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19课全面抗战的兴起教学案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05-18

第19课全面抗战的兴起教学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9课全面抗战的兴起教学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19课全面抗战的兴起教学案

一、课程标准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七七事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2、过程与方法:复述七七事变的经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三、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七七事变

2、难点:国共第二次合作、联合抗日的实现

四、学法指导:

一、全面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

(1)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以军事演习为名,借口,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炮轰。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又称。标志

性质:日本帝国主义精心策划,为发动对中国的全面侵略而蓄意制造的事件。

(2)为扩大侵略,在七七事变后,日军调集大批军队,向和

发起大规模进攻,7月底,两城先后陷落。8月13日,日军又对

发动进攻,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共赴国难

(1)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国共两党再度携手。7月8日,中共发表

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表示。

(2)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陕北红军改编为,南方游击队改编为

。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三、平型关大捷

背景:

经过:1937年9月,在山西省东北部的附近,一一五师伏击日军,歼敌多人,击毁汽车多辆。意义:

五、练习检测

(一)达标反馈

1、下面哪一场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

A、平型关战役B、凇沪大战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

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于()

A、1937年10月B、1937年9月C、1937年8月D、1937年7月

3、八一三事变是指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大举进攻()

A、北平B、南京C、上海D、重庆

4、现在北京有一条马路名字叫“赵登禹路”,是为了纪念赵登禹,他牺牲在()

A、平型关大捷中B、台儿庄战役C、七七事变中D、九一八事变中

5、七七事变发生于()

A、1938年B、1937年C、1936年D、1935年

6、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C、七七事变D、西安事变

(二)延伸拓展

1、材料题: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全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侵掠!

——中共抗日通电

请回答:

(1)通电中“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具体指什么事件?

(2)通电中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主张?

(3)通电中提到的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事变名称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时间

地点

简单经过

结果jAb88.Com

2、看一看《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你能指出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吗?

