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三)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7-07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三)。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三)》,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三)

第3课时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课)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巩固。(教材第30~31页练习五)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笔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能正确地对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算式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练习。

23+7+40= 57-7+20=

47-34-8= 36+15-51=

2.笔算下面各题。(指名4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75-38+39= 36+54-27=

92-(26+45)= 87+(56-42)=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9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第9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此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同桌交流讨论,指名汇报)

提示:买一个书包和一个笔袋,书包要25元,笔袋要8元。妈妈给售货员阿姨50元。售货员阿姨找给妈妈多少元不知道。

(2)根据图中的信息口述一道合适的应用题。(小组交流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提示:妈妈给小朋友买了一个25元的书包,一个8元的笔袋,付给售货员阿姨50元,要找回多少元?

师:请同学们自主解答。(学生独立完成)

2.教学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4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第14题)

(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

提示:是一个加减混合算式。

(2)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变形。

师:若将前两个数看作一个整体,则根据“被减数-减数=差”可以得到被减数=()+()。(指名学生回答)

师:现在将算式变形为()+()=()+(),大家自己填一填。(同桌交流填写,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0~31页练习五第10、11、12题及“思考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最后集体订正)

第10题:

第11题:61 14 72 49 68

第12题:24+51+15=90 21+30+39=90

45+9+36=90 24+21+45=90

51+30+9=90 15+39+36=90

24+30+36=90 15+30+45=90

发现:每行、每列和每一斜行的3个数加起来都得90。

思考题:(填法不唯一)

四、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觉得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说一说你的体会。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课)

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到右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1.悟,应当是一个过程。我国传统文化中是很讲究“悟”的。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自己领悟数学,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充满灵性,对学习数学将心怀向往。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更体现在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Ab88.Com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精选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十)

课题:加减混合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逐步形成运算能力。

2.让学生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思想、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熟练正确用连写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正确区分加、减法计算中的进位与退位。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先指导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完成练习五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并请个别学生说说有小括号两题的运算顺序。

3.笔算。

(1)回顾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完成练习五第7题。(分三组每组完成两小题,3人板演,其余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评判这两个同学做的好在哪里?错在哪里?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加数变大(或变小),和也随着变大(或变小);减数不变,被减数变大(或变小),差也随着变大(或变小)。

2. 完成练习五第11题。引导学生观察,指名说题意:运算符号和数据都写在箭头的上面,结果要写在方框内。(提醒:只要前面一个得数错,后面的都要跟着错。)

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3. 完成练习五第12题。学生读题说题意,教师引导完成一个斜行的3个数相加,其余的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归纳:每行、每列和每一斜行的3个数加起来,得数都相等,这就是神奇的九宫格。

4.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五第9题。

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搜集信息,把搜集的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讲清楚是怎样找到的。独立解答。

②交流解答的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别人的解答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13题。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集体交流,对提问和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肯定。

【设计意图】

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既帮助学生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又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运算能力。

三、拓展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14题,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法”解决。

(1)观察给出的4个数可以发现,它们十位上的数字相同,要把它们填入□中,使等式两边相等,可以只考虑它们个位上的数字。

(2)通过计算,学生可以发现:6+9-8=7,6+9-7=8,8+7-9=6或8+7-6=9。根据这一发现,可以把这4个两位数写在相应的□中。

(3)如果把题目中的数字变成26、27、28和29,你们会填吗?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给出的数的特点,化繁为简,再通过“组合、试算,组合成算式”这一系列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2.小组探索,共同完成练习五的思考题,指名汇报。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教后思考: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七)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2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本第26页、27页、28页。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学过,这里着重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这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任务。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1、口算。每道题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口算出得数。

谁能总结一下像这样的连加连减式题在计算的时候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依次请学生回答)

2、竖式计算。每道题说一说计算过程。

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活动2【讲授】探究新知

(一)出示摘南瓜情境图

1、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

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28个34个22个

师:从画面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提取有代表性的问题。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尝试列式计算。

师:如何列算式解决问题?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口述后教师板书: 28+34+23=

3、学生尝试解答。

师:你能很快计算出这道题的得数吗?你打算怎样计算这道题?(列竖式)

4、交流算法。

请学生板书。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你怎么想到这样算的?

