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1古诗二首咏柳春游湖教案作业反思

古诗二首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0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1古诗二首咏柳春游湖教案作业反思。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1古诗二首咏柳春游湖教案作业反思》,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1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正确认读文中7个生字。
2、了解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指导学生写春天柳树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理解诗句意思及描写柳树和西湖的美的特点是难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指导学生写春天柳树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美吗?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师:春天如此美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道赞美春天的古诗,诗题是《咏柳》(课件展示)作者是贺知章。贺知章是唐代诗人,少年时就以文章著名,今存诗19首,除《咏柳》外,《采莲诗》和《回乡偶书》也很有名。
二、学古诗《咏柳》。
(一)初读。
1、教师范读。
2、这首诗有几个生字,我们把它读准来,指读。课件展示
3、自由读、指名读。
4、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两个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诗”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三横的长度不一样。
注意“诗”字右半部分是土和寸组成的,不是一体的。“柳”字右边是双挂耳。
(二)解诗意。
1、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理解。课件展示
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咏”是什么意思?“咏柳”呢?
2、课件展示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中,先得理解哪些字?
“妆”——装饰。什么装饰了什么?柳树真是碧玉装饰成的吗?
一“树”——在这时三月是一棵树吗?那“一”在这里什么意思?(整棵树)
说说诗句意思。(鼓励展开想象,有不同的说法)
3、千万条柳枝,在春风中飘荡,诗人又想到了什么?“丝绦”是什么意思?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说诗意。
4、齐读1、2句,设疑:第1句着重写(树),第2句着重写(枝),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把新叶满树的翠绿比作(碧玉),把柔美的柳枝比作(绿丝绦),突出了垂柳的什么特点?(翠柳、柔美、充满生机)从而展现了“垂柳”的“美”。
5、课件展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又该怎么理解呢?
6、小结:
第1句写“树”……第3句写什么?(叶),第四句呢?(春风→风)
7、再次品读诗句。
(三)悟诗情。
多么婀娜的柳树啊,在诗人的眼中,她就像一位什么呢?是啊,诗人赋予了柳树灵动的生命,请大家拿起笔,也来画一画,写一写这么美丽的柳树,请四人小组合作,两人作画,另外两人把这首诗改写成优美的一段话,等一下我们把最好的画配上最好的文字,来做一次展出。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组词
诗()寺()柳()流()
二、填空
1.“咏柳”中的“咏”的意思是()。
2.“丝绦”一词本意是(),在诗中指()。
3.诗人把“二月春风”比作()。
三、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写下来,并写出意思。
四、读了《咏柳》后,你感到春天美吗?是从哪个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把它写出来。你能找出那把“剪刀”吗?
答案:一、shīsìliǔliú
二、1、歌颂、赞美2、丝编的带子或绳子这是描绘的春天里的柳树的情形3、剪刀
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柳如同碧玉妆扮分外娇娆,垂下的万千枝条好象绿色的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谁把这柳叶裁得如此精致,原来二月春风——它恰似一把灵巧的剪刀。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任选其一)
四、碧玉、绿丝绦、春风二月春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聊天交流,启发性设置问题情境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融进大自然。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一)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指生自由发言。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课件展示)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春游湖》。板书课题。
(二)导入古诗《春湖游》:
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春天的湖畔,春意更加浓郁,诗人是如何描写春天雨后游湖时的情景的呢?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一)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二)自己试读古诗。
(三)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四)出示课件,开火车读生字。指导书写六个生字:游、桃、断、桥、度、阴。
“游”字:要把笔画写紧凑。
“断”字:是左右结构。
“度”字是半包围结构。
(五)品读古诗。
三、再读课文: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一)品读“双飞燕子几时回?”
1、借助图画和想象入境。
课件展示“双飞燕子图”。
整整一个冬天没看见咱们的老朋友燕子了,今天,它们那可爱的身影成双成对掠过湖面,突然映入我们眼帘,你真想说——(指名说)
2、指名读古诗第一行。
诗人徐俯看见小燕子也和我们一样惊喜!他在诗里是怎么问候小燕子的?(指名读)
根据指名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3、齐读古诗第一行。
(二)品读“夹岸桃花蘸水开。”
1、借助课件和想象入境。
2、指名读古诗第二行。
3、男女生比赛读古诗一二两行。
(三)指导读“春雨断桥人不度”。展示课件
1、借助课件和想象入境。
2、品读感悟。
(1)悟诗情:桥断了,不能过湖,你的心情怎样?(指名说)
(2)读诗句。
(四)指导读“小舟撑出柳阴来”。
1、借助课件和想象入境。
2、品读感悟。
3、齐读“小舟撑出柳阴来”。
4、齐读古诗三四两行。
5、再次品读全诗。
6、熟读成诵。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最后,让我们为这些春天的朋友穿上美丽的春装。请小朋友们为它们涂上春天的色彩,好吗?当然,我们要比一比,哪个小组为它们“穿衣裳”最快最好?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生字。
liǔtáoduànyīn
()树()花打()()天
qiáodù
小()()假
二、下面这些诗句丢了词语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
二月()似剪刀
双飞()几时回
三、有一个小朋友也学完了这篇课文,下面请你来判断判断他的说法对不对!
1.《春游湖》的作者是唐朝的贺知章。()
2.我们上学期学过这样一句话“春来江水绿如蓝”它的作者是白居易。()
3.《咏柳》中的“咏”是赞美的意思,诗人不但赞美了柳树,还赞美了春天。()
4.“夹岸”就是“两岸”的意思。()
四、填写句子。
(1)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舟撑出柳阴来。
五、填空。
(1)《咏柳》的作者是__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____。
(2)《春游湖》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____。
答案:一柳桃断阴桥度
二春风春风像妈妈的手,抚摸着孩子的脸
燕子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三、不对对对对
四、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雨断桥人不度
五、唐贺知章
宋徐俯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游湖
作者: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课后反思】
《咏柳》是首咏物诗。这首诗由整体到部分,描写了柳树之莹绿,柳枝之柔长,柳叶之细巧,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春游湖》描写的是春雨后的西湖美景。这首诗通过“双飞燕子”、“夹岸桃花”、“春雨断桥”和“小舟柳阴”,勾画出了一幅生动优美的春景图。
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掌握本课的生字,以及多音字,基础掌握牢固,能够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失:孩子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够透彻。

延伸阅读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19古诗二首登鹳鹤楼登飞来峰教案作业反思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19古诗二首登鹳鹤楼登飞来峰教案作业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9古诗二首

教学总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依、尽、畏、缘”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登、楼、依、尽、流、欲、峰、寻、鸡、鸣”十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两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内容,通过学习这两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但是,我听说这位诗人特别喜欢接见那些会诵读古诗的小朋友,你们说这可怎么办?

生:我会朗诵古诗。(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参与)

师:好极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朗诵一下你知道的古诗吧。

生:(朗诵古诗)

师: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一见你们了。(出示诗人画像)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板书课题:登鹳雀楼)

二、解题,介绍作者

1.登鹳雀楼是什么意思?

生:登上鹳雀楼。

2.“登”还可以说登什么?

生:登山……

3.揭示挂图。

述: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的西南城上,前面可以看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鸟儿鹳雀在楼台上休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台叫做鹳雀楼。有一天,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将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想了很多,就写下了这首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题目。学生自由读《登鹳雀楼》。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读的效果

师:刚才在古诗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生字。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引导并检查学生认识本课生字状况)

(1)难读字音:千(出示“千”的生字卡片);

(2)易读错字音:入、日。(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

(3)需要读准、读好的11个生字:登、楼、白、尽、黄、入、流、千、目、更、层。(电脑屏幕显示生字)

3.简介作者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字季凌,又字季真,汉族人,祖籍晋阳并州(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他的诗句感人肺腑,充满激情,深受后者喜爱。

4.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古诗,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依、尽”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6个生字:“登、楼、依、尽、流、欲”,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学习理解诗意。

1.学习一二行。

(1)指名读。

(2)说说哪些词不懂,借助图画理解“白日”、“依”、“尽”。

(3)指名说一二行诗意。

(4)看图想象,说说黄河怎样流入大海。

(5)小结:这两行诗主要讲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黄河滚滚地流入大海。

(6)指导朗读。同学们想想,应该怎么读,试着在座位上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象,诗人产生什么想法。

2.学习三四行。

(1)理解词语的意思:欲、穷、千里、目、更。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师小结: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这是诗人写下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要多学习一些知识、本领,眼界才能开阔。

(5)指导朗读。

六、想象诗情

1.听录音,看图想象诗人所观察的景象,诗人观察时的动作和神态。

2.表演: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

七、指导背诵

1.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背,分组背。

2.随音乐一齐背诵。

八、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时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人()尽()衣()欢()

入()近()依()欲()

附答案:人(人口)尽(穷尽)衣(上衣)欢(欢乐)

入(入口)近(远近)依(依靠)欲(欲望)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楼一()河一()红日一()绿叶

一()山一()人一()诗人一()老虎

附答案:

一(幢)楼一(条)河一(轮)红日一(片)绿叶

一(座)山一(个)人一(位)诗人一(只)老虎

3.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解释。

(1)白日依山尽()

①依靠②同意③按照

(2)黄河入海流()

①参加到某种组织中②进来或出去③收入

(3)欲穷千里目()

①需要②将要③想要

附答案:

(1)白日依山尽(①)

①依靠②同意③按照

(2)黄河入海流(②)

①参加到某种组织中②进来或出去③收入

(3)欲穷千里目(②)

①需要②将要③想要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课后反思: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古诗的学习,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让他们用想象的翅膀去理解诗中的意思,去体验诗中的情感,从而感受语言的美。

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一课时,我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中的景色。接着再通过用简笔画的方法让学生上台画出此时太阳的位置,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更进一步理解了“白日依山尽”。在教学“黄河入海流”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文中的图,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收集到的有关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的资料,最后让他们用一些词来形容黄河。通过观察插图,交流相关资料,展开想象,学生脑海中不知不觉就有了词语,如有的学生会用“滔滔、滚滚、壮观、有气势“等简单的词来形容黄河,在学生脑海里黄河的壮观景象会越来越明晰,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在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这是这首古诗中要阐明的道理。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诗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再让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颇高,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我通过这样的教学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起来,从而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再现诗人创造的意境。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体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突破了这个难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畏、缘”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峰、寻、鸡、鸣”四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两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渲染气氛。

1.引言:同学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这文苑之中的一朵奇葩。我们以前学过北宋大诗人王安石的很多诗,现在就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来背一背。

2.师生共同背诵《泊船瓜洲》《春日》。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王安石的诗——《登飞来峰》。

4.读题,解题。

(板书课题:登飞来峰)

二、流资料,了解背景。

1.课件出示飞来峰的图片。

师: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今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

2.学生交流关于作者的资料。

师补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今宁波)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一年他正好三十岁。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畏、缘”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4个生字:“峰、寻、鸡、鸣”,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

1.自读。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

(二)理解诗意

1.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塔很高。

闻说:听说。

畏:害怕。

遮:遮挡,遮住。

缘:因为、由于。

2.逐句理解,并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同伴。

3指名说每句诗的意思,师生补充评议。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我”登上飞来峰高高的塔顶,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就能看见太阳升起。)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浮云遮挡住远望的眼睛,只因为我就站在了飞来峰的最高层。)

(三)再读,整首理解,提出疑问。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生自由说诗意,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

3.指名说诗意,师生补充。

(四)品读,体会诗的含义。

1.师范读,生闭目想象诗的意境。

2.生自读体会。

3.为什么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4.生自由发言。

5.师小结:

要想看得远,视野更开阔,就必须登上最高的一层。只有站的高,才能看得远。

(五)诵读,表达情感。

1.师谈话:王安石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此时,当他登上塔顶,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憧憬与展望。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把诗人的这种感情读出来。

2.学生练读。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

4.齐读。

(六)练习背诵。(个人背,指名背,齐背。)

五、拓展延伸

1.作者以写山告诉世人深刻的人生哲理。提起山让我不得不想起中国的五岳,谁知道中国的五岳指的是哪几座山?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华山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2.有一个故事这样说:一对老夫妻有两个儿子,老大卖雨伞,老二卖太阳镜。因为两兄弟的生意与天气有很大的关系,老两口便时常为天气或喜或忧。每天起床,两位老人的第一件事便是开门望天,不管是晴是雨,总会引发他们各不相同的感叹。如果是晴天,老奶奶就唉声叹气:“今天大儿子的伞肯定卖不出去了,真是天不遂愿啊。”如果遇到下雨,她还是一筹莫展:“唉,老二的太阳镜今天又卖不掉了,真是倒霉啊。”老奶奶就这样天天担忧,日日犯愁,总是心情郁闷,没有一天快活。老爷爷却恰恰相反,对待天气总是另一种态度。天晴时,他欣喜万分,乐道:“好啊,老二的眼镜今天一定卖得好!”下雨时,他依然满心欣喜:“好啊,老大的雨伞今天一定卖得多!”年年岁岁,老爷爷总是豁达乐观,快乐无比。

3.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首诗。

六、想象诗情

1.听录音,看图想象诗人所观察的景象,诗人观察时的动作和神态。

2.表演: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

七、指导背诵

1.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背,分组背。

2.随音乐一齐背诵。

八、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时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峰()寻()鸡()

蜂()训()鸣()

附答案:峰(山峰)寻(寻找)鸡(母鸡)

蜂(蜜蜂)训(训话)鸣(鸣叫)

2.填空。

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指现在一般用来比喻。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实则指。

附答案:

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奸佞的小人,指当时保守势力,现在一般用来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指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3.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

附答案:

“自”:在诗中是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诗句的原因解释不来得绝对;

“只”:在诗中念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人的处境和心情。

板书设计:

登飞来峰

写景:千寻之塔——极言其高;鸡鸣见日——衬塔高耸。

议论:不畏云遮目——站得高、望得远;身在最高层——语意双关。

课后反思:

《登飞来峰》是宋代诗人王安石30岁时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径绍兴飞来峰,登临所作。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时的作品,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其诗中的景色气势逼人,诗中的胸襟亦很广阔,是一首情理兼容、意境旷达的宋诗代表作。

