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九)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

发表时间:2021-07-15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九)。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九)”,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九)

一、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练习课。(教材第44~45页练习九第3、4、7、8题)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分数除法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掌握这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出示题目)

(1)一条公路全长900 m,已修的米数是剩下的1/2。已修的、剩下的各有多少米?

(2)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修要4天,乙队单独修要5天。两队合作,需要修多少天?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二、指导练习

(一)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1.教学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3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师:解决这类题有哪些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用方程法和算术法解决。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点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5)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2.教学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两人一组相互订正,最后集体订正。

(二)分数除法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1.教学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这是什么类型的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

师:这类问题有什么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板书数量关系)

师:总路程知道吗?

引导学生发现也可设全程为单位“1”来解决问题。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4)点名学生回答,根据回答,板书:

1÷1/2+1/3

=1÷5/6

=6/5(时)

(5)教师小结:类似这样的行程问题也可按照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求解。

2.教学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8题。

点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订正)

解:设白昼是x小时,则黑夜是3/5x小时。

x+3/5x=24 x=15

3/5×15=9(时)

2.教学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两人一组相互订正)

1÷1/8+1/10=40/9(天)

40/9<5,5天能种完。

3.一项工作,甲单独做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5天完成。甲、乙合做几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4/5?(课件出示题目)

4/5÷1/10+1/15=24/5(天)

四、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练习课

第7题: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1÷1/2+1/3

=1÷5/6

=6/5(时)

教学反思

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练习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去评。若有疑问,则与同桌或在小组内自由讨论交流,最后集体订正。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时,一直处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不断积极主动地表现自我,也鼓励学习较弱的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同时用积极的言语对他们的思路给予肯定,使学生有很好的情感体验。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20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2天完成。这项工程先由甲做了若干天,然后由乙接着做完,从开始到做完共用了14天。甲做了多少天?

分析:可以用假设法解题,假设这14天都由乙做。因为甲、乙的工作效率不同,所以得出的工作总量与原工作总量不同,用工作总量之间的差除以甲、乙的工作效率差,即可求得甲做的天数。

解答:假设14天都由乙做。

乙多做的工作总量:1/12×14-1=7/6-1=1/6

乙每天多做的工作量:1/12-1/20=1/30

甲做的天数:1/6÷1/30=5(天)

答:甲做了5天。

解法归纳:用假设法解决此题,关键是找出假设后多出的工作总量。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延伸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三)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三)》,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三)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整理和复习 》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有关内容,以及除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3.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应用数学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构建知识点、形成网络图、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分数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理知识网络

1.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分数除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揭示课题)

师:分数除法第三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生:倒数的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分数混合运算、分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2.展示网络知识图,交流评价

师:课前,老师布置的知识网络图,大家整理好了吗“

师: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他整理的网络图。看看他们是怎么整理的?

① 展示学生构建的网络图 (展示不同的整理格式)

师:他们是用什么格式整理的?

② 学生交流与评价

师:我们来看看具体内容有哪些?看了你想说什么?

师总结:整理单元知识可采用不同的格式,整理时知识点要做到不遗漏.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整理与交流评价,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归纳、综合知识的能力〗

二、回顾、梳理知识点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1.引导生回顾、各部分知识重难点

师:我们来回忆一下本单元最早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① 倒数的认识:(板书:倒数的认识)

师:谁来说说这部分内容你学到哪些知识?

生: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生: 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生:分数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师:整数、小数呢?

生:……

② 回顾分数除法计算的内容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师过渡语:学了”倒数的认识“ 有什么用处 ?(为分数除法计算作准备)

师:(板书:分数除法计算)

师:分数除法计算的法则是什么?

师:在分数除法计算中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又是怎样?

(混合运算除了按顺序计算,有些题可根据数据特点进行简便计算)

③回顾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师:学了分数除法计算又为谁做准备呢?(板书:解决问题)

应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分为哪几类?

生:简单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 合作的工程问题

师:在解决分数除法问题时要做到哪几步呢?

师:在解决问题时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呢?(找出等量关系式)现在我们也来找一找。

④我会说:按要求补充完整

“一桶油,用去2/7”,把( )看作单位“1”,

等量关系式:

“梨重量的3/4与桃一样多”,把( )看作单位“1”,

等量关系式:

“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5”,把( )看作单位“1”,

等量关系式:

师: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和倍、和差问题关键是什么?工程问题呢?

【 设计意图:引导回顾深化本单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了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 查缺补漏 综合应用

师:我们对本单元进行了回顾与整理,大家都很积极,踊跃发言,老师要为你们点个赞;下面老师综合本单元的知识检查一下你们的收获情况,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一)基础练习

1. 判断题:(说明原因)

课本47页第1题理解

2.对比练习

(1)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只数的2/5,养了多少只鸭?

(2)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比鸭少3/5,养了多少只鸭?

(3)张大爷养了500只鸭,鹅的只数比鸭少3/5,鹅有多少只?

【设计意图:针对平时易错题型,设计分数乘、除法对比练习,深化对题型的理解】

拓展练习

1.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了,离中点还有15千米,求甲地到乙地长多少千米?

2.某班男生人数比女生多5人,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女生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拓展练习,深化知识间的联系,熟练掌握解题方法】

(三) 提高练习:

1. 课本47页第5题

2. 一堆货物,甲车单独运,8小时可以运完;乙车单独运12小时可以运完。现在由甲车先运2小时,然后与乙车合运,需要多少小时运完?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会用学过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说说你有哪些收获?

五 布置作业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一)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复习本单元知识,通过课前预习自主整理本单元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与策略,形成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的综合性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分数除法的知识,形成体系。

教学难点:培养综合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单元知识点卡片。

学具准备:学生独立整理的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谈话引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猜一句名言,中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说的,意思是温习原来学得知识,总会有新的理解和感悟,这句名言的原句是什么呢?

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这节课我们就用分数除法的整理和复习来感悟这句名言的魅力好不好?(同时板书课题)生:好。

师:那第三单元的知识已经学完,我们先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罗列知识点)众人拾柴火焰高啊,学了这么多,老师课前又布置大家对本单元的知识独立进行梳理,这节课就让我们用比赛的方式对分数除法进行整理和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温故而知新。请看比赛要求(课件内容:每队人员每答对一次在方格中前进一步,答错本队队员有一次补充机会,最后获胜组全组成员均可获得老师表扬信一张,课后兑换奖品。整个大赛过程中不遵守课堂秩序、扰乱大赛会场一次,本组退后一格。)

(设计意图:事先提出要求,使学生在紧张、活泼、严谨的教学情景下完成本单元的知识整理思维模式。)

二、交流、查漏补缺

(一)介绍大赛流程

师:下面我作为本次活动举办方代表宣布大赛流程:

第一环节:团结合作。(各小组内交流本单元整理内容)

第二环节:风采展示。(男女代表队推荐本队最佳整理作品上台展示交流)

第三环节:百花齐放。(必答题)

第四环节:眼疾手快。(抢答题)

师:准备好了吗?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用比赛的形式增强复习课的趣味性,并通过团结合作、必答、抢答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班级集体观念。)

(二)交流合作、汇报展示

1.请各小组先交流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情况,看哪个小组交流最激烈最有效。(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老师小结小组交流情况。

2.男队女队推荐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每队介绍完自己小队的整理思路过程以后,可以向全班同学征求意见,看看同学们再有没有对该队的补充。如果有就及时补充精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本单元学习的内容,通过具体的练习,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理,为后面开启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做了铺垫,并且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查漏补缺。)

3.精讲提升、巩固深化。(老师在交流过程中及时对学生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提炼,且在交流结束后及时总结和给予评价。)

4.教师对交流做全面总结(用板书形式展示本单元知识框架内容。)

(三)巩固练习、能力提升(百花齐放,必答题。)

1.计算课件出示

先做分步,后列成综合算式。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此总结分数的混合运算依然遵循整数混合运算的定律。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交流、讨论,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刻。)

2.只列式不计算

从以上四道题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步骤 。

(通过小结使学生对分数应用题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3.用你喜欢的方法解答。

用自己的方法解题,引导一题多解。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引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让学生亲历问题解决的分析、思考过程,将学生带入具体的问题情景中,感受一题多解的灵活性,在解题交流过程中,激活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收获,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4. 思维发散

(设计意图:思维的求异性、广阔性 、联想性是发散思维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的抓住这些特点进行训练和培训,且展示学生补充的不同条件,既可提高学生的思维发现能力,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三、全课总结

(一)通过今天的比赛你有什么收获和新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反思单元知识及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老师对学生的回顾反思给与肯定和评价。

(设计意图:在复习中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收获中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

(二)现在咋们来揭晓今天的获胜队是xx队,祝贺你们!xx队虽然输了,但我想告诉大家,一次小小的失败并不能打败你们,一次小小的失败并不代表你们的真实水平,人生总会有挫折,关键是要有一种胜不骄,败不馁的态度,有自信才有希望。老师期待你们下次精彩的表现!

