,4可以由几和几组成?

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6、再一次玩刚才的游戏,指名回答。(答案有多种,体现学法多样化)

7、读一读:4的分解式,边读边做手势

(想一想,如果先说部分,再说整体应该怎么说?)

8、玩猜一猜游戏:教师两只手分别拿纽扣,让学生看见其中一只手里的数目,并告诉学生总数,猜一猜另一只手里有几颗纽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9、自学5的分解式: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按照学习4的分解过程, 可按照: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的学习方法学习。

10、汇报学习情况:要求每组都要说一说

(三)练习:

1、师生拍手说数的组成,同桌两人做这样的拍手练习

2、做课本做一做及的练习,再指名回答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

教学反思:

分一分(二)教案及教学反思


分一分(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
重点难点:
1、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课前研究。
1、把附页2图8种的小方块分别涂上红、黄、蓝3种颜色。
(1)红色部分占图8的(——)。
(2)黄色部分占图8的(——)。
(3)蓝色部分占图8的(——)。

2、把图8剪成9个小方块,
(1)红色小方块分别占9个小方块的(—)。
(2)黄色小方块分别占9个小方块的(—)。
(3)蓝色小方块分别占9个小方块的(—)。

二、课堂学习。
1、交流课前研究。
引导学生说的过程中,体会到一个整体可以有许多个体组成,分数可以表示其中的一部分。
学生汇报时,教师注意对其说得不准确的地方进行纠正,如果学生有及时发现,则让学生来说出不正确的地方。
2、试一试
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②出示问题:
⑴一共有几只蝴蝶?
⑵白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几分之几?
⑶花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说出怎样想的。
⑥出示拓展问题: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分数?与同伴说一说。
⑦汇报
三、练习巩固
完成课本第60页“练一练”的第1、2题,并汇报。
学生汇报时注意引导学生将分数的意义说完整。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新的认识,你们能举你身边的事例谈一谈吗?
学生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分一分(2)教学反思
一堂课下来,感觉效果并不理想。课前预设的效果没有达到,而且在学生的生成部分,并没有正确引导,导致了出现教学上的失误。
通过学校数学教师们的评价学习,有几点反思:
1、课前准备时,没有考虑到将时间妥善安排。所设计的大正方形由于面积较大,加上学生没有掌握快速的涂色方法。整节课从“练习卡”到大正方形的涂色中,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使得练习与总结的时间变得太仓促。
2、板书太少。整堂课的板书偏少,并没有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通过板书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缺少了板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大降低。
3、课堂过渡不自然。新课程标准要求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各方面的能力。虽然课堂中安排了许多让学生动手、展示、说话的时间及活动,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体,但教师没有将这几个环节自然地过渡,完美的衔接,没有体现出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4、教师在出现教学上的失误后,并没有采用正当的方法来解决。在进行“试一试”环节时,教师虽及时发现了前一环节“涂一涂”中的失误,但没有采用巧妙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而是过于直接地指出。在学生进行思考“涂一涂”时,教师又急于把学生的思维拉到“试一试”中,部分学生思维转不过来,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好“试一试”中出现的数学知识。
基于以上几点,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改善。
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课堂中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以便可以从容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且要安排好数学活动的时间,使得它能够贯穿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
2、注意板书的书写。板书起到的作用不能忽略,一堂成功的课堂应该懂得利用板书使用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
3、注意各知识点的过渡与小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课堂才能呈现出生机活力。有了教师的巧妙引导,学生的思维能顺利地从一个知识点转移到另一个知识点上,并牢固地掌握。课堂小结能使课堂中所学的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有助于学生把凌乱的知识点总结,并装入大脑。所以课堂小结做得好,课堂效果也会随之提高。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比较》数学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比较》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比较》数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4、德育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黎明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层次一: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1)将数按数位分类

多媒体展示: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展示

(2)比大小 多媒体显示:一位数和两位数比大小,学生口答,教师多媒体展示多媒体显示:

(3)练习并小结:

课件出示题目,指明学生口答,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层次二:例题,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1、出示多媒体主题图

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大白兔说,我们去拾贝壳吧。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子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谁来写一写?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层次三:比较 53○56

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1、多媒体显示 21○26:

21<26

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2、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比较大小时,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肯定大;都是两位数时,先比十位上的数,十位相同时,再比个位上的数。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1)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 猜猜各是什么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温度计的温度,老师写出了3个表示气温的数: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4、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

(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

(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

(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

你有什么收获?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分一分》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