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圆周运动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0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教案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在洪秀全、冯云山等人的努力下,拜上帝教组织日益扩大。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义军称太平军。不久,太平军攻占永安,初步建立了政权。后来,太平军攻克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推翻清朝的统治,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进行了北伐和西征。接着,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传教活动;金日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的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
2.思想教育:①太平天国运动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一次伟大的农民运动。②《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重要革命纲领,突出地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是,这种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3.能力培养;①引导学生思考:应当怎样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②组织学生讨论:太平天国的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为什么行不通?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金日起义和《天朝田亩制度》。
②难点:太平天国的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为什么是行不通的。
教学方法
以讲述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学生答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然后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一、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板书)
1.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板书)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继续对中国进行疯狂的掠夺。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和弥补战争中的军费开支,竭力进行搜刮,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因此,各地起义此伏彼起。从1840年到1850年的十年间,全国发生了100多次农民起义。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洪秀全发动了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运动。
2.洪秀全和冯云山的早期革命活动(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介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大字和小字,并落实相应的知识要点。然后,继续讲)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广西传教。沿途的情况使他们认识到,光凭外国的上帝是难以打动中国的老百姓的。于是,他们俩决定分头进行活动。1844年11月,冯云山来到桂平县紫荆山区传教(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介绍冯云山在紫荆山区传教活动的大字和小字人洪秀全离开广西后,回到老家,先后写了《原道救世歌》等重要文献,为太平天国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1847年,洪秀全也来到紫荆山区,与冯云山共同开展革命活动。拜上帝教的影响越来越大。经过长期酝酿,以洪秀全为首的拜上帝教领导核心形成。其成员包括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和石达开等人。
正当拜上帝教组织日益扩大的时候,广西连年灾荒,起义烈火燃遍各地。洪秀全预感到革命高潮已经来临,就命令各地拜上帝教会员到金田村集中,准备起义。
3.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板书)
1850年农历腊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是洪秀全37岁生日。冯云山、杨秀清等人率领着全体拜上帝教会员来给洪秀全祝寿。洪秀全接受祝贺后,接原计划让全体会员到金田村的韦氏宗祠门前集合。
(出示《天平天国运动形势图》,结合该图和教材《金田起义》插图讲)在金田村韦氏宗祠的门前,一队队战士手执大刀长矛,男女分营排列,虽不十分整齐,可个个精神抖擞。在一片欢呼声中,洪秀全登上韦氏宗祠门前的高台,昂然站立在黄绸大旗下。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和石达开等人站在他的两边。洪秀全举起右手,庄严地宣布:“今天拜上帝会正式起义了!我们要推翻腐败的朝廷,让天下的穷人都过上太平的日子。我们的国号就叫太平天国,我们威如猛虎的雄兵就叫太平军。”顿时,四周的太平军战士爆发出了“杀妖”的呐喊,这声音震撼了紫荆山麓。
4.永安建制(板书)
金田起义后,洪秀全称天王。后来,太平军攻占永安(指图)。在此,洪秀全制订了官制。(指导学生看教材介绍永安建制的内容和意义)(励志的句子 WWw.DJz525.coM)
二、定都天京和《天朝田亩制度》(板书)
l.胜利进军与定都天京(板书)
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继续北上。在进攻全州时,冯云山不幸受伤,至蓑衣渡时牺牲。在攻打长沙时,(指图)萧朝贵也不幸殉难。由于长沙久攻不下,太平军绕道北上。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了武昌。(指图)、一路上,他们杀贪官恶霸,焚烧官府衙门、田契、债券,把粮食和财物分给贫苦农民。因此,沿途的农民纷纷加人太平军。太平军人数迅速发展到50多万人。
(结合《太平天国形势图》和《太平军挺进南京》插图讲)1853年2月,太平军分水陆两路,顺江东下,向南京挺进。陆路由胡以晃等率领,水路由杨秀清等指挥。江岸上战鼓咚咚、马蹄得得;江面上风帆旌旗乘风破浪、奋勇向前。沿途清军闻风丧胆,一触即溃。大平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很快兵临南京城下。
在攻打南京城的日子里,附近人民给太平军以极大的帮助。在战火纷飞的前线,人们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为太平军送来了各种各样的慰劳品。在人民的支持下,太平军经过12天的激战,攻克了南京。他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
(提问)太平军从永安北上,不到一年就打到南京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太平军的政策、纪律;人民的支持;清军的腐败无能等方面分析得出结论。)
