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

小学全英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5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六单元第三课第一框《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教学设计

平湖市东湖中学潘金燕、朱明华2014.3.14

一、:

课标:2-3-3讲述欧美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重大事件及其代表人物,说明它们对各自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

解读: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通过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为例,指导学生比较资产阶级革命后国家政治体制的变化,说明新体制的创立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结合课标以及八年级相关内容,这一课内容放在第六单元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的第一框。旨在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因后果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社会的发展虽然总是曲折、复杂的,但其前进的脚步不会变。更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真正踏入到世界近代史中。

2.教材结构体系:

1640年1642年1649年1660年1688年1689年

三、:

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英国内战、“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和克伦威尔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进程,理解制度更替的曲折性和复杂性;通过分析相关事件与人物,理解他们对英国历史进程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培养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掘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巨大作用,树立人民群众推动历史进步的观念;树立人类社会坚定不移地向前发展的信心。

四、:

重点: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

难点:理解这些事件和人物对英国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体会制度更替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树立人类社会坚定不移向前发展的信心。

五、:

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体会资产阶级革命的艰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六、: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英国首相卡梅伦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设问:你认识他们吗?他们两个是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辨别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抛出问题:首相和国王之间的关系,为下面是新授课作好铺垫。

教学过程:

阅读书本P44阅读卡,了解议会的产生及有关概况,思考:

1.英国议会成立于什么时候?

2.成立议会的目的是什么?

3.议会的组成人员有哪些?

4.议会有哪些权利?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有关议会的内容,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活动:出示查理一世图片,结合书本内容,思考:

1、查理一世的所作所为损害了那些人的利益?

2、由此可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自主阅读书本,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大致过程。

归纳:①1640年的议会斗争,要求限制王权。(议会斗争阶段1640—164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②1642年,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打败了王军。(内战阶段1642—1649)

——查理一世被处死

活动1:出示内战地图,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议会和国王战争的经过。

活动2:思考: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军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符合历史潮流,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

③克伦威尔独揽大权,议会一度被解散(“共和国”时期1649—1660)

活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对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适用吗?为什么?

④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取得政权后,旧王朝曾一度复辟(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

⑤资产阶级通过不流血的方式发动政变(“光荣革命”1688),最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颁布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1689)。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权利法案》

时间:1689年。

目的:限制国王权力。

内容:

《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停止法律的实施或废除法律;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随意征税;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建立常备军;议员在议会内有言论自由;系会应定期召开等。

思考:根据《权利法案》的规定,革命后英国国王和过去专制君主的权限有哪些不同?

影响:①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②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补充:当今世界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合作探究:君主立宪制有何作用?(教师引导结论)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延伸拓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给我们怎样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升华本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表格整理本堂课主要内容。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一直到1689年,整整半个世纪的腥风血雨,最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看来,一种制度要取代另一种制度必然要经历一个非常复杂、曲折的经历。但同样的,我们也坚信,只要拥有人民群众的支持,那么,人类社会终将会坚定不移地向前迈进!!

作业布置:课时集训对应练习

原因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过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影响

