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用9加几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5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用9加几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用9加几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运用“9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熟练进位加法的算法;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会选择有用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二)过程与方法

在不同形式的练习内容中运用“9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并在原有基础上灵活运用计算解题问题,提升思维水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计算学习的价值和用途,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目标分析】学生在掌握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后,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运用所掌握的计算技能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信息的整理,数据的分析,初步的推理,充分感受计算学习的价值和用途。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9加几”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运算技能。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中,能够巧妙地利用推理等方法灵活解题。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一组口算题目,学生进行抢答,个别题目请学生叙述算法。

【设计意图】设计口算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复习已经学习过的计算内容,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后面的学习进行铺垫。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动态情境,激发已有经验。

(1)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问题情境。兔姐姐已经拔了9根萝卜,兔弟弟又送来了2根萝卜,问一共有多少根萝卜?

(2)请学生根据教师叙述,重复问题情境,并找到情境中已知的两个条件(已经拔了9根萝卜和又送来了2根萝卜)以及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根萝卜)。

(3)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交流得出已经拔了的9根萝卜是一个部分,又送来的2根萝卜是另一个部分,求它们的整体,需要把两个部分合起来。

(4)请学生解决问题,列出算式:9+2=11(根)。

2.静态情境,观察整理信息。

(1)课件出示情境图。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找到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

(3)学生共同交流,找到两个条件(小熊已经摘了9个桔子,还要再摘6个)以及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小熊一共摘了几个桔子)。

(4)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交流得出已经摘的9个桔子是一个部分,还要摘的6个桔子是另一个部分,要求的是它们的整体,用加法来解决。

(5)请学生解决问题,列出算式:9+6=15(个)。

3.抽象情境,看图叙述提问。

(1)课件出示图画应用题。

(2)引导学生观察“大括号线图”,找到图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说清图意——篮子外有3个苹果,篮子里有9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

(3)通过交流,学生得出这次仍需将已知的两个部分合起来求出整体。

(4)请学生解决问题,列出算式:3+9=12(个)。

(5)小结:无论是实物图还是大括线图,同学们都是利用了两个部分求出了整体,正确地用加法解决了问题。

4.开放情境,自主寻找信息。

(1)课件出示“练习二十”第4题情境图。

(2)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尝试找到图中藏着的条件信息,并提出一个相关的、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随即汇报。

(4)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图中可以找到如下条件,提出相关问题:

①左边有9只蜜蜂,右边有5只蜜蜂,一共有几只蜜蜂?

②左边有9朵红花,右边有4朵红花,一共有几朵红花?

③左边有6朵黄花,右边有3朵黄花,一共有几朵黄花?

(5)请学生将自己找到的条件信息标注在情境图中相关事物旁,并根据自己所选择的条件,在书上列算式解决问题,每人解决两个问题。

(6)同桌交流自己所列算式,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解决的形式,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运用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问题。在环节设计中,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的情境从动态情境——静态情境——抽象情境——开放情境,由易到难,帮助学生激发原有解决问题的经验,并经历了复述信息——整理信息——描述信息——构建信息的信息分析的发展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运用计算,进一步熟练了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三)巧用方法,灵活计算

创设小动物运白菜大赛的问题情境,请学生来做小裁判,判断小动物运的白菜谁多谁少。

1.巧用推理比较大小。

(1)出示情境图,小动物运白菜比赛,第一个出场的是小牛兄弟,它们一个运了(9+5)棵,另一个运了15棵。

(2)引导学生比较9+5和15的大小。

(3)学生交流后发现,可以有以下方法。

①先计算出9+5=14,然后比较14和15的大小。

②不用计算,思考10+5才等于15,推理出9+5的得数一定比15小。

2.巧用算理比较大小。

(1)出示情境图,第二个出场的是小灰猫和小白猫,它们一个运了(9+8)棵,另一个运了(7+9)棵。

(2)引导学生比较9+8和7+9的大小。

(3)学生交流后发现,可以有以下方法:

①分别计算出两个算式的得数再比较大小。

②观察算式的特点,两个算式都有一个相同的加数9,因此只需要比较算式中的另一个部分8和7的大小,就可以比较出算式和的大小。

3.巧用结果逆向思考。

(1)出示情境图,第三个出场的是小熊兄妹,哥哥运了20棵,大于妹妹运的“()+9”棵。

(2)引导学生发现,这次是知道了数20和算式“()+9”的比较结果,但不知道括号里的数是几。

(3)学生交流后,有的学生只想出其中一个答案,并通过计算验证对错即可;有的学生可以根据10+9等于19,推理出()里最大填出的数是10,因此可以填入0~10这些数。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创设了小动物运白菜的比赛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比较算式与数、算式与算式的大小。本环节选取了有特点的3组比较,学生不仅可以依靠计算来比较大小,还可以用推理、算理、结果等等进行巧妙地比较。这样的练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平台,更是着眼于计算中有思维含量的发展点,帮助学生在计算内容中发展思维、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四)实际问题,自主解决

创设购买午餐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尝试自主选择、自主解决问题。

1.提供信息,算一算。

(1)出示情境图。

(2)请请说一下小熊购买的午餐中各个商品的价格。

(3)请计算一下小熊购买的午餐一共要花多少钱。

2.逆向问题,猜一猜。

(1)出示情境图。

(2)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问题中的两个条件是“小狗的午餐一共花了16元”“其中主食是9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所买的饮料是多少钱”。

(3)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借助思考9+()=16,来找到小狗购买的饮料是什么。有以下一些方法:

①学生可以用前面学习中掌握的“9加几等于十几,得数个位上的数都会比加数几少1”的规律得出这个数是7。

②可以通过思考6+10=16,现在一个加数少1是9,另一个加数就要多1,因此是7。

3.开放情境,选一选。

(1)请学生自己搭配午餐,选择一种主食和一种饮料,并计算自己的午餐要花多少钱。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搭配和计算的算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创设了与生活中常见的情况非常相近的情境,让学生在算一算、猜一猜、选一选中不断运用计算解决问题。尤其是在猜一猜中,这样逆向的题目,不仅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了铺垫,更是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学习的规律和加数的意义帮助自己进行逆向思考,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五)总结全课,交流提升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延伸阅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教师的演示,理解并掌握“凑十法”在计算中的方便与快捷,达到准确计算的程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初步渗透转化思想。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它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开始,通过学生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方式,理解“10个一转化为1个10”,并掌握“凑十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形成“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四、教学准备

课件、算式卡片、每人13个小苹果学具等。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活认知

1.出示口算,抢答(课件出示)

10+24+105+1010+7

(1)怎么算得这么快呀?

(2)学生总结:十加几就等于十几。

2.看谁算的巧(课件出示)

9+2+1=5+3+7=

8+4+2=6+5+4=

3+2+8=5+6+5=

7+1+3=1+8+9=

(1)学生口算抢答。

(2)没有“10”怎么也算得这么快呀?说说你是怎么找到10的?

小结:看来,“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把复杂的计算变得很简单。

【设计意图】回顾已学的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提取信息,发现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运动会赛场。

教师:在运动会赛场,你发现哪些信息?

学生看图之后互相说一说。(有啦啦队、赛跑的、跳绳比赛)

(2)重点研究“饮料”图片提供的问题。

①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从这幅图中,发现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②学生交流信息。

箱子里有9盒饮料,外面有4盒饮料,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呢?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预设学生回答)

①生1:1、2、3……12、13依次数。

②生2:从9数到13。

③生3:先拿1盒放到箱子里,再算10+3=13

④生4:先将9看成10,10+4=14,9+4=13

(3)发现方法间的区别与联系

①这几种方法,哪种最熟悉?(前两种方法)

②第3、4种方法,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它们都是借助10帮忙)

③这种方法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新方法,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解决9加几的新问题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沟通不同方法间的联系,突出要研究的重点。

3.建构方法,揭示“凑十法”

(1)动手摆一摆

①让学生用“苹果”代替“饮料”,把“凑十”的过程动手摆一摆。

②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

教师追问:为什么拿1个呢?2个行吗?9和1在一起,好在哪里?

③板书计算过程。

将演示过程记录黑板:

揭示:从4里分解1和3,9+1=10,这种方法叫“凑十法”,板书“凑十法”。

强调:10个一转化成1个十。

(2)说一说(课件)

箱子里有9个橙子,外面有7个,一共有几个橙子?

①看图说信息

②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交流)

③学生汇报(课件演示:7被分成了1和6,一个橙子进入盒子里。)

④板书计算过程

(3)圈一圈,写一写(每人一份题目)

9+8=

①学生先在图中圈一圈,再完成下面的计算。

预设:

②学生汇报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追问:为什么9要添上1?为什么8要添上2?

