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21课西晋的短暂统一 ,之一

第一朵杏花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7

第21课西晋的短暂统一 ,之一。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第21课西晋的短暂统一 ,之一”,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21课西晋的短暂统一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西晋短期统一,八王之乱;少数民族的内迁和西晋的灭亡;人口大迁徙。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2.西晋八王之乱以来,中原大乱,人口大规模迁徙。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它客观上推动了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讲清其中的辩证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西晋使我国从分裂复归于统一,这符合人民愿望,也适应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发展需要,从而肯定统一是中国历史最突出的特点。

2.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加强了联系。

3.西晋统一的短暂,固然有多种矛盾冲突的因素,但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却是导致当时政治黑暗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历史教训提示我们,无论治理国家,还是管理小家,都应居安思危,切不可放纵奢侈。

教学要点

一、西晋的统一

1.司马氏势力的发展

2.魏灭蜀

3.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和统一全国

二、八王之乱

1.大封皇族与封王掌握实权

2.社会上层的腐败

3.八王之乱的过程与后果

三、各族内迁与西晋灭亡

1.内迁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2.西晋统治者压迫内迁各族

3.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和西晋的灭亡

四、人口大迁徙

1.人口迁徙的原因

2.人口迁徙的方向

3.人口迁徙的影响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八王之乱。

本课难点:各族内迁,人口大迁徙。

二、在讲新课之前,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讲过的内容,特别要强调曹魏推广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日益强大,然后逐渐导入新课。

三、“西晋的统一”一目,先要讲述魏自曹丕之后,司马懿父子逐渐控制魏国军政大权的情况。司马氏掌权大体上分三个发展时期:司马懿时期,司马师、司马昭时期,司马炎时期。文中小字和插图生动说明了司马氏父子奸诈,可指导学生阅读,但不作要求。然后再讲西晋短期统一。讲前应准备好地图《西晋的疆域》,在这里主要应讲清两个问题:一是西晋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二是西晋统一的过程。在第一个问题里,最主要的是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财力充足,逐渐超过南方。与此同时,南方的吴、蜀两国因为统治者的日益腐朽,国力却日趋衰落。另外,从客观上讲,统一也是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的。在第二个问题里,应强调统一过程是分三步完成的:一是魏灭蜀,二是废魏帝建西晋,三是西晋灭吴。魏为什么首先灭蜀?主要是蜀自诸葛亮死后,与东吴关系破裂,后主刘禅昏庸,国政混乱,是魏下手的最好时机。这里应注意向学生强调指出,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西晋建立265年、西晋灭吴280年这两个年代以及西晋的都城洛阳都应让学生记忆。应强调西晋建立是265年,统一是280年。

四、“八王之乱”一目,内容相当重要。应讲清以下几个问题:①大封同姓王,并使封王拥有军、政、财实权,留下动乱隐患。晋武帝统一南北后,并非不想巩固这种统一,而是采取的措施不当。本来,曹魏承两汉以来削弱诸侯王的趋势,虽因循汉制,封建同姓王侯,但均为虚封,“皆使寄地空名而无其实。王国使有老兵百余人,以卫其国。虽有王侯之号,而乃侪于匹夫。悬隔千里之外,无朝聘之仪,邻国无会同之制。诸侯游猎,不得过三十里;又为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王侯皆思为布衣而不能得”。因此在地方上,宗室毫无屏藩的势力。晋武帝惩诫曹魏之以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并让他们享有优厚的田租户调收入。后来,晋武帝裁撤州郡兵,却让封王们“移封就镇”,并逐渐拥有武装,势力越来越大,给日后的动乱埋下隐患。②社会风气败坏,君臣上下贪婪腐化,是导致动乱的社会深层原因。③晋武帝选嗣失误,加剧了动乱爆发的可能性。④八王之乱的直接后果,是西晋迅速衰落。本目有关八王之乱的细节描述,仅供学生自行阅读,不必过多解释。《晋书·武帝纪》关于分封诸王的记载(书影),教师可视学生水平做灵活处理。

