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0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编排了《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4篇课文,1个语文园地。

四篇课文都是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幽默,巧妙启迪学生悦纳自我,热爱生活,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低年级的童话教学适合让孩子讲一讲、演一演,可结合课后练习中安排的复述课文,续写故事等言语实践形式,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落实有针对性的读说、读写指导,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另外,识字教学可侧重于随文识字,鼓励学生发现规律,找出特点,自主识记。写字教学重点关注汉字作为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的变化。朗读课文时,重在读好问句,能读出语气的变化,感受人物的心情。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词语的积累,体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二、单元重、难点:

重点:1.认识5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4个生字,能够借助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

难点:1.能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2.写话

3.在分享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读书的乐趣,进一步培养爱读书好读书的兴趣。

三、单元课时安排:

1.《大象的耳朵》2课时

2.《蜘蛛开店》2课时

3.《青蛙卖泥塘》2课时

4.《小毛虫》2课时

语文园地七2课时

总计10课时

课题19.大象的耳朵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字卡、图片、PPT

预习设计古诗积累与背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3.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

扇:shān扇动shàn风扇

(2)图片识:竖、竿、撑、舞

(3)生活识字:痛、烦、耷

2.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3.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

四、指导写字

遇:半包围结构,笔顺是,右边的笔顺要记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2.复习上节课生字词。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

2.指读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

(2)大象的耳朵会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3.指名读第2~8自然段。

(1)指导读好问句。

(2)分角色朗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3)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这一段?

②你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了吗?有必要把耳朵竖起来了吗?

4.学习9~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大象是怎样让耳朵竖起来的?(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3)那么,现在,你觉得大象应不应该把耳朵竖起来?不应该,因为大象的大耳朵耷拉着是起到保护作用的。起到了哪些保护作用呢?

(4)我们一起来读第12自然段。指名读第13自然段。

三、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特色,不能别什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1.大象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眼中的大象。(大象有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白白的象牙,壮壮的身子和细细的尾巴。)

2.(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ìshìshānshàn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它们赶跑。

3.同桌互读,读好问句并质疑。

4.生描红书空。

1.思考:大象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2(1)标出课文有几个段落。

(2)练习说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有耳朵,像。

(3)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一共出现哪些动物?(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大家都疑惑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着的。)

(4)思考①:这样做好吗?会舒服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不舒服,经常有小虫子飞到大象耳朵里,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思考②:耳朵耷拉着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举手回答:防止虫子飞到耳朵里,还可以把虫子赶跑)

思考③:大象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板书

设计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

虫子飞不进来

作业

设计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搜集不同动物的不同身体部位都有什么作用。

3.熟读课文。

课题20.蜘蛛开店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会认“店、蹲”等16个生字,会写“店、决”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运用想象续编故事,明白不能一味地只想着做简单的事情。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词,把握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想象续编故事,明白不能一味地只想着做简单的事情。

教学方法引导理解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贴、生字卡片

预习设计预习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1.出示图片:蜘蛛河马长颈鹿蜈蚣(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2.那么你们知道这几个动物小朋友之间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吗?我们接下来学习新课文《蜘蛛开店》。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教师识字方法引导。

(1)偏旁归类识字:蹲、趴;寂、寞;蜈、蚣

(2)加偏旁识字:店、编、露

(3)联系生活识字:口罩的“罩”,照顾的“顾”,交换的“换”,匆忙的“匆”

(4)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2.检查单字的认读情况。

三、朗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再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

2.从这一自然段你知道蜘蛛为什么要开店吗?(好寂寞,好无聊)

3.教师结合生活讲解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教师总结)

口罩编织店—口罩—河马

围巾编织店—围巾—长颈鹿

袜子编织店—袜子—蜈蚣

2.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合作朗读,

(2)出示句子:河马的嘴巴那么长,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①指名同学读句子,指导读出万分感叹,如释重负的感情。

②学习“工夫”“终于”两个词语。

③请同学用“终于”练习口头说句子。

3.出示第5自然段

(1)学生自由举手朗读。

(2)蜘蛛觉得围巾织起来很简单,你们说对吗?

(3)同学们都说得很有道理,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织围巾到底简不简单。

4.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学生分组学习第6~8自然段。

教师总结学习反馈。

(蜘蛛卖围巾,碰到长颈鹿,长颈鹿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蜘蛛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围巾。可见织围巾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5.指名读第9~11自然段。

(1)最后蜘蛛的袜子店迎来四十二只脚的蜈蚣,蜘蛛的反应是怎样的?(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2)蜘蛛的反应告诉我们这织袜子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6.学完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呢?

三、复述课文,讲故事

课文的最后,蜘蛛跑回网上,那么蜈蚣的袜子到底织没织出来呢?

四、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9个会写字,书写这些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全班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商、围、期

3.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全班互评。

1.说说这些动物最突出的特点。

2.齐读课题。

1.轻声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3.全班交流汇报。

找一找:

(1)蜘蛛为什么要开店?

(2)蜘蛛开了什么店?都有哪些顾客?都卖了哪些商品?交流反馈。

思考:“寂寞”“无聊”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1.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词语,齐读。

2(1)讨论:找出蜘蛛开了什么店,卖什么商品,要卖给谁。

(2)思考①:这几个自然段讲的什么?(蜘蛛开了口罩编织店)思考②:蜘蛛为什么开口罩编织店?(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思考③:蜘蛛的编织店里口罩卖多少钱?(一元)你觉得一元贵不贵?为什么?思考④:蜘蛛的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这位顾客是(河马)。给河马织口罩简单吗?(不简单)为什么?(因为河马的嘴巴那么长)所以蜘蛛感叹道“口罩好难织啊”。(指导学生体会“简单”到“难”的变化)

(3)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4)分组讨论,小组长按照合作要求指导学习课文。

(5)指名读相关自然段。

(6)学完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做任务事情不能只图简单)

3.(1)小组内交流故事内容,派代表上台讲故事,为讲得好的同学给予奖励。

(2)如果你来开店,你会怎样为河马、长颈鹿、蜈蚣提供服务呢?请大家把你们想到的故事写下来,并讲给爸爸妈妈听。

作业

设计

1.听写生字词。

2.复述课文。

3.续编故事。

课题21.青蛙卖泥塘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认识“卖、牌”等15个生字,会写“蛙、卖”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角色语气。

3.学习课文,树立环保意识,认识环境的重要。使学生感悟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词,有感情朗读人物对话,了解故事内容。

2.学习课文,树立环保意识,认识环境的重要。

教学难点使学生感悟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预习设计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2.谁来给大家讲讲你的猜测。咱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老师检查读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2)去拼音认读生字。

(3)老师打乱读,老师带读。

(4)男生、女生比赛读。

2.读课文,读通顺词句。

(1)现在请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入课文,看看能否把词语读得更通顺些。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学生评并纠正。

(4)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

三、组织学生探究青蛙卖泥塘的过程

1.分角色朗读课文3~9自然段。

2.围绕问题进行探究。重点指导朗读老牛和野鸭的话,理解它们的意思。

3.拓展延伸。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你们知道青蛙为什么卖泥塘

了吗?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青蛙为什么要卖自己的泥塘呢?

2.青蛙是怎样卖自己的泥塘的?

(1)结合图片

①青蛙竖起来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卖泥塘”。

②青蛙大声吆喝“卖泥塘喽,卖泥塘!”

(2)启发学生想象平时在哪、什么时候见到过吆喝。

三、学习课文第3~9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3~9自然段2.分角色朗读课文,把老牛、野鸭的不满意读出来。

(1)指名读老牛说的话。(老牛的语气低沉)

(2)指名读野鸭说的话。(野鸭的语气)

(3)指名读青蛙的三次吆喝,比较三次吆喝。(一次比一次青蛙更有自信了,声音更大了。)

3.听了老牛和野鸭的建议,青蛙是怎么做的?

4.经过改造后的泥塘有什么变化?

5.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10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第10自然段,2.教师指导做想象说话训练。

出示:一只小鸟飞来了,它说:“”。

3.拓展思维。

4.听了这些小动物们的话,青蛙是怎样做的?你觉得他的做法对吗?如果你是青蛙,你会怎么做?

五、引导探究第11自然段

1.有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下面吆喝起来。

2.青蛙说这里多好呀!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儿多好,把这些句子勾下来,自己读读。

3.谁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呀。

4.听了青蛙的吆喝,你会怎么想呢?难怪青蛙愣住了!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多好呀!为什么要卖掉呢!

六、回归整体,拓展思维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角色表演故事1.质疑:小青蛙到底是怎么卖泥塘的,卖出去没有呢?

2(1)学生自己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2)①现在请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入课文,看看能否把词语读得更通顺些。

②学生自由读。读完的同学在每一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③指名读,学生评并纠正。

④思考:小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它卖出去没有?原因是什么?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1)思考:小动物们为什么没有买青蛙的泥塘?

(2)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3.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会路过青蛙的泥塘,它们看见泥塘会说些什么呢?

1.请一位同学来讲讲《青蛙卖泥塘》这个故事?

2.(1)烂泥塘这儿不怎么样搬到城里住

(2)学生读好青蛙的吆喝。

3.(1)思考:想一想,谁来看了青蛙的泥塘?他们买了没有?泥塘为什么没有卖出去?

(2)讨论交流:①老牛来看过,但是没有买。因为老牛希望周围有些草。

②野鸭来看过,但也没有买,他觉得池塘里的水太少了。

(3)想:①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泥塘就能卖出去了。②要是能往泥塘里引些水,就能卖出去了。

做:①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的周围。②砍竹子,引山泉。

(4)泥塘周围长出绿茵茵的小草,有了泉水。

4(1)边读边想:有哪些小动物从小泥塘边经过?它们说了些什么?