③拆数虽然不同,但是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都是让其中一个数“凑十”,再算10加几。

(4)归纳算法

黑板呈现的算式:9+49+79+8

①观察: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②计算时,方法上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③归纳总结:计算9加几的加法,见9想1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解成1和几,

用10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也就是将9加几转化成好算的10加几,这是数学中的转化

思想,运用转化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新问题。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中,使学生体验“凑十法”,在说一说与画一画的活动中,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卡片抢答。

9+3=9+5=9+9=2+9=7+9=

前两个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动笔写一写。

①P91,做一做,第1题

②要求:先独立解决,再汇报交流想法。

2.灵活练习

商店里,伞9元,气球8元,水笔5元,小象有15元钱,可以买哪两种商品?

(1)9+8=1717>14不能买。

9+5=1414<15可以买。

(2)适当延伸:8+5追问:应当怎样算呢?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题的练习,达到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稍灵活的练习,既渗透排列知识,又为下节新课做一些孕伏,深化“凑十法”。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学习的是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体会。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现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并能利用10以内加减法正确解答。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从问题的角度寻找相关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找问题的审题方法,同时进行数学问题结构的渗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现实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够提出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首先能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分析题目,从而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并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使其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学会从问题的角度寻找与问题有关的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分析方法、渗透数学问题结构,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信封、写有条件的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

(一)在读懂题意后,找准和问题相关的信息

1.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找到几个条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

学生列式6+3=9(个)教师要追问如下问题:

解答正确吗?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

2.出示图:

(1)看图读懂题意,独立解答。

(2)交流讨论:

学生列出算式:8-4=4,10-4=6之后,教师要追问。

师:你觉得哪个算式正确?为什么?图上确实有10只鸡,你为什么要用8去减?

做种让学生发现:两只大鸡和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是多余条件。

(3)小结反思:

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问题去选择那些和问题有关的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不同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通过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解决问题必须要找准有用的信息,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二)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1.出示主题图:

(1)观察情境图,先关注图中所给的文字信息。(提供两个已知信息只需提出问题)

提问:有关沙堆,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语言完整、流利、有序地找到图中所给的两个条件并提出一个问题。当学生解答出8-3=5(个),教师要追问。

师:这样解答正确吗?说一说看法。

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检查方法。(可以再做一遍,也可以用加法检查)

【设计意图】在观察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流利地、有序地、完整地表达题意,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为正确选择方法打好基础。

(2)从图中你还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独立思考、与同学交流汇报

①只提供了一个信息,需要自己在图中找另一个信息再提问题(小黄桶);

②两个信息都隐藏在图中(小朋友、铲子)。

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3)小结反思:

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所以要想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必须找到两个相关的条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深入的观察,层层深入,体会到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审题、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合理搭配,解决问题

师:我下班要去趟超市,要买的东西还有问题就写在信封上了。

看看1号信封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1号信封:一双拖鞋和一双袜子一共多少元?

师:条件就在信封里:单拖鞋:3元/双;棉拖鞋:5元/双

①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同学的作品,引发争论。

②交流辨析

辨析:学生发现根据给出的条件不能解答,因为解决问题缺少条件,不知道一双袜子多少元。

③根据问题,补充条件。袜子:4元/双。列式解答3+4=7(元)5+4=9(元)

④辨析:为什么有两个不同的算式?

小结:提出的问题不同,选择的条件就不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问题与条件的分析,发现缺条件。体会到不是给了条件就一定能解决问题,还要看所给的条件与问题是否匹配。

(2)建立联系,解决问题

①出示2号信封。内有信息:8元钱能买几瓶酸奶?

条件:矿泉水2元/瓶;橙汁5元/瓶;可乐3元/瓶。

学生发现:条件与问题不对应。

师:这些条件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②引导学生修改问题:8元钱能买几瓶饮料?

【设计意图】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将问题与条件进行搭配,使条件与问题建立联系。进一步渗透数学问题结构,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3)在读算式的过程中,引发思考、形成能力

①我的饮料已经买好了,你能从算式中解读出我买饮料的情况吗?

出示算式:2+53+52+3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这么多购买方案,无论哪种方案,我们要读懂它,其实还是看问题与条件的关系。

②还可以怎么买?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算式、判断算式是否合适、你还什么想法等一系列活动,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总结反思中,感悟方法

在这节课学习中你遇到什么问题?

当条件和问题不对接时我们怎么办?

当要解决的问题缺少条件是怎么办?

当同学写出算式之后,怎么解读这个算式?

