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关于9的除法应用题

小学教案比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05-24

关于9的除法应用题。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关于9的除法应用题》,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2.能熟练地解答除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分析比较除法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和投影片(电脑)、纸条、小黑板、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根据下面乘法算式,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

(2)引导学生想

①三()十八或()六十八

②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

③18里有几个6

④18是6的几倍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了哪几种除法应用题(可举例说明)教师板书:

(1)平均分

(2)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3)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这三种类型的应用题,我们都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引导学生明确都用除法计算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除法应用题.

教师板书课题:应用题

2.投影出示(或电脑显示):18筐白菜.同时出示例5

(1)食堂运来18筐白菜,平均分3天吃,每天吃几筐?

(2)食堂运来18筐白菜,每天吃6筐,可以吃几天?

(3)食堂运来18筐白菜,9筐萝卜.白菜的筐数是萝卜的几倍?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你们知道了什么?(教师巡视,并关照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启发学生汇报:

第(1)题讲的是把18筐白菜,平均分成3天吃,求每天吃几筐,就是把18平均分成3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为:(筐)

第(2)题已知18筐白菜,每天吃6筐,可以几天吃,也就是18筐里有几个8筐,就是几天吃完,用(天)

第(3)题18筐白菜,9筐萝卜,白菜是萝卜的几倍?白菜和萝卜比较,18筐里有几个9筐,就是它的几倍,用

3.进一步引学生讨论:这三道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

这三道题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第二个条件不同,所求的问题不同

这三道题都用除法计算

这三道题第1题数量关系是把18平均分成3份,求1份,用除法计算.

第2题是18筐里有几个6,用除法计算.

第3题是18筐里有几个9,就是9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条件和问题不同,数量关系不同,解答方法相同.

4.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

学校乒乓球队有24人,平均分成3组,___________?(口头提出问题,再解答)

学生讨论后,分组汇报.

引导学生口头提出问题:“每组有多少人”,列式计算:24÷3=8(人)

(2)投影出示

学校乒乓球队有24人,________,分成了几组?(口头填一个条件,再解答)

学生讨论,分组汇报。

引导学生口头填一个条件:

①每组有8人列式24÷8

②每组有6人列式24÷6

③每组有4人列式24÷4

④每组有3人列式24÷3

(3)投影出示

学校乒乓球队有24人,___________,乒乓球队的人数是篮球队的几倍?(口头填一个条件,再解答)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引导学生口头填一个条件:

①篮球队有8人列式:24÷8

②篮球队有3人列式:24÷3

③篮球队有6人列式:24÷6

④篮球队有4人列式:24÷4

(4)投影同时出示:

①学校乒乓球队有24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几人?

②学校乒乓球队有24人,每组有8人,分成几组?

③学校乒乓球队有24人,篮球队有8人,乒乓球队的人数是篮球队的几倍?

(5)分析比较上面l、2、3题,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明:

①这三道题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第二个条件不同,所求问题也不同.三道题,都用除法计算.

②这三道题第1题数量关系是把24平均分成3份,求1份,用除法计算.

第2题是24里有几个8,用除法计算.

第3题是24里有几个8,就是8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师生共同总结:这三道题虽然条件和问题不同,数量关系不同,但解答方法相同,都用除法计算.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除法应用题,通过讨论知道了虽然这三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不同,数量关系不同,但解答方法相同.

四、随堂练习。

1.看图口头把下面的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出来.

(1)有36根香蕉,_____________,平均每把几根香蕉?

(2)有36根香蕉,_____________,分了几把?

学生讨论,并口述汇报。

2.燕子可以活9年,喜鹊可以活27年。______________?

喜鹊活的年数是燕子的几倍?列式计算:27÷9=3

喜鹊比燕子多活几年?列式计算:27-9=18(年)

燕子比喜鹊少活几年?列式计算:27-9=18(年)

3.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99页“你知道吗?”通过教师讲解、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五、布置作业。

幼儿园买来30瓶橙汁,喝了12瓶,还剩几瓶?剩下的平均分给6个班,每班分得几瓶?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板书设计

除法应用题

(1)平均分

食堂运来18筐白菜,平均分3天吃,每天吃几筐?

18÷3=6(筐)

答:每天吃6筐.

(2)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食堂运来18筐白菜,每天吃6筐,可以吃几天?

18÷6=3(天)

答:可以吃3天.

(3)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食堂运来18筐白菜,9筐萝卜.白菜的筐数是萝卜的几倍?

18÷9=2

答:白菜的筐数是萝卜的2倍.

关于9的除法应用题

小编推荐

数学教案-关于9的乘法应用题的整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之间的联系.

2.能熟练地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联系.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数量联系,口头为乘法应用题补充条件或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补充口诀卡片、例3的挂图、投影仪、复合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背诵乘法口诀.

2.把口诀补充完整,说出口诀表示的意思及相应的乘法算式.

