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语文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三)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

发表时间:2021-08-02

高一语文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三)。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三),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语文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三)

一、中心句“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师:起立!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同学们,时至岁末,这节课我们需要回到近百年前北京大学的演讲堂里,去聆听蔡元培先生发自肺腑的演讲。先一起大声地把本文的标题读出来,预备起!

生齐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这篇演讲词,同学们已经看过了,我想请问同学们,这篇演讲词里,哪一句话点明了蔡元培先生此次演讲的主旨和内容。你能找到是哪一句话吗?哪个同学说说看?

生:第一段的最后一句。

师:好,请你大声地读出来。

生:予今长(cháng)斯校,请更(gēng)以三事为诸君告。

师:好的,找得不错。但有两个字读错了,这两个字都是多音字,都容易读错的。第一个字是“长”(zhǎng),不读为“长”(cháng);还有一个字读什么?哎,是“更”(gèng),自己加注音。

师:好,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予今长斯校”,读!

生齐读: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wéi)诸君告。

师:为(wèi)诸君告。三个字念错了。(微笑)

学生标注。

师:好,一起再把这句话读准了。“予今长斯校”,预备起!

生齐读:予今长(zhǎng)斯校,请更(gèng)以三事为(wèi)诸君告。

二、告——思路清晰、中心明确

师:也就是说,这一次演讲,蔡元培先生要向在场的北大学子告几事?

生齐:三事。

师:这位同学,请你再读读看,告了哪三事?

生: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师:“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再问你,就只讲了这三事吗?还有吗?

生:他还有计划两事。

师:哦,还交代了他做北大校长接下来要着手计划的两件事情。哪两件事情?

生:一件是要改良讲义,第二件是要添购书籍。

师:在文章的哪里?

生:最后一段。

师:好,请坐。

师:我再问一个同学,就你了,你知道刚才这位同学为什么会这么快地找到答案?

生:这个文章都有标号,标出的是“一曰”“二曰”“三曰”。

师:也就是说,这篇文章有一些明显的标记——“一曰”“二曰”“三曰”,你还发现什么吗?

生思考。

师:旁边这位同学,你来说说看。

生:前面都有总体的解释。

师:你这句话意思是想说,这几句话都是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是这个意思吗?

生:嗯。

师:好,我们一起连起来读读看。“予今长斯校”,接下来“一曰”,预备开始!

生齐读: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师:同学们,蔡元培先生为什么要把这些话都设计在段落的最末一句或者第一句呢?

生:因为这篇文章是一篇演讲词,他要让北大的全部学生都听到他说话的内容,所以,他就要突出这些重点。

师:这也就是说,演讲必须要突出中心,主题鲜明,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的,让大家快速看明白。

师:因此,他就要把它放在醒目的位置,段落的第一句,让大家马上就能够抓住要领。

这样的话呢,我们就必须把蔡元培先生的这十二个字真正地读到我们的内心深处去,再来读读,预备——“一曰”,一、二,读!

生齐读: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师:很好。所以,演讲三“告”,“告”要告得思路清晰、中心明确,要让在场的所有听众都能很快地就记住这次演讲的主题,突出蔡元培先生要嘱咐大家的事情。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些内容,我们刚才是在文本上看到的,也就是在演讲稿上读到的。演讲的时候听众是没有纸质文章的,怎么才能让听众瞬时捕捉到这些核心句呢?也就是说在演讲现场,蔡元培先生又该怎样去突出这个中心,交代出这样一个清晰的思路呢?

生:他可以通过反复强调他要强调的部分,或者用强调的话来讲明他要讲的事情。

师:反复强调?“一曰”“一曰”这样重复,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

师:那你重复试试。

生:一曰,一曰……(声音渐弱,感觉不对)

师:同学们,这样重复,演讲就没有一气呵成的感觉了。现场记录中,蔡元培先生并没有重复这些句子。我们再来读读,好吧。同学们把“予今长斯校”和“一曰”内容连起来读一下,好吧?

生齐读: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联得很快,没有明显停顿)

师:好,这么读的话,重点句是听不出来的。你知道问题在哪里吗?