在教学设计中,我突出营造诗的氛围、读出诗的层次、明确诗的意境、感悟诗的理趣等学习策略,希望可以让学生在诗意课堂中享受语文的乐趣。

首先,我以古诗为线索,串起一个课堂。无论是开课时背诵古诗,还是课堂上诵读感悟古诗,还是结课时拓展积累古诗,都让学生置身于诗的语境中,进行展示、诵读、品味,用浓浓的语文味奠定课堂的基调。

其次,我在指导学生诵读古诗的时候追求层次提升感。诵读是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方式有很多种,而不同的朗读方式都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感悟水平,所以,我为学生设计朗读的级别层次鼓励他们步步登高。在这个过程中辅以多媒体课件展示、音乐激**感、背景介绍深入古诗,帮助学生逐步走向诗人的内心,读出诗句真正的情感。

在明确诗的意境这方面,我指导学生明确理解古诗意境的主要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进而汇报交流,运用自己的语言、情感配合学生的每一次发现,和他们一起借助词句的理解走进当初诗人作诗的特殊时代和场景,努力还原出那道特别的风景和那种特殊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去展示自己感悟到的一切,最后配以情境朗读让学生恍如身临其境,享受诗情画意,更体会出古诗的简洁凝练和现代语言丰富生动的不同风格。

而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就是理趣,体现出王安石的人生志向和豪迈情怀。为了让学生体会当时诗人的心境,我们借助资料了解历史,分别搜集了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和汉代陆贾在《新语慎微》中的句子“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蔽日也。”作为阶梯铺垫,带领学生明确其中的缘由,体会诗人的心声,升华诗人的人格,结尾处要求学生拓展阅读更多的古诗名句以探索“站得高,望得远”的人生哲理。

但是回顾整个课堂,学习的层次虽然明显,但是教师的预设似乎束缚了学生,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不足,对于学生搜集处理资料和自主阅读理解的能力培养不足,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涉及还不够,对于诗中哲理的探究深浅程度把握不足,难点突破不够流畅,应该更多地从学生角度出发,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演绎语文学习的精彩。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设计


1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5)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7)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8)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9)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3.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2)(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
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交流识记字形。出示:诗村童
加一加:诗讠+寺;村是木+寸,童是立+里。
1.教师指导书写。
出示诗村童的田字格课件
诗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村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木的捺变成点。
童上下结构,注意下面里的笔顺: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第二课时
(一)知诗人,解题意: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共分四步:a.知诗人,解题意,b.释词语,明诗意,c.想意境,悟诗情,d.拓展阅读。)这节课我们就用这四步学诗法来学习《咏柳》。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
2.学习生字咏、柳。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步。
(二)释词语,明诗意:
1.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以小组的形式来理解诗意。
2.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A.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意思是装饰,打扮。
一般都是谁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B.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这句话的意思是: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第二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用部首查字法查戈字部。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再来读第一句话,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摇摆。
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
2.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还能剪出什么?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
3.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四)横纵观,拓视野:
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
请在下面的三首诗中,选一首喜爱的背诵下来,并说说理由。
出示古诗:朱熹的《春日》、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A.交流识记字形。
(课件出示)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碧妆绿丝剪
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加一加:王+白+石是碧,纟+录是绿,前+刀是剪,纟+纟是丝。
换一换:将去掉右边部分,换成女,就是妆。
B.指导书写。
1.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2.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六)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咏柳》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柳树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 认知: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感受诗句的节奏美,体会诗的意境美,初步感受这种文化内涵。

2. 情感: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入境入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绘画等方法来体会诗文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意境认识12个生字,写好8个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教学过程:

一、 创情境、激兴趣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美、水美,风景如画,名胜众多。你们当中有谁曾和父母、亲人一同去旅游过?都去过哪儿?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感受一下庐山瀑布的壮美和山行的快乐吧!

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读古诗,学生字

(一)

1、学生自读(投影:出示两首诗的注音全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顺。

2、再读,圈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开火车读,同桌间互读并纠错。

4、去掉拼音读,达到正确熟练。

(二)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卡片出示要求会读的生字词,反复认读。

2、卡片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反复认读,并试着组一组词语。

(三)指导背诵

1、教师引导:同学们,现在你们都能把两首诗正确地读下来了。就看谁最先把它们背下来了。

2、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初步感受诗的节奏美。

3、检查背诵情况。

三、想象诗境,了解古诗内容

(一) 感受《望庐山瀑布》

1、师:这又是一首李白的诗,你们对李白有那些了解?

生:。畅谈李白。

2、生齐读课题。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理解望字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李白望到的庐山瀑布的样子。(示插图)

师介绍庐山、香炉峰以及瀑布

反复诵读

充分让学生在进一步巩固理解古诗基础上背诵、积累

在诵读中学生将自己的感情不知不觉潜入到诗所描绘的情景中去,有的学生摇头晃脑,朗诵得有滋有味。

唤起学生已有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努力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情绪并蓄势成愤的状态。

脱离语言环境,强化对生字的记忆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将诗背下来,在头脑自现诗的意境实现初步感悟。

教 学 环 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调整策略

3、师:李白在诗中是怎样夸庐山瀑布的呢?

生读诗后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反复吟诵古诗。

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

重点理解:紫烟 遥看 飞流 三千尺 疑

4、质疑问难

5、师:轻声背诵古诗,边背诵边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6、你能用自己的话也来夸一夸庐山瀑布吗?

(二) 进一步理解《山行》

1、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2、 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 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 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5、细读

(1) 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 指名读,读后评价。

(3)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 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6、诵读

(1) 出示挂图,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 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 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 背诵展示。

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字形,他们会记得更牢固。

生字的正确、规范书写是一项扎扎实实的基本功,

打通想象世界与经验世界的联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的质量。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阅读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教 学 环 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调整策略

四、书写、识记生字

(一) 自学八个生字,观察每一个生字的字形,确定识记方法。

(二) 小组内交流

1、 交流识记方法

2、 扩词

(三) 班内汇报

(四) 指导书写

1、 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 学生自己提出不好书写的字,师生共同解决。

3、 师生共同仿写

4、 点评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从小应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这一环节的设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生字教学也要让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字形,他们会记得更牢固。同时,生字的正确、规范书写是一项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从小应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 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体会两首古诗中所蕴涵的朋友之间的深情。

3、 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会写八个。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难点:

从所蕴涵的朋友深情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具准备:

多媒体创设的动画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介绍李白

1. 板书李白

师:李白这个名字大家都很熟悉,谁来介绍一下?

2. 学生谈对李白的了解。

3. 请学生背诵李白的诗。

二、导入《赠汪伦》

以课件展示王伦写给李白的信,激趣导入文本。

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1. 理解题目。

2. 课件出示诗配画欣赏。

3. 自读诗,老师提醒学生把字音读正确。

4. 指名读。

5. 学生自学生字。

6. 交流:你怎么记?

7. 去掉拼音读诗。

8. 配合课件读。

四、游戏:找朋友(边唱边表演)

五、理解古诗的意思。

1. 学生自己理解。

2. 师生交流。

师引导:汪伦送行,李白知道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理解忽闻)

想象:他们两个在分别时可能会说些什么?做写什么?

学生谈对李白的了解

学生自己理解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打基础。

帮助学生在语境中认识生字新词,有利于记忆。

以赠送给学生《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方式结尾。

3. 有感情地朗读。

六、以赠送给学生《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方式结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设计同上。)

*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客、遍、深、弟四个生字。

2、其他生字学生独立书写。

*课外延伸

1、让孩子课下去搜集有关朋友深情的古诗。

2、把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在小本本上。

有感情地朗读

充分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发挥想象,体会老朋友在分别时的深情。

让孩子们进一步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使孩子们更加珍惜朋友之情,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第一课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反思作业题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第一课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反思作业题,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

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朗诵古诗,想象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

难点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课时两课时。

古诗二首

村居①

[清]高鼎(dǐnɡ)

草长莺(yīnɡ)飞二月天,

拂(fú)堤(dī)杨柳(liǔ)②醉(zuì)③春烟④。[句导读:这两句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释义: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儿童散学⑤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⑥。[句导读:这两句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释义: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在农村时亲眼看到的景象,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咏(yǒnɡ)柳

[唐]贺知章

碧玉①妆(zhuānɡ)②成一树③高,

万条垂(chuí)下绿丝(sī)绦(tāo)④。[句导读:这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

释义: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就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细叶谁裁(cái)⑤出,

二月春风似⑥剪(jiǎn)刀。[句导读:这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释义: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1.学习古诗《村居》。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歌大意,背诵古诗。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外积累的文字、图片等。

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板书课文题目:村居)

1.学生朗读课文题目。

2.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村居》是他写的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诗。著有《拙吾诗稿》。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趁”的韵母是en,不是eng。“鸢”不要读成yān。

2.课件展示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

节奏划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语速要稍慢,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要带着活泼、开心的语气。

学生反复读诗。接受快的同学可以试着背诗。

3.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学生汇报交流。

例:诗=讠+寺(寺庙旁有人在说话)村=木+寸童=立+里

3.教师针对会写字进行书写指导。

诗: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寺”不要丢掉最后一点。

村: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木字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

童:按照上小下大的结构书写,“里”横画较多,注意在田字格里的布局。

4.交流快速背诗的方法。

学生甲:用唱诗的方法来背诗。

学生乙: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诗。理解了每句诗歌的意思,知道连起来讲的是什么意思,就可以背诗。

三品悟古诗

1.有同学说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背诗,那么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组长汇报。(教师课件展示)

小草生长,黄莺飞翔,正是春光明媚的二月,

轻拂河堤的杨柳沉醉在春天的烟雾之中。

村子里的小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到了家,

急忙趁着温暖的东风快活地放起了风筝。

2.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①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

②学生自由读诗。

③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⑤你觉得诗句中的哪些字词用得好?说说你的理由。

生:“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天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柔态、神韵。

⑥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你们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⑦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这么多美妙的画面,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①在这么好的春光里,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放风筝。(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②你能配合画面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

生: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温暖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

③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学生汇报。

④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将你的想法融入诗里读出来吗?你们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心爱的纸鸢,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吧!

四背诵全诗

1.教师边展示本课配图边引导学生联想诗句描绘的美景: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背下来这首古诗。

2.生自由背。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

2.搜集诗人的其他古诗名句,进行整理。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村居》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带入一个青草萋萋、百花盛开、花香四溢的情景中。在美丽的春天里,教师采用各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配上哑语吟诵古诗,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2.教学时教师可以尝试不一句一句地讲解古诗文,而是让学生在吟诵中去感悟语言,在歌声中去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去创造图画。

1.学习古诗《咏柳》。

2.正确读写诗中的生字。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咏柳》,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

一知诗人,解题意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出示杨柳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咏柳》。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出示课件)?

贺知章(659-约744),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属于盛唐前期诗人,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诗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2.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咏:歌唱,赞美。咏柳,就是歌唱、赞美柳树。

3.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用手中的工具书查一查,理解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大家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边读边想象柳树的姿态,仿佛柳树就在自己的眼前,轻轻的,柔柔的,那么碧绿,那么美丽,要用喜爱、惊叹的语气来读。

二释字词,明诗意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理解词语。

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左右结构,注意“女”的写法。意思是装饰,打扮。

一般都是谁爱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通过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不仅帮助了学生熟记字形,了解字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字更深刻地理解诗句的意思,诗的开始就把杨柳化身成一位美人)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条条像丝带般的柳条。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后,引导学生串连诗意: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理解词语。

剪:上下结构。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课件展示剪刀,引导学生理解)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后,引导学生串连诗意: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出的吗?就是那像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啊!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通过理解字义,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高高的柳树像碧玉妆扮成的一样,千万轻柔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再来读前两句诗,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柳树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万条垂丝,就像她的裙带)

2.你觉得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好?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第一句中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第二句中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摇摆。

教师: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

(点名读,其他学生说画面)

3.那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它还能剪出什么。

示例:将小草剪成了一根根;将枫树的叶子剪得像手掌……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

4.总结: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四横纵观,拓视野

1.课堂小结: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

2.教师布置作业:

请在下面的三首诗中,选一首喜爱的背诵下来,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诗意。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教学时,可以在课下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让学生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会比较容易理解一些。

村居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把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补充完整。

莺飞yīnɡ拂堤fú儿童tónɡ杨柳liǔ

化妆zhuānɡ垂下chuí剪刀jiǎn裁衣cái

4.课文综合阅读。

(1)“春烟”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2)《咏柳》中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3)《村居》描写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不超过30个字。

在江南二月的自然风光里,儿童们放学归来高高兴兴地放着风筝。

(4)《村居》通过“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情景,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春天的勃勃生机。

1.风筝

又名“木鸢”“纸鸢”“风鸢”。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风筝。史书记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的能工巧匠鲁国人公输班,因看到鹞鹰盘旋于蓝天而受到启迪,传说曾“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发明纸以后,风筝用纸张糊制,称作“纸鸢”。到五代(907-960)李邺加以改进,装竹笛于纸鸢之头,临风嗡嗡作响,有如筝声,故而得名“风筝”。

2.柳树

可种可插,极易成活。“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从这句俗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柳的生命力多么旺盛。柳树姿态优美、秀色可餐,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宋代大文豪苏轼任杭州知府时在西湖修了一道堤,堤上遍植柳树,如今已成为西湖十大景点之一。田园诗人陶渊明喜爱柳树,室旁有柳五棵,所以自名五柳先生。清代蒲松龄也喜欢柳,并自号柳泉居士。清代左宗棠戍守边疆时,为了保持水土、抵御风沙等,在河西走廊“新栽杨柳三千里”,后人为纪念他,称这些柳树为“左公柳”。在古代文学中,杨柳是一个特殊意象,优美动人,情意缠绵,为诗人传诵吟咏。

二年级语文上1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山行教案作业题(冀教版)


1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两首诗。正确认读本课“炉、紫、烟、遥、川、尺、银、径、斜、枫、霜”等十一个生字,会写“诗、前、川、尺、寒、处、爱、晚”等八个生字。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感情。展开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和个别字的意思。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李白和杜牧。

3.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本课是两首诗,有些字的意思学生不易理解,教师要适时点拨,如“生”不是生成的意思,而是“升腾”的意思,还有“川”、“疑”、“坐”、“于”等。

【教学难点】

二年级学生很难把握读诗的语气,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多范读、引领学生通过读感悟诗的情感。

【教学素材】

1.李白个人资料。

2.杜牧个人资料。

3.李白和杜牧的部分作品。

4.有关庐山瀑布介绍。

5.山行朗诵录音。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望庐山瀑布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炉、紫、烟、遥、川、尺、银”7个字,会写“诗、前、川、尺”4个字。

2.能借助课件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静夜诗》《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等。)

2.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生齐读题目。

(设计意图: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大有益处: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效果就不一样。)

3.谁来讲课题的意思?