如果两队持平,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性评价。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四)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四)”,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四)

一、教学内容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教材第37页例4)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找准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一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题目)

1.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1)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3/8。

(2)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3/5。

(3)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5。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等量关系。

2.小明的体重是35 kg,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的水分约是多少千克?

(1)读题,找出单位“1”,引导学生说出: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小明的体重×4/5。

(2)点名学生口头列式计算,并说一说属于哪一类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3.引出新课。

师: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法我们已经掌握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板书课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37页例4。

(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例4)

【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得信息。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4页“阅读与理解”部分填空。(集体订正)

【分析与解答】

(1)确定单位“1”。

师:根据“阅读与理解”的信息,要求小明的体重,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引导学生根据信息说出应把“小明的体重”看作单位“1”。

(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①师: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小明的体重”,即单位“1”(边说边画),怎样表示与小明体重有关的“水分占体重的4/5”“28 kg”呢?动手画一画。(点名学生板演)

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思考应将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又应取其中的几份?

②教师完善线段图。

引导学生得出:小明体重的4/5是28 kg。

③师:根据分数乘法问题,可以列出怎样的关系式?

学生小组讨论,点名学生汇报,根据回答,板书:

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3)解决问题。

①师:这道题的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

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x,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②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点名学生回答,根据回答,板书:

方法一:方程法。

解:设小明的体重是x kg。

③启发学生用算术法解决问题。

师: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还可以怎样解决?

引导学生用除法计算。(点名学生回答)

根据回答,板书:

方法二:算术法。

28÷4/5=28×5/4=35(kg)

【回顾与反思】

师:怎样检验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是否等于28 kg?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35×4/5是否等于28 kg进行检验。

师:成人的信息与问题有关系吗?

引导学生得出:成人的信息与问题没有关系。

2.归纳总结。

师: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问题,可采用什么方法?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点名小组汇报。

教师小结:解决这类问题,可用方程法顺着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还可以根据数量关系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解答。(课件出示解题方法)

(1)方程法:找出单位“1”,设单位“1”的量为x→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解答。

(2)算术法:找出单位“1”→找出已知量和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列出除法算式解答。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1~3题。(点名3名学生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第1题:解:设南北相距x km。

52/55x=5200 x=5500

第2题:解:设一个成年人一天大约需要x g 钙质。

3/8x=3/10 x=4/5

第3题:解:设宇宙飞船的速度大约是x千米/秒。

40/57x=8 x=57/5

四、课堂小结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题的解法,你学会了吗?

教学反思

1.本堂课是通过“题目--线段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这样四个环节来教学例题。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已知信息,画出线段图,筛选其中的有效信息。对于一些多余的条件,需要学生通过审题、分析加以识别,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图书室有文艺书12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文艺书的3/4,又是故事书的1/3,故事书有多少本?

分析:画线段图如下:

由图可知:文艺书的本数的3/4是科技书的本数,故事书的本数的1/3是科技书的本数,则文艺书的本数×3/4=科技书的本数=故事书的本数×1/3。解题时,可以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求解。

解答:设故事书有x本。

1/3x=120×3/4

1/3x=90

x=270

答:故事书有270本。

解法归纳:解此类题时,可以先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再求解问题。

相关知识阅读

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思路--画线段图

掌握一个解题方法,比做一百道题更重要。实践证明,线段图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实用性,学会画线段图来分析数学应用题,学生们更能得心应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有大大的提高。画线段图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读题,全面理解题意,所画的图要与题目中的条件相符合。

(2)图中线段的长短要和数值的大小基本一致,不要出现长的线段标出小的数据,而短的线段标出大的数据。图要尽量画得美观、大方、合理。

(3)要按照题目的叙述顺序,在图上标明条件。对于双线段并列图和多线段并列图,一定要分清先画和后画的顺序,要找准时间的对应关系,明确所求的问题。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八)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八)”,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八)

一、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教材第42~43页例7)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工程问题的特征。

2.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难点: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理解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修一条长1400 m的道路,第一小队每天能修150 m,第二小队每天能修200 m。如果两队合修,几天能修完?(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后,点名学生回答。

师:你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引出新课。

师:有这种数量关系(指着数量关系)的问题就是工程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中的工程问题。(板书课题:分数除法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42~43页例7。

(课件出示教材第42~43页例7)

【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我们知道什么?要求的是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3)师:要求合修时间,需要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说出需要知道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

【分析与解答】

(1)探究解题方法。

师:这里的工作总量,也就是公路全长并没有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怎样解决?

引导学生理解可以假设公路的长度解决问题。

(2)探究具体长度的合修天数。

①师:很好。我们可以假设知道这条道路有多长,然后根据假设的长度求出两队每天能修多少米,再进行计算。那你们说假设这条道路有多长?

注意引导学生用m或 km作单位。

点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假设全长18 km、900 m、240 m等。

②师:用这三种长度进行计算看看,完成填空,最后列出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填空)

点名学生回答,根据回答,板书:

18÷(18÷12+18÷18)=(天)

0.9÷(0.9÷12+0.9÷18)=(天)

0.24÷(0.24÷12+0.24÷18)=(天)

(3)探究单位“1”长度的合修天数。

①师:还可以假设长度是多少?

引导学生将道路看作单位“1”,将长度假设为1。

师:如果假设长度是1,那么两队每天修路的长度应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思考后汇报:两队每天修路的长度分别是1/12和1/18。

②师:按照刚才的方法,列综合算式计算一下。

③点名学生回答,根据回答,板书:

1÷(1/12+1/18)

=1÷5/36

=(天)

【回顾与反思】

(1)回顾。

师:怎样知道我们的解决方法和结果是正确的呢?

引导学生根据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进行检验。

(2)反思。

师:我们假设的道路长度不同,但合修天数怎么样?学生齐答:都是天

师:在道路长度发生变化的时候,哪些量在变,哪些量没有变?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队每天修的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没有变,所以合修时间相同。(用前面的数据验证)

教师小结:两个队单独修的时间一定,无论假设道路长度是多少,两个队每天修的始终占全长的1/12和1/18,也就是他们每天修这条路的几分之几不会变。

师:比较这几种解法,哪种更简便?

引导学生发现将道路设为单位“1”,用分数的方法来计算比较简便。

2.归纳总结。

师:思考刚才解决的工程问题,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解决?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在解决工程问题时,我们一般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表示工作效率,然后再利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进行计算。(课件出示总结)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43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1/6+1/3)=2(次)

2.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6题。(点名学生板演)

1÷(1/20+1/30)=12(天)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探索,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教学反思

1.完整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出现信息,可以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找信息,找问题。然后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方法,在学生思考解决方法,说一说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寻找到解决的方法,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再一次回顾解题的过程。从分析和思考中,归纳或感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2.不足之处。

多让孩子体验失败。在让学生动手解一解之前,我引导学生假设了较为方便的数据。这样的“越俎代庖”实际上会滋长孩子懒惰的学习习惯。不妨就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假设数据进行解题,然后再择优选择数据,说理由,会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某工程,甲、乙合做1天可完成全工程的5/24,如果这项工程由甲队单独做2天,再由乙队单独做3天,能完成全工程的13/24。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分析:根据“这项工程由甲队单独做2天,再由乙队单独做3天,能完成全工程的13/24”,把13/24看作甲、乙合做2天再由乙单独做1天的工作量,先求出甲、乙合做2天的工作量,进而求出乙单独做1天的工作量,求出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的时间,最后求出甲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的时间。

解答:乙的工作效率:13/24-5/24×2=1/8

乙单独做需要:1÷1/8=8(天)

甲的工作效率:5/24-1/8=1/12

甲单独做需要:1÷1/12=12(天)

答: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12天,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8天。

相关知识阅读

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本质上是运用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即用对应分率表示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这种方法可称作是一种“工程习惯”。

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把一项工程看作单位“1”,运用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表示出各个工程队或组合在同一标准和单位下的工作效率。

1.基本数量关系。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2.基本特点。

设工作总量为“1”,工作效率=1/时间。

3.基本方法。

算术法、比例法、方程法。

4.基本思想

分做合想、合做分想。

5.表现形式。

修路筑桥、开挖河渠等。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七)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七)”,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七)

一、教学内容

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教材第41~42页例6)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用方程解决“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解法的多样性。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用方程解决“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根据题意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方程。(课件出示题目)

(1)一袋面粉的3/4重15千克。这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是火车速度的1/4。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点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2.引出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两种类型,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三种。(板书课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41~42页例6。

(课件出示教材第41~42页例6)

【阅读与理解】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点名学生回答。

【分析与解答】

(1)理解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

师:怎样理解“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理解语句的意思。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①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1/2。

②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得分的2倍。

师:上、下半场得分之间还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全场得分。

(2)解决问题。

师:根据找出的等量关系,试着解答一下。

教师巡视,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点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方法一)解:设上半场得x分。

x+1/2x=42

(1+1/2)x= 42

3/2x= 42

x= 42÷3/2

x= 42×2/3

x= 28

28×12=14(分)

(方法二)解:设下半场得x分。

2x+x=42

3x= 42

x= 42÷3

x= 14

42-14=28(分)

(3)拓展。

师:你们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根据回答,板书:

①42÷1+12=28(分)

28×12=14(分)

②42÷(2+1)=14(分)

14×2=28(分)

【回顾与反思】

师:这道题目我们的解答是否正确呢?如何检验呢?

