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历史教案:《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案

发表时间:2021-07-18

高二历史教案:《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二历史教案:《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1、中国早期(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我国早期的公共权力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浓厚的血缘部族和宗法色彩,具有家国一体的特色

②神权和王权的结合,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但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早期的政治制度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最终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体制体系。

2、分封制与内外服制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①两者都是对地方的管理制度;②都有王族活动区域——内服和王畿;③附属国或诸侯国对王族都有一定的义务;④都保留着氏族部落的特征;⑤分封时内外服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不同点:①商王与附属国首领未必有血缘关系,西周的诸侯主要是同姓亲族。②西周对同姓诸侯的分封到达边疆要地,扩大了周王的有效管辖范围。③西周时期,被分封的诸侯国对周天子的义务更加明确。④周王不止是分封某人与某地域,而且还有全迁西某部落或在新占领土建立新的诸侯国⑤分封制下,贵族的等级观念比商代更严,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分封制是西周巩固政权的重大政治措施,它将亲族、功臣、先代贵族

分封各地,建立侯国,目的是“封邦建国,以屏宗周”;受封者则须对

周王尽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宗法制是与分封制紧紧糅合在一起

的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使周天子世代皆为

大宗,为所有诸侯国政治上的共主。宗法和政权实际合二为一。为维

系宗法分封制度,周公又制定了一套完整、严格的等级礼仪制度,作

为各级贵族必须遵从的生活准则,谁也不得逾越。分封制度、宗法制

度和礼乐制度,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相连,反映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

4、西周国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诸侯建立诸侯国(土地、物资、武装和人口等)

义务-诸侯要服从、要朝觐、要纳贡、要出征

5、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的前提条件是周王室的强大。

2).分封的标准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主。

3).分封导致地方建立了有实权的诸侯国

4).臣属关系更明确,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更密切

5).层层分封而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6、概念

1)内服

2)外服

3)分封制

4)宗法制

5)礼乐制度

6)大宗

7)小宗

8)世卿世禄制度

7、分封制的崩溃

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对大的独立性。诸侯掌握了封疆内的用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使诸侯国的实力日益壮大。随着诸侯国实力的日益壮大,王室的衰弱,分封制失去了原来的作用,其崩溃是必然的,。总之,分封制被破坏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的经济基础的变化。

相关知识

高二历史教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二历史教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1、了解西周的的建立;2、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3、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基础梳理】

一、西周的建立

建立时间、人物、地点

灭亡时间、人物

二、分封制和宗法制

制度

制度内容解析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实行分封制。

内容:

(1)对象:、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2)权利:诸侯拥有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在诸侯国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诸侯在封国内可再分封。

(形成森严的等级“天子———士”)

(3)义务: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特点:

(1)等级森严;(2)对象多样化,但以为主

影响:

初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还没有达到中央集权的程度,秦始皇才开始);扩大统治区域。

破坏:西周后期,诸侯势力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原因:诸侯权力很大并有很大的独立性;王室衰微;血缘疏远。如“楚王问鼎”)

目的:加强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通过父系血缘的关系,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特点:

(1)最大的特点是。(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

(2)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作用:

(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

(3)形成中华民族尊祖敬宗、认祖归宗的民俗(如清明节扫墓、如皋岸佛园),对传统美德的形成、以德治国战略的实现、甚至台湾问题的解决具有现实意义。

局限:强调家庭家族本位,过分重视人情,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不利于平等。

三、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2)等级森严(由分封制体现);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始皇开始才可以这么说)

【能力提升】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有何特点?(5分)

(2)结合图二,分析宗祠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你认为是否具有历史价值?为什么?(5分)

【检测反馈】

1、下图为汉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对该图历史内涵的解读与历史事实基本符合的应是()

A.四方诸侯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初步实现了权力的集中

C.成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必须严格履行

D.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权利之间的纽带

2、中国各省的简称来源多种多样,浙江简称“浙”,来源是钱塘江的古称,那么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其来源是()

A.武王伐纣 B.西周分封 C.春秋争霸 D.山川地形

3、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4、学习英语时,会发现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这反映的实质中国人是(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个人观念淡漠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专制王权强大

5、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地进行祭拜“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关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