“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4.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瀑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5.一说到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水很急地流下来,可以用“倾泻”这个词。

6.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课件出示2)

庐山在江西省,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很多人都到那里去游览。

(设计意图: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弄清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而且就“瀑布”正字正音;最后明确庐山的地理特点。这样解题,由字及词及地,序次井然;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瀑布”引出“垂挂”“倾泻”,与高山挂起钩来,不仅使学生觉得具体可感,还为下面讲析诗歌作了铺垫,收一举数得之效。)

二、初读识字

1.师范读古诗。(课件出示3)

生自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2.识字。(课件出示4)出示生字卡片“炉”、“紫”、“烟”、“遥”、“川”、“尺”、“银”。说说在读书中你记住了哪个字。指名读,领读。同桌赛读。

3.识记。从音、形、义比较庐——炉,生讨论记“炉”、“紫”、“烟”、“遥”、“川”、“尺”、“银”。

4.巩固生字。开火车读,男女生接龙读,齐读。

三、生字书写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练习书写生字。

注意指导学生的方法和习惯。(课件出示4“诗”、“前”、“川”、“尺”)

1.“前”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部所占比例要小于下部。

2.“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要写得窄一些,右边宽一些。

3.学生练写生字。可以配上音乐。

四、朗读感悟

1.欣赏课文插图。(课件出示5)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图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景色?

2.创设情景初读。(课件出示6)画中人李白是我国唐代诗人,人称“诗仙”。他游览过祖国许多山山水水,留下许多著名诗篇,《望庐山瀑布》就是其中之一。究竟庐山什么美景打动了李白呢,请自由读读本诗想一想。(生自读)指名说古诗主要写了什么景色之美?(瀑布)

3.感悟诗意。是呀,李白看到的瀑布不是一般的美啊,我们齐读一遍。(生齐读)在读书过程中你读懂了哪一句呢,四人一组,和小伙伴说说。(生小组交流)指名交流。你们再共同议论一下,看谁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学生分四人小组议论。)

“银河”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恒星,民间传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指天的最高层。

(设计意图:出示课件,展示全诗,省时省力,又便于读便于议;组织学生读和议时,突出“银河”“九天”,便于老师肯定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看法,使学生对诗句能有更深的理解,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香炉”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你们懂得“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的意思吗?(课件出示7)

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你们再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想象一下高高的香炉峰是多么漂亮。谁能讲讲这首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太阳照在山峰上,峰顶云雾弥漫,阳光透过蒙蒙的水气,好像燃起了紫烟。(课件出示8)“遥看瀑布挂前川”,是远远地看去,瀑布挂在山的前边。(课件出示9)“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水从三千尺高的山峰上很急地流下来。(课件出示10)“疑是银河落九天”,以为是银河从高天上落下来了。(板书: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川”是河的意思,应该说是挂在山前的河面上。

“三千尺”不一定是个准确的数字,主要是突出山势很高。是不是可以说成水从很高的山峰上急流下来?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后两句诗的大胆想象和极度夸张。并告诉学生,这是李白诗歌的特点。

(设计意图:由学生对香炉的疑问带出“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诗句,理解它是一个难点。在学生没有举手的情况下,我作了描述性的解释,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象美景,进而让学生讲解全诗,还就“川”和“三千尺”作了辨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了。这样教学体现由扶到放的原则──扶,扶在难点上;放,放在自读自悟和讨论上,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

点名读。读的时候要读出夸张的语气。

4.感悟诗境。(课件出示11)播放课件,欣赏瀑布景观。

5.指导朗读。

师范读,讲解古诗朗读要领。

指名读,领会古诗蕴含的感情。

小老师领读,看看谁最棒!

6.回归全诗,深化诵读,指导背诵。诵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着自己就是诗人,就站在气势雄伟的庐山瀑布前,想象背诵。

五、课外延伸

我们今天又学习了李白的一首古诗,课后把这首诗抄在你们的妙词佳句本上。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连一连。

zǐyānpùbùyínhéshíjìngshuāngyèfenglin

瀑布霜叶紫烟枫林银河石径

二、根据拼音写出下列词语。

dàochùqiánmiànshānchuānàixīn

chǐzigùshiwǎnshànghóngyú

三、辨字组词。

首()川()古()千()

自()州()舌()干()

答案:

一、

zǐyānpùbùyínhéshíjìngshuāngyèfēnglín

瀑布霜叶紫烟枫林银河石径

二、到处前面山川爱心尺子故事晚上红于

三、首先自己山川神州古代舌头千万干活

板书:

1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诗前川尺

山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径、斜、枫、霜”等4个字,会写“寒、处、爱、晚”等4个字,理解“寒山”、“坐”、“于”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背古诗,激兴趣。

1.你喜欢读古诗,背古诗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诗一般的境界。四季皆入诗,四季皆入画,你能从你了解的古诗中找出描写四季的诗来背一背吗?

(师根据学生背诵情况及时鼓励,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2.(多媒体出示: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同学们,说说你看到的景象。(课件出示13)

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句。(板书:山行)(课件出示14)

(屏幕画面出示一首正楷的《山行》,把学生带入了如梦如诗的境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行》,从诗中去领略一番秋天山林的美景。

二、读诗题,知诗人

1.出示《山行》。(板书: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读读课题,想一想题目是什么意思?(在山间行走)

2.介绍作者杜牧:唐朝晚期著名诗人,和杜甫合称大小杜。(让学生交流,教师适当补充)

杜牧在山间行走,会看到些什么呢?让我们赶快来读读诗吧。

三、初读诗,读通顺。

1.师范读。

2.指名读,结合读指导读准节奏,读准字音。

3.说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板书到黑板上。

4.结合画面,讨论交流疑难字词。

四、精读诗,体意境。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角色转换——孩子成为诗人,完成情感体验。

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

诗中哪些地方告诉我们是深秋呢?

(“霜叶”“寒”“晚”表示季节)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15)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那是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此时此刻,诗人看到些什么呢?

2.出示彩图,(课件出示16)观察:说说看到哪些景物?结合观察,引导认识景物,并感受景物特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课件出示17)

“远上寒山”

(一个“远上”再现了“山”的绵延起伏;一个“寒”传神地刻画了“山”的凄清寒冷,让人产生一种悲秋之情。)

(1)引导观察:你看到的山是什么样子的?是一座吗?感情诵读“远上寒山”,体会“山”之连绵起伏。

(2)(课件出示18)阵阵秋风裹挟着片片黄叶向诗人吹来。此时,站在山坡上的诗人会有何感受?从哪个字能读出诗人这种感受?感情诵读“远上寒山”之“寒”。

“石径斜”

(一个“斜”字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飘逸的远山之中。)

(1)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就的小路。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借助简笔画理解“斜”字。

感情诵读“石径斜”体会石径的弯弯曲曲。

“白云生处有人家”(课件出示19)

(1)看图体会:有白云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感情诵读体会“白云生处”的虚无飘渺。

(2)看图体会:人家在什么地方?感情诵读“白云生处有人家”,感受虚实结合的诗意画面。

(3)感情诵读一句,加深体会。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课件出示20)

(1)过渡:诗人坐在马车上,忽然叫道:“停!停!停!”这是因为什么呢?

(2)生先自由读2句说说原因。结合孩子的说,引导感悟:

“枫林晚”

(1)看图想象:夕阳照耀在枫林上,是怎样的景象?感情诵读体会

(2)理解“坐”字,想象此时诗人看到此景会怎样说?

(3)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如何?

“霜叶红于二月花”

(1)(课件出示21)生看图说说枫叶是什么样子的,想象二月开的红花是什么样子的?

(2)感情诵读体会霜叶之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

五、用心读,会背诵

1.想象着诗歌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指名朗读。

3.(课件出示22)听录音朗诵后再次练习美读古诗,体会情感。

4.现在你就是诗人,请你来到画面前高声吟诵。

5.学生展示,让学生独立背诵古诗。

六、学生字,写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课件出示23)

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晚”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要写得窄一些,右边宽一些。“处”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卜要小一些。

4.学生练习。

5.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填空:

(1)“尺”字用音序查字,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查()部。

(2)“晚”用音序查字,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查()部。除部首外

有()画。这个字的第一笔是()。

二、我会解释加点的字:

生紫烟()遥看()

挂前川()()

石径斜()坐爱()()

三、填空。

1.《望庐山瀑布》是()代诗人()的作品。诗人是站在()处观看瀑布的,从诗中的一个字()可以看出来。

2.《山行》是()代诗人()的作品。作者描写的是()季时枫林景色,这从诗中的()可以看出来。诗中写远景的两句是:()。

参考答案:

一、(1)C尸(2)W日7画

二、生:飘浮遥:远处挂:悬挂径:小路坐:因为爱:喜爱

三、1.唐李白远遥2.唐杜牧深秋霜叶红于二月花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板书设计:

1古诗二首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1.这首古诗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读—诵”这4个步骤学习课文。在第一个读中,学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决了生字,还给生字找了一些课外的朋友。而在理解这一过程,也是本课教学的最难的部分,学生虽然可以用给字组词,通过借助课文插图理解了诗意,但很难体会到作者李白想表达的那种对庐山瀑布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什么会这样,我个人分析了一下原因:部分学生没有见过瀑布,部分学生见过却没有仔细观察体会过,学生想象的能力有些弱。学生没有很好的体会到这种感情,只是知道作者想要表达这种感情,所以后面的有感情朗读也是比较失败的,而最后的诵,在朗诵方面也是失败的,而背诵是十分成功的,因为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会背了。

2.我想这次教学中,能够使用多媒体课件,在引出课题之前让学生观看瀑布的飞流直下的视频,听听瀑布所发出的巨响,在学生对瀑布的雄伟气势有所体会的基础上再进行课文教学,效果会更好。

《山行》教学反思

1.读一读,说一说,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让学生争当小老师给大家正音,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切忌逐行分析诗意。此时可适时地张贴文中插图,并问“图中画的是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其实诗意就蕴含在这一声声的话语中。

3.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优美的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但对于刚学习古诗的小学生并不懂这些。因而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以学生自己的看法来朗读,富有具性地朗读,比如: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一行呢?把它读给大家听听,也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好吗?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十分活跃。

同课异构

1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望庐山瀑布

创新教案

教学设想:

这是一个描绘祖国壮丽山河,抒发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表现乐观主义为主体内容的古诗板块。这节课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50岁时隐居庐山望见庐山瀑布时有感而发所作的一首诗。诗中由近到远的顺序,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观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仅用了28个字就将一幅有山、有水、有声、有色,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展现世人眼前。我采用“谈话激趣——感受美景——古诗欣赏”的方法进行教学。上课开始,我会出示庐山和瀑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庐山,去感受瀑布的雄伟。也为之后学生展开想象做铺垫,更好地理解诗歌含义。同时我会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融入诗境。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瀑布是自然界中一种壮观的景象,你们想欣赏吗?今天,我们就同李白一起去欣赏庐山的瀑布。

二、感受美景

1.各位,我们的行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山,观看香炉峰顶流下的瀑布,看完谈谈你的印象。

2.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什么样?

生:水流很有气势

生:我觉得在阳光的照耀下,瀑布水面泛着银光点点,太壮观了。

4.面对如此美景,李白情不自禁吟诵起“日照香炉生紫烟……”

5.诗中描绘的景美吗?你也打开书来自由读几次吧!(个别读、齐读、指名读)

(大部分学生从没看见过瀑布,播放瀑布的录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发表见解、阅读古诗的兴趣。)

三、古诗赏析

1.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自学古诗。师巡视,随时帮助有问题的学生。

2.在自学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取长补短。

(一)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交流对诗题的理解。重在指导学生对“望”字的理解:不只是看,而是从远处看。

2.交流对第一行诗的理解。

(1)指名说说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

日:太阳照:照耀(如果不这么细致地去分析,孩子们很可能把日和照当成“日照”这个城市来对待。)香炉:香炉峰,庐山上的一座山峰;生:飘浮紫烟:紫色的烟雾

(2)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太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上飘浮着紫色的烟雾。

(3)由“紫色的烟雾”让学生想象一下,李白遥望香炉峰的时间(早晨)

(4)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感情朗读:明白意思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5)抓“生”字感受作者用词之妙,从而指导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这句诗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妙,睁大眼睛找一找,看它藏在哪里啦?

生:“生”字用的妙。

生:一个“生”字写出了云烟飘浮的动态之美,让我们产生了无尽的遐想,仿佛看到了紫烟那飘飘悠悠、缠缠绕绕、娉娉婷婷,袅袅升腾的样子。

3.交流对第二句诗的理解。

方法与步骤同第一句。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有感情读诗句时,要引导学生品味“挂”字的妙用,知道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想像到此时展现在诗人眼前的简直就是一幅巨大美妙绝伦的山水画。如果学生能品出这种味道来,他们就一定能够读好这句诗。

4.交流对第三四句诗的理解。

理解这两句诗,先理解“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意理解后要抓“飞流直下”与“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5.每句诗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归整体,让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二)想象意境,感悟诗情。

方法:

(1)师描述意境,生闭目静听默想,用心去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早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红日照耀下的香炉峰上,紫色的云雾轻轻浮动,围绕着香炉峰缠缠绕绕、飘飘悠悠、袅袅娉娉,缓缓升腾。远远望去,那从天而降的瀑布仿佛是一条大河挂在了悬崖绝壁之上。来到瀑布跟前,看那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在绝壁上突起的岩石上,溅起了无数的水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我出神地看着,听着,恍恍惚惚间,我似乎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水从九天之上直落了下来吧,要不,怎么会如此磅礴,这般壮观?

