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语文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二)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

发表时间:2021-08-02

高一语文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二)。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一语文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二),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二)

【设计说明】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演讲词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其特点是:语言浅显易懂,结构层次清晰,中心思想明确。对学生来讲,很容易阅读并理解。

演讲词是一种常见又常用的实用类文本,高中语文教学有必要给予高度关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就要提高“大单元意识”。备课时不能以篇章为单位,各自为战。要统筹好整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分摊在每篇课文中,突出重点,落实到位。本单元的三篇演讲辞各具特色,使用场合不同,语言风格迥异,学习时的则重点自然也不相同。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蔡元培先生的就职演讲词,短小精炼,内容启迪性强,又是单元首篇,我们在此重点学习演讲词的相关特点,体会长者的殷殷期望。《我有一个梦想》是著名的集会演说词,有强烈的鼓动性,语言气势如虹,铿锵有力,我们在此重点学习语言和篇章结构在演讲辞上的运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悼文,饱含着作者恩格斯对友人的追悼和赞誉,因此我们重点研讨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体会马克思对人类的卓越贡献。

本文要在一课时内完成学习,这就要求学生有充分的预习。在学习步骤的设计上,要简化对作者和创作背景的介绍,更不能把导入演变成名校的宣传广告。关于演讲辞的文学常识,可以在课文的理解中来理解、学习。由于课文的特质,学生学习起来不会太有压力,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简单实用。必修2的“表达交流”中有“演讲”这一章节,可以用来做拓展学习;也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班内小范围的演讲比赛,提升学生的表达实践能力。

【课标要求】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2.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课标分解】

1.通过阅读并理解课文,能够领会演讲辞的特点,并指导以后的写作实践。

2.通过结合注释,疏通字句,以及关键语句的分析;能够把握文章宗旨,深刻体会作者对青年学子的殷切希望。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步骤】

一、导入新课

博雅塔下,未名湖畔,是让莘莘学子怦然心动的北京大学。中国高府,世界名校,更是万千师长心中冥冥的期盼。然而,在蔡元培先生担任校长之前(1917年),北大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身为民国教育家的蔡元培先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他把自己对青年学子的殷切希望都融在了这篇就职演讲里。

说到“演讲词”,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很常见,也很常用。比如国旗下的演讲,班干部竞选演讲,或是主题演讲比赛等等。演讲词一般有四个特点:

(板书)针对性、鲜明性、逻辑性、通俗性。

下面,我们一同学习蔡元培先生的这篇演讲词,一边体会演讲词的特点,一边领会蔡老对我们青年学子的良苦用心,看看我们是否也会得到启发。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ppt展示阅读要求和重点字词)

要求如下:

①半文言文,半白话文,单音节词较多,注意朗读的断句和节奏。

②利用文言文积累的词汇知识理解语句,不会读的字词请看屏幕。

③带上两个问题:A.蔡老指出了北大当时存在的哪些问题?

B.蔡老提出了哪几点希望?

④此时你就是即将就任的校长,要读出点儿“范儿”来!

重点字词:

干(gān)禄(lù) 提携(xié) 肄(yì)业 造诣(yì)

冶(yě)游 敷衍(fū yǎn) 塞责(sè) 砥(dǐ)砺(lì)

相(xiāng)勖(xù) 訾(zǐ)詈(lì) 店肆(sì) 商榷(què)

2.学生齐读或领读课文,校对字音,加深印象,提升感悟。

三、问题探究

活动一:浏览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并总结,当时的北大及社会存在哪些问题?

明确:①学习动机不纯;②学习风气不正;③社会道德沦丧;④师资匮乏。

因此,蔡老对学生提出“抱定宗旨”“砥砺德行”的希望。这能看出演讲词的哪些特点——针对性、鲜明性。

活动二:蔡老提出三点希望“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要先讲“抱定宗旨”?为什么将“敬爱师友”放在最后来谈?讨论后分享答案。

明确:第一,“宗旨”就是做事情的初衷和目标。一个人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何谈发展?何谈未来?然而这个目标有必须是正确的,充满正能量的,既“正大之宗旨”,如此才能有大的修为,大的学养。宗旨跑偏,不是半途而废,就是走火入魔。所以“宗旨”是行为的起点。