师:在学习中大家要将遇到的问题、困难当成经验,在不断地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我们变得聪明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逆向求和》教学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逆向求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认识“逆向求和”的问题,并能运用整体部分的数量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思考问题的模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题、画图的方式理解题目的含义;在学生交流互动过程中,掌握解决“逆向求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回顾与反思,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学习经验,体会学习中的乐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能通过逆思考来解决问题,同时体会到,当问题不好理解时,可以采用画图表示信息的方法来帮助理解,从而找出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解决“逆向求和”问题的模型。

教学难点:采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逆向”求和的问题,用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活经验

1.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老师这里有一个漂亮的魔法盒,里面装着很多的小球,请一个同学从盒子里拿出几个小球,另一个同学再数一数盒子里还剩下几个小球,最后请同学们猜一猜,原来盒子里一共有几个小球?

2.玩一玩

教师演示游戏方法,与学生一共可以玩三次。之后进行全班学生进行游戏。

3.回顾与反思

每一次求原来盒子里一共有几个小球,都用共同的方法:拿走球的个数加上剩下球的个数,等于盒子里原来有多少个小球。

4.揭示课题。

这类现象在生活中常见,今天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初步对逆思考解决的问题有所感悟与理解。

(二)情境展开,构建方法

1.引导观察,提取信息。

(1)课件出示p98例6

(2)学生观察,交流信息。

①出示情境图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不出现。

老师去商店买口哨,已经领走了7个。(板书:领走7个)。

②猜一猜,原来有多少个口哨?你是怎么想的呢?

预设1:如果商店的口哨领完了,那么原来是7个;

预设2:如果商店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的可能是8、9……个。

(总之,不少于7个)

③出示剩下一部分情境图。

商店还剩下5个,(板书:剩下5个)。

④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口哨?(板书)

⑤由同学完整地叙述题意。(可以边指图边说)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经历从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的构建搭建了桥梁。

2.画图理解,自主探究

(1)用画图方式表达你对题目的理解。

(2)独立思考后独立画图,组内交流

(3)展示学生作品,分享解读。

预设可能出现的作品:

(4)寻找不同作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小结:大家画的图虽然不一样,但是都画出了拿走的口哨个数与剩下的口哨个数。

3.列式解答,构建方法

(1)怎样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口哨呢?

列式是:7+5=12(个)

(2)明明是拿走了其中的7个口哨,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解决呢?

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口哨是整体,拿走的口哨是其中的部分,剩下的口哨是另一部分,把它们合并起来,就可以求出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口哨,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4.回顾反思,提升方法

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谁能说说在做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回顾:读题(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画图(把数学信息转化成好理解的直观图)、分享交流大家画图的作品(在分享中建立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模式),列式解答(用数学符号表达自己的思考)、找到用加法的道理(用数量关系说明这样解决问题的道理)。

总结:求原来一共的个数,就把拿走的个数与剩下的个数合并起来。用到数量关系是“整体=部分+部分”。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解析交流不同学生作品的过程中,深入理解题意,掌握解答方法。注重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促进学生经验内化,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1.对比练习

解答下面各题。

建议:读题后,先画一画示意图,再解答。解答后,全班交流。

(1)

由学生介绍思考过程并出处算式。

(2)

师:题目中都有吃了8个鸡蛋这条信息,为什么两个题目用到的解答方法却不一样呢?

小结:第1题是已知原有鸡蛋的个数这个整体,因此要从整体中减去吃了的这一部分,就得到剩下的部分。而第二小题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就要将吃去的一部分与剩下的一部分,合并起来。两个题目虽然都涉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但是第一题求部分就要用减法,而第二题求整体就要用加法。因此在练习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能看到吃掉或去掉就用减法来解答,而是要根据题目的意思进行分析。

2.基础应用

(1)完成教材第100页第6题。

①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样多的呢?

②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③列式解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你这样解答的理由。

(2)游戏提升。

①拿出上课伊始游戏中的魔法盒子,盒子中放了一些彩色的小球,两人一组,一边玩摸球游戏,一边解答下面问题。

②从盒子里拿出()个小球,还剩下()个小球,盒子原来一共有几个小球?

③从盒子里拿出()个小球,又拿出()个小球,还剩下()个小球,盒子原来一共有几个小球?

【设计意图】练习分了两个层次,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在游戏中理解。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我们明明从盒子里往外拿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师:在解决这样问题中还有什么困难?遇到困难大家有好办法吗?

