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8-03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单元 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 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 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一课时 数一数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数字1—10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许多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数学家?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一边数数。

二、看图数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2—3页彩图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谁来说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出一面国旗图)

一面国旗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贴出数字1)

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小朋友们再找找,图中还有哪些可以用数字“1”表示?

(数字2的的教学与上面的过程相似。)

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配合学生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一数,全班学生判断是否数对了。

三、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老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可以打乱顺序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实物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盏日光灯?、、、、、、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小学校里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事物。下课后,小朋友们 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不好?

第二课时 比多少

教学内容:

比多少(第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兔卡片各一张。

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看到的图片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

2、讲故事

生1: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生1:从房子上面的兔子头像知道的。

生2: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

生3:水中的小鱼也在为他们加油呢!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下面我们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

二、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 观察图片,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 只小猪。

生2:有3 个苹果,4个萝卜。

生3:有4个板凳,4根木头。

生4:我发现一只兔子搬一块砖头,没有剩下的砖。

师:说得很好,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看看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生1:一只小猪吃一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生2: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

生3:我发现一只小猪扛一根木头,还剩一根木头。

师:你发现谁多谁少?

生3:木头多,小猪少。

师:很好,还可以怎样说?

生:木头比小猪多。

生:小猪比木头少。

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多少)

3、同桌互相说。

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三、应用拓展

1、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A、一个同学摆,同桌摆得和他同样多。

B、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师: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

生1:数一数,标上数。

生2:对齐摆,长的多,短的少,一样长的同样多。

师:他们的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听到了吗?我们在学习上要善于观察和动脑,讲究方法。

2、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3、比比谁聪明。

A、教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先让学生在组内说说。

B、小组交流。

1组:用数的方法,数出红珠子有几个,黄珠子有几个,再比较。

2组:用找朋友的方法,一个红珠子和一个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哪一种珠子有剩下的,哪一种就多。

3组:开始一个是红色,最后一个是黄色,那就是两种珠子同样多,如果最后一个是红色,那就是红色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得妙极了!好了,这节课你们学得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扩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分析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分析

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

目标

1. 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 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

师: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那你能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二)探索新知

1. 激发观察兴趣

师(多媒体课件显示):这是一所漂亮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自己先看一看。

师: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 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物

师:大家都会数啊!真不错!我们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

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里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

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师:同学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一位老师、一栋教学楼、一个足球……)

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告诉学生,它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注意此时要帮助学生梳理语言,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2)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师:同学们再数数看,数量是“2”的东西都有什么呢?( 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

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样数有什么好处吗?

师:如果以后让你数数,你打算怎么数?(适时渗透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3. 认读1~10各数

(1)教师领读各数,同桌互相读一读。

(2)教师打乱顺序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为了了解学生认识这10个数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安排一些游戏:如接龙数数游戏、跳数10个数等。)

4. 数身边的数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都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周围或生活中有没有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的事物呢?

学生不会说的话教师启发:数教室里的数(如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一行有几个课桌……);数自己身上的数(如你有几只手?你有几只眼睛……)。

5. 课后延伸

师:下课后数一数校园里的事物,看看有多少。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三)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数了漂亮的小学校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案集体备课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案集体备课”,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1

授课课题

数一数

教学

基本内容

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点

及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

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三、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小结

六、巩固深化

1、游戏:火车钻山洞

2、数水果,摘水果

七、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周次

课次

2

授课课题

比一比

教学

基本内容

比较长短、高矮。课本第4~6页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

及难点

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

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4、练习。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5、小结。

6、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四、巩固练习。

1、课本想想做做。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质疑。

六、总结。

七、作业。

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周次

课次

3

授课课题

分一分

教学

基本内容

苏教版第一册第7页例题,第7―8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同桌合作把这此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反馈分类的结果。小结。

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进行分类,选2-3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想想做做第3题。

整理好客厅后,小兰来到弟弟的房间,瞧,调皮的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

(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全课总结,拓展思维。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周次

课次

4

授课课题

认位置

教学

基本内容

课本第9—10页。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及难点

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

讨论交流。

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板书

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分组讨论。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

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游戏。(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周次

课次

5

授课课题

1―5的认识及书写

教学基本内容

课本第11—12页。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2

3、4、5方法同上。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2)集体评(3)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8、认识钟表……………………………………………约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总复习………………………………………………约4课时`

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2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1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二、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第二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6―13页(比一比)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这几个部分,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二单元分为丙个部分: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和比高矮,这样化分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可以说,比高矮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全册教材开了个好头,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

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曰常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难点|

1、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1、比多少………………………………1课时

2、比长短、比高矮………………………………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比多少(第6―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兔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小兔、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我和小兔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

B:问:小兔去搬砖,有几只小兔,有几块砖,小兔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4=4学生书空并齐读,(老师介绍等号)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问:小兔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小兔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3(老师介绍大于号,学生书空。)

问:你能读这个算式吗?

师:小兔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

板书:3<5介绍小于号,(学生书空,再齐读。)

4、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5、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三、巩固

1、说一说

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猜一猜

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学生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

B:指名一学生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

C: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

3、填一填:(学生抢答)

A:7○34○93○35○810○1

B:2>□6>□6=□□=8□<9

4、试一试

模拟活动: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5、学生完成第11页的1――――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第9―10页,完成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

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一、情境导入

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

3、全班进行评价。

第三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页―第16页),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5)

板书:1、2、3、4、5(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2)集体评(3)教师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比大小(第17页),完成第21页的第5、6题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梨桃香蕉)

343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1、第21页的第5题,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2、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第几(第18页)完成第22页的第7、9、10题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

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几和几(第19页和20页的教学内容:5以内数的组成)

完成两个“做一做”和第22页的第8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主动探索:4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44

132231

4、读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

(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

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二)、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

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请你赶快行动吧!