相关知识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内战烽火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和内战初期战局的演变
掌握美蒋勾结、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识别插图处理信息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资料,认识美蒋勾结的实质、中共的正确对策,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两手准备)
梳理教材分析时局通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刘邓果断插向大别山等史实,认识中共分析时局的准确性和作战方针方法的正确性
讨论探索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中共中央为了争取国家的光明前途,灵活机动地应对和处理复杂局势,显示了作为中国革命事业领导核心的风采,她是值得信赖的
思想意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必须发扬光大,青年学生必须具备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
教学难点挺进大别山的正确性——战局发生变化、由守转攻时机成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中共七大的召开,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中共七大认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哪两种前途?(提示学生根据82页文献资料回答:黑暗的前途——老状态,光明的前途——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支持,想要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美国则希望通过支持蒋介石的统治来维护它在中国的利益。他们勾结起来,阴谋发动内战。中共中央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局面,为了争取光明前途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在历史上留下了值得细细品味的片段。(布置学生阅读88——9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事件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重庆谈判
1学生观察88页插图《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思考回答:
A.这幅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帮助蒋介石运兵,准备进攻解放区。)
B.美国的目的是什么?(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2但是,蒋介石一边运兵,一边又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这是为了什么?(进一步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也为了制造舆论来欺骗人民。)
3毛泽东去重庆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吗?(不能。因为蒋介石的既定方针是要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共的目的是要推翻这种反动统治。)
4根据91页“活动于探究”: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作为中共中央领导核心的毛泽东该不该亲自到重庆去谈判?(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不管说该或不该,都应给予鼓励。因为说不该的同学,至少还保持着对蒋介石的警惕,对毛泽东安全的顾虑。这种朴素的情感应该得到呵护。)
5事实是——毛泽东冒险去了,结果怎样?(揭露了蒋介石假和谈的阴谋,同反动派在政治上进行了较量,最终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使自己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
教师小结、过渡:后来蒋介石很快就撕毁协定、发动进攻,但也很快地走向失败。
转战陕北
1当堂完成91页“练一练”:应选B(中原解放区)。
2西北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够粉碎敌人的进攻?(主动撤离——保存实力;“蘑菇”战术——拖垮敌人;引进“口袋”——全歼敌军。)
3这个历史事实说明什么道理?(中共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方法,才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粉碎敌人的进攻。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
教师小结、过渡:当时蒋介石的主要兵力同时也在山东进行“重点进攻”,毛泽东说他这种兵力部署“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只要攻其薄弱,从中间突破,就可以直接威胁敌人的心脏地区。承担这项战略任务的是刘邓大军,他们进攻的方向是大别山。
挺进大别山
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
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的进攻。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
3根据91页“动脑筋”: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按照新学案63页梳理知识:
A.地名:重庆、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延安、山东西南、黄河、大别山、南京、武汉
B.时间:1945.8.28—10.10;1946.6;1947.3;1947年夏
C.人物: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彭德怀、贺龙、刘伯承、邓小平
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第91页“练一练”:应选B(中原解放区)。
3布置课后完成的作业:新学案第64页[自我测评]以及101-103页“一、单项选择”1-6题(必答题);“三、读史有感”(选答题)。
4提醒学生预习第18课《战略大决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理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
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使用图表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
分析比较整合教材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
活动探究“以史带论”,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环保文保意识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军民避免了伤亡,大家都能比较安定地迎来新生活,保护了许多文物,保护了人文环境,有利于此后北京的发展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
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
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的进攻。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
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布置学生阅读93——98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三大战役
1学生根据94页《三大战役示意图》与教师在黑板上手书的草图比对,通过认识地理范围加深理解各个战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在书上做标记:
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
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猛虎掏心”——奠定解放江南的基础
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分而取之”——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组织小组探讨: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这是当时最新的变化]。
B.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C.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
D.战局延伸: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3修改95页“动脑筋”,让学生讨论回答: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人民群众的支持[直接参军、组织民兵、踊跃支前等]是解放战争胜利原因之一。)
4继续探讨: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继续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C.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5组织学生完成97页“练一练”:填《三大战役》表
战役名称发起时间共计歼敌人数历史意义
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歼灭和改编敌军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地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淮海战役1948.11~1949.1
平津战役1948.11~1949.1
教师补充、过渡: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打到长江边,国民党妄想依靠天险“划江而治”,要求和平谈判,当时国际上也都认为中国将重现历史上的“南北对峙”格局。党中央仍然以和平民主为重,同国民党谈判,拟出了“惩办战犯”等和平协议。但是,在蒋介石的“遥控”下,国民党代表拒绝签字。于是,党中央决定发动渡江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
1学生阅读97页“文献资料”,即时回答: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2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提醒学生联系98页“自由阅读卡邓小平走进原总统府”回答:
A.反动势力方面: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B.革命力量方面: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接管了国家领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3根据98页“活动与探究”,小组讨论:共产党为什么在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从五个层面进行启发:
第一层面:力量对比[如表格所列数字,这是可以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的];
第二层面:军队士气、人心向背[如书上原因A和D];
第三层面:政权性质、国家职能[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第四层面:战争指挥者的素质[如书上原因B和C];
第五层面:历史发展趋势[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
上述第二、五层面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根据新学案67页[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知识线索。
2.布置课后完成的作业:新学案第69页[自我测评]以及101——102页“一、单项选择”7、8、9、10题(必答题);“二、配伍选择”(必答题);“四、想一想”和“五、史海拾贝”(选答题)。
3.提醒学生预习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认识并讲述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
了解并认识促使日本五条件投降的原因,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它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从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的求真、求实精神。
统一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周围);(3)七大是在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因而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日本无条件投降]
请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该目第一、二两段的主要内容,思考这些内容与日本无条件投降之间有什么关系,与抗日战争胜利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强调指出,该目第一、二两段主要介绍了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苏联对臼宣战并进攻中国东北的日军,中国抗日军民展开大规模反攻,这些都是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看到,美苏对日军事行动,客观上为我国军民举行抗日大反攻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同时,中国的抗战也大力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的抗日力量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关于日本投降的过程,要求学生记住投降时间,然后可让学生结合“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图和小字部分内容作绘声绘色地描述,从而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为让学生真正理解,启发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列举出自1840年到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经历的几次重要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思考:这些战争有什么样的共同结局?(都以屡战屡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结局有什么不同?(抗日战争与以往不同,它以中国的胜利而载人史册)试结合以往所学知识和本课内容及课后的“材料阅读”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以往屡
战屡败,归根结底在于清朝统治者腐败无能,军备空虚,部分军事指挥人员贪生怕死等;而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日本——小国、人少、兵少、侵略战、非正义、失道寡助,而中国——大国、人多、兵多、物博、反侵略战、正义、得道多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和人民战争路线;国民党正面战场和解放区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援助,等等)通过与以往历次反侵略战争做比较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就不难理解了——(1)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
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战争史上的奇迹,宣告了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的结束;(2)抗战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台湾光复1
让学生自己阅读,认识台湾光复显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敌的伟力;还可提醒学生,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先有抗日战争的胜利,才有台湾的光复。我们不应忘记祖国的统一大业。
小结: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三目之间的关系及三日与课题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奉节课的知识结构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第一目讲抗战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第二日讲在美苏军事配合下,抗日军民展开反攻,迫使日本五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重大;第三日讲抗战胜利后台湾光复。
最后总结:三日之间因而是一种前因后果的关系: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抗战胜利准备条件[因]→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既为果,又为因]→台湾光复(抗战胜利的影响之一)[果]。

