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第一课时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5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第一课时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第一课时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第一课时教案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共2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游戏: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板书设计:

延伸阅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第一课时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第一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第一课时教案

第五单元:分类(共2课时)

第一课时:分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第40页练习六?1~3?题?

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录像,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1)播放录像①商场外景镜头。?

(2)播放录像②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

(1)播放录像③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学生结合所看录像说说什么是分类。?

(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3)汇报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练习,练习六1-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前、后4辆车是同一类的。?

(2)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不是同类。?

4.补充练习: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议一议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三、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游戏: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教案(人教版)

第一课时: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游戏: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板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数学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数学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

●明确学习内容

认识图形 例1

●厘清学习目标

1.通过描、认、议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面在体上”。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清晰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感受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图形卡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直三棱柱、白纸等。

●情境启发 明确目标点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图形,还记得这些立体图形朋友吗?请同学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请它们一一闪亮登场。出示长方体、 正方体、 直三棱柱、 圆柱等。

师:这些立体图形上都有平平的面,我们选择一个立体图形,摸一摸,感受感受一个个平平的面。

师:这些立体图形上平平的面,都叫什么名字?都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1.认一认:这些平平的面,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面(图形)的特点。

2.想一想:要想从这些立体图形上得到其中的一个面(图形),怎么办?先独立思考,再同桌合作。

3.描一描: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引导学生把几何体上的面拓在纸上。

4.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想要的面(图形)的?所得到的面(图形)分别是从哪些物体上的面得到的?

5.分一分:给你描下来的这些图形分一分。

6.认一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

7.议一议: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这些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怎么都是三角形(平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变式练习 检测目标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做一做1)让学生说清楚、说明白,防止学生指导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混淆。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做一做2)先想清楚要用佬样的平面图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再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交流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4.练习一第2题

5.练习一第3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6.练习一第6题

●评讲总结 升华目标

师: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我们今天动手从立体图形上描来的有哪些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课后作业测评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期末复习要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期末复习要点

(一)立体图形

1、长方体

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相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魔方就是正方体。

3、圆柱体

圆柱就像一根柱子。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

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二)平面图形

1、长方形: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而且一样长。

3、圆形:没有角

4、三角形:三条边

(注:三棱柱可以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不要漏选哦!)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小运动会》第一课时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小小运动会》第一课时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小运动会》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小小运动会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的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让学生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向学生明确运动员的选拔要求,让学生课前分组选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运动会就要来临了。开展运动会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准备工作,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进行运动会的报名。(出示课题:运动会报名)

师:下面请每组选出的运动员上台。(每组的运动员上台。)

小组的同学能够选你们当我们班参赛的运动员,说明大家是非常信任你们的,老师也相信你们。

二、提出问题

师:凡是参赛的运动员每人都要佩带一个菜牛上号码,大家想一想,我们班需要多少个号码?

生:只要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就知道了。

师: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运动员的人数呢?

生甲:可以计算赛跑的和投沙包的一共有多少人。列式:9+6=

生乙:刚才这个问题也可以列式:6+9=

生丙:其实,要算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算一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决问题

1、探索9+6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演示来进行。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3)组间交流:

生甲:我用数一数的方法......

生乙:我先把6分成1和5,9+1得10,10+5得15。

生丙:我把9看成10,10+6=16,16-1=15。......

师:刚才这些同学说的都不错,说明同学们都动脑筋了,这值得表扬.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最简便,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

师: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吗?

2、探索6+9的算法。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技术2一下6+9得多少。

(1)让学生独立思考。

(2)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3)组间交流,教师对于由9+6=15想出6+9=15的同学要大加表扬和鼓励,向学生进一步渗透加法交换律的数学思想,并提高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积极性。

3、探索8+7、7+8的算法。

师:刚才有个同学提出了要求“需要写多少个号码”,还可以算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个。用这种方法又该怎样列式呢?(指生回答,并且说说算法。)

4、小结与回顾:过刚才我们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了“需要多少个号码,并研究9+6、6+9、8+7、7+8的算法。这也是课本第72页、第73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一边看书,一边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将书上的方框、括号填完整。

四、练习与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先让学生用完整的一、两句话说明图意,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一共摘了多少根”把正确的列式填在书上,同位说一说算法。

2、算一算,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得数。师计时,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订正时,引导学生看板书寻找规律。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下课铃声就要响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随笔: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学案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学案分析