二()十八()九五十四三()二十七

()九三十六九()八十一()九六十三

3.填空.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

(2)红花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那么黄花的朵数就是___________个3朵.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3(1):小林买了4支铅笔,每支9分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2)出示实物挂图,指名同学分析数量联系,确定解题方法.分析后板书:

每支铅笔9分钱,意思是说1支铅笔9分钱,而且哪支铅笔都是9分钱.相同加数就是9,4支铅笔是4个9分,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在书上做.

(3)学生独立解答,主要纠正两点(列式4×9;得数为36分;)要从算式的含义和日常生活用钱习惯上分别予以说明,教师再巡视,使之及时纠正.

(4)出示例3(2):小林买了4支铅笔,买彩笔的支数是铅笔的3倍.买了多少支彩笔?

(5)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发现有典型过失的,让其写在小黑板上.订正时,请学生说是怎么想的,可出示挂图,具体分析说出解题思路.

(6)纠正时,要紧紧扣住彩笔的支数是铅笔的3倍这个条件,明确这个条件所含的意义,即4的3倍就是3个4的和,所以用乘法计算.

2.观察、比较两题的异同点,重点引导学生明白,条件虽然不同,问题也不相同,但从数量联系上分析,最后都是求几个几(即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所以两题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有乘法计算.

3.反馈练习.

(1)94页做一做第1题.

食堂每天吃3袋米,每天吃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4倍._____?(口头提出问题再解答)

读题后,指名请学生说题里告诉了什么,还缺少什么.然后分组讨论应补充什么,为什么补充这样的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

①告诉了食堂每天吃3袋米,吃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4倍,缺问题.②已知米的袋数,又给了面粉与米的联系,应求面粉多少袋.③分析出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4倍,就是说面粉的袋数是4个3袋.④根据乘法算式的含义,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归纳解答不完整应用题的方法:

①读题,找出缺少什么.

②分析题中告诉的数量之间的联系,确定应补充的条件或问题.

③列式解答.

(2)利用归纳的解答不完整应用题的方法,解答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分组讨论缺什么,应怎样补充完整,通过分析数量联系,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①学生讨论后分组汇报分析结果.

②引导学生口头补充一个条件:(可以天数不同,在2-9之间)

③无论吃几天,吃一天1个3袋,吃2天2个3袋,吃3天3个3袋,吃6天运来6个3袋……,因而无论填吃了几天,求运来多少袋都是求几个几,都用乘法计算.列式分别为3×2=,3×2=,3×4=……3×9=

(3)最后引导学生对两题进行比较,分析数量联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两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是多少,所以都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发展.

1.停车场上停着2排小汽车,每排3辆,一共停着多少辆小汽车?摩托车的辆数是小汽车的2倍,停着多少辆摩托车?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解答,遇有困难可向老师提出.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第1题有几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重点强调第二个问题,想求出停多少辆摩托车,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一个条件题中告诉了,(摩托车的辆数是小汽车的2倍)另一个条件到哪里去找?主要解决隐藏的一个条件,问题就可解答了.

2.动物园里有4只金丝猴,长臂猴的只数是金丝猴的2倍.有多少只长臂猴?长臂猴比金丝猴多几只?

重点指导学生想求第二个问题“长臂猴比金丝猴多几只”(需要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到哪去找?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

1.指导学生观看板书,总结出本节课学了哪些新知识.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小结.主要强调三点:

(1)求几个几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都用乘法计算.理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2)给不完整的应用题补充条件或问题,前提条件是要从题中告诉的数量中分析数量联系,确定补充什么,补充的必须符合题意.

(3)解答有两个问题的应用题,第二问同解答第一问的应用题分析方法一样,都是看解答问题需要哪两个条件;缺少的条件到题中告诉的条件或第一问题解答出的问题去找,要认真分析数量联系,全面的完整地理解题意.

五、布置作业.

集邮册里有60分邮票6张,80分邮票42张.__________?(口头提出问题,要用除法计算)

板书设计

乘法应用题的整理

例3(1)9×4=36(分)=3角6分

答:一共用了3角6分钱.

(2)4×3=12(支)

答:买了12支彩笔.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1)3×4=12(袋)

答:每天吃面粉12袋.

(2)3×6=18(袋)

答:运来18袋大米

(乘数也可以是2、34、5、6、7、8、9)


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详细介绍:

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联系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使学生学会解答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2.在掌握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的基础上,加深对除法两种应用题的认识.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两种应用题余数的处理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操作并解答.

(1)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根?你是怎么分的?

(2)拿出8很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你是怎样想的?

2.列式、计算,指明口述解题思路.

30个羽毛球,每6个放一盒,可以放几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3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先分分看)

(2)读题后引导学生操作,用小棒代替铅笔,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演示.边演示进口述分的过程.

教师提问:把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是什么意思?(就是把7枝铅笔平均分成3份.)分的结果怎样?全分完了吗?(每人分2枝,还剩1枝.)

教师引导:联系平均分的含义及以前我们学的知识,想想这道题应怎样解答?(指名学生列式“7÷3=”,并用竖式计算.)

