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6-16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

——文学作品语言品析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总结记叙文语言品析的方法。

2.体会、欣赏优美的语言文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归纳总结记叙文语言品析的方法。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中考要求:

A.体会和推敲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B.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表达效果;

C.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文学作品语言的品析,常常通过作品中一些最能体现作品特点的关键句考查,由此确定我们这节课的专题,中考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语言品析。

二、怎样进行语言品析

文学作品语言品析大概包括两类:一、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二、品味句子的含义。

板书

文学作品语言品析

什么叫有表现力?

一般指语言简洁准确、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凝练、朴素等。

很多时候这种表现力是因为它使用修辞方法实现的。

(一)、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抓修辞方法

⑴、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重重细细的波纹。(教会方法)——2010南京市中考《天窗》

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美妙和我听雨的沉醉。

答题步骤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②表达效果(生动形象)③表达作用(表现了雨声的美妙(客观描述)和我听雨的沉醉(主观情感)。

提醒:

谈表达作用时,不宜脱离句子,空谈主旨.

⑵、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刘成章《安塞腰鼓》)

这个句子用比喻与排比连用的句式(修辞手法),语势强劲豪迈,有着鲜明的韵律感(表达效果),就像安塞腰鼓的鼓点声铿锵有力(客观描述),表现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叹(主观情感)。

作业试批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⑴、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紊妆,淡淡笑。(实战演练)

——2009南京市中考《蔷薇几度花》P98-99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表现作者对那一丛蔷薇花的赞美。

⑵、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2009杭州《向一棵树鞠躬》P115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写榆树“拦”不住雨水,“挽留”不住露珠,表现了榆树对雨水的渴望和它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

对于一些没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应如何品析呢?

2、抓关键词抓住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等。

⑴、“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⑵、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⑶、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重重细细的波纹。(可以抓什么样的词语对赏析这句话有帮助?什么是叠词?有什么作用?)

答题步骤①找出赏析的词语②表达效果③表达作用

运用叠词,文句形象且有音韵美,写出雨声的美妙和我听雨的沉醉。

小试牛刀

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量,艰难地爬行。

———2008南京市中考《田野上的白发》

“跪、爬行”这两个动词突出了母亲插秧的艰难,突出了母亲此时太累了,体力不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二)品味句子含义

主要指文中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和深刻含义的句子。它们在文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揭示中心或升华主题的作用。(学生做后,总结方法)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2010南京市中考《天窗》

A抓有比喻义或象征义的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围绕文章的中心作答

答案:

“生活的根”指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或成长的基础。这句话指童年的生活经历可能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或:童年的生活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2分,意对即可)

B抓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如有些词语褒义贬用,或贬义褒用,或是正话反说等

特殊含义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背影》

“聪明”本是褒义词,在这里褒义贬用。这是作者事后省悟过来时对自己的责备之词。当时只知道批评父亲的行为迂腐,而不能够体谅父亲的爱子之情,真是太不聪明了。

答题步骤①找出有特殊含义的词,确定用法②表达效果兼作用

小试牛刀

第(16)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3分)——2008重庆《别踩疼了雪》P117

答案:人生有再大的不幸(或“困难”、“磨难”,扣“夜黑”。1分),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扣“雪白”。1分),我们就能乐观面对,就能战胜不幸(扣住“压”。1分)(意合即可)

答这类题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围绕文章的中心回答问题,切不可断章取义或作孤立的分析。有时候,指定赏析的语句会有多个答题点,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赏析。

做语言赏析类试题时,注意答题的步骤。

三、综合练习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2分)——2008南京市中考《田野上的白发》

2、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3分)————2009南京市中考《蔷薇几度花》 

3、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3分)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2010河北《最美的善举》

答案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

或:“立起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秧苗的动态之美,而“一行行”“整齐匀称”则突出了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意思对即可)

2、“甜”字,一语双关,既写出了老人的手工灶糖给人们带来了甜甜的滋味,还赞美老人的手工灶糖给很多人带来了甜蜜和快乐。

3、用“啃”和“啧啧”写出了“络腮胡子”吃相的不雅,用词准确而生动;“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络腮胡子”脸面油腻的特点。画线句子传神地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

四、作业《五年中考三年模拟》

P102十一(2)

P109二(3)

P113八(2)