引导学生从“上、下半场得分之和是否等于全场得分”和“下半场得分是否是上半场的一半”两方面进行检验。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1、2题。(点名学生板演,并说出等量关系)

第1题:解:设下半年的产量是x万台,则上半年的产量是4/5x万台。

x+4/5x=108 x=60

上半年的产量:60×4/5=48(万台)或108-60=48(万台)

第2题:解:设上衣的价钱是x元,则裤子的价钱是2/3x元。

x+2/3x=300 x=180

裤子的价钱:180×2/3=120(元)或300-180=120(元)

四、课堂小结

如何找“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这类问题的等量关系?

板书设计

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例6:

①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1/2

解:设上半场得x分。

x+1/2x=42

(1+1/2)x= 42

32x= 42

x= 42÷3/2

x= 42×2/3

x= 28

28×1/2=14(分)

算术法:

①42÷1+1/2=28(分)

28×1/2=14(分)

②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

解:设下半场得x分。

2x+x=42

3x= 42

x= 42÷3

x= 14

42-14=28(分)

②42÷(2+1)=14(分)

14×2=28(分)

答:上半场得28分,下半场得14分。

教学反思

1.教材借助参加课外活动的场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这类分数除法问题。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幅情境图,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反馈时,学生会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要适时引导,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此类问题。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强调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准确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仍是一个难点,要加强引导。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个两位数,已知它的十位数字是个位数字的2/5,如果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调换位置,那么所得的新数比原数大27,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分析:根据“十位数字是个位数字的2/5”,可知十位数字=个位数字×2/5。设这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x,则十位数字为2/5x,这个两位数是2/5x×10+x,交换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位置后,新数是10x+2/5x。根据“所得的新数比原数大27”列方程解答。

解答:解:设这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x。

10x+2/5x-2/5x×10+x=27

x=5

十位数字:5×2/5=2

答:这个两位数是25。

解法归纳:一个非整十数的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a,个位上的数是b,则这个两位数是(10a+b);若交换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则这个两位数就变成了(10b+a)。

相关知识阅读

和倍问题、和差问题和差倍问题

1.和倍问题。

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个数的应用题。等量关系如下:

(1)和÷(倍数+1)=较小数(1倍数)

(2)较小数×倍数=较大数(几倍数)

(3)和-较小数=较大数

2.和差问题。

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的应用题。等量关系如下:

(1)①(和+差)÷2=较大数

②和-较大数=较小数

③较大数-差=较小数

(2)①(和-差)÷2=较小数

②和-较小数=较大数

③较小数+差=较大数

3.差倍问题。

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差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个数的应用题。等量关系如下:

(1)差÷(倍数-1)=较小数(1倍数)

(2)较小数×倍数=较大数(几倍数)

(3)较小数+差=较大数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五)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五)”,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五)

一、教学内容

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教材第38页例5)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

难点: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一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题目)

1.根据题意,看图填空。

苹果有x kg,西瓜的质量比苹果轻1/4。

西瓜比苹果轻()kg,西瓜重()kg。

点名学生回答,并指出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2.小明的体重是35 kg,爸爸的体重比他的体重重8/7,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点名学生说出属于哪一类分数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3.引出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中“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解决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除法中与这类问题相关的问题。(板书课题: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38页例5。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5)

【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得信息。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8页“阅读与理解”部分填空。(集体订正)

【分析与解答】

(1)抓住关键句,弄清单位“1”。

师:要求爸爸的体重,应该抓住哪句话?

引导学生明确关键句:他(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15。

师:根据关键句,单位“1”是什么?8/15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找出单位“1”,明白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15,也就是说小明比爸爸轻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8/15。

(2)画线段图。

师:应画几条线段来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

引导学生理解因为爸爸的体重和小明的体重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画两条线段。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画出线段图。

点名学生汇报画法,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画线段图如下:

(3)分析数量关系。

师:观察线段图,小明的体重和爸爸的体重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呢?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①爸爸的体重×(1-8/15)=小明的体重

②爸爸的体重-爸爸比小明重的部分=小明的体重

(4)解决问题。

师:单位“1”是未知的还是已知的?用什么方法解答?(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用方程法解决问题。

学生尝试解答。(点名学生板演)

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解,点评学生板演情况,并板书规范解答。

解:设小明爸爸的体重是x kg。

①(1-8/15)x=35

7/15x= 35

x= 35×15/7

x= 75

②x-8/15x=35

7/15x= 35

x= 35×15/7

x= 75

师:根据等量关系①,你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吗?

引导学生发现可用算术法解答。

点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5÷(1-8/15)=75(kg)

【回顾与反思】

师:如何验证小明的体重是否比爸爸轻8/15?

引导学生将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的部分与爸爸的体重作比较。

2.归纳总结。

教师小结:这是“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一类的问题。首先先弄清单位“1”,然后用解方程或算术法解答。(课件出示解题方法)

(1)方程法:找出单位“1”,设单位“1”的量为x→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

(2)算术法:找出单位“1”→计算出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列出除法算式解答。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6题。(先说一说属于哪一类题,再解答)

(3000+2500)×(1-3/5)=2200(元)

2.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7题。(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写出数量关系,再解答)

解:设这本课外读物一共有x页。

x-2/7x=35 x=49

四、课堂小结

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例5:画线段图:

等量关系:

①爸爸的体重×(1-8/15)=小明的体重

②爸爸的体重-爸爸比小明重的部分=小明的体重

(1)方程法:

解:设小明爸爸的体重是x kg。

①(1-8/15x)=35

7/15x= 35

x= 35×15/7

x= 75

②x-8/15x=35

7/15x= 35

x= 35×15/7

x= 75

(2)算术法: 35÷(1-8/15(=75(kg)

(3)检验: (75-35)÷75=8/15

答:小明爸爸的体重是75 kg。

教学反思

1.在解决问题时,通过线段图,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考虑,得到了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因而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样做拓展了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件衣服,先提价1/10,再降价1/10后是99元。这件衣服的原价是多少?

分析:把原价看成单位“1”。先提价1/10,则提价后的价格是原价的1+1/10,再降价1/10,则降价后是原价的1+1/10×1-110,即99元是原价的1+1/10×1-1/10。

解答:解:设这件衣服的原价是x元。

1+1/10×1-1/10x=99

99/100x=99

x=100

答:这件衣服的原价是100元。

解法归纳:解决商品的价格问题,关键是把原价看成单位“1”,根据价格变化的占比求出最终的价格是原价的几分之几。

相关知识阅读

解答分数应用题常见的方法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分析起来比较困难。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变率法。题目中几个分率的单位“1”不相同,可先统一单位“1”的量,然后变换分率,寻找已知数量关系,最终解决问题。

2.常量法。题目中有的数量前后都发生了变化,而有的数量不变,这是常量,解决时可把常量看作单位“1”。

3.联系法。某些题目中几个数量都与一个数量有关系,把这个数量作为“桥梁”,解题思路就顺畅了。

4.转换法。将复杂问题中的某些条件进行转化,变成简单的问题,化繁为简,从而解决问题。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十)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十)”,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十)

一、复习内容

分数除法的复习与应用。(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47页练习十)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很好地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难点:正确列出数量关系,掌握四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复习倒数。

(1)师: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抢答,教师板书意义)

(2)师: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学生抢答)

(3)师: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引导学生分整数、小数、分数回答。

2.复习分数除法及其计算法则。

(1)师:分数除法有哪些类型?