教师启发:竖式中,除得的商是“2”,表示什么?(每人分得2枝.)余数“1”表示什么?(还剩1枝.)做应用题写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时,要写单位名称,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道题商和余数后面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应怎样写?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写出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7÷3=2(枝)……1(枝)

教师提问:回答时应怎样写?(每人分2枝,还剩1枝)为什么这样写?(因为平均分后,没有分完,还有剩余.)

(3)对比、分析:今天我们解答的这道应用题与以前学过的除法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平均分,用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有余数,商和余数都写单位名称,回答时因有余数需答完整.)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在解答时要注意横式等号后面的余数及单位名称不能丢掉,写答话时要按题意回答完整.

(5)反馈练习:

把20张画片平均分给7个同学,每人分得几张,还剩几张?

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解题过程,重点强调计算的结果及答话应该怎样写.

2.教学例4.

(1)出示例4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2)读题后,启发学生联系铺垫孕伏中第2题(羽毛球分放入盒中)列出算式:“43÷5=”,并用竖式计算.

(3)讨论:除得的商“8”表示什么?余数“3”表示什么?

(4)根据讨论的结果,联系例3有余数除法计算结果及回答时的写法,独立解答课本第5页例4.

(5)订正时,着重让学生说清商“8”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袋”,余数“3”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个”.

(6)反馈练习:

有42棵菜,每筐装8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菜?

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重点强调平均分的第二种有余数的应用题计算,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为什么不同.

三、全课小结.

1.让学生观察板书,总结出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重点强调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完整写出答话.

随堂练习

1.看图说题意,再写算式.(投影出示)

9÷□=□(个)……□(个)9÷□=□(盘)……□(个)

(1)先引导学生看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

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根据这个图和算式(1),你能说说题意吗?[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个)……(个)”,可以推断是平均分的第一种方法.]

类推:把图和算式(2)联系起来,你能理解题意吗?【可讨论,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盘)……(个),可以推断是平均分的第二种方法.】

比较、归纳:根据图及两个不完整的算式,指名说出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一个算式表示,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还剩1个.

第二个算式表示.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2盘,还剩1个.

(2)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写好算式.

(3)订正,指名口述思维过程.

2.填空.(投影出示)

(1)14÷4=3……2

14÷3=4……2

(2)21÷6=3……3

布置作业

有18个扣子,每件衣服钉5个,可以钉几件衣服,还剩几个?

有37米白布,每5米布做一条被单,可以做几条被单,还剩几米布?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表内除法应用题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表内除法应用题》,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
2.通过分析解答两类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3.创设适当的情境,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根据分析正确的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
在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看题回答问题(可以用投影片或用实物投影出示)
5×3=1515÷3=515÷3=5
提问:看到这几个算式,你都想到了什么?
【(1)这三个式子中都有3、5、15这三个数;
(2)这三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解答;
(3)乘法和除法有关系.】
2.看图回答问题.
师:谁能先把三个算式中的一个变成问题,然后再编出一道文字叙述题?[(1)3个5相加是多少?(2)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3)15里面有几个5?]
3.导入新课.
师:如果我们打一个形象的比方,文字叙述题就好像人的骨架,而具体的事件和事件的情节就好像是人的血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几道应用题,看一看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一些什么新的发现.
新授
1.出示例3.
2.引导学生发现题组与线段图和文字叙述题之间的关系.
3.教学例3
(1)问:谁来说说,第一题应该怎样想?
(2)几个同学为一组,用小圆片代替题目中的小金鱼,用铅笔代替鱼缸分一分,看看第二题和第三题的结果是多少.分完以后,同组的同学再一起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每道题该怎么想.
(3)找两个组的学生汇报分的方法和列式解答的方法.
(4)思考讨论:
第二题和第三题与文字叙述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第二题和第三题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问:后面两道题跟第一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教师小结:看来,这三道应用题实际上构成了一个题组,只不过是每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做题时做到认真审题.
(6)如果老师把这道题的数和情节变了,你还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吗?
4.教学例4.
(1)直接出示例4的两道题.
(2)出示想一想提纲,小组讨论操作,讨论后汇报各组的讨论结果.
①例4的两道题与例3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变化?
②借助小圆片,按照题目的意思分一分,摆一摆.
③摆完后互相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3)问:例4中的两道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巩固复习.
1.用8米长的绳子,做4条同样长的跳绳,一条有多长?
2.用8米长的绳子,做2米长的跳绳,可以做几条?
归纳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画一画数一数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6的乘法口诀.
游戏准备
画有100个圆点的纸.
游戏过程
1.教师分纸,并讲解游戏规则:
在纸上任意画竖、横两条线,把这100个圆点分成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圆点组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把每一部分内所包含的圆点数加起来,和仍为100.要求:又快又正确地数出每一部分内所包含的圆点数.
2.此游戏可由两个小朋友一起玩,一个小朋友任意画线,另一个小朋友计算.
游戏说明
1.可由横行的圆点数乘以竖行的圆点数得出,如下图所示:
2.此游戏还可用于熟悉7-9的乘法口诀.

