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岳阳楼记

高中文言文教案

发表时间:2021-06-11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岳阳楼记。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岳阳楼记”,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对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它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雾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有时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忧虑,在天下人享乐之后享乐”吧。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课文下面注释:

选自《范文正公集》。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及,到。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具:通“俱”,全,皆。

属:通“嘱”。

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

10、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晖,日光。

11、大观:雄伟景象。

12、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13、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4、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极,尽。

15、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16、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1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18、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

19、淫()雨:连绵的雨。

20、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1、开:放晴。

22、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耀: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25、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26、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27、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28、景:日光。

29、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0、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其广。

31、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鸟停息在树上。

32、锦鳞:美丽的鱼。

33、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芷:香草的一种。

34、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5、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36、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7、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的玉。

38、何极:哪有穷尽。

39、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宠,荣耀。偕,一起。

40、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41、求:探求。

42、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43、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4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45、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之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46、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47、其必曰……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48、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文后练习: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乃重修岳阳楼

属予作文以记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微斯人,吾谁与归

1.乃重修岳阳楼(乃:表示两事相承,可译为“于是”“就”“便”。)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景象。)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去:离开。谗:说别人坏话。)

5.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偕:一起,一同。)

6.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归依。)

附加练习

1.阅读理解。

(1)作者在本文中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豁达胸怀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文中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悲”的句子是: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喜”的句子是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本文第一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第五段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遥相呼应;第二段描述了岳阳楼之大观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览物而悲和喜的描述;接着议论抒情,在与古仁人之心的类比中卒章显志。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第二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第五段中的“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字各指什么内容?

前者指“迁客骚人因不同景物引发的“悲”和“喜”两种不同的心情,后者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情

3、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与谁归?”的慨叹,周敦颐《爱莲说》中也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慨,试比较二者的感慨有何区别。

范仲淹通过此句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周敦颐只是表达了对知音甚少的感慨,范仲淹则是慨叹忧国忧民的人太少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么样的思想境界?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反映了古仁人旷达胸襟,这种胸襟在今天瞬息万变的社会尤为重要。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打算怎么样做,才能拥有这种胸襟。

可围绕“战胜自我”、“摒弃私心”、“胸怀天下”、“志向高远而豁达进取”来谈

相关推荐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楼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旬,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读懂文旬。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1)积累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先忧后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理解句意:
得无异乎?(反问句)
吾谁与归?(变序句)
l则有……”者矣。(长定语句)l其必日……乎。(表示揣测语气的陈述句)『(3)阅读思考:
①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②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③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四、难句探究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分析:(1)这句的基本结构是时间修饰复句。正句部分又是并列复句。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译文:“沙鸥或者齐飞,或者群集,鱼儿有时浮出,有时潜入。”
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有时弥漫的炊烟完全消散,皎洁的月色笼罩千里。浮动的月光,把微波变成跳跃的黄金,静谧的影子,如同沉浸的白玉。”如果是“沉影静璧”,译文或可也是对偶句。
6.居庙堂之高l则忧其民。
译文:“处在朝廷的高位,就关怀他的百姓。”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在天下人忧愁的前面忧愁,在天下人快乐的后面快乐。”
微斯人,I吾谁与归?
反复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给下列字注音:
2.朗诵全文。二、研习新课
1.理解文章层次结构。
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2.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3.提问: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之产生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4.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6.朗读第3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7.朗读第4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8.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人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9.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1.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12.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13.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l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4.提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说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思考与讨论
1.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细读这两段写景的部分,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2.第3、4自然段除了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都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这个相同点外,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为情设景,缘景抒情;甚至连前后两个抒情句的表达方式也完全相同。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3.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二、总结性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阴风怒号()薄暮冥冥()浩浩汤汤()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宠辱偕忘()嗟夫()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下面译文中有几处译得不正确,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古仁人)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退处民间又为君主担忧,真是进朝做官也担忧,退处民间也担忧。然而他们什么时候才乐呢?他们必定会说“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后”吧。
3.第3自然段的写景、抒情与第4自然段的写景、抒情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两段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起了什么作用?
4.本文有两种对偶句,一种是两句相对,如“北通巫峡”对“南极潇湘”;一种是本句自对,如“迁客”对“骚人”。试从文章中各找出几组对偶句来,并说明它们是怎样构成对偶的。