生:我觉得要通过明显停顿来表现。

师:对了,要想在演讲现场,让大家听到你的宣讲重点,你首先要在关键点上读出你的重音来。

师范读:为诸君告。(“告”字读得稍重)

师:还有,三件事情,要让大家竖起耳朵听,事与事之间要不要马上连下去?

生:不要。

师:你要给他一个等待的机会,让全场适度安静下去后再说下一点。“一曰抱定宗旨”,是不是这样读啊?一起来读读看。“予今长斯校”预备起!

生师齐读: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节奏好,重音好)

师:很棒,再来,假设这一段读完了,读“二曰”也须要给出这么一个等待的时间。因此,在演讲的现场,蔡元培先生一定是通过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的处理来突出今天他要讲的内容,这就是演讲!这位同学再把中心句和“三曰”内容一起来读读看。

生读: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节奏、重音较好)

生继续读: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节奏、重音较好)

师:你看,这样的话,大家就听懂了,是不是?来,我们把掌声献给这个第一次给我们演讲的同学。

生鼓掌。

师:同学们一起来,“予今长斯校”预备起!

生齐读: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师读: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节奏、重音好)一起来。

师生齐读: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节奏、重音较好)很好,所以,在演讲现场,他应该通过这样的演讲话语来突出他这次演讲的主题,大伙一听就记住了。演讲一听而过,所以,必须要表现出你鲜明的主题。因此,“告”要告得思路清晰、中心明确。

PPT:告——思路清晰、中心明确

师:再来“告”一次,好吗?“予今长斯校”预备起!

生齐读: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节奏、重音的处理越来越好)

三、告——直面沉疴 有针对性

师:好,你看,“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蔡元培先生为什么要加上这个“更”字?哪个同学说说看。

生思考。

师:如果想不出来,就把这句话读读看。“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预备起!

生自由读: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师:“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你说说看,这个“更”字在这儿起什么作用?

生:强调。

师:强调,很好!同学们再想想看,蔡先生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三件事情?

生思考。

师:接下来,我们再把文章读一下。老师先读前半部分,你们接下去。想想看,蔡先生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三告的十二个字。

师读:“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节奏、重音、语气好)“所以诸君”预备起!

生齐读: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师:“二曰”内容请一个同学来读。这位女同学,请你来读下去。

生读:二曰砥砺德行……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节奏、重音、语气较好,个别语句有点不熟)

师:有点难是吧,有些字读错了,大家找出来了吗?“颓tū俗”还是“颓tuí俗”呀?

生:颓tuí俗

师:还有几个句子呢,读的时候词语把它改换掉了。注意,读的时候呢,一定要把字词看准。好,请坐。还有一节,同学们自己快速地浏览,然后思考。

PPT:蔡元培先生为什么要强调告这三事?

生自读

师:好,哪个同学说说看,蔡先生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三件事情?

生:因为,当今社会风气不好,然后大学生就应该有一个不一样的面貌来正面引导这个社会。

师:当时的社会风气相当不好,所以,希望大学生能够挑起改变社会风气的重任。

生:是的。

师:好,你给大家说说看,哪些句子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极差。

生读: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

师:哦,你找到这一句话了,“亦以其道德沦丧”。

师:关于“道德沦丧”的句子还有吗?来,这位同学。

生读: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师:哦,这一句大家看到了吗?在“二曰”内容里面。“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这句话告诉我们,当时风气差,连贵为北大者都难脱流俗。所以,北大当时的学风、校风都是相当糟糕的,请坐。

师:请同学们再找找看,北大的学风校风状况。

生:当时北大人都“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都想着当官发财,没好好读书。

师:看到了吗,同学们?当时北大的学生有没认真在读书?

生:没有。

师:平时都是在——

生:放荡冶游。

师:放荡冶游。你请坐。来,后面的同学,你再来找找。还有哪些句子是说明当时的社会道德败坏以及北大学风的糟糕的?

生读: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师:这句话说明什么?