2.《天朝田亩制度》(板书)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分配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措施。(指导学生看《天朝田亩制度》书影,然后指出)这个制度规定:将土地按产量分为好坏九个等级,好田、坏田互相搭配,不分男女,凡16岁以上的人都可以均等地得到一份土地,15岁以下者减半。在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基础上,这个制度还规定:农民的每年收获所得,除生活必需外,其余一律上交国库。如有婚丧等事,则由国库发给一定数量的钱币和谷物。(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关于太平天国钱币的插图,然后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所引用的《天朝田亩制度》的部分原文)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个农民,都能在分散的小农基础上,永远保持一份平均财产,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组织学生讨论:应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然后教师指出)我们在评价一个制度或政策时,应从它实施的目的和内容,看它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具有哪些积极作用或意义;有什么局限或不足等方面进行考虑。《天朝田亩制》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地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历史上农民战争中曾提出“均贫富”、“均田”等主张和口号,但是像太平天国这样提出如此具体而完备的解决土地方案,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它使得农民的斗争目标更加具体明确,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夺取土地的斗争。但是,这种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组织学生讨论:太平天国的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为什么是不可能实现的?然后教师指出)第一、当时太平天国尚处在清军的围攻之中,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军事上打退敌人的围攻,不具备开展如此细致工作的条件。第二、《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也是不够完善的。如究竟根据哪一年、哪一种农作物的产量来确定土地的等级,才算绝对合理;它规.定按现有人口分田的办法,却未考虑到死后还田的办法等。第三、如果按《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使每家农民都绝对平均地保有一份土地,每年收获所得又只能留下仅够维持生活的份额,那么,农民拿什么用于扩大再生产,生产又如何向前发展呢?另外,这样做也必然会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的不合理现象,其结果不会带来人人饱暖,只会造成普遍贫困。
(指导学生看教材介绍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的内容,然后教师指出)这是广大妇女投身革命、英勇战斗所获得的成果,也是太平天国保护妇女、提高妇女地位的措施。1954年在浙江绍兴发现了两张称作“合挥”的太平天国的结婚证书(指导学生看教材的有关插图)。这足以证明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是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执行的。那些提高了社会地位、摆脱了买卖婚姻枷锁、摒弃了缠足恶俗的妇女,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出现在了太平天国的土地上。(指导学生看《太平天国妇女服饰》插图)
三、北伐和西征(板书)
1.太平军的北伐(板书)
(在投影幕上出示:①简答太平军北伐的时间、目的、领导者、进军路线。②太平军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文字和插图后,作出回答。)
2.太平军的西征(板书)
(结合《太平天国形势图》讲)在北伐的同时,太平天国为了巩固天京,控制长江中游,举行西征。西征军一路杀敌,很快就攻占了安庆、湖口、武昌等地。在进军湖南时,他们和曾国藩的湘军交上了手。(指导学生看教材介绍曾国藩组建湘军的内容后,指出)曾国藩率湘军攻打驻在长沙的太平军,被太平军打得大败。后来,湘军进行疯狂反扑,西征军连连失利。
在西征受挫的危急关头,杨秀清立即派石达开主持西征军务。(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介绍湖口大捷的文字和插图。然后指出)湖口大捷后,西征军重新攻占武昌;又占领江西50多个州县城。太平天国进人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小结)(利用课前提示小结全课内容,指出要求学生记住的年代、地点、人名、词语)
相关推荐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八单元第一课第二框《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平湖市新仓中学沈美红、陶云权、许正良2014.4.16
一、:
课标:
2-3-8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3-9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艰辛;
2-4-6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解读:
1.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火烧圆明园的史实,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了解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认识太平天国对内反抗清政府、对外抵御西方列强的双重性质。
二、: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教材主要讲述火烧圆明园、太平军痛击洋枪队、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其核心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理解本课的关键在于弄清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学生前面已学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在此基础上的继续与扩大,它与政治、经济、地理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本课内容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教学的重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列强侵华罪行。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图片、地图与相关史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爱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合作、探究,让学生分析中去认识历史、培养能力解决问题,以真正掌握知识。
2.教材结构体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原因、发动者、结果与影响)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列强的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侵占我国大片土地
与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与发展、痛击洋枪队、失败、性质及影响)
三、: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目的、借口、时间、战争性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比较,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3.阅读文字材料与历史地图,学会从材料或地图中获取信息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材,学会自主学习,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历史史实;
2.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学习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3.通过文字和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对史学的认知能力,培养他们史学的感悟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2.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四、: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
难点: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五、:
教法:导学、探究——以史导论、论从史出、史料结合;
学法:阅读、讨论、探究,注重结构化、地图化,史料化、趣味化、情感化。
六、:
(一)导入新课
1.设问:《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利益?