第一种方法:列两个竖式。

第二种方法: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少些一个62。

第三种方法:直接将3个数写成竖式连加。

师:比较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认为哪种方法最适合你,为什么?

6、师:看来三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计算。接下来就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题。

7、出示练习题:求出每一横行、每一竖行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的和。你有什么发现?

245115213039451936

(二)出示运西瓜情境

同学们一共摘了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85-40-26=

1、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课件演示85-40-26

2、你们能用刚才计算连加的这种竖式计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学生尝试计算。

3、请几名学生演板,组织学生交流。

方法一:将两个减法竖式连写。

方法二:第一步84-40可以口算,不写竖式,只写第二步的竖式。

4、交流另外一种算法:除了用连减的方法计算这道题,我们还可以怎样列式呢?

85-(40+26)=18虽然两种算法不一样,但计算结果一样,都是剩下18个。

活动3【练习】知识运用

1、由于大家表现出色,农民伯伯邀请小朋友们帮忙销售南瓜(出示三个小组销售南瓜统计表)三个小组三天的销售情况统计表:

一组二组三组第一天(个)232730第二天(个)2228第三天(个)3427合计(个)7986

(1)从表格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合计是什么意思?怎样求?

(3)第二组第三天卖出多少个西瓜,怎样求?

(4)同学们在演草本上计算后,汇报结果。

2、为小马虎诊断病情。(竖式纠错)

3、九宫格填数游戏。

在下面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一横行、每一竖行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的和都等于60。

82812

活动4【活动】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习的高兴吗?那么你有哪些收获呢?

计算连加连减题时,计算方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五)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五)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2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创设情境: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生自由发挥。

2.出示教材挂图

(1)观察挂图,说说自己的发现,口述图意(提醒学生看清图中的信息)

(2)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并与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算式比较,发现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这个这个算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板书算式

67-25+28= (67+28-25= )

2.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3.说一说,这两道题与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的连加和连减的两步式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上节课学习的题目不是连加就是连减,题目中的运算符号都相同。

联系:①今天学习的题目跟上节课学习的题目都要写竖式计算。②我们能像上节课一样,想出不同的竖式的写法。

4.学生独立试做(教师行间巡视,随时请不同做法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67 42 67

- 25 + 28 - 25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42 70 42

+ 28

_______

70

5.在学生们试做的两种方法中,对比,择优.引导学生选择省时省力的算法.

6.师:谁来说一说,做像今天这样的题目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①抄数的时候要仔细,不要因为把数抄错出现计算错误;

②在竖式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看清运算符号;

③在计算之前要先想一想,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运算顺序错了,题目就该算错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笔算下面各题。

45+35-48 24+15-29 65-43+19 54-28+19

2.第28页,做一做。(两生板演,集体纠正)

3.练习五第4题,开火车式逐个回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四)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运算。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的这部分知识。本课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

3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运算。

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

1、填空

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 ),从个位算起,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如果个位不够减,就向十位借( )当十。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8+25+18= 90-25-11=

学生独立完成,并找两名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订正;

师:连加、连减的题按什么顺序计算?

生:连加、连减的题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活动2【讲授】创设情境,新知探究

1、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乘过公交车吗?你平时乘车都去过哪里?

2、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出示例3)。

师:你们瞧,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它停在了南山站。

(1)仔细观察,你从图上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车上原来有67人、从后门下车25人、从前门上车28人。

(多找几名学生说67、25、28分别表示什么)

(2)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几个算式:

67-25+28= 67+28-25= 28-25+67=

3、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1)师提问引导 67-25+28这道题与前面所学的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是什么?能不能直接口算?如果不能口算,那该怎么办?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3)分小组讨论如何笔算67-25+28。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讨论计算方法。最后在练习本上试做。

4、汇报成果,比较评价。

(1)指名两位学生(板书各种算法)

(2)引导观察,对比上述两种计算方法,师提问:哪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小结:加减混合的运算式题,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

师:你们可真棒,看下面这道题你会做吗?