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课题: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已学过的除法关系应用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掌握并灵活地运用这些常见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通过学生对一些数量关系的掌握,加深他们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的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加深学生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铺垫准备.【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出示:

根据24×6=144,列两个除法算式.

144÷6=24,144÷24=6

根据230÷5=46,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46×5=230,230÷46=5

观察以上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乘法各部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出示:被乘数×乘数=积

积÷乘数=被乘数

积÷被乘数=乘数

提问:我们学过的乘法数量关系有哪些?

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探索新知.

1.【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师结合课件问:动画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要想知道带的钱是否够用,可以估算一下,还可以先算出买鼓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结合课件演示叙述题意.

出示:(1)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问:这个问题中存在哪些数量关系?你想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98×8=784(元)

解决动画中“钱是否够用”的问题.

2.根据“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谁能联想出两道除法计算的应用问题来?

学生讨论编题,然后口述题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2)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一共需要784元,每个鼓多少元?

(3)学校鼓乐队买鼓需要784元,每个98元,一共可以买几个?

分别读题,列式解答,订正并板书:

(2)784÷8=98(元) (3)784÷98=8(个)

3.观察三个算式,联系题意,推出数量关系式.

(1)观察98×8=784(元) 784÷8=98(元) 784÷98=8(个)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想784、98、8分别代表哪一数量?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除了有乘法关系外,还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己提炼得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应用“总价÷数量=单价或总价÷单价=数量”的实际例子.

发散迁移.【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学生以小组位单位讨论74页“做一做”,得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除法数量关系式.

问:根据“工效×时间=工作总量”这一乘法数量关系,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推理得出这三个量间的除法数量关系.

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师带领学生回顾全课内容,从具有乘除法数量关系的三个数量间的紧密联系中体会“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的思想.

布置作业

略.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摆卡片,拼问题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沟通乘法常见的数量关系与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2.学会根据需要提取和处理信息,提高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将符合本课所学的生产、工作、价钱、行程的问题各选一道,每题分为三张小卡片,卡片正面为条件,背面为相应内容的问题.如:

卡片1:正面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背面为“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卡片2:正面为“从甲地到乙地行驶3小时” 背面为“从甲地到乙地行驶几小时?”、

卡片3:正面为“甲乙两地相距180千米” 背面为“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制作这样的卡片三到四组(可以掺入多余条件).

活动过程

发给每个学生或每组一份,使学生通过动手拼卡片,寻找相关的条件和问题编题,说明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5—7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含有未知数z的等式解答相差关系中逆叙的一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芦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能正确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相差关系的逆叙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题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列含有未知数i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1)养鸡场养鸡500只,卖出一些后还剩300只,卖出了多少

(2)张师傅和李师傅一共加工零件135个。其中李师傅加工了75个,张师傅加工了多少个?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完成一道,各人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应用题时,要几步?第(1)题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是怎样想的?第(2)题呢?

指出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时,要根据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式,对照着数量关系式来列出等式。

2.应用题。

粮站运来面粉96袋,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多24袋,运来大米多少袋?

读题后让学生想一想,这样的题用什么方法解答。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算?题里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

(板书:面粉的袋数+24=大米的袋数)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4,读题。

提问:例4与上面一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这两道题虽然有不同的地方,但相同的都是大米比面粉多24袋。想一想,例4的数量关系与上一题一样吗?

2.谁再来说一说,例4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

(评析:通过重复提问,可以突出例4的数量关系,便于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提问“为什么”,有利于学生认识根据题里怎样的条件找相差关系逆叙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

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你能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例4吗?

第一步先做什么?(板书设未知数x,并说明注意写“解”字。)

第二步要做什么?列出怎样的等式?(板书:x+24=120)

第三步求未知数x的值要怎样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说明求出x的值不带单位名称)你是怎样想的?

写出答句。

3.你能根据题意,检验这样解答是否正确吗?谁来告诉大家,的面粉有24袋。120一x=24)

追问:为什么可以列这样的等式?

怎样求未知数工?(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并写出答句)

5.提问:今天学习的也是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应用题?(板书课题)例4可以列几种等式来解答?这两个等式都是根据什么列出来的?

指出: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想数量关系式。这样才能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想一想,例4是根据题里什么条件来想数量关系式,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的?

三、巩固练习

1.根据下面的条件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1)鸡比鸭多30只。

(2)杨树比柳树少15棵。

(3)美术班比舞蹈班少16人。

(4)今年收的小麦比去年多1500千克。

2。做“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读题。提问数量关系式。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提问:这里的等式是根据什么来列的?

(2)完成第(2)题。

读题。让学生先说数量关系式。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列等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强调:像上面这样的几道题,都要先根据题里“谁比谁多或少多少”想数量关系式,再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等式来解答。

3.练习十二第5题。

说明要求,让学生在课本上练习。

提问:第(1)题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列等式的?第(2)题呢?