C.家族血缘关系 D.既有家庭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6、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

A.中央集权 B.家国一体 C.天下为公 D.官僚政治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能力提升】

(1)制度:分封制;宗法制(2分)。

特点:等级森严;嫡长子继承制;父系血缘维系的政治等级制度;周天子居于绝对统治地位。(3分,写出两点给3分)

(2)作用:凝聚宗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关系等(2分,写两点给2分)

有(1分)。

宗祠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的来源,利于研究建筑、社会生活等。(2分)

【检测反馈】

CBCCDB

高一历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高一历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历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

第1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朝
(1)建立:约年,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
(2)标志: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代替禅让制,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
(1)建立:约年,成汤灭夏。
(2)制度:实行制度。
①含义:内服是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管辖的地区。
②特点:商王对附属国实行控制;弥漫着。
商代其他特征: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数量可观的甲骨文资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系统、制度文化和经济生活。——选自人民版教材
二、西周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
1、背景:
(1)公元前年,西周建立,统治区域扩大。
(2)周初延续内外服制度,出现了短期的政治动荡“三监之乱”。
(3)目的:为了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
2.含义:是在保证强大的条件下,将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3、内容:(1)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分封对象:结合课本第3页《西周分封形势图》,属于同姓亲族的诸侯国有、、、,可见同姓亲族是分封的,其封地或居于或处于;属于功臣的封国是、属于殷商遗民的是。
(3)受封者的权力:
受封得到和物资、武装和人口;拥有和世袭诸侯国内军政大权,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在疆域内进行在分封。
(4)受封者的义务:
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服从周王的政令;并承担各种;
定期朝觐、交纳贡赋。
4、影响:
(1)积极:阅读教材P3第4-6段,从对西周国家疆域、周王统治、社会秩序、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归纳。
①对西周国家疆域:
②周王统治:
③社会秩序:
④社会发展:中原先进的思想、文化技术等在封国得到推广、传播,促进了落后地区的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2)消极:《导与练》P2
①受封诸侯权力较大,诸侯国相对独立,为以后和国家分裂埋下了祸根。
②等级森严、浓厚。
结合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回答:
①周幽王为何知道烽火点燃,诸侯必至?

②你认为西周的灭亡与其政治制度间存在何种关系?

5、发展演变
(1)瓦解:西周后期到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国时期大国国君改称王,不断发动。
(2)废除:秦朝废分封,实行制。
(3)表现:汉初,七国之乱平定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的分封仅为体现,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
(二)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1.目的:
为巩固,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上的矛盾。
2.实质:周人把同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3.内容:
(1)核心是制度。(最大特点)
(2)确立起严格的大宗与小宗体系。大宗指的是由传宗继统的系统,他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有的特权;嫡长子的同母弟和为小宗。
(3)结合课本P4《大宗小宗示意图》阐述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有何特点?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的。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关系,也是关系。
4、影响:阅读教材P4第2段,从对各级贵族、整个国家、大宗等各方面归纳。
①各级贵族:
②整个国家:
③大宗:
5、发展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逐步瓦解,但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
1.含义:礼是表示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配合礼进行的维护等级差别。
2.目的:巩固的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矛盾,解决权力认同问题,即天下归心。
3.作用: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必不可少的工具。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体现了礼的适用范围是哪个阶层?

比较分封制与宗法制的不同(《导与练》P3表格)
写出以下问题的要点
解析与探究:

活动建议:


1.三监之乱是西周初期分封于商王畿地区周围的三位统治者叛乱的事件。武王灭商后,听取周公旦意见采取“以殷治殷”的政策,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利用他统治殷民。同时武王派遣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邶、鄘、卫三国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武王灭商后不久即病逝,周公旦摄政,引起管叔、蔡叔及其群弟的疑忌,武庚见机拉拢发动叛乱。周王朝面临严峻的形势,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
2."八佾舞于庭"出自《论语八佾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却用八佾。孔子对于这种破坏周礼等级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

高二历史教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二历史教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识记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分封制的内容及示意表;

②西周实行宗法制的内容。

(2)理解

①夏商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如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夏商从中央到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②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性质与作用。