出示例4 :72 -(47+16)=

启发性提问:

(1)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这道题有简便的书写格式吗?大家试试看.

由学生在小黑板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做法,教师先出示正确做法.

重点讨论有没有简便写法,出示学生可能出现的下面情况。有没有错误,错在哪里?

第一步是正确的,第二步的被减数和减数填倒了,63减去72是不够减的。因此,像这样的题,只能列两个竖式,没有简便写法。

活动3【活动】巩固练习

一、用竖式计算

1、52+29-38= 65-28+17=

2、32+(55-46)= 86-(13+42)=

二、解决问题

学校合唱队原来有65位同学,27位同学毕业了,又加入了25位新同学,现在有多少位同学?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一)

第1课时 连加、连减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连加、连减。(教材第27页例1~2)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会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进位和退位,口算和笔算相结合的试题。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劳动吗?(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师:大家都应该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你瞧,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干得多带劲啊!(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主题图)

【设计意图】用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27页例1--连加。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主题图与表格)

师:观察这张表格,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引导学生得出:第一组同学摘了28个,第二组同学摘了34个,第三组同学摘了22个。

师:一共摘了多少个?同学们能试着算一算吗?(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提示: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的基本方法,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由于数据的特点,第2种计算思路简单,教师要给予特别评价,以引导学生的学习。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学生以前没有遇到过,如果交流过程中没有出现,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

【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相互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教学教材第27页例2--连减。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2)

(1)分析题意。

引导学生得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

问题:求还剩多少个。

(2)探讨解题思路。

可以用总数依次减去两次运走的,也可以先求出两次运走的和,再用总数减去运走的总数。

(3)算法展示。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解答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提示:重点让学生说说第1种和第3种算法是怎样想的。如果学生交流时,没有出现第3种方法,教师就作为参与者,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南瓜,再算剩下多少个南瓜。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求的愿望和兴趣应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尝试的机会,连减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南瓜,再算还剩多少个南瓜,既是让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又为下一节课“加减混合”的教学做准备,一举两得。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28页上面“做一做”。(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第1题:90 88 86

第2题:2 28 22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教学反思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多样化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必然反映。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而是还原教学计算的本来面目。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

2.对于多种算法,不应急于作出优化选择,而是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实现算法的优化。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条理性。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被骗的小兔子

狡猾的狐狸用100元面值的钞票买9元的胡萝卜,售货员小兔子找了它91元。这时狐狸说自己有零钱,给了9元后要回了自己原来的100元面值的钞票。狐狸骗了小兔子多少钱?

开始狐狸用100元面值的钞票买9元的胡萝卜,小兔子找了它91元是公平的交易,没骗到小兔子的钱。狐狸称自己有零钱,用9元零钱换回了原来的100元,而此时狐狸应将小兔子找给它的91元也还回来,但狐狸没还,所以小兔子被狐狸骗去了91元。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二 )

第2课时 加减混合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教材第28页例3、例4)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方法。

难点:能正确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喜欢讲故事。现在,谁能看着情境图讲故事?(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情境图)

学生讲故事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指名学生回答)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如果学生提出来“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如果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数学信息,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28页例3。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3情境图)

师: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得出:车上原来有67人,到南山站下来了25人,就是少了25人,就应该减去25,用67-25表示;又上去了28人,就是又多了28人,就应该加上28人。

学生汇报:分步列式:67-25=42(人),42+28=70(人),教师也应给予肯定。

师生探讨:列综合算式:师生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67-25+28,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们会计算吗?试一试。(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一方面,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应用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列两个竖式计算。(教师板演)

提示: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设计意图】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是数学计算的基本技能,教师要重点指导。

2.教学教材第28页例4。

师:同学们看这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题,和例3有什么不一样?(同桌讨论,集体订正)

明确:这道题有小括号。

引导学生得出: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做完后交流计算的结果。

注意:这道题不能将两个竖式简写成一个竖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形成过程,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28页下面“做一做”。(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70 93