四、课堂小结

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答应用题,要分几步做?要根据什么来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6—7题。

除法应用题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4页例题。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常见的与除法应用题有关的数量关系,培养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解答应用题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根据乘法数量关系推导出除法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乘法应用题中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在黑板的右侧贴卡片。

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应用题中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回答并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评:通过复习乘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引入新课,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选择学习目标

看到这个题目后,你想学到哪些知识?

2.教师把同学们说的内容归纳后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和掌握除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2)能运用除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

[评析:学生根据课题,选择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兴趣。]

三、新课教学

1.学习例题

(1)自己读题,想一想,这道题已知什么?怎样列式?

(2)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学生回答,师贴出卡片。

(3)出示例题第(2)题,请学生认真读题,想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4)学生讨论根据什么这样列式?

师强调:除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是根据乘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推导出来的。

(5)在解答例题第(1)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改编成另一道除法应用题。

(6)改编的这道题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例题中的第(3)题。

(7)引导学生回忆是怎样学习例题第(2)题的?

(8)根据例题第(2)题的学法学习例题第(3)题,并在练习本上解答写出数量关系,小组评议。

(9)请学生板演并讲思路。

[评析:例题中的3个小题的设计有层次、有坡度。教学习方法,由扶到放,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教学要求逐步提高,特别是在解答(1)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编出另一道除法应用题,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培养创新学习的能力。]

小结: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都能积极思考,通过例题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根据一个乘法数量关系,可以推导出两个除法数量关系,并且利用这些数量关系可以解答相应的除法应用题。那么能不能根据一个除法数量关系推导出另一个除法数量关系和乘法数量关系呢?(给学生时间思考并回答)

[评析:小结的设计注重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2.做一做。

出示投影(做一做)

(1)请同学读题,根据题意解答并推导数量关系。

(2)根据(1)题编出两道相应的除法应用题,并且独立解答,再讲思路。

[评析:对做一做,教师采取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做,意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3)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数量关系,找出记忆方法。

小结:同学们真动脑筋,比老师想的还好,只要记住其中的一个乘法数量关系,就可以推导出另两个除法的数量关系。

四、巩固强化

1.根据一个数量关系推导出另外两个数量关系。(出示卡片)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单产量 数量=总产量

2.在练习十九中选出一道求"总产量"的应用题,口头列式并解答。

3.再分别找出求"数量、单产量"的应用题,并补充缺少的问题,再口头列式解答。

[评析:选题、补充条件问题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怎样推导常见的数量关系?师生共同概括。

六,布置作业

根据乘法的数量关系推导出除法的数量关系,并编出相应的应用题,解答出来。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采用根据乘法常见的数量关系,推导出相应的除法数量关系。选题、编题、补充条件问题等多种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尤为突出。

应用题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45页期末复习第13—16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本册教材里学过的应用题及其结构,加深理解对这些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认识一些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比较熟练地分析推理并正确地解答应用题,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复习本学期学过的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本册教材里的应用题的特点,更加熟练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确定要先算的中间问题,进一步认识一些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解答本学期学过的应用题。

二、复习三步计算应用题

1.整理思路。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三步计算应用题。请同学们想一想,我 们学过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解答时可按怎样的方法来想要先求出 的中间问题?还可以按照怎样的方法来想要先求出的中间问题

2.做期末复习第13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两道题的数量关系是 怎样的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第(2)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小结:这两题都是求两商之差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而第(2)题有一重复条件,所以也可以两步计算列式解答。

3.做期末复习第14题。学生读题,比较: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第(1)题根据问题可以怎样想?根据条件又可以怎样想

第(2)题可以怎样想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题的解题思路。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小结:这两题都可以从条件想起,或者从问题想起。但第(1)题的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第(2)题的互换,所以解题思路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中间问题:即6天装配电脑的台数要先求出来。

请同学们看下面一道题。

山边林场栽槐树和杉树各12行,槐树每行24棵,杉树每行 30棵。栽的槐树和杉树一共多少棵

提问:这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解答

第一种方法怎样解答?(板书综合算式)这样做是怎样想的

第二种方法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算式?(板书综 合算式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为什么可以用两种方法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解答应用题可以用哪两种方法来分析

指出:解答应用题,可以根据条件来想能求什么问题,也可以根据问题来想需要什么条件,确定每一步算什么。在列式时,要根 据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尽考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算。在本学期学的三步计算应用题里,如果有一个条件是两个数量共同 的条件,也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答。

五、课堂作业

1.期末复习第15题。要求先说一说解题思路,再列式解答。

2.期末复习第16题。要求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解答。

连除应用题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通过举实际例子亲身体验并感受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在亲身体验中通过合作、交流得出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计算方法。

3、能用两种方法正确解答应用题。

4、通过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生活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并能用两种方法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说出想法。

教学关键:通过举实际例子体验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谈话:(1)(拿起粉笔)工厂里生产出一支一支的粉笔,卖给我们的学校是不是一支一支拿过来呢?(得出先装成盒再装成箱)

(2)生举例子: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还能举吗?(举出不同情况的例子)

2、动手操作、加深印象: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把每份6支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小结:刚才进行了几次平均分?