(2)来了,它说:“”。

(3)交流:小鸟为什么说这里缺树?蝴蝶为什么说这里缺花?小兔为什么说这里缺路?小猴为什么说这里缺房子?

5(1)谁来读读青蛙这次是怎么吆喝的?

(2)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勾画。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体会。

(3)有感情的读句子。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6.组织讨论,青蛙为什么没有卖掉泥塘?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

板书

设计

老牛——没有草

野鸭——水太少

青蛙卖泥塘小鸟——缺点儿树

蝴蝶——缺点儿花

……

作业

设计1.听写生字词。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树立环保意识。

课题22.小毛虫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16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3.能运用“边读边思,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句”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正确读文,识记、书写生字。

2.能通过有关词句,讲述小毛虫的经历,并懂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懂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事的道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预习设计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看图片,引入课题

1.(出示各种蝴蝶图片)师:春天来了,同学们,你们看——看到了什么?

2.出示句子,揭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三、读1、2自然段,体会理解

1.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

2.交流反馈。(随机出示句子)

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3.动画演示: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

4.指导朗读。

5.(出示句子)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6.小结:小毛虫这么笨拙,这么可怜,但它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7.照样子写句子。

例: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文,练习说话

介绍小毛虫。出示:小毛虫真可怜,小毛虫真笨拙。

1.读第3、4自然段,理解“悲观失望”“羡慕”。

2.自由读第5、6自然段。

(1)理解“与世隔绝”的意思。

(2)出示句子: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3.自由读第7自然段,画出小毛虫变成蝴蝶后的样子。

4.出示图片及相关词句,让学生展开想象,借助提示说一说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

二、复习巩固

1.游戏,词语搭配。

2.出示课后习题中的词语,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口头练习造句。

3.写字训练,教师指导难点字。

整:“束”的捺画要改为点,撇画要舒展,与“攵”的捺画相呼应。“正”字写在田字格中居下居中的位置。1.齐读句子:美丽的蝴蝶有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

2(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接龙读课文,纠正读音。

(3)同桌齐读课文,检查读音。讨论:你觉得这是一条怎么样的小毛虫?

出示:()的小毛虫

(4)交流反馈。

3.(1)思考:你为什么觉得小毛虫既可怜又笨拙呢?

(2)思考:从这个句子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很可怜?(不会唱、不会跑、不会飞)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悟昆虫们的快乐,发现这与小毛虫的可怜形成强烈的对比。图片展示,学习理解“生机勃勃”的意思。

4.师生合作读第1自然段。

5.从哪里可以看出小毛虫“笨拙”?动画演示理解“挪动”。(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了一点点”“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体会小毛虫的“可怜”)

1(1)默读第3、4自然段。思考:小毛虫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现在,你觉得这是一条怎么样的小毛虫?

(2)自由读5、6自然段。

(3)小毛虫和之前的样子对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学生感知小毛虫的坚强,体验它不悲观失望,不羡慕和尽心竭力做好自己工作的心情。

思考:这是怎样的规律?小毛虫耐心等待会有怎样的结果?

板书

设计

22小毛虫(笨拙)

小毛虫不悲观不失望尽心竭力蝴蝶(灵巧轻盈)

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作业

设计

借助提示,讲一讲小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

课题语文园地七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认识字词,积累与劳动有关的词语。

2.能根据语境猜测难点字的意思,并复习巩固查字典的方法。

3.掌握汉字变偏旁后在笔画大小和形态上的变化。

4.学习比喻句的写法。练习写话,把自己想养小动物的理由说清楚。

5.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熟练朗诵、背诵《二十四节气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能根据句意猜测难点字的意思。

2.学写比喻句;练习写话,说清楚理由。积累《二十四节气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难点能根据语境猜测难点字的意思,并复习巩固查字典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贴、生字卡片

预习设计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识字写字

(一)导入:

出示相关图片和词语,看看这些工作,你想做哪一项?请你大声地读一读它。

(二)汉字与偏旁

1.出示“又—劝”“土—堆”。仔细观察汉字变偏旁后,在笔画大小和形态上有什么变化?(学生可小组讨论)

2.出示“转、特”,请同学们模仿刚刚的方法来分析剩下两个字的偏旁特点。

二、词语积累

(一)猜一猜

1.出示句子和加点的字“摸”,先让学生猜猜这个字的意思,再通过查字典检验。

2.出示剩下的两个例句

3.总结方法

(二)学习比喻句

1.课件出示句子

2.去掉句子修饰成分,对比总结学生的发现。

4.学习比喻词“像”“好像”。

三、写一写

1.教师:如果你可以养一只小动物,你想养什么?(指名说)

2.为什么想养这种小动物?说说你的理由。

第二课时

一、《二十四节气歌》

1.出示诗歌

2.教师逐一显示正确答案。

3.具体介绍每个节气的特点。

二、我爱阅读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

“有时圆圆像个盘子,有时弯弯像只船,要问这个是什么?晚上抬头向天看。”

2.教师运用图片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指导学生认识描写月亮变化的词句。

3.介绍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1.指名读词语。教师校音指导,读好“扫”平舌音,“拎”前鼻音。

2.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3.学生书空笔顺,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1.“摸”,用手去碰,动作很轻。“摸”字是提手旁,表示跟手有关,是一个动词。

2.依照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3.指名学生读一读.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读完句子,你们有什么发现?(都有“像”这个词)。

4.出示图片学生仿写句子。

——燕子的尾巴像。

拿出练习本,把你想说的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你有养小动物吗?请写一则观察动物的日记。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明说每句诗歌中的节气

3..自由读,尝试背,齐背。

1.学生自由读故事,思考:这个故事题目叫什么?故事里说了件什么事?

2.全班齐读故事。

板书

设计语文园地七

作业

设计

1.写话:写一写你喜欢的小动物。

2.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扩展阅读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道理篇”,意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编排了寓言两则、课文两篇和语文园地五。《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旨在让孩子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画杨桃》一文旨在让孩子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小马过河》让孩子们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自主识字;注意培养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1、会认会写本单元所学生字,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

二、单元重、难点:

重点:1、识字和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

三、单元课时安排:

12《亡羊补牢》1课时

《揠苗助长》1课时

13《画杨桃》2课时

14《小马过河》3课时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1课时

语文园地五2课时

总计10课时

课题12寓言二则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会认“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筋、疲”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3.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预习设计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查字典引入新课。

1.板书:寓言两则。

2.用部首查字法查“寓”。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寓言”“寓意”。

3.出示课题:揠苗助长

二、初读课文,理解题意。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

2.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示“揠苗”意思的词语和句子,用笔准确地画出来。

3.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这句话具体告诉了我们“揠苗”的意思。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指生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呢?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逐段出示词语,指生朗读词语:巴望、焦急、自言自语、喘气、一大截……

2.小组合作分段读课文。

3.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体会“焦急”学写“焦”字。

4.了解植物生长规律,引导学生揭示寓意:我们不能——“违反规律”。

5.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费)仔细看看,在写这个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要注意:这个字上面的部分要写得宽宽的,上面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下面的“贝”字要写得瘦瘦的;横折的“横”写在横中线上。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4.学生同桌评议——自由书写。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学生尝试解释成语的意思。

4、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重点强调:多音字、强调字形、理解字意(“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4.练习复述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在书中画出依据,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并根据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3.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3.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4.“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五、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1.查字典,理解寓言含义。

1.初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2.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示“揠苗”意思的词语和句子,用笔准确地画出来。

1.朗读出示的词语。

2.合作完成课文朗读。

3.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呢?

4.观看视频,了解植物生长规律。

1.观帖。

2.临帖。

3.评议。

1.学生指出不理解的字。

2.学生质疑题目。

3.尝试说说意思。

1.自由读文。

2.预习效果呈现。

1.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2.思考:羊是怎么丢的?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3.思考:怎样补牢的?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1.学生在书中画出相关语句,并组内交流,评价养羊人。

2.试着带着情感读相关语句。

3.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亡羊补牢的道理。

板书

设计

12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尊重规律,不急于求成为未迟也

课题13画杨桃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方法引导理解法、读书指导法、示范演示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贴、生字卡片

预习设计预习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图片导入,板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宽,“四”字中间是两竖。

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问题预设:

(1)课文中老师怎样提的问题?

(2)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3)同样是杨桃,为什么画出了不同的样子?

(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地提出问题?