1、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555

14233241

4、读一读

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4、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5、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6、第19页的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的填一填,然后再集体进行评价。这题的第3个是一个开放性的题,老师还要注意问: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

7、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

三、练一练:第21页的第5题:集体评价

第22页的第6题:这是一题判断题,是学生第一次遇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做,然后学生再开始进行判断。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加法(第23页-第24页的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27页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苹果树图、小草图

生:小棒或学具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电脑演示: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并对四只小鸟加以特写。同时还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

2、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3、多媒体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学生观察)

问: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几只小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1=)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2、全班交流算法。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板书5)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4和1拭目以待组成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1题

(1)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学生汇报算式;3+2=5,2+3=5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做一做”第2题,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式。

四、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1、游戏一:贴苹果

要求:在苹果图片上写出“5以内的加法算式”并贴到苹果树上去。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大家摆学具说算式,一人写算式。

评价方式:请学生当“小法官”

2、红花配绿叶

要求:这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个小组找到的“红花”答案多。

评价:给找到正确答案多的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智慧星”

五、作业:完成第27页的第1—4题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减法的认识,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27页的第5—6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师:课件、实物投影仪。生: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按顺序填数

()3()5

2、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2+31+31+42+24+13+1

3、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有还谁记得,加法表示什么?

(把两部分合起来)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通过电反复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同桌之间互相说交流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

(桌子上放着3只纸鹤,有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一只)

师:像这样,从3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

2、学习减法算式

问:3只纸鹤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3

拿走了一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

拿走一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1

像这样拿走了、去掉了、或者是吃了、坏了、死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3-1=

问:3-1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请你说一说。(然后全班齐读算式)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3-1表示的事物来。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电脑演示第25页的第2幅图和第26页上面的一幅图,分别让学生认真观察

(1)请多个同学说图意(2)根据图意列算式

2、先画一画,再说算式(第25页最下面的做一做)

A:教师先分步骤讲解第1幅图

(1)先画三朵花,问学生:这是几朵花,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3)

(2)再用虚线圈2朵花,问:谁知道是什么意思?请你猜一猜。

(3)用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那么,去掉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4)去掉的2朵是从几朵里面去掉的?去掉的2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2)

(5)谁能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板书:3—2=1)

B:你们能够根据刚才所讲的,把后面的2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试一试。(4人小组合作完成)

(1)指名说图意

(2)指名说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学生独立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然后集体进行评价。

三、巩固反馈

1、P27页的第5题

(1)4人小组每个人说图意,对学得不好的同学要给予帮助和鼓励。

(2)说完图意后,再每个小朋友独立写出算式

小组内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评价,说一说每个人写出的算式是不是符合题意,不对的又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2、P27:6每个小朋友拿出5朵小花,根据题目摆一摆。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第28页的第7—11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2、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按数的顺序填数(学生口答)

1()34()

5()()21

()()3()()

数的组成

□5□5

231□223□

二、指导练习

1、P28页的第8题

第一幅图:让学们认真观察:

1)4人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说图意,再指名说图意(一共有4条黄瓜,奶奶摘了二条,还剩下几条)

2)要求还剩下几条,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如何列式?请你在书中完成。

3)全班集体评价

出示铁锹图,教学方法同上

2、P28页第9题

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把算式补充完整。

3、请你用5-3和2+3各编一个小故事

1)先每个同学在自己组里编,再请人在全班编。

2)评一评:谁编的最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4、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第28页的第10题。全班进行评价。

三、数学小游戏:回家

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2、3、4、5,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四、听算

教师说算式,学生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100分。

1+34-25-14-32-11+1

2+13-23-12+23+14-1

1+42+35-25-35-43+2

(全班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P29页:0的认识,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0页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具准备:

1、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二张

学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它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谜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0。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五、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六、调查:0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长。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第20页有关0减法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0页的3―第31页的第9题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渗透空集的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和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不借助图口算0的加法、减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知识,有谁还记得,0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师:既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没有。

二:探索新知

1、电脑出示小鸟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2)点击出现动画:三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

飞走的3只小鸟是从几只小鸟里面飞走的?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要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3-3=0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电脑出示青蛙图,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

2)、点击出现第二张荷叶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4+0=4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3-3=0

4+0=4

你发现了什么?(各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任何数。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左手拿5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两手一共有多少支粉笔?(学生口答算式)

2、完成第29页的做一做,(全班集体评价)

3、第30页的第3、4题

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先互相说图意,然后再列式计算。

评价要求:先同桌互评,再全班进行集体评价。

四、综合练习:

1、P31页的第6题,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对做的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鼓励。

2、第39页的第5题

要求每个同学先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再列式计算,蝚后集体评价。

3、作业:第30页的第7、8、9题和思考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认位置: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尽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有一些感性认识,但不一定能准确进行判断,尤其是对左右的认识。因而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和前后左右,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从两个角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材通过教室里的情景让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由于学生认识上下、前后比较容易,而认识左右较难,所以教材先安排上下、前后的方位学习,再安排认识左右的方位学习。

“想想做做”通过学生的“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判断仍受直觉思维的支配,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情景和活动来进行教学。教材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

二单元目标要求1、通过情景操作,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学生能按下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比较正确地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三单元设计意图1.例题的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

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而且从其中的一句话可以推理得出另一句话。要体会这两句话之间的必然联系,但不要求学生同时说两句话,不要刻意进行这样的练习。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如果说出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2.联系自己的身体作出判断。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要反复进行,让学生学会辨别左右。

“想想做做”第2、4、6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

3.在开放的情境中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苹果上面是鸡蛋”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观察和表达。教学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充分地说。图中的五种物体放在冰箱的四层里,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二是语言结构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什么的上(下)面是什么”,也可以说“什么在什么的上(下)面”。在注意语言准确、完整的同时,鼓励说法多样,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但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三是收集一些相关的语言,如苹果的上面是鸡蛋,鸡蛋的下面是苹果;面包的上面是苹果,面包的下面是白菜;牛奶在苹果的下面,牛奶在白菜的上面等,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


学科数学课型学期计划

教学过程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5课时

1、准备课+数一数………………………………………约2课时

2、位置………………………………………………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6、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7、认识钟表……………………………………………约2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9、总复习………………………………………………约10课时`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个人修改

学科数学课型准备课

教学目标初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鼓励学生学好数学;初步了解和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学校开学图,第4页的数10以内的数、分类和写字准备练习,练习一的第1题。

教具准备1.挂图或投影片,内容是教科书第2~3页学校开学图。

2.三张挂图或三块小黑板,内容是教科书第4页上的两幅分类图,一幅1~10十个数字图。

3.在黑板上画上写数字练习格。

4.教师给学生准备带有虚线数字的写字练习格。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这节课是数学课,在数学课上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数学知识非常有用,比如在日常生括中数物品的数量,买东西用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工人制造机器,农民使用化肥、农药,科学家把火箭、卫星送上天空等等都需要用数学知识。老师要知道我们班有多少名学生,要准备多少本课本也需要数学知识。所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数学,我们要好好学习,学好数学,掌握本领,长大了更好地建设祖国。从今天起同学们可以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努力,看谁把数学学得最好。

二、新课。1.出示彩色挂图或投影片,教学数数。

(1)教师:这幅图画的是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

(2)教师引导学生数一数教室里实物的个数。提问学生,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

每扇窗上有几块玻璃?