五、“内迁各族与西晋灭亡”一目,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在讲之前可悬挂《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但不要求学生记忆。有关少数民族的问题,学生感到比较生疏,记忆起来也感到困难。因此,在这一目的讲解中,不要涉及过多的内容,应紧紧围绕三个问题讲清楚:一是内迁的少数民族的简单情况。结合本目中的小字,简要说明东汉末年少数民族内迁,内迁的主要民族“五胡”(这五个少数民族的名字应要求学生记住)。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经三国到西晋已逐渐进入内地接受西晋的统治。结合挂图指出他们分布的地区。这里应着重指出的是,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他们同汉族杂居相处,互相学习,逐渐融合,对祖国北方的生产发展做出了贡献。此处可引导学生阅读本目中的小字和看课本插图(不作要求),进一步认识内迁各族和汉族在经济、文化以及日常习俗方面的相互影响。二是西晋统治者对内迁各少数民族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收取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为奴。这种剥削压迫迅速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直接导致了西晋的灭亡。三是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和西晋灭亡。教师在这里可以简要讲述刘渊起兵的经过,但要注意强调让学生区分开两种截然不同的反晋活动,一种是各族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正义斗争,一种是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利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向西晋争夺统治权的战争,刘渊起兵正属于后者。最后还应向学生交待一下,腐败的西晋王朝是刘渊的儿子刘聪灭亡的,而不是刘渊,时间是316年。

六、“人口大迁徙”一目,是以往很少专设条目的内容,但因为其影响深远,所以新课本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因为这是一个关系到西晋末年以及东晋南朝、十六国北朝甚至隋唐历史发展的重大问题,牵涉面广,教学上存在诸多难点,所以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扫除学生理解上可能会遇到的障碍。讲授本目时,建议重点强调以下知识点:①西晋末年统治者治理不当以及当时频繁发生的灾荒疾疫,导致粮食歉收,人民饱受饥饿之苦,不得不开始向南方迁徙;②八王之乱的破坏,加剧了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被迫离开中原,向河西走廊、辽东,特别是向南方迁徙;③八王之乱期间以及战后,北部、西部的少数民族贵族势力逐渐增强,不断地冲击中原地区,引起更大规模的移民潮;④西晋末年的人口大迁徙,是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高潮,涉及地域既包括中原地区,也包括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以及辽河流域和河西走廊,涉及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其深远影响本目不必展开分析,略作概述即可。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可以本目内容为基础,先完成课后的活动建议,然后引导学生对人口大迁徙可能带来的结果与影响进行预测,或提供一些有关西晋末年人口大迁徙的资料,让学生阅读,为讲述下两节课的内容做准备。也可采取其他活动方式,如结合现代社会人口流动现象,请学生谈谈有关人口大迁徙的话题。

精选阅读

第21 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一


第2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1.学生应该掌握的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①通过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革命活动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②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吸收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使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3.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诞生在19世纪40年代”,培养学生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本课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其创立是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与发展的起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无论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还是本课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重点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其创立是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与发展的起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无论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还是本课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是重点。

难点分析: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因为讲述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空想社会主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开创性的努力,而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有的学生从未接触,有的本课中也未讲到,而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又有内在联系(即历史条件),所以学生受年龄、认知水平等条件限制,不易理解。

重点突破方案:
1、先请两位学生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事迹,尤其是两位革命导师的远大理想。

2、利用课件、结合前面所讲的历史条件,教师通过提问:A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准备条件成熟了吗?B还缺乏那些条件?C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及艰巨性分别是什么?

通过难度逐渐加大的问题,层层分析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已经水到渠成。

3、最后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难点突破方案:
1、教师提问:谁了解空想社会主义?

请知道的学生讲述空想社会主义。

2、通过课件讲述欧洲三次工人运动,且提问三次工人运动的结果及思考?