2.呈现图片——《圆明园遗址》
设问:
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吗?今日的残垣断壁是怎样造成的呢?你知道哪些与之有关的故事?
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烧杀抢劫,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其中,最可恶的是把“万园之园”──圆明园给烧了。
设计意图:以图片导入,问题驱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火烧圆明园(图略)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阅读并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目的。
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性质是一样的。并让学生找一找两次鸦片战争的不同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英法联军
阅读史实:(略)一方面认清:英法侵略者的强盗嘴脸;另一方面认清遭受列强欺辱的重要原因是政府的腐败无能。通过以下层层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提出问题:
1.圆明园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
2.侵略者对它进行了怎样的抢掠?
3.为什么说圆明园的被毁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
4.面对侵略者的野兽行为,统治者又如何对待?
5.通过这个事件,你认为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采用启发、引导,鼓励学生阐述看法,并正确评价,培养学生敢于阐述自己想法的勇气和能力。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耻辱,我们要努力学习,正视历史、不忘历史,将侵略者的残暴和丑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它表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才能挺直腰杆。
教学环节二:《北京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60年下旬,英、法两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2.内容:清政府承认19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并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增加大量的赔款等。至此,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过渡:与此同时,沙俄在我国的东北地区趁火打击。
教学环节三: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1.合作探究:指导学生掌握“列表法”、“识别历史地图法”,来充分强调沙俄的趁火打劫。
首先,借助《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回忆中俄之间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及简单内容。
指出:战争期间,清政府既要面对侵略,又要镇压太平天国,使沙俄在北方有可乘之机。然后,读教材找出:“沙俄通过什么办法蚕食中国的土地”?(采取先武力强占,然后威胁恫吓。)
最后,对照《示意图》和《表》来了解沙俄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面积有多大?
2.谈一谈:针对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史实,谈一谈你的想法。
转承: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殖民者的侵略性,也进一步体会国家软弱的危害性。
活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小组讨论,以列表形式)
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中国又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人民的负担更重,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灾难日益深重。
过渡:面对着深重的劫难,中国人民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抗争。
教学环节四: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2.经过:
(1)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建立政权,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认知:《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分析其有利与有弊?
(3)1860年8月,太平军在将领李秀成领导下,取得青浦大捷,痛击洋枪队。
(4)1862年9月,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与慈溪之战。
3.结果: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4.性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5.历史意义:(略)
资料1:1853年,英使文翰到天京呈上照令,要太平天国承认不平等条约,遭到拒绝。太平天国将领还告诚英使“勿助清兵,勿售鸦片”。
资料2:一家外国商行拟在南京上游的芜湖跟太平天国建立鸦片贸易,派遣鸦片船停留在芜湖六各月之久,但没有成功。
资料3:1861年,一个外国人到天京求见洪秀全,表示外国愿意帮助太平天国灭清,条件是成功之后平分中国,遭到洪秀全严辞拒绝。
根据以上资料,说说太平天国运动与古代农民起义的区别?
