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五单元自测题

小学英语单元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6

第五单元自测题。

#TRS_AUTOADD_1212113492566{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3492566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3492566TD{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3492566DIV{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3492566LI{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一、选择题

1.二战后建立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有()。

A.7个B.8个 C.9个D.12个

2.下列关于赫鲁晓夫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 B.扩大农业企业的自主权

C.平反冤假错案D.客观评价斯大林

3.苏联解体是在()。

A.1989年 B.1990年 C.1991年 D.1992年

4.苏联解体表现了()。

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B.“苏联模式”的失败

C.列宁主义的失败 D.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

5.“八一九”事件所反映的矛盾是()。

A.苏联的民族矛盾 B.苏共党内的矛盾

C.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矛盾 D.苏联的阶级矛盾

6.苏联解体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B.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

D.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了“八一九”事件

7.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是()。

A.戈尔巴乔夫 B.叶利钦 C.普京 D.卢卡申科

8.匈牙利事件发生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9.被称为“布拉格之春”的改革发生在()。

A.波兰 B.匈牙利 C.罗马尼亚 D.捷克斯洛伐克

10.东欧剧变实际上反映了东欧各国()。

A.领导人发生了更换 B.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

C.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D.执掌政权的政党发生变化

11.东欧剧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东欧各国长期受制于苏联

B.自身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改革成效不大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策略

D.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1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立即开始了方向性错误的政治改革

B.1991年,存在了近七十年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

C.1991年,苏联发生了一些党和国家高级干部企图控制局势的“八一九”事件

D.苏联解体表明社会主义运动暂时受到挫折

13.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

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③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东欧各国为推动经济发展,先后进行改革,其中最突出的国家是()。

A.保加利亚 B.罗马尼亚 C.匈牙利 D.波兰

15.东欧剧变后一分为二的国家是()。

A.南斯拉夫 B.捷克斯洛伐克

C.德国 D.阿尔巴尼亚

二、填空题

1.斯大林逝世后,继任的苏联领导人是。

2.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了改革。

3.事件后,戈尔巴乔夫实际丧失了对国家的领导权。

4.匈牙利在改革中,经济上针对的现象,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5.1968年,试图摆脱苏联控制的改革,遭到苏联的镇压。

6.从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的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7.东欧剧变后一分为五的国家是。

8.东欧剧变后,和合并,实现了统一。

三、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88年5月,邓小平会见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时指出:“坦率地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第4期

材料二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答《世界知识》记者问时的发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并指出东欧剧变的实质。

(2)中国和东欧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曾经存在过什么问题?中国和东欧是如何对待这一问题的?后来又分别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

(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相关推荐

第三单元自测题


#TRS_AUTOADD_1212112696743{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2696743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2696743TD{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2696743DIV{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2696743LI{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一、选择题

1.慕尼黑协定所反映的重要问题是()。

A.德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矛盾激化

B.英法为本国利益而牺牲小国利益的绥靖政策发展到顶点

C.英法与德国为同一阵营的侵略者

D.捷克斯洛伐克国内民族矛盾尖锐

2.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的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

A.吞并奥地利B.灭亡法国C.进攻苏联D.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3.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的考虑是()。

A.波兰的殉难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B.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C.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的均势D.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消耗英国国力

4.二战中,法国在军事上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

A.采取了消极防御方针B.法军作战不勇敢

C.敦刻尔克大撤退,过早转移了兵力D.卖国将领主动向德军投降

5.二战开始后,德国之所以未先进攻苏联,而先进攻英法的主要原因是()。

A.德国认为,英法比较软弱可欺B.苏德矛盾尚未完全激化

C.苏联对德国推行和好政策D.英法向德国挑战

6.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严重威胁到日本B.美日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冲突

C.美国对日本没有好感D.美日积怨太多

7.二战中,当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其他战场的战况是()。

①西欧战场,英国遭到德军飞机猛烈轰炸②苏德战场,莫斯科战役在激战中③英美等联军进行诺曼底登陆作战④中国战场,日军大举“扫荡”抗日根据地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8.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

B.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C.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D.1945年,苏军出兵中国

