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语文西部畅想1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31

八年级语文西部畅想1。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八年级语文西部畅想1”,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西部畅想》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了解这首现代诗歌的特点。

2.通过想象,用语言和笔墨描摹出西部的地域特征以及它给人的深刻感受。

3.体会诗人对西部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西部未来的憧憬。

【课文提示】

1.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人眼中的西部形象。

2.难点:体悟结尾节,理解诗人对于今日西部的无限遐想。

【朗读课文】

【课文分析】

全诗十节。

1-6节,描绘了西部深厚的历史文化;

7-9节,抒写西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第7节既是总起,又与第4节的抒情句呼应。前9节为最后一节蓄势。

第10节畅写西部的美好未来。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畅想”的意思是什么?作者畅想西部的思路是什么?

敞开思路,毫无拘束地想象。

畅想西部灿烂悠久的文化→畅想西部自然环境和优美景观→畅想西部开发的未来。

2.写出与《西部畅想》有关的古诗句,并写明出处。

第1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第2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

第2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使元二使安西》

第3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根据诗歌的内容,概括西部的灿烂与优美之处。

壮阔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壁画艺术,独特的地理环境,特有的风土人情,传播文化的重要通道。

4.写出拟人的诗句,并分析其作用。

“不要说寂寞/望穿了你的眼/不要说等待/苍老了你的脸”

表达了西部人民渴望开发的美好愿望由来已久,作者对西部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5.节“春风正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什么?末句的含义是什么?

“春风”是指改革开放。

西部一定会迅速发展,会发生令人瞩目的变化。

6.诗,有实写,有虚写,它们表现了西部的哪些特点?

前三节表现了西部的广阔美丽;凄凉悠扬;悲壮雄伟等特点。

7.西部,中国的西部”在全诗中反复咏叹,其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是什么?

结构上的作用是:前后呼应,使全诗浑然一体。

内容上的作用是:反复强调,突出歌咏的对象,表达诗人对祖国西部的热爱之情。

8.节,“不要说寂寞”的原因是什么?

“不要说寂寞”的原因是:中国西部“开发的号角已吹响。”

9.歌的最后一小节,作者对西部开发抱着怎样的感情?

作者对西部开发欢欣鼓舞,怀抱希望,充满信心。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查阅相关资料,写出西部地区包括的12个省、市、区的名字。

3.预习《汗血马》:扫除文字障碍,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精选阅读

八年级语文劳山道士1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八年级语文劳山道士1》,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劳山道士》

蒲松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掌握文中的实词,特别是词类活用现象、通假现象。

2.学习运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方法。

3.认识心术不正、投机取巧的危害性,真正懂得“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

【重点难点】

1.重点:叙事采用明暗两条线索交织的方式,既使情节曲折离奇又喻教于事。

2.难点: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作品的寓意。

【相关提示】

1.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

2.劳山,现写成崂山,在山东半岛东南部,号称“近海名山”、“神窟仙宅”、“灵异之府”。崂山道士拜师的地方,是在崂山道教的大殿上清宫。蒲松龄曾经借住太清宫中南配房中的西耳房,写下《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香玉》、《崂山观海市歌》三篇不朽名篇。

【正音正字】

行七háng笈jí稽首qǐ樵qiáo赉lài逡巡qūnxún揶揄yéyú

【词语积累】

1.词类活用:请师之( 名词作动词。为师 )

月光辉室 ( 名词作动词。照耀 )

光鉴毫芒 ( 名词作动词。照)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字:

A,须眉必见( 见同现,呈现 )

B,门人然烛来 ( 然今燃,点着 )

C,王窃忻慕( 忻同欣,欣喜 )

【朗读课文】

【初学课文】

1.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

2.请三分钟,讲述这个故事梗概。

3.用几句话,简单概括故事内容。

【课文分析】

按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开端,求师学法。第二部分(第2-4段),发展,师父教法。第三部分(第5段),高潮、结局,演法失灵。

全文按照“求师学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的线索安排情节,脉络清晰,一波三折,环环相扣。王生学法,心志多变:信誓旦旦“能之”-“不堪其苦,阴有归志”-“王窃忻慕,归念遂息”-“苦不可忍”请归。本文心理描写比较成功,作者准确勾勒王生的内心,使一个心术不正、投机取巧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蒲松龄的生平和作品《聊斋志异》。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劳山道士是什么形象?