最喜欢的水果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体会统计图的必要性。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并能根据图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常见的几种水果(苹果。梨。香蕉。桔子)卡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新年快到了,班级里准备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一些水果给同学们吃,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呀?让学生回答(学生可能说的很散,因而要补充:老师课前到商店里调查了一下,苹果、梨、香蕉、桔子,现在市场能购买到,而草莓、猕猴桃等冬季买不到,所以老师决定买这四种水果。)你能从这四种水果中选一种你喜欢的水果,好吗?板书课题:最喜欢的水果。

老师要想知道哪种水果买得多一些,需要同学们帮忙。

二、探求新知:

1、每个桌面上都有一个信封,那里面有这四种水果图片,现在请你们打开信封,每人挑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水果卡片举起来,让老师和小朋友们看一看。

2、老师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水果有多少个人喜欢呢?谁能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小组进行交流,并汇报。

(可能出现:分组站、举手等方法)

肯定学生的做法后,让学生把喜欢的卡片贴到黑板上。

3、你能发现哪种水果有多少吗?

(可能贴得很乱,不能很快、很准地数出来。)

还有没有好办法?让学生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

4、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整理后,出示图表(注意:根据班级学生的多少画格子)

你们把你喜欢的水果图片贴到这张表中,喜欢吃苹果的同学,将苹果贴在相应的格中,喜欢吃梨的同学,将梨贴在相应的格中……注意一个小格里只能贴一个水果。

5、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完成了这幅图,看图,你们知道了什么?如果老师现在让你去买水果,你知道怎么买吗?让学生思考回答。

6、根据统计图中每种水果的数量,我们来填统计图下面的表格,这个表就叫统计表,让学生认识统计表,并填写统计表。

7、看图或表上的数据,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看一看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8、小组交流并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试一试:请你把剪下的附页图贴到95页的统计图中,并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你能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检测:(10分)(图略)

(1)一共有___个图形。□○□○□=□

(2)○比☆多___个。□○□=□

(3)△比☆多___个。□○□=□

(4)△比○少___个。□○□=□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的表现怎样?

迎新年

【情感目标】

借助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现实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初步感受生活中有统计,生活中需要统计;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使学生感受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与合作。

【教学设计】

一、动画音乐情景引入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请你们欣赏一段音乐。

(多媒体课件)

听了刚才的音乐,你们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节日?

生:新年

有很多小朋友也在过新年,大家看看去。

(多媒体课件——主题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生:有唱歌的,跳舞的,弹琴的,还有看演出的。

师:观察的真仔细。你们能帮帮老师完成下面的问题吗?

(课件出示、逐个出示)

指名学生回答。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回答)。

生1:跳舞的比弹琴的多几人?5-1=4

生2:观看的有几人?9+9=18

生3:观看的比跳舞的多几人?19-5=14

生4:唱歌的和跳舞的一共有几人?11+5=16

生5:观看的比唱歌的多几人?

师:这位同学提的问题谁会解答

19-11=8(人)

这位同学真棒,这么难的问题都会解答。

二、游戏

师:看完了精彩的表演,我们来放松一下。在这次晚会上,我们中兴小学还准备了一个小游戏,

节目名叫“投分游戏”。邀请你们参加,想去吗?

生:想。(非常兴奋)

师:好,我们现在就来练习一下。每个同学投两次,再把投中的分加起来,看谁投的多。每两人

一组,一个投,另一个记分,多的同学得一面小红旗。

(放音乐)

一组:生1,一次8二次38+3=11(交换)

生2,一次7

师:这位同学要想超过他,至少必须投中多少分呢?(5分)

生:7分。(结果这位学生投中9分)7+9=16

师:就送给这位同学一面小红旗,下面我们再找几位同学来投分。

(一组女同学)

(一组男女同学)

师:谁愿意和老师比一比。(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游戏)

你们“投分游戏”练的真不错,到新年那天一定请你们去。

刚才老师发现你们在玩游戏时,计算得分时用的什么方法?

生:加法。

师:加法你们掌握的真棒

为了奖励你们,老师有一样小礼物送给你们。

(多媒体出示)

出来一个“年”。

(这时课堂出现一个小高潮,有学生猜出后面两个箱子是“快”,“乐”)。

师:你们猜的对不对呢?请后面几个小组给你们答案吧。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演示,得出“快乐”。

师:你们真棒。这就是老师送你们的礼物。祝你们“新年快乐”。

你们会唱这支歌吗?跟着一起唱,好吗?