3、提供材料:假设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每60支装

一盒、每20盒装一箱、装了4箱。

(1)观察从这些材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2)选择其中的一些材料,提出问题编出应用题。

4、呈现学生编的应用题;

(1)一步计算的、两步计算的、

(2)解决一步计算的与两步计算的连乘的应用题

(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如: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平均装了4箱,每20盒装一箱,平均每盒装多少支?(可能也有不同的:如问题是装了几箱。)

二、 展开

1、 独立思考:指着两步计算连除的应用题这样的又该怎么解答呢?看谁的方法多。

2、 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听;认真别人的不同的法想;小组长作好记录准备汇报。

3、 全班交流:刚才每小组的小朋友都非常积极地说自己的想法,且也非常认真地听别的小朋友的不同的想法,每小组肯定都有很好的、很精彩的解法,把你们的想法展示出来吧。

(1)平均每箱装了多少支?

4800÷4=1200(支)

(2)平均每盒装了多少支?

1200÷20=60(支)

综合算式:4800÷4÷20=60(支)

这里学生说这种想法时出示线段图加深理解。

或:(1)一共装了多少盒?

20×4=80(盒)

(2)平均每盒放多少支?

4800÷80=60(支)

综合算式:4800÷(20×4)=60(支)

生选择一种说说想法、同桌互说想法。

小结:刚才做的题目有什么特点:进行了两次平均分。

4、试一试:

学校图书馆买来864本新书,平均放在6个书架上,每上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1)独立做(用两种方法解答)

(2)交流说说解题思路(个别说、同桌互说)

5、比较、概括:刚才做的这道题目与开始时做的那道连乘应用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同时出示课题:连除应用题

三、 练习

1、针对练:用两种方法解答。

(1)电池厂生产了4800节电池,每12节装一盒,每8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2)三年级有2个班,每班有42人,一共栽树336棵。平均每人栽树多少棵?

独立做、个别说想法。

2、比较练:

(1)商场运来3箱衬衣,每箱有24件,每件95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2)商场运来3箱衬衣,每箱有24件,一共卖了6840元。每件衬衣多少元?

独立做、个别说想法、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3、提高练:先补充条件,再列式计算。

食堂运来2车大米,每车有15袋, 平均每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独立做、汇报。

四、 小结:你有什么新收获?

五、 作业:课堂作业第45页。

板书:连除应用题

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平均装了4箱,每20盒装一箱,平均每盒装多少支?

平均每箱装了多少支?

4800÷4=1200(支)

每盒装了多少支?

1200÷20=60(支)

综合算式:4800÷4÷20=60(支)

一共装了多少盒?

20×4=80(盒)

平均每盒放多少支?

4800÷80=60(支)

综合算式:4800÷(20×4)=60(支)

答:每盒60支。

连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优选策略教学。

教学重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请学生说说学校的教学大楼有几层?每层有几间教室?数一数,我们教室有几张桌子?你是怎么数的?

2.学生反馈。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第层有多少张桌子?一共有几个教室?一共有几张桌子?)

4.教师指出:前两个问题非常简单,大家都能解决,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3个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研讨新课。

1.针对上述几个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组织汇报交流。

2.让不同做法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列综合算式,完成例题板书。

4.小结:求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答。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图书馆问题。

有8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每层放了40本?

2.提问:根据这些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3.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五、作业

作业本p17

乘法应用题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应用题”,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乘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会分析乘法简单应用题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活动引入。
1、师:小朋友,六一节要到了,大家为了布置教室扎了许多花,我们一起来看看扎了些什么花?(课件显示一个花篮里装了一些蓝花、红花、黄花)
大家起来书数数每种花各有多少朵?
显示从蓝里拿出有2朵红花有4个2朵黄花有3个2朵
2、理解: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黄花有3个2朵,可以怎么说?(指名回答)
3、摆一摆
学生拿出小图片。(1)要求第一行摆2个圆片,第二行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第二行要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摆了几个圆片?你是怎样相的?
板书:3个22×3=6
(2)要求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
一块讨论:你是怎样摆的?又是怎样摆的?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1、看显示:蓝花有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你能说出黄花有多少朵吗?你是怎样想的:(四人一组讨论)
交流: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背,黄花的朵数用2×3=6,因此黄花有6朵。
2、想想: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红花有几朵?
(组内互相说说)列出算式:2×4=8
3、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计算。
三、形行应用,加强实践
1、课本第82页、83页“想想作做”第1、2题,看图理解图意并填空。学生独立完成。
2、第3题,学生边摆边列式。
3、游戏,变蝴蝶(把第5题做成头饰,学生根据题目选择)
5的4倍5×42的3倍2×3
3个43×44的2倍2×4
四、自我评价,加深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五、课堂作业
第83页第4题

应用题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练习十二第8~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答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解题的步骤,能正确地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法一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有关的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小黑板出示练习十二第8题,指名学生口算。

2.列含有未知数j的方法解文字题。

(1)一个数减去170后得150,这个数是多少?