一年级数学上册《用6和7解决问题》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用6和7解决问题》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用6和7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5)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知道大括号、小问号的意义。

(2)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就数的认识来看,一年级的学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但一年级学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很难作出正确的回答,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教学策略】自主学习和问题探究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第一次来到这个教室,你们高兴吗?教室变大了,我们回答问题的声音就要更加的响亮,对吗?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数字朋友6和7,今天我们接着和它们一起去数学王国中探索奥秘。

板书(6和7)

2、明确目标

师:今天的课上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同学们想认识他们,那得先闯过老师这关。看大屏幕(课件)。

第一关:快速抢答

第二关:想一想,填一填

3、效果预期

师:好,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学过的知识,你们都是认真听讲的好学生。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引导学生学习加法图文应用题。

1、任务呈现

(1)师:接下来,我们有请第一位好朋友。几只可爱的小白兔。我们先看一下画面上的小白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左边有4只小白兔,右边有2只小白兔。)

(2)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白兔?)

(3)引出大括号、问号并解决问题。

1、这个问题在图上怎样直观地表示出来呢?我们的数学家找到了一种简洁明了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想)好,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新的数学朋友吧!

2、(出示、粘贴大括号)我们的这个新朋友叫大括号,它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在一起。

3、(出示、粘贴“?个”)这是我们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它表示我们提出来的问题。

2、自主学习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把答案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师巡视)

3、展示交流

生交流,师板书:4+2=6(个)。

任务二:引导学生学习减法图文应用题。

1、任务呈现

(1)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一个问题,而且认识了两个新朋友。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位叔叔家,他有东西送给大家。快猜猜他会送什么呢?(向日葵)

(2)师:对了,他要送向日葵。为了保护环境,老师先替你们收下,待回校再分,师边说边从图上摘下3个向日葵。

(3)师:此时,你们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快说出来大家一起来分享吧!(地里一共有7个向日葵,老师摘下了3个向日葵,还剩下几个向日葵?)

(4)师:那怎样表示?怎样解决呢?

2、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

3、展示交流

汇报交流。师适时粘贴图画,并让学生说清楚采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要这样解决?

(5)小结:比较异同。

提问:这两幅图在表示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用到了“大括号”和“问号”;不同的地方:第一幅图的“?”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图的“?”表示两部分中的一部分,求还剩几个。)解法又有什么不同呢?(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三)说儿歌学数学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和大括号、小问号成为了好朋友。好了,又到了我们说儿歌学数学的时间了。(课间出示)大括号,小问号,在一起,我会算。小问号,在尖尖,求一共,用加法。小问号,在两旁,求部分,用减法。

三、检测导结

师:你们还想到其它地方玩玩,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吗?

播放《左手右手》伴奏乐,生课间休息,做课间韵律操。(向前伸伸手,向后仰仰头,向左弯弯腰,向右拍拍手。双手摆一摆,安安静静坐下来。)

1、目标检测

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选一小题让生说说想法。)

2、结果反馈

集体订正

3、反思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师讲述:同学们真聪明,这节课大家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并解决了它们。记住你这节课交到的两位好朋友,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我们要用好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板书设计:

6和7解决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练习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练习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巩固练习9+几的计算,进一步深化对“凑十法”的认识,同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会运用规律进行计算以提高计算的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经历、探索9+几的计算规律中,发现和随着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在认识这个变化过程中,理解和的个位上的数比加数(非9)少1,的道理。同时感受利用规律进行计算的简捷与正确性高的益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助人的快乐。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的。教师提供典型的题目,学生完全能够在教师引导下一步步发现规律,并能够在讨论的基础上把规律和计算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9加几”习题所蕴含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并理解产生规律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

1.请学生分别计算9+4、9+2和9+8。

教师随着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板书。

教师追问其中一题是怎样算的。(复习凑十的过程)

2.小结方法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同学们都能正确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9加几的计算,自然地复习了“凑十法”,并为后面的找规律做好孕伏。

(二)仔细观察算式,发现和的变化规律

课件出示

1.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1)教师有节奏地读题,学生自主观察。

(2)学生汇报交流。

①以上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预设:都是9加几,得数都是十几。)

②以上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预设:9加的数不同,得数个位上的数也不同。)

③仔细观察9加的数和得数个位上的数,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预设: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的数少“1”。)

2.探寻原因,感悟算理。

教师提问:个位上少的“1”哪儿去了?(学生讨论)

学生交流:(预设:和9去凑10了)

【设计意图】观察时从相同点和不同点入手,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规律,有助于学生对规律的整体感知,对规律背后所隐含原因的探索,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力求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不仅深化了对规律的认识,也深化了学生对“凑十法”的认识。

(三)沟通联系,运用规律

1.基础应用

(1)课件出示

①分别请学生计算并说说怎么算得这样快。

②在学生计算的基础上总结规律:见9想1,小数减1,得几就得十几。

(2)课件出示

①逐题出示小猴的射击题目,请学生抢答。

②先出示小企鹅的设计题目8+9,问:和小猴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你会用规律算吗?