你左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你右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

我们教室的墙上有几张画?

2.教学分类。

(1)挂上画有一枝铅笔和两个皮球的图或小黑板。教师先提问学生,图中的物品都是什么?各是做什么用的?然后归纳学生的发言。

教师:大球、小球都是小朋友们玩的球,是同类的物品,老师用一根线把它们圈起来(边说边用红粉笔画上圈),表示它们是同一类的。铅笔是同学们用来写字的,画画的,和球不是同类的物品。

(2)让学生看书上画有鸡(母鸡、公鸡、小鸡)、书包和气球的图。

先让学生观察这幅图,然后让学生试着把同类的东西圈在一起。教师巡视。

提问:这幅图中的哪些东西是同类的?你是怎样圈的?为什么?

3.教学数1~10十个数。

挂出画有教科书第4页上l~10十个数的挂图或小黑板。

先让学生数一数每一个圈中各有几个物体,认一认圈旁边的数字。

教师指挂图或小黑板上的数字,指名让学生说数,也可以一个人接一个人地说。如果说错了,可让学生数一数圈里的实物,然后纠正说错的数。如果有时间,教师还可以不按顺序指数字让学生说出数。

4.写字准备练习。

教师在事先画在黑板上的写数字练习格里,边示范边向学生说明画线的方法:画横线要由左向右,画竖线要由上向下。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格里试着按虚线点描一个样子,教师巡视检查,合格后,让学生自己在书上独立描。描完虚线点后,再让学生在练习格里独立写一写。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1题。

教师让学生看练习一的第1题。教师读题后,先带领学生一起看左图,让学生说一说图里画的各是什么,哪些是同类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再着重指出:西瓜、香蕉、桃都是水果,可以看作一类,因此这三种水果可以留在一个圈里。让学生动手把三种水果圈起来。接着提问:布娃娃能不能算作水果?然后,让学生看右图,先看看图里画的各是什么?想想哪些物品是同类的,再让学生动手把同类的物品圈起来。个人修改

引入时可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数学,举出实例。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

教师可分别让一位圈对的和一位圈错的同学来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再说明圈对的道理和为什么圈错了。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学科数学课型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教学过程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2——5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1课个人修改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课题数一数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数数的方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挂图或者课件

教学过程一、口头数数。

教师:同学们,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二、看图数数1、激发观察兴趣。

多媒体课件显示: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先出示一位老师,再出示两位学生(生:老师好。同时鞠躬、敬礼。师:同学们),接着陆续出示一组一组的学生,最后从天边飞来7只鸽子(伴有鸽子的哨音)。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学校)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同学互相说说,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2、数图中的数量。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1)数数量是1的事物。教师: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或是图片)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运用多媒体课件适时的引导,入情入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教师有目的引导学生观察,学会数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有几位老师?在国旗的下面出示老师图加上圈。教师:一面国旗、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课件同时在两幅图的左边出示数字”1”。教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读。教师:看一看,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1?(一栋教学楼)此不再单独出示教学楼的图。

(2)数其他数量的事物。仿照(1)进行。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看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的对不对。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再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如果读错了,可以让学生数一数圈里的人或物,然后纠正读错了的数。如果有时间,还可以不按顺序指数让学生说数。

3、数教室里的事物。

三、小结教师: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别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知道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与应用。

个人修改

同桌同学互相唱数。然后先请几位会数的同学数给大家听,再请不会数的同学试着跟大家数几次。

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

启发: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每扇窗上有几块玻璃?你左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你右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

板书设计:数一数

1,2,3,4,5,6,7,8,9,10

教后反思: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3、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课题比多少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一的习题1、2、3、4。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在多和少的教学中的两种不同的说法是一个难点。

教具准备1、情景图、各种图片、2、学具:各种图片、铅笔、橡皮、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在森林里,住着许多的小动物,他们生活得很快乐。它们每个小动物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雨,发起了大水,小兔一家住在河边,大水把它们的房子冲倒,它们伤心得哭了。邻居小猪知道了,就来到小兔的家,对小兔说:”别难过,我们大家重新帮你们盖一座结实的大瓦房,你们就不用怕大水了。”小兔高兴地说:”谢谢你,小猪。”小猪说:”不用谢,我们应该互相帮助,一起战胜困难,咱们开始动工吧。”这时,他们开始忙起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热闹的场面吧。

出示情景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二、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1、揭示概念”同样多。教师:你们的故事讲得真好,仔细看一看,图中有几只小兔?你能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吗?(课件同时演示或用图片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由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由故事引出情景图,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理解同样多的含义。

小兔和砖连起来,表示一只兔子搬一块砖。你能用学具摆一摆?摆完以后,同桌讨论,你看到了什么?教师:你能把你看到的告诉给大家吗?(生回答)教师揭示同样多的概念。板书:同样多

揭示概念”多”和”少”。教师:图中有几只小猪?用学具摆一摆?小猪扛几块木头?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教师课件演示)同桌说一说。揭示概念”多”“少”(小猪少,木头多)谁多?跟谁比?我们就说木头的跟数比小猪的只数多。还可怎样说?(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跟数少)

2、玩一玩小组活动: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小兔请小猪吃饭,小兔准备了一些苹果和萝卜?1只小猪吃1个苹果,够不够?1只小兔吃1个萝卜够不够?请你们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各小组汇报。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说得真好。我们做一个游戏,”比一比”(教师做个示范:我看到图中有3个萝卜,我看到图中有4个板凳,两个同学边摆边说,放在一块比较,萝卜的个数比板凳的个数少,板凳的个数比萝卜的个数多)你们像老师这样把图中的东西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看哪一组说得多,说得好。(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各小组汇报。