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板书类型)

(2)师:写一道除法算式,让同桌算一算。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计算。

(3)师: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算一算,说一说。(课件出示题目)

3×7=21÷3=21÷7=

5/3×1/2= 5/6÷5/3= 5/6÷1/2=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生共同总结: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或小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为乘法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板书计算法则)

(4)点名学生说一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复习分数除法应用题。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类应用题?它们的特点和解题思路是什么?

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四种应用题类型)

二、知识应用

1.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同桌之间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

2.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3个问题分别属于哪一类应用题?(点名学生回答)

(3)让学生先写出数量关系,再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3.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1~4题。

第1题:教师读题,学生判断正误,点名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

第2题:点名3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订正。

第3、4题:先让学生读题说一说属于哪一类应用题,再独立计算。(教师订正)

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4.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3)同桌交流,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4)点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教师订正并总结。

三、巩固反馈

(课件出示题目)

1.判断。

(1)一个数除以真分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2)甲数比乙数多1/4,乙数比甲数少1/4。( )

2.粮店运来面粉140袋,是运来大米的袋数的7/9,大米运来多少袋?

140÷7/9=180(袋)

3.一根电线杆长12 m,埋入地下部分的长度是露出地面部分的3/7,这根电线杆露出地面的部分是多少米?

12÷1+3/7=

4.天猫商城举行促销活动,一款移动硬盘降价19后售价400元。这款移动硬盘原价多少元?

400÷1-1/9=450(元)

5.修一条路,甲单独修需16天,乙单独修需24天。如果乙先修了9天,然后甲、乙二人合修,还要几天?

1-9/24÷1/16+1/24=6(天)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这节复习课我分成了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为建立知识网络,第二模块为检测效果,第三模块为质疑总结。

第一模块先让学生回忆章节中的所有概念及其含义,重新感知概念,然后梳理概念,根据这些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结构图。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整合能力,他们能快速读懂提纲、表格等形式的知识框架结构。

第二模块需要改进之处是,我应该针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总结和提示,把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告知学生,并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模块只有几个学生进行质疑,说明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有待加强,这是以后需要更加努力的环节。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二)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二)”,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二)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如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的实际问题,与上一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二.学情分析:

我跟班上来的,对我班学生也比较了解,我班有47名学生,人数比较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差异较大,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待于培养。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关注更多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五.教学准备:PPT 课件、尺子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第一关

找出下面题中的单位“1”,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 1/3。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 4/5。

(3)男生人数的 5/6 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2.第二关

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根据测定,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重有35kg。他的体内水分是多少千克?

3.师小结:同学们对于运用分数乘法来解决问题这一块内容掌握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运用分数除法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

二、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

出示例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kg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成人的信息与问题有关系吗?

(二)画图分析,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每当遇到这样的题,我们常规作法是什么?(找到关系句,画出单位“1”,画图理解,写出等量关系式。)

(1)问题中最关键的句子是什么?

(2)从“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什么?

(3)哪个量是单位“1”?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4)列出等量关系式。

单位“1”的量×对应分数=对应量

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三)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1)在等量关系式中,哪个量是未知的,哪个量是已知的?

(2)学生尝试完成。

预设有3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设小明的体重是×千克,列出方程,解出×。

方法二:根据: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则:小明的体重=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4/5

方法三:根据份数的方法。 28÷4×5=7×5=35(kg)

(四)回顾反思,沟通不同方法

(1)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35×4/5=28

(2)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单位“1”相同,数量之间的关系相同。但一道是已知单位“1”,一道是未知单位“1”)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完成练习八第1题和第3题. 先自主解答,再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八第2题. 做完思考:“鲜牛奶250ml”这个条件与要求的问题有没有关系?

3、完成练习八4题。 本题有几个要求的问题?有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筛选的?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谈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2、作业:第39页练习八,第5.6题。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内容 分数除以整数(例1、例2)

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经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形成计算技能。

教学重难点 1、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

2、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 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购物吗?(去过)你去买了一些什么东西呢?你有没有过相同的东西买几件的时候?能不能举个例?(指名让学生举例并用算式表示求该例的总价)

二、新知探究:

(一)分数除法的意义

1、出示例1的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观察图意,指名口答图意和应该怎样列式。

2、上面的问题能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口答问题和列式)

3、100g=?kg,你能将上面的问题改成用kg作单位的吗?(引导学生将整数乘除法应用题改变成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整数乘除法的问题和改写后的问题,分析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联系以及分数除法的意义。

5、练习:(

巩固加深对意义的理解)课本2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填。

(二)、分数除以整数

1、小组学习活动:

活动⑴把这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活动⑵把这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活动要求]先独立动手操作,再在组内交流:通过折纸操作和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2、汇报学习结果:

活动1

学生甲,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1/5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2个1/5,就是2/5;用算式表示是:4/5÷2=(4÷2)/5=2/5

学生乙,把4/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4/5的1/2,就是4/5×1/2;用算式表示是:4/5×1/2=4/10=2/5;

学生丙,我发现了计算4/5÷2时,可以用分子4÷2作分子,分母不变;

学生丁,我发现分数除以整数可能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活动2:

学生甲,4要平均分成3份,不能直接分,我先找出4和3的最小公倍数12,把4分成12份,再把12份平均分成3份,算式可以用4/5÷3表示,4不能够被3整除,这道题我不知道怎样计算;

学生乙,我的分法与前面的同学相同,不同的是:我在计算4/5÷3时,我把4/5÷3转化成4/5×1/3来计算,因为,把4/5平均分成3份,就是求4/5的1/3是多少。

讨论:

1、从折纸实验和计算来看,你发现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2、整数可以为0吗?

小结并板书:分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巩固与提高

3、把3/5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什么数乘6等于3/20?

4、如果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1/3÷a等于多少?1/a÷3等于多少?你能用一个具体的数检验上面的结果吗?

四、作业练习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

例1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重多少g?例2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100×3=300g→1/10×3=3/10g 的几分之几?

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子重多少g? 4/5÷2=(4÷2)/5=2/5 4/5÷2=4/5×1/2=2/5

300÷3=100g→3/10÷3=1/10g 如果把这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300g水果糖,100g装1盒,可以装几盒? 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300÷100=3(盒)→3/10÷1/10=3(盒)

4/5÷3=4/5×1/3=4/15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诸暨市草塔镇南屏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一个数除以分数(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画线段图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能运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计算分数除法。

3、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析并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5/6÷10 3/5÷3 15/16÷20 40/39÷26

(说一说,你在计算中如何尽量避免错误的产生?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2、胜利路长1000米,东东走完全程用了20分钟,东东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

(独立解答并且说明解题依据)

3、2/3小时有()个1/3小时,1小时有()个1/3小时。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3:小明2/3小时走了2km,小红5/12小时走了5/6 km,谁走得快些?

师:已知什么?

生:已知小明和小红各自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

师:问题求什么?

生:求谁走的快些。

师:求谁走得快些?就是比较什么?

生:就是比较谁的速度快。

师: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

生:2÷2/3 5/6÷5/12

2、除数是分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师:2/3里有几个1/3?2/3小时走了2 km,能不能求出1/3小时走多少千米?

生:2/3里有2个1/3,求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用

2 km÷2,也就是2km×1/2;

师:2 km÷2得到的1km,有什么具体的含义?是线段图上的哪一段?

生:略

师:1小时里有几个1/3小时,能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了吗?

生:2×1/2×3=2×3/2=3 km。

指导学生观察:2÷2/3=2×1/2×3=2×3/2=3

( 提示:观察2÷2/3=2×3/2这一步)

师:这儿把除法转化成什么运算来计算?除以2/3=?

生:把除法转化为法来计算,除以2/3等于以3/2。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有语言叙述、用字母表示等都行,只要是正确的都肯定学生的结论)

师:请你观察上面和算式,怎样把除法转化成为乘法来进行计算?你能说出转化的要点吗?

生:1、被除数没有变化;2、除号变乘号;3、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3、学生独立计算5/6÷5/12 订正并板书:

4、让学生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检验后作答。

三、巩固与提高:

1、31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的后两个小题。

(做完1题后,让学生把每个算式完整地读一遍,然后再完成第2题,第二题要求学生要写出计算过程。)

2、练习八第2题的后4个小题。

(在学生完成此题时,教师指导好思维慢的学生先算出乘法算式的积,再找出两题之间的关系)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知识?

2、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今天的主要内容吗?

3、你认为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尽量避免错误的产生?