(2)280加上某数后等于400,求某数。

(3)135比什么数多287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指出: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这类题时,都要先用刀表示未知数,再根据题意列出等式,然后求出未知数x。

3.揭示课题。

我们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法应用题时,也是按这样的步骤来解答的。今天这节课,就来练习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解应用题练习

1.练习十二第9题。

指名读题。

提问:按照题意,这道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

你能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吗?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

提问:解答这道应用题时你是分哪几步的?x一720=280是根据什么列出来的?谁能说一说最重要的是哪一步?

2.根据下面的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1)一批货物,运走30吨,还剩15吨。

(2)原有货物30吨,运来一批后,一共45吨。

(3)原有货物45吨,运走一批后,还剩30吨。

(4)篮球比足球多20个。

(5)科技书比故事书少100本。

3.练习补充题。

(1)同学们植树,四年级植96棵,比三年级多植18棵,三年级植多少棵?

(2)同学们植树,四年级植96棵,比五年级少植18棵,五年级植多少棵?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列等式时是怎样想的。

提问:这两道题列的等式,为什么第(1)题是x+18=96,而第(2)题要用x一18=967(或第(1)题是96一x=18,而第(2)题要用

x一96=187)

小结: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比多、少的应用题时,一定要根据谁比谁多(少)几的条件想数量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式列等式解答。

4.练习十二第11题。

学生读题,然后要求用直接列算式计算和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两种方法解答。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直接列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时你是怎样想的?哪一种方法是顺着题意想的?

小结: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时,一般只要顺着题意想数量关系式,列出等式来解答。这样想,思考过程比较容易。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谁来说一说,用这种方法解答应用题时要分哪几步?怎样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10、12题。

分数应用题复习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分数应用题复习》,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12一132页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的:

1.通过一些有联系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

2.使学生会正确、熟练地解答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

教学关键:找准单位"1",理清单位"1"的量、分率及分率对应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使知识建成网状结构

1.口答:(打开投影仪)

(1)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类型有几种?哪三种?

(2)解答这三种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找准单位"1",弄清单位"1"的量、分率及分率对应量。)

(3)解答这三类分数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是什么?

2.(l)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①某班有男生4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1/4,女生有多少人?

②某班有女生10人,男生4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③某班有女生10人,是男生人数的士,男生有多少人?

(2)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①某班有男生40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4,女生有多少人?

②某班有男生40人,女生3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几分之几?

③某班有女生30人,比男生人数少言,男生有多

少人?

以上这两组题把分数应用题全部展示出来,教学时可先出示第(1)题的3个小题(打幻灯),让学生口头列式并比较异同,生答师板书:

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率对应量÷单位"1"的量=分率

③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

而后出示第(2)题的3个小题(打幻灯),让学生试做,再和第(1)题的三个小题比较异同,使学生进一步懂得,解答这三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三个小题比较异同,使学生进一步懂得,解答这三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然后根据这三个基本关系式进行解答。

[评析:根据以上复习,使学生对分数应用题从简单到复杂有了整体的认识,这样既梳理了知识,又沟通了联系,通过对知识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和梳理,使知识构成了网状结构,促使学生的思维条理化,进一步理清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二、抓住结构特征,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能力。

(1)某用户三月份用电100度,四月份比三月份节约用电1/10, ?

①100×1/10 ?

②100×(1-1/10) ?

③100×(1-1/10+1) ?

(2)某用户四月份比三月份节约用电100度,正好节约了1/10,

①100÷1/10 ?

②100÷1/10×(1-1/10) ?

③100÷1/10×2-100 ?

(3)某用户四月份用电90度,比三月份节约用电1/10, ?

①90÷(1-1/10) ?

②90÷(1-1/10)×1/10______________?

③90÷(1-1/10)+90________________?

(学生口述,集体订正,比较异同)

2.根据补充的条件或问题列式计算:(发散思维,提高能力)(用幻灯逐题打出)

__________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___________?

(1)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运来的桔子是苹果的几分之几?

(2)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运来的苹果是桔子的几倍?

(3)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多少吨?

(4)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运来的苹果比桔子多多少吨?

(5)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运来的桔子有多少吨?

(6)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两种水果共运来多少吨?

(7)某商店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苹果多少吨?

(8)某商店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桔子多少吨?

(9)某商店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两种水果共运来多少吨?

(10)某商店运来的苹果比桔子多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苹果多少吨?

(11)某商店运来的苹果比桔子多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桔子多少吨?

(12)某商店运来的苹果比桔子多10吨,运来的桔于比苹果少 ,求两种水果共运来多少吨?

(13)某商店运来桔子10吨,运来的桔了比苹果少 ,求运来的苹果有多少吨?

(14)某商店运来桔子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多少吨?