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同桌的同学分别比一比自己的手指、眼睛、耳朵理解同样多。让学生拿出手里的东西如:铅笔、橡皮、作业本、书小组比一比。教师巡视并参与他们的活动。2、练习一1、2、3、4、1题学生独立完成,你是怎么想的?2题提问:两种动物是不是同样多?你是怎么想的?(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是对的,应给予鼓励)3独立完成,你是怎么想的?多指名说,使学生明白只要看第二行就行了。4题让学生独立做,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小结设计意图方法同上揭示多和少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运用观察、操作的方法,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与日常生活相系,掌握这些概念的含义。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能灵活运用知识。

个人修改

你能象老师那样把故事讲完吗?小组里互相讲一讲。你愿意把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每只小兔搬几块砖?随着学生的回答,逐一将图中的4块砖复制下来与小兔一一对应上,每复制一块砖,都用小圆点做记号。

板书设计:比多少

和同样多少多

教后反思: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翟利民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课题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教科书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辨别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挂图、小动物贴图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出示主题图

(1)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2)思考:卡车在轮船的()面

轮船在火车的()面

卡车的下面有什么?

(3)小结:上面和下面是两种具有相互关系的方位词,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不能孤立的说。

(4)完成“做一做”第1题

2、前、后

(1)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2)在黑板上贴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3)小结:指出前后与上下一样,都是具有相互关系的方位词,因些它们都不能孤立的存在。

(4)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集体游戏

1、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找出在你身边有哪些物体是处于上下或前后关系的,请你用一句话说。

3、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舔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得添上鼻子。

4、摆一摆,把数学书摆在笔盒的下面,把橡皮摆在笔盒的上面。

四、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作业:根据下图,请你指出图中的前后关系。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5、小美、小明、小刚、小丽

说一说,小美在最前面,谁在她的后面?

小刚走在第()个,他的前面是()

板书设计:第一课上、下”“前、后

卡车在轮船的()面

轮船在火车的()面

教后反思: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教学目的: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3、利用”野生动物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学内容课题1——5的认识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14——16页,练习二中的第1——4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1——5的写法。

教具准备野生动物园图、计数器;学生准备15根等长的小棒、5张数字卡片、计数器若干个,(每小组一个)、教科书第16页上的点子图及”做一做”中的实物图片5张。

教学过程一、14——15页的”野生动物园”图。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出示挂图,这是什么地方?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到动物园去看一看,好不好?2、咱们分小组去参观,你看到了什么人?什么动物?每个小朋友在小组里说一说,数一数。小组活动。教师巡视。3、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小组汇报。当学生说到1个太阳、1头大象时,教师出示图画,并告诉学生一头大象、一个太阳都用数字1来表示。并在图下贴上1,你能从手中的卡片找到数字1吗?举起来,让老师看一看,放到桌子上。这幅图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2、3、4、5的教学过程与1的相同。4、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你们仔细看一看卡片,这5个数字象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小组里说一说,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5、根据1——5各数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1)教师: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学生操作可让一个学生上台演示。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由图画抽象出数字,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这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这5个数字的形状的正确记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摆看,学生操作,让学生到台上演示。(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6、做第16页的”做一做”。教师端出3个苹果,提问:不用出声,在心里说老师拿出了几个苹果?请你用其它物体和数字表示和老师一样多的苹果数。二、教学数序1、逐次感知1——5的数序。教师用计数器演示:在计数器上拨上一颗珠,问:老师拨了几颗珠,用数几表示?在计数器上标上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珠,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1添上1是几?学生拨完后,教师在计数器上演示。

2、整体感知1——5的顺序。让学生将学具卡片”点子图”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然后教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

3在谁的后面又在谁的前面?

三、教学数的写法1、教学1、2、3、、4、5的写法。教师写,学生观察,然后让在桌上书空、描字。

四、课堂练习做练习二中的第1——4题。读懂题意,然后再回答。

五、小结。设计意图这一操作活动,不但使学生加深对基数含义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数的含义,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数序。教学数字的写法。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个人修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数一数

一、知识梳理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数出个数在10个以内的物体或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经历的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的积累,对10以内的数数应该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已有基础,以便确定数学教学起点。同时它也是后续认数学习的基石。

主要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个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有些教师感觉这样的课太简单,没什么意思,上的时候容易拔高要求或是简单的完成课本上的点图对应练习,作为开学的第一课,本单元的教学对于学生了解数学学习、建立数学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习数数,初步接触1-10各数,为后面的认数和计算作一些准备;也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10以内数的已有知识,从而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供依据。

二、教材细读

因为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所以教材选择了儿童乐园的一些场景,组成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综合性场景图,里面有许多物体,各种物体的个数都不相同,分别为1~10个。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图及相应的点子图。每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是从综合场景里分离出来的。点子图表示物体的数量。

教学时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组织学生观察)

场景图里的内容很丰富,其中的各种物体及其数量和位置,都是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有些物体数量较少,有些物体数量较多;有些物体比较集中,有些物体比较分散;有些物体容易看到,个别物体有较隐蔽的部分。观察和交流是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活动。容易兴奋但不能持久是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的观察比较粗糙,往往看了一些物体就不再关注其他物体;在交流的时候不能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不善于倾听同伴的发言。因此,要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指指这些物体在哪里。带领学生经历“从整体到部分”“从粗略到细致”的观察过程,不但了解图的内容,而且学习观察的方法。要组织学生交流,相互倾听和相互补充,使观察的效果更好,还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学习常规。

2、让学生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十幅小图都是从场景中分离出来的,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便于计数和表示数量。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尚未进行认数教学,暂时不宜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二是几个物体画几个圆点,圆点与物体的个数相同,渗透对应思想;三是圆点能且只能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这种初步的抽象,对后面的认数十分重要。

前三幅小图,物体及圆点都已画好。可以通过“滑梯下为什么画一个圆点”“秋千下为什么画两个圆点”“圆点表示什么意思”等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圆点的作用。这样,在飞机、蝴蝶、鸟下面画表示个数的圆点就不会有困难了。至于根据已经画出的七个、八个、十个圆点,说出小图中的物体,只要在情境图里指一指有关的物体,数一数是这样的几个,不要求学生画这些物体。