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正义的胜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攻擂和表演历史剧等方式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历史作用。通过“老兵”讲故事、观看录像等方式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战役。小组讨论、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分析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影响和历史启迪,树立正确认识战争和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本节课所在单元的学习内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本课主要讲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结束及影响,因此是本单元的重点课。为了让学生明确了解各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教材时要注意抓住两条线索:其一是反法西斯国家的不断联合;其二是反法西斯联盟在各个战场的情况。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使世界人民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世界未来的发展。本课有三个子目:“正义力量的携手联盟”“大战的转折”“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第一子目介绍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第二子目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第三子目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几次重大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及影响,三个子目是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安排的。〖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两年多的课改实践学习,已经具备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和交流协作的意识,能够理性地分析、解决问题。另外,学生对战争这个敏感的话题非常感兴趣,他们曾在电视上亲眼目睹了美伊战争,对本课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学生准备1.学生按兴趣结成小组并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资料。2.预习课文,在教师指导下编演短剧《雅尔塔会议》、讲述诺曼底登陆故事等。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给学生提供查阅资料的途径,推荐相关网站及书籍、影视作品。3.与学生共同制订评分标准,选好各小组记分员。〖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阅读、编演短剧、记者采访、讲故事等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按兴趣分为三大组:博士组、故事组、表演组。各组指定记分员,确定记分。规则:凡是积极动脑思考、勇于回答问题、没有原则上的错误,回答一次加1分;如果小组全员参与,整体加5分。(设计意图:按兴趣选择主题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记分规则体现了面向全体的原则)第一环节课前测评

师:1.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神话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白色方案”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虎、虎、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抢答)(设计意图:开课便创设竞争氛围,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师: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并达到最大规模。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猖狂进攻,反法西斯国家是如何对抗的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是如何发展的?又是如何结束的呢?本节课,我们接着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环节教学过程(分四个步骤)