(5)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意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思考: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3.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4.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学习第2~17自然段。

思考:(1)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6.学习第18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

1.生齐读课题

1.生读词语,预习效果反馈。

2.学生学习书写:摆,嘻

3.读一读,记一记词语朗读。

1.自读课文。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全班交流。

1.思考: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2.生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3.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4.思考:(1)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1.说一说懂得了什么道理。

板书

设计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不同事物

画杨桃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不同角度(实事求是)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不同结果

作业

设计

课题14小马过河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4个生字。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具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预习设计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坐井观天》引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评。

3、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

4.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换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四、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读有关的句子。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五、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分角色练习朗读。小马和老牛的话。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

3.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第三课时

一、朗读第七自然段

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往往只适合别人。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三、指导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小马妈妈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四、总结全文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五、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2、练习写字。

1.学生自由读文。

2.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学生口头组词。

1.复习导入。

2.学生试着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3.学生读第一自然

4.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三到六自然段并思考:

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1.朗读并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指导朗读。

板书

设计

小马过河

老牛图浅

松鼠图深

小马图动脑筋亲自做

作业

设计

课后

反思

课题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图书,爱惜书本的意识。

2.能与他人进行小组合作。主动发表意见,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学会表达,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教学重点学会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教学难点能学会小组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得出探究成果。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图片、录音、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预习设计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班级图书角引入,制定图书借阅公约,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板书:图书借阅公约)

二、合作探究

出示提示:

1.什么时间借阅图书。

2.一次能借几本书。

3.一次借书能借多长时间。

4.翻阅图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设置图书管理员。

6.违规处罚办法。

……

小组讨论

1.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3—4名同学。

2.围绕着给出的提示问题,小组逐一将结论讨论出来,最后统一结果,由组长汇总。

3.老师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掌握学生的讨论进度。

(讨论要求:每个学生轮流说自己的观点看法,其他同学认真听)

4.每组组长最后汇总小组讨论结果,最后在全班汇报讨论总结。

5.综合各组讨论结果,把条例逐条列出来,写在黑板上。

6.综合考量,拟定出最终的图书借阅公约。

7.全班齐读公约。

小组合作交流谈论:

1.什么时间借阅图书。

2.一次能借几本书。

3.一次借书能借多长时间。

4.翻阅图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设置图书管理员。

6.违规处罚办法。

……

1.小组讨论

2.组长汇报

3.全班齐读公约

板书

设计

图书借阅公约

一、开放时间:每天中午1:10~1:40。

二、排队取书,轻拿轻放,切忌推、挤、抢。

三、登记后方可借阅,每人每次限借一本。

四、每本图书借阅时间不超过15日,15日内未看完可登记续借。

五、借阅人有责任保存好图书,归还图书时,图书管理员应仔细检查,如出现破损、缺页、随意涂画或图书遗失等情况,借阅人应按所借图书原价赔偿,情节严重者加倍赔偿。

作业

设计

将图书借阅公约打印出来,张贴到图书角,方便每个人都能看到,严格遵守。

课题语文园地五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词,熟读生字词,学习偏旁“厂”“穴”。

2.理解各种表现笑的词语之间的区别。

3.能根据不同的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4.熟读并背诵《弟子规》节选部分,培养学生热爱经典文化的情感。

5.培养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掌握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两字词语。

2.能根据不同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弟子规》,理解意思,熟读并背诵,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教授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

预习设计制作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卡,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生词。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正音。

3.分两组出示生字卡,请同学们找找这些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相同的偏旁“厂”和“穴”)

4.课件出示古代汉字及相应图片,教师讲解“厂”和“穴”所表示的含义以及

二、词语积累

(一)笑得不一样

1.播放剪辑视频。教师:这些都是不同的笑,场合不同时笑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样。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笑都叫什么名字吧!

2.出示9个关于笑的词语,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理解词意。理解每一种笑是什么样的。(播放视频,一边放一边讲解,一一对应)

4.读一读。教师读词语,全班学生来演一演,看谁反应最快,演得最像。

(二)我的发现

1.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教师:“寻找”这个词中的“寻”是找的意思,“找”也是找的意思,那么“寻”和“找”是同义词,它们组成的词“寻找”的意思和它们差不多。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举例,验证猜想。观察剩下5个词语,验证这个规律。

4.小结:我们学过这种类型的词语还有很多,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那么它们组成的词也和它们意思差不多,掌握了这个规律,更加有利于我们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5.请写出几个描写笑的词语。

微笑

三、句子朗读

1.出示3句带加点字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2.加点的部分,应该怎样读出相应的语气呢?(怎样读好加点部分)

教师指导:“连蹦带跳”读出欢快、兴奋,声音洪亮,语速较快,可带动作读;

“难为情”读出勉强、愧疚的感觉,声音低,语速慢;

“和颜悦色”读出和蔼、平易近人的感觉。

3.指导读句子。分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一、学习《弟子规》

1.播放《弟子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弟子规》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教师简单介绍《弟子规》。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本69页《弟子规》节选,把不理解、不会读的地方画出来。

4.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比赛朗读。

5.教师讲解《弟子规》的内容。

6.学生自由背诵《弟子规》。全班齐背《弟子规》。

二、我爱阅读

1.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完思考:这个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分段指名读。

3.小组讨论这个短文的故事内容,主要任务、事件有哪些。

4.分角色朗读短文。分四个角色:老奶奶、大儿子、小儿子、老爷爷

1.学生跟老师读生字卡片。

2.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3.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检查。

1.学生跟读关于笑的词语。

2.学生表演词语。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观察寻找,理解两个字意思相同。

3.说出几个描写笑的词语:

千金一笑捧腹大笑

不苟言笑回眸一笑

似笑非笑笑逐颜开

1.学生读句子,注意句子加点部分的语气。

2.学生分小组赛读。

1.学生自读《弟子规》。

2.同桌互读。

3.学生背诵《弟子规》

1.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完思考:这个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小组讨论这个短文的故事内容,主要任务、事件有哪些。

3.分角色朗读短文。分四个角色:老奶奶、大儿子、小儿子、老爷爷

部编版二下语文园地八导学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二下语文园地八导学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语文园地八

【学习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10个生字,了解钅、木、氵、火、土字旁的构字意义。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2.积累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再根据词语说句子。?

3.认识“我的发现”中的字,会区分“礻”和“衤”及“冫”和“氵”的字。?

4.积累《舟夜书所见》这首古诗。?

5.学习“我爱阅读”中的课文《李时珍》。了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原因和经过,体会他不怕艰辛及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训练倾听的注意力,能听清楚别人讲话的内容,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识10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

3.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地使用。?

4.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学会正确书写汉字。?

5.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学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2.字典词典(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

一、学习“识字加油站”?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试着认读。?

钩?铲梅?柿源?涨炬?灿垮?坟?

2.学生自己查字典,了解构字意义。?

3.展示搜查资料,分组交流。?

(1)钩,一般指形状弯曲,用于探取、悬挂器物。也是中国武术器械之一,由戈演变而来。铲,中国古代民间起土用的农具,也用于建筑等领域。也是武术器械之一,是薄体阔刃的长兵器。?

(2)梅,落叶乔木,初春开花,有红白颜色,分五瓣,香味浓,果实味酸。柿,落叶乔木,花黄白色。果实叫柿子。

(3)源,水流所出的地方。涨,水量增加,水面高起来。?

(4)炬,火把。灿,光彩耀眼。?

(5)垮,倒塌,坍塌。坟,埋葬死人筑起的土堆。?

4.总结构字规律想想有相同部首的汉字都与什么相关。?

如:钩,铲都与金属有关,梅与柿都与树木有关?

二、学习“字词句运用”?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并讲一组词的词意。?

忽然突然立刻马上一瞬间一眨眼?

逐渐渐渐慢慢徐徐慢吞吞慢悠悠?

突然: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

忽然:表示情况发生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

造句:这件事真的很突然。街上的人忽然多了。?

2.让学生自己查词典了解其余各组词的词义。掌握近义词。?

如:立刻:表示动作行为紧接着某个时刻。?

马上:立刻。?

造句:同学们听到这句话,立刻鼓起掌来。?

马上:快进去吧,电影马上就要开演了。?

……?

3.学生自由交流,说说自己知道的还有哪些近义词。?

如:观察观看,轻快轻松,增加增添……?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体会太阳的害怕情绪。?

5.学生仿照句子,说一说。?

如:小明着急死了,匆匆忙忙地跑回了家。?

李明杰开心极了,高高兴兴地跑进了教室。?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教材四组字。?

2.总结构字规律。?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2.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查慎行所写。?

(2)解诗题。(逐字理解)?

舟:船。书:记。所见:见到的东西。?

3.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散作”的“散”读作“sàn”,不要读作“sǎn”。?

(3)指导学生学习诗中的生字。?

“孤”字右边是“瓜”,不要写成“爪”。?

“萤”字是上中下结构,下部分是“虫”,不要写成“火”。?

4.齐读《舟夜书所见》这首诗。?

5.解释大意。?

(1)读句第一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2)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

月黑——没有月亮,一片漆黑。?

见——现。?

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萤——萤火虫。?

(3)解释这句诗的意思。?

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一只孤零零的萤火虫,静静地映在水面上。?

(4)读第二句。?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5)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

簇——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

散——散开。?

作——变作,变成。?

(6)解释这句诗的意思。?

一陈微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7)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6.展开想象,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2)让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见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学生通过图文对照,从中体会到诗人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象是: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孤灯闪烁的美妙景象及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

(3)让学生讨论:在这首诗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7.教师小结。?

二、我爱阅读。?

1.导入。?

李时珍是明朝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他和他的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从小立下志向,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他一生中的巨大成就就是编著了世界医药科学的一部经典著作——《本草纲本》。?

2.带着问题讲解课文。?

(1)请孩子们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李时珍创作过程的段落。?

(阅读第3、4自然段)?

(2)李时珍二十二岁就开始给人看病,发生了什么事让李时珍决定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医药书?自己默读

第三自然段,勾画相关词语。?

(3)为了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是怎么做的呢?默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找,李时珍为编写药物书做了哪些准备??