(2)学生在想像意境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这首诗,在反复朗读中不断与想像中的意境融合,最终达到诗与意境成为一个完美整体之目的。

(三)体会诗人的写作特点.

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四、识记、书写

1.认读要求会写的字:诗、前、川、尺。

2.记忆生字。

按结构记字。

独体字:尺

左右结构的字:诗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红写。

重点指导书写“流”。

五、读、背古诗

1.同桌互助,练习朗读古诗。

2.应该用什么语气去读古诗?

生:读的时候应读出诗人惊奇、赞叹的语气。

生:从诗中我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

小结:我们虽然没有去过庐山,但是通过大诗人李白这么一写,我们仿佛亲临其境,此时的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呢?祖国山河的景色多么壮丽啊!

3.指名读,评议。

4.齐读古诗。

5.看录像练习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山行

创新教案

教学设想:

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各种形式的朗读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示课题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三、品读诗句

(一)诗画结合,品读一、二句。

1.(出示图片)

秋天的景色多美呀!看在这幅图片中,你知道诗人在那儿看到了哪些景色?

生:山、小路。

生:还有白云、人家。

(学生反复读诗句。(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理解“寒山”。

(1)师:小朋友们,在第一句里有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呢?

生:寒山。

出示图片,春天的山和秋天的山。

(2)了解“寒山”就是指深秋时候的山。

3.(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片,“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谁能用诗句来说一说呢?

生: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二)品读三、四句。

1.(出示图片)

师:说得太好了,你们都是小诗人。我也来给小朋友们背一首诗:“不是蝴蝶,不是小鸟,是红叶舞,黄叶飘,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到。”诶,这描写的是什么景物呢?

生:枫叶。

生:红色的枫叶。

2.学生反复读诗句。

师:确实很美,诗人杜牧也留恋这傍晚时分的美景,而停下车来欣赏。(出示图片)谁来读一读?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小组赛读。

(4)齐读。

3.(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老师带来满山的枫叶来奖励大家!你们觉得这个枫叶的颜色怎么样呢?

生:很红。(板书:红)

4.理解“坐”、“于”。(出示图片)

诗人停下车是喜爱傍晚枫林的景色,

经过霜打的枫树叶,早春二月花还红。

了解“坐”是“因为”;“于”是“比”。

5.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生: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6.交流:

师:同学们认真朗读,体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生:体会到诗人对秋天的热爱。

生: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留恋之情。

总结:“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啊,从一个“红于”中我们分明能感受到诗人对枫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7.美读古诗,练习背诵。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教学资料

备课资料

1.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主要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有《李太白集》。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不少题材上都有名作出现。他所钟好的体裁主要是古体诗,包括古风和乐府诗,但他在近体诗体裁如律诗、绝句中往往也有绝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词,有两首被认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黄升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菩萨蛮》与《忆秦娥》。也有少数人怀疑它们不是李白所作。

2.杜牧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晚唐时期.唐代文学家,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阿(ē)房宫赋》亦颇有名。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杜牧的诗现存二百多首,众体兼备,内容丰富,情调豪放爽朗,风格清新俊逸。他的近体诗,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尤其七言绝句更是名篇迭出,脍炙人口,如《过华清宫绝句》、《赤壁》《题乌江亭》、《泊秦淮》、《江南春》、《寄扬州韩绰判官》、《山行》、《秋夕》等,历代传诵,家喻户晓。他的七律《早雁》、《河湟》、《润州二首》、《题宜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九日齐山登高》、《登九峰楼寄张祜》等篇也为人称道。至于他的五绝、五律、五言排律,亦不乏佳什,如《长安秋望》、《秋晚早发新定》、《题扬州禅智寺》、《华清宫三十韵》、《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等便是这些诗体的代表作。他的古体诗写得也很好,尤其是五言古诗写得非常出色,叙事议论,精采感人,如《杜秋娘诗》、《张好好诗》、《郡斋独酌》、《感怀诗》等。

庐山瀑布

3.庐山简介

庐山,是我国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可谓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着万里长江,正濒而侧影着千顷阔湖,山青水秀景色泛胜。由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才会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形容恰到好处。也正因是如此,庐山才不愧为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

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它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运动:早在震旦纪就在浅海底开始沉积,经过“吕梁运动”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锉磨,后下沉淹没汪洋海水继得洗礼,直至白垩纪时发生“燕山运动”,掀起“褶皱”波涛重新露出水面,断块续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经长期积雪覆盖,到四世纪末地球变暖,再经更强烈的冰川剥蚀,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峥嵘潇洒,雄俊诡异,刻切剧烈。

庐山地形走向,东西伸张,南北收缩,像片枇杷树叶。东临高垄,西接赛阳,南濒黄龙山麓,北靠莲花。其长约29公里,宽约15公里,周围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由于庐山所处在亚热带地方,土质潮湿肥沃,气候湿润,有利各种植物发育。因此,在这广袤的300平方公里土地中,生长植物3000多种。概括说来,山上山下植物分布有亚热带竹林,有热带常绿阔叶林,有温带落叶阔叶林,有寒带针叶林,以及一般灌木林、混交林,同时夹杂野花野草。形成竹木茂盛,花草芬芳,郁郁葱葱,好个植物荟萃之所以成为胜地,也与植被的功绩分不开。如此茂林修竹,不愧为幽雅翠境。

庐山气候温适,夏天凉爽,冬天也不太冷,这是庐山又一优越条件。节令特色: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庐山气温,根据历年记载:最高只32摄氏度,最低在-16.8摄氏度,全年平均为15摄氏度,可见庐山气温适度。一至于四季,按季节平均计算差异也较正常:春季是11.5摄氏度,夏季为22.6摄氏度,秋季则为17.4摄氏度,冬季常在1摄氏度左右。庐山顶端因处高空地带,加上江环湖绕,湿润气流在前进中受到山地阻挡,易于兴云作雨。所以,庐山雨量丰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庐山云雾较多,全年平均有雾日达192天。更奇异的是庐山云雾常年此出彼没和变化莫测,给庐山增添了妙景。庐山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在雨量丰沛条件下,有多达90多座峰岭的庐山,因地壳运动和冰川剥蚀的巧琢,有的峰岭夹峙峡谷自然形成陡壁深壑,峭崖渊涧,构成众多的瀑床,加上水源四季不断,形成数量众多景观壮美的瀑布,此为庐山一奇。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是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秀峰瀑布、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庐山瀑布群。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

4.瀑布的形成

瀑布,地质学上叫作跌水,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如断层、凹陷等地质构造运动和火山喷发等造成地表变化,流动的河水突然地、近于垂直地跌落,这样的地区就构成了瀑布。瀑布表明河流的重大中断。这种瀑布主要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另一种由流水的侵蚀和溶蚀等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如河床岩石软硬不一,较松软的岩石易被流水侵蚀掉,从而形成高低差异很大的地势差别成为瀑布。此外,冰川对岩石的刨蚀也可造成瀑布。

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侵蚀作用的速度取决于特定瀑布的高度、流量、有关岩石的类型与构造,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在一些情况下,瀑布的位置因悬崖或陡坎被水流冲刷而向上游方向消退;而在另一些情况下,这种侵蚀作用又倾向于向下深切,并斜切包含有瀑布的整个河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素的任何一个或两个在起作用,河流不可避免的趋势是消灭任何可能形成的瀑布。

河流的能量最终将建造起一个相对平滑的、凹面向上的纵剖面。甚至当作为河流侵蚀工具的碎石不存在的情况下,可用于瀑布基底侵蚀的能量也是很大的。与任何大小的瀑布相关、也与流量和高度相关的特征性特点之一,就是跌水潭的存在,它是在跌水的下方,在河槽中掘蚀出的盆地。在某些情况下,跌水潭的深度可能近似于造成瀑布的陡崖高度。跌水潭最终造成陡崖坡面的坍塌和瀑布后退。

造成跌水的悬崖在水流的强力冲击下将不断地坍塌,使得瀑布向上游方向后退并降低高度,最终导致瀑布消失。

构成瀑布的三要素为:落差、宽度和水量,人们对于大瀑布的排列名次常有分歧,主要是因为测量方面的原因,或是单独强调了某一因素的结果。不过,有着雄伟气势的瀑布,是不会跟人们计较这些的,不管它们排行老几,站在它们面前,被震撼的还是我们自己。

5.世界三大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与美国的交界处的尼亚加拉河上,河中的高特岛把瀑布分隔成两部分,较大的部分是霍斯舒瀑布,靠近加拿大一侧,高56米,长约670米,较小的为亚美利加瀑布,接邻美国一侧,高58米,宽320米。尼亚加拉瀑布及由它冲出来的尼亚加拉峡谷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地质条件,其中页岩的不断被水流冲刷,使得瀑布在1842年至1905年间平均每年向上游方向移动170厘米。美加两国政府为保护瀑布,曾耗巨资修建了一些控制工程,使瀑布对岩石的侵蚀有所减小。

维多利亚瀑布

维多利亚瀑布位于非洲赞比西河的中游,赞比亚与津巴布韦接壤处。瀑布宽1700余米,最高处108米,宽度和高度比尼亚加拉瀑布大一倍。年平均流量约934立方米/秒。赞比西河抵瀑布之前,舒缓地流动,而瀑布落下时声如雷鸣,当地居民称之为“莫西奥图尼亚”(意即“霹雳之雾”)。维多利亚瀑布的水泻入一个峡谷,峡谷宽度从25米至75米不等。

伊瓜苏瀑布

伊瓜苏瀑布位于阿根廷和巴西边界上的伊瓜苏河。这是一个马蹄形瀑布,高82米,宽4千米,是尼亚加拉瀑布宽度的4倍,比维多利亚瀑布还要宽很多。悬崖边缘有许多树木丛生的岩石岛屿,使伊瓜苏河由此跌落时分作约275股急流或泻瀑,高度60至82米不等。11月至3月的雨季中,瀑布最大流量可达12750立方米/秒,年平均约为1756立方米/秒。

练习:

1.看拼音写句子。

quánchǎngguānzhòngdōuwèishānyánghècǎi.

()

bàngwǎnwǒhéyéyeqùgōngyuánwán.

()

2.比一比,组成词语写下来。

情()借()李()遥()戏()

精()错()季()摇()找()

3.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直:()

(1)成直线的,跟“曲”相对(2)跟地面垂直的,跟“横”相对(3)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跟“横”(4)挺直,使笔直(5)公正的,正义的(6)直爽,直截(7)一个劲儿,不断地。

疑:()(1)不相信(2)难于解难于断定的(3)猜忌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问题。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这首诗的作者是,这是一首诗(填诗体名称)。

(2)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5.阅读古诗,回答下面问题。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解释下列词语

①远上:②寒山:③石径:④斜:⑤白云生处:⑥爱:⑦枫林晚:⑧霜叶:⑨二月花:

(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答案:

1.全场观众都为山羊喝彩。

傍晚我和爷爷去公园玩。

2.情(友情)借(借钱)李(李子)遥(遥远)戏(游戏)

精(精心)错(错误)季(季节)摇(摇头)找(寻找)

3.(4)(2)

4.(1)李白绝句(七言绝句)

(2)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对大自然惊心动魄之美的惊叹。(意近即可)

5.(1)①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②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③石径:石头小路。

④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⑤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⑥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⑦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⑧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⑨二月花:春天的花。

(2)《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

(3)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中的两首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在写景,但手法各异。《登鹳雀楼》写诗人登楼远望的所见、所思。第一、二句写所见的壮丽山河;第三、四句抒写诗人的感受,不仅道出了“登高才能望远”的深刻哲理,也赋予了上两句景物描写以更丰富的内容。诗中的哲理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人生的境界才会不断升华。《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雄伟的写意山水图。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背诵,也许多数同学已经会背,但不一定理解诗意。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必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教学建议

由于年龄较小,学生对古诗这种文学样式并不是很清楚,对文字的感悟能力也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本中的插图,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他们在朗读的同时,在头脑中进行想象;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以后,再通过逐步的引导,让学生体会诗歌所蕴含的道理及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看图学诗,在看、读、想象的过程中理解诗意,体悟诗情,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诗歌蕴含的道理及情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难点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准备

教师:

1.生字卡片、挂图。

2.收集诗人的资料及古诗的写作背景。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4.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难点

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新课

1.同学们都读过哪些古诗呢?古诗言简意赅,十分有趣。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古诗,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

2.讲述鹳雀楼名称的由来: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在山西永济市的黄河边上,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出示挂图)

二、初读古诗识字词

1.课件出示古诗。

2.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懂字词,读通古诗。

3.教师范读。

4.同桌一起读读诗句:你一行,我一行,一边看图一边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还有疑惑。

三、精读古诗知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诗。想一想:诗人王之涣登上楼以后看到了什么?

(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地教一些词语帮助他们积累。如:连绵起伏的群山、奔流不息的黄河等。)

2.齐读第一句诗。作画:老师想要你们把看到的景物画下来,一起来试试吧!(在师生共同作画中达成一致:太阳要和山靠得近些,并且正在一点一点往下落,最后太阳躲在大山背后不见了。)

3.结合诗句猜一猜哪个字是表达太阳和群山靠得近的意思,再猜猜哪个字告诉我们太阳不见了。

(依;尽。)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同学们见过夕阳西下的景象吗?(学生描绘)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想说些什么呢?

5.教师动情地描绘:太阳渐渐收起耀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指导学生朗读)

6.继续作画:我们在楼上还看到了黄河,黄河是怎样的一条河呢?(学生自由谈)

想象黄河流向大海的景象,并指导朗读第二句诗。

7.过渡:真是太美了!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不禁思潮起伏,他在想什么?(引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再登上一层楼。)

四、教师小结

小结: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所见——白日 山 黄河

所想——博大胸怀 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见过欢快流动的小溪,也见过明净清澈的湖水,那么,你们见过瀑布吗?今天,我们就同李白一起去欣赏庐山瀑布。

二、欣赏感受

1.同学们,我们的行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山,观看从香炉峰顶流下的瀑布,看完后谈谈你们的感受。

2.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的?