五、作业练习:练习八第3、4题。(第3题在学生做完题后,引导学生将题中的4/5改成小数,用小数除法加以验证。)

反思

诸暨市草塔镇南屏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分数除法算理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运用所学的分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练习:

1、计算:

⑴ 2/13÷2 8/9÷4 3/10÷3 5/11÷5

22/23÷2

⑵ 3/10÷2 23/24÷26 17/21÷51 8/9÷7

13/15÷4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通过计算下面的题,请你想一想,除数是整数和除数是分数的除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小结: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H这个数的倒数.

二 深入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比较它们的计算方法.

5/6+2/3 5/6-2/3 5/6×2/3 5/6÷2/3

2、

(让学生计算后分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你把你发现的规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听。)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板书:

一个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

一个数除以1,商等于被除数;

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

三、解决问题:

练习八第7至8题。

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

第8题学生解答时提示学生需要先统一单位。

小结三道题的共同特点:都是求一个量里包含多少个另一个量,都用除法计算。

四、作业练习:

1、33页第5、9题。

2、 一个商店用塑料袋包装120千克水果糖.如果每袋装1/4千克,这些水果糖可以装多少袋?

诸暨市草塔镇南屏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例4,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正确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2、运用学过的知识,解答两步计算的较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 1、两三步式题的正确计算。

2、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填空: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

2、口算:

3/5÷3 3/7×2 2/5—1/5 1/4÷2/3

1/2÷3 3÷3/5 1/3+1/2 6×1/3

3、标明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720÷2+[50×(25+47)] [1178—12×(84+5)]÷5

4、小红用8米长的彩带做一些花,如果每朵花用2/3米彩带,小红能做多少朵花?新|课|标|第|一|网

二、引入新课:

在上面第三个问题的后面增加“她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还剩多少朵花?”(增加问题后就成为例4)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说一说,怎样求还剩多少朵花?

3、学生列式:

4、师:请同学们观察,这道题目中有哪几种运算?

生:除法和减法。

师: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略。

师:从以上分析请你推想: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适用于分数吗?

生:通过分析例4的题意我们可以看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数和计算。

5、学生独立计算,师巡视指导并作订正。

8÷2/3-4=8×3/2-4=12-4=8(朵)

答:小红还剩8朵花。

6、思考:在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三、

要求:让学生说一说,上面的题目的运算顺序各是什么,然后进行计算。

本练习的教学安排:学生先独立计算前两列的四个小题,然后交流各自的算法,对比分步计算的先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再一次性约分这两种不同的解法,哪一种更简便些?鼓励学生以后在计算中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再让学生计算第三列的两个小题,此两小题由学生找出运算顺序之后独立计算,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在计算中是如何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的?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1、老爷爷每天跑几圈?

2、半圈用哪个数来表示?

3、照这个速度,怎样理解?

4、要求老爷爷每天跑步要用多少时间,要先求出什么?

5、现在你能解答了吗,能解答的自己写出解答过程,不能解答的请教老师。

6、指名口答解答过程,师生共同订正。

四、全课总结:

1、说一说,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有什么发现吗?有什么想要告诉老师和同学的吗?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课后作业:练习九第1---4题。

第1题:读题后思考,你打算怎样来计算这几道题?(多找几个学生来说自己心里的想法,寻找出最好的解题策略后再让学生进行计算。)

第2题:提问6楼到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层楼的高度?

(6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只有5层楼的高度)

第3、4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反思

诸暨市草塔镇南屏小学电子教案

编写者 杨情 执教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的计算及相应问题解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计算两、三步计算的分数四则运算式题,提高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判断正误:

①、3/5÷5=5/3×5( )

②、4分米的1/5等于5分米的1/4。( )

③、两数相除,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2、

学生计算后订正时,着重评讲第5小题至第7小题的解法,第5、6小题让学生说一说写出计算过程前是怎样想的,即0.375和0.6是怎样处理的?第7小题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新-课-标-第-一-网

3、

订正时让学生说明解题依据。第四小题目可以在等号两边先乘以4再乘2/3,也可以一次同乘4与2/3的积。

二、深入练习:

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一根绳子剪去3米正好是1/3,这根绳子原来的长度是多少米?( )

A 1 B 9 C 3

②、与12÷4/5相等的式子是:( )

A、12÷5×4 B、12÷4×5 C、12×0.4

2、

(此题中的60瓦是没有用的条件,可能会影响少数学生的正确列式,这里在学生审题之后指名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列式中不需要这个条件。)

3、

(让学生先计算,再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弄清楚:其原因是2/3、3/4的倒数与1/2的积正好是1。也就是除以2/3、3/4再乘上1/2,实际效果相当于除以或乘上1。)

三、自主练习:

1、

2、

四、思维训练:

1、一根绳子每次剪去它的1/2,一共剪了4次,最后下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

2、用汽车运一堆货物,每天运这堆货物的四分之一,几天可以运完?每天运这堆货物的七分之二,几天可以运完?

反思

诸暨市草塔镇南屏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1、出示复习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 ,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2、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45 =体内水分的重量

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

二、新授

1、教学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45 =体内水分的重量

(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 =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45 =小明的体重)

2、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715 ,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示线段图)

爸爸:

小明:

爸爸的体重×715 =小明的体重

① 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χ千克。

715 χ=35

χ=35÷715

χ=75

②算术解: 35÷715 =75(千克)

3、巩固练习:P38“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

三、练习

1、练习十第1—3题。(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进行解答。第二题注意引导学生发现250ml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

2、练习十第6题(引导学生先求出单位“1”——爸爸妈妈两人的工资和1500+1000,再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

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反思

南屏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电子教案

执教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练习课: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40页练习十第5~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除法计算熟练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第5题。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选取几道计算题,让学生上台演板。

(3)集体评价。

(4)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专项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

(1)男生30人,是女生人数的2倍,女生有多少人?

(2)男生30人,是女生人数的1.5倍,女生有多少人?

(3)男生30人,是女生人数的12 ,女生有多少人?

(4)男生30人,是女生人数的23 ,女生有多少人?

过程要求:

依次出示题目,学生根据题意列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这类问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师结合板书帮助分析。

一个数×几几 =具体量 →

单位“1”的量×几几 =具体量

单位“1”的量=具体量÷几几

2、即时练习。

学校田径队有女队员20人,是男队员人数的45 ,男队员有多少人?

过程要求:

(1)学生尝试用除法解答。

(2)引导提问:45 把什么看作单位“1”?

如何求单位“1”的量?

具体量是多少,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怎样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第6~9题。

1、第6题: 35 把什么看作单位“1”?

求每月开支多少元,就是求什么?

列式计算。

2、第7题: 45 把什么看作单位“1”?

单位“1”的量已知吗?用什么方法解答?

求出的单位“1”是什么时候的产量?求全年产量应该怎么办?

3、第8题: 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你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解答比较简单?

4、第9题: 认真审题,弄清题意;这里的16 、13 、12 都是以什么数看作单位“1”?

说一说你的解答思路。再计算,把结果填在表上。

四、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

反思

南屏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电子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8课时

编写者 杨情 执教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58 ,还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

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58 ,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吃了58 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

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

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x-58 x=15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14 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组人数+美术组比航模组多的人数=美术组人数

(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解:设航模小组有χ人。

χ+14 χ=25

(1+14 )χ=25

χ=25÷54

χ=20

三、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练习

练习十第4、12、14题。

反思

南屏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电子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9课时

执教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比和比的应用 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理解比的意义 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 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A、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 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

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A、“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

B、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3)归纳比的意义。

A、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B、练习:判断,下面数量间的关系是表示两个数的比吗?