(3)综合应用与拓展

①通过分析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②通过探究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从而研究这些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③通过分析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性质与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认识事物两面性的观点。

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学生来说,本课已经学习一遍,但由于当时文理没有分科,学生对历史学科并不重视,对知识掌握情况很不好,可以说是陌生的。因此在讲课过程中既要注意基础知识的讲解,又要针对高考进行知识延伸。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一轮复习: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简介一轮复习,通过课件复习中国古代朝代更替顺序

【讲授】一、夏——王位世袭制

多媒体课件出示资料

图1:大禹治水图 图2:戴冠冕的夏禹

根据图1、图2及教材本课引言,大禹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变化体现了哪一继承制度?这些变化对后来启的王位有无影响呢?

据此引出夏朝的建立、王位世袭制的产生

多媒体显示材料:

材料一:《礼记·礼运》是这样描述远古社会的状况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就是所谓的“大同之世”。 材料二: 而夏朝建立后:“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这就是所谓的“小康之世”。

据此分析禅让制与世袭制的区别

公天下——家天下

设问: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讲授】二、商朝政治制度

教师讲解内外服制度的概念:

“内服”是商朝国家的中心地区,即“王畿”,由商王直接治理。

“外服” 是商朝国家的外围地区,属于各附属国管辖。各附属国基本是独立的,有的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重点讲解“外服”得出特点:1、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多媒体出示:

材料一: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材料二:观察图片

提问:图片反映了什么信息?

分析政治特点2、商王通过垄断神权 以强化王权

并综合以上信息的得出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神权色彩浓厚,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讲授】三、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一)分封制

1、根据材料分析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分封对象

材料一: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材料三: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顾炎武

材料四:分封示意图

目的: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内容:土地、人民

2、阅读教材找出诸侯的权利与义务

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王“授土、受民”给诸侯,受封诸侯要向周王承担一些义务。

a、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b、义务:政:服从王令、镇守疆土、朝觐述职;军:随从作战;经:交纳贡赋﹝述、守、贡、战、听﹞

3、分析材料分析分封制的评价

材料五: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六:分封示意图

材料七: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1)反映分封起到拱卫王室,巩固统治的作用

2)反映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3)反映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分裂割据

根据消极影响得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过渡:分封制解决了统治阶层权力分配的问题,但当统治者更替时,由于权力的争夺,往往会引起社会的动荡,比如商王在传位中不确定传给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又制定了宗法制

(二)宗法制:

1、根据教师上面的过渡并结合教材找出目的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根据教材及材料一:宗法制度示意图分析、讲解宗法制的内容及大宗、小宗的关系

1)内容: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嫡长子继承制的核心

大宗、小宗关系:大宗与小宗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从血缘上看是兄弟关系,从政治上看是从属关系,形成“家”“国”一体的国家政权结构。

3、根据材料分析宗法制对当时、后世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

材料三: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世袭制。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第一卷

材料四:族谱、宗祠图片

材料五:中新社洪洞(2013年)10月1日电?素有“天下故乡,华人老家”之称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园在“十一黄金周”首日迎来接待高峰。为满足广大移民后裔回老家祭祖的愿望,保护、传承和发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槐树祭祖习俗”,洪洞大槐树景区多次举办祭祖活动。期望通过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唤起华夏子孙,特别是槐乡后裔对故乡的眷恋,增强古槐后裔及全球华人的凝聚力。

(1)对西周:保证了(西周)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凝聚了宗族,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稳定了统治

(2)对后世影响?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消极影响:?易形成地方分裂势力和宗派势力等,如“认人唯亲”“宗派主义”“唯上是从”的作风。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

4、分封制和宗法制关系

出示材料: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示意图

学生观察示意图的扩展过程,分析讨论它们的关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也是分封制的原则,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根据它们的关系得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三)礼乐制度

多媒体显示材料

“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 (《史记》卷23《礼书》)

得出结论: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最后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①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

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④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预习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西周的政治制度。
难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朝:
1.地位:
2.制度:
二、商朝:内外服制度
1.含义:内服
外服
2.特点:
⑴商王控制着
⑵商王通过垄断以强化
⑶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的。
三、西周:
1.分封制:
⑴含义:
⑵内容:
①(谁分封?)
②(分封给谁?)
③(分封内容?)
④(两者关系?)