4.面对如此美景,唐代大诗人李白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日照香炉生紫烟……”(诵读后板书《望庐山瀑布》)

5.你们觉得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你们也快快打开书本,自由读几遍吧!

(个别读,齐读,指名读)

三、赏析古诗

1.自由读古诗,观看插图和回忆录像中的情景,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交流,先提出疑问互相解答,再说说诗的意思。

3.学生为录像配解说词。先练习再指名说。

四、朗读、背诵古诗

1.同桌互助,练习朗读古诗,读出李白惊奇、

赞叹的情感。

2.指名读,评议。

3.齐读古诗。

4.看录像练习背诵古诗。

五、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1.播放写有词语的幻灯片,自由读,指读,齐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指导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飞流三千尺

银河落九天

教学反思

学生自由读诗时,单凭诗句去感受诗人所描绘的景物是很困难的,因为二年级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不深,他们很难从短短两行诗文中认识到什么。于是我就用插图在学生与诗文之间构筑一个平台,将诗句与画面相连接,去帮助他们理解和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景象。

读读诗,画画图,再读读诗。看似在做游戏,其实课堂上许多知识点的理解全隐含其间而又不露痕迹。这种自然轻松的学习方式正是新一轮课改所倡导并追求的。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编辑推荐:小学1-6年级各个版本语文教案汇总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二年级语文上14古诗二首池上村晚教案作业题(冀教版)


14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会认“撑、艇、踪、迹、浮、萍、浸、归、横、背、腔”11个字,会写“解、迹、浮、牧、归、背、信、吹”8个字。熟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

2.根据古诗内容想象古诗的意境。

3.感受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

1.会认“撑、艇、踪、迹、浮、萍、浸、归、横、背、腔”11个字,会写“解、迹、浮、牧、归、背、信、吹”8个字。熟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

2.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想象《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素材】

1.诗人白居易简介

2.《池上》相关资料

3.诗人雷震简介

4.《村晚》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池上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撑、艇、踪、迹、浮、萍”6个生字,会写“解、迹、浮”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具准备

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平时喜欢怎么玩呀?

2.你们的童年生活丰富,多么有趣啊!那古时候的小朋友又是怎么玩的呢?今天,老师就带着孩子们坐上时空穿梭列车,穿越时空,去瞧瞧他们的课外生活吧!孩子们,准备好了吗?

3.时空穿梭列车载着我们回到了清代,(课件出示2)看,在一片树林里,一个可爱的牧童正骑在牛背上高兴地唱歌,突然,他发现了树上的鸣蝉,他想要捉蝉,所以赶紧闭住了唱歌的嘴巴。诗人袁枚看到这一幕,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孩子们一起读一读。多么有意思的画面,原来这里的孩子以捕蝉为乐。

4.告别可爱的牧童,一群放学归来的孩子又进入我们的视野,(课件出示3)看,他们沐浴着春风,放飞着一只只漂亮的风筝,他们是多么的快乐。连诗人高鼎也被他们的快乐感染,写下了这流传千古的名篇。你能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吗?原来这里的孩子以放风筝为乐。

5.坐上时空穿梭列车,咱们继续前进。(课件出示4)哟,这次列车载着我们回到了唐代咱们会来什么地方呢?看!这一次咱们来到美丽的荷花池,在这个地方又有什童年趣事发生呢?诗人白居易同样用一首优美的五言绝句告诉了我们答案。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池上》。(板书:池上)

孩子们,关于诗人白居易你了解多少呢?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一起来看一看吧。

出示教师收集的资料:(课件出示5)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代写诗最多的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写的诗常常读给小孩和老奶奶听,所以,他写的诗很容易读懂。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了解了诗人,先听老师把诗读一遍吧。(师范读)你们想读吗?那得先和诗里的生字娃娃交上朋友。和生字娃娃交朋友的办法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出示):

1.自由读诗,圈出生字娃娃。

2.拼读生字音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课件出示5)

3.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字形。

4.给生字找朋友(组词)。现在就请大家打开书本,按照大屏幕上提示的方法和生字娃娃交朋友吧。

5.汇报交流,指导书写。

A.孩子们,和生字娃娃交上朋友了吗?来,赶快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认一认,互相提醒一下读音,咱们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

B.利用生字卡片理解生字。会读了吗?我来考考大家。艇:这个字我要请女孩子来读一读。后鼻音读得真准,男孩子来试一试。孩子们,这个字是舟字旁,说明它和船有关。其实艇就是小船的意思。像这样的舟字旁的字咱们还学了很多,大家一起来读读吧。(课件出示6)(生读)看,这些舟字旁的字都和船有关。

解:(板书:解)(课件出示7)这个字我请坐得端正的男孩子一起读。孩子们,这个字咱们应该怎么记呀?谁来说说?(生答:我用加一加的办法。另一生答:我用编儿歌的方法来记它,一刀砍掉牛的角。)你真能干,一下子就说出了咱们的老祖先造这个字的意思,看,解字古时候的意思就是……

迹:(板书:迹)(课件出示8)这个字我请声音洪亮的女孩子来读。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走之旁,

像这样走之旁的字咱们应该先写里面,再写外面。谁来给它找个词朋友?(相机理解踪迹:指行动留下的痕迹,比如人在沙滩上行走所留下的脚印就是踪迹)。

浮:(板书:浮)(课件出示9)这个字想读的孩子一起读。浮的反义词是什么?(出示读)

C.孩子们真能干,这么快就和生字娃娃交上朋友了。想写吗?咱们来挑战一个高难度的。(课件出示10)瞧,这个艇字,是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的时候,咱们要注意它左右两部分的位置,做到左窄右宽。另外,这个字的笔顺也很特别,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就请孩子们在练习本上写写这个字吧。比比谁写得最漂亮。

a.游戏。瞧!满池的莲花、莲蓬多美啊,你想要吗?那就得先念准他们的名字,那些漂亮的莲花、莲蓬才能永远属于你,有信心吗?(课件出示11)(课件出示满是荷花、莲蓬的池塘,轻点荷花、莲蓬就出现本课生字词,再点荷花、莲蓬就消失。)

b.生字娃娃告诉老师,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孩子们能不能准确的叫出它们的名字?(齐读古诗)

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这首诗现在咱们已经读得很熟了,但诗里有些字词句的意思有的孩子还不明白呢。没关系,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现在,我们就发扬一下团结协作精神,一起来研究学习吧。

(课件出示12)课件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

1.边读边想,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结合前后句、插图或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意思。

3.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汇报交流:

(一)理解字词意思。

先来看看有哪些词语不懂,大胆地提出来,咱们一起来解决吧,谁最先来提问?(课件出示13)(偷采、白莲、不解、踪迹、浮萍,看课件理解)

(二)品诗,感情朗读

咱们读懂了字词的意思,再回到美丽的荷花池吧。看,盛夏的荷塘里,荷花摇曳多姿,空气中弥漫着莲子的芳香。在这空无一人的池塘上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引读第一句)。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板书: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童真童趣)

浮萍一道开。)

1.提问质疑:小娃为什么要偷采白莲?(课件出示14)

生:害怕。因为爸爸妈妈知道了要被批评?

小孩担心别人不让采,就悄悄地采碧绿的荷叶,映着雪白的荷花,实在太美啦!

2.小孩忍不住喜爱之情才去偷采白莲。小娃悄悄采了白莲却又不想被人发现,心情会怎样呀?(课件出示15)(紧张、害怕)带着你的体会一起读一读。生读,师评价。虽然紧张害怕,可是马上就能吃到香甜的莲子了,小娃心情又会怎样呢?

(高兴、兴奋)请你用高兴的语气读一读!(指导朗读)

孩子们,带又高兴又紧张的心情再读诗句。

3.(课件出示16)(出示图片),看,小娃采到了白莲,他把白莲随意地放在了船头。他的小船划过以后,满池的浮萍被冲开了一道波痕,他也不知道去掩盖。哪两行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指名读)你知道不解的意思了吗?(课件出示17)(出示课件)这句诗的意思是:小娃不知道隐藏自己采莲的踪迹,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情。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孩子们,小娃偷采了白莲却并不懂得隐藏踪迹,在你们这些小哥哥、小姐姐眼里觉得他怎么样啊?(天真、可爱)是啊,连诗人也被他的天真无邪感染了,因此写下了这著名的诗篇。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那就带着你对这个孩子的喜爱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指导感情朗读)

四、用心读诗,练习背诵。

1.唱诗。诗不仅能读,还能唱呢!通过吟唱,咱们可以把诗记得更牢……孩子们,咱们一起唱一唱吧。

2.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把这首诗深深印在了脑海里了。谁愿意把这首诗背给大家听听吗?

3.愿意轻松一下,和老师玩个游戏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卡片拼诗。这首诗里的字娃娃呀,都藏到孩子们的书箱里了,赶快把他们找出来,举给老师看看。等一会儿,找到卡片的孩子就把字娃娃们送到黑板上,拼成一首诗,其

它的孩子就唱唱诗给他们加加油吧。(卡片贴黑板,齐读)

4.小结

孩子们,在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诗里,白居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他偷采白莲而不解藏踪迹。整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板书:童真童趣)

五、拓展情景,课外延伸

孩子们,今天我们和以采莲为乐的小娃交上了朋友,现在咱们该和他告别了,因为咱们的列车就要返航了,在这返航的途中,我们又会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呢?(拓展诗篇《小儿垂钓》《牧竖》)。(课件出示18)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我是扩词小能手。

浮()()()

踪()()()

二、填一填。

“艇”的音节_________,注释_________。

“解”的音节_________,注释_________。

三、默写。

《池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上浮漂浮浮动跟踪踪迹行踪

二、tǐng船jiě知道懂得

三、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板书设计: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童真童趣)

浮萍一道开。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认“浸、归、横、背、腔”5个生字,会写“牧、归、背、信、吹”5个生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并写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

1.我们先玩个游戏。(课件出示20)

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儿:高大的树

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

草——青青的草

池塘——碧绿的池塘

水——清澈的水

山——巍峨的山

落日——红红的落日

放牛娃——快乐的放牛娃

牛——悠闲的牛

……

2.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树——树长得根深叶茂

学生说。

3.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性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学生说。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村晚雷震)。

(课件出示21)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

(板书: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读准字音,指导书写。(课件出示22)

指名让学生分句朗读,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识记。

指导书写:(课件出示23)“归、信、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背”是上下结构的字,下面月的第一笔不是撇是竖。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

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问题假设:

(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明白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课件出示24)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上想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这一行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勃勃。

(2)(课件出示25)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意思是山叼住将要落下去的太阳)为什么要用“叼”字呢?找出社区动画上和诗句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课件出示26)理解寒漪,(指的是清凉的水面波纹。)“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从图画上能看出这句诗的内容吗?为什么?你能相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比如可以说说图画上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

(4)(课件出示27)“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归去”是指去哪里?(去村里)“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明白这句的意思是:手里拿着短笛不成腔调地在吹。)听一支牧童短笛。师:好,还有问题吗?(肯定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要开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同学们,研究问题就好比打仗,一切只有运筹帷幄,最终方能决胜千里。让我们想一想,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谁有好的建议?

让学生讲讲解决的办法。

(课件出示28)比如,查字典、同桌讨论、查找课外资料、结合课文插图其实,还有很多办法,荀子曾说过:“君子生非异也,善借于物也”。学生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

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

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

1.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2.提出要求: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学生评议。

5.教师分行领读,学生跟读。

草满池塘——

山衔落日——

牧童——

短笛——

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背诵古诗。观看图片,根据诗意背诵。

五、拓展延伸,善加积累

《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夏末初秋傍晚时乡村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课下,大家搜集了一些像《村晚》一样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给汉字注音。

()()()()

归横背腔

二、填一填,背一背。

村晚

()满()塘满陂,

山衔()()浸寒漪。

()童()横牛背,

短笛无腔()口()。

三、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一、guīhéngbèiqiāng

二、(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三、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板书设计: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教学反思】

《池上》教学反思

1.白居易的《池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描写儿童的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0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童心的可爱、乡村生活的情趣。古诗意境很美,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2.理解诗句的意思,按照传统的方式,先理解字词意思,再理解句子意思。如果学生理解上有问题,我会创设情境,引导理解,比如: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从哪些地方看出?再如:“偷”是偷东西吗?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理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出示课件激发灵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学生表达的比较到位,基本没有偏离古诗的意思。

《村晚》教学反思

1.古诗的学习往往会陷入“简单的告诉”之中。教师依仗的是教参上的标准答案进行教学,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形形色色的诸如课课通等资料了解字词诗句的含义。古诗教学就在师生搬运标准答案的过程中进行。标准答案要不要?对于字词的准确理解肯定是要的,但决不该是简单的告诉。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进诗中,到诗中去寻去解去感去悟。

2.古诗含有丰富的意象,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古诗又是极具音韵节奏的美感,是一曲意蕴悠远的古曲。教学中以画配诗,画解意。营造浓浓的诗境,让学生入情入境领略诗之形、诗之蕴、诗之情。

同课异构

创新教案

《池上》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妙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里。我采用了“调动积累,导入新课——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吟诗炼字,体会意境——回归整体,拓展延伸”的教学策略,把学生理解诗意、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运用语言能力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让人想起诗人杨万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理解题目含义。

4.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设计意图:由诗人杨万里的《小池》巧妙的为本课进行铺垫,以旧带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搜集关于诗人的生平和关于荷花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指导“艇”字的写法及结构。

②学习新词:浮萍,白莲,踪迹,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古诗。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设计意图: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的意思,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

④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⑤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设计意图:“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通过学生亲身想象“偷采白莲”儿童的心里,使作者情,学生情,诗中情水乳交融,激发共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通过熟读成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搜集描写儿童的诗句,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去读、去画、去悟、去唱。

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

《村晚》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化的平台,提供一些有利学习的资源,如听课教师的指点、网络社区资源的利用、学生特长资源的开发等,让学生开心快乐的学习。在学生已经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外补充材料,让学生感悟乡村生活之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引导回忆、背诵以前学会的古诗,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2.出示诗题:村晚

(1)解题:启发学生用逐字理解、补充意思的方法读懂诗题,初步了解这首诗描绘色的景象。

(2)简介作者:雷震,宋代诗人。

二、初读,感知诗意。

1.提出要求,指导自学。

2.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指名让学生分句朗读,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识记。

(2)读好诗句:重点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三、细读,理解诗意。

1.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2.交流议答,使学生明确:

板块一:讲解第一行诗:

①指名读。

②这一行诗里的“池塘”和“陂”你是怎么理解的?(池塘:池子的堤岸。塘:堤岸。陂:池塘。)

③看书上的插图,哪部分是和这一行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学生指着课件回答:图的下部画了池塘和两岸,池水满盈盈的,两岸长满青青的草等。)

④点示:由于“池塘”和“陂”意思相同,所以这一行诗的意思也可说成“草满陂,水满池。”两个“满”表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蓬勃。(板书:草、水满)

⑤谁能说一说这行诗的意思?(池塘堤岸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池塘里涨满了水。)

板块二:讲解第二行诗:

①指名读。

②这一行里的“衔”是什么意思?点击“衔”进行链接,课件出示:衔:用嘴含,叼。

③“山”如何“衔”落日?请同学们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同桌同学讨论讨论。

动画演示:太阳渐渐落下,夕阳夹在两山之间。

交流议答:课文中的“衔”是什么意思?(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好像被山含住了。)

图上哪一部分和“山衔落日”相对应?(学生指着课件回答:图的上面部分画面和“山衔落日”意思相对应)

“寒漪”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点击进行链接,课件显示:寒漪:“漪”指细小的波纹。“寒漪”是指傍晚夕阳下的暗绿色波纹。

“浸”是把东西泡在液体里,课文中作者是说把什么浸泡在寒漪中呢?