(4)为了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经历了千辛万苦,那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5)最后,李时珍用27年完成了《本草纲目》,正是有了李时珍这样执着和救死扶伤的精神,才有了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

三、教师课堂小结。

部编版二下语文园地六导学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部编版二下语文园地六导学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互相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培养基础写作能力。
2.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8个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认识有关地点的词语。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4.积累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学会在句子中使用合适的字词,学会根据句意猜测理解句中词语意思。
5.能够在写话中熟练运用疑问句表达对自然现象的好奇,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6.学习古诗《悯农》。
7.学习“我爱阅读”中《最大的“书”》,普及有关地质方面的小知识。
【学习重点】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地使用,学会不用词典的情况下理解词语。
2.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学会正确书写汉字。
3.学习并积累古诗。
4.培养学生理解文意的能力,能正确解读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5.锻炼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能正确无误且恰当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思。
6.积累生活常识。
【学前准备】
1.预习字词,搜集描写农民、养蚕人等底层人民生活的古诗句;搜集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师生)
2.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
一、识字加油站
1.谈话引入:你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点的词语?比如教育局、法院、学校、医院等等。
2.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
3.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
4.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指读。
5.老师指名读,检查认字情况。
6.根据主题(地点名称)扩展词语,比比谁写的词汇多。
二、字词句运用
1.字词运用。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观察所列字的偏旁结构,找出这些字的特点。
(3)小组比赛认字写字,看谁写的字既准确又美观。
(4)引导学生观察易错字,再举出其它一些易错字。
2.词句运用
(1)试读句子,体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在不借助词典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根据句意大胆猜想词语意思。
(2)在词典或教师的引导下,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发现体会各词语的特征及与句意的关系。
第二课时
(写话展示台)
一、写话
1.情境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谁知道月亮为什么有时候是圆的而有时候是船形的呢?为什么动物要冬眠呢?为什么海水是咸的呢……我想同学们心中也会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问题。但有些你无法解答的问题其他小伙伴也许知道答案,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你们的问题吧!
(1)引导学生拿出纸笔,将纸剪成小卡片,在小卡片上写出想问的三到五个问题,然后把学生的卡片收上来,再发给全班同学,拿到卡片的学生对卡片上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统一展示。
(2)教师对每个问题及其答案进行评议并对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进行解答。
(3)指导学生在每张卡片上的问题后面写上问题的答案,并在班级墙上展示,供学生观看。
二、展示台
1.鼓励学生上台发言,展示自我:
(1)你带来了什么书放在了图书角?
(2)你平常喜欢读什么书?
(3)你从所读的书里学到了什么?
2.互相推荐书单。
第三课时
(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出示课件,由农民辛苦耕种图导入《悯农》(其一)这首诗。
2.诵读古诗,认读古诗中的生字词。
(1)指导学生认读古诗中的生字。
(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古诗,指名学生朗读古诗。
3.理解古诗,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诗中字句的意思,理解诗的含义。
(2)指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4.巩固深化、升华情感。
(1)提问:为什么“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首古诗的内容,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想一想诗人想通过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情感或心情。
5.课外延伸
展示课前搜集的描写农民、养蚕人等底层人民悲惨生活的古诗,向大家分享,并用自己的语言大致讲解一下古诗意思。
二、我爱阅读
1.阅读文章,整体感知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地质()勘()探岩()石
厚()脚印()雨痕()
波浪()矿()物读()书
刨()根问底埋()煤炭()()
宝藏()
2.我会加量词。
一()石头一()书一()小鱼
一()陆地一()高山一()树叶
3.辨识多音字。
4.借助字词典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勘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矿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岩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刨根问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思考问题:
(1)谈谈对岩石的印象,思考“书”为什么要加引号?
(2)课前同学们已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和地质勘探有关的信息,那么什么是地质勘探呢?
(3)引导学生理解“雨痕”“波痕”“矿物”。
(4)岩石上都“写”了哪些内容?
(5)阅读第10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岩石告诉了我们什么。
6.课件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如煤炭、石油、岩石。科普有关地质方面的小知识,如煤炭、石油是怎样形成的,岩石的分类,地质层的形成,恐龙的形成等。

部编版二下语文园地五导学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部编版二下语文园地五导学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9个生字词,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发现汉字和部首的关系。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积累表示情感的词汇,体会阅读该类词汇的情感。
3.学习弟子规,积累文言字词。
4.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
【学习重点】
1.认识9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发现体会汉字结构特征。
2.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的使用。
3.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前准备】
1.查找搜索表示情感类词汇(“笑”和“哭”),搜集《弟子规》其它部分章节,找一两个蕴含道理的小故事。
2.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
2.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
3.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指读,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4.照样子写字词,除了课本给出的字,你还能写出哪些以“厂”和“穴”为部首的字?
5.选一个部首写字,比比谁写的多,比如用部首“木”“氵”。
6.引导学生发现感悟同一部首的字有什么特征。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再选择一两个词语演一演。
(1)读一读这些词语,他们都表示什么意思?都是属于哪方面的词语?
(2)从文中选取几个词语,表演一下,看谁演得最像。
(3)还能否找到更多表示“笑”的词语?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找的更多。(学生展示自己找的词语,然后教师出示自己找到的词语跟学生交流)
(4)除了表示“笑”的词语,你还能想出哪些表示情感的词汇,如表示“哭”的词语:痛哭、抽泣、泪流满面。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试试怎样读更好。
(1)读句子,在教师指导及词典的帮助下,理解体会一下每个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2)自读句子,注意体会朗读时词语表达的感情。
(3)小组内讨论并相互合作,看看谁读得更好。
三、我的发现。
1.在教师和字词典的指导帮助下认识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并通过字典找出每组词中每个字的意思。
2.小组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跟整个词语有什么关系,词语的组成由什么特征。
3.你还能找出类似的词语吗?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学习字词和句子。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生字词,并解释字词意思。
(2)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翻译成白话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2.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弟子规》的其它部分章节,并解释大致意思。教师对其进行指正和解读。
二、我爱阅读。
(1)自由朗读,在老师指导下认识文章中的生字词。
蜜饯(jiàn)果脯(fǔ)勤(qín)快盼(pàn)望卖(mài)
(2)我会找多音字
2.全班齐读,分角色朗读文章。
3.阅读交流。
(1)大儿子和二儿子各自最盼望什么?为什么?
(2)老奶奶为什么会哭?后来为什么又高兴起来?
(3)老奶奶和老爷爷的话意思一样吗?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4)我们能从老爷爷的话中发现什么道理?今后我们要怎样做?

部编版语文二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以“爱”为主题,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有了爱,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是幸福而快乐的,爱不仅体现在父母、老师的呵护,同学、朋友的关心和帮助上还体现在社会上每一个人的默默付出上,《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告诉学生,在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身边,都有雷锋叔叔;品尝着美味的《千人糕》,让学生明白劳动是快乐的,劳动是能够创造美味的;《一匹出色的小马》让妹妹忘记了疲劳,快乐地回到了家,学生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感受爱的同时,也让孩子们主动把爱洒向周围。

1、会认会写本单元所学生字,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爱、传播爱。

二、单元重、难点:

重点:1、识字和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事物所蕴含道理,体会人物精神。

难点:1、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2、鼓励学生从文章中体会精神,学习人物的美好品质。

三、单元课时安排: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2课时

6《千人糕》2课时

7《一匹出色的小马》2课时

语文园地二2课时

总计8课时

课题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13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表达对雷锋叔叔的崇敬之情。并读出诗歌的节奏感。

3.通过了解雷锋的事迹培养学生成为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优秀少先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表达对雷锋叔叔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课文的朗读、背诵,将奉献主旨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预习设计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一、创设情境,走近雷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吗?

师:这首歌的主人公是——雷锋叔叔(板书:雷锋叔叔,并指导“雷”、“叔”的书写)。那你知道雷锋叔叔为什么是我们的“好榜样”吗?

师:是啊,雷锋叔叔就是这样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当时人们还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不仅如此,雷锋叔叔还特别关心小学生的成长,在抚顺市的一所小学里,二年级的同学都特别自豪,因为他们有一位校外辅导员是一位解放军叔叔,这位解放军叔叔就是雷锋叔叔,雷锋叔叔经常到学校给他们讲故事,做游戏,他们都特别喜欢雷锋叔叔。

可是,突然有一天,他们得到了雷锋叔叔因公牺牲的消息。难道说雷锋叔叔再也不能来了,同学们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就结伴到处去寻找雷锋叔叔。同学们还满怀深情地呼唤着: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板书:你在哪里)

二、自读课文,弄准字音。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读读这首饱含深情的诗吧。请同学们自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顺。

师巡查

指名一人一节读,师相机指导,纠正字音。

三、深入学习,感悟内涵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字词掌握得非常好,现在老师要来考一考,谁的阅读能力最强?

师:请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小朋友们去了哪些地方寻找雷锋?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

板书: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两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是啊,这就是诗歌的优美,你能用你的朗读读出这种优美的感觉吗?

师:同学们,小朋友们为什么要寻找雷锋叔叔?

师:是啊,雷锋叔叔经常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就像是着急的亲人一样,亲人不见了,我们怎么能不着急啊!(屏幕出示:第一小节)

师:请带着这样的心情,让我们读一读第三节。

2、学习二、四小节

(1)师:他们找到雷锋叔叔了吗?(没有)但是雷锋叔叔来没来过?(来过)来干什么了?

师:雷锋送迷路的孩子回家是顺利的吗?(不是)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请在书上圈出来。

指导“冒”字的写法

师:你能抓住这几个词语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吗?

屏幕出示图片,理解“泥泞”。

师:如果你走在这样一条道路上是什么感受?雷锋会很快就帮孩子找到家人吗?

师:是啊,这样的一条道路,即使自己走也会很艰难,更何况要抱着一个孩子,还要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与这个孩子素不相识,他为什么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要帮助孩子找到家人?雷锋当时是怎么想的?

师:是啊,雷锋就是这样,抱着一个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即使雨水早已湿透了他的衣服,即使泥巴早已裹住了他的双脚,但他没有放弃,仍然坚持着把孩子送回了家

(2)师:请同学们像学习第二小节一样,自学第四小节,一边读一边圈出体现雷锋叔叔做好事不怕困难的词语。

背着年迈踏着荆棘洒下的汗滴

师:(屏幕出示图片)理解荆棘。

师:你能谈一谈你的感受吗?

师:为什么雷锋叔叔要对一位陌生的老大娘付出这么多?

(3)请同学们想一想,除了诗中的这两件事情,雷锋叔叔还会做哪些好事?