①甲数是9,乙数是7,甲数和乙数的比是9比7;乙数和甲数的比是7比9。

② 拖拉机45分耕了2公顷地,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是2比45。

③ 足球比赛,甲队和乙队的比分是3比2。

2.教学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的写法。

15比10 记作15∶10 10比15 记作10∶15

42252比90记作42252∶ 90

比的各部分名称。

A、学生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概括知识点。

B、小组汇报并举例: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

3 ∶ 2=3÷2=3/2

前项比号后项 比值

3.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比与除法的关系

A、观察上面的式子,比的前项相当于什么?(被除数),后项相当于什么?(除数)比值相当于什么?(商)。

B、比的后项能不能是零?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是零。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除数不能是0,所以比的 后项也不能是0)

C、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2)比与分数的关系。

A、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推知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回答: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a) 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例如15∶10,可写成 ,读作15比10。

结合上面的讲解,板书下表: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1、2题。

四、布置作业。

1.课本练习十一的第3题。

2.补充:求出比值。

0.375∶0.875 0.25∶ 0.75 2.6∶3.9

反思

南屏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电子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0课时

执教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化简比与求比值0的不同 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

举例:6÷8=(6×2)÷(8×2)=12÷16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举例: = =

二、新授

1、猜测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把这条性质说完整)X|k |b| 1 . c|o |m

2、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1、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2、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教学例1

(1)出示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5∶10 0.75∶2

(2)引导学生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

(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

(3)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

三、练习

1、P46“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2题(提醒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的那条为“宽”)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反思

南屏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电子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1课时

执教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_________?(补充问题并解答)

二、新授。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3)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1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4,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1。)

(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① 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② 浓缩液的体积:500× 1/5 =100(ml)

③ 水的体积: 500× 4/5 =400(ml)

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

(5)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

(说明: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

1∶4

(6)学生试做:

练习:做一做第1题。

(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补充练习

(1)出示: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45∶48来分配。)

(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

① 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② 一班应栽的棵数: 280× = 94(人)

③ 二班应栽的棵数: 280× = 90(人)

④ 三班应栽的棵数: 280× = 96(人)

答:一班栽树94棵,二班栽树90棵,三班栽树96棵。

(5)学生进行检验。

(6)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二的第1、3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第2、4、5、6、7题。

反思

南屏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电子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2课时

编写者 杨情 执教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比的应用的综合练习(课本第51页的第5~7题,第48页的第7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结构特征及数量关系,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填一填。

(1) 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 )。

(2)修筑一段公路,已修的部分占全长的3/5,未修的部分占全长的( )/( ),未修的部分与已修部分的最简单整数比是( )/( )。

2、一本书,已看的部分与未看的部分的比是3∶2。

(1)根据题意,你能得到哪些数量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记录。

已看的部分占未看的3/2;未看的部分占已看的2/3;已看的部分占全书的3/5;未看的部分占全书的2/5。

(2)解决问题。

如果已看了60页,未看的有多少页? 60×2/3

如果未看的是40页,全书有多少页? 40÷2/5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答?

让学生与同伴互相提问,解答,然后汇报。

二、深化练习

1、例题: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84dm,长与宽的比是4∶3,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dm?

(1) 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2)说一说你的解答思路。

长与宽的和:84/2=42

4+3=7

长:42×4/7=24dm

宽:42×3/7=18dm

2、完成课本第5、6题。

第5题:(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2)说一说解答思路:先求出长、宽、高的和,再分别求出长、宽、高各是多少。

(3)怎样求长、宽、高的和?

(4)为什么要120÷4?

(5)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演板。

第6题:

(1)认真审题,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要怎么解决?

(3)学生列式计算。

3、思考题。第51页第7题。

(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的特征。

(2)要怎样解决?

(3)列式计算

(4)还有其它方法吗?

第48页第7题。

说一说根据两数的比是2∶3,能得到哪些数量关系?

三、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

南屏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电子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3课时

执教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整理复习(1)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化简比。正确计算分数除法。 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

(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5/7 ÷5;

(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4/5 ;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2/3 ÷ 6/7。

(3)做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2、分数除法的意义

(1)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将改写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题改写成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

(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完成P52“整理和复习”第2题。

(4)P53练习十三第2题。

二、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的意义

(1) 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2) 以“3∶2”为例,让学生分别说出“比号”“前项”和“后项”。

3?∶?2 =1.5

┇ ┇ ┇ ┇

前 比 后 比

项 号 项 ?值

(3)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还是整数。而比所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如3∶2,虽然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但仍读作3比2。特别强调比的后项不能为0)

(4)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2、比的基本性质

(1)复习概念及化简方法

①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②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怎样对整数比进行化简?

③不是整数的比应该怎样化简?

(2)学生做P52“整理和复习”第3题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三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判断正误的理由)

2、做练习十四的第2题.

3、做练习十四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察看学生所用算法是否简便)

4、做练习十四的第7题.

反思

南屏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电子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4课时

编写者 执教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整理复习(2)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 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一、推理训练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5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2、一堆煤,用去了4/7 ,还剩下( )。

3、今年比去年增产 1/8,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

二、对比训练:

1、一步分数应用题

①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②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2/5 ,养了多少只鹅?

③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5/2 ,养了多少只鸭?

(1)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都含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即:

鹅的只数,鸭的只数, 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发生了变化。在解题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1”;不同的是需要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2)比较完后,学生将三道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2、出示题组:

① 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

② 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出示题组:

①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小汽车有多少辆?

②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小汽车有多少辆?

③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大客车有多少辆

④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大客车有多少辆?

(1)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1、2两题有什么异同?3、4两题呢?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规律吗?规律是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出:

㈠ 分析“分率句”,判断单位“1”是哪个数量?

㈡ 画出线段图,找出“量”和“率”的对应关系。

㈢ 确定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解。

三、课堂练习:

1、第53页“整理和复习”的第4题(根据题目的条件应该确定把谁看作单位“1”? 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

2、练习十三第4、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内容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化简比。

教学重难点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化简比。

课前准备 课件、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听算练习:

求比值: 2:0.5 4:1 20:5 200:50

90:60 9:6 3:2 0.3:0.2

两个同学板演:写出过程。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每个比式之间会有什么联系?(提出学习目标)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的发现:前面四个比的比值相等,后面四个比的比值相等。

板书算式: 2:0.5 = 4:1 = 20:5 = 200:50 = 4

(2×2) :(0.5×2) (20×10):(5×10)

90:60 = 9:6 = 3:2 = 0.2:0.3 = 1.5

(90÷10):(60÷10) (3÷10):(2÷10)

观察第一组比,他们的比值是相等的,前项和后项有什么变化?

以前两个比和后两个比为例,找同学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添加板书,渗透格式的书写。

让学生多说自己的发现,从①到③,从①到④,从②到④等,

然后小结规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2、观察第二组比,发现规律:方法同上。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有分数的基本性质做定势,0除外这个关键点学生不会忘记,在这里只须问一句为什么?就可以将这个要点突破)

3、将上面两个规律综合小结: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4、出示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5、理解概念,找出关键词。

6、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① 8:10 =(8+10):10+10 = 18:20 ( )

② 12:16=(12÷6):(16 ÷ 4)= 2:4 ( )

③ 0.8:1=(0.8×10):(1×10)=8:10 ( )

④ 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 ( )

7、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你联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那部分知识?

学生很容易想到这些内容,比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联系旧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我们刚刚学过分数、除法、比的联系,他们的性质能联系在一起也就不足为奇了。

问:比的基本性质在数学上有什么用途?(约分、通分)

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用途?(1.2÷0.3 500÷10 )

那么我们刚刚学过的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呢?

学生已经预习过,故学生应该知道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8、观察黑板上的两组等式,哪一个比最简单?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像1:4 3:2这样的比叫做最简整数比。

请学生举出最简比的例子,多找几个学生回答,

学生在举例的同时加深了对最简整数比的认识。

由学生总结。最简整数比的特点: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1、比的前项后项必须都是整数。

2、比的前项后项必须是互质数。

以后我们写出的比应该都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9、化简比:

出示例题:“神州”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另一面长是180厘米,宽是120厘米。写出这两面旗长与宽的比,并化成最简整数比。

学生口答写出比: 15:10 180:120

由于学生已经预习,因此化简的过程教给孩子。尝试练习,找同学板演:

汇报,学生讲解化简过程,教师规范化简格式。

化简分数比: 1/6 : 2/9 7/12 :3/8

化简小数比: 0.5:0.4 0.75:0.25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交给孩子自己,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尝试练习,学生讲解。最后让学生讨论化简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的方法。

化简整数比时,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化简分数比时,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化简小数比时,先把小数比化成整数比,然后再化成最简比。

三、巩固训练,拓展延伸

1、等比接龙:

2:3=20:30=4:6=200:300=( )=( )=( )=( )

100:50=40:20=( )=( )= ( )=( )

2、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2天完成,乙单独做10天完成,甲乙所用时间比是( ),工效比是( )。

3、甲是乙的1.2倍,甲与乙的比是( )。

4、甲是乙的1又1/4倍,甲与乙的比是( )。

四、完善认知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后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六)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六)”,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六)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来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问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

对于分数除法六年级的孩子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只理解数量的计算,对于抽象的分数解决问题工程问题是第一次接触,许多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不明白抽象的工程问题与具体的工程问题之间的关系,加强两者间的对比和联系是本节课的重点。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利用假设法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理解假设不同的数据得出的相同结果的道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分数除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下列各题

思考:下面各题研究的是哪三种量的关系?仔细读题,了解每一道题已知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 分别说出数量关系式.