设计意图:对学生来说,概括材料分析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弱势,教师给出一定思考方向。
(四)课堂小结:
感悟: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等罪恶行径,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与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及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这一系列史实再次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作为青年学生更应该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奋学习,不让历史悲剧重演。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始终没有放弃过反抗斗争,才避免了中国沦为殖民地的命运。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五)作业布置:
七、: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原因、发动者、结果与影响)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列强的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侵占我国大片土地
与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与发展、痛击洋枪队、失败、性质及影响)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教案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教案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安庆保卫战。上海战役。天京保卫战。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思想教育目标:
太平天国英雄们威武不屈的斗争事迹,是我们中华民族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生动写照。他们的艰苦创业与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至今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
三、能力培养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评价太平天国的某一历史人物,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教学要点
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二、洪仁玕和《资政新篇》
三、太平军抗击中外反动军队
1.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
2.太平军痛击“华尔洋枪队”
3.安庆保卫战
4.上海战役
四、天京保卫战
1.保卫天京的英勇战斗
2.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天京保卫战;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板书设计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
二、洪仁玕和《资政新篇》
三、太平军抗击中外反动军队
1.洪秀全提拔陈玉成和李秀成
2.太平军痛击华尔“洋抢队”
3.安庆保卫战
4.上海战役
四、天京保卫战
1.保卫天京的战斗
2.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太平天国运动前期革命形势呈现出一种怎么的局面?促成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全盛局面,军事上取得胜利,领导集团团结一致)
(导入新课)
与太平天国运动前期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情况相反,太平天国后期,领导集团在政治上日益腐败,彼此之间矛盾日益加深。终于导致了领导集团的大分裂和激烈残杀,结果使太平天国由强盛转入衰落。加之客观上,外国侵略者对清朝政府的支持,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镇压,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
(板书课题)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讲授新课)
(板书)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
太平天国前期,经过北伐西征等,统治区域不断扩大,太平天国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然而,也就在这时,太平天国却在酝酿着极大的危机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洪秀全等太平天国的领导人逐渐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自满,贪图享受的思想日益滋长。等级制度日渐森严(请学生看教材中的《天王府》插图,让学生朗读小字部分)正当太平天国在军事上取得很大胜利的时候,主要领导人之间的争权夺事日益尖锐。
洪秀全
韦昌辉
杨秀清
石达开
逼封万岁
杀
杀
责备
猜测
出走
这一系列残杀称为“天京事变”,这一事变极大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革命力量,太平天国运动由此从强盛转为衰落。
(板书)二、洪仁玕和《资政新篇》
1859年冬天,洪仁玕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资政新篇》,它是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它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具体内容请同学课下阅读)
(板书)三、太平军抗击中外反动军队
1.洪秀全提拔陈玉成和李秀成
石达开负气出走以后,太平天国一时出现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引导学生回忆冯云山和萧朝贵的牺牲及天京事变的情况,使学生理解当时太平天国的危险局势。)开始,洪秀全自己总理朝政。后来,经过考查,提拔了以批青年将领。1858年他大胆的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作为军中指挥。其中陈玉成当时仅20出头。随后又分封他们为英王、忠王;1859年又册封洪仁玕为干王,令其总理朝政。这样,太平天国新的领导集团形成了,使太平天国渡过了一时的危机。
(板书)2.太平军痛击华尔“洋抢队”
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率领太平天国继续同清军继续作战。他们稳定了天京的局势,李秀成还率军一度打到了上海附近,,盘踞在上海的英法侵略者,勾结地方官绅,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抢队”,镇压太平军的进攻。李秀成在青浦大破“洋抢队”,取得了青浦大捷。(看《李秀成》、《华尔》插图,请学生朗读青浦大捷战况的小字。)
(板书)3.安庆保卫战
提问:太平军西征时的主要对手是谁?(湘军)
在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又出现了一个凶恶的对手,这就是李鸿章的淮军,(请学生朗读小字部分),为了扼杀太平天国运动,英法美等国在上海成立了反动武装组织,还帮助运送李鸿章的淮军到上海来,共同对抗太平军。
1862年初,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军再次进攻上海,太平军战士个个斗志昂扬,英勇抗敌连连获得胜利。他们打死了法国总头目,活捉“洋抢队”副领队,迫使侵略军狼狈退回上海。不久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太平军打死了“洋抢队”的头目华尔。
(板书)四、天京保卫战
1.保卫天京的战斗
正当李秀成率领太平军在上海附近取得胜利的时候。1862年春,老奸巨猾的曾国藩指挥三路大军围攻太平军。几个月以后,湘军围攻天京。李秀成忙从上海回师救助。李秀成率太平军同湘军大战40多天,终于打退了敌人,面对天京危急的形势,李秀成曾向洪秀全提出“让城别走”,率军北上,以避开清军的水师和外国侵略军,但遭到洪秀全的拒绝。
1864年6月,在革命形势处于非常危急的时刻,太平天国的最重要的领导人洪秀全病逝了。7月,曾国藩的湘军攻入了天京城。太平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为了不把物资留给敌人,太平军战士把物资烧毁炸掉,许多将士坚守房屋数日,用枪炮不断轰击敌人,到无法再守时,宁可点燃火药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作俘虏,为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最后,太平军的以部分牺牲,一部分突围,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了。(让学生阅读洪仁玕被俘于牺牲经过的小字,并让一名学生朗读他的临终遗诗。)