点击进行链接,课件画面的下方出现“一塘池水”,水面呈暗绿色,水面隐隐约约出现“

山衔落日”的倒影(板书:山衔落日浸寒漪)。

谁说一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谁再连起来说说一、二两行诗句的意思。点击进行链接,齐读第一、二两行诗句和意思。

板块三:讲解第三、四行诗:

1.指名读。(板书:牧童归去横牛背信口吹)

2.“牧童”指什么人?(这里指放牛娃)

“归去”表示回到哪里去?(回到村里去)

看图:“横牛背”你是怎么理解的?(横骑在牛背上)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两行诗你是怎么理解的?

展示动画:牧童从远及近慢慢走来,并配上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作为背景音乐。

指名说说这两行诗句的意思。

点击进行链接,齐读三、四行诗句和意思。

四、熟读,背诵课文。

1.朗读指导:

(1)提示朗读注意点:

(2)教师分行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练习读。

(4)指名读。

(5)集体齐读。

2.指导背诵:

(1)教师引读:

(2)分组练习背诵:一组背,另一组听,然后再交换。

(3)指名背诵:比一比谁背得好。

(4)全班一起背诵。

五、巩固,完成作业。

《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夏末初秋傍晚时乡村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尝试着吟诵好这首诗。

精彩片段

师:文中的“偷”应指偷家里的还是别人家的?

生:小娃很天真的,不会去真偷人家的东西的。

生:不应该是偷别人家的,否则诗人就是在表扬偷窃行为了。这个“偷”应是假偷。

生:肯定是家里种的的,因为他不但有小艇,而且他还会撑呢?说明他经常跟着父母出入这一片池塘。

生:绝对不是真的去“偷”人家的东西,因为他脸上看不出紧张和害怕吗?

生:另外,农村有很多荷花和荷叶,小娃去摘不算“偷”。

师:既然是自己家种的,家里的孩子要的话应该是“拿”,为什么诗人用“偷”这个字呢?

生:肯定是背着父母干的,说不定他父母正在午睡。

生:他回来一定不会告诉父母这件事的。

生:这是他的秘密,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师:小娃为什么要去“偷采白莲”呢?

生:也许他父母舍不得给家人吃,要留着卖钱呢!、可是他太想吃莲子了,怕大人不同意才出此下策。

生:主要是去练习一下自己撑船的本领。可是父母担心他单独撑船有危险,已经禁止他撑船了。

生:也可能是想采摘一点送给自己的同学尝尝鲜的。可是莲蓬还没有成熟,明说父母不给采摘,只好“偷”了。

生:他很调皮,就想去玩一下,当然不能让大人知道,还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

师:小娃“偷”的工作有疏忽吗?

生:有疏忽,因为他没有考虑到,浮萍竟然会暴露他的行踪。

生:浮萍一道开,是有些疏忽,他毕竟是个小娃,显示了他的自然、天真的个性,很有趣味。

生:虽然浮萍一道开,但是用不了多长时间,浮萍又会马上合起来,而且会合得天衣无缝!所以小娃已经充分考虑到这个优势,他还真聪明呢。

生:管他呢,只要能痛痛快快地玩一回,即使被发现,也无所谓了,不就打一顿嘛!

师问:你有过类似“偷”的事情和乐趣吗?

说课案

《池上》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4课《池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诗中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会认本课“撑、艇、踪、迹、浮、萍”6个生字,会写“解、迹、浮”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2.教学难点: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古诗教学要着眼与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强调以读为本,通过组织生动活泼、循序渐进、科学有效的朗读练习,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体会诗境。因此,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法等。

2.学法:在课堂上,学生多读古诗,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朗读古诗的方法,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理解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人情美。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想象—的学习方法。在诗境中学习生字,掌握一种识字方法,感受汉字的音形义结合之美。

三、说教学流程: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平时喜欢怎么玩呀?

2.你们的童年生活丰富,多么有趣啊!那古时候的小朋友又是怎么玩的呢?今天,老师就带着孩子们坐上时空穿梭列车,穿越时空,去瞧瞧他们的课外生活吧!孩子们,准备好了吗?

3.时空穿梭列车载着我们回到了清代,(课件出示2)看,在一片树林里,一个可爱的牧童正骑在牛背上高兴地唱歌,突然,他发现了树上的鸣蝉,他想要捉蝉,所以赶紧闭住了唱歌的嘴巴。诗人袁枚看到这一幕,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孩子们一起读一读。多么有意思的画面,原来这里的孩子以捕蝉为乐。

4.告别可爱的牧童,一群放学归来的孩子又进入我们的视野,(课件出示3)看,他们沐浴着春风,放飞着一只只漂亮的风筝,他们是多么的快乐。连诗人高鼎也被他们的快乐感染,写下了这流传千古的名篇。你能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吗?原来这里的孩子以放风筝为乐。

5.坐上时空穿梭列车,咱们继续前进。(课件出示4)哟,这次列车载着我们回到了唐代咱们会来什么地方呢?看!这一次咱们来到美丽的荷花池,在这个地方又有什童年趣事发生呢?诗人白居易同样用一首优美的五言绝句告诉了我们答案。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池上》。(板书:池上)

孩子们,关于诗人白居易你了解多少呢?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一起来看一看吧。

出示教师收集的资料:(课件出示5)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代写诗最多的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写的诗常常读给小孩和老奶奶听,所以,他写的诗很容易读懂。

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了解了诗人,先听老师把诗读一遍吧。(师范读)你们想读吗?那得先和诗里的生字娃娃交上朋友。和生字娃娃交朋友的办法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出示):

1.自由读诗,圈出生字娃娃。

2.拼读生字音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课件出示5)

3.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字形。

4.给生字找朋友(组词)。现在就请大家打开书本,按照大屏幕上提示的方法和生字娃娃交朋友吧。

5.汇报交流,指导书写。

A.孩子们,和生字娃娃交上朋友了吗?来,赶快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认一认,互相提醒一下读音,咱们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

B.利用生字卡片理解生字。会读了吗?我来考考大家。艇:这个字我要请女孩子来读一读。后鼻音读得真准,男孩子来试一试。孩子们,这个字是舟字旁,说明它和船有关。其实艇就是小船的意思。像这样的舟字旁的字咱们还学了很多,大家一起来读读吧。(课件出示6)(生读)看,这些舟字旁的字都和船有关。

解:(板书:解)(课件出示7)这个字我请坐得端正的男孩子一起读。孩子们,这个字咱们应该怎么记呀?谁来说说?(生答:我用加一加的办法。另一生答:我用编儿歌的方法来记它,一刀砍掉牛的角。)你真能干,一下子就说出了咱们的老祖先造这个字的意思,看,解字古时候的意思就是……

迹:(板书:迹)(课件出示8)这个字我请声音洪亮的女孩子来读。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走之旁,

像这样走之旁的字咱们应该先写里面,再写外面。谁来给它找个词朋友?(相机理解踪迹:指行动留下的痕迹,比如人在沙滩上行走所留下的脚印就是踪迹)。

浮:(板书:浮)(课件出示9)这个字想读的孩子一起读。浮的反义词是什么?(出示读)

C.孩子们真能干,这么快就和生字娃娃交上朋友了。想写吗?咱们来挑战一个高难度的。(课件出示10)瞧,这个艇字,是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的时候,咱们要注意它左右两部分的位置,做到左窄右宽。另外,这个字的笔顺也很特别,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就请孩子们在练习本上写写这个字吧。比比谁写得最漂亮。

a.游戏。瞧!满池的莲花、莲蓬多美啊,你想要吗?那就得先念准他们的名字,那些漂亮的莲花、莲蓬才能永远属于你,有信心吗?(课件出示11)(课件出示满是荷花、莲蓬的池塘,轻点荷花、莲蓬就出现本课生字词,再点荷花、莲蓬就消失。)

b.生字娃娃告诉老师,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孩子们能不能准确的叫出它们的名字?(齐读古诗)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自主观察、合作互评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自主观察中发现知识,在自评与互评中学会肯定自己和欣赏别人,促进个体发展。】

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这首诗现在咱们已经读得很熟了,但诗里有些字词句的意思有的孩子还不明白呢。没关系,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现在,我们就发扬一下团结协作精神,一起来研究学习吧。

(课件出示12)课件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

1.边读边想,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结合前后句、插图或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意思。

3.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汇报交流:

(一)理解字词意思。

先来看看有哪些词语不懂,大胆地提出来,咱们一起来解决吧,谁最先来提问?(课件出示13)(偷采、白莲、不解、踪迹、浮萍,看课件理解)

(二)品诗,感情朗读

咱们读懂了字词的意思,再回到美丽的荷花池吧。看,盛夏的荷塘里,荷花摇曳多姿,空气中弥漫着莲子的芳香。在这空无一人的池塘上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引读第一句)。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板书: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童真童趣)

浮萍一道开。)

1.提问质疑:小娃为什么要偷采白莲?(课件出示14)

生:害怕。因为爸爸妈妈知道了要被批评?

小孩担心别人不让采,就悄悄地采碧绿的荷叶,映着雪白的荷花,实在太美啦!

2.小孩忍不住喜爱之情才去偷采白莲。小娃悄悄采了白莲却又不想被人发现,心情会怎样呀?(课件出示15)(紧张、害怕)带着你的体会一起读一读。生读,师评价。虽然紧张害怕,可是马上就能吃到香甜的莲子了,小娃心情又会怎样呢?

(高兴、兴奋)请你用高兴的语气读一读!(指导朗读)

孩子们,带又高兴又紧张的心情再读诗句。

3.(课件出示16)(出示图片),看,小娃采到了白莲,他把白莲随意地放在了船头。他的小船划过以后,满池的浮萍被冲开了一道波痕,他也不知道去掩盖。哪两行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指名读)你知道不解的意思了吗?(课件出示17)(出示课件)这句诗的意思是:小娃不知道隐藏自己采莲的踪迹,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情。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孩子们,小娃偷采了白莲却并不懂得隐藏踪迹,在你们这些小哥哥、小姐姐眼里觉得他怎么样啊?(天真、可爱)是啊,连诗人也被他的天真无邪感染了,因此写下了这著名的诗篇。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那就带着你对这个孩子的喜爱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指导感情朗读)

用心读诗,练习背诵。

1.唱诗。诗不仅能读,还能唱呢!通过吟唱,咱们可以把诗记得更牢……孩子们,咱们一起唱一唱吧。

2.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把这首诗深深印在了脑海里了。谁愿意把这首诗背给大家听听吗?

3.愿意轻松一下,和老师玩个游戏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卡片拼诗。这首诗里的字娃娃呀,都藏到孩子们的书箱里了,赶快把他们找出来,举给老师看看。等一会儿,找到卡片的孩子就把字娃娃们送到黑板上,拼成一首诗,其

它的孩子就唱唱诗给他们加加油吧。(卡片贴黑板,齐读)

4.小结

孩子们,在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诗里,白居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他偷采白莲而不解藏踪迹。整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板书:童真童趣)

【设计理念:小学低段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视频的呈现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体验,一幅美丽的江南荷塘景色激发学生发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为其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六、拓展情景,课外延伸

孩子们,今天我们和以采莲为乐的小娃交上了朋友,现在咱们该和他告别了,因为咱们的列车就要返航了,在这返航的途中,我们又会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呢?(拓展诗篇《小儿垂钓》《牧竖》)。(课件出示18)

【设计理念:教学是教学生学,教一首诗的最理想的目标是让学生在一堂课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虽不教却仍在学的境界。】

七、布置作业:

【设计理念:画画是小学低段学生的最爱,有趣的作业让学生感觉不到负担,乐于做,喜欢做。是学生学语文爱语文的助推器。】

课件

资料暂存

备课资料

1.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2.白居易与茶诗

白居易与茶诗---把茶大量移入诗坛,使茶酒在诗坛中并驾齐驱的是白居易。从白诗中,我们看到茶在文人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转化的过程。白居易与许多唐代早、中期诗人一样,原是十分喜欢饮酒的。有人统计,白居易存诗二千八百首,涉及酒的九百首;而以茶为主题的有八首,叙及茶事、茶趣的有五十多首,二者共六十多首。可见,白居易是爱酒不嫌茶。《唐才子传》说他“茶铛酒杓不相离”,这正反映了他对茶酒兼好的情况。在白氏诗中,茶酒并不争高下,而常像姐妹一般出现在一首诗中:“看风小溘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自题新昌居止》)。又说:“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和杨同州寒食坑会》)。前者讲在不同环境中有时饮酒,有时饮茶;后者是把茶作为解酒之用。

白居易为何好茶,有人说因朝廷曾下禁酒令,长安酒贵;有人说因中唐后贡茶兴起,白居易多染时尚。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作为一个大诗人,白居易从茶中体会的还不仅是物质功用,而是有艺术家特别的体味。白居易终生、终日与茶相伴,早饮茶、午饮茶、夜饮茶、酒后索茶,有时睡下还要索茶。他不仅爱饮茶,而且善别茶之好坏,朋友们称他为“别茶人”。

从艺术角度说,白居易发现了茶的那些妙趣呢?