雷锋就是这样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把帮助别人当做自己最大的快乐,这样一个令人尊敬的战士,孩子们怎么能不爱戴他,怎么会不着急的寻找啊!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孩子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他们还去别的地方寻找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四处寻找)是啊,他们走过了大街小巷,走遍了山川河流,最后他们到底找没找到雷锋呢?请用心读一读最后一个小节,边读边思考。

师:是啊,虽然雷锋叔叔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却留了下来,他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的爱心也洒遍了祖国各地,因为——“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生介绍自己帮助别人,或别人帮助自己的事情。

1、生齐唱。

2、生介绍雷锋的故事。

生自读课文

1.学习一、三小节

生体会雷锋坚持帮助孩子的决心和对他人的关爱。

带着这种感情女生朗读。

生齐读。

生体会雷锋背着年迈的大娘走在弯弯的小路上,刺人的荆棘可能划伤他的鞋和脚,所以肯定很不好走,很辛苦,走一会儿,雷锋叔叔就可能汗流浃背,因此花瓣上留下了他像露珠一样晶莹的汗滴。

生朗读,体会雷锋的辛苦。

生体会雷锋急人所急,想人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齐读。

生回答,说理由。

练习读出小朋友喜悦的心情。

板书

设计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

作业

设计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把本文朗读给家长听

课后

反思

课题6千人糕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识记,交流方法,游戏巩固并正确读写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方法引导理解法、读书指导法、示范演示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贴、生字卡片

预习设计预习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投影画面,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美食——千人糕。

板书课题

2.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叫做“千人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我会读生字。(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nénɡwèimǎijùɡānzhītiáncàiláo

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甜”三拼音节,“菜”是平舌音,“汁”是翘舌音,“甘”是前鼻音,“能”为后鼻音。

出示:

ɡāotèmɑzhèáosuànxiāoshòudíquèyīnɡ

糕特嘛蔗熬算销售的确应

(2)指名读第二行生字,纠正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算”是平舌音,“蔗、售”是翘舌音。

“应”:整体认读音节,后鼻音。

(3)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评价后再读。

3.再读课文,初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义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师总结。

课文写了听爸爸讲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2.这些生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加一加:“口+未”就是“味”,“舌+甘”就是“甜”,“艹+菜”是“菜”。

减一减:“实”减掉宝盖头上的的两个点,就是“买”。“熊”减掉“灬”就是“能”。“真”减掉“十”就是“具”。

换一换:“叶”去掉“口”,换成“氵”,就是“汁”。

猜谜语:“草桥飞云动”,是“劳”;“要知甜不甜,快去用舌舔一舔。”是“甘”。

3.自由组合学习生字,观察一下上面的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他们写正确、美观?

4.师适当补充。

出示生字的田字格课件: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能”;右边的两个“匕”,是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具”上面不是“且”,要多一横。

“劳”注意不要漏掉中间的“冖”。

另外,“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甘”是独体字,横基本压住横中线上。

5、教师范写。

6师巡视指导。

7.交流反馈,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说说好在哪里。

8.游戏巩固识字。

(1)“找朋友”。出示形旁和声旁。

(2)“我指你认”。

(四)课堂回顾,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收获可真不小。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课文讲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千人糕的制作是很复杂的,到底有多复杂呢?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精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出示: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B讨论:这句话是什么句式?谁能把这句话换个说法?

(这句话是反问句。它可以改说成:它的味道并不特别。)

C指导读句子。

读出反问的语气。

D指名试读,齐读。

2.精读第6-9自然段。

(1)指名读6-9自然段。

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

自由读6-9自然段。回答下列提问:

A种大米需要哪些东西?

(板书:种子、农具、肥料、水……)

B糖是怎么来的?

(从甘蔗、甜菜中熬出来。)

C熬糖需要什么工具?

(工具、火)

D米糕做好后,怎么卖出去?

(包装、送货、销售)

E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感叹的语调,“还”要重读。

齐读第6-9自然段。

3.精读第10、11自然段。

(1)默读第10自然段。

(2)出示句子: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A比较词语:平常平平常常

(普普通通比普通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平常)

B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C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许多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1、齐读课题。

2、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猜测。

3、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4、学生读一读生字。

5、读第一行生字: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师生共同订正:

6代表读,开火车读,齐读。

7、生评价

8、选择自己细化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问题。

9、自由读文,小组交流。

10、汇报交流,

11、读一读生字,并扩词。

12、学生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13、学生相互交流分析生字字形,生自由说。

14、当小老师教,说说生字的笔顺,

15.学生书写生字。生描红。

16、学生根据形旁和声旁组成生字。

17、一个学生指生字,一个学生在文中找含生字的词或句子。

1、学生认真读1-5自然段。

2、生回答。

3、生练习读句子。

4、生回答。

5、生回答。

6、生练读。

7、生齐读。

8、生默读。

9、生回答

(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10.齐读课文。

板书

设计

6、千人糕

米粉米稻子农民

糖甘蔗甜菜农民

熬糖锅煤工人

米糕包装送货销售商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作业

设计

1、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许多人一起完成的事情。

课后反思

课题7、一匹出色的马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妹妹前后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独立、坚强地面对生活。

4.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一匹马带给妹妹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一边读一边积累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比一比,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预习设计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一匹出色的马)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导入:让我们看看是这匹马是指什么?怎么“出色”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

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pǐbōwénxiànɡjǐnɡliànqiúshě

匹波纹像景恋求舍

“纹、恋”前鼻音,“像、景”后鼻音,“舍”翘舌音。

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开火车。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让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抢答。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④教师随机纠正读音:“舍”翘舌音,不是平舌音。

(2)认读本课新词:(课件出示)

郊外泛起葱绿柔软绿毯异常一株骑马跨上

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3)多音字。(课件出示)

sǎn(松散)

sàn(散步)

舍shè(宿舍)

shě(舍己为人)

学以致用:(课件出示)

选择正确的读音填空。

①吃过晚饭,我们一家人一起出去散()步。

②我喜欢四肢全伸开,松散()地躺在大床上。

③我们宿舍()住着六个人。

④我们要学习雷锋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师提问: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一匹出色的马”是文中具体指什么?

提示:总结全文,可自由总结,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的语句,但必须符合文意。

(三)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出示本课生字田字格课件:匹波纹像景恋求舍

2、老师巡视检查指导.

巡视指导。

3.实物投影出示,展示优秀的同学作品,师生评议。

(四)课堂回顾,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乐观、坚强的小妹,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课文讲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这匹马其实是一根柳条,这节课我们研究为什么说它“出色”,从而体会妹妹的变化。

3.板书课题。(板书:一匹出色的马)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读课文想想这匹马是怎么神奇地使妹妹飞快地跑回家的。

2、教师相机引导。

哪些自然段时写一家人散步的情景,哪些自然段写妹妹央求爸爸妈妈抱的情景,哪些自然段又是写妹妹高兴地自己跑回家的情景。

3、教师巡回辅导,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这两位同学做得很好,在交流的过程中边朗读,边圈画。

(三)交流感悟,品味语言。

围绕“这匹马怎么神奇了,妹妹的变化”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朗读、理解课文。

1.哪些自然段时写一家人散步的情景?看到了哪些美景?谁愿意起来把你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2)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找出描写郊外景色优美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

(3)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句子时,教师相机出示下面句子,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A.“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②“碧绿碧绿”就是()的意思,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我会仿写:

③仿写句子:一阵清风吹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①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

C.朗读指导:用舒缓、轻柔的语气读出郊外景色的美好。

(4)看到这样的美景,全家人都陶醉了,从哪里看出来?(课件出示)

“我们一边看,一边走,路已经走了不少,却还恋恋不舍,不想回去。”

谁会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教师着重指出“一边…一边…”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一边,一边。

自由练习。然后指名说句子。

2.哪些自然段时写妹妹央求爸爸妈妈抱抱她?妈妈爸爸怎么做的?

(2)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

(课件出示)

A.妈妈摇摇头,回答说:“不行啊,我也很累,抱不动你了。”

B.爸爸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

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

大家自由读读这几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句子,回答老师的提问。

①你认为爸爸妈妈为什么拒绝妹妹的请求?

②“一匹出色的马”其实是一根________。(柳枝)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指导读好句子。

读得好!看谁读得好。

学习第7自然段

(1)出示:“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我早回来啦!”

从这一句,你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用高兴的语气读出妹妹的坚强、乐观。

(四)回归题目,总结升华

1.分角色朗读课文,尽量感情朗读。

2.为什么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

(五)小结全文。

1、生质疑:为什么说是“一匹出色的马”?

