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案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5

九年级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九年级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九年级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案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思想教育:①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3.能力培养:①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②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辅以谈话法和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我们在第1课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要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怎样发展经济,以什么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呢?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战争结束了,政权巩固了,这就为布尔什维克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创造了条件。俄共(布)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实施以后起了什么作用?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板书)

1.实施的原因(板书)

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对俄国经济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不仅如此,还有更重要的,(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农民开始不满,阶级敌人利用农民的不满,在一些地区组织叛乱。为此,党需要制订新的经济政策。再有,为建设社会主义,党制订了俄罗斯全国电气化的远景计划,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大生产。而要使这一切成为现实,就要恢复发展经济,特别是要首先恢复和发展农业。

1921年3月,根据列宁的提议,布尔什维党通过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2.主要内容(板书)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学生回答略)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

二、苏联的成立(板书)

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什么要成立苏联呢?这是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加强国防,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际主义政权性质所决定的。苏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参加的基础是平等、自愿。当时加盟的共和国有四个,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逐步增加,到1940年共有15个。(引导学生看课本p8《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

1924年列宁逝世了,这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列宁对苏俄(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板书)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实现的。

1.苏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板书)

由于苏联人民的艰苦奋斗,在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期间,苏联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走完的道路。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苏联人民的自信心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地位,而且也为以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情况。但与此同时,其农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则是比较落后的,贫富分化也不断发生。如何发展农业。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2.农业集体化(板书)

到1937年,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四、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1936年宪法的颁布,成为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的标志,也是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标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让学生看书,找到斯大林模式的作用,尤其是弊端的四点内容。(看书p10)

扩展阅读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等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客观认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同时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要认识到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即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三、温故知新

1、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其性质是一场革命。

同年的11月,起义爆发,这就是著名的十月革命,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

2、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是主席是

3、苏俄实行了政策来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四学习过程

导学问题一、苏俄(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很顺利吗?主要有什么方式建设社会主义?

导学问题一、、阅读教材第7页,找出并写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作用。

年,苏俄实现新经济政策:

作用是。

导学问题二、你能分清沙俄、苏俄与苏联吗?请说出。

导学问题三、请写出最早加入苏联的四个加盟共和国。

导学问题四、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主要表现在那两个方面?请说出,各自又有什么成果?

导学问题五、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以及特点?请评价一下斯大林模式。

四、知识梳理

五、

1918年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21年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六、当堂达标

知识点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

A、1918年B、1921年C、1922年D、1924年

2、苏联建立的时间是()

A、1917年B、1919年C、1920年D、1922年

3、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出的探索是()

A、实行新经济政策B、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颁布新宪法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4、1922年,在苏俄不可能出现的是()

A、喀秋莎到市场上买土豆B、资本家可以租用部分国有资本

C、农民家中没有剩余的粮食D、安娜到商店购买日常生活用品

知识点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4、列宁逝世后,领导苏联人民确立了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经济建设路线的是()

A、赫鲁晓夫B、斯大林C、斯达汉诺夫D、勃列日涅夫

5、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是在()

A、十月革命时期B、国内战争时期

C、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D、“二五”计划期间

6、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是()

A、苏联的成立B、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农业集体化的实现D、新宪法的制定

7、“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主要有()

(1)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3)损害了农民的利益(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5)民主与法制健全

A、1、3、5B、1、2、4、5C、1、2、3、4D、2、3、4、5

能力提升

1、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许多教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B、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B、要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

2、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1)十月革命的开始(2)二月革命(3)苏俄迁都(4)苏联成立(5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6)列宁的逝世

A、1、2、3、4、5、6B、2、1、3、4、5、6

C、2、1、5、4、3、6D、2、1、3、6、4、5

3、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B、代表农民的根本利益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D、目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

4、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办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5、关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A、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B、列宁—颁布1936年苏联新宪法

C、斯大林—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才轮到重工业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着手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材料2、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历史学家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材料3、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请回答:

请回答:

(1)请问通常工业化按什么途径进行?

(2)苏联的工业化是按什么途径进行的?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途径?

(3)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

(4)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7、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开始了崭新的探索,然而无论苏俄,还是苏联,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的道路却是曲折的,在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探索的道路上出现了两次重大转折,请分析这两次转折分别出现在哪位领导人时期,其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挑战中考

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表明他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D、创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七、史海拾贝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苏维埃俄国在国内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1918年夏,协约国帝国主义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燃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人民忍饥挨饿,苏维埃政权抵御侵略的物质后盾极其匮乏、脆弱,形势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决定把国内一切工作都纳入战时轨道,制定并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基本内容有:①国内贸易国有化.1918年11月21日,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组织一切产品,个人消费品及日用品的居民供应》的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家和合作社组织供应,取代私商.国家继粮食垄断制之后,这时开始对糖,茶,盐,火柴,布匹,鞋,肥皂等实行国家垄断.②余粮收集制.1919年1月11日,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国家在出产谷物的省份征粮办法》的命令,在全国各地实行了谷物和饲料的余粮收集制.征收数额由粮食部根据收成情况规定,原则是富裕农民多征,中农少征,贫农不征.不按期完成的,其储粮一经发现,当即没收.③产品配给制.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一度称消费公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但其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1920年开始逐渐改为免费供应,使工资实物化,货币工资失去实际意义.④劳动义务制.要求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参加劳动,并强迫剥削阶级分子参加体力劳动.强制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政府可以招募公民完成不同的社会工作,而不论其担任何种经常性工作.⑤全部工业国有化.大工业国有化是内战前就开始的,1918年6月正式颁布法令,加快了国有化速度.1920年11月29日,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决定,将拥有机械动力,工人在5人以上的,或没有机械动力,工人超过10人的私营企业,全部收归国有."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但在当时条件下,它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了巨大作用.