3、组织学生数现实物体的练习

接下来的环节,可以安排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可以是小朋友身体上的,教室里的,还可以是校园里、马路上看到的。为了锻炼一年级小朋友的口语表达能力,我安排了根据老师的口令来寻找,尝试分层安排了“数身边的一个物体”、“数身边的一个很大很大的物体”、“数身边的一个很小很小的物体”、“数身边许多物体构成的一个整体”。

三、典型案例分析

我截取了开头和结尾两个亮点:

1、[刚步入课堂,学生会出现紧张情绪,首先运用轻松的谈话,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然后转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轻松自然。]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数学?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此处安排数手指的活动,利于学生了解(或熟悉)点数的方法。使全体学生做好参与数数活动的准备。]

2、在数出了1—10各数后,安排学生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小学校里面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不好?

[这一环节,先对本节课数数活动进行总结,然后将数数活动延伸到课外。这样有助于学生不断地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新版人教版)


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若干根、计数器,投影仪(片),学生准备自制数位筒、小棒和数字卡片。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二、

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下去。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堆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

4.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写法。

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往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1根、2根……9根,再放1根是几根?”

教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教师:在右边筒里再放4根小棒,谁能告诉老师现在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4个一。)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学生数数练习。

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数位。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出示计数器。

教师:这是计数器,请同学们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在写数时,有1个十就在十位写1;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教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3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先摆小棒再写数。

讨论:“20”个位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单位也没有。)

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2.看图填数。

3.听老师读数,学生写数。

121115171620

4.给小马虎改错误。

①十一写成101②十八写成81③二十写成2

5.做一做1-3题。

作业设计:

练习十七7-11题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写法

十位个位

11

17

20

理解数位的含义。

掌握数的写法。

第六单元第3课时

教学内容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2.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

地计算

教学重点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地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地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二、

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一图四式虽然学过,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知识,所以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在这里仍采用老师引导。]

师:(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

师: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

师: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10+3

师:等于多少?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指导学生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板书:13-3=13-10=

师:怎样算?

教学例5

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上添上2颗珠子,根据拨出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师:说得真棒,我们一起来看加法。每一个加法家庭里都有几个成员,科学家给他们起的都

让学生回顾10以内的一图四式,学习十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有名字,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边说边板书)你们认识他们了吗?谁愿意再来介绍一下生

师:小朋友们起的名字都很好听,但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起的名字,方便吗?为了使用方便,科学家们也给它们统一起了名字,减号前面的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叫减数,等号后面的叫差。

解决计算问题

师:今天,加法家庭和减法家庭的成员要向我们小朋友挑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师:请看。(出示口算卡片)

11+213-210+714-4

11+313-211+28+10

师:小朋友们真棒,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接受挑战,都是小英雄。我们这一节课以胜利告终。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第4课时

教学内容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混合练习

教学目标通过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以及从前所学内容的混合练习,为教学20以内

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准备。

教学重点熟练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熟练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练习纸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复习

1.数一数,从1数到20,再从倒20倒数到1,2个2地顺数,5个5个地顺数。

2.出示11—20各数,要求说出数的组成。

3.填空。

(1)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2)6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3)13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4)19的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的数字是。

(5)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十位上有1个十,这个数是。

4.口算。

10+7=13-3=8+2=17-7=

14-3=1+9=15-10=11+6=

5+4=13+2=16+2=16-3=

19-9=7+3+5=15-4-10=

12-2+8=2+8-4=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并检查练习情况。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二、

巩固练习

1.指导练习练习十七的第2题。

看图,回答你是怎么知道辣椒的个数。

2.练习十七的第3题。

看图写数,并要求学生说出这三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练习十七的第3题。

观察:9、10、11懂得了什么?(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提问:从11到?,?比11多几?该怎样列式?

11+4=15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在任意一个方框里打问号,要求学生算出问号里该填几?

4.游戏。(可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

要求学生首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很快地算出每一个算式地得数,并根据要求涂上适当地颜色,最后汇报涂出来的是什么?(涂出来的是一只漂亮的活泼可爱的小猫图案。)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混合练习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学生游戏。再涂颜色。

第六单元第5课时

教学内容排队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二、情境,引出课题

动中体验排队问题,看图体验交流信息

认真观察情境图,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一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小丽排第十,小雨排第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有办法解决吗?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1.独立操作

2.组交流:怎么排的?

3.汇报操作结果。

问:用数数的方法时,重点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数的时候不能数错,不能数10和15两个数。

强调:为什么不能数10和15?

引导学生说出,题目要求数两人之间的人数,所以不能数10和15.

4.点讲解用列式解决的方法

15-10-1=4

为什么要减1,减10又是什么意思?

学生排队,体验排队中有关数学信息,并掌握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

掌握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

四、

五、游戏活动,运用新知

请15个同学上台排队,并指定两人说说自己从左往右的位置,台下同学闭眼睛猜测。再说出两名同学之间有几人。

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做一做及练习十八第5-6题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学生练习巩固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准备课—比多少》教案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准备课—比多少》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重点难点】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出示主题图,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2、讲故事。

(讲故事的过程中,说到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教学“同样多”。

提出问题:图上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多少块砖?

(3只小兔,一只小兔搬一块砖。)

师小结: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仔细观察什么和什么也同样多?(随意比较)

⑴同桌两人交流。

⑵指名回答。

2、教学“多”“少”

除了发现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如:我发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提问:小猪和木头谁多谁少?

(木头多,小猪少。)

师提问:还可以怎样说?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仔细观察,什么和什么比谁多谁少?(随意比较)

刚才所讲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揭示课题:比多少

3、动手操作

同位两人合作

要求:

一人先摆学具,同位与他摆得同样多。

(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摆一摆)

一人先摆学具,同位摆得比他多或少。

(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摆一摆)

思考:

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摆的同样多,谁摆得多?谁摆得少?