2.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3、学生按要求读句子;标自然段。

4、把易读错的字多练读几遍。

4、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多种方式进行生字词练习。

5、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

6、生思考并作答。

7.读课文,把这些字词带入文中读一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家人出去散步,妹妹累了让爸爸妈妈抱,爸爸给了妹妹一根柳枝,当马骑回家去。)

(一根柳枝)

8、观察生字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9.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这些生字,师指导字形结构及笔顺。

1、齐读课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同座互相议一议,读一读。

4、写一家人散步,我是从课文的第1、2、3自然段中读到的。

5、自由读2、3自然段。

6、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河水的美。

7、仿写句子。

8、用“一边”……“一边”…说话。

9、我是从课文的第4--6自然段中读到的。

学生读,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

10、自由读句子。

预设一:爸爸妈妈是在锻炼妹妹的意志,让她学会坚强。

预设二:因为爸爸妈妈确实自己很累了,实在抱不动了。

师生读。男女生读。

预设:妹妹很高兴,真把柳枝当成了一匹马。

预设:我读出了妹妹的变化真大,妹妹一下了长大了,变得坚强、乐观了。

预设一:爸爸说的“出色的马”,其实是一种看不到的东西,是坚强,是独立的精神。

预设二:因为妹妹把它当成了一匹真正的马,忘记了疲劳,“骑”着它回家了,所以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

板书

设计7一匹出色的马

之前的妹妹:要人抱抱

之后的妹妹:高兴地第一个跑到家

作业

设计1.书写生字。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

课后

反思

课题语文园地二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词,熟读生词,了解常见职业名称。

2、根据情境,练习写话。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

4、了解谚语这种语言形式,培养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5、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味。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能在句子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根据情境写话。

教学难点了解谚语这种语言形式,懂得助人为乐的道理。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教授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

预习设计制作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我会认读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能不能简单的给我们介绍一下。(指名说)

1、出示课本上的生字。老师领读生字,学生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

二、我会写话

(一)照样子写一写

1、出示课本短文景物:田野、云、大树

示例:天上的云

雪白雪白的

好像一群小绵羊

2、你喜欢哪些景物?为什么喜欢它?请同学来说一说。

景物:风景,花草树木,山峰,河流,建筑等都属于景物。

3、指名同学说自己喜欢的景物,引导学生说“…像…”的句子。

提示:鲜花——蝴蝶

小河——飘带

月亮——白玉盘

……

4、写一写。

5、作品展示。

挑选优秀的作品放到投影下进行展示。

(二)介绍我的好朋友

1、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

2、指名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

引导学生以“他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这个思路组织语言。

2、出示课本示例。

3、作品展示。

三、我的发现

1、出示句子。

这两句话带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吗?分别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说说自己的答案,教师讲解。

3、

特别:第一句中特别强调“很、十分、非常”;第二句中的特别强调“与众不同”。

经过:第一个经过是“花费、集结”的意思;第二个经过是“路过、走过”的意思。

4、小结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理解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进语言环境里,才能理解得更准确。

第二课时

一、我会积累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句子,这种句子在民间流传,用简单易懂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我们把这样的话称为谚语。(出示3句谚语)

1、读了这些句子,你明白了什么?(要为身边的人伸出热情的手)

2、交流句意。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告诉大家,你给别人带来快乐,你自己也会很高兴。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平时你乐于帮助他人,那么当你遇到危急情况时,也会有人来帮助你。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与其在别人好的时候去祝贺,不如别人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

3、小结。

通过民间谚语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到谚语这种语言形式,学习谚语,让我们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无私的帮助他人,这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二、我爱阅读

1、播放短文音频。

2、老师范读。

3、分五个小结,指名分小节朗读。教师指导校音。

4、理解诗歌内容。

出示“踮疲倦、挂牵”,理解两个词的意思。放到句子中理解。

“踮”:一个动作,表现出孩子的小心翼翼,生怕打扰到老师

“消除疲倦”:消除疲劳,让老师放松心情。

“牵挂”:时刻的想着我们。

5、复述诗歌内容。

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能说一说吗?指名复述诗歌内容。

学生把一株紫丁香种在老师的窗前,让老师消除疲倦,表现出孩子对老师的关心和喜爱。

6、师生合作朗读诗歌。

三、课堂小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有很多有趣的语言形式等着我我们去探索。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好好的继承和发展。1、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学生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学生自由读生词,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生词认读情况,相互纠错正音。

4、请“小老师”带读词语。

5、解释词语意思。结合图片,看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6、全班一起齐读词语,每个词读三遍。

7、说“…像…”的句子。

8、拿出练习本,把自己最喜欢的风景,用上“…像…”的句式,写一写,写一句即可。

9、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

10、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按照出示的例子,自己也介绍一下自己的好朋友吧!

11、学生自由读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2、分别圈出两组句子中的“特别”“经过”。

13、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思考问题。

1、互相读一读,并说说你读懂了哪句。

3、学生欣赏。

4、学生自由读诗歌,把不会的地方圈点勾画,读完小组交流。

5、学生仔细听,特别是自己勾画的地方。

6、师生合作朗读诗歌。

7、尝试背诵诗歌。

板书

设计

语文园地二

田野——绿毯我的朋友

天空——棉花糖、小绵羊他是谁?

小河——飘带长什么样子?

月亮——白玉盘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


第七单元知识点

班级:姓名:

一、会认字。(注音、结构、部首、组词)

sùsìwēichēnkǒngjīngsìlúlǒnggài

住宿寺庙危险辰星恐怕吃惊相似庐山竹笼盖子

cāngmángwùtáoyúànjiēliángshènzhì

苍白茫然雾气淘气于是阴暗街道桥梁甚至

zhìqièduǒshīlèitiāncháishāowàngjiàn

至今亲切躲开失去劳累添加火柴烧火兴旺逐渐

āiyāmàotàngzhōnghúnlínxiāojīyēké

哎呀感冒烫手终于浑水淋雨消灭感激椰子贝壳

shāmòluòtuójùnxuányáànyá

沙漠骆驼骏马悬崖岸边天涯海角

二、会写字。(注音、结构、部首、组词、笔顺)

危(危险)(危机)敢(不敢)(敢问)惊(吃惊)(惊动)

阴(阴天)(阴暗)似(相似)(似乎)野(田野)(野外)

苍(苍白)(苍天)茫(茫然)(迷茫)于(于是)(生于)

论(讨论)(议论)岸(岸边)(海岸)屋(房屋)(屋子)

切(亲切)(急切)久(不久)(长久)散(散步)(散心)

步(跑步)(脚步)唱(唱歌)(合唱)赶(赶快)(赶走)

旺(兴旺)(旺季)旁(旁边)(旁人)浑(浑水)(浑身)

谁(谁家)(谁的)轻(年轻)(轻重)汽(汽车)(汽水)

三、多音字。

宿sù(宿舍)(住宿)xiǔ(住一宿)(两宿)

散sàn(散步)(散会)sǎn(散文)(懒散)

四、形近字组词。

京()似()苍()野()

惊()以()枪()童()

凉()拟()仓()量()

论()屋()九()赶()

轮()居()久()汗()

轻()旺()步()以()

经()汪()瓜()已()

五、近、反义词。

近义词:

顽皮——调皮霎时——片刻连忙——急忙激动——感动反义词:

淘气——老实悠闲——忙碌(lù)暖和——寒冷

美丽——难看霎时——许久消失——出现暗——明

六、词语归类。

1、词语积累

冰天雪地风雨交加寒风刺骨鹅毛大雪电闪雷鸣微风习习

2、词语搭配。

(淘气)的孩子(好心)的邻居(美丽)的花园(机灵)的小鹿

(悠闲)地散步(飞快)地跑(高兴)地唱歌(偷偷地)地跟着

3、量词填空。

一(片)雾一(朵)白云一(个)雪孩子

4、ABB式词语:水淋淋水汪汪亮晶晶笑哈哈白茫茫绿油油

5、关于“雾”的词语:云消雾散云雾迷蒙(méng)云开雾散云雾缭(liáo)绕(rào)

6、含有数字的词语:

四面八方一年一度一心一意三言两语五光十色五颜六色十全十美七上八下

七、仿写句子。

1、雾呢?消失了,不知到哪里去了。(反问句)

2、①雪孩子变成了一朵云。(照样子写句子)

②雪孩子变成了一朵云,一朵美丽的云。

3、调皮的风拿了我的手绢,擦过了汗,扔在地上;又拿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拟人句)

4、雾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用加点词写句子)

八、古诗词积累。

夜宿山寺敕勒歌

(唐)李白北朝民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夜宿山寺》这首诗用了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sǒng),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一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敕勒歌》这首民歌写出了北方草原壮丽富有的风光,抒发了人们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天空”比作是“穹庐”。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

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易读错的字

竖(shù)着挪(nuó)动头痛(tòng)

草籽(z)仿佛(fú)商(shng)店

编织(zh)终(zhng)于匆(cng)忙

抽(chu)丝编(bin)织消(xio)失

二、易写错的字

泉:是上下结构,是“白+水”,不是“白+小”。

商:下面是“八+口”,不是“古”。

店:半包围结构,注意撇要写得长一些。

三、会写词语

耳朵扇子遇到兔子

后来不安整个头痛

最后决定商店围巾

星期抽丝编织终于

完成青蛙草籽野鸭

毛虫泉水应该卖泥塘

搬走倒是破开花纹

四、多音字

倒dào(倒车)do(倒下)

扇shàn(扇子)shn(扇动)

似shì(似的)sì(似乎)

撒s(撒种)s(撒手)

五、形近字

兔(兔子)决(决心)卖(买卖)

免(免费)诀(口诀)买(买家)

六、近义词

耷拉—低垂散步—漫步寂寞—孤独

决定—打算吆喝—叫卖舒服—舒适

七、反义词

耷拉—高昂经常—偶尔寂寞—充实

简单—复杂舒服—难受周围—中心

尽情—拘束笨出—灵巧清醒—糊涂

八、词语搭配

1.量词搭配:一(只)河马

一(家)商店一(间)小木屋

一(个)招牌一(头)牛

一(条)蜈蚣一(块)牌子

一(根)竹子一(只)野鸭

2.形容词搭配:

(伤心)的事情(大大)的泪珠

(长长)的围巾(绿茵茵)的小草

(慢慢)地散步(自言自语)地说

(新奇)的目光(笨手笨脚)的小毛虫

九、词语归类

1.“AA地”式的词语:

静静地远远地淡淡地悄悄地

默默地缓缓地慢慢地

2.ABB式的词语:

绿茵茵绿油油黑沉沉黄灿灿

红彤彤白花花紫盈盈

3.AAB式的词语:

打打滚踢踢球跑跑步做做操

洗洗手读读书看看报

十、句子积累

1.比喻句:

(1)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2)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

2.设问句: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卖什么呢?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十一、考点提示