《岳阳楼记》复习课教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岳阳楼记》复习课教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岳阳楼记》复习课教案

课前:检查多媒体运行朗读视频从第四段开始。出示幻1。在黑板上画出结构屠轮廓,填的词和句子用方框和下横线标出。

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请坐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我们的教室,零距离欣赏同学们精彩的课堂表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岳阳楼记》。首先我们倾听方明老师的精彩朗诵,让美妙的声音把我们带入新的学习空间。幻2

出示课时提示、课时学习目标:幻34

导入:幻5下面是明嘉庆进士陈大纲写的岳阳楼联,下联中有两字经岁月的沧桑已模糊不清,请同学们学完本课后给补上。幻6

探求“异”字:幻7

出示幻8自读课文第二段和第五段,找出两段中“异”字所在句子,并口头翻译这两句。

请举手回答。(出示幻灯片8答案部分)(板书异1异2)幻33

(幻10问题部分)2.用三四段中的相关文字解读第一个“异”字的含义。(小组合作)

请一个小组组长回答。(出示幻灯片10答案部分)

(幻11问题部分)3.用第五段中的相关文字说明第二个“异”字的含义。(小组合作)

请一个小组组长回答。(出示幻灯片11答案部分)

研习三、四段:幻12先请男同学齐读第三段,女同学齐读第四段。

幻13问题部分1.这两段写法上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请同学们举手回答。(出示幻灯片13答案部分)

幻14问题部分2.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三、四段景物的特点;再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三、四段感情的特点。(共四个字)

请想出来了,请在黑板的四个空内填出。(出示幻灯片14答案部分)

(板书阴悲晴喜)幻15

幻16问题部分3.课文三四段抒发的是()的感情。

A、作者范仲淹B、迁客骚人C、古仁人

请大家回答,老师填出。(幻16答案部分)(板书迁客骚人)幻17

研讨第五段幻18组长组织大家活动。(老师巡视)

请1-6小组各选派一人分别回答1-6题。出示幻192021

(板书:(老师填)迁客骚人古仁人

(学生填)以物喜以己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主旨)幻222324

补全对联:幻2526举手回答。(出示幻27)

拓展延伸:幻28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回望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不胜枚举。请你列举出下列这些人物忧国忧民的经典名句。(任选两位,举手回答)幻29

总结:顺次幻303132333435363738

课堂练习一幻39在笔记本上完成幻39答案部分

课堂练习二幻4041举手回答幻4041答案部分

课堂练习三幻42集体回答幻42答案部分

质疑:幻43学完这篇课文后,哪位同学还有疑问,请尽情提出来。如果我解决不了,请同学们共同解决。

集体大声诵读最后两段,让我们在美好的诵读声中结束这堂课吧。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小石潭记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小石潭记”,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直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玩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舍,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课文下面注释:

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篁()竹:竹林。

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6、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7、坻():水中高地。

8、屿:小岛。

9、翠蔓:翠绿的藤蔓。

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1、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2、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14、佁()然:呆呆的样子。

15、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

16、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18、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19、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20、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

21、清:凄清。

22、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附加练习

1、文中写鱼儿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什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第二段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什么写法?

清澈。侧面描写,通过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

3、找出文中描写游鱼的传神之笔,并说说蕴含了作者怎么样的心理?

文中第二段。鱼儿的自由自在于作者此时的境遇相反,作者的内心既羡慕了又充满酸楚。

4、作者的心情由“心乐之”到“悄怆幽邃”这一忧一乐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作者心情的变化是与其遭贬的经历紧密相连的。作者被贬之后,心中抑郁,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而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的环境的触发,忧伤悲愤地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5、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6、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把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

醉翁亭下欧阳修吟诗饮酒;

小石潭上柳宗元记文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