⑴独立思考

⑵交流方法

在多种方法中让学生发现对齐摆,即一一对应的方法摆,比较容易比较。

4、说出生活中“同样多”“多”“少”的例子

三、自主练习

画一画

四、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1、在少的后面画√。(图略)

2、看一看,填一填,那个多、少或同样多。(图略)

五、梳理知识,评价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有怎样的评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及练习一的 3、4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重点:认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难点:培养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

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

3.合作探究。

(1)观察图片,组内交流。说一说图片里的物体的个数。

(2)、小组交流。

(我知道有4个萝卜,3个苹果;我知道有3只小猪,4只小兔;有4根木头,4个小凳;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没有多余的砖或兔子)

同学们说得很好,兔子和砖是一一对应的,这时我们就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

(板书:同样多)

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谁愿意说说?你发现了谁多谁少吗?(木头多,小猪少) (板书:多 少)

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多少)

三、应用拓展

1.同位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1)一个同学摆,同位摆的和他同样多。

(2)同位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2.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3.比比谁聪明。

(1)教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先让学生在组内说说。

(2)小组交流。

四、巩固应用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3、4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数的比较,知道有的数大一些,有的数小一些,还有的数同样多,课后请同学们自己再找一些数来比一比。

比多少

同样多 多 少

作业设计:

一、找一找,在最多的水果旁边画“√”,最少的水果旁边画“○”。

二、比一比

1、在多的后面画√.

三、画一画。

四、我会说

点击查看更多: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案(一)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案(一)”,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案(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请伸出你们的双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数学秘密吗?

师:是啊,我们都有10根手指。请小朋友们互相数一数。

2、我们都能从1数到10,那么你能从10数到1吗?互相数一数。

3、介绍数的起源。

二、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师: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你能从这幅图中发现这10个数宝宝吗?找到后请小朋友说给同桌听。

2、反馈:那些东西可以用数字宝贝1来表示?还有什么也可以用1表示?请你指出来,说完整。

3、数到9个小女孩和10个小男孩时,引导学生用做记号的方法数数。

三、讨论。

1、师:1可以表示一面红旗一位老师,还可以表示生活的什么?其它数字呢?

2、师:如果我用一个圆圈表示图中的1朵花,那么6朵花就应该用几个圆圈表示?如果有8朵花呢?

四、练习。

五、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点击查看更多: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整册教材梳理)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整册教材梳理),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整册教材梳理)

年级:一年级数学

时间:9月2日

备课组长:

主备人:

参加人员: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研主题:整册教材梳理

一、 内容和 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如前所述,这册实验教材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教材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认数和计算结合,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较好的做法。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这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一册相比较,其主要变化是:

(1)调整原“准备课”的内容,增加了“比一比”、“分类”两个单元。

对现行教材“准备课”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保留“开学图”和“数数”的内容,组成第一单元“数一数”。在第二单元“比一比”中,充实了原有的“比多少”的内容,增加“比长短”、“比高矮”等内容。在第五单元“分类”中,充实了分类的教学内容,增加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内容。比较和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也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比较和分类思想,掌握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2)充实“认识图形”的内容。在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安排了直观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从观察、操作认识立体图形入手,引出平面图形,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为学生认识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关系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增加了“认识钟表”,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钟面、直观认识整时和半时,初步体验时间的含义。

(4)在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中注意渗透一些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的内容。通过例题、练习题、实践活动等内容,渗透简单的形象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数据的收集的方法等。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分类概念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商店货物的摆放形式引入,让学生运用自己经验理解、体会分类的含义和作用。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安排了两个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感受、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分类教学也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以及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体会、理解对同样的物品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例如,第46页的“生活中的数”,展示了儿童生活中经常碰到有关数的表述,这是学生已有的经验,由于溶入了数学的含义,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而且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教材注意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第6~7页、第14~15页、第96~97页、第114~116页等用蝴蝶页展示了:小猪帮小兔盖房、野生动物园、学校运动会、我们的校园等等,这些都是儿童喜欢、熟悉的情境,而在这些有趣、美丽的图画中包含有许多奇妙的知识,需要学生去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就容易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教材还新编了具有亲切感的“编者的话”,设计了新颖的“目录”,努力使学生感到教材是为他们编写的,让孩子们喜欢教科书。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教材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重视了这一点,为教师结合教学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爱钻研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符合儿童特点的素材。精心设计了:美丽的校园、金色的秋天、美丽的小湖、和平广场、做值日、过马路等情境,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和平、保护环境、尊老爱幼、珍惜时间、遵守交通规则等的教育。例如“美丽的校园”展示的是我国富裕的乡镇中心小学,在学校里学生们努力学习、热爱科学、尊重师长、互相帮助。教材整体体现了丰富多彩、努力向上的学校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生活态度。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实验教材仍然按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的原则编排,把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退位减法。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采用把10以内的数与加减法分为两段进行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先整体认识1~5各数,再教学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通过加、减法加深理解1~5各数的关系;然后认识0,出现有关0的加、减法。在“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分为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三段教学。这样的安排便于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数与加减计算。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把减法和加法适当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比较熟练地掌握加、减的计算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实验教材的10以内的加、减法,仍是把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从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开始,把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把有关的加、减法算式对照排列,便于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逐步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逐步会利用联想算出加、减法式题的得数。教材最初出现根据一幅图写出一个算式,逐步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两个加法的或两个减法的),再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的和两个减法的),使儿童在头脑中逐渐建立起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到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时,学生就能把这种规律性的联系运用于学习新知识中,实现学习的迁移。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数概念的建立,对儿童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儿童入学时都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的各数,但是对于数的概念未必清楚。本册教材根据当前入学儿童已有的基础知识,在10以内数的认识方面减少了课时,将一个一个地认识数改为较为集中地认数。先集中认识1~5各数,然后认识0;6~10的认识分为6、7的认识、8、9的认识、10的认识三段进行。但是,实验教材仍然重视学生数概念的建立。在每一段认数教学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同时教材注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1~5各数的认识,教材先体现如何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接着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操作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数含义。又如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通过了小猴吃水果的情景图,可以提出各种水果知多少的问题,再通过排一排、比一比,抽象出两个数的比较,认识比较的数学符号。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展示学生用数来表达、交流生活中的有关内容(“生活中的数”)等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计算教学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教材的编排仍然采用现行教材的基本结构,特别是20以内进位加法仍然采用先出9加几,然后出8、7、6加几……的编排方式,以便突出“凑十”的计算规律,使学生能够把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