1.《大象的耳朵》中大象耳朵的作用和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常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

2.《蜘蛛开店》中蜘蛛开店的过程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进行考查;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常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

3.《青蛙卖泥塘》中青蛙改造泥塘的过程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4.《小毛虫》中小毛虫抽丝剥茧变成蝴蝶的过程

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部编版二下15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二下15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本单元是围绕“自然科技”来编排的,由四篇课文组成。以古诗开始,意在以凝练的语言表现自然景观的神奇秀美,激发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汲取语言精华和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兴趣,同时通过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和诗歌等,使学生不仅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又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唤醒学生热爱自然与科学的意识。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六,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二首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杜甫的《绝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雷雨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本文以诗歌的形式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的枝叶、沟渠里的积雪,展示了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太空生活趣事多本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激发了学生了解科技、探索宇宙的兴趣。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3.初步学会默读,能边读边想象。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4.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探究自然知识、了解科技、探究大自然奥秘和神秘宇宙的兴趣。
5.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掌握“含、迎、永、碰、容、易”等字的笔顺。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科技的先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关注科学的兴趣。
15.《古诗二首》.................................................................................................................................2课时
16.《雷雨》.........................................................................................................................................2课时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
18.《太空生活趣事多》.....................................................................................................................2课时
语文园地六.........................................................................................................................................3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品味、交流中把握单元重点,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主动积累词汇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X|k|B|1.c|O|m
15古诗二首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古诗二首安排了两首古诗,一首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首唐代杜甫的《绝句》。在教学中,通过朗读品味诗中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用引读法教学,即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说明、描述、想象性的语言,用以体会诗句的丰富内涵,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感受诗歌表达的意境,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学前准备1.搜集相关图片及作者资料。(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正确读写“毕竟”、“黄鹂”等词语。
2.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的画面,领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
学习重点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描述的能力,体会诗人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前准备1.搜集有关杨万里的资料。(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3.自学生字词,熟读古诗。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1.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那么古人是怎么描写离别之情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介绍作者杨万里。
2.引导学生交流: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读了课题后,提出自己的问题。送别的时间、地点?谁送谁?1.杨万里是()朝诗人,代表作有()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识记“晓”、“慈”、“毕”、“竟”、“映”。
2.老师检察自学情况。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3.指导书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4.指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4.学生读诗,注意停顿。小组交流自学心得。2.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晓(xiǎoyǎo)
慈(zǐcí)
竟(jìnjìnɡ)
映(yìnyìnɡ)
3.我会拼写词语。
xīhú()
liányè()
wúqiónɡ()
héhuā()
4.根据朗读节奏,给下面的诗句画停顿符号。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探究研读,深入赏析(用时:20分钟)1.引导学生读古诗,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课件出示——标注)
(1)毕竟:到底。
(2)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3)接天:与天相接。
(4)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
(5)别样:特别。
2.指名学生说一说每行诗的意思,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3.教师示范读古诗,让学生思考下面问题: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读完整首诗,在你的脑海里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回答后,出示西湖荷花荷叶的美景图片)
(2)此诗除了赞美西湖的“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外,还赞美了西湖的什么呢?
(3)题目是送别,可诗人在全诗只写了景色,这是为什么呢?
(4)作者写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点学生回答)
4.教师指导讲解描绘诗句的意境,赏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
5.赏读全文,指导背诵。1.学生再读古诗,交流学习,结合课件给出的标注,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学生阐述每行诗的意思。
3.学生思考后尝试回答:
(1)这首诗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时看到满湖荷花荷叶的美景。
(2)还赞美了西湖的“映日荷花别样红”。
(3)诗人想让友人也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他今天的送别之情。
(4)描绘了西湖六月的美景,显示了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同时将对友人的祝福和勉励融入其中。
4.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感悟意境。5.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先叙述美景,再写诗人的感受,从而达到先实后虚的效果。()
(2)“接天莲叶无穷碧”既写出了荷叶之无边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6.填空。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首诗描写了_______
_____________。其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句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2.教师了解学生的背诵情况。
3.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2.学生比赛背诵古诗。7.默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反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了西湖盛夏的美丽风光,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在教学中,我鼓励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富有情感地多次朗读,努力将自己带入诗的意境之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同时通过情境画面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层层叠叠的荷叶连绵到天边,在阳光的照耀下荷花显得格外娇艳的影像图片,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诗的画面中,体会诗人描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妙之处。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表述了自己对诗的理解,收获了不错的效果。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学习古诗《绝句》,会认“鹂”等7个生字,会写“吴”等4个生字。
2.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重点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杜甫的资料及作品。(学生)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指名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通过对六月西湖风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另一首古诗《绝句》。(板书:绝句)
3.组织学生交流杜甫及作品。1.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学生交流介绍杜甫的生平及作品。8.写出两首自己知道的杜甫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用时:15分钟)1.教师轻快地范读古诗,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2.介绍写作背景。
3.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古诗。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诗中的生字。
(2)你从诗中读出了哪些景物和哪些颜色。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5.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释疑。教师相机指导难懂的词句,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1.认真倾听老师的范读,体会诗歌欢快的美感。
2.通过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这首诗的历史背景。
当时,安史之乱被平定了,天下太平,诗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周围生机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
3.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
4.自主识记生字,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生活识字法识记“吴”:吴是姓,口天吴。形声字识记“含”“岭”“泊”“柳”。字义联想识记“鸣”等。
5.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读懂的地方,有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交流自己从诗中读懂的内容。9.解释词语。
鸣:_________________
千秋雪:_____________
泊:_________________
万里船:_____________
10.组词。
含()吴()
绝()岭()
11.一字组多词。
泊()()
鸣()()
12.把古诗补充完整。
两个黄鹂()翠(),一行白鹭()()()。()()西()千秋雪,门()东吴()()船。
三、品诗感悟,熟读成诵(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
2.学生汇报,相机引导。
(1)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语。
(3)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4)作者都描写了哪些近景、远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给诗配画,深入理解。
(1)根据诗意,给诗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画哪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作为标题。
(2)小组交流展示画作。
(3)展示评议学生的画。
(4)展示课件。
①比较课件与学生画作的不同之处。
②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看到的画面。
5.尝试背诵古诗。1.默读古诗,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词语的妙处。
(1)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
(2)表示数量的词语:两个、一行、千秋、万里。
(3)表示动作的词语:鸣、上、含、泊。
(4)近景:两个黄鹂鸣翠柳。远景:一行白鹭上青天。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同桌互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小组内练读。
3.(1)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画画。
(2)小组讨论。
(3)根据古诗内容评价其他作品。
(4)从色彩、声音、动态美等方面比较课件与学生画作的不同,发挥想象描述画面。
4.背诵古诗。13.找出古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解释句子中的加点字。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含:__________________
泊: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意思写诗句。
(1)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乐地歌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生字,练习写字(用时:10分钟)1.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
2.学生认读、组词。
3.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书写要点:
(1)“岭、绝、”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岭”字右边是“令”,不要写成“今”。
(2)“岭”字的右边、“含”字上面的“人”字头都要写得舒展。
4.欣赏优秀作品,指出学生书写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书写姿势不够规范。
(2)起笔和顿笔容易忽视。1.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绝含岭吴
2.根据生字的结构来分类:
左右结构:绝岭
上下结构:含吴
3.认真观察字的结构及笔画。
4.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注意难写字的要领。
5.练习书写。16.抄写词语。
绝句东吴山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这首古诗画面感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的时候,抓住这一特点是至关重要的。就学生的特点而言,抓住“画”这一关键要素学习古诗也是最为恰当的。因此,在这首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收集到的图片、课文插图以及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走进气势磅礴的庐山,景色优美的西岭。我还充分利用简笔画进行板书,不仅直观地再现了古诗所描绘的景象,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片段
交流悟诗情
师:在知道了全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同学们,你们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诗人为什么写这首诗。
生:我想知道诗人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我想知道诗人写这首诗表达的情感。
师:哦!那就请同学们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讨论,看看能不能得到你们想要的答案吧。
(学生相互讨论)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生1:我知道诗人在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时候看到西湖的荷花写成这首诗的。
生2:我知道这首诗写出了荷花的美。
生3:我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喜爱之情。
师:同学们真的很不错,回答得很好。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那么,同学们,在这首送别诗中,诗人的情感隐藏在哪里呢,你能找到吗?
生:这满池相依相靠的荷花与莲叶就相当于作者和朋友之间的关系。
师:哦,寓情于景,那么看着这满湖的荷花,如果你是杨万里你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这无边无际的荷花和荷花就相当于我和你的友谊,永远没有尽头!
师:嗯,这么美的古诗,这么深重的情谊!同学们,现在我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体会一下,尝试着背诵一下。
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以同学交流讨论为主线,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思考感悟。学生在朗读、交流讨论中,用心体验,用情表达,既感悟了语言,又进行了语言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总结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总结

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古诗两首》

1《夜宿山寺》的作者是(唐)代(李白)还学过他的(《望庐山瀑布》《古朗月行》)哪一句用夸张的手法说明了山寺的高(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危楼(不是说危险的楼,是很高的楼)

2《敕勒歌》是(北朝名歌)描绘的是(草原)的景色,哪些诗句说明了草原辽阔,牛羊多?(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

第二课《雾在哪里》

1雾是个淘气的孩子,把(大海)、(天空)连同(太阳)(海岸)(城市)和(自己)藏了起来。

2学了这篇课文我知道(雾的变化多端和神秘以及自然现象的奇妙)我觉得雾很(神秘、神奇)

3标点

雾呢(?)不知道去哪里了(。)这是一句设问句,自问自答。

4造句

霎时...一声巨响,霎时天空中出现了千万朵美丽的烟花。

台下霎时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第三课《雪孩子》

1雪孩子为什么变成云(为了救小白兔,遇火融化了)