生:北大学子要这儿来求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功名利禄。

师:所以,这样一种内心情怀和功利目的的人,他是绝对不能研究好学问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蔡元培先生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三件事情,他是针对什么?对,是针对当时的社会、北大的现状而定的。也就是说,在这一次演讲之前,蔡元培先生一定是对当时的北大以及北大之外的社会,做了很细致的调查研究。我们来看这样一些句子,这就是当时的北大。

PPT: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 。

师:所以,蔡元培先生在演讲的时候,他不会像刚才这几位同学读的那样平平淡淡的。说到这些现状,他的内心一定会是?

生:悲痛,痛心的!

师:悲痛、痛心、痛恨的!我们请一个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一生起立。

师:“方今风俗日偷”这句,你觉得蔡元培先生在演讲这句的时候,是不是刚才那位女同学给我们读的那样的感觉?

生:不是。

生读:方今风俗日偷……触目皆是。

师:停,感情还没注进去。你刚才说是痛恨的,就要把这种痛恨注入到这个句子里面。

师泛读:风俗日偷,道德沦丧。(感情悲痛、语气加重)应该是有这么一种感情在这里面的。全体男同学一起来读一遍,“方今”预备起!

全体男同学们: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

师:停。“尤为恶劣”应该读好哪个词?

生:尤。

师:这个“尤”是更加的意思,所以,悲痛的感情应该在这个词上爆发出来。“北京社会”预备起!

生齐读:北京社会尤为恶劣。(加重语气)

师生齐读: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语气、语调较好)

师:好,请坐,再请一个同学来读。来,你来。

生:方今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鲜不为流俗所染。(语气悲痛,语调较好)

师生鼓掌。

师:这就是为什么当时的北大已经陷入了一种很糟糕的道德污染之中。因此,蔡元培先生强调这些,是想告诉大家,大学是干什么的?

生齐: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师:所以,不明白大学性质,你在大学的行为就可能走向一个极端。所以,演讲,“告”要告得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把字字句句都落在在场的每一个北大学子心中,也会落在我们的内心当中。想想我们的社会,想想当时的大学,每一个学生在现场都会低下他沉重的脑袋去思考。

PPT:告——直面沉疴 有针对性

师:来,一起读一遍。“方今风俗日偷”预备起!

生齐读:方今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鲜不为流俗所染。(感情越来越好)

四、告——古朴典雅 浅显易懂

告——语重心长 情感真挚

师:对,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责。所以,这次演讲的每个字,每一句,都是蔡元培先生内心要对学生说的。因此,在场的学生,基于这种现状,他会去反思,他才有了触动。那么,同学们,再看这句话“予今长斯校”,刚才有同学读的“cháng”,老师说读为“zhǎng”,你知道为什么吗?来,哪位同学说说看?

生:这字是“校长”的意思。

师:哦,“校长”,同学们说是“校长”的意思吗?“我现在校长”?

生:成为校长,做动词用。

师:哦,我成为校长,名字用作动词。那么,同学们可以看出来了,这一句有着很浓烈的文言气息。这就是这篇演讲词的语言风格,蔡元培先生的演讲词是一篇有文言味道的演讲词,而当时正好是基于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的时期,这种文言文我们把它称作浅意性的文言文。那么,考虑一下:蔡元培先生用这样的文言语句在北大的礼堂里作演讲,你觉得有什么效果?

生:先生文言功底深厚,知识渊博。

师:还有呢?

生:有高深的学问。

师:哦,看过去有浓浓的文人气质。

生:恩。

师:知识渊博、有文人气质,那蔡先生是不是把这些句子弄得很深奥很难懂的?

生:不是的,还是能懂的。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段落。

PPT: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求造诣,容有底止。

师:我们发现蔡先生在演讲的文言文都用了些什么句子?

生齐说:短句。

师:对了,短句便于帮助大家理解。当我们都能读懂这些句子的时候,可想,当时的北大学子就更加容易读懂它了。来,这位男同学,你给大家读一读。注意,这个时候,你就是蔡先生,很有文人气质的先生。

生读: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

师:先停,记住,你读出的不仅是文字,还是蔡先生的文化蔡先生的气场和风度。所以,读的时候,字字铿锵,非常非常有感觉的。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容有底止。

师:“或三年,或四年”,这个短句在读的时候,语调可以?

生:稍微快一点。

师:懂了吧?这样的话,演讲的时候,语速就有一个快慢的变化。再来读一遍。“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预备起!