⑤作用:

⑶崩溃: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导致分封制崩溃,最终取代它的是。
2.宗法制:
⑴含义:
⑵内容(特点):核心是制度。
①与的关系是相对的。
②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③发展:进入封建社会后,宗法制崩溃,但制仍沿袭,王权的传世长期进行。
⑶作用:

3.维护工具:周礼
⑴含义:
⑵实质: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讲授学案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请回答:
(1)两段材料描述了何种社会现象?

(2)从何朝起出现了材料的不同情况?材料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3)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一定的专制。那么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有效训练
1.商王与各附属国的关系是()
A.绝对控制B.支配与被支配C.平等D.互不相干
2.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其中内服制度主要管理()
A.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B.商族以外的活动区域
C.黄河中下游地区D.黄河中上游地区
3.假如你是一名战功卓著的将军,被周天子分封到鲁国任国君,你()
A.可以不去朝觐周王B.可在鲁国领地征派赋役
C.不用随从周王去征战D.不能建立自己的武装
4.坐落在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今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曾经是明清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这种对列祖列宗的膜拜,源于我国古代的()
A.分封制B.宗法制C.皇帝制度D.王位世袭制
5.“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朝是个神权色彩重的王朝B.商朝统治者的思想观念是以神为主
C.商朝人对鬼神的怀疑D.说明了神在商朝地位的至高无上
6.《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
7.从商朝推行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分封制,其发展趋势体现了()
A.中央与地方地位趋于平等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
C.地方对中央的干预能力大大加强D.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8.在西周分封之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的权力不包括()
A.设置官员B.自称天子C.建立武装D.征派赋役
9.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称谓
妻A.三哥(20岁)B.四哥(14岁)
妾一C.大哥(25岁)
妾二D.二哥(22岁)

巩固练习
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
2.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起源于()
A.宗法制度B.古代地名C.西周分封D.汉初封国
3.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B.当时人们更迷信
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当时青铜铸造业更发达
4.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
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5.《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了西周分封制具有浓重的()
A.宗教色彩B.宗族色彩
C.神权色彩D.皇权色彩
6.右图是国民党副主席回乡祭祖图,中华民族这种
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
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7.《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其中所谓的“周制”是指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礼乐制
8.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这是因为他违反了
A、内外服制度B、分封制度C、宗法制度D、礼制
9.以周封伯禽于鲁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制与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不再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小宗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两者并无关系
10.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
材料四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纳入宗法体系。……“亲亲”“尊尊”在这里获得完备的、严格的体现,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从而成为周礼的根本原则。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讲授学案
1、(1)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材料二“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2)夏朝建立前后。实质:世袭制确立,奴隶制形成。
(3)观点: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2、(1)分封制。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
(2)臣属关系。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3)周天子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由于一些诸侯国实力的强大,使得王室衰微。
有效训练
1.B2.A3.B4.B5.C6.C7.B8.B9.A
巩固学案
1.A解析:从材料中的“天下为家”来看,社会已发展到“家天下”的奴隶制;再结合“大道既隐”判断,“大道”是指已逝去的原始社会的制度。
2.C解析:“齐鲁之邦”来源于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因为齐国和鲁国是这一时期山东地区主要的封国,因此后人把山东地区统称为“齐鲁之邦”。
3.解析:C鼎在西周时期是王权的一种象征,春秋时期诸侯墓中的九个鼎现象反映了周王室走向衰弱,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的破坏。
4.解析:D宗法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在社会初期的确巩固了统治,但是到后期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不利于社会的平稳转型。
5.B解析:材料说明,同姓宗族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这一时期著名的姬姓封国有晋、卫、鲁等,也说明西周时期分封制带有鲜明的宗族色彩。
6.A解析:西周时期开始的宗法制。
7.B解析:读材料:秦统一全国后,鉴于周实行分封制的教训,不再分封,而是实行郡县制,以求长治久安。所以“周制”指的是分封制。
8.C解析:从材料可知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内容。
9.C解析:宗法制下的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
10.D解析:材料反映的信息是由天命来决定自己的身份,反映的是宗法制的内容。故选D。
11、(1)分封制。因为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