2你觉得雪孩子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舍己为人)

3造句;却...我很小,却能帮妈妈做很多事情。

弟弟5岁,却能背古诗。

园地七

(海滩,椰树,贝壳)都是大海的东西。

(沙漠,胡杨,骆驼)都是沙漠的东西。

(高原,雪莲,骏马)都是高原的东西。

(悬崖,青松,雄鹰)都是悬崖上的东西。

1下雨可以说(小雨点在唱歌)打雷可以说(雷公在打鼓)

闪电可以说(闪电在跳舞)刮风可以说(风在吼叫)

下雪可以说(雪花在跳舞)

2这些都是自然现象(云开雾散、微风习习、冰天雪地、风雨交加、云雾缭绕、寒风刺骨、鹅毛大雪、电闪雷鸣)

3拟人句

(1)桃花笑红了脸。(2)稻子小弯了腰。(3)风呼呼地哭泣

(2)调皮的风还拿走了我的(风筝)和(线)做过了游戏,(挂在了树上。)

4日积月累熟读熟背。

第七单元要注意的生字:

危(半包围,部首“斜刀头”)寺(上下,部首“土”)

辰(半包围,部首“辰”)于(独体字,部首“一”)

久(独体字,部首“竖撇”)步(上下,部首“止”)至(上下,部首“至”)

失(独体字,部首“短撇”)

部编本语文二下《画杨桃》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本语文二下《画杨桃》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准备: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他们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也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让学生自己把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三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大约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从“使一生受用”这个词还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忆的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件事。)

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和父亲的话。)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他们讲的内容一样。)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特别、十分)

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出示写有父亲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出示投影,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两层。)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层是说应该怎样做,即要认认真真地去观察所要画的一件东西,画时要按观察到的样子老老实实地去画;第二层意思是说不要怎样做。即不要不顾看到的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对事物的印象下判断,把画画得与实际观察到的样子不同,因为这样是学不会画画的。)

小结:父亲从正、反两方面讲了画画时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道理。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父亲对作画很有研究,是作者学画的启蒙老师。他的话不仅使作者在学画画时受益,而且影响到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即:无论画画还是处理其他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①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出示写有“老师”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②“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五句。)

③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作者及他的同学都是杨桃故乡的人;他们都非常清楚杨桃的外形。)

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话中能想到什么?(用“但是”一词转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回想起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既然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都不一样,更何况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并有五条棱这一明显特征的杨桃呢。)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指恰巧面对杨桃底部这一观察点来观察的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小结:“老师”的前三句话,紧紧围绕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明确地指出换一个角度看,杨桃根本不像杨桃了,还真像个五角星,肯定了“我”观察仔细认真。书中的第一幅插图,就是同一个杨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两种样子。其中一种样子还真像五角星。(板书:看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④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2)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板书:我画成了五角星)

②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既与其他同学不同,也与自己平时看杨桃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看投影读一读。)

③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作者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的结果。)

④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

小结:作者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有两个原因。但第二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认认真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嘱那样去画。

(3)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4)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①“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其中有一个词语,请找出来。(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板书:老师审视)

②“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③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他是怎样考虑呢?(先摸清认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的是哪些同学。)

④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5)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①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板书:“这几个”让轮流看)

②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③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6)继续看幻灯片,剖析“老师”说的话。

①“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②看投影片。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③“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④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⑤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A.通过对课文的精读、品味,“老师”的话始终紧扣画杨桃这件事叙述,是本文的重点。包含着两层意思。前三句为第一层,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后两句为第二层,告诉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怎样做。

B.通过对“老师”说的五句话的学习,我们不仅明白了作者是怎样把一段话写得条理清楚的,而且也明白了它的含义与父亲教诲的相似之处。

(有条件的班级,可引导学生联系学习实际、生活实际,适当举些例子,以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并把从阅读中得到的收获,练习运用到实践中去。)

教学设计:

父亲:是……就……(不要想当然)

老师: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要……不要……

是……就……

我:一生受用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课文,同学对词语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能对“父亲”和“老师”的话有了深刻的认识,明白了以后在学习中、生活中要正确对待问题。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结识了不少作家笔下的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咆哮的洪水中舍小家顾大家的党支部书记,在长征路上为照顾小战士饥饿而死的老班长……这些人物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组课文,作家又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

学习本组课文,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训练点1)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训练点2)

课题

22人物描写一组

学习

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识、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学习

重点

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人物的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读了课文,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的那些地方体会出来的/(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训练点1))

3课文中的一些语句,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如,“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处,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从三篇短文里找一找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训练点1))

课题

23*刷子李

24*金钱的魔力

导语

链接

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这篇课文,让我们结识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熟读课文,想想“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家冯骥才又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再把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表达的效果。(训练点①)

感受了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让我们再来看看外国作家笔下的人。下面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土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认真读读课文,想想可以用那些词语概括老伴和托德的特点,课文的那些描写突出了这样的特点。

学习

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胃炎、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手艺人的高超的技艺。3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伴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

重点

感受刷子李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写法。

了解托德和老伴的性格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词语

盘点

读读写写

要求会读,会写20个词语,并且要会运用。

读读记记

要求会读、会认27个词语。

口语交际

习作

1、这次口语交际,就让我们讲讲人物的故事。可以将课本以外的,还可以讲现实生活中的。讲过之后,大家评一评,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训练点②)

2、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然见上一面,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这样一个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训练点②)

回顾

拓展

交流平台

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关于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训练点1)

日积月累

描写人物的词语。(训练点①)

成语故事

王羲之“入木三分”

训练项目分析

训练

项目

训练点①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训练点②体会作者描写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会运用。

呈前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从四上第四组重点训练项目“感受作者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发展而来的,训练重点的要求有所提高和发展。

落脚点

这一训练项目为今后的学习怎样在描写人物形象,把怎样在作文中运用描写方式打下了基础。

总第68课时

课题

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破绽、咕咚、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小嘎子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布置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观看相关的影视片。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课前猜谜,畅谈人物

1、猜画谜:匡衡凿避借光,打一三国人物。

指名回答(谜底:孔明)说出理由,谈谈对孔明的印象。

2、同学们,通过这册语文书的学习,我们还认识了哪些人物?

交流:用(怎样)的(谁)的方式说

3、要刻画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呢?

交流: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二)揭示课题,初识嘎子

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一组新的课文,去领略文学长廊中更多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去感受作家笔下的人物特点。齐读:人物描写一组

2、请大家把书本打开,你发现了吗?22课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写了哪三个片段?

指名说:由3个片段组成,分别是: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3、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片断,认识两个很有特点的人物。齐读: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4、知道小嘎子是谁吗?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5、读了课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说

那他们是怎么比赛摔跤的?比赛的结果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要来检查一下你们读的效果:

(1)出示新词:轮读,结合正音——齐读

(2)出示难读的句子:指名读——齐读

3、读了课文,你知道小嘎子和胖墩儿是怎么比赛摔跤的?指名说

比赛的结果怎样?指名说

谁能连起来简单地说一说,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指名概括

(四)精读课文,感悟特点

1、只要读过这段文字的人,相信对小嘎子和胖墩儿都会过目不忘。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可以边读边想象,把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句子划下来,圈出关键词想一想:你似乎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嘎子,一个怎样的胖墩儿?

2、你划了哪些体现嘎子特点的句子?交流

[(1)(2)(3)的顺序可以打乱,根据学生交流句子的顺序朗读感悟]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自己读一读,什么词语写出了嘎子的特点?什么是“手疾眼快”?知道了“疾”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也就容易理解了。“手疾眼快”写出了嘎子什么的特点?(

部编本语文二下《画杨桃》第三课时教案


部编本语文二下《画杨桃》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准备: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完成“思考·练习”第三题

1.读题目,明确本题有两点要求。

2.读第一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这一句讲的是作者在他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的样子。否定了平时看到的样子,肯定了当时看到的样子。(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用“不像……而像……”练习说话。如:

①小明长得不像他的爸爸,倒像他的妈妈。

②他的这身打扮,不像个学生而像个演员。

③我画的这只天鹅一点儿也不像,倒像是一只丑小鸭。3.读第二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1)这个句子否定了忙着发笑的做法,肯定了要考虑人家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做法。

(2)启发学生用“不要……而要……”造句。

如:①在成绩面前不要沾沾自喜,而要寻找自己的不足,争取更大的进步。

②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而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三、完成课后第四题作业

启发学生用“严肃”、“熟悉”造句

四、指导学生抄写生字(注意以下字形)

“级”字不要丢了最后一笔“丶”。

“肃”字下面的书写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

“晌”字与时间有关,是“日”字旁,不要写成“口”字旁。

“悉”字中间是“米”不要看成“”字头。

五、指导背诵课文的后两个自然段

六、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练笔”

教学后记:本节通过思考、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深刻句子的理解,再通过小练笔悟出自己的道理。

部编本语文二下《画杨桃》第一课时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本语文二下《画杨桃》第一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部编本语文二下《画杨桃》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准备: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前预习
1.根据课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当你们看到11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课文是写谁画杨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怎样画的?画得像不像?
2.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
3.熟读课文,解疑设疑。这篇课文的作者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肯定,这是为什么?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1.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3.齐读课文。
4.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5.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
(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情况,对生字词做一强化)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2.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
“审”(shěn)“晌”(shǎng):翘舌音。
“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
熟悉(xī):知道得很清楚。
哈(hā):拟声词。本课指放声大笑时发出的声音。
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诲”:四声(huǐ),字义是教导、诱导。受用:得到益处。
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
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5.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四、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深刻的句子。
教学后记:课文抽象,学生对词语理解不清,需要借助下节课才能解决。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