第二,学识高深的人不少,但如果不能走正路,务正业,一定会惹大祸,造大孽。有的化学家研制毒品,有的银行家骗老百姓钱,有的政治家出卖国家机密……所以品德修养很重要。“小赢靠智,大赢靠德。”“德行”是行为的保障。

第三,“敬爱师友”讲的是一个人接人待物的涵养,是情商。人智商高是好事,但情商低真的很麻烦。有些同学性格孤傲,或者脾气火爆,同学关系没处理好,很多目标就无法实现,影响进步。“涵养”决定着人的行为的质量。

如此,蔡老的三点希望是循序渐进,不能随便倒换顺序,这也体现了演讲稿的另一个特点——逻辑性。

(板书)宗旨——行为起点

德行——行为保障

涵养——行为质量

活动三:有的同学会提出质疑:演讲词是讲给别人听的,语言要浅显通俗才会让听众理解。然而本文是半文言文的,有些词句不太好懂。所以本文不能算是优秀的演讲词。请同学们帮帮忙,帮蔡老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明确:①听众是北大的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②1917年,白话文运动才刚刚开始,还没有形成潮流。所以,人们的书面表达还有浓厚的文言色彩。

所以,这篇演讲稿在当时听众看来应该是符合演讲词特点的——通俗性。

四、拓展思考

我们对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他的卓越贡献已有了认识回头看看我们今天的社会,蔡元培在课文中提到的社会腐败现象和不良风气现在也一样有,所以蔡元培当年提出的三点要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学生自由谈)

备用提示:

1.有的同学学习没有目标;投机心理;不思进取,考试前抱佛脚;考试作弊。

2.很多同学崇尚拜金主义,败德毁行;世界观、价值观扭曲;

3.鼓励同学们发展正当的娱乐和业余爱好,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做一个健康阳光的中学生。

4.这一代人大都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惟我独尊的优越感很强。

5.自私自大,很多人不懂得尊重人,也不懂得与人相处;

6.时有打架斗殴、校园欺凌等问题。

五、课堂小结

蔡元培一百年前在北大的就职演说,不仅唤醒了当年的北大学子,在我们今天看来仍很有意义。真诚地希望同学们以后能——用辛勤丈量岁月,用汗水浇灌理想;用诚挚培育友谊,用毅力坚定信仰;用争辩与反省提携修养;用肩膀挑起重担,用身体弯成民族的脊梁!

六、布置作业

咱们班要建立一个“图书角”,需要一名图书管理员,你将参加管理员的竞选。请运用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写一篇竞选演讲词,不少于500字。

延伸阅读

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解决办法:多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兰思想的集中体现。
2.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3.分析文章思路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人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第三条,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朗读并积累词语
干禄终南捷径弭肄业容有底止当轴日偷
鲜相勖訾詈
2.【提问】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3.【提问】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4.【提问】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总结、扩展
理清本文的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理解这篇演说辞的思路是怎样一步步变化发展的。理清了思路,既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对写作也有帮助。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课文板书
2.把握结构
(1)开篇
(2)
(3)两个工作重点
3.写作特点
(1)语言恳切,热情,具有很强的鼓动性。
(2)多用反问句,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解决办法:多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兰思想的集中体现。

2.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3.分析文章思路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人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第三条,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朗读并积累词语

干禄终南捷径弭肄业容有底止当轴日偷

鲜相勖訾詈

2.【提问】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3.【提问】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4.【提问】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总结、扩展

理清本文的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理解这篇演说辞的思路是怎样一步步变化发展的。理清了思路,既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对写作也有帮助。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课文板书

2.把握结构

(1)开篇

(2)

(3)两个工作重点

3.写作特点

(1)语言恳切,热情,具有很强的鼓动性。

(2)多用反问句,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解决办法:多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兰思想的集中体现。
2.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3.分析文章思路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人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第三条,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朗读并积累词语
干禄终南捷径弭肄业容有底止当轴日偷
鲜相勖訾詈
2.【提问】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3.【提问】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4.【提问】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总结、扩展
理清本文的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理解这篇演说辞的思路是怎样一步步变化发展的。理清了思路,既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对写作也有帮助。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课文板书
2.把握结构
(1)开篇
(2)
(3)两个工作重点
3.写作特点
(1)语言恳切,热情,具有很强的鼓动性。
(2)多用反问句,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