相关阅读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知道《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救亡运动中最杰出的音乐代表作品,结合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说出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主题。
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简要评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
多渠道收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通过声像等材料直观、全面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原貌。
学唱《九一八小调》和《义勇军进行曲》,了解东北三省沦亡的原因和抗日救亡的呼声。
围绕“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问题展开讨论,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了解日军对东北的蓄意侵略和肆意践踏行径,认识侵略战争的罪恶。
结合历史背景,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感受这首歌曲的巨大震撼力,激发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感。
本课历史资料相对较多,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是开展活动性的课堂
教学过程
[卢沟桥事变]
本目的重点是理解它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因此,建议教学中以史实为载体,从事变的意义和影响两个角度突破。
首先,通过历史图片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并让学生结合自己对卢沟桥事变的了解向其他学生进行讲述,鼓励其他同学补充发言,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认识。其次,对比卢沟桥事变和“九一八事变”,提问“为什么卢沟桥事变标志全面抗战的爆发”,加强学生对卢沟桥事变的历史地位的认识。在这里,教师可以点拨学生从日本侵略活动的目的、规模,以及中国抗击的历史背景、力量组成等方面加以探讨。第三,利用课文中的“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要求学生分析日本侵略的路线、范围,知道日本这一时期依仗军事实力,企图速战速决、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第四,利用课文中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照片和小字引导学生认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敌。最后,总结前面的学习、认识,得出结论,卢沟桥事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和标志。
教学中可以配合学生的探究活动,从日本侵略、中国抗战两方面演示板书,勾画线索,理清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
[南京大屠杀]
本目的重点在于揭露日本法西斯的凶残本质。建议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课文提供的历史照片和文字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首先,结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讲明日军占领南京的时间,并帮助学生形成南京的空间位置印象。其次,就“南京大屠杀”设计第一个问题:“当前在日本国内有一批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认为这是中国人捏造的?你是怎看的?”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小字部分,指出历史是不容篡改的,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是别有用心。第三,设计第二个问题:“日军为什么会在南京制造骇人听闻的大屠杀?”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通过点拨,最终要达成这样的共识,日军发动南京大屠杀是为了“罐扬国威”,是要
灭亡中国的最本质的暴露。
[共赴国难]
国共两党能共同抗日的民族团结精神。教学中可以采用对比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历史:首先,提问:“在国民革命失败后,国共两党是怎么样的状况,抗战全面爆发后,两党的表现又怎么样?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教案设计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教案设计
所属学科:历史
适于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教材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日军在侵华期间所犯下的罪行,学会收集资料,整理资料;难点是如何分析历史材料,全面、客观地评价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作用。
本课是本单元中更能充分认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一课,同时也能看到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入侵,全民族掀起了救亡运动的高潮,中国的抗战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
二、学情分析
学生应对日本的入侵东三省有所了解,才能在本课中看到日军侵华范围的扩大,同时了解一些相关地名所处的位置,如卢沟桥,,最好能看电影《南京大屠杀》《东京审判》。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知识与能力: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的侵略本质。
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中国军英勇抗战、侵华日军暴行等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习收集历史材料的方法。并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针对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展开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通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暴行,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
了解抗日战争前期,国共两党合作和配合作战,推动了抗日形势的发展,认识民族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在课改目标的指引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运用讲述法、问题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而本课历史资料相对较多,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是开展活动性的课堂学习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参与收集资料,进行讨论,采用师生谈话交流方式,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启学生的思维,又能够获得“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上网、翻寻报刊、杂志等方式搜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罪证资料。结合课文,学会思考探究,备于课堂交流。;收集卢沟桥的图片,收集影像资料《南京大屠杀》,《东京审判》。《远东际军事法庭审理南京大屠杀事件之经过》部分片断。并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课下阅读《南京大屠杀》、《拉贝日记》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1937年7月,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当年抗日将士那悲壮的《卢沟桥歌》仿佛在永定河上回荡。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2、学习新课:
一、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课件展示:“卢沟晓月”图片、“20世纪30年代的卢沟桥”图片,简介“卢沟桥”。
提问:卢沟桥确实是一座非常美丽的桥,它成为历史名桥,仅仅是因为它的美?仅仅是因为它的建筑水平很高吗?不,当然不是。美丽的卢沟晓月,可爱的石狮子,在1937年7月7日,却经历着一场血雨腥风。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历史见证!
 鼓励学生讲一讲卢沟桥事变的大概经过。(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美丽的景色引领学生走进历史,但又产生疑问。)
课件展示:《卢沟桥事变形势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
 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呢?引导学生观察《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指出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回答。这是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竞相参与展示自己口才的环节。提醒学生充分利用文字材料和图,教师要给予适当提示,点评学生的看法。)
教师总结并简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面对日军的入侵,我们没有坐以待毙,数十名烈火士的鲜血染红了卢沟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史实。并让学生找出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中为国捐躯的两位将士名称。
过渡:保卫卢沟桥的战斗十分激烈,中国军人英勇奋战,但是由于日军早就做好了战争的准备,来势凶猛,经过双方反复争夺之后,卢沟桥最终失守了。但是卢沟桥的炮声音也吹响了全民族抗日的号角。
 过渡: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经济危机,从1931年起就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了中国首都南京,为迫使国民党投降,在日华中派遣军司令长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在全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二、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日军攻进南京城后进行的屠杀;屠杀的是无辜的平民,是已经放下武器、没有抵抗能力的军人和军警。
 课件播放《南京大屠杀》录像片段。结合课件展示“南京大屠杀”有关图片,讲述南京大屠杀惨痛的历史。(指导学生观察阅读课本两幅图片资料)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让学生在动感画面中去体会日军的残无人道。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记下日本人欠了我们多少条人命。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材料,这些材料没有任何的夸张、虚构,而是血淋淋的实实在在的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这些材料都选自二战后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中国法官梅汝璈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理南京大屠杀事件之经过》。
[投影显示]
远东国际法庭经过两年半漫漫长夜的审讯,(开庭共八百一十八次,审讯记录达四万八千多页)在1948年11月4日上午开始举行宣判。那个长达一千二百十八页,打破世界记录的判决书便宣读了八天之久。宣布各被告的个别刑罚是在11月12日下午(最后一庭)举行的。对松井石根,远东国际法庭判处的是绞死刑。
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说:“1937年12月13日早晨,当日军进入市内时,完全没有遭遇到抵抗。”“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南京市像被捕获的饵食似的落到了日本人手中;该市不像是由有组织的战斗部队所占领的;战胜的日军捕捉他们的饵食,犯下了不胜计数的暴行;日军单独地或二、三成群地在全市游荡,任意实行杀人、强奸、抢劫和放火,当时任何纪律也没有。许多日军喝得酩酊大醉,在街上漫步,对一点也未开罪他们的中国男女和小孩毫无道理地和不分皂白地予以屠杀,终至在大街小巷都遍地横陈被杀害者的尸体。”“中国人像兔子似地被猎取着,只要看见哪个人一动就被抢杀。”“由于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屠杀,在日方占领南京的最初的两三天功夫,至少有一万二千非战斗人员的中国男女和儿童被杀害了。”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真实情况。我们可以借梅汝璈先生的话来分析:法庭的语言是慎重的,估计是保守的。以上这些认定都是根据法庭认为确凿可靠的证言而写入判决书的。然而,仅仅从以上几句话里已经可以看出日军是怎样穷凶极恶、无法无天,以及我数十万呻吟于敌人铁蹄下的南京无辜同胞其命运是何等地悲惨!判决书上这寥寥数语不啻是一幅活生生的“人间地狱写真图。”
但是,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政府却总是闪烁其词不敢面对。而且随着右翼势力的兴起,日本国内不断出现否定其侵略的历史,引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南京大屠杀给人类留下了怎样的启示?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同学们可以就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掩盖其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是法西斯沉渣泛起的表现。我们应该时时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尽力地去维护和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现在的日本政府并没有深刻地反省这段历史,并没有真诚地向亚洲各受害国人民,尤其是向中国人民道歉!提醒学生牢记国耻,奋发图强。但要区分日本政府与日本人民的态度,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课件展示:“赵薇日本军旗装”图片。(学生很快认出图中人物,对此事议论发言阐述自己观点。这一话题紧扣学生的兴趣点,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过渡:卢沟桥畔的隆隆炮声震惊了世界,也唤醒了一个民族。国难当头,国民党和共产党一致对外。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开始了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全民族的抗战从此开始了!
三、共赴国难: 
课件展示:《救国军歌》“枪口对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我们是铁的队伍,我们是铁的心!维护中华民族,永做自由人。枪口对外,齐步前进!维护中华民族,永做自由人!”创设氛围,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根据国共两党多次谈判达成的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其战斗序列如下:
课件展示:中共发表抗日通电、蒋介石庐山讲话、“八路军、新四军臂章”图。(课件展示文字、图片时,教师走入小组,倾听、分析。提问学生并进行简明扼要总结,纠正学生偏颇的观点。)