(3)同桌游戏,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2.拓展延伸

(1)先请学生帮小动物送几封完整的信件(3+9=9+9=5+9=)

(2)请学生帮助送信:9+()=16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练习分了两个层次,旨在让学生在计算中充分运用规律,在游戏中体验规律的作用,在拓展中发展思维。

(四)编成口诀,快速记忆

要想算得更熟练,我们还可以在掌握规律的同时,把这些算式编成口诀记忆,

比如:九二十一,你会接着编吗?

学生尝试着编口诀。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什么问题?

9加一个数,和的个位上有什么变化规律?少的1去哪里了?

请说一说今天学习中的表现。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

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1、应知应会:

本册的解决问题是部分、整体关系的实际问题。(部分+部分=整体;整体—部分=部分)。

连加连减混合可能出现。

要求能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能根据括线图给出的信息,准确地找到要解决的问题,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2、解题要求:读明白题(至少读3遍)

确定正确的计算方法,保证抄数(数数)正确后再列式计算。

3、基本形式练习形式:

(1)纯图题

提示:一图四式确定部分与整体,切勿将左右两部分割裂看图,四个算式是一个角度。

提示:划去、箭头指向外面、用虚线围起来都表示去掉,竖虚线整体减左或右,必须用减法。

实线圈表示合起来,必须用加法解决。

(2)大括线图

提示:找到问号并弄清求部分还是求整体,再确定计算方法。计算结束后,把得数写在问号的地方,看是否符合题意。

(3)图文结合

提示:对于文字中没有给出的信息,要学会到图中寻找,并把条件补充完成。

(4)表格

提示:表格题中要注意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

(5)综合

4、对于家长的复习建议:

①不能确定的题目及时与老师联系,避免误导学生。

②让孩子给您讲讲解决问题的想法,以了解孩子思路。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学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学案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教学要求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形成表象,内化感知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算法。所以,渗透转化思想(即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应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是教学重点,并能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条理化“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一、说教材

我的说课内容是“9加几”,这个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中,我不打算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小朋友们,四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看,比赛开始了,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课件一——主题图)!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课件二)这样,直接引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观察为运动员准备的盒装饮料,激起学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二个环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是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这个环节我将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讨论交流,得出方法。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议一议每种方法。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在交流过程当中,学生探讨出的方法有很多种,思维比较凌乱。可能出现的情况有:(课件三)

(1)依次一个一个的数1、2、3、4、……12、13;

(2)先数箱子里的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先拿一盒放进箱子里,补足十,再想“10+3=13”

教师引导学生将第四种方法的思维过程用下图表示出来,想:9加1得10,10加3得13。

9+4=13(课件四)

13

10

通过直观的分析比较,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

第二个步骤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设计了一个比赛环节:利用主题图让小组成员互相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看谁提得多,并给予奖励。运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巧妙自然地将9加几的问题搬到黑板上,例如:

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有多少人?

9+3

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有多少人?

9+7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第三个步骤是归纳算法,巩固记忆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在引导学生归结“凑十法”算理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9+3,左边摆9根,右边摆3根;再让学生回忆几加几凑成十,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移动小棒,根据学生的思路,填写思维图。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从3根里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课件五)

9+3=12

12

10

第二种是从9根里面拿出7根和3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

9+3=12

27

10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摆圆片,计算9+7,学生也可能出现两种思路(课件六)

9+7=16或9+3=12

1627

1010

这里我没有强调“看大数,分小数”,而是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分小数”或“分大数”,只要能凑成十都是可以的。

(3)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一个砌房子的游戏,将9加几的算式有规律的排列,先让学生发现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都是9,从而引出课题“9加几”,再让学生计算结果。既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巩固了9加几的知识。让学生计算出9加几的算式后,再观察得数特点,发现规律,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课件七)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发现和的个位上的数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那我继续追问,这个1到哪去了?学生很自然的想到1和9凑成10了,从而对“凑十法”进一步加深了印象。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我安排了两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色彩鲜艳的菠萝、苹果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课件八)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第二个练习是根据图意填写算式。这道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先让学生弄清楚画中的内容,再让同桌互相讨论提出问题。可以自己选择计算出蜜蜂的只数或鲜花的朵数。在计算鲜花的朵数时,学生可能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算式填成6+9=15,要给予肯定;在计算蜜蜂的只数时,学生也有可能按蜜蜂的颜色分类把算式填成10+5=15,在肯定学生计算正确的同时,也要表扬他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5)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我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里学会了什么?解答这些题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在进行评价时,我会采用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会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以上是我对“9加几”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设计