第一,白居易是以茶激发文思。卢仝曾说:“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这是浪漫主义的夸张。白居易是典型现实主义诗人,对茶与激发诗兴的作用他说的更实在:“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这些是说茶助文思,茶助诗兴,以茶醒脑的。反过来,吟着诗,饮茶也更有味道。

第二,是以茶加强修养。白居易生逢乱世,但并不是一味的苦闷和呻吟,而常能既有忧愤,又有理智,这一点饮酒是不能解决的。而饮茶却能有助于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白居易把自己的诗分为讽喻、闲适、伤感、杂律四类。他的茶诗一是与闲适相伴,二是与伤感为侣。白居易常以茶宣泄沉郁,正如卢仝所说,以茶可浇开胸中的块垒。但白居易毕竟是个胸怀报国之心,关怀人民疾苦的伟大诗人,他并不过份感伤于个人得失,在困难时有中国文人自磨自励,能屈能伸的毅力。茶是清醒头脑,自我修养,清清醒醒看世界的“清醒朋友”。他在《何处堪避暑》中写道:“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从心到百骸,无一不自由”,“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以茶陶冶性情,于忧愤苦恼中寻求自拨之道,这是他爱茶的又一用意。所以,白居易不仅饮茶,而且亲自开辟茶园,亲自种茶。他在《草党纪》中就记载,草堂边有“飞泉植茗”。在《香炉峰下新置草堂》也记载:“药圃茶园是产业,野鹿林鹤是交游”。饮茶、植茶是为回归自然情趣。

第三,是为以茶交友。唐代名茶尚不易得,官员、文士常相互以茶为赠品或邀友人饮茶,表示友谊。白居易的妻舅杨慕巢、杨虞卿、杨汉公兄弟均曾从不同地区给白居易寄好茶。白居易得茶后常邀好友共同品饮,也常应友人之约去品茶。从他的诗中可看出,白居易的茶友很多。尤其与李绅交谊甚深,他在自己的草堂中“趁暖泥茶灶”,还说:“应须置两榻,一榻待公垂”。公垂即指李绅,看来偶然喝一杯还不过瘾,二人要对榻而居,长饮几日。白居易还常赴文人茶宴,如湖州茶山境会亭茶宴,是庆祝贡焙完成的官方茶宴,又如,太湖舟中茶宴,则是文人湖中雅会。从白诗看出,中唐以后,文人以茶叙友情已是寻常之举。第四,以茶沟通儒、道、释,从中寻求哲理。白居易晚年好与释道交往,自称“香山居士”。居士是不出家的佛门信徒,白居易还曾受称为“八关斋”的戒律仪式。茶在我国历史上,是沟通儒道佛各家的媒介。

儒家以茶修德,道家以茶修心,佛家以茶修性,都是通过茶静化思想,纯洁心灵。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唐以后三教合流的趋势。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3.古诗池上的意思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注释:

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2.撑:撑船,用浆使船前进。

3.艇:船。

4.白莲:白色的莲花。

5.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6.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7.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全草类。

8.一道:一路。

9.开:分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管怎样隐藏,

都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4.雷震简介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5.村晚的意思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词注释

[注释]

①陂:池塘。(bēi)

②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含住了。

③浸:淹没。

④寒漪:水上波纹。(yī)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归去:回去。

⑨池塘:堤岸。

[译文]水草长满了池塘,池水漫上了塘岸,山像是衔着落日似的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回村,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悠闲地随口乱吹,谁也听不出是什么曲调。

赏析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练习:

1.一字组多词。

解()()迹()()

浮()()牧()()

归()()背()()

2.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亻()()口()()

辶()()氵()()

3.按要求填空。

(1)“牧”字共有()笔。

(2)“解”字第三笔是(),一共有()笔,它是()结构的字。

4.解释带点的字。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

(1)《池上》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诗题中“小娃”是指_____,“偷采白莲回”的意思是______,形象地的刻画了小主人公______形象。

(2)《村晚》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诗题中“信口”的意思是_____,“牧童归去横牛背”的意思是______,体现了诗人对___。

参考答案:

1.解开解放足迹踪迹

漂浮浮起牧童放牧

归来回归后背背部

2.信仿吹喝迹还浮漂

3.(1)八(2)撇十三左右

4.他不管怎样隐藏,都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5.(1)唐白居易男孩儿或女孩儿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

(2)宋雷震随口牧童回村,横坐在牛背上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7惊蛰教案作业反思


7惊蛰

教学总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隆、眠、懒、,融、喂、唤、蜈、蚣、苏、缩、团、咪、舍、耕、温”等十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惊、雷、急、喜、团、睡”等六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一说惊蛰到了,小动物们有什么变化。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惊蛰中小动物的快乐。

教学重点:

1.读准“眠、懒、穴”等字音。

2.理解惊蛰中小动物行为各不相同。

3.在理解课文过程中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惊蛰中小动物行为各不相同。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15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

2.解课文内容,感受惊蛰给小动物带来的影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知道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6日左右为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教具准备:有关惊蛰的图片资料、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都知道哪些惊蛰的小动物?

生:兴趣盎然,自由回答。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惊蛰,那儿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板书:《惊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惊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同学欣赏美景,倾听课文。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眠、懒、穴、融、唤、喂、蜈、蚣、苏、缩、团、咪、舍、耕”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6个生字“惊、雷、急、喜、团、睡”。给这几个字组词。

(2)仿写,小组评价。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我会填

yángguāngchóngzidòngxué

()()()

附答案:阳光虫子洞穴

2.我能分得清

惊()团()不()

京()困()个()

附答案:

惊(惊吓)团(一团)不(不说)

京(北京)困(困住)个(一个)

3.我能填完整

()的小蛇()的洞穴()的人们

()的阳光()的生活()的动物

附答案:

(可爱)的小蛇(美丽)的洞穴(快乐)的人们

(温暖)的阳光(幸福)的生活(欢乐)的动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眠、懒”等字音。理解“忸怩”一词。

2、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惊蛰中小动物的快乐。

3、看小动物的图片,了解它的美。激发学生对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有关惊蛰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惊蛰》。

二、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课文。

1、同学们你们知道惊蛰天气怎么样吗?是谁最先发现的?并且它

又去做了什么?请自己大声读一读第一段

生答:轰隆一声雷,惊醒了冬眠的小金蛇。

生答:小金蛇伸伸懒腰,爬出洞穴。

生答:它急忙去唤醒伙伴们:喂!春天来了,快快起来呀!。

讨论“忸怩”是什么意思。

生答:不好意思的走出来。

生答:害羞得样子。

生答:小刺猬才清醒过来,忸怩地走出洞穴。

生答……

2、学生再次深入地读课文,同时思考: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惊蛰的欢乐和生机?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生答:小金蛇伸伸懒腰,爬出洞穴,感到暖融融的,。于是,它急忙去唤醒伙伴们。

生答:青蛙跳着,蜈蚣爬着……冬眠的动物们苏醒后欢欢喜喜,纷纷来到地面上。

生答:快嘴巴青蛙蹦到洞口,高兴地大喊:惊蛰到了,人们都开始耕田了,水塘里也有小虫子吃了。

生答:小金蛇、青蛙、蜈蚣和小刺猬在温暖的阳光下开始了春天的新生活。

3、点拨文章。

(1)师∶通过你们的汇报,老师好像真的看到了惊蛰节气的场景。它的小动物们都各有特点,“如果你是一只小动物,你最想去做哪一种小动物呢,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金蛇:伸伸懒腰青蛙:欢欢喜喜地跳着蜈蚣:自由自在地爬着小刺猬:忸怩地走

(2)说话训练:

师: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惊蛰中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么美丽的节气你想不想到那儿体验一下,想去看一下什么动物,在那里想和小动物们玩什么?

生自由发言。

生答:我想去看小金蛇,看它伸懒腰的样子。

生答:我想去看青蛙,看它活蹦乱跳的样子。

生答:我想去看刺猬,看它忸怩的样子。

生答……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1)学生讨论朗读的好办法,自由讨论。

(2)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结合图片朗读。

三、角色扮演

1、自由挑选角色,并且要熟记角色的动作?

2、生读后交流汇报,师适时加上重号。

3、看谁演的像,指名扮演。

四、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在想象世界里畅游了惊蛰,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真实的惊蛰美景(课件展示,配乐欣赏)

2、配乐朗读欣赏课文:“轰隆一声春雷,惊醒了冬眠的小金蛇”谁最想把你优美动听的声音展示给同学们?(指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我会填量词。

一()春雷一()刺猬一()洞穴

一()小蛇一()大树一()云一()歌

二、课文回顾。

1.轰隆一声春雷,惊醒了(),小金蛇伸伸懒腰,爬出洞穴,感到()。

2.青蛙跳着,蜈蚣()……()苏醒后欢欢喜喜,()来到地面上。

附答案:

1.冬眠的小金蛇暖融融的

2.爬着冬眠的动物们纷纷

四、读读填填。

小弟弟的脸像一个红红的苹果

弯弯曲曲的小河像一条小金蛇

像。

附答案:

白白的云朵像像一朵梨花。

五、结合你知道的节气,你周围的小动物的行为或者是在电视书本上看到的,作一篇有关节气的小片断。

答案略。

板书设计:

《惊蛰》

小金蛇:伸伸懒腰、爬出洞穴、唤醒伙伴

青蛙:跳着、大喊

蜈蚣:爬着

刺猬:喃喃自语、忸怩地走

课后反思:

《惊蛰》是一篇语言文字非常美的文章,但是对于学生,理解美,发现美,好象不太容易。因此,在教学前,我认真揣摩教学教法,在教学时,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首先,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找出不懂的生字词,同学之间互相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再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在解决生字词的时候,我又运用画一画、演一演、换一换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

其次,在本课的学习中我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加强朗读。首先,听读,即听课文朗读录音,初步感受课文内容,确定朗读标准。其次,自读,加强课文内容之间的联系。再次,在全班范读,然后自评。最后,同桌之间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组合朗读、问答读,再齐读等。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同时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教学时,我大胆尝试了“如果你是一只小动物,你最想做哪一种小动物,为什么?”这样,学生们兴意盎然的读书,汇报,汇报的时候不仅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还加进了自己的想象,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再读起课文来,就很投入,读的也很有滋味了。

通过以上方法的运用,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把这种方法继续下去,也会继续探索,让教学更加完美。

不足:朗读的面不够广,尤其是平时上课不爱朗读的学生,教师关注的不够。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14微笑教案作业反思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14微笑教案作业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14微笑

教学总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蜗、除、背、拆、或、愉”等六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任、传、消、息、整、甜、觉、得”八个生字。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

3.情感目标: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积极的展开想象,懂得微笑能让别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积极的展开想象,懂得微笑能让别人快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6生字,学会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调动情感。

出示课件,听唱歌曲《歌声与微笑》,随着美妙的音乐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同学们喜欢看到微笑,你们爱微笑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中谁把微笑带给了大家,并板书:《微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要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把课文读到你满意为止。

2.生自由练读。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读,一会儿进行汇报朗读。

(2)指名朗读。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蜗、除、背、拆、或、愉”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6个生字“任、传、消、息、整、甜、觉、得”。给这几个字组词。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描红。

仿写,小组评价。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我会填

rènxìngchuánshuōxiāoxīwánzhěngjuéde

()()()()()

附答案:任性传说消息完整觉得

2.我能分得清

传()消()甜()得()

转()悄()刮()很()

附答案:

传(传说)消(消失)甜(甜品)得(得到)

转(转动)悄(悄悄)刮(刮风)很(很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展开想象,懂得微笑能让别人快乐。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认读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

2.对我会写的生字进行听写。

3.再读课文,我们继续学习,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二、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课文。

1.阅读全文,故事里出现了几种小动物?

生答:五种,小鸟、小兔、大象、小蚂蚁、小蜗牛。

2.集体阅读第1—3段,这些小动物能为大家做什么?

生:小鸟为朋友唱歌,大象为大家干活,小兔为大家送信。

3.小蜗牛为什么很着急?

生:小鸟不知道为大家做什么。

4.小蜗牛做了什么让朋友高兴的事?

生:它把微笑送给了大家。

5.它是怎样把微笑送给大家的?

生:它把自己微笑的画,用信封送给大家。

6.大家为什么觉得小蜗牛了不起?

生:小蜗牛把微笑送给了整个森林,让大家开心。

7.学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懂得了微笑能让别人快乐。

三、拓展延伸

欣赏微笑图片,感受快乐。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多音字读音我能分得清。

juéjiào

(1)我好想睡一觉啊。()

(2)我觉得这事就是他的错。()

chuánzhuàn

(3)我特别喜欢看《名人传记》。()

(4)你听过小猴子的那个传说吗?()

附答案:

juéjiào

(1)我好想睡一觉啊。(jiào)

(2)我觉得这事就是他的错。(jué)

chuánzhuàn

(3)我特别喜欢看《名人传记》。(zhuàn)

(4)你听过小猴子的那个传说吗?(chuán)

二、用线把下面的词语恰当的连起来

小鸟唱歌

小兔微笑

大象干活

蜗牛送信

附答案:

小鸟唱歌

小兔微笑

大象干活

蜗牛送信

课后反思:

《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

因此,教学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以读为本,以情为线,感悟真情,理解为客。引导学生用心读书,老师首先引导孩子整体欣赏散文,其次通过直观形象的情景画面图片,进一步帮助孩子理解散文,教学注重动静结合,并针对活动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提问;如:“小蜗牛为什么会给大家送信?如果你是小蜗牛,你们会怎么做呢?”等问题,并启发孩子大胆想象,给孩子创造展现自己的活动空间和机会。此外,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孩子,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孩子回答,需要孩子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孩子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孩子来回答,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中气氛比较活跃,老师和孩子间的互动较好。但是活动中也存在了很多不足之处。第一、在活动中有的地方指导语言还不够,在讨论帮助小蜗牛想办法时,孩子的答案比较单一。第二、对散文的整体把握还不够,难点、重点的侧重点体现不够。因此,在以后的语言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节课让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努力,争取让每位学生在学好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27刘胡兰教案作业反思


27刘胡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的1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刘胡兰与敌人三次对话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革命战争时期的材料,了解一些英雄人物,增强民族自豪敢和爱国意识。

2.通过个性化朗读感受小英雄刘胡兰的英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胡兰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革命气概,感受刘胡兰的英雄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本课的1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个性化朗读感受小英雄刘胡兰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刘胡兰的挂图和关于刘胡兰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1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刘胡兰与敌人三次对话的语气。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出示有关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英雄图片,导入新课。

师:在革命战争年代,有许多的英雄人物,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战争的胜利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小英雄刘胡兰。

2、教师描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交流课前刘胡兰搜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认真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可借助拼音同桌互相读词语,纠错正音。

2、检查自学效果:

课件出示词语:国民党反动派、叛徒、威胁、枪毙、愤怒、钢铁铸成、牺牲、题词。请学生认读并交流识字方法。

3、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写的好不好?(生:好),那么你最喜欢哪一段呢?谁来读一读?