维修一条300米的公路,甲工程队单独修5天完成,乙单独修6天完成,问:

如果: 1.甲单独修每天修( )米?甲每天修这条路的( )。

2.乙单独修每天修( )米?乙每天修这条路的( )。

分析:这里要我们求的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总结:我们既可以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示效率也可以用分率来表示效率。

二、出示例题1

1. 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①从题目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对题意的理解:这道题是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就是公路的总长,工作时间就是修路的时间,工作效率就是每天修的路的长度.如果两队合修,那么工作效率就是两队的工作效率和.

②要解决“两队合修,多少天修完?”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工作总量(这条路的总长度)和工作效率和

③如果知道了这两个信息,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生汇报: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生计算并汇报。

师总结:合修必须求出工效和。

三.出示例题2: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① 这道题与刚才这道题有什么异同?我们需要的这两个信息题目中都没有给,怎么办?

② 我们能不能先假设出这条路的长度,再计算呢?可以怎样假设?

③根据各自假设,尝试解答.完成表格生汇报师总结

讨论分析:展示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评价交流各种不同的假设.启发学生思考公路的长度可能是18千米,30千米……不管公路全长是多少千米,虽然具体的效率不一样,但是当把这条公路的全长看作单位“1”, 两个队的工作时间不变,他们每天修路的长度随着公路的总长变化而变化,但是在无论假设公路全长是多少,他们每天修了这条公路的几分之几没有变化.那么,一队和二队的工作效率是多少呢?学生讨论计算师板书

④观察思考:不同的假设,计算的结果都一样,为什么?

画线段图帮助理解:

六、回顾与反思

引导发现不管假设这条路有多长,答案都相同.把这条道路的总长度看做单位“1”,解决问题简便.

七、小结

解决工程问题一般方法:①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

②工作效率就是1÷工作时间(工作时间的倒数)

③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八、练习.

1.填空:一条路,甲单独4天完成,每天完成这条路的( )。

一条路,甲每天完成这条路的1/3 ,( )天完成。

2.解决问题:一堆货物,甲车单独运6次才能运完,乙车单独运3次才能运完,如果两车一起运,多少次能运完这批货物?

3.挖一条水渠,王伯伯每天挖整条水渠的20分之1,李叔叔每天挖整条水渠的30分之1,两人合作,几天能挖完?

4. 一批零件,王师傅单独做要15小时完成,李师傅单独做要20小时完成,两人合做,几小时能加工完这批零件的 四分之三?

六、评价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新的分数应用题-工程应用题.其解答特点是什么?(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用“工作时间的倒数”表示.)(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

板书设计

工程问题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例7.这条道路,如果我们一队单独修,10天能修完,如果我们二队单独修,15天能修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1÷(1/10+1/15)

=1÷ 1/6

=6天

答: 如果两队合修,6天能修完.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集体备课

六年级上册 设计者: 施教者:

课题课时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五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书上33页例题3及33页做一做内容新课 标 第 一 网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具、

程 教学设计

一、 课前小研究

分数除法混合运算和整数除法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一样吗?

32÷2×3= 48×(12+18)÷2

二、理解情境,解决问题

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用算式表达你的思考过程。

3. (出示方法一)谁读懂了它的意思?说一说。

4. (出示方法二)谁读懂了它的意思?说一说。

5. 上面的两种方法,请你用综合算式表示,并写出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用算式表达你的思考过程

3. 谁读懂了它的意思,说一说。

(三)布置作业

作业:第35页练习七,第7题、第8题。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集体备课

六年级上册 设计者: 施教者:

课题课时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六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的练习)

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计算及四则混合运算(课本第35——36页第6~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熟练的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对不懂的地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较熟练的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具、

课件

程 教学设计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4/7÷2 9/10÷1/5 15÷1/3 3/4×2/9

1/2-1/4 1/2÷1/4 1/2×1/4 1/4÷1/2

过程要求:(1)用口算卡依次出示各算式;(2)学生完整表达算式,计算过程及结果;(3)说一说分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2、计算下列各题。

4/13÷2+1 5/63/7÷3/5 0.6÷3/4×5/12

过程要求:(1)学生独立计算;(2) 计算方法。

3、简便计算。

3/8+1/3÷5/9+2/5

过程要求:(1)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与同伴交流;(2)怎么计算简便?学生汇报,集体评价。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九第5~10题。

1、第5题 (1)学生独立计算;(2)汇报计算方法。

2、第6题 (1)学生独立解方程,然后与同伴交流;(2)选讲其中两题。

3、第7、8、9题。

(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2)说一说解题思路;(3)列式计算,

4、第10题

(1)按题目要求计算出每一步结果。(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 设计者: 施教者:

课题课时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七课时 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

书上37页例题4及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 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 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具、课件 课件

程 教学设计

一、课前小研究

1、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2、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4/5 =体内水分的重量

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 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4/5 =体内水分的重量

(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 =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4/5 =小明的体重)

2、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7/15 ,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示线段图)

①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χ千克。 ②算术解: 35÷7/15 =75(千克)

7/15χ=35

χ=35÷7/15

χ=75

3、巩固练习:P38“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

三、练习

1、练习八第1—2题。(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进行解答。第二题注意引导学生发现250ml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

2、练习八第6题(引导学生先求出单位“1”——爸爸妈妈两人的工资和1500+1000,再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四、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五、作业:

第39页练习八,第3题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 设计者: 施教者:

课题课时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八课时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除法计算熟练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用除法计算熟练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课件

程 教学设计

一、基础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八第5题。

过程要求:(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选取几道计算题,让学生上台演板。

(3)集体评价。

(4)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专项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

(1)男生30人,是女生人数的2倍,女生有多少人?

(2)男生30人,是女生人数的1.5倍,女生有多少人?

(3)男生30人,是女生人数的1/2,女生有多少人?

(4)男生30人,是女生人数的2/3,女生有多少人?

过程要求:依次出示题目,学生根据题意列出除法算式;说一说有什么 。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这类问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师结合板书帮助分析。

一个数×几/几=具体量 →

单位“1”的量×几/几=具体量 →

单位“1”的量=具体量÷几/几

2、即时练习。

学校田径队有女队员20人,是男队员人数的4/5,男队员有多少人?

过程要求:

(1)学生尝试用除法解答。

(2)引导提问:4/5把什么看作单位“1”?

如何求单位“1”的量?

具体量是多少,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怎样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第6~9题。

1、第6题:

3/5把什么看作单位“1”?

求每月开支多少元,就是求什么?

列式计算。

2、第7题:

4/5把什么看作单位“1”?

单位“1”的量已知吗?用什么方法解答?

求出的单位“1”是什么时候的产量?求全年产量应该怎么办?

3、第8题:

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你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解答比较简单?

4、第9题:

认真审题,弄清题意;这里的1/6、1/3、1/2都是以什么数看作单位“1”?

说一说你的解答思路。再计算,把结果填在表上。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 设计者: 施教者:

课题课时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九课时 解决问题三)

教学内容 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书上38页例题5及练习八第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具、课件

程 教学设计

一、课前小研究

看图回答问题

问题: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怎样理解“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 1/4 ”?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比较;女生人数是单位“1”;把女生人数平均分成4份,男生人数是(4+1)份。)

3你能说说男、女生人数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女生人数×(1+1/4)=男生人数。)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一)阅读与理解

小明的体重是35kg,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 8/15,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问题: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怎样理解“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15”?

3这道题怎样解答,请你根据题意先画出线段图,再找出爸爸体重和小明体重之间的等量关系,最后列方程解答。

分析与解答

方法一

问题:

①你们能借助线段图理解这个等量关系式和方程的意思吗?

②图中哪部分是小明体重比爸爸轻的部分?

③他是怎样求小明体重比爸爸轻的部分的?

方法二

问题:

①你们能借助线段图理解这个数量关系式和方程的意思吗?

②图中小明的体重相当于爸爸体重的哪一部分?

③小明的体重相当于爸爸体重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得到的?

对比小结:

虽然两种解法不同,但是都是依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到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三)回顾与反思

问题:刚才同学们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出了爸爸的体重,那么对不对呢?都可以怎样检查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五、布置作业

作业:第39页练习八,第4题。

课后反思

六年级上册 设计者: 施教者:

课题课时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十课时 解决问题四)

教学内容 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 书上41页例题6及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会通过线段图理解题意,并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决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会通过线段图理解题意,并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决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具、课件

程 教学设计

一、课前小研究

看图回答问题

问题: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线段图,你能说说男、女生人数间的数量关系吗?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一)阅读与理解

问题: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怎样理解“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

3这道题怎样解答,请你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二)分析与解答

问题:

1你们能借助线段图找出一个等量关系式吗?