生齐读: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求造诣,容有底止。(节奏、语调、感情较好)

师:哎,把最后一个音拖长一点,文言的味道就出来了。来,“则其造诣”,预备起!

生齐读:则其造诣,容有底止。(“底止”稍微拖得长、慢)

师:这样,演讲词语言的味道就出来了。所以,演讲不能用晦涩深奥的语言去演讲,而是用浅显易懂的。浅显易懂,文言词的注入又多了份纯朴,典雅。蔡元培先生的书卷气、文人气质风度,也都能从这篇演讲词中烘托而出。

PPT:告——古朴典雅 浅显易懂

师:好,再看,“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同学们,在这里蔡先生为什么要加一个“请”字?有想过吗?

生:有一种勉励的意思。

生:尊重的意思。

生:这个“请”字表达了他希望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这三件事情。

师:小小的“请”,很尊重孩子们,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勉励。因此,用这个“请”字表现出的是对听众的尊敬。两者之间的心里距离就不知不觉的就拉近了,这就是优秀演讲的秘绝了。再看看,蔡先生在这一段里面是怎么样拉进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的?大家乐于听,喜欢听他的演讲。

师:来,这位同学,你来说。

生读:士别三日,刮目相见

师:“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很有感情。这是在对孩子们?

生:先进行夸奖。

师:夸奖。你们很棒!你们有长足的进步了!这就使当时在场的北大学生们心里听了非常的高兴。然后,再提点要求,要告诉你们三件要做好的事情。因此,我们讲,演讲还要注意“情感因素”。来,你给大家读一读,“士别三日”,开始!

生读: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师:恩,不过,我还没有听出你要和孩子们拉近距离的感觉。要夸奖,你就好好地真诚地夸。

生再读:士别三日,刮目相见。

师:重音,“士别三日,刮目相见”,你在读的时候,把嘴咧开一点好吗?来,同学们,真心夸一下,预备起!

生齐读:士别三日,刮目相见。(重音、语气把握得较好)

PPT:

五年前……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求造诣,容有底止。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师生齐读: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语气、重音好)

师:那你说,谁还不愿意接受蔡元培先生的教诲呢?哪个字感情很浓烈?

生:必。

师:一个“必”字,承认大家都已经进步了,然后再慢慢地反省自己的粗陋之处。因此,我们说,演讲其实是一个情感交流,你只有与现场的听众有情感的沟通,共鸣,甚至打动他,你才能走进他的心田。所以,大家注意这个“必”字,一起读这句话。

生齐读: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必”字加重,“矣”字拖长,情感较好)

师:所以,这是一种真诚的夸奖。再来看,第二节里面,哪个字要注意呢?

生:苟。

师:苟。来,这位同学,你来读读看。

生读: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

师:这个“苟”字,你觉得是什么情感?

生:希望大家能爱惜光阴。

师:恩,希望,那种深深的希望,深深的期待,就在这个词上面看出来了。同学们,一起来一遍。语重心长的,“苟”预备起!

生齐读:苟能爱惜光阴——

师生齐读: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师:很棒!再来看,联系感情是不是只说好话呢?不是,在指出社会的沉疴,它的弊端的时候,蔡元培先生又是非常的严厉的,“官阶大者,特别欢迎”,哪个词?

生:盖。有痛惜的感觉。

师:对,盖,表原因,都是这么做的。“官阶大者”,来,预备起!

生齐读: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师:愤怒些,痛惜些!因此,一个“必”字,是赞扬;一个“苟”字,有期待;一个“盖”,就很深沉地揭示出了社会道德沦丧的丑陋。因此,我们讲,这一“告”,告出的是蔡元培先生的语重心长,情感真挚。

PPT:告——语重心长 情感真挚

五、告——正反对比 有逻辑性

师:再看到这句话,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师:要让北大这么多学子、诸君完全听懂并接受蔡元培先生的这段劝勉是不容易的。蔡元培先生除了情感以外,还需要他很深厚的说理功底的。我们看看,蔡元培先生是怎样让诸君接受他的告白,一起来读一读第二段“抱定宗旨”下面几节。“若徒志在做官发财”预备起!