(多媒体课件)

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新课。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人教版

“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因此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描出物体的面一样大的三角形(或长方形),感受平面图形是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来,体会“面在体上”;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或长方形),学生从中可以认识这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学生状况

学生64人,其中一部分来自城镇,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四种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基本能分清不同的平面图形,但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受学前教育较差,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明了,对它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更是一无所知。

教学目标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培养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1:摸起来挺硬。生2:滑滑的。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师启发谈话:“我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①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②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③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面”之间的关系。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教师同时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教师拓展性的设问,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三、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说:“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

让学生评价结果。

【如何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分房子的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增进了一步。】

四、活动四:实践运用

师(出示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说:“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生给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涂色。

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五、活动五:图形拼组。

小熊猫:“小朋友玩得真不错,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生1: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2: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图形拼组,由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坦克;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小猫住这,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

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学生的教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空间与图形”部分的 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因此在 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描出物体的面一样大的三角形(或长方形),感受平面图形是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来,体会“面在体上”;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或长方形),学生从中可以认识这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学生状况

学生64人,其中一部分来自城镇,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四种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基本能分清不同的平面图形,但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受学前教育较差,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明了,对它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更是一无所知。

教学目标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培养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 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1:摸起来挺硬。生2:滑滑的。 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二、 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师启发谈话:“我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① 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② 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③ 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面”之间的关系。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教师同时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教师拓展性的设问,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

三、 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说:“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

让学生评价结果。

【如何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分房子的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增进了一步。】

四、 活动四:实践运用

师(出示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说:“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生给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涂色。

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五、 活动五:图形拼组。

小熊猫:“小朋友玩得真不错,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生1: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2: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图形拼组,由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坦克;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小猫住这,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

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学生的教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人教版)


今天,上了一节《认识人民币》的课,在课前了解过孩子对这些知识的认知水平:半数以上的孩子都能认识人民币,但是对人民币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只是知道买东西的时候会用到,至于这些钱的面值等概念并不清楚。在课堂上,我先用一个商店开业的场景导入,孩子们较感兴趣,接着又出示了一些人民币在幻灯片上,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说着,把自己的经验运用到课堂上来。接着我发放了学具——迷你人民币。孩子们拿到学具的那一刻非常兴奋,这时候我让他们观察人民币,再说是怎么分类的,大部分同学都能给自己手中的人民币分类。之后我让孩子们了解了简单的换钱方法,又结合奖励制度给他们讲解了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又用闯关小游戏让孩子们进行了换钱练习,最后让孩子们听了《一分钱》这首歌,告诉他们要懂得爱护人民币,这个时候下课铃声响起。

孩子们总有些意犹未尽。下课了,一群孩子围着,有几个孩子过来告诉我:“老师,我觉着这节课过得真快!”“老师,这套人民币是不是送给我们了?”“老师,下节课我们学什么啊?”......孩子们,老师想说:真心地谢谢你们!其实在讲课的过程中,就发现我备课过程中不充分的地方,那就是没有能充分地预设孩子们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我想这一点是我的失败,是我在课前没有能够充分准备而造成的,对于孩子们的求知欲没有充分地满足。

在对低年级的孩子的要求还是不够细致,这一点一直都是比较欠缺的地方,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时,课堂上制定的规矩才是保障课堂实施的重要保证。

小组合作的模式和实效性仍然没有显现,有些流于形式,到底是两人一组比较好,还是六人一组比较好,还需要进一步地实践探索,找出最适合班级的方法。

自己近来也许是有些太过疲惫,家庭作业有时候自己做,简单的计算竟然都做错,有些惭愧,以后应该在要求孩子做到之前自己先做到,这样才不愧对于我的学生们。孩子们,我们共同成长吧。谢谢你们的陪伴。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面图形》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面图形》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面图形》教案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做一做,练习五1、3、4、5题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上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小结

派代表全班交流

学生小结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五第一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

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5.数一数由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个()个()个()个

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1.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1.独立完成练习五第五题

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四、小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面图形》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面图形》教案(人教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做一做,练习五1、3、4、5题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上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小结

派代表全班交流

学生小结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五第一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

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5.数一数由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个()个()个()个

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1.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1.独立完成练习五第五题

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四、小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课本P67例1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品,赶快打开看看吧。(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奖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奖品的哪一部分?

4、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页上的恐龙图: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

2、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五、随堂练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第一课时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