本册计算教学部分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根据这一理念,本册教材从加减法含义的教学开始就引进了多种算法的思想,并在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努力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具体措施是:(1)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材注意提示教师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2)注意体现因题而异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计算方法。以“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为例,教材的编排注意了:(1)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学校运动会上的计算问题)。(2)提示教师让学生拥有自主发现的经验,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只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不急于评价)。(3)提供“凑十”的简洁算法,但不要求学生准确地说明算理(不再出“想:……”)。(4)鼓励学生因题而异灵活地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教学9+5的例题)。(5)展示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教学8+9的例题)。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和形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都是数学研究的对象。图形与空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数和形不是各自孤立的,它们是紧密联系着的。人们接触客观事物,往往同时接触到数和形。实验教材从这一册起,仍采取数和形的认识齐头并进的原则编排,加强相互联系和相互配合。本册教材在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安排“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了解自己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直观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感受这些图形的一些简单特征。

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入学前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的目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发展起空间观念。因此,在这里教材注意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通过大量、丰富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教材特别注意设计那些学生能亲自参与又有兴趣的活动,如滚一滚、搭高楼、画出自己喜欢图画、找一找周围环境中的图形等,让学生感受并直观地了解图形的一些特点;教材还通过用一些常见立体图形的实物画出平面图形来,引出平面图形的知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体验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大量感知的过程中,逐步体会什么是空间与图形,利用这些知识我们能做什么,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为此,本册教材注意结合计算的教学,安排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题目,试图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设计,首先,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与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生动有趣的资源。例如,设计了学校运动会、课外活动、秋游等活动中碰到的数学问题。其次,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例题或练习题插图一般展示了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现实情景,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题目中往往只明显出现一个条件和问题,另一个条件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是如何解决的。第三,创设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情境表现了不同的学生想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的情景图中蕴涵有解决一个问题的多种信息,揭示了可以选择不同的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第108页例4),等等。另外,教材还注意安排了少量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第31、69、77),使学生初步体会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以寻求多个解答的方法和答案,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的意识。

8.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观点,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际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应用数学,就成为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从儿童认识的发生、发展规律来看,儿童是通过活动在其心理结构和周围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构建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这册教材分别在第六单元和第九单元之后安排了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

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由于一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小学低年级的实践活动宜采用模拟现实活动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因此,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提供丰富的实际情景。选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活动内容,如投掷、跳绳、赛跑、踢球、出板报等等。这样,既可以给学生以亲切感,也有利于逐渐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这些专门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包含着一些数学问题的现实背景,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其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与人合作及交流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为此,教材的设计一方面要反映《标准》的理念,另一方面注意为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尽可能提供方便。这主要表现在:(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大都展现了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提示教师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2)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许多例题插图中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多个信息,供教师选择使用,或进行创造性地发挥。例如,小猪帮小兔盖房的插图包含了学习“比多少”的多方面的信息,教材提出“还可以比什么?”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通过丰富的变式,使学生加深对“同样多”、“多”、“少”的理解。