第2题:41 31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教学反思

1.让学生自主地讨论、思索,这样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时候,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一步反思,澄清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

2.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不必做过多的铺垫,不用多余的提问引导。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公交礼仪

一、候车时的文明礼仪。

1.候车时要在站点或指定点等候车辆。

2.排队候车,先下后上,不要拥挤。

二、上、下车的文明礼仪。

1.等车辆停稳后,依次上下车,不要争先恐后。

2.上车时,先下后上,不要争抢;由前门上车,后门下车。

3.上下车要礼让,不乱跑,不乱跳。

4.扶助老弱妇孺、残障者先上车。

5.下车后,不要从车前或车后穿越道路,等车开走后,才可通过。

三、车内文明。

1.上车后尽量往里走,不要站在车门口。

2.乘客乘车应文明礼貌,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及抱婴儿者让座。

3.上车后应当注意乘车安全和妥善保管好所带财务,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窗外。

4.乘客应遵守公共道德,不要在车辆内嬉戏、大声喧哗,车厢内禁止吸烟,不得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杂物,不得兜售商品和散发广告。

5.在车厢内不要和驾驶员闲谈及妨碍驾驶员正常操作。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八)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八)

课题: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掌握连加、连减的简便写法。

2.使学生感受连加、连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连加、连减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用连写竖式的方法,会正确应用列竖式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正确计算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连加连减的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口算。

36+8= 45-6= 9+3+5= 16-6-8=

9+8+4= 20-2-6= 7+59+20= 72-6-40=

2.笔算。

57+38= 60-42=

提问:列竖式计算加、减法都要注意什么呢?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研究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学生认真观察后,回答问题。(学生分了三个组,不辞劳苦的帮助农民收获了很多大西瓜。)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图片信息,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

①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收了多少个南瓜?(第二组比第一组多收了多少个南瓜?)

②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收了多少个西瓜?

③一共收了多少个西瓜?

问题①和②学生已经比较容易解决,可以让学生举手回答。

对于提出问题③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以鼓励:感谢你,给大家提出了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大家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吗?

(3)请大家认真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学生自愿上台来投影汇报自己的算式。教师板书:28+34+22=

同学们,你能发现这个算式与以往的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回答,师引导总结算式的不同。

(4)这道题怎样列竖式计算呢?请大家先独立试算28+34+23,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5)学生汇报,展示算法。

(6)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7)检查并口答。

小结:让我们再来一起总结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好吗?

[设计意图]

在进行连加计算时,学生很容易想到分别用两个竖式来算第一步和第二步。于是,就让学生亲自算一算,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两个竖式之间的联系,发现后一个竖式的第一个加数就是前一个竖式的得数。有了这个发现,善于“取巧”的学生自然就会把后一个竖式“嫁接”与前一个竖式之后,于“无意”之中得到了连加竖式的一种简便写法。看似无意,实则是学生智慧的“火花”。

2.完成教材2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上台扮演,集体校对。

3.教学例2。

出示: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1)同桌讨论: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思考解题方法。先独立列式,再用竖式计算。

(3)在练习本上尝试写出连减的算式。

(4)学生汇报,板演不同的竖式计算方法。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连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5)对用“口算与竖式相结合”和“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的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共同交流掌握连减用竖式写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构建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台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1、2题。(让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式进行计算)

3.完成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并请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注意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更简便?

教后思考: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九)

课题: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的顺序。能运用加减混合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类推掌握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类推掌握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

2.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含有小括号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笔算。

36+28+17= 65-25-21=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引导学生说一说要注意什么?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加减混合运算(教学例3)

(1)出示例3主题图。

①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②引导学生梳理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车上原有67人,下来了25人,又上去了28人,现在有多少人?