课题9加几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初步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通过比较,优化“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通过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找到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3.体会多种计算方法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lO+810+9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创设情境,激趣学习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数一数。

学生先独立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最后指名汇报。

(二)教学例1: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饮料是怎样摆放的?

生: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盒呢?

生: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指名回答)(师板书出算式9+4)

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到得数的?指名说,然后老师师纳

(1)点数出结果。(2)从9接着数。(3)从4接着数。(4)圈一圈。(5)凑十法。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那么,哪一种方法最好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凑十法。

师:大家看9+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尝试提出问题,巩固计算方法

1、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加法解答的9加几的问题吗?

比如:“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2、解决提出的问题

(1)学生自主选择提出的两个问题,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2)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算出得数。

(3)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算式是什么,计算时怎样想的?

四、巩固新知,作业练习。

1、89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先小声说给同桌听)

9+1=109+2=119+3=12

9+4=139+5=149+6=15

9+7=169+8=179+9=18

2、渗透加法的交换律:

2+9=5+9=7+9=8+9=

9+2=9+5=9+7=9+8=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分析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分析

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用不同的视角观察图,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并依据整体部分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图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清楚什么是“不同视角”和“为什么视角不同最终的计算结果却相同的”的道理。并掌握用不同视角看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研究问题的乐趣,享受学习过程。

二、目标分析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观察角度不同,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同时,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视角观察图,获取不同的数量,并依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

四、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形和三角形学具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口算练习

课件出示口算题:

8+7=8+6=9+8=8+8=

9+5=6+9=9+9=5+7=

6+7=4+9=4+8=9+7=

学生口答并订正。

2.欣赏图片

课件出示图片:

让学生观察图片,看同一幅图片,看到的结果却不同。有的学生看到的是两个人,有的学生看到的是一个花瓶。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的方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向学生渗透“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了结论也不同”。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观察图片,分享信息

课件出示例5情境图。

请学生看这幅图,并提问: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一:前一排有7个人,后排有8个人。

预设二: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

预设三:要解答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

(2)动手操作,尝试解题

学生收集完信息明确问题后,提问:怎样解答?

让学生借助学具(正方形和三角形)摆一摆或者画一画,表示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列式并计算出结果。

2.汇报交流,分享智慧

展示学生的作品。

预设一:摆一摆,借助学具摆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预设二:画一画,用示意图来表示自己的想法。

预设三:圈一圈,在图上圈画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用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7+8=15(人)9+6=15(人)

追问:为什么用加法?

3.对比反思,深化理解

(1)对比方法

不同点:这两种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一种方法是第一排人数加第二排人数就是一共有多少人;另一种方法是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就是一共有多少人。)

(2)回顾反思

让学生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先观察图片知道了已知信息和问题是什么,再通过摆学具或者画图帮助我们分析并解决了问题。)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后,让学生对比两种解题方法,思考两种方法的不同点是什么,在思考的过程中,再一次理解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并理解“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另外,在回顾解题过程中,帮助学生理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97页做一做。

先独立解决,再汇报交流想法。

(2)完成教材99页第1题。

先独立解决,再汇报交流想法。

2.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下图:

一共有多少盆花?

让学生先独立解决,再汇报交流。

小结:这幅图可以从花摆放的方式和颜色两个角度观察,获得信息不同,但是解决问题用到的数量关系相同。

(2)算一算有多少个气球。

学生会出现4+2+2和4+4两个算式,教师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4+2+2表示的意思,两个2分别表示的意思。

(3)算式与下面的图有关系吗?

算式1:3+4

算式2:2+5

在学生进行判断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

【设计意图】练习分为两个层次,基础练习是对例题的巩固,并进一步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拓展延伸中创设了比较开放的问题情境,通过这样开放的情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现三种不同的花,并且这些花的排列是有规律的,通过开放的题目来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回顾知识

说一说什么是不同角度观察图?

可以从什么角度观察图?