(板书)2.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轰轰烈烈并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悲惨的失败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讨论,回答。)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了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到胜利。这是由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特性所决定的,这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同时,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绞杀,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客观原因。
尽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但是它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在国际上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自1851年爆发至1864年失败,前后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建立了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的英烈们的光辉业绩,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奋斗。
(小结)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由于领导集团日益腐败,导致了领导集团内部的严重分裂和激烈残杀,这就是令人痛心的天京事变。这一事件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为了扭转局面,洪秀全建立了新的领导核心。面对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一同向太平军进攻的险恶形势,李秀成,陈玉成东西征战,但最终未能打退敌人的进攻,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八年级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教案分析部编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教案分析部编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八年级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教案分析部编版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洪秀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天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就是没有解决好农民问题而发生了农民运动,走向灭亡。现在我们就来根据所学回忆一下有哪些朝代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走下灭亡的:秦等。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社会之后,这些农民运动呈现了哪些新特点?他们的历史作用又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归纳: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教师过渡: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这个人就是洪秀全。
3.教师提问:洪秀全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创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学生回答:洪秀全于19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并积极传教,发展贫苦农民会员达两千多人。
4.教师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开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于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运动。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洪秀全为加强起义军队伍建设所作的努力?
学生回答:洪秀全自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使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目标导学二:定都天京
1.教师展示《太平天国运动形式示意图》
(教案)第3课wbrwbr太平天国运动
让我们根据地图和教材描述,简单看看进军路线:金田→永安(初建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昌→南京(天京)
2.教师讲述: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至此太平军建立了同清政府相对立的农民政权。
3.教师过渡:我们常说,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太平军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管理自己的半壁江山?
学生回答:对内: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对外:北伐西征。
教师讲解:《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那么它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呢?又该如何评价这一种方法?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分配方式
规定部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分配原则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评价
这一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简要说一说太平天国北伐西征的情况?
学生回答:北伐: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至此天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4.教师过渡:军事上的全面胜利,让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导人冲昏了头脑,他们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一场席卷太平天国的暴雨即将开始。
目标导学三:天京陷落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通过图示简单描述天京事变的经过?
学生回答:
(教案)第3课wbrwbr太平天国运动
2.教师讲述: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依然掌握着朝政大全,但这一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为了重振国政,洪秀全大胆起用新人,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年青将领。
3.教师提问:洪仁玕总理朝政后,采取什么措施重振国政?
学生回答: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赏识。但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4.教师讲解:《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但由于当时战争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太平军进行那些军事斗争?
学生回答:浦口、三河大捷——安庆陷落——受挫上海——天京围困——天京沦陷。
6.教师指出: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这场历时达14年之久、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运动为什么会轰然倒塌,其原因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7.教师总结归纳:失败原因:
①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体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李秀成进逼上海时,遭到华尔的洋枪队和李鸿章淮军的联合抵抗和反扑)
8.教师总结指出: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三、课堂总结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