生齐读: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师:“宗旨既乖”这个“乖”是什么意思?

生:违背。

师:违背了这个宗旨会怎么样?再看看这段话前面的“宗旨既定”,你能告诉我蔡元培先生此处演讲用了什么手法。

生思考。

生:正反对比。

师:正反对比,再加上文中蔡先生所举的一些道德沦丧的例子,就使得这一告非常具有逻辑性。北大的学生一听,就能很容易的接受蔡先生的这一告。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读。注意正反对比,两种情感。正面充满的是希冀,反面则是深沉的悲愤、痛惜之情。“宗旨既定”起!

生齐读:宗旨既定……容有底止。

师跟读: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六、三告,告出怎样的蔡元培?

师:就在这严密的逻辑之中,蔡元培先生他的三告走进了无数北大学子的心田,北大也从此展开了一个崭新的纪元。所以,这三告其实包含的是蔡元培先生“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也从此奠定了北大的精神。所以,同学们,演讲是一门技巧,既要有针对性、鲜明性,又要注意语言风格、情感和逻辑严密。那么,同学们想过吗?通过这“三告”,通过这两个计划,你听出了一位怎样的蔡元培?

生:循循善诱的蔡元培。

生:文采斐然的蔡元培。

生:严谨认真的蔡元培。

师:严谨在哪儿?

生:他的这文章非常的有逻辑性。

师:不但演讲如此,他做事情也很严谨。你发现了吗?他居然提出了两个小小的计划,是什么?

生齐:改良讲义、添购书籍。

师:相对于现在的有些校长,我们蔡校长真的是非常的细心、严谨,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匍匐在“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上边的。我们还可以从这“三告”中“告”出有更多精神品质的蔡元培。有人就用这八个字来称赞他,来,我们一起来深情地赞扬一下,预备起!

生齐读: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师:加上点感情好吗?“学界”预备起!

生再齐读:(饱含感情)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七、读好“三告”

师:“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堂课,我们最主要的就是要听懂他的“三告”,然后,读好他的“告”。在场的天目高中的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也把蔡元培先生的深深勉励融入我们的内心深处,读好这段话,预备起!

生齐读:(饱含感情)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师:真好,比前边第一次要读得好多了,真正地把蔡元培先生的声音提炼到自己内心。让我们记住蔡元培先生一个世纪前的声音。全体起立!一起来读一读,蔡元培先生最重要的声音。“予今长斯校”然后读出“三曰”,预备起!

生齐读:(感情饱满)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师:希望这十二个字也能装载在你们的内心深处,为你们的天目高中争光,谢谢!

教学感言

★实用文,要教出“实用”值。这篇演讲词,很容易教成北大历史课或者班会德育课,上着上着,就会和学生大谈做人做学问的道理。我在备课本上把“演讲”两个字写得大大的,然后我会紧紧地盯着它,直到它融进我的内心。我想起钱梦龙老师的“课前自问”习惯。他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总要这样自觉地问问自己:“我教的是一门什么课?为什么要教这门课?这样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我觉得,我们还要把老师自问中的“课”字改成“文”字,即“我教的是一篇什么文章”。知晓课程意识,还要彰显文体意识。课程思维外,我们的教学思维首先是文体思维,其次才是文本思维。我很喜欢林忠港老师说的一句话,“对于演讲词而言,文体是纲,要用它提纲挈领;听众是灯,要用它照亮文本”。扣住文体来教学,彰显文体意识,这维系着我们的专业立场和职业尊严。

★读蔡元培和他的文字,总会神往那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各学派大师云集的北大,总会想起矗立在未名湖畔苍松翠柏之间的那尊伟大的永远为教育思想着的半身铜像,总会想起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上那个痛心呼告的身影。“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百年前真正实现了教育民主和教育平等的北大今何在?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百年前的“三告”犹在耳边!《易》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有时,回归,才是一种出发。我们,能吗?教育,能吗?

★中山装,红色围巾,我用这样的穿着向这百年前振聋发聩的这场演讲致敬!到了课堂后半段,听着学生越来越好的演讲诵读,我真觉得回到了遥远的北大的礼堂。窗外细雨蒙蒙,所有的树都静默着!它们也不喜欢透彻的分析!