3、通过图片展示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两位革命导师的开创性贡献。

教学设计思路
1、学生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活学习、理想;以及两位革命导师的伟大友谊及合作精神和贡献。

2、利用图片、课件、材料等达到解决本课重点突破难点。

3、重点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本课重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意义

本课难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条件

教学手段:讲述法、学生动手制作表格总结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教学设计

[导入]: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后果?(思考、回答)

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也越来越多的显露在人们面前。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否定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板书课题)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不是偶然的,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结果。

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大、小字内容,注意工人提出口号、斗争形式;指导学生制作“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简表”,按照表格名称、时间、口号或要求、意义四项内容填写。)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简表

名称
时间
纲领(口号)
意义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1年1834年
不能劳动而生,就要战斗而死
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等上历史舞台,把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英国宪章运动
1836——1848年
推翻富人政权,争取民主共和国
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1844年
要求取得普选权,工人参与国家管理

思考:这三次工人运动同早期工人斗争相比有何不同?

这三次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然而,这三次工人运动都失败了。其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工人们没有认清资产阶级政权的实质,不懂得只有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政权,才能实现社会的改造。正如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

2、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

(出示“马克思”画像图片,简介其生平)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特里尔城,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性格坚毅。17岁高中毕业,毕业评语对其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请看其毕业作文中的几句话。

[出示材料]

“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它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那些为共同的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讲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从以上这几句话,能看出青年马克思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发言)

马克思青年时代树立起要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工作的伟大抱负,不为虚荣心和幻想所左右,不为名利和社会地位所诱惑。此后的岁月中,他按照青年时所树立的理想,坚韧不拔、刻苦的学习,尤其醉心于研究哲学和历史。

(出示“恩格斯”画像图片,简介其生平)

从青年马克思、恩格斯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参与)

1842年,恩格斯路过科隆,与马克思短暂交流。1844年8月,马克思在巴黎的家中接待了恩格斯,十天内两人充分的交换了思想与看法。(出示“伟大友谊的开端”图片)为了实现共同的抱负、两人开始了共同的斗争经历。他们改造并吸收空想社会主义等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并且亲身参加工人运动,将工人运动经验上升为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践的革命活动,马、恩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诞生标志1848年

1847年底,马克思、恩格斯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接受为同盟起草新纲领的委托。1848年2月,同盟的新纲领发表,这就是《共产党宣言》。(出示《共产党宣言》封面图片)

《共产党宣言》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绝牧人,正确指出了改造资本主义的途径。从此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的理论。

列宁对《共产党宣言》给予高度评价“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于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以对这个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是最好的阐述。”“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因此,《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历史意义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新阶段。

思考:为什么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

(概括产生条件:①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等上历史舞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②马、恩吸收空想社会主义等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深入工人运动之中,理论结合实践,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理论。)

板书设计

第2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2、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年

2、历史意义


第6课德意志的统一-


第6课德意志的统一

一、德意志统一的历史条件

1、必要条件

(1)工业革命推动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统一的根本动力;

(2)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加强国际性竞争,必须有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

(4)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

2、可能条件:普鲁士实力雄厚,具备完成统一的能力;

(1)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发达;

(2)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3)民族单一,统一决心坚定(体现争取民族自强振兴的民族主义运动色彩);

(4)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

(5)有一位铁腕核心人物:俾斯麦;

项目

统一策略

①推行“铁血政策”:严格控制国内局势,坚持进行军事改革;

②大力发展普鲁士的经济、军事实力;

对外

展开灵活的外交活动,争取分化、孤立敌国,各个击破;

二、德意志统一的历史进程

※点拨:德意志统一的方式:采取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统一进程

战争概况

普奥对丹麦战争

概况

1864年,普奥联合对丹麦作战;

结果

夺取了丹麦控制下的德意志地区: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

普奥战争

概况

1866年,萨多瓦战役,普鲁士军队击溃奥地利主力;

