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创新教案

小学六年级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2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创新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案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光荣革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近半个世纪复杂而曲折的斗争,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在这场夺权斗争中取得胜利。第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逐渐扩张。1689年3月,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对王权的限制和议会所拥有的权利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即君主立宪制。这种由议会制约王权的政体,是资产阶级的国家体制,也是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的雏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近代英国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国际影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近代英国史的了解侧重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过程及意义,而对《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内阁制的形成等内容了解明显不够。对当今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认识也止于基于时事的感性认识层次。

学生缺乏对近代英国议会制度与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进行比较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缺乏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进行系统地分析归纳的能力。

由于历史上英国与中国关系特殊,也由于英国对世界历史产生的重要影响,学生对探究英国议会政治有一定的兴趣,但学生对英国政治文化的独特性、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认识不足,往往会出现以中国套世界、以西方套中国的现象出现。

(三)重点难点

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古代英国王权受到限制的主要事实;了解代议制度在英国的确立与发展历程;掌握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制定与责任内阁形成的基本史实;理解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等历史概念;阐释英国代议制度的基本特点及作用;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以史导论”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史从证出,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基本原则。通过情景再现,材料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相关材料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与曲折性。培育学生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认识到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培育学生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现代公民意识。

三、教学策略

无论从哪个层面讲,本节内容对高中学生来说,是既生疏又新鲜。一方面,学生通过教科书所获得的知识范围狭窄,内容陈旧;另一方面学生可通过媒体等各种途径了解到当今英国君主立宪制运行的基本情况。基于这两点,笔者认为无法通过讲授激起学生对这块内容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而只能在充分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入历史的和现实的材料,进而采用一种活动式、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材料的研习与运用”、“合作与交流”在本节课主要采用的两种历史学习方法。

历史学的研究主要是依据历史资料进行的,在历史学习中引进历史资料,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补充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则使材料的研习与运用提高更具可能,更具效率,更使学生感觉到知识后面的精神力量。基于对文本的理解基础上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则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更有利于其品德的内化,最终使学生得到发展。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思

(1)引导学生回顾雅典时期的民主,教师进一步予以解释:

雅典民主蕴涵着原始民主的遗风,民主政治获得高度发展并臻于极盛的伯里克利时代也是如此。西欧历史步入中世纪后,作为与王权对抗的力量,一些封建贵族与城市势力构成了中世纪政治民主的力量。在英国,议会制度率先得到形成并发展,历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民主政治被赋予了近代的含义,也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的重要的历史影响。

(2)针对上述引言,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下列相关的问题:

①在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发展脉络如何?同一时期东方政治的走向又如何?

②英国人民是通过怎样的艰难曲折的斗争确立起近代议会制度的?其后又有怎样的发展?

③如何理解英国“民主政治被赋予了近代的含义”的特点与条件?

④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地位如何?

(二)、关于内容的处理(问题的解答)

1.历史溯源: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配以英国早期议会会尝当今英国议会大楼等图片)

教师应当至少在课前一周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的材料,回顾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史实,并要求学生单独或合作制作成一张英国中世纪议会制度形成与发展的简表,并与同一历史时期东方文明(中国)政治民主制的发展走向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提出、整合问题:

①英国近代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英国中世纪议会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②中世纪的东西方文明在政治民主的发展方向有怎样的差别?造成这样的差别的政治原因有哪些?

第①问和第②问的前一小问之材料与思路准备:

有关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的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这样一条线索:大宪章——“英国自由的奠基石”;议会制度的雏形——“牛津条例”及其“议会”出现;议会制度逐渐成熟——使国王的封建谘议机关逐渐成为国家的代议机关;议会制度向近代转型——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的议会。

在与古代中国政治民主发展的比较中可引导学生基于史实回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兴衰史(战国——提出;秦朝——确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元朝——发展:明清——强化。)以说明从秦到清的中国政治史就是民权逐渐消退、君权不断扩张的历史。

除此之外教师还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举一些生动的例子说明这一历史进程,如:在唐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坐着的;宋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而到明清大臣只好跪着了。

第②问第后一小问的理论准备:

在近代世界到来之前,不管东西方,文明的基调是农业(牧业包括在内),文明的指向是巩固和发展农业社会。然而1500年之后,东西方发展方向却分道扬镳了,西方出现了近代的曙光,东方却在彷徨中徘徊。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差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中西比较角度进行考察。比如说:在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商业游离于社会主体结构之外,有自己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价值体系,这种文明逐步发育,最终对农业文明造成冲击。反映在英国,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日益控制了议会,议会成为了资产阶级实现自己意志的工具。而在其他文明结构中,城市和商业也是有的,有的甚至比西欧更发达,但这些地区的城市和商业都被包在社会主体结构之内,压在无所不包的国家大屋顶下,不可能独立发展,形成不了对主体农业文明的挑战。

2.历史转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配以查理一世上断头台、克伦威尔像、威廉和玛丽坐上英王王位等历史图片)

教师讲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可以下发资料,但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教师必须对这块内容有所补充,特别是要补充革命进程中议会与王权的斗争史实),后引导学生提出、整合问题:

①有同学学了本节内容并翻阅了一些相关历史资料后,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始终围绕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形式上是中世纪议会与王权斗争的延续,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一次夺权斗争。你认为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结论。

②你如何理解从“共和”到“光荣革命”这段英国历史,这反映了英国怎样的政治生态?这段历史给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解答问题:

第①问的思路准备:

首先要引导学生基于史实把议会在革命中所采取的政治行动予以归纳并分类成“弹劾政府大臣”、“维护议会的批税权”、“保护议员的言论自由权”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与上面所述英国中世纪议会发展史的内容相对比,以此找出历史依据。

其次要引入早期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洛克等人有关人权学说、国家学说、法学说等材料摘要,要求学生归纳得出材料所具有的近代特征,并了解其在革命斗争中的体现。

再次要把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与议会王权斗争这一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内容与形式这对关系与历史惯性的巨大力量在本次革命斗争中的反映。

第②问的思路准备:

教师要引导学生“神入”历史现场,模拟、感爱英国人民,特别是资产阶级在克伦威尔或旧王朝统治下的生存状态,进而得出既限制王权,又保留君主制度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从“共和”到“光荣革命”这段英国历史,充分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进程的曲折与复杂,反映了英国尊重传统的政治生态。

3.历史新貌:《权利法案》与责任内阁制

(配以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的头像及其相关名言,相关名言应当采用英文原文。)

(1)关于《权利法案》

(配以《权利法案》影印件。)

①教师要补充有关《权利法案》这一文献的材料,在学生对文献内容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其条理化和简单化处理。

思路准备:

在引导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过程中,应当从这个方面去归纳: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如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军权等)?用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证了议会所拥有的哪些“自由”和权力?

②教师要顺势引导学生比较《权利法案》与《大宪章》的内容。

要使学生认识到《权利法案》给《大宪章》赋予了近代的涵义,认识到“法律高于权力”是《权利法案》的核心理念,从而为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道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平台。

思路准备:

《权利法案》的根本意义在于明确国王必须根据国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的基本原则,并且规定英国的国王都必须是新教徒。以国会立法主宰国家,国王只能是依法而治的君主,必须执行资产阶级的意志,这就是

根本区别是封建君主制度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

(2)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配以当今英国国王伊丽莎白二世像,并注:“天佑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和她的其他领土领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护教者伊丽莎白二世。”)

◇关于背景

教师首先应当向学生介绍关于洛克提出的法治原则的政治主张,并进一步说明洛克的思想对当时的英国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其次应当使学生回顾“经历了革命的人们基于对社会现状的认识对君主将抱何种态度”这个问题。这样就进一步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和原因有了初步的说明。

◇关于特点

教师应当引入《权利法案》等文献资料摘要,并要求学生给予在英王与议会的关系的主题下进行整合。引导学生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

教师可因循学生思路布置问题,区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与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以此联系和比较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作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

◇关于作用

①教师可以按英国政治体制、民主化建设、国家的地位、对世界的影响分类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在上述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归纳、表述。

如:在“对世界影响上”这一项可以这样提供材料:“迄今为止,除英国外,全世界还有许多国家在不同程度地实行君主立宪制,如日本、荷兰、卢森堡、丹麦、西班牙、挪威、瑞典等。”如:在“民主化建设”这一项上建议教师提供英的政治平稳与法国政局动荡、革命不断的史实相比较的材料。