9.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意义是()。

A.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结成了战时联盟

B.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有利于人力、物力的集中

D.促进了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的瓦解

10.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力量最先转入反攻的战场是()。

A.太平洋战场B.苏德战场C.北非战场D.西欧战场

1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

A.苏联保证了重要工业基地的安全B.苏军解放全部被占领领土

C.德军完全丧失抵抗能力D.德军从此被迫转为战略防御

12.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②偷袭珍珠港③诺曼底登陆④德国投降

A.②①④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②D.②①③④

13.直接促使日本投降的重要事件是()。

①中国人民发起全面反攻②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③美国在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④德国、意大利投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两次世界大战()。

A.都是帝国主义的战争

B.都是英、法、美代表人类正义的一方战胜德国非正义的一方

C.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二战是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

D.战后都建立了维护持久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

15.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共同点是()。

①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明显②都决定建立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③重新确立了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④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二、填空题

1.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等地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 。

2.年月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标志着 。

3.当德军猛烈进攻法国的时候 ,加入德国一方作战。

4.1941年6月,德军掉头向东,发动了对 的侵略战争。

5.年月日凌晨,日军出动大批飞机,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 ,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这标志着 。

6.1942年1月1日,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 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 ,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7.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反法西斯国家于1945年2月在苏联的 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之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 。

8.1944年6月6日,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登陆 ,向德军发动了猛烈攻击。

三、辨析题

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造成经济倒退、生灵涂炭。因此,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

四、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7年11月,英国掌玺大臣哈里法克斯奉张伯伦之命和希特勒会谈时称颂德国是“西方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

材料二 二战前,法国右派蒂埃里·穆尼埃说:“德国的战败也会意味着一种可依赖的制度的瓦解,这种制度是防止共产主义胜利,也许还是防止欧洲立即布尔什维克化的主要堡垒。”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英法在对德国作用方面的认识有何相似?

(2)根据学过的知识,指出两国在行动上有何相同之处?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朕今向美国及英国宣战……美、英两国支援残存之政权,助长东亚之祸乱,假和平之美名,逞称霸东洋之野心,进而勾结与国,于帝国之周围增强武备,向我挑战,更对帝国之和平通商横加阻挠,终于断绝经济关系,对帝国之生存予以重大威胁。……近来更日益加强经济上军事上之威胁,欲使我屈从彼意。……事既至此,帝国现为自存自卫计,惟有毅然奋起,冲破一切障碍,岂有他哉!

──日本天皇《宣战诏书》(1941年12月)

材料二 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945年8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你认为日本对美国及英国宣战的理由成立吗?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在材料二中,日本天皇所说的“残酷之炸弹”是指什么事?除此之外,你认为促使日本投降的原因还有哪些?

(3)比较两则材料,分析这两份天皇诏书的异同。

五、简答题

美国参加二战后,丘吉尔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假如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安全的话,这个灾难本来永远不会降落在我们的头上。”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四单元自测题


#TRS_AUTOADD_1212113012110{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3012110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3012110TD{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3012110DIV{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3012110LI{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美国在战后初期能够占据广阔国际市场的条件是()。

A.二战后,遭受战争损害的国家急需恢复,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大增加

 B.美国本土没有受战争破坏,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C.战前的竞争对手都无力与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D.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2.下列不属于美国战后初期经济繁荣表现的是()。

A.美国西部和南部的发展最为迅速

B.涌现出许多高科技成果

C.原子能工业、宇航工业、电子计算机等新兴工业发展起来

D.1945~196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还多

3.1974~1975年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原因是()。

A.美国成为最大的债务国

B.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

C.朝鲜战争的影响

D.美国经济地位下降

4.人们把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经济称为新经济时代的原因是()。

A.美国经济在这一时期高速发展

B.美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发展

C.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都同以前大不相同

D.美国采用了高新技术

5.下列对美国新经济特征表述最为准确和完整的是()。

A.全球化 B.信息化 C.高速度 D.信息化和全球化

6.二战后,美国大力援助西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最主要政治原因是()。

A.二战后,西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百废待兴

B.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C.需要输出过剩的资本

D.西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美国求助

7.二战后,西欧与日本的经济发展共同的有利条件中不包含()。

A.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或进行了社会改革

B.引进和采用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C.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刺激

D.美国的援助

8.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起飞的相同因素有()。

①集中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②大力发展科学技术③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④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和扶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20世纪60年代初居于第二位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是()。

A.英国 B.美国 C.联邦德国 D.日本

10.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科学技术提高了生产力

B.进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改革

C.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

D.政局稳定,经济实力雄厚

11.欧盟成立后,欧盟成员国可以()。

①资源共享②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③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尽量步调一致④成员国内部成员可以去其他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者居住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12.“欧洲共同体”的发起国不包括()。