外在形象: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光爽迈。内在素质:叩而与语,理甚玄妙。

2.王生为什么来崂山?为什么又离开崂山?结果又怎样?

王生来崂山求师学法。他自以为学了穿墙术,嫌学法“苦不可忍”而请归。结果回家演法,“头触硬壁,蓦然而踣”。

3.求师学法,为什么一事无成?

因为王生学法,心志多变:信誓旦旦“能之”-“不堪其苦,阴有归志”-“王窃忻慕,归念遂息”-“苦不可忍”请归。因此必定一事无成而“头触硬壁,蓦然而踣”。

4.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生是一个想学法而又怕吃苦,自以为有了本事而急于要炫耀的人。

5.最后一段的涵义是什么?

推己及人,以道士对待王生的态度与现实中的“舐痈吮痔者”进行对比,抨击了阿谀奉承的小人。

6.本文的题目是从法道无边的角度来命标题的。如从本文主人公角度,题目应叫什么?

《王生学道》

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不花力气就能成功的,妄想侥幸取胜,往往是一事无成,甚至四处碰壁,身败名裂。换句话说,要想成就一件事情,必须努力奋斗。

8.从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作者借这个带有喜剧色彩的故事,表现了好逸恶劳,目的不纯,投机取巧的人,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最终只有碰壁的下场。学习也是一样,必须勤奋,否则结局就与王生一样,不但学不到真本领,到头来只能是四处碰壁,一事无成。

9.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良宵胜乐,不可不同。 然不胜酒力矣。

B,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

C,授以斧,使随从采樵。 足宜早寝,勿误樵苏。

D,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

10.发挥想象,为小说改写另一种结局。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课外阅读《聊斋志异》中优秀的篇目:《青凤》《席方平》《辛十四娘》《画皮》《促织》《红玉》《口技》《姊妹易嫁》,《胭脂》等。

3.自学《竞选州长》,了解新课文的内容,完成“学习建议”。

八年级上册语文《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北师大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八年级上册语文《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北师大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语文《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学会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能做到恰当的安排线索和结构。
2、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精读课文,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验文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
情感与价值目标:
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
教学重点:
体验文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反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大家都看过日出,我们已经学习了刘白羽和徐志摩眼中的日出的瑰丽景象,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感受西部落日的辉煌。
二、题目解说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首先点明描写的物象是落日,而不是日出。“西部”点明物象的环境,为什么是地平线呢?因为西部是平原,很平坦,所以才能看见地平线。
理解阅读

全文共1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对西部落日的印象评价。
第二部分(2—16)分写两次在西部看到的落日的雄伟景象。
第三部分(17——18)揭示文章主题,突出落日的庄严、神圣和悲剧感。
二、学生精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
三.就疑难问题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如有同学不能解答的疑问,以提交纸条的形式向老师提问。
四.教师边串讲课文边对学生提出的给予解答。
1、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提问:第一部分主要讲什么?
明确:总写对西部落日的印象评价
提问:作者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2、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定西高原落日的美丽景象的?
2、文章第四段插叙“左公柳”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课堂小结
黎明象征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的诞生正是从漫漫黑夜中升起的曙光,它标志着旧世界的逝去和新世界的到来。此时此刻,作者对日出景象的赞颂,与对新中国的赞颂,已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雄伟奇丽而又蕴含哲理的艺术境界。(可谓“意与境浑”)
导入:
我们大家都看过日出,我们已经学习了刘白羽和徐志摩眼中的日出的瑰丽景象,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感受西部落日的辉煌。
认知阅读
一、检查字词。
二、简介作者:
三、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全文共18段,可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对西部落日的印象评价。