一、我来设计师: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本课重要的历史事件以表格的方式进行归纳。生:阅读教材,小组互相讨论,合作完成。体现重要的知识点:1.《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1942年1月1日(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2.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3.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4.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苏、美、英。5.柏林战役:1945年4―5月。6.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7.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8月15日。师:展示各个小组的设计。生:学生互相评价,互相补充。(设计意图:通过绘制表格,自己动手,展示成果,提高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二、各显其能师:如果你是反法西斯国家中的一员,你认为怎么做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尽快打败法西斯国家呢?生:全世界的人民应该联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师:英雄所见略同。下面,我们来了解正义力量的携手联盟。有请我们的博士小组,有什么问题,尽管请教博士组的小“博士们”。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向博士小组发问。博士组:根据收集的资料及教材内容回答、解决问题,组员相互补充,合作完成。师:预设习题,查漏补缺。1.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各国为什么会走向联合?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有哪些?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过程如何?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有什么意义?(设计意图:冠以“博士”头衔,增强学生的自信;学生发问能提高问题意识,学生解答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师:播放《斯大林格勒战役》录像片段,提出问题:从这段录像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生:观看录像并回答。师:引导质疑,设置疑问:1.交战的双方是哪两个国家?2.斯大林格勒的地理位置为什么重要?3.为什么说这场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重要转折点?生:小组讨论,派代表交流。(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录像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从感性上体会战争的残酷性;学生深刻体会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要性)师:大屏幕出示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的图片,指出这两次战役是太平洋战场、非洲战场的转折点。(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大战场的作战情况,体会协同作战的重要性)师:了解了三个战场的战事以后,我们接下来看一看战争的形势是如何发展的?有请故事小组的同学。故事组:生1(记者):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曾经参加过诺曼底战役的几位“老兵”,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下面我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位是MrJack,这位是MrJone,这位是MrTom。有请三位给我们讲一讲诺曼底登陆的故事。生:热烈鼓掌。生2:介绍发动这次战役的目的。生3:介绍这次战役的准备工作。生4:介绍这次战役的经过及影响。(设计意图:通过记者采访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老兵”讲故事,引起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德国败局已定之时,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苏、美、英三国举行了雅尔塔会议,表演组的同学将带着我们重新走进这段历史。(大屏幕显示图片《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表演组:表演短剧《雅尔塔会议》。生1:设置问题:1.雅尔塔会议召开的时间、国家及领导人。2.雅尔塔会议的内容。3.雅尔塔会议的历史意义。生:回答。(设计意图:以历史短剧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有一种新鲜感,以积极的心态认证历史)生:讲述柏林战役,介绍希特勒。生:识图《德国代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抗日战争,强调日本投降的时间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三、各抒己见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这场反法西斯战争取胜的原因有哪些?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师:引导、归纳。出示两次世界大战规模比较表,让学生结合教材楷体字,谈一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讨论。生:小组讨论、分析,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运用辩证法,从对全人类、对法西斯主义、对民族解放运动、对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对科学技术等方面分析。(设计意图:提供感性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师生互动,共同解决难点)四、群雄争霸(知识反馈)出示课件,各小组选择本组喜欢的小动物,点击其中的一个,会出现问题,作为本组的必答题;抢答题的规则:答错要倒扣分。(设计意图:选择小动物,容易消除学生消极被动的心理,采取带有挑战意味的游戏方式,激发活力,提高竞争、合作意识,在新奇与刺激中完成反馈)第三环节评价(包括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

师:按照惯例,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各组选派代表,对其他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综合刚才各组所得分数,选出本节课的最佳表现小组。生:完成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师: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可最佳小组只能评选一个,希望在下一节课,另外两个小组的同学有更出色的表现。(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诊断、促进等功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布置作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的局部战争仍在不断发生,你知道的有哪些?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避免新的战争?(设计意图: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历史迁移能力;渗透情感教育:珍爱和平,反对战争)〖板书设计〗

第8课正义的胜利

《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家1942.1.1德国投降的不断联合雅尔塔议1945.5.8正义的胜利日本投降反法西斯国家斯大林格勒战役1945.8.15的重要战役诺曼底登陆原因及影响柏林战役〖反思心得〗

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发挥,学生会有你意想不到的创造力,同时要能联系时政,明确学史的目的,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