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共3套新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2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共3套新人教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共3套新人教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如人口增长、大众教育的兴起、城市化等;认识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加深对工业革命引起深层变化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要认识到工业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经济繁荣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工业化带来的弊端,树立全面科学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教学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14.3℃)高出0.46℃,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1℃,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呢?人类工业文明时代带来哪些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工业化建设与人类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

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1841—1877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

教师引导分析: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引起英国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1841年相比,1877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下降到14%,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比下降到31%,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上升到55%。

总结: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3.阅读教材,说说大众教育的兴起与影响。

目标导学二:城市化

1.阅读教材,了解城市化兴起的主要原因。

提示: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2.读教材和材料,了解城市化兴起带来的变化特征(以中国为例)。

提示:中国改革进程:“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是一个显著特征,工业化是主导,城市化是附属。但是,从工业化到城市化的拐点在2013年已经发生,集聚的模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以前是工业化主导、城市化为辅,以后应该是城市化为主、工业化为辅,逐步进行产业升级。

归纳总结:工业化初期,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环境很差。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目标导学三: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说说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

材料展示:在工业革命条件下,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设问: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在工业革命条件下,工人阶级工作环境恶劣,工人生活日益困苦,贫富差距在扩大。

总结:工业革命后,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他们之间矛盾不断激化,工人阶级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2.读教材和材料,说说工业革命出现的环境问题。

材料展示:近100多年来,全世界已发生数十起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公害事件,如英国伦敦曾多次发生的煤烟型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湾的慢性甲基汞中毒(水俣病)和神通川流域的慢性镉中毒等。近年来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还有: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Bhopal)市农药厂异氰酸甲酯毒气泄露事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有数万人中毒,数千人死亡,并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现位于乌克兰)核电站爆炸事件,不仅对当代的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对后代和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影响,10多年来因这次事故已造成约6000人死亡。从上世纪初至今,全世界发生公害事件60多起,公害病患者达40万—50万人,死亡10多万人。

设问: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提示:(1)自工业化以来就逐渐形成了环境污染问题,积弊深远。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等。(2)由于环境污染而形成的问题,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因此构建生态文明、倡导“绿水青山”即为“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成为更多人的共识。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类似亦可)

三、课堂总结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成为先进的工业国。伴随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是欧洲国家大众教育兴起,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加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教师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内容编排突出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历史教学观”,使有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精选阅读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


课题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劳动力结构变化、推行大众教育、城市化及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同时也要谁认识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这一辩证性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推广大众教育、城市化

难点:对科技推动社会进步也带来负责影响的理解

突破方法:因学生对本课内容比较熟悉,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等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加强对本课重点的分析、归纳和概括。通过设置问题,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师补充的历史资料,从面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具备很多历史知识,较好掌握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依据信息得出结论。鉴于本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所以适当地选取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并将其结合在一起,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

教具和教法

教具:电脑及多媒体设备、自制教学课件、有关插图

教法:情景导入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练习检测法、线索总结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这些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是益呢?还是有害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6课——工业国家的社会变化。

生:学生认真听讲。

利用问题能调动学生情绪,渲染气氛,自然奖学生带入课堂。

多媒体展示材料:

工业革命使有限的土地面积能够供养更多的人口,刺激了欧洲人口在19世纪约为人增长。从1800-1914年,欧洲人口由1.9亿发展到4.6亿;同期美国人口从500万增加到约1亿人。与人口成长紧密相连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西方社会不断城市化。在德国,1840年人口有10万左右的城市只有两个,到1910年则达48个。英国1901年的人口统计表明,从事农业的人口只占工业企业雇佣的人口的20%左右。美国在1915年有40%左右的人居住在工业地区。

问题:从材料中能找到哪些工业革命后的变化?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多媒体展示马尔萨斯图片

师讲述人口增长的原因和代表国家。

多媒体展示“英国女工”图片。

师讲述劳动力结构变化的原因和代表国家。

过渡: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推行大众教育。

师讲述大众教育出现时间、原因、代表国家、产生过程和意义。

二、城市化

多媒体出示19世纪英国城市图片

师讲述城市化出现的时间、原因和代表国家。

多媒体出示图片,展示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的街道狭窄而拥挤,卫生条件极差,孩子们在垃圾堆上玩耍。

师讲述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师讲述工业革命后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

多媒体出示材料: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着纯金。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阿萨勃里格《英国社会史》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认为“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

学生阅读材料和材料,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学生自已写出答案,组内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回答。

通过对教材和材料的解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类比讲述,使学生明白教育对于科技发展和经济进步的重要性。

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对比分析评价历史问题。

一、选择题

1、右图反映的情景主要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A.提高了生产效率B.拉大了贫富差距

C.改变了生活方式

D.加速了战争爆发

2、19世纪中期,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和沃尔特·惠特曼为各自的城市发出了吟唱:巴黎景象,雄鸡的报晓深长悠远,刺穿了清晨的烟霾,高楼沐浴在雾海,人们在工作间里妨受着痛苦,在卑微的渴望中呼出垂死的气息……曼纳哈塔(即曼哈顿),人行道上挤满了车辆,宽广的大道上,充斥着妇女和商店及展览,一百万人口,自由和极好的礼仪,嘹亮的声音,热情好客,最勤劳和友好的年轻人,匆忙和波光粼粼的城市啊!我的城市!两段诗歌表明()

A.工业化给城市带来的只有痛苦

B.工业化污染城市环境成共识

C.诗人们对城市工业化的看法不同

D.工业化城市受到普遍欢迎

学生生自主完成回答。

检测当堂掌握情况。

学习总结:(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方法和有疑惑的问题,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作业设计

1、主体作业:

课后书面作业:相应习题。

2、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1)原因:

(2)代表:

2、劳动力结构变化

(1)原因

(2)代表:

3、大众教育:

(1)时间:

(2)原因:

(3)代表:

(4)过程:

(5)意义:

二、城市化

1、时间:

2、原因:

3、代表: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的加剧

1、环境污染

2、贫富分化的加剧

教学反思

历史九年级下册《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名师教案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授课教师

时间

课题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计划

学时

重难点

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工业化进程的社会问题。

难点:如何正确看待工业化。

教学目标

1.知道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

2.了解由于工业革命,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也带来一系列的后果。

3.认识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教法

多媒体展示法、引导激趣法

学法

表格归纳法

教学内容

及过程

情景导入

1931年10月21日,全美同时熄灯一分钟,是为了纪念三天前去世的伟人----爱迪生!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这一刻美国仿佛又回到过去,这才能感受到爱迪生伟大!