③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小组交流、汇报板演。

67-25+28

(2)写竖式计算过程。

①引导:这道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一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②讨论:用竖式怎样计算?你能尝试用简便写法完成这道题的笔算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3)思考:这道题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

67+28-25 28-25+67

2.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例4)

(1)出示例4 72-(47+16)=

这道题与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异同?(这是一道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算式中出现了一个符号--小括号。)

(2)复习小括号的作用,明确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探究计算方法。

提问:应该怎样列竖式呢?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指名学生汇报,得出结论:在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提问:这道题有简便的写法吗?(没有)为什么没有呢?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体会因为有了小括号,改变了原有的运算顺序,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加减混合算式都能简写成一个竖式的形式。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找出这道题与以前学习有什么异同,加深对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

3.及时练习。

完成课本28页做一做第1、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

4.小结。

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书写、竖式的简便书写、计算时的进位和退位)

三、运用新知,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强调看清运算符号,注意进、退位。

2.完成练习五第6题。下面的计算对吗?指出错误的原因并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6+(86-59)= 64-(17+28)=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运用加减混合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教后思考: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会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培养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竖式的写法。

难点:正确计算进位和退位,口算和笔算相结合的式题。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劳动吗?(喜欢)

师:是啊,大家都应该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你瞧,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干得多带劲啊!(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情景图)

【设计意图:用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

1.连加。

师:看,同学们正在帮着摘南瓜呢。你们想知道他们的劳动成绩吗?(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统计表)师:这就是三个小组的劳动成绩,观察这张表格,你了解到哪些情况?

生:第一组同学摘了28个,第二组同学摘了34个,第三组同学摘了22个。

师:一共摘了多少个?同学们能试着算一算吗?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有多种计算方法,。〔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的基本方法,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以引导学生的学习。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学生以前没有遇到过,如果交流过程中没有出现,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你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生1:喜欢第(2)种,因为这样先凑成整十数,第二步计算就简单多了。

生2:喜欢第(4)种,这样计算一次完成,比较简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后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应该这样先观察再计算,找到简单的方法。【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相互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连减。

师:同学们,老师的问题又来了。(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2)先认真看一看,想一想,试着帮老师解决一下。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解答方法。学生可能有多种计算方法,如下。

重点让学生说说第(1)种和第(4)种算法是怎样想的。

如果学生交流时,没有出现第(4)种方法,教师就作为参与者,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剩下多少个。该怎样列式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求的愿望和兴趣应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尝试的机会,连减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既是让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又为下一节课“加减混合”的教学做准备,一举两得】

三总结提升

师: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多样化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必然反映。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而是还原计算教学的本来面目。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

2.对于多种算法,不应急于作出优化选择,而是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实现算法的优化。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条理性。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笔算下面各题。(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问题)

B类有85个西瓜。(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你会填吗?

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从()算起。

2、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

你会算吗?

60-24-16=18+27+39=

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主题图。

师:看校门口开来了一辆大巴车,仔细看,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有人下车,下车25人,有人上车,上车28人。

师:我们乘坐公交车要遵守乘车规定,有秩序的先下车再上车。车上原来有67人,根据上下车人数的变化,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让学生把图意连起来说一句话: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看谁的解决方法更好、更合理、更科学。

生: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比一比,看那种算法更合理、科学。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口述: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说)

讨论:用竖式怎样计算?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明确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不能交换位置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写算式,教师在下面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几种情况,可出示正确的做法。再出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

拓展思维

这道题还有没有其它做法?

2、教学例4。

先说明和例3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和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这道题竖式有没有简便写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6题,第5题。

师:哪位同学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生:认真思考,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加减混合的笔算试题,在笔算的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

篇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在个性化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

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今年农场的南瓜丰收了,同学去帮助收南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第一组28人

第二组34人

第三组22人

二、新课学习

1.教师: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学生:28+34+23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

教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

同样是加法,它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说出:

前面我们学习进位加法只有两个数相加,这里有三个两位数相加,是一道连加算式。

教师:再比较一下28+34+22这个算式和我们黑板上的8+4+2这个算式,你又有什么

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出:

两道都是连加,只是连加的范围不同而已。

教师:那它们的计算方法是否一样呢?