(3)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例如,小猪帮小兔盖房、野生动物园、小猴吃水果、叠纸鹤、看谁拿得对、喂小鸡、快乐的周末、郊游、堆雪人等等。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第一次(整册教材梳理)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第一次(整册教材梳理),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第一次(整册教材梳理)
年级:一年级数学
时间:9月2日
备课组长:
主备人:
参加人员: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研主题:整册教材梳理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如前所述,这册实验教材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教材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认数和计算结合,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较好的做法。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这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一册相比较,其主要变化是:
(1)调整原“准备课”的内容,增加了“比一比”、“分类”两个单元。
对现行教材“准备课”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保留“开学图”和“数数”的内容,组成第一单元“数一数”。在第二单元“比一比”中,充实了原有的“比多少”的内容,增加“比长短”、“比高矮”等内容。在第五单元“分类”中,充实了分类的教学内容,增加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内容。比较和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也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比较和分类思想,掌握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2)充实“认识图形”的内容。在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安排了直观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从观察、操作认识立体图形入手,引出平面图形,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为学生认识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关系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增加了“认识钟表”,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钟面、直观认识整时和半时,初步体验时间的含义。
(4)在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中注意渗透一些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的内容。通过例题、练习题、实践活动等内容,渗透简单的形象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数据的收集的方法等。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分类概念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商店货物的摆放形式引入,让学生运用自己经验理解、体会分类的含义和作用。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安排了两个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感受、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分类教学也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以及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体会、理解对同样的物品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例如,第46页的“生活中的数”,展示了儿童生活中经常碰到有关数的表述,这是学生已有的经验,由于溶入了数学的含义,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而且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教材注意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第6~7页、第14~15页、第96~97页、第114~116页等用蝴蝶页展示了:小猪帮小兔盖房、野生动物园、学校运动会、我们的校园等等,这些都是儿童喜欢、熟悉的情境,而在这些有趣、美丽的图画中包含有许多奇妙的知识,需要学生去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就容易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教材还新编了具有亲切感的“编者的话”,设计了新颖的“目录”,努力使学生感到教材是为他们编写的,让孩子们喜欢教科书。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教材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重视了这一点,为教师结合教学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爱钻研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符合儿童特点的素材。精心设计了:美丽的校园、金色的秋天、美丽的小湖、和平广场、做值日、过马路等情境,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和平、保护环境、尊老爱幼、珍惜时间、遵守交通规则等的教育。例如“美丽的校园”展示的是我国富裕的乡镇中心小学,在学校里学生们努力学习、热爱科学、尊重师长、互相帮助。教材整体体现了丰富多彩、努力向上的学校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生活态度。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实验教材仍然按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的原则编排,把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退位减法。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采用把10以内的数与加减法分为两段进行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先整体认识1~5各数,再教学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通过加、减法加深理解1~5各数的关系;然后认识0,出现有关0的加、减法。在“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分为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三段教学。这样的安排便于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数与加减计算。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把减法和加法适当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比较熟练地掌握加、减的计算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实验教材的10以内的加、减法,仍是把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从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开始,把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把有关的加、减法算式对照排列,便于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逐步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逐步会利用联想算出加、减法式题的得数。教材最初出现根据一幅图写出一个算式,逐步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两个加法的或两个减法的),再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的和两个减法的),使儿童在头脑中逐渐建立起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到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时,学生就能把这种规律性的联系运用于学习新知识中,实现学习的迁移。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数概念的建立,对儿童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儿童入学时都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的各数,但是对于数的概念未必清楚。本册教材根据当前入学儿童已有的基础知识,在10以内数的认识方面减少了课时,将一个一个地认识数改为较为集中地认数。先集中认识1~5各数,然后认识0;6~10的认识分为6、7的认识、8、9的认识、10的认识三段进行。但是,实验教材仍然重视学生数概念的建立。在每一段认数教学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同时教材注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1~5各数的认识,教材先体现如何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接着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操作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数含义。又如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通过了小猴吃水果的情景图,可以提出各种水果知多少的问题,再通过排一排、比一比,抽象出两个数的比较,认识比较的数学符号。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展示学生用数来表达、交流生活中的有关内容(“生活中的数”)等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计算教学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教材的编排仍然采用现行教材的基本结构,特别是20以内进位加法仍然采用先出9加几,然后出8、7、6加几……的编排方式,以便突出“凑十”的计算规律,使学生能够把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
本册计算教学部分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根据这一理念,本册教材从加减法含义的教学开始就引进了多种算法的思想,并在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努力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具体措施是:(1)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材注意提示教师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2)注意体现因题而异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计算方法。以“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为例,教材的编排注意了:(1)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学校运动会上的计算问题)。(2)提示教师让学生拥有自主发现的经验,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只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不急于评价)。(3)提供“凑十”的简洁算法,但不要求学生准确地说明算理(不再出“想:……”)。(4)鼓励学生因题而异灵活地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教学9+5的例题)。(5)展示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教学8+9的例题)。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和形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都是数学研究的对象。图形与空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数和形不是各自孤立的,它们是紧密联系着的。人们接触客观事物,往往同时接触到数和形。实验教材从这一册起,仍采取数和形的认识齐头并进的原则编排,加强相互联系和相互配合。本册教材在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安排“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了解自己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直观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感受这些图形的一些简单特征。
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入学前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的目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发展起空间观念。因此,在这里教材注意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通过大量、丰富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教材特别注意设计那些学生能亲自参与又有兴趣的活动,如滚一滚、搭高楼、画出自己喜欢图画、找一找周围环境中的图形等,让学生感受并直观地了解图形的一些特点;教材还通过用一些常见立体图形的实物画出平面图形来,引出平面图形的知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体验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大量感知的过程中,逐步体会什么是空间与图形,利用这些知识我们能做什么,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为此,本册教材注意结合计算的教学,安排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题目,试图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设计,首先,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与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生动有趣的资源。例如,设计了学校运动会、课外活动、秋游等活动中碰到的数学问题。其次,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例题或练习题插图一般展示了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现实情景,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题目中往往只明显出现一个条件和问题,另一个条件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是如何解决的。第三,创设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情境表现了不同的学生想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的情景图中蕴涵有解决一个问题的多种信息,揭示了可以选择不同的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第108页例4),等等。另外,教材还注意安排了少量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第31、69、77),使学生初步体会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以寻求多个解答的方法和答案,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的意识。
8.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观点,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际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应用数学,就成为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从儿童认识的发生、发展规律来看,儿童是通过活动在其心理结构和周围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构建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这册教材分别在第六单元和第九单元之后安排了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
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由于一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小学低年级的实践活动宜采用模拟现实活动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因此,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提供丰富的实际情景。选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活动内容,如投掷、跳绳、赛跑、踢球、出板报等等。这样,既可以给学生以亲切感,也有利于逐渐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这些专门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包含着一些数学问题的现实背景,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其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与人合作及交流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为此,教材的设计一方面要反映《标准》的理念,另一方面注意为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尽可能提供方便。这主要表现在:(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大都展现了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提示教师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2)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许多例题插图中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多个信息,供教师选择使用,或进行创造性地发挥。例如,小猪帮小兔盖房的插图包含了学习“比多少”的多方面的信息,教材提出“还可以比什么?”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通过丰富的变式,使学生加深对“同样多”、“多”、“少”的理解。
(3)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例如,小猪帮小兔盖房、野生动物园、小猴吃水果、叠纸鹤、看谁拿得对、喂小鸡、快乐的周末、郊游、堆雪人等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案(八)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案(八)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投影仪、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就是一年级小学生了。咱们这节课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最会上课,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请大家一起来看新书的封面。书上什么,分别有多少?(3个人、3只纸鹤)。这些都是数学知识,数学课上要学习很多数学知识。

二、看图数数:

1.激发观察兴趣。

(1)多媒体出示一所“美丽的校园”图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新学期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我们一起来看以看图上都有一些什么?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说,然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老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因为老师不认识小朋友,可以请一排或一列的同学依次站起来汇报)

2.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说明: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

师: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生可能回答: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师肯定说得好的同学。 师: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都可以用几表示?(生:用1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1,老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

师:图中数量是2的都有哪些? 表扬观察得非常仔细的同学。

师:有2个同学在跳绳锻炼身体;有2个同学很懂礼貌,在向老师问好;有2个同学在看书,讨论问题。那么,2个同学跳绳、2个同学敬礼、2个同学看书等等,可以用几表示? (生:用2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2,请学生读一读。

(3)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事物时,可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如果回答是“数出来的”,可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数完后,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的对不对。

师:(表扬)这些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数数的方法很正确。 可以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4)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让学生再对照教科书第4页、第5页看一看每个集合圈里物体的个数和旁边的数。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

连续认:跳着认

倒着认:随意认

3.数教室里的实物

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横着一排有几个同学,竖着一列有几个同学。

师:请你任选教室里的事物,数出它的数量,看谁数的又对又快。

三、课堂练习:

1、看图说数;

2、看数画图

四、总结质疑: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今天我们学习了数10以内的数,小朋友都非常认真,积极动脑筋想问题,回答问题,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放学后,小朋友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五、作业设计:

实践作业:回家找家中可以用数字1--10表示的物体,说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后反思:

点击查看更多: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