后来,又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的抗战进入一个新阶段。
多媒体显示画面:《八路军挺进晋西北》《新四军召开抗日誓师大会》待场景。
最后,学生共同朗读(课件展示):
八百壮士歌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战东战场。
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
同胞们,快快上战场,拿八百壮士做榜样。
我们的国旗,在炮火中飘扬,飘扬。”
(学生齐读悲壮的《八百壮士歌》,受到鼓舞。在歌曲《大刀进行曲》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3、课堂小结
日本帝国主义经长期准备之后,继把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的九一八事变后,寻衅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它灭亡中国、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狂妄计划。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携手合作,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日本对在侵华战争中所犯的滔天罪行必须予以承认,其侵略行径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而南京大屠杀仅仅是这无穷灾难中的一个典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必须时刻警惕法西斯幽灵和军国主义的复活,揭露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历史真相,抹杀侵略事实的险恶用心。
4、课堂练习:
选择题:
1、日本老兵东史郎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拜祭,向亡灵忏悔谢罪,在他所拜祭的纪念壁上赫然写着多少人遇难
A.30000B300000C220000D18000
2、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发生在下列哪一个城市
A.北京B沈阳C上海D北平
3、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的事件是
A.七七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南京大屠杀
4、日军进攻北平中,牺牲的二十九军副军长是
A.佟麟阁B.赵登禹C.张自忠D.申仲明
时政小论文:
1937年底,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而今日本右翼势力却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的谎言”,请用铁的事实,驳斥这一观点
或者思维碰撞(讨论)
(1)“南京大屠杀”真的如一些日本人所说是中国“炮制”的,是“子虚乌有”吗?
(2)南京大屠杀给人类留下了怎样的启示?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作为中国人应当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5、板书设计:
第十八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一、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二、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三、共赴国难: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八路军、新四军
四、评价:
如果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心中泛起了爱国的意识和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仇恨,我就成功了。如果无所谓,我就彻底失败。同时也让学生正确认识国民党将士在抗日中的作用。
七、教学反思:从未上过初二的课呢,如何反思啊。情况特殊!