相关知识

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

《海燕》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填空:《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____________》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着“____________”之意。高尔基的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和长篇小说以及剧本《小市民》等。
2.音字互填
(1)给加点字注音。
翡()翠飞沫()胆怯()
呻吟()掠起()苍茫()
(2)依据拼音写出汉字。
chǔn笨飞cuàn火yàn
蜿yán寂mòzhèn怒
3、破折号的用法有:A.表示后面是解释说明部分;B.表示语意的转折或跃进;C.表示声音的延长;D.表示两个破折号之间是解释说明部分;E.表示强调;F.表示后面是引文。试问:下面各句中的破折号各属哪种用法?将答案填写在括号内。
(1)……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2)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
(3)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
(4)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5).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
(6)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7)——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4.判断下面的各种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海燕》是一首散文诗。散文诗属于诗的范畴,它形式是散文,而意境、情趣、节奏像诗。()
(2)《海燕》的作者高尔基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3)高尔基的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长篇小说《母亲》以及剧本《小市民》等。()
5、比喻与象征有联系又有区别。
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比喻,喻体和本体之间有相似点;象征,象征体(或象征义)和本体之间也有相似点。说它们有区别,是因为:比喻和象征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而象征则是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从具体运用上来说,比喻主要表现在造句上,它往往是一句话或几句话;而象征主要表现在篇章上,它往往是一段、几段乃至全篇。二者的作用也不一样:比喻的目的是把事物说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便于人们理解和感受;象征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去表现人的品质或社会现象的本质,目的是激发人们的感情,使人们深刻地认识这些本质特征。我们学过的《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井冈翠竹》都用了象征手法。
(1).《海燕》也用了象征手法,分别指出下列形象(或情景)各象征什么。
①.海燕——
②.海鸥、海鸭、企鹅——
③.乌云、雷鸣、闪电——
④大海、波浪——
⑤.暴风雨——
2.本文不少地方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看下列比喻句,在句后的括号内注明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并用“”标出本体,用“”标出喻体,在比喻词下加“·”。
①.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②.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③它飞舞着,像个精灵。()
④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作者满怀激情,塑造了“海燕”这一形象,感情朗读,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海燕”的象征意义。
2.文中的词语概括海鸥、海鸭、企鹅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写这些海鸟对写海燕有什么作用?
3.结合海燕的象征意义,具体说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话的含义。
4.作者以海上自然情景的变化为背景,塑造了海燕这一战斗者的伟大形象。试问,文中几次描绘了这种情景?试用准确的语言概述。
附加:著导读训练之《水浒传》:
1.水浒传》的作者_______,朝代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小说。
2.《水浒传》中共有_______将,天罡共_____人,地煞星共________人
3.《水浒传》是以________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________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_______________,歌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浒传》中冒充李逵拦路打劫,后被李逵一刀打翻在地的人是_______
5.《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一百零八位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___位.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______,_____.主张招安的将领:_____,_____.
7.朝廷中是_____摆下“连环马”大破宋公明,梁山好汉中______最后破了“连环马”。
8.《水浒传》中的108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其中:花和尚指的是__,豹子头指的是___,宋江因侠义好施又被称为_____,李逵因鲁莽而勇猛被称为_____。(4分)
《海燕》同步练习
一、狠抓基础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卷集()翅膀()飞窜()胆qiè()shēnyín()
悬yá()fěi翠()号叫()婉yá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呻吟:
②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号叫:
③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胆怯:
3.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海燕像黑色的闪电。
②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③它深信,乌云是这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④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A.比喻比喻反复拟人B.比喻拟人反复拟人
C.拟人拟人拟人比喻D.比喻比喻拟人拟人
4破折号的用法有以下几种:a.解释说明b.插说c.话题转换d.声音的延长请写出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①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②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
5.填空。
《海燕》是_______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________的结尾部分,原题为________。
6.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了春天的门,雷雨推开了夏天的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强攻阅读
(一)课内精段阅读
语段一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①——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②——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③——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④——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①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②只有那高傲的海燕,能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7.选段描绘了一幅________的画面。
8.选段用________手法突出海燕的形象。群鸟感到了风暴的先兆,________、________,把恐惧________到大海深处。海燕像黑色的闪电,________、________乌云、大海之间。
9.在海燕的叫喊声里,我们听到了什么?

10.文中四个破折号的作用是()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A.表示解释说明B.表递进
C.表示音节的停顿或延长D.表转折
11.这段文字是从什么方面表现海燕坚定、无畏、自豪乐观的精神的?
12.对画横线句子提取主干
(二)课外美文阅读
丁香赋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蔟蔟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选自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精品》作者:张福海)
13.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赞美丁香花是为了赞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是根据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__》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写而成。
15.作者根据什么说丁香“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任选一句)
①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丁香花、太阳岛、冰雪是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重庆的山茶花、黄角树、山城夜景、朝天汇流等也是重庆人心中的挚爱。请你选择具有重庆(含郊县)地方特征的一景或一物,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不得直接套用文中的原句,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课外现代文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课外现代文
现代文阅读(二)