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计算方法可能是一样的,都要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相加满10

都要向前一位进1。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更多、更好!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算法进行汇报:

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

学生汇报后教师整理在黑板上并追问:

除了这些算法,我们可不可以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竖式来计算呢?

用竖式又该怎么算呢?

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竖式后并抽其中的两个同学投影展示。

主要引导学生列出右面的竖式:

286228

+34+22+34

=62=84=62

+22+22+22

=84=84=84

如果有学生能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就请学生列出后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学生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教师则作如下的引导:

教师:其实这种竖式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大家想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后再抽一学生投影展示。

教师:竖式的这两种写法是一样的吗?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竖式,其实计算过程是一样的,但相比之下,第二种写法更简单一些。

教师:不管是用哪种方法计算,你觉得三个数连加与两个数相加相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

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出三个数连加比两个数相加要复杂一些,特别是涉及进位的问题,因此要特别注意。

2.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算连加的算式了,根据这个情景图,你又能列出怎样的算式?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这是一个什么算式?

学生:连减算式。

教师:这个连减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比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是20以内的,85-40-26是100以内的连减,并且

需要退位。

教师: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经验,你能试着计算这道连减算式吗?

教师放手让学生试着计算,教师巡视观察,发现不同的算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尽量指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后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连减的算法,主要引导学生列出以下两种竖式计算:学生列出竖式后请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教师:在做这道题时哪个地方最容易做错?能给其他的同学提个醒吗?

让学生发现最容易做错的地方就是两次相减时都要退位,因此要按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步一步地思考每步的计算结果。

教师:在做连加连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在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中依然要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三、结论总结

1.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

3.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

四、全课小结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你都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

篇三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36+28+17=65-25-21=

说一说你的计算的方法。

2、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2、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a、先算下来25人,车上有多少人。

b、再算现在有多少人。

c、列综合算式。

还有其他算法吗?

3、总结算法:

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计算时应该怎样做?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体会类比思想。

2、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条。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课件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

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

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出示青蛙吃蚊子和蝌蚪吃蚊子幼虫的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出示课件:信息窗情境图)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生2、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虫?

问题一:

先看一看: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想一想:该怎样列算式?你能用纸条来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吗?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先观察情境图,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1:青青吃了150只蚊子。

生2:蛙蛙比青青少吃了30只。

师:那我们该怎么计算呢?(课件出示纸条图)

生:要求两只青蛙一共吃多少只蚊子,就是用青青吃的蚊子数加上蛙蛙吃的蚊子数。

师:根据图示,应该先求蛙蛙吃的蚊子数,再求两只青蛙一共吃的蚊子数。

师:同学们,自己算一算蛙蛙吃的蚊子数。

学生做在练习册上,老师抽查,指生板演。

(1)分布计算。

①先求蛙蛙吃了多少只蚊子。

150-30=120(只)

②再求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150+120=270(只)

(2)列综合算式。

150-30+150。

(3)探究150-30+150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①算法分析:从分步计算可知,150-30求的是蛙蛙吃的蚊子数,应先算出结果,因此计算150-30+150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②计算过程。

150-30+150=270(只)

列竖式计算,两步竖式和综合竖式,教师板演。

(4)解决问题。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270只蚊子。

问题二:

再看一看: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虫?(想一想:该怎样列算式?你能用纸条来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吗?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先观察情境图,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1:蝌蝌吃了60只蚊子。

生2:蚪蚪比蝌蝌多吃了30只。

师:那我们该怎么计算呢?(课件出示纸条图)

生:要求两只蝌蚪一共吃多少只蚊子幼虫,就是用蚪蚪吃的蚊子幼虫数加上蝌蝌吃的蚊子幼虫数。

师:根据图示,应该先求蚪蚪吃的蚊子幼虫数,再求两只蝌蚪一共吃的蚊子幼虫数。

师:同学们,自己算一算蚪蚪吃的蚊子幼虫数。

学生做在练习册上,老师抽查,指生板演。

(1)分步列示。

蚪蚪吃蚊子幼虫的只数:60+30=90(只)