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模拟活动加深对英国君主立宪制作用的认识。同时也培育学生的民主意识,民主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

如:如以题为“请你以一个新兴棉纺织家的身份,要求分享更多的政治权利,你该怎么办?”展开小辩论,引导学生认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可以把政治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进一步使学生认识使个人都有机会得到发展是英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特点,也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成果。

相关推荐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精品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英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基本内容、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反复性、革命不彻底性,但是革命始终是向上的,《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结束

三、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正确看待英国的“光荣革命”,了解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它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

重点:《权利法案》。

难点: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新课导入

展示英国议会大厦图片,向学生讲解英国的制度。你知道这是怎么形成的吗?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2、议会与国王的关系:

展示图片:詹姆斯一世(1603—1625)

詹姆士•斯图亚特是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MaryStewart)与第二任丈夫达恩利伯爵亨利•斯图亚特(HenryStuart)所生的唯一儿子。他母亲的祖先从十四世纪开始一直统治苏格兰,出生后5个月,其父死亡,其母遭苏格兰贵族驱逐,流亡英格兰,詹姆士一世被苏格兰国内贵族加冕为王,称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1603年3月24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

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议会和王权处于对立状态。集中体现在税收方面。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与英国法律政治传统严重不符,议会与王权之间斗争不断。

展示:《大宪章》

目标导学二:革命的发生

1、背景: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162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请愿书》;162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解散议会,以后的11年里没有召开议会,从而加剧了议会和国王之间的矛盾。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2、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开始标志:1640年英国议会的召开

1640,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

议会上,资产阶级及其联盟新贵族,推出提高议会权力、限制王权的政治要求,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夺取政权的政治要求和历史使命,查理一世派军队闯入议会,挑起内战。所以议会的重新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然而,共和国的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

目标导学三:《权利法案》

1、光荣革命:

1660年,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英国恢复君主制。但是君主权利受到很大限制。他的弟弟詹姆斯二世,推行专制制度,激起人民的反抗。

展示:查理二世詹姆斯二世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和女婿入主英国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

2、《权利法案》的目的、内容、意义

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力。

内容:议会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英国国王等。

意义: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1689年,英国议会向威廉三世、玛丽二世宣读“权利法案”

3、君主立宪制定义:

也称“有限君主制”,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制约和限制的君主制。

与封建君主制的区别表现为后者是专制独裁,而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一种形式。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显著的特点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艰难曲折;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课堂小结

从1640年革命开始,到1689年的《权利法案》,结果近半个世纪的斗争,英国才最终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这个过程说明,任何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也是历经艰难曲折,才成功的。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案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英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

《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基本内容、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反复性、革命不彻底性,但是革命始终是向上的,《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结束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正确看待英国的“光荣革命”,了解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它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权利法案》的内容、意义

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反复性、不彻底性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问题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女王、议会、首相、三者关系怎样?议会处于核心地位,但这一政治格局是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才取得的,本课我们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 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2、议会与国王的关系:

詹姆斯一世(1603—1625)

詹姆士·斯图亚特是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MaryStewart)与第二任丈夫达恩利伯爵亨利·斯图亚特(HenryStuart)所生的唯一儿子。他母亲的祖先从十四世纪开始一直统治苏格兰,出生后5个月,其父死亡,其母遭苏格兰贵族驱逐,流亡英格兰,詹姆士一世被苏格兰国内贵族加冕为王,称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1603年3月24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

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议会和王权处于对立状态。集中体现在税收方面。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与英国法律政治传统严重不符,议会与王权之间斗争不断

《大宪章》

二 、革命的发生

1、背景: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162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请愿书》;162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解散议会,以后的11年里没有召开议会,从而加剧了议会和国王之间的矛盾。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2、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开始标志:1640年英国议会的召开

1640,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

议会上,资产阶级及其联盟新贵族,推出提高议会权力、限制王权的政治要求,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夺取政权的政治要求和历史使命,查理一世派军队闯入议会,挑起内战。所以议会的重新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然而,共和国的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

三、 《权利法案》

1、光荣革命:

1660年,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英国恢复君主制。但是君主权利受到很大限制。他的弟弟詹姆斯二世,推行专制制度,激起人民的反抗。

查理二世詹姆斯二世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和女婿入主英国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__权利法案__》,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

2、《权利法案》的目的、内容、意义

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力。

内容:议会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英国国王等。

意义: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1689年,英国议会向威廉三世、玛丽二世宣读“权利法案”

3、君主立宪制定义:

也称“有限君主制”,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制约和限制的君主制。

与封建君主制的区别表现为后者是专制独裁,而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一种形式。

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显著的特点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艰难曲折。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三)、本课小结:

从1640年革命开始,到1689年的《权利法案》,结果近半个世纪的斗争,英国才最终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这个过程说明,任何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也是历经艰难曲折,才成功的。

(四)、课堂练习: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

A.1640年 B.1646年 C.1660年 D.1689年

2、英国的《权利法案》实质是()

A.保障了资产阶级独掌共和国大权B.使议会获得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

C.废除了英国的君主制度D.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3、确定1640年召开的议会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其最主要的依据是()A.议员们拒绝通过征税法案B.议员们提出限制国王的要求C.英国发生了反对王室的人民起义D.国王宣布讨伐议会

(五)、板书设计

第18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一 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2、议会与国王的关系:

二 、革命的发生

1、背景

2、根本原因:

3、开始标志

三、 《权利法案》

1、光荣革命:

2、《权利法案》的目的、内容、意义

3、君主立宪制定义: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美国的独立》创新教案


课题

美国的独立

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学习

目标

了解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进程、重大事件及其影响;掌握《独立宣言》主要内容、华盛顿主要活动及其作用,及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

分析思考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战争所产生的作用、影响,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对华盛顿的评价,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

北美独立战争的起因;美国诞生的过程。

难点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美国早期国旗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美国早期国旗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

旗面由13道红白相间的宽条构成,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真理,蓝色则象征正义,国旗上只有十三颗星,代表美国建国之初的十三个州。13条代表美国独立前的13个殖民地;多媒体展示美国国旗图片。教师解释:美利坚合众国的国旗旗俗称“星条旗”。它在正式成为美国国旗后曾经过28次修改。最早期的美国国旗只有13颗星,之后每一个州加入合众国就在国旗上加上一颗星,但是宽条的数目不变。一个星代表一个州,50个星代表现在美国的50个州。当今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可就在200多年前,它还是英国的殖民地。那么美国是怎样诞生的呢?

观察美国国旗特点;听讲

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对未知探究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独立战争爆发与《独立宣言》

1、了解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情况。

广袤辽阔的北美大陆原是印第安人世代居住的家园,他们挥洒以生俱来的激情,培育了独特的风俗,创造了灿烂的美洲文化。直到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了这块新大陆。从此,欧洲各国移民蜂蛹而至,一个个殖民地相继出现。

英国最早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地,到18世纪30年代已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用地图展示)随着经济的发展,统一的北美市场逐步形成,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美式英语逐渐成为来自各地移民的共同语言。在共同的生活中,使他们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风俗习惯。在这基础上美利坚民族逐渐形成。美利坚共和国的起源就是从这13个殖民地开始的。

2、英国殖民者采取高压政策,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美洲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与从欧洲来的大批移民共同开发,北美13个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起来,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南部种植园经济进行的是商品生产,种植园主既是地主、农奴主,又是农业资本家。面对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英国殖民者采取种种高压政策,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展示漫画。

英国实施各种严厉的法令,阻碍北美经济的发展,力图把北美当作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激起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3、“波士顿倾茶事件”

在1773年的一个夜晚,一群波士顿青年登上一艘停泊在港口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运茶船,把三百多茶叶倾倒入大海。这就是有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这也成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届大陆会议