考点一:文意把握。说白了就是明确“中心思想”和了解“写作目的”。这是做对15-18题的关键。一般情况下,这个考点不会单独出一道题。对它的考查是分散到15-18题中的,也就是说,15-18题的所有答案准确周全是建立在明确“中心思想”和了解“写作目的”基础之上的。写15-18题的所有答案时,必须反复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目的”,只有如此,才能提高答案的准确性。
写到这里,又不得不提伟大的语文教育家,北京著名特级老师宁鸿彬老师,他把现代文的阅读教学归纳为四步:即一粗,二细,三精,四记。
学生在考场中做这些有难度的现代文阅读题时,也要按现代文阅读的这四步来。也就是说,先把全文粗读一遍,然后不看考题,主动问自己两个问题:(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这一步太关键了。如果这两个问题都没有想明白,15-18题的15分怎么得呢?可不就是黄了么?
考点二:要点概括(即第15题)。相当于小学时代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此话怎么讲?现代文阅读(一)第1题,也就是第6题已经考过了“要点概括”,但那是选择题,且所给的四句话,在原文中一般情况下可以找到,难度低,相当于送分题。这第14题考的仍是“要点概括”,但一般情况下,这些要点是要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归纳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好在为了阅卷的方便,出题人一般会给出自己已经概括好的一个或是几个要点,然后要学生补全其它的几个要点——这样可避免学生写出的答案千奇百怪,语言风格不统一。
明白了这样的游戏规则,这一道题还有什么难度?
答题方略:(1)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段落。(2)先分段,再模仿所给的例子概括段落大意。一定要模仿所给的例子。如:已经给出的示例是一个主谓谓语句,你新填的最好也是几个主谓谓语句。已经给出的例子是一个表心情的双音节词,那你填的答案最好也是表心情的双音节词而不是表心情的四字成语。其实,这题也间接考查了学生仿句的能力。仿句是很多地方中考必考内容,近年来,武汉市中考中没有这道题了。这里不再多谈。
温情提示:做15-18题时,一定要在试卷上打草稿,作标记,以加快答题速度,提高正确率。