两只蝌蚪一共吃蚊子幼虫的只数:90+60=150(只)

综合算式:60+30+60=150(只)

(2)60+30+60是连加算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计算过程。

列竖式计算,两步竖式和综合竖式,教师板演。

(4)解决问题。

两只蝌蚪一共吃了150只蚊子幼虫。

四、归纳总结

1、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不带括号)时,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连加、连减算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能力点: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主体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年农场的西瓜丰收了,202班的同学去帮助收西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们看到这些数据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28个34个23个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交流,提问题列算式。
学情预测:
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
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34+23
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23
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34-28
第二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34-23
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23
学生会做得让学生练习,说算法。
摘出:28+34+23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
学情预测:2862
+314+23
6285
28
+314
62
+23
85
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二个简便?
3、我们一共摘了85个西瓜,叔叔用拖拉机运走了40个,小明用推车运作了26个,还剩多少个?
学生列式,并试算。
学情预测:85-40-2640+26=6685-66=19
在计算时,能够口算得可以口算,不能口算的进行笔算。
三、拓展运用:
1、46+25+1775-28-19
注意书写格式。
2、54+20+1690-58-24
能口算的不必列竖式。
3、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244530
48365
171834
4、26+()-20=3073+5+()=98
开放题:路边有一行树,共8棵,每两棵之间相隔3米,从第1棵到第8棵树间共有多少米?(教给学生画图的方法)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竖式的写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25+28+36=78-59-11=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

2、小华有4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后来用去了5支,他还有多少只?

小青有6支铅笔,用了4之后,他又买了2支,他现在有多少支铅笔?

学生列式后,说明这是加减混合运算。问:怎样计算?

二、自主探究:

出示主体图,学生说图意。提醒学生看清题中的信息。

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学情预测:67-25+28=67+28-25

如何计算。先算什么?

学情预测:(1)分着列竖式。

(2)简便写法。

在用简便写法时要注意: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10,要进位。

做一做:56+24-30=8078-24+39=93

指名板演:5678

+24-24

8054

+39

93

第一题为什么只写一个竖式?

三、拓展运用:

1、笔算下面各题。

45+35-4824+15-2965-43+1954-28+19

2、比一比看谁先得到小红旗。

26+43-54+48-39

3、在圆圈里填上正确的数。

38+4640-29

○-5853+○

4、学校合唱队原有64人,有7人年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5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课后小结

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优秀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优秀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2.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你们学会了吗?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导学生开始整理相关的知识点】

二自主探究

师:先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把意见梳理好后,请一个代表汇报,与大家分享。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组织交流。

生1: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生2: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生3:小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

师: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有时候完全运用连减就能解决问题。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就应该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现在咱们就试试吧!(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第9题)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生:阿姨买了一个书包25元,一个笔袋8元,给了售货员阿姨50元。

师: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啊?

生:应找回多少钱?

师:是啊,应找回多少钱呢?用你学过的知识帮忙算一算吧!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

生1:从50元里面先减去书包的钱,50-25=25(元),再减去笔袋的钱,25-8=17(元),应找回17元。

生2:可以先计算一下,书包和笔袋一共需要付多少钱,25+8=33(元),那么从50元里面减去要付的钱,50-33=17(元),所以应该找回17元。

教师应肯定这两种解法都正确,适当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在学生讨论得出规律后,要适时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学以致用,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1.悟,应当是一个过程。我国传统文化中是很讲究“悟”的。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自己领悟数学,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充满灵性,对学习数学将心怀向往。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更体现在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操场上原有26名同学在跳绳,38名同学在拍球,刚刚走了45名同学,还剩下多少名同学?

(考查知识点: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B类

100元钱买一套衣服,可以怎样买?应付多少钱?

(考查知识点: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26+38-45=19(名)答:还剩下19名同学。

B类:可以买:①+④或①+⑤或②+⑤或③+④或③+⑤。

应付:①+④46+53=99(元)

①+⑤46+41=87(元)

②+⑤52+41=93(元)

③+④34+53=87(元)

③+⑤34+41=75(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三)》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