(15)某商店运来桔子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的平果比桔子多多少吨?

(16)某商店运来桔子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两种水果共运来多少吨?

(17)某商店运来桔子和苹果共18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苹果有多少吨?

(18)某商店运来桔子和苹果共18,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桔子有多少吨?

(19)某商店运来桔子和苹果共18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多少吨?

(20)某商店运来桔子和苹果共18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的苹果比桔子多多少吨?

以上各题采用先让学生试做,然后老师归纳总结解题思路:

①先找出单位"1"的量

②谁和单位"1"的量相比

③确定算法:a: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就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或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b: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就用除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④确定算法(或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3.发展题(用幻灯逐题打出)

(1) 要修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3/5多2千米,还剩了12千米没有修,求这条路有多少千米?

(2) 要修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3/5少2千米,还剩下12千米没有修,求这条路有多少千米?

教师先出示第(1)小题,让学生试做,估计有一部分同学会列出错误算式:(12-2)÷(l-3/5),此时,老师不要急于纠正,而应再出示第(2)小题让学生比较异同,引导学生发现两题仅一字之差,列式却不同,然后教师帮助学生画图分析解答。

通过以上两小题的讲解,使学生在找准单位"1"的基础上,通过图形,灵活掌握"量率对应"。

三、课堂小结,再次构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师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甲生答: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类型。

乙生答: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然后看谁跟单位"1"的量相比,它相当于单位"1"量的几分之几。

丙生答:根据分数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确定算法。

丁生答:有些灵活题还要通过画图,找出"量率对应"再解答。

相遇问题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例5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4 题。 i

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相遇问题,初步认识相遇问题求路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求路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用不同方法解答,并认识两种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 i

教具准备:男学生和女学生的人像、学校图片,复习题的问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做第36页复习题。

小黑板出示。 ]

让学生依次提出问题,老师用卡片贴出问题卡片,并让学生口头列式,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结合前两题解答提问:

前两题是已知两个什么数量,可以求什么问题?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解答的?

结合第(3)题解答说明:

第(3)题求的是两人每分行的总米数,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两人的速度和。(板书:速度和) 1

追问:什么叫做两人的速度和?第(3)题小明和小芳的速度和是多少?

2.演示相遇问题。 ]

我们过去已经学过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今天开始,我们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问题。现在我们用一条线段表示一段路程,两名学生同一时间从路程的两端出发,(演示)这叫“同时出发”;(板书:同时出发)面对面走来,(演示)这叫做“相向而行”;(板书:相向而行)(继续演示)请大家看,两人在途中怎样了?(板书:相遇)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两名学生从两地怎样出发的?是怎样行走的?结果怎样了?

说明:像这样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结果在途中相遇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两个物体运动中的相遇问题。(板书:相遇问题)

(评析:先通过演示明确相遇问题里物体运动的特点,可以分散教学中的难点,有利于学生学习下面的例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1)出示例5,同时贴出男、女学生人像和学校图片。

提问:从图上看,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家里出发走向学校,他俩的行走有什么特点?在哪里相遇?

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在线段上表示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表示出问题)

提问:从图上看,他们两家相距的米数,是哪两部分路程的和?求两家相距的米数就是求什么?

要求两人4分所走路程的和,要先求什么?这道题要分哪几步来做?

让学生在课本上先分步列式解答,再列综合算式解答,同时指名两人板演,分别用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

集体订正,说一说每一步求的什么。

提问:这样解答是怎样想的?

(2)教学第二种解法。

提问:按照刚才的复习题,根据题里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可以求出怎样的数量?线段图上指的哪两部分的和?

(用红色在线段上表示)他们经过4分相遇,两人4分走的路程就是几个这样的速度和?(用手势在图上表示)

按照这样的分析想,要求两人4分所走路程的和,就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让学生在课本上先分步列式解答,再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口答综合算式与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提问:这里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为什么乘以47这样解答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板书:速度和x时间=路程)

指出:速度和是两人每分一共走的路程,乘走的时间,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速度和,这样就可以求出两家相距的米数,也就是路程。

(3)解法比较。

想一想,这两种解法各是怎样的数量关系?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2.小结。

这里第一种解法是先算每人4分走的路程,再加起来就是两人一共走的路程;第二种解法是先求每分的速度和,再乘以时间就是两人4分一共走的路程。两种解法的算式正好符合乘法的分配律。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题。

学生读题。

提问:第一种解法可以按怎样的数量关系来算?第二种解法可以按怎样的数量关系来算?

指名两人各用一种方法解答,其余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在练 习本上。

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

2.做练习八第3题。

让学生读题。

提问:这里的题目和刚才做的有什么地方不同?从图上看,求两人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根据线段图上表示的题意,求两人4分所走的路程和可以怎样算?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是相遇问题里求什么的应用题?(接相遇问题板

书:求路程的应用题)怎样解答相遇问题求路程的应用题?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八第1、2题。

家庭作业:练习八第4题。

《关于9的除法应用题》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案比的应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