时间:1774年9月5日到10月26日

地点:费城

会议内容:强调殖民地人民的权利要求英王废除高压法令,号召北美人民团结起来,统一抗英行动。

影响:各殖民地响应号召,抵制英货。各地加强训练民兵,出现全民皆兵的革命形势。

5、列克星敦枪声

1775年4月18日晚,天空漆黑一片,两匹快马从波士顿向康科德方向急驰而去。马背上的两个人,一个叫保尔·瑞维尔,一个叫威廉·戴维斯。他俩都是北美争取民族解放的秘密组织"自由之子社"的民兵战士。他们在波士顿打探到总督兼英国驻军总司令盖奇即将派军队到康科德搜查反英秘密组织的军火仓库,并要逮捕爱国者领导人。他们连夜骑马向各地的民兵报警。他们很快来到近郊的莱克星顿村,把英国军队就要来搜查的消息告诉当地的民兵们,然后又飞身上马直奔康科德。民兵们得到消息后,很快集合起来,埋伏在树林里、公路旁,等候英军的到来。

19日清晨,天刚蒙蒙亮,800名穿着赭红色军装的英国轻步兵,在少校指挥官史密斯的带领下,乘着薄雾,偷偷地来到莱克星顿村边。他们正要摸进村子,忽然发现村前的草坪上列队站着几十个村民。这些人个个手握着枪,怒视着英国人,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不知道是谁开了第一枪,英军少校指挥官史密斯挥动军刀命令英军士兵开火,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被拉开,在激战中有8位民兵战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1775年4月19日列克星顿的枪声,揭开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6、第二次大陆会议

时间:1775年5月

地点:费城

会议内容:决定组建“大陆军”;

任命乔治·华盛顿为总司令。

7、《独立宣言》

阅读《独立宣言》的摘录:“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一切与英王的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你如何评价它?

(1)它的要求和主张是进步的:《独立宣言》反映了殖民地人民摆脱殖民压迫的要求,包含着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主张,具有进步的性质。

(2)它的作用是重大的:它的发表,标志着北美殖民地脱离了英国,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了。后来,美国规定每年的7月4日为国庆日。

二、独立战争的胜利和《1787年宪法》

1、独立战争的胜利

多媒体显示《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美力量对比》表让学生认识独立战争的艰苦性。

国别

英国

美国

经济

老牌殖民国家

年轻国家

人口

连同殖民地在内3000万

不到300万

军事

有强大舰队,军需品充足

无海军,物资奇缺

性质

非正义

正义

独立战争爆发后,华盛顿领导的北美大陆军与强大的英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6年的奋战,终于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2、《巴黎和约》

1783年9月,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英国正式承认美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国家,放弃对美国的统治和领土主权的一切要求;确认美国疆界东起大西洋沿岸,西止密西西比河,北接加拿大五大湖区,南至佛罗里达北界;两国人民从此永久和平,停止在海上、陆上的一切敌对行动并互释战俘;英从美境内所有港口、地区、港湾撤出全部军队和舰只该和约的签订使美国获得完全独立。法国作为调停国,所以美国和英国合约在巴黎签定。

3、1787年宪法

积极

(1)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法律基础。

(2)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3)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4)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相结合,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5)这部宪法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保证美国的长期稳定。

(6)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7)建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开创了近代政体新形式,既确保了共和,又加强了主权。

消极

(1)承认了黑人奴隶制

(2)保留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4、美国独立战争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次民族解放运动,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较民主的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欧美革命运动的兴起。

思考:美国为什么能够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战争的正义性,美国进行的是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正义战争。

经济基础,北美经济的发展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经济基础。

华盛顿的正确领导和大陆军的英勇奋战。

北美人民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法国、荷兰等国的援助。

三、“美国国父”华盛顿

在美国首都的华盛顿纪念塔内有一块中国清政府赠送的石碑,上题“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请你根据自己所知,说说华盛顿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1)他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担任大陆军总司令,采取灵活的战术,克服困难,英勇作战,终于取得胜利,赢得人民爱戴。

(2)他拒绝称王、拒绝一切虚夸的称号和赞誉之词,亲自主持制订了美国1787年宪法,然后被选举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后来,他严格遵守宪法的规定,坚决不参加第三次总统竞选,为后人树立了言行一致、维护民主的好榜样。

阅读教材,理清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情况。

分析漫画,思考英国殖民统治者对北美经济的发展持何态度。

请学生阅读课本《独立宣言》相关部分内容,讨论:如何评价《独立宣言》?(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分析表格

分组讨论美国为什么能够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情况。

提高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对文字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独立战争的艰苦性

锻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