考点三:词句理解(即第16题)。答这道题的关键是要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谈。什么意思呢?这题是从文中挑出一段话,或是一句话,然后要你赏析它的妙处。因为赏析的角度都跟你规定好了,故你只要沿着出题人的表述,调动自己文体方面的知识,加进自己对内容的理解认真作答即可。
举例:《新视野》模拟卷(八)第15题题干:下面的句子描绘了父子相见时儿子内心复杂的情感,请说说这种复杂的情感是什么。
再举例:《新视野》模拟卷(十)第15题题干:仔细品味下面句子,说说这句话是怎样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
容易出现的问题:
(1)脱离文本,架空分析。语文成绩差的学生一般情况下这题得0分。如上面两题,他们会这样答:这些句子写得很形象,很生动,很感人。答这题的潜规则是联系主旨和写作目的,联系具体内容,分析表达上的特点。这些得0分的同学抛开前三点不谈,照抄题干中的“形象,感人,生动”等语,没有丝毫自己的分析和感悟,故得0分。
(2)对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手法缺乏系统的了解,对诸如“对比、衬托、烘托、反衬、铺垫、渲染”之类的常用术语缺乏系统的了解,对“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各自的优点缺乏系统的了解。而一般情部下,上述三个方面的名词术语(至少一个方面)非用到不可。也就是说,我们一方面强调老师在教学中要“淡化语法”,一方面却在决定学生前途和命运的考试中,“强化语法”。这对学生来说,是很可怕的事情。
备考攻略:(1)复习八种修辞方法,五种表达方式,四句基本句式。这主要是为从“表达”方面分析指定句段准备必要的术语。(2)在网上下载“散文的阅读”知识短文恶补。
考点四:内容探究(即第17题)。
这道题难在哪里?为何大家很害怕?我搞不明白。难道是“隔行如隔山”么?
我们以最常见的一个题——分析标题的含义为例来说吧。
08年武汉中考考的是《神奇的丝瓜》,这一题提的问题是:说说作者心目中丝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什么?
答这题的关键是:联系作者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目的分析标题中“神奇”的含义并分条陈述理由。
做这题是这样,做别的17题,思路还不是一样的?
这道题难在哪?
因为能参加中考命题的老师都是成年人,他们以自己成人的眼光欣赏某些作品,然后要求孩子们的认识和表达必须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度,而事实上,这怎么可能呢?
如:年纪稍大的老师命题,总喜欢一些诸如“父爱、母爱、感恩、孝心”之类的题材,而这样的内容,90后的中学生要想谈出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体会,事实上是很难的——因为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感悟不到这些。有时,作者的写作动机,主旨很明确,成人一看就懂,但小孩子就是理解不了,理解不了就扣分呗,扣完为止。这就是现实的无奈。
答题关键:分析标题有哪些含义时,一定要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往往是与文本内容直接有关的,深层含义是拔高了的,往往要谈“为人处事的道理“的。
考点五:作品感受。(第18题)
这道题有固定的答题模式,共4分,看似很难,其实不难。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答题思路:先归纳文本内容(2分),再谈自己的感悟(2分)。这是固定的套路。
举例:09年武汉市中考题
文中父亲教育孩子采用的是怎样的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
分解一下题干的要求:(1)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到人和事)(2)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不是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的生活)(3)要谈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的看法)
容易出现的问题:
(1)只谈自己的认识,不归纳文本内容。
这样会扣除2分。(2)只归纳文本内容,不谈自己的看法。这样也会扣除2分。
(3)两者都不搭界,得0分。
答典绝招:
(1)可以按如下公式去答题:
文中的……(也就是先归纳文本内容)。我曾经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也就是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悟)……
如果你的答案中有这些关键字眼,一般情况下,错不到哪里去。反之,没有类似的字眼,得全分几乎不可能。
(2)最近几年总喜欢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作者的观察方法给了你怎样的启示”?你应答的中心必须是:他是这样这样观察的,他的方法很好,很强大,我要向他学习。除此之外,还能说什么?呵呵。答这样的题,只有傻瓜才会说不赞同作者的观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6用自己的话概括以上节选的主要内容。(3分)
17在学习方面,母亲是如何要求我的?在做人方面,母亲又是怎样训导我的?(3分)
18从哪些方面看出母亲既是“慈母”又是“严师”?(3分)
19体会下列语句包含了怎样的情感?(3分)
(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2)“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20试用你的眼光评价一下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说出你评价的理由。(3分)
研读《我的母亲》(节选,作者胡适)完成17-21题。(15分)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甚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浮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7.文中有四个加横线的词,有一个用词不当,跟原文不符,请选择。()(2分)
A.教训B.责备C.轻浮D.责罚
18.选文主要写了一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件事,并说出这件事对应了母亲怎样的个性。(3分)
概括:(2分)
母亲的个性:(1分)
19.前文说“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后文又说“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这样说是不是矛盾的?请做一分析。(1+2分)
20.选文既写了“母之严”,又写了“母之慈”,请找出表现“母之慈”的句子,并结合生活说出你对“母之慈”的感受。(2+2分)
句子:
感受:
21.结合文中母亲形象,写出几句评价母亲或赞美母爱的话,其中要引入一句名言或格言。(3分)
一、基础练习
1.下列词语中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穈先生(mí)广漠(mò)捞着(lāo)嬉戏(xī)
B.掷铜钱(zhì)厌恶(wù)摹画(mó)管束(sù)
C.眼翳病(yì)抽屉(tī)容忍(rónɡ) 泡茶(pào)
D.文绉绉(zhōu) 绰号(zhuō)牢骚(sāo)锁匙(shī)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A.卑劣,不道德。()
B.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C.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3.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_______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_______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_______我,然后_______,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A.严厉 教育 责备 惩罚B.严肃 教育 责骂 惩罚
C.严肃 教训 责骂 刑罚D.严厉 教训 责备 行罚
4.下列句子中属于主谓句的一项是()。
A.穿上吧,凉了。B.于是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C.到了后半夜,快要“封门”了。D.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
5.与下面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__________。
A.我只得感谢我的慈母。B.我必得感谢我的慈母。
C.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D.我就得感谢我的慈母。
6.对文中第一句中“野蛮的孩子”一语,我们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提高练习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麇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所以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
7.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文绉绉:
庶祖母:
8.第一段画线句中,“我”“羞愧”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二段中说“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可后文又写到十一二岁时做戏的情景,这样写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描写“组织戏剧班”一段中运用“居然”一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标题是“我的母亲”,可文章开头只字未提母亲,只写了童年生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热点考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上学的路上,有一条必经的小河。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匆匆忙忙赶往学校时,河上的冰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河水里。
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教室里,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变成了青紫色。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些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
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学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砌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稳稳地立在水里,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白纱布,血透出来,湿了一片,惊问她为什么受伤,母亲淡淡地答道:“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砸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追问。“搬石头搭桥呀!”那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话来。
那年九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是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用希望和奉献搭起我的通向成功和幸福之桥。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损,而在我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12.第二段中母亲为什么“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三段中“我”产生“莫名的感激”之情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原文回答:“母亲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末加点的“踏不断”有什么深层含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了本文之后,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你还想到了哪些“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