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引发了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紧密结合。

3.______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美国发明家__________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炮、摄影机、放映机。在纽约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各国发明家先后发明了发动机、电动机、电话、电车、电报等。世界由此进入了“__________”。

合作探究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特点

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合作探究一工业革命与人口的关系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请回答

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探究二城市化

2.城市化出现了哪些问题?应注意哪些问题?应如何认识工业化和城市化?

3.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阅读材料,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材料一1952年12月5日至9日,伦敦上空受反气旋影响,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被有浓厚的烟雾笼罩,交通瘫痪,行人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市民不仅生活被打乱,健康也受到严重侵害。许多市民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直至12月9日,一股强劲而寒冷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的烟雾。据统计,当月因这场大烟雾而死的人多达4,000人。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材料二观察图片

材料三

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80年代,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正式提出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经60多年治理….今天的伦敦,已经成为一座“绿色花园式城市”。

-----《伦敦雾霾是如何治理的?》

思考:近年来我国北京等华北地区雾霾严重,根据以上材料,我国治理雾霾等环境问题,可以借鉴英国的哪些做法?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标志性成就

进入的时代

领先国家

主要发明

能源

动力机器

教学反思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题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日期10月8日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劳动力结构变化、推行大众教育、城市化及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同时也要谁认识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这一辩证性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推广大众教育、城市化

难点:对科技推动社会进步也带来负责影响的理解

突破方法:因学生对本课内容比较熟悉,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等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加强对本课重点的分析、归纳和概括。通过设置问题,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师补充的历史资料,从面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具备很多历史知识,较好掌握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依据信息得出结论。鉴于本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所以适当地选取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并将其结合在一起,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

教具和教法

教具:电脑及多媒体设备、自制教学课件、有关插图

教法:情景导入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练习检测法、线索总结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这些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是益呢?还是有害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6课——工业国家的社会变化。

生:学生认真听讲。

利用问题能调动学生情绪,渲染气氛,自然奖学生带入课堂。

多媒体展示材料:

工业革命使有限的土地面积能够供养更多的人口,刺激了欧洲人口在19世纪约为人增长。从1800-1914年,欧洲人口由1.9亿发展到4.6亿;同期美国人口从500万增加到约1亿人。与人口成长紧密相连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西方社会不断城市化。在德国,1840年人口有10万左右的城市只有两个,到1910年则达48个。英国1901年的人口统计表明,从事农业的人口只占工业企业雇佣的人口的20%左右。美国在1915年有40%左右的人居住在工业地区。

问题:从材料中能找到哪些工业革命后的变化?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多媒体展示马尔萨斯图片

师讲述人口增长的原因和代表国家。

多媒体展示“英国女工”图片。

师讲述劳动力结构变化的原因和代表国家。

过渡: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推行大众教育。

师讲述大众教育出现时间、原因、代表国家、产生过程和意义。

二、城市化

多媒体出示19世纪英国城市图片

师讲述城市化出现的时间、原因和代表国家。

多媒体出示图片,展示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的街道狭窄而拥挤,卫生条件极差,孩子们在垃圾堆上玩耍。

师讲述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师讲述工业革命后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

多媒体出示材料: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着纯金。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阿萨勃里格《英国社会史》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认为“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

学生阅读材料和材料,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学生自已写出答案,组内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回答。

通过对教材和材料的解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类比讲述,使学生明白教育对于科技发展和经济进步的重要性。

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对比分析评价历史问题。

一、选择题

1、右图反映的情景主要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A.提高了生产效率

B.拉大了贫富差距

C.改变了生活方式

D.加速了战争爆发

2、19世纪中期,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和沃尔特·惠特曼为各自的城市发出了吟唱:巴黎景象,雄鸡的报晓深长悠远,刺穿了清晨的烟霾,高楼沐浴在雾海,人们在工作间里妨受着痛苦,在卑微的渴望中呼出垂死的气息……曼纳哈塔(即曼哈顿),人行道上挤满了车辆,宽广的大道上,充斥着妇女和商店及展览,一百万人口,自由和极好的礼仪,嘹亮的声音,热情好客,最勤劳和友好的年轻人,匆忙和波光粼粼的城市啊!我的城市!两段诗歌表明()

A.工业化给城市带来的只有痛苦

B.工业化污染城市环境成共识

C.诗人们对城市工业化的看法不同

D.工业化城市受到普遍欢迎

学生生自主完成回答。

检测当堂掌握情况。

学习总结:(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方法和有疑惑的问题,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作业设计

1、主体作业:

课后书面作业:相应习题。

2、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1)原因:

(2)代表:

2、劳动力结构变化

(1)原因

(2)代表:

3、大众教育:

(1)时间:

(2)原因:

(3)代表:

(4)过程:

(5)意义:

二、城市化

1、时间:

2、原因:

3、代表: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的加剧

1、环境污染

2、贫富分化的加剧

教学反思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