①奥地利从此被排挤出德意志;

②1867年,北德意志同盟成立,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北方诸邦;

普法

战争

概况

1870年,色当战役,俘虏法皇拿破仑三世及大量法军官兵;

结果

使南方德意志诸邦并入北德意志同盟;

统一完成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位德意志帝国皇帝,标志德国统一完成愿;

知识点拨

德意志的统一,实质是普鲁士势力得到延伸;

三、德意志统一的历史影响

1、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为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2、德国扼制了法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

3、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成为欧洲最具侵略性的国家;

第6课德意志的统一


第6课德意志的统一

一、德意志统一的历史条件1、必要条件(1)工业革命推动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统一的根本动力;(2)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加强国际性竞争,必须有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4)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2、可能条件:普鲁士实力雄厚,具备完成统一的能力;(1)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发达;(2)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3)民族单一,统一决心坚定(体现争取民族自强振兴的民族主义运动色彩);(4)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5)有一位铁腕核心人物:俾斯麦;

项目

统一策略

①推行“铁血政策”:严格控制国内局势,坚持进行军事改革;②大力发展普鲁士的经济、军事实力;

对外

展开灵活的外交活动,争取分化、孤立敌国,各个击破;二、德意志统一的历史进程※点拨:德意志统一的方式:采取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统一进程

战争概况

普奥对丹麦战争

概况

1864年,普奥联合对丹麦作战;

结果

夺取了丹麦控制下的德意志地区: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

普奥战争

概况

1866年,萨多瓦战役,普鲁士军队击溃奥地利主力;

①奥地利从此被排挤出德意志;

②1867年,北德意志同盟成立,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北方诸邦;

普法

战争

概况

1870年,色当战役,俘虏法皇拿破仑三世及大量法军官兵;

结果

使南方德意志诸邦并入北德意志同盟;

统一完成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位德意志帝国皇帝,标志德国统一完成愿;

知识点拨

德意志的统一,实质是普鲁士势力得到延伸;三、德意志统一的历史影响1、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为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2、德国扼制了法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3、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成为欧洲最具侵略性的国家;

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第21课辉煌的科学技术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第21课辉煌的科学技术》,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第21课辉煌的科学技术

教案

1、活字印刷:①唐朝发明雕版印刷术;

②北宋平民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它集活字、排版和印刷于一体,为近代活字印刷术的先驱,比欧洲古腾堡铅活字的发明早了四个世纪;

③元朝王桢的《农书》最早记载木活字,他还发明了转轮排字架。

④13世纪,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又西传到中亚、波斯和欧洲,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火药武器:

(发明使用)火药在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宋代火药制作渐趋成熟;南宋“突火枪”和宋元“火铳”已具备管形火器的基本特征

(影响)它改变了战争的方式,从此进入到冷兵器和火器并用时代。13世纪,火药随蒙古西征传入阿拉伯地区,后又传到欧洲。

3、《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沈括用笔记体裁写成的一本科学著作。其中保存了大量的科技史料,还记载了许多平民在科技上的创作,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创制了“十二气历”,可免去设闰的麻烦。

他发现太行山麓的蚌壳化石,推测太行山是昔日之海滨、华北平原系河流冲击泥土而成。

他还最早使用“石油”一词,并预言它在后世发挥很大的功用。

4、天文学:宋代是我国天文学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天文学家苏颂与韩公廉等设计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是现代天文台的先驱。

5、数学:宋代的数学成就居世界的前列:

北宋数学家贾宪提出“开方作法本源”,后人称为“贾宪三角”,实际上就是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展开系数表。

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发明的“大衍求一术”,是求一次同余式的解法,后人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这两项数学成就比西欧同样的定理早了五六百年。

生活在金元之际的数学家李冶提出“天元术”,这种用“元”来表示未知数项的方法,具有半符号代数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