A.法国 B.英国 C.联邦德国 D.荷兰

13.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首要条件是()。

A.战后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生产关系的调整

B.朝鲜战争的影响

C.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D.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14.二战后初期,对日本实行军事占领的国家是()。

A.英国 B.苏联 C.美国 D.法国

15.日本历史教科书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说成是“进入”,称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解放”亚洲人民。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篡改历史教科书 B.日本政府拒绝向亚洲人民谢罪

C.掩盖侵略史实,否认侵略罪行 D.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二、填空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并占据了广阔的世界市场。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和。

4.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简称。这个组织的成员国将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

5.欧洲共同体成员国有个。

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了政策。

7.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的欲望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三、材料解析题

“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教育作用于开发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什么?经济的发展又使日本政府在政治上产生哪些想法?这种想法对周边邻国的影响是什么?

四、简答题

1.二战后初期到70年代中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哪三个时期?请分别指出每个时期经济发展(或停滞)的原因。

2.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六单元自测题


#TRS_AUTOADD_1212113912620{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3912620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3912620TD{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3912620DIV{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3912620LI{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一、选择题

1.1947年8月,尼赫鲁在一次会议上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尼赫鲁所说的“厄运的时代”是指()。

A.法国殖民者统治时期 B.英国殖民者统治时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D.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战争

2.印度共和国成立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59年 D.1960年

3.下列亚洲新独立的国家中,经济迅速发展、较早成为现代化国家的是()。

A.朝鲜、越南 B.印度、中国

C.韩国、新加坡 D.菲律宾、缅甸

4.印度、巴基斯坦独立后两国长期失和,其历史原因是()。

A.两国经济难于互补 B.两国宗教信仰不同

C.两国资源开发冲突 D.殖民主义留下的罪恶

5.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如火如荼,最先展开是在()。

A.中非地区 B.北非地区

C.南非地区 D.东非地区

6.著名的苏伊士运河完工于1869年,而被埃及政府从西方殖民者手中收归国有是在()。

A.1945年 B.1950年 C.1952年 D.1956年

7.“非洲独立年”出现于()。

A.1956年 B.1960年 C.1970年 D.1990年

8.标志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事件是()。

A.埃及纳赛尔革命 B.“非洲独立年”的出现

C.纳米比亚独立 D.曼德拉当选南非总统

9.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的殖民奴役历史前后持续了大约()。

A.300年 B.400年 C.500年 D.600年

10.1959年古巴革命推翻的傀儡政权是哪个帝国主义国家扶植的?()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二、填空题

1.印度独立后第一任国家领导人是。今天,印度工农业发展迅速,尤其在领域成就卓著。

2.二战后,亚洲最先成为现代化国家的是和。

三、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7年2月20日,英国首相艾德礼在下议院发表对印度政策的声明,宣布至迟在1948年6月以前把政权转让到“负责的印度人”手里。蒙巴顿被选派来印办理交接事务。来到印度后,蒙巴顿认为“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载满弹药而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要在大火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以外,在我们面前别无选择的余地”。

材料二 1947年7月,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法案》,主要内容为:①印度分为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以伊斯兰教徒为主的巴基斯坦国家。②各土邦有权自行选择加入哪个自治领(指印、巴);抑或两者都不加入,保持原来与英国的关系,但不能自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当局当时的主张及其意图。

(2)据材料二,指出蒙巴顿方案的特点,并回答其提前交权说明了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简评蒙巴顿方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战争的唯一的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权、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年9月)

材料二……我们一致决心紧急地为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这种秩序将建立在所有国家的公正、主权、平等、相互依靠、共同利益和合作的基础上,而不问它们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如何,这种秩序将纠正不平等和现存的非正义并且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有可能消除,并保证目前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在和平和正义中逐步地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

──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的“七十七国集团”起草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不结盟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

(2)概括指出材料二的核心思想。

(3)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内在联系?

四、读图题

非洲国家独立形势图

请根据上页的《非洲国家独立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年代,非洲独立运动主要发生在哪个地区?

(2)非洲独立运动的高潮时期出现在哪个年代?1960年共有多少个国家获得独立?

(3)1990年3月独立的国家是哪一个?其意义是什么?

五、简答题

二战后至今,为什么中东地区一直动荡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