(点名读、开火车、齐读)

三、朗读感悟,了解英雄事迹:

1、引导学生再度课文,并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请再次认真把课文读一读,读完告诉大家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学生可以边读边勾画)

2、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学生汇报到哪里就讲到哪里。

4、引导学生读第一段,通过读课文了解到:第1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刘胡兰被捕的原因,指名读。

重点理解:天阴沉沉的,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指导学生用低沉、缓慢的语调来读)

5、引导学生读第二段,并思考:敌人为了让刘胡兰说出党的机密是怎样对待刘胡兰的?刘胡兰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并用线条画出来。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感慨敌人残酷的手段。

重点理解:收买、威胁。

了解敌人对待刘胡兰的过程为:收买—威胁—毒打

6、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敌人说话的语气,读出敌人的凶残和狡诈。

师:同学们面对敌人的收买、威胁、毒打,刘胡兰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小组进行汇报。

课件出示词语:

师:同学们比较刘胡兰和敌人的三翻斗争,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汇报结果:敌人的凶残逐步上升,而刘胡兰越发坚定,毫不动摇。

师:难道刘胡兰真不知道村里谁是共产党员吗?她为什么就是不说呢?

生:为了保守党的机密,为了保护其他共产党员的生命安全,宁愿忍受敌人的折磨,宁死不屈。

7、指导学生情感朗读:

引导学生学习第三段思考:刘胡兰面对死亡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面对血淋淋的铡刀刘胡兰挺起胸膛说——

课件出示插图(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刘胡兰说的话)

师:同学们我们课文中刘胡兰与敌人进行了几次对话?请找出并用线条画出。

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刘胡兰与敌人的三次对话.

1)刘胡兰大声回答:“我不知道!”

2)刘胡兰愤怒地回答:“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3)刘胡兰挺起胸膛说:“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是共产党员!”

8、学生欣赏,升华感情。

师:同学们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小女孩,为了一种伟大的信念,毅然走向了那滴血的铡刀,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你想对刘胡兰说些什么吗?她对你有什么影响?

播放课件歌曲《英雄赞歌》

师:毛泽东主席也为刘胡兰题了词。读一读最后一段。

板书: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9、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抗日英雄刘胡兰的英勇事迹,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为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感受到了她与敌人做斗争时宁死不屈,从容不迫的英雄形象,令我们我们敬仰和赞美。

四、课件出示作业安排:

1、把自己想对刘胡兰说的话,写在“小本本”上。

2、阅读其他烈士的英雄事迹,或者与父母一起观看《刘胡兰》的电影。

五、课后习题

一、给下列字标上拼音

刘()党()嫩()

叛()徒()捕()

二、选词填空

在再

1、这儿真好玩,我下次还要()来

2、小猫()小河里捉到一条大鱼

答案:一、liúdǎnglǎn

pàntúbǔ

二、再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并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小英雄刘胡兰的英勇事迹,老师手中有我们课文当中的一些字词,考考大家,看谁能回答出来?

可开火车来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后生字。

指导书写:

一、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

二、观察字形和占格位置,想想书写时该注意什么?

三、交流,出示课件生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6个生字“卖、党、血、荣、词、伟”。给这几个字组词。

(2)仿写,小组评价。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

一、给学过的生字组词,试一试吧。

卖()党()血()伟()词()荣()

买()流()皿()围()司()劳()

二、将下列词语填写完整

阴沉沉的()年轻的()

血淋淋的()呼呼的()

烈士的()勇敢的()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特别——()称赞——()

冷漠——()唠叨——()

答案:一、卖出党员鲜血伟大词语荣光

买卖流血器皿围住司令劳动

二、天气共产党员铡刀北风鲜血、刘胡兰

三、特殊表扬冷淡念叨

四、板书设计

刘胡兰

与敌人三次对话

刘胡兰大声回答:“我不知道!”

刘胡兰愤怒地回答:“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刘胡兰挺起胸膛说:“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是共产党员!

【课后反思】

课文记叙了刘胡兰为了严守党的机密,英勇无畏、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她牺牲时年仅十五岁,却在残暴的敌人面前勇敢坚定、视死如归。记得我当时上小学学这篇课文时,对敌人的残暴感到非常得气愤,对刘胡兰的勇敢非常得佩服,对她的牺牲非常得同情。学习的过程中,有股莫名的情感。今天,轮到我教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了,我也希望学生能感受到这点,想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敌人的凶残、刘胡兰的英勇。课前也让学生预习了一下,没想到学生将刘胡兰读成了刘兰胡,在读与敌人的对话时脸上充满了笑容,觉得很好笑。根本无法体会到当时的情境。虽然也有一股子气,但想想也不能怪学生,他们这些年龄的孩子喜欢的是动漫、科幻,试问了一下学生哪些人看过《地雷战》、《地道战》、《红岩》寥寥无几,那他们对这段历史,怎么会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呢?我想作为老师有责任让学生知道这段历史,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这些历史知识,介绍有关的书籍让学生阅览,播放有关的电影、录像让学生欣赏,同时,还可以利用班队课、读书会向学生介绍革命烈士,让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相互进行交流。我想这种渗透应该是持之以恒的,不是因为教了这篇课文而形式一下,就心满意足,真如列宁所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语文学习主要不是“知”的积累,而是“感”的积淀。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替代体验,使他们亲身经历主人公的生活和作者言语的形成过程,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将《刘胡兰》这一课当作朗读训练课来上,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1、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深深地打动了你。把这些地方划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会被感动。多读几次,边读边体会,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并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动读出来。(这样的学习从情感入手,披文入情,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读书感受,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移到课文里设身处地地与作者、人物对话,与之产生共鸣。由于有情感的参与,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了的情感体验。不论是自学还是小组讨论,学生都很投入。)

2、反馈时,学生更是情绪高涨、情态激动。教师抓住几个关键的句子,或引导对比,品析语言,或引导展开想象,感悟人物形象,或重点指导朗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发挥了情感的纽带、驱动作用,使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现象的感悟,品味,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刘胡兰的形象也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逐渐高大起来。

3、最后,课件出示毛主席的题词和录像片段,有感情地朗读。请带着敬仰之情,再次饱含深情地缅怀这位年轻而又伟大的革命烈士。

这次教学中紧扣朗读训练为主题,虽然并没有把“伟大”提出来,但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却处处感受到了刘胡兰的“伟大”。正是注重了情感在学习中的巨大作用,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投入,进行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具有强烈震撼力的“情感冲击波”。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朗读体验和交流体验中品味文字、发展语言、涤荡精神,打通了课堂的壁垒,制造了课堂的热源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朗读训练教学的效果。因此,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替代体验,使他们亲身经历主人公的生活和作者言语的形成过程,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样,文本的意义才能生成,读者新的视界才会形成,语言文字运用的优劣才会领悟,这样互动共振的学习才是真正的有意义学习,这样的朗读训练才能是扎实有效地训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


古诗二首
妙析教材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背诵古诗《村居》。
3.理解古诗《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诗人对春光的赞美之情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三、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吧!(板书课题:村居)
四、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出示风筝图,上面带有生字)大家瞧,这些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
堤的声母是d,不是t。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齐读生字)
4.自读古诗,想一想:古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5.小组交流。
五、品悟古诗
(一)学习第1、2句。
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第1、2句。
3.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
4.你能把你看到的景物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第1、2句)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早春二月里,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仿佛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里,在春风中轻拂堤岸。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你们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指名读)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生汇报)
7.这么多美妙的感受,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两句诗的。(生齐读第1、2句)
(二)学习第3、4句。
出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你能读好它吗?
2.自由读这两句古诗。
3.在这么好的春光里,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4.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他们在干什么?(分组交流)
5.你们能配合画面,说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分组交流,尝试练说)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6.读了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生汇报)
7.你们的想法都很有意思,你们能将自己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指名读)
8.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中去呢?这样吧,让我们朗读古诗,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吧。(生齐读第3、4句)
六、背诵古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首古诗你们一定能背下来。
2.集体配乐吟诵。
3.生自由背。
七、指导书写
指导写好生字诗童村,重点写好生字童。
1.看电脑小博士的笔顺顺序,学生认真观察笔顺顺序、笔画写法。
2.指名反馈。
童字是上下结构,共有12画,可组词为儿童、童年。
3.观察田字格中的童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找到关键笔画,再通过课件演示,提醒学生立的最后一横最长。)
4.教师范写3个生字。
5.学生描红并临写3个生字。
6.师生评议。
八、梳理板书
村居景物草长莺飞杨柳春烟美丽人物儿童散学忙放纸鸢快乐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咏、妆、丝、绦、裁、剪6个生字,会写碧、妆、绿、丝、剪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咏柳》,背诵古诗《咏柳》。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领略春天的美,体会诗人借柳树歌咏春天的情感。
三、导入新课,初感诗境
1.课前齐唱歌曲《春天在哪里》。
2.齐背古诗《村居》。
3.导入:同学们,春天来了,这轻快飞行的黄莺,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随风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柳图)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说)
5.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
6.欣赏配乐朗读,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
7.自由读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8.突显生字,指出这些字是今天所要学习的生字,再让学生读这些生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交流切磋,诵读感悟
1.指导学习第1、2句。
出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生齐读。
(2)(出示从远处看柳树的图片)你们看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多么婀娜的柳树啊,在诗人的眼中,它就像什么呢?(碧玉、丝绦)
(4)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合作学习第3、4句。
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和同桌一起读第3、4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出示第4句诗的课件)让学生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一树碧玉,万条绿丝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原来是二月春风的杰作啊!继而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4)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3.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
4.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感受到的意境描述出来。
五、分组活动,熟读成诵
师:大家都喜欢这首古诗,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这首古诗,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思考、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用白话文翻译、画画等。)
1.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把他们分成三组:朗诵组、翻译组、画画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小组。
2.学生分组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3.分组展示。
(1)朗诵组用多种朗读方式诵读古诗;
(2)翻译组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3)画画组展示各自根据诗意描绘的图画。
4.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诗歌,我觉得大家都做得非常好。
六、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5个生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教师指导。
绿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不要把右下部写成水。
丝字注意笔顺。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七、梳理板书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八、教学感悟
在教学这两首诗时,我都能以生动亲切的语气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以有层次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此外,我还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改变单纯的师生交往的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古诗二首(一)》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第一首《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和丰富的想像,描写山寺中楼阁的高大雄伟。第二首《花影》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诗题点明了读的内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8个生字,5个认读字。认识刀字头和衣字旁。

能力目标

能按要求填空。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情感目标

了解诗的内容。能说出从哪儿看出山诗很高。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你会背哪些古诗呀?给大家背一背。

2、教师也给大家背两首。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

二、新授古诗

(一)夜宿山寺

1、自由轻声读几遍,读准字音。

2、教师带读,生跟读。

3、互相读一读,评一评。推选出读的好的同学读给全班听。

4、谁能比他们读的更好。

5、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6、闭上眼睛,跟随教师一同走上夜晚的山寺,高耸的楼房足有几百尺高,(站在楼上)手都可以摘到星星了。不敢高声说话,(因为)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7、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说说。

8、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意。

9、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山寺很高。

10、从哪儿看出来的?读读。

11、齐呤诵。

12、跟着教师背,然后同学之间互相背。

(二)花影

1、自由轻声读几遍,读准字音。

2、教师带读,生跟读。

3、互相读一读,评一评。推选出读的好的同学读给全班听。

4、谁能比他们读的更好。

5、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6、解释瑶台。(指房前干净、平整的台阶。)

7、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去看看花影。层层叠叠地铺在屋前的台阶上,几次叫书童去扫也扫不掉,刚刚被落山的太阳带走了,又被一轮明月给送回来了。

8、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说说。

9、再读读这首诗,同桌间互相说诗意。

10、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

11、齐吟诗。

12、跟着教师背诵。

13、练习

①背完后自己填写。

②检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古诗

2、旧字:道尸皮神合

拼音:s w c sh b ou ai ei

3、认识新偏旁刀字头是由刀字变化而来的。衣字旁和示字旁的区分。

二、识字

1、识字寺。

A.读拼音。

B.讲解笔画。

C.组词语。寺院

D.讲解字的结构。

E.指导书写。

2、识字危。

A.读拼音。

B.讲解笔画。

C.组词语。危险、危害

D.讲解字的结构。

E.指导书写。

3、识字被。

A.读拼音。

B.讲解笔画。

C.组词语。被子、棉被

D.讲解字的结构。

E.指导书写。

三、自主学习

1、自学诗、首、尺、才、拾。

2、信息反馈。

3、指导书写。

4、互相检查。

四、课堂练习

1、整体观察这课生字,每个独立写一遍。

2、抢读。

五、巩固

1、读生字及认读字(重是多音字)。

2、朗读课文。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1古诗二首咏柳春游湖教案作业反思》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古诗二首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