★既要教出演讲稿的本质特征,又要教出“这一篇”的独特个性,这大概就是教学此文的难处所在。我在备课纸上排列着演讲的特点,比如鲜明性、针对性、逻辑性、感染性等等,我反复读着“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这一演讲核心句,思维辐射状地朝向演讲的各个特点。没错,围绕“三告”,做足文章,就是它了!“演讲的时候听众是没有纸质文章的,怎么才能让听众瞬时捕捉到这些核心句呢?”这样一转,演讲词结构明晰话题鲜明等特点就化成了真实的演讲诵读,学生就能借助语速、语气等的调整变化来表现演讲中心以及结构的特点,这就是在实实在在实践演讲类文本的教与学了。

★“我总相信,在沉睡的世界中,只有我的心为这千万颗太阳激动。”雨果的诗,我用来思考语文教学。语文面前,我们要做最真诚的思想者,它的门必定会为最纯洁的心开启。

相关知识

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解决办法:多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兰思想的集中体现。
2.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3.分析文章思路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人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第三条,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朗读并积累词语
干禄终南捷径弭肄业容有底止当轴日偷
鲜相勖訾詈
2.【提问】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3.【提问】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4.【提问】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总结、扩展
理清本文的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理解这篇演说辞的思路是怎样一步步变化发展的。理清了思路,既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对写作也有帮助。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课文板书
2.把握结构
(1)开篇
(2)
(3)两个工作重点
3.写作特点
(1)语言恳切,热情,具有很强的鼓动性。
(2)多用反问句,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解决办法:多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兰思想的集中体现。

2.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3.分析文章思路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人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第三条,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朗读并积累词语

干禄终南捷径弭肄业容有底止当轴日偷

鲜相勖訾詈

2.【提问】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3.【提问】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4.【提问】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总结、扩展

理清本文的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理解这篇演说辞的思路是怎样一步步变化发展的。理清了思路,既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对写作也有帮助。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课文板书

2.把握结构

(1)开篇

(2)