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为:(一)在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属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二)在工业方面,多种经济成分群英会存,由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两种形式,还允许部分地恢复小型私人企业;(三)在流通方面,由最初实行的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

实质是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工农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九年级历史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案分析人教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历史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案分析人教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九年级历史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案分析人教版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思想教育:①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3.能力培养:①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②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辅以谈话法和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我们在第1课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要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怎样发展经济,以什么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呢?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战争结束了,政权巩固了,这就为布尔什维克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创造了条件。俄共(布)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实施以后起了什么作用?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板书)

1.实施的原因(板书)

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对俄国经济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不仅如此,还有更重要的,(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农民开始不满,阶级敌人利用农民的不满,在一些地区组织叛乱。为此,党需要制订新的经济政策。再有,为建设社会主义,党制订了俄罗斯全国电气化的远景计划,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大生产。而要使这一切成为现实,就要恢复发展经济,特别是要首先恢复和发展农业。

1921年3月,根据列宁的提议,布尔什维党通过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2.主要内容(板书)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学生回答略)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

二、苏联的成立(板书)

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什么要成立苏联呢?这是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加强国防,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际主义政权性质所决定的。苏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参加的基础是平等、自愿。当时加盟的共和国有四个,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逐步增加,到1940年共有15个。(引导学生看课本P8《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

1924年列宁逝世了,这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列宁对苏俄(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板书)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实现的。

1.苏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板书)

由于苏联人民的艰苦奋斗,在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期间,苏联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走完的道路。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苏联人民的自信心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地位,而且也为以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情况。但与此同时,其农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则是比较落后的,贫富分化也不断发生。如何发展农业。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2.农业集体化(板书)

到1937年,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四、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1936年宪法的颁布,成为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的标志,也是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标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让学生看书,找到斯大林模式的作用,尤其是弊端的四点内容。(看书P10)

第2课(学案)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TRS_AUTOADD_1212110881614{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0881614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0881614TD{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0881614DIV{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0881614LI{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右图是苏联社会主义的两位领导人列宁和斯大林。关于列宁,人们都知道他最早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地方被突破”的理论,而对他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方面却知之甚少。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斯大林开创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唯一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至少在半个多世纪内,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对此深信不疑。而对列宁曾经尝试过的“新经济政策”,人们只是把它当成一个特例,并不以为然。那么,社会主义究竟应该走什么道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哪一个更适合苏联国情?

让我们结合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作一个比较和鉴别吧!

1.在国内战争期间,苏维埃政权实行了经济上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后,苏俄又实行了哪一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2.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苏联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模式在政治和经济上有哪些表现?利与弊各是什么?

一、选择题

1.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是()。

A.十月革命后广大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B.农民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面临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

D.列宁要把苏俄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

2.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于()。

A.1917年10月 B.1920年10月

C.1922年底 D.1924年

3.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于()。

A.1924年 B.1928年

C.1936年 D.1937年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斯大林模式”弊病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B.过分强调产值和产量,忽视产品的种类和质量

C.国家对农产品定价过低,对工业品价格定得过高

D.注意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二、填空题

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 时期,苏维埃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在 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 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苏联成立之初,除俄罗斯联邦、 外,还有 和 ,后来,苏联扩大到 个加盟共和国。

3.1936年,苏联新宪法宣布苏联是,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 ”的形成。

三、简答题

自十月革命至20世纪30年代,苏俄(苏联)国内经济政策有何变化?结果如何?

“斯大林模式”是一个被帝国主义包围的经济落后的资源大国,为迅速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而选择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是适应当时苏联国内生产发展水平的产物。但“斯大林模式”同时也包含着一系列的缺陷和弊端,是一个不完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模式。随着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换,“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是有其特殊历史条件的。一方面,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十分险恶。十月革命胜利后,帝国主义国家便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竭力想把年轻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但是,由于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仍处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因而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另一方面,苏联从沙俄继承来的经济是十分落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虽然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样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它仍是资本主义世界中经济发展相当落后的国家。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保卫无产阶级的革命成果,苏联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发展经济,尽快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正符合了这一需要,它可以集中全国力量来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取得了巨大建设成就。这主要表现在:迅速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使其工业产值在一个不长的时间内居于世界前列,将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依托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苏联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且在战后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核心,是冷战时期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在建立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特别是重型工业和国防军事工业的基础上,苏联掌握了一度领先于国际水平的核子技术、航天技术等,使自身进入了世界科技先进国家行列。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国内战争结束后,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制定实施的一种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斯大林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领导苏联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二者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请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种经济模式的不同。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