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学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

1、学习目标: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学习重点:重庆谈判

3、学习难点: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在课文中圈划出来,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国内最主要的矛盾变为人民大众与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为了尽可能争取__________________,1945年8月_______________等赴重庆谈判,经过中共的努力,双方达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亦称《会谈纪要》。

2、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标志着________爆发。

1、你认为毛泽东,该不该去赴蒋介石的“鸿门宴”?

2、蒋介石为什么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内战?

3、疑点与难点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蒋介石邀毛泽东赴重庆和谈的主要意图是()

A.争取时间,部署内战B.设鸿门宴,借机诱捕

C.顺从民意,争取和平D.屈从国际压力,停止内战

2、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这一举动被民主人士称为“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这说明了()

A.民主人士对毛泽东的敬佩

B.国民党要求谈判得到各党派的支持

C.这一举动符合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代表了全民族利益

D.共产党当时的力量还不足以与国民党对抗

3、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与中共签订了()

A.《双十协定》B.《停战协定》

C.《共同纲领》D.《国内和平协定》

4、图3是1945年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影.

这张老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西安事变B.黄埔军校的创建

C.重庆谈判D.北平和平解放

5、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标志是进攻()

A.华东解放区B.中原解放区

C.陕甘宁解放区D.晋冀鲁豫解放区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还有另一方面,还有许多因素,使蒋介石还不能不有很多顾忌。”——毛泽东

请回答:1、材料中毛泽东谈论的内容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重大事件之后?

2、毛泽东既然知道“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还要去参加和谈呢?

3、这次和谈达成了什么结果?从后来哪些事情可以看出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举两个例子)

B、选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45年8月,毛泽东等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A.尽力争取国内和平B.争取中间势力的支持

C.表明中共的和平诚意D.争取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2、以下关于《会谈纪要》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1945年10月10日签订,又称《双十协定》

B.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C.对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国共双方达成了协议

D.这是重庆谈判的重大成果

3、重庆谈判是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的一场政治斗争。对它的评述不准确的是()

A.谈判取得一定成果B.中国人民希望谈判取得成功

C.共产党不应该同骗子谈判D.国民党进行谈判是政治欺骗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大战(指抗日战争)方告结束,内战不容再有,……甚有赖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摘自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

材料二:“若不速予剿除(共产党),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自必遗害无穷……”——摘自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发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密电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政策是什么?

3、从表面看材料一同材料二有没有矛盾?为什么在同一阶段蒋介石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