第二部分(2—16)分写两次在西部看到的落日的雄伟景象。
第三部分(17——18)揭示文章主题,突出落日的庄严、神圣和悲剧感。
2、第一部分主要讲什么?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定西高原落日的美丽景象的?
4、文章第四段插叙“左公柳”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理解阅读
1、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作者采用什么手法写出了罗不淖尔荒原落日的辉煌景象?
2、面对罗不淖尔荒原落日的辉煌景象作者有什么感想?
3、文章第十六段插叙“罗曼.罗兰创作”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2、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体会感悟: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五、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我们要学习本篇文章的哪些写作方法,才能让自己的文章也引人入神.
明确:
1.写景抓住地域特征.
2.写景中插叙历史故事,增强文化底蕴.
3.以情入景,以情动人.
课堂小结
黎明象征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的诞生正是从漫漫黑夜中升起的曙光,它标志着旧世界的逝去和新世界的到来。此时此刻,作者对日出景象的赞颂,与对新中国的赞颂,已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雄伟奇丽而又蕴含哲理的艺术境界。(可谓“意与境浑”)
拓展阅读
说说古诗文中有关落日的描写的句子。
(参考内容:通过幻灯片给学生看一些日出照片)
板书设计:

八年级物理电阻1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电阻1”,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6.3电阻典型例题

一、基础知识:

1.在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

2.导体的电阻用字母来表示,电阻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在电路图中用符号来表示。

3.单位换算:180Ω=kΩ,3×105Ω=MΩ=kΩ。

4.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和,此外,导体的电阻还跟有关;对多数导体,温度越高,越大。

例题1:常温下,小明拿来一根电阻丝,上面标有5Ω字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这根电阻丝接在3V的电压下,它的电阻是,接在5V的电压下,它的电阻是,不通电,它的电阻是。

②小明找来工人师傅将这根电阻丝均匀拉长一倍,它的电阻是。

③小明将这根电阻丝对折后,再接入电路中,其电阻是。

④若将这根电阻丝剪断一半,它的电阻是。

⑤若小红找到的是同样材料的电阻丝,长度一样,只是横截面积是原来的2倍,小红的电阻丝的电阻是。

例题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短导线的电阻比长导线的电阻小()②粗导线的电阻比细导线的电阻小()

③铜导线的电阻比铁导线的电阻小()

④同种材料长度相等,粗导线的电阻比细导线的电阻小()

⑤长度相同的两根导线,细的导线电阻一定大()

⑥粗细相同的两根导线,长的导线电阻一定大()

⑦常温下,在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时,铝导线比铜导线的电阻大()

例题3:两端长短粗细和材料都不同的导体分别接在电压相同中的电路中,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长导体中的电流一定大些B.短导体中的电流一定大些

C.无论哪段导体被拉长后,通过的电流都一定变小

D.无论哪段导体被冷却后,通过的电流都一定变小

例题4:A、B两条铜导线体积之比为4:1,横截面积之比为8:1,则导线的电阻之比为__________。

例题5:如图所示,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的温度关系”,闭合开关,用酒精灯给电阻丝加热,此时我们主要观察的变化。随着时间的增长,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减小,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导体的温度越高,电阻。所以,一只不发光的灯丝电阻比它正常发光时的电阻要。

例题6:甲、乙两条长度相同的镍铬合金电阻线,R甲R乙,则:

①甲的横截面积乙的横截面积(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若两根合金线串联在同一电路中,则通过甲、乙两根合金线的电流I甲I乙。

③若两根合金线串联在同一电路中,则通过甲、乙两根合金线的电流U甲U乙。

二、关于实验:

1、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做“研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采用了的方法。

2、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将一铜丝触头在一铅笔芯上向右移动,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灯泡的亮度。由此可知: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则电路中的电流;此实验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在探索“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时,某同学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三: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研究,采取了控制变量法,即每次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们的电流,然后进行比较,所用的导线的具体数据如下表:

(1)为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有关,

应选用代码为的导线进行实验。

(2)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应选用代码为的导线。

(3)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用代码为的导线。

(4)由此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是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和,此外还跟有关。

练习题: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某老师引导学生作如下的猜想:

猜想1: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3: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右图是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器材,演示板上固定了四条金属

电阻丝,a、b、c三条长度均是1m,d的长度0.5m;a、b

的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a、c的材料相同,但c的横截

面积大于a;a、d的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

(1)在探究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可依次把M、N跟______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

(2)依次把M、N跟a、d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示数,分析比较a、d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____________的关系,其结论是:__________。

(3)以上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被称为控制变量法。试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再列出两例用这种方法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