(3)两个工作重点

3.写作特点

(1)语言恳切,热情,具有很强的鼓动性。

(2)多用反问句,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解决办法:多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兰思想的集中体现。
2.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3.分析文章思路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人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第三条,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朗读并积累词语
干禄终南捷径弭肄业容有底止当轴日偷
鲜相勖訾詈
2.【提问】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3.【提问】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4.【提问】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总结、扩展
理清本文的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理解这篇演说辞的思路是怎样一步步变化发展的。理清了思路,既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对写作也有帮助。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课文板书
2.把握结构
(1)开篇
(2)
(3)两个工作重点
3.写作特点
(1)语言恳切,热情,具有很强的鼓动性。
(2)多用反问句,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一学习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3.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4.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二预习方案
方法指导:1、诵读文章,体会情感。2、通过看注释,疏通意思。
(一)基本任务
1、背景介绍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清同治六年(兔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六岁求学,饱读经书,崇拜宋儒,年少通经,翰林出身,留学德法,学贯中西,又能化西融中,博通古今,又善于借古鉴今;亲历满清腐败统治,眼见戊戌变法失败,后组织光复会,加入同盟会,投入辛亥之役,从赞同改良到投身反清;辞官离京归里后,委身教育事业,担任过绍兴中西学堂的总监、上海南洋公学总教习,出任过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阅历丰富,功业显赫,被毛泽东称为:“民族伟人”、“学术领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影响世界历史百人名单”中,排在孔子、孟子、孙中山、毛泽东之后,是中国第五人。
北京大学前身系京师大学堂,是戊戌之变的产物,变法失败后,学堂得以保留,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为严复,后相继有马相伯、何燏时及胡仁源等接任。民国五年(1916)冬,正留法的蔡元培,接到出长北大的来电。此时的校长为吴仁源,有点做不下去,所以当时教育总长范源廉向总统黎元洪说明后,于1916年8月26日致电驻法使馆,请“师表群伦,咸深景仰”(范源廉语)的蔡元培出山。12月26日总统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次年1月4日他就到校视事,并发布就职通告。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兰思想的集中体现。
演说是蔡先生认为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他的一生演说极多,据马燕编的《蔡元培讲演集》就收集他的演讲词90篇。早在1901年8月在上海南洋公学时,他就鼓励学生练习演说,以培养启发群众之能力,以便灌输爱国思想。他重视演说,还可从他婉绝总统府官礼处的函请,可见一斑。他宁愿不出席大总统宴请,而践南洋公学同学会之约。这次就任北大校长的演说是回国后的第11场演讲。
这场演说是在1917年初,蔡先生已步入知命之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尚在酣战之中,国内正处军阀混战阶段,正像国父孙先生说的需要蔡先生“去那历代帝王和官僚气氛笼罩下的北京,主持全国性的教育”。于是就有这场演说的发生。
2、相关知识:
关于演说:演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语言的艺术,它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源远而流长。演说以其撼人的感召力,世代沿袭,风靡于世界,不仅成为文明的一种标志,也成为现代政治角逐、商业竞争甚至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战时期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拖着残疾的身体巡回演说,让美国人民了解了他的思想。
演说是面对观众,这就使演说的内容即演说词受到些限制。首先,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分,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地放矢。其次,中心要突出,因为听众是听,而不是看,演说词要便于听众理清演说的思路,抓住演说的中心,理解演说的思想。再次,演说词要富于感情,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张口训人,也不能众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演说词还要在事例的选取、语言的加工上下一番功夫。
蔡元培先生一生著作等身,为海内外学人所敬仰;演说无数,演说词也成为极具阅读价值的文本。《蔡元培讲演集(NEW)》(马燕编)收集他的演讲词九十篇。作为一个革命家、思想家,他在演说中的教育思想正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色,他的演说可谓高屋建瓴。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在教育、美学、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的广博知识。教育方面的演说词占很大比重,除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外,还为北大写了《北大****纪念会演说词》、《北大校役夜班开学式演说词》、《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演说词等》。在演说录集中我们看到,蔡元培先生对中国教育的贡献并不仅仅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更在于他提出并实施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主张和措施。从他的演说词中,我们感受到一名学者和思想家的包容性的襟怀及坦荡无私的崇高境界。
3、字词积累
读音:见课文注释
词义:见课文注释
(二)挑战任务
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相关内容。

三自主学习方案
(一)方法导引
1、读课文,梳理线索。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二)重点指津
讨论:
1.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有什么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三)难点解读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演说词。它具有优秀的演说词的特点,同时又能体现出蔡元培先生先进的教学思想。讨论这篇演讲词的有关特点。
1.作为演说词的特点:

2.内容上的特点:

(四)思维点击
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意义
蔡元培先生在就北大校长任职演说中,对学生约法三章,对他以后在北大的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所创造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迄今尚有很高现实意义的教学理念,具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直到现在,把这篇演说词选到高中课本,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种于高中生远离世俗的侵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种益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名往。”在一部分高中生的眼中,考大学还是摆脱现实的困窘升官发财的一条捷径,花苦功夫只为考个好大学,使自己有个好前程。不仅在学生中,即使教师在对学生教育中,也会隐约流露出这样的思想倾向。而部分大学不再把追求高深学问作为它的目标,学校里人文课程被功利主义者嗤之以鼻,不予重视。学校没有一个好的导向,势必会对学生误导,使他们通过学校对社会有了一鳞半爪的了解。
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全国各学校似乎都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一时之间,德育教育像是成了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但事实上,很多学校对学生还是侧重于知识的传受,把升学率看做是最重要的问题,而对学生的德行教育还是流于形式,背离了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由于学校疏于管理,很多学生贪图享乐,宽松了对自己要求。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在学校附近开网吧等娱乐场所,使学生沉溺于其中,荒费了学业,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多是家中的小皇帝,很多学生很自私,有唯我独尊的性格特点。在家眼里没有父母,把父母看成是自己的奴仆。在校眼里没有师长,在老师批评时以怒目相对,对同学,合得来的讲哥们义气,合不来的动辄以打骂解决问题。在近些天,常有校园或与学生有关的家庭恶性事件发生,造成极坏的影响。
由此看来,蔡元培先生的这篇演说词还在为中国教育敲着警钟。
四、反思与测评
能级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塞(sāi)责贻(yí)误孜孜(zī)以求
B.商榷(què)弭(mǐ)谤鲜(xiān)为人知
C.当轴(zhóu)相勖(xù)大有裨(pì)益
D.訾詈(lì)敷衍(yǎn)有案可稽(jī)
2.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肄业(sì)莅临(lì)泥淖(nào)矫正(jiǎo)
B压轴(zhóu)砥砺(dì)塞责(sè)隽永(juàn)
C訾詈(lì)怵目(shù)相勖(xǜ)撩拨(liáo)
D官邸(dǐ)娉婷(pīng)商榷(què)裨益(bì)
3.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迷谤游冶松驰百战不殆
B搓跎会唔视事再接再厉
C提携经伦指嫡责无旁贷
D干禄流俗卓绝营营攻苦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入法科者尽可肄业(肄业:就学)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
B.二曰砥砺(砥砺:培养)德行。
C.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商榷:商讨)可也。
D.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详悉:详细知道)。
5.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冶游:四处游玩。弭谤:止息诽谤。
B况时阅数载:阅,经历。宗旨既乖:乖,违背,不协调。
C砥砺:磨炼。相勖:相互勉励。
D訾詈:指责,诋毁,谩骂。视事:视察公事。
能级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是()
①有些人把入党看作做官的终南捷径,这种思想和共产主义是毫不相干的。
②我为这事花了很多精力,虽然没办好,却问心无愧。
③面对这种混乱腐败的现状,我们能够无动于衷吗?
④小张帮助李老师的东西搬上七楼,这是小张责无旁贷的责任。
⑤老同学之间,可得开诚布公,不许隐瞒实情啊。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辛亥革命后,风俗日偷,道德沦丧,蔡元培恳切勉励北大学子,不仅要洁身自好,而且还要努力做社会的楷模。
B青年学子要抱定学问宗旨,孜孜求学;能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把匡正流俗当做自己责无旁贷的责任。
C任鸿隽在回忆蔡元培先生时说,先生待人接物,开诚布公,充分尊重他人的人格,绝不以自己的言语和行动使人感到一点不便或不快。
D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指导下,蔡元培将北由一个陈腐不堪的封建堡垒改造成一片“精神圣地”,诸君能无动于衷乎?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士别三日,_______,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②在许多人还徘徊在是否废止忠君、尊孔、尚武、尚实,还有待__________时,蔡先生的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使北大呈现一派生机。
③试验既终,书籍________,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
A另眼相待商量置之不理
B刮目相见商榷置之不理
C刮目相见商榷束之高阁
D另眼相待商量束之高阁
能级三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下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镕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1.文章说“一曰抱定宗旨”。那么蔡元培要求青年学生抱定什么样的宗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怎样阐明北大学子要抱定宗旨?请梳理本段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主旨,体会下面句子的含义和感情。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自主探究指导
查找并阅读梁启超的《为学与做人》,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认为“怎么样才能不惑”?“仁者不忧”的原因又是什么?试分点概括。
2.最后两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能级一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D
能级二
1.答:④
2.答案B
3.答案C
能级三
1.珍惜光阴,孜孜求学,研究学问。
2.首先,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接下来指出当时社会中把大学作为做官发财的捷径的现象。然后进一步明确北大学子应爱惜光阴,孜孜求学。最后点明不求学的危害。
3.含义:如果北大学子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人误国。
感情:流露出蔡先生希望北大学子珍惜时间、潜心研究学问的真切之情。
五自主探究指导
1.(1)须有相当常识;做事须要专门知识;遇事能断的总体智慧;有根本判断力。
(2)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宇宙和人生永远不会圆满,因此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由此我们就不会忧成败;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无一物为我们所有,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因此,我们便不会忧得失。
2.设问、排比、呼告等,连续的设问铿锵犀利,促人思考,三个“……便是你因……”的句式形成排比,回答斩钉截铁,不仅告诉人们要经过修养磨练成为一个有知、仁、勇的人,而且充满激情,气势极强盛。“诸君啊”的呼告,令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