2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得分我们都不知道,那怎样设未知数?(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42分)

3请你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解:设下半场得了x分,则上半场

得了2x分。

x+2x=42

3x=42

x=42 ÷3

x=14

42-14=28(分)

问题:

①如果设下半场得了x分,那么我们把谁看作是单位“1”?

②如果把下半场得分看作单位“1”,那么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几倍?

③应该怎样设未知数?说说你列的方程。

(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42分)

(三)小结

问题:我们依据题意画出了相同的线段图,找到了相同的等量关系,为什么同学们列出的方程不一样呢?

(四)回顾与反思

刚才同学们列出了两个不同的方程,分别求出了上、下半场的得分,那么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44页练习九,第3题、第4题。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 设计者: 施教者:

课题课时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十一课时 解决问题五)

教学内容 总量可用单位1表示的分数除法问题 书上43页例题8及练习九第5—9题。

教学目标 1、会通过线段图理解题意,并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决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会通过线段图理解题意,并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决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具、课件

程 教学设计

一、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一)阅读与理解

问题: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要解决“两队合修,多少天修完?”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3如果知道了这两个信息,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二)分析与解答

问题:

1 我们需要的这两个信息题目中都没有给,怎么办?

2我们能不能先假设出这条路的长度,再计算呢?可以怎样假设?

(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18km;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30km。)

(结合学生的假设,可以随机使用数据。)

3 根据你假设的这条路的长度,请你列式计算。

(二)分析与解答

预设1:

预设2:

对比

① 我们假设这条路的长度都不同,但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那么这条路的长度还可以看做是多少千米?

② 这条路的长度可以看做是“1”吗?

③ 如果把这条路的长度看做是“1”,应该怎样解答?

为什么我们假设这条路的长度不同,但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呢?

(三)回顾与反思

问题:我们把道路假设成不同的长度,得出了相同的结果,这个结果对吗?可以怎样检验?

小结:

不管假设这条道路的长度是多少,答案都是相同的,把这条路的长度假设成是单位“1”,在计算时是比较简便的。

二、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三、布置作业

第45页练习九,第8题、第9题。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 设计者: 施教者:

课题课时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十二课时 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 书上46页整理和复习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分数除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课件

程 教学设计

一、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

(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5/7 ÷5;

(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4/5 ;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2/3 ÷ 6/7。

(3)做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2、分数除法的意义

(1)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将改写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题改写成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

(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完成P52“整理和复习”第2题。

(4)P53练习十三第2题。

二、推理训练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5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2、一堆煤,用去了4/7 ,还剩下( )。

3、今年比去年增产 1/8,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

三、对比训练:

1、一步分数应用题

①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②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2/5 ,养了多少只鹅?

③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5/2 ,养了多少只鸭?

(1)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都含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即:鹅的只数,鸭的只数, 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发生了变化。在解题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1”;不同的是需要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2)比较完后,学生将三道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2、出示题组:

① 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

② 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出示题组:

①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小汽车有多少辆?

②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小汽车有多少辆?

③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大客车有多少辆

④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大客车有多少辆?

(1)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1、2两题有什么异同?3、4两题呢?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规律吗?规律是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出:

㈠ 分析“分率句”,判断单位“1”是哪个数量?

㈡ 画出线段图,找出“量”和“率”的对应关系。

㈢ 确定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

课后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倒数的认识》教案(六)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倒数的认识》教案(六)”,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倒数的认识》教案(六)

学习目标:

1、知道倒数的意义。

2、经历倒数的意义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

3、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重点: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数学难点:理解“互为”的意义,明确倒数只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而不能单独地说某个数是倒数。

教学方法: 自学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当你们看到“倒数的认识”这一课题时你们想知道有关倒数的哪些知识呢?(出示幻灯片)

生:

1、什么是倒数?2、怎样求倒数?

师: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我们的学习探究。

(设计意图)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探究的起点和动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探究倒数的意义

让学生解答课本的例1的算式,然后让学生找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当学生找出乘法算式等于1的时候,根据结果是1的特点引出倒数的意义。

师生共同归纳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屏幕显示)生齐读

师:你认为在倒数的意义这句话中哪些词是最关键的

生:乘积 原因:不是加、减,也不是商

生:1 原因:不是0、2

生:互为 原因:相互依存 举例:我们两个互为同桌。

师:再观察例1:说出3/8、8/3的倒数关系。

生:3/8、与8/3互为倒数。

师:还可以怎么说?3/8的倒数是8/3,8/3的倒数是3/8。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3/8是8/3的倒数,8/3是3/8的倒数。

让学生说其他三组。

练习巩固:判断(出示幻灯片)

1、因为3/4+1/4=1,所以3/4是1/4的倒数。( )

2、因为1/2×4/3×3/2=1,所以1/2 4/3 3/2互为倒数。( )

3、3/8×8/3=1,所以3/8是倒数,8/3是倒数。( )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互为”两个字的理解比较难,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自然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种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知道什么是“互为同桌”,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互为”的含义,分散了教学的难点。

2、探究求倒数的方法。

让学生观察图形的位置和汉字上下的位置变化,再观察例1,从而找到规律。(学生演示)(出示幻灯片)

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颠倒了

师生共同分析例1四组数

师:5和1/5老师怎么没看出分子和分母的位置交换

生:5可以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

学生完成课本的例2

完成例2后总结方法 (出示幻灯片)

生:看两个分数的乘积是不是1

生: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是否颠倒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一组数的再次观察,使学生发现一个分数的倒数就是把它的分子与分母的位置颠倒,进而使学生体会到“倒数”这一概念中“倒”的含义,很自然的得出求一个分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在例2中哪些数还没找到倒数

生:1 0

师:1和0有没有倒数呢?如果有,是多少?

生:1有倒数,因为1×1=1

生:还可以把1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分子、分母的位置交换后还是1

教师板书:1的倒数是1

教师引导质疑: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生:0乘任何数都得0,不是1所以0没有倒数

生:可以把0看成0/1,分子和分母的位置交换后成了1/0,0做分母无意义,所以0没有倒数 教师板书:0没有倒数1。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轻松、顺利地解决求“1”和“0”这个特殊数的倒数。既分散了教学难点,又让学生享受到了思维的快乐。

师:0.7的倒数是多少?

同桌讨论:把小数化为分数

师:2又3/4的倒数又是多少呢?分组讨论

小组展示: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

小结:如果是求一个带分数的倒数要先化成假分数;如果是求一个小数的倒数要先化成分数(教师补充:是一个最简分数);如果是求一个整数的倒数,可以把这个整数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然后再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互相交换位置就行了。

(设计意图)有目的的帮助学生把不同的数组进行了合理的分类,这样就为学生有条理的求不同数的倒数做好了铺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探究知,理解并掌握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巩固练习

游戏:规则:同桌两人完成,一名学生说出一个数,另一名同学说出它的倒数,看谁说的又快又准。(出示幻灯片)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会不会写呢?请写出7/8的倒数 两名学生板演

生:7/8=8/7

生:7/8的倒数是8/7 学生改错,教师强调:不能用等号连接

完成课本24页 做一做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游戏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帮助学生梳理本课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并体会教学重点--倒数和要求倒数的方法。

五、达标 (出示幻灯片)

判断:

(1)求2/5的倒数:2/5=5/2 ( )

(2)得数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 )

(3)9的倒数是9/1 ( )

(4)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小 ( )

填空

(1)3/8的倒数是( )

(2)7的倒数是( )

(3)1/9的倒数是( )

(4) 的倒数是( )

(5)0.3的倒数是( )

(6)2.25的倒数是( )

(设计意图):通过达标题检测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有利于下一节课的学习。

拓展 7×( )=15/2×( )=( )×3又2/3=0.17×( )=1

(设计意图):新课程提出,通过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一开始通过问题引入新课,通过师生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互为”的含义,从而为构建新知扫清语言理解障碍。并在课中多次强调表达的准确性,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运用数学语言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讨论与质疑。

本节课我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法。教师通过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材料,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允许学生在探索新知中犯错误,并在修正错误中体会成功。特别是在探究倒数的意义与求倒数的方法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观察,去归纳,去总结。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关系,从而发现求倒数的方法。设计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一切知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发现”。

“倒数”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我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倒数”的认识。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探究知识,理解并掌握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在课后的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我能行”、“填空”、“游戏”等题型,通过这些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游戏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最后在课堂总结中再次提出问题,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九)》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专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