说说自己还有什么要解决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综合练习教案


第三届长兴杯决赛

解决问题综合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书本70-71页的习题

教学目标:能根据图画和文字找出题目所给的数学信息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巩固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根据图文结合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以及问题并能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图文找出有用信息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1、谈话:小朋友想不想去动物园观看动物呢?(想)我们一起坐车出发吧。在车上有点无聊,我们一起来闯两个数学大关,好不好?(好)那就来吧!

2,第一关:口算,抢答。

5+2=9-5=3+6=8-3=6-2=4+3=

8-6=2+6=10-4-2=3+0+6=9-7+3=4+4-7=

小朋友真不错。口算的时候要注意看清数字和符号,在连加连减的时候要注意运算顺序。接下来请看第二关是什么呢?

第二关:看图列式

写出四道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写出来的算式就不一样。各数字各代表的意义也不相同。

二,综合练习:

师:时间过的真快,很快就到目的地喽。老师先带大家到草地上休息。咦,这里有很多蝴蝶和蜗牛呢。小动物们遇到了难题,你能帮他们解决吗?

出示书本71页的第3题

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①?在大括号下面:把上面的5只和下面的3只蝴蝶合起来用加法。

②?在左边:一共有9只蜗牛,走了2只蜗牛,草丛里还剩几只蜗牛?

③?在右边:一共有9只蜗牛,草丛里剩下7只蜗牛,走了几只蜗牛?

小结:在看到有大括号和问号的题时,要知道问号的位置在哪,找到要求的问题,求部分时用减法,求整体时用加法计算。

注意大括号摆放的位置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都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小动物很感谢大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他们邀请大家一起去看长颈鹿表演喝牛奶比赛。

3,书本71页的第5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还有小猴子的划船比赛

交流后把算式写在书本上。小动物在比赛,这边还有大熊猫在吃竹子呢。看,

出示书本70页的第4题

说说要解决的问题,找出信息并解答。

为什么不选择3只小鸟,提醒学生要选择与问题有用的数学信息。

我们在解决某些问题时,要注意图和文字结合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选择正确的方法计算。解答完后还要记得检验。

4,连加连减解决问题

小朋友也玩累了,我们一起来分食物吃吧。大家把带的东西都拿出来一起分享。有很多好吃的食物。出示:一共有9个桔子,一人2个,一人3个,剩下几个?

吃完东西后,细心的小朋友发现有很多空的矿泉水瓶,我们一起来捡吧。

2人各捡3个,一人捡了2个,一共捡了几个?

希望小朋友在外出活动的时候要注意保持卫生,做个讲卫生的好学生。大家吃的差不多了,我们就准备回家了。一起坐车吧。

现在车上有几人?

小朋友们真厉害,在观看动物园的过程运用自己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大家玩的开不开心,还想不想玩?

5,

你能在图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三课堂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有没有要提醒的地方?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综合练习

①提取数学信息,提问

②列式解答

③检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运用11~20各数组成正确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过程。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组成的基础上。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脱离直观借助数的组成,理解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填一填。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12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2.看计数器写数,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及根据计数器写数的活动,为学习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做好铺垫,唤起学生的旧知,帮助学生架起新知和旧知之间的桥梁。

(二)探究新知,交流算法

1.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小棒图。

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根据小棒图列出加法算式。

10+3=13或者3+10=13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的方法。

(3)根据小棒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13-10=3和13-3=10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方法。

(4)观察对比

师:观察这3道题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交流算法。

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总结:

①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13减个位上的数,就是10;13减十位上的数,就是个位上的数;

③10加3就把3写在个位上。

(5)尝试练习,内化方法。

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图及数的组成,帮助学生自主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2.探究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计数器:

师:看着计数器你能列一道加法算是吗?

(2)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2=13

(3)引导学生思考。

师:2与那位上的数相加?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4)课件出示计数器:

把看到的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列式:13-2=11

师:为什么要从个位减3?十位和个位都是1了,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5)教师介绍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6)尝试练习,内化方法。

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10加一位数就得十几;十几减几(个位上的数相同)就得10,十几减十就得几;十几加一位数要加在个位上,十几减一位数要减在个位上。

【设计意图】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渗透位值制,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准备。

(三)及时巩固,强化算法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2)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二十八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实际应用。

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二十八第5题。

(1)理解“推迟3天”的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设计意图】练习分为两个层次,基本练习脱离了直观图的支撑,帮助学生强化算法。第二层次安排了解决问题,意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全课小结,提升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计算问题,请用温馨的话提示大家在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用9加几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