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四大误区造成失分严重复习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1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四大误区造成失分严重复习。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四大误区造成失分严重复习》,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高考历史备考:四大误区造成失分严重
历史高考评分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踩点给分”,即学生的解答接触到给分点的便可给分。但考场上最大的失分点有四个:
做题凭印象
抢时间,题目没看完就答题;为赶进度,做题时仅凭印象。不少学生为节约时间,在做题上过度求快。比如二月调考中第17 题,备选项中的①“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不少学生只看到“独立”二字就选了D项。而没有看到并列的“民主、统一”,造成失分。
孤立地掌握史实易失分
基础知识过于零散,造成考生在历史高考的答题中容易犯各种各样的错误:答案不完整、答题范围出现偏差,孤立地看待某个问题。这样,很难拿到高分。审好题与答好题是得分的两个关键。如果能把这两个方面把握好,就能减少你在答题中的失分点。
审题能力差
题目中,本来是要求考生作答相关历史事件的原因,但许多考生却答了事件的影响。这样的情况在高考中层出不穷。为了避免这类错误,考生看题时应学会抓题干中的关键字,先找出相关限制词,理清解题思路,并找到切入点再动笔答题。
错别字丢分
考场上,考生们的错别字相当多,如把“苏州”写成“苏洲”的就不占少数,错别字在高考肯定是要扣分的。因此答题时一定要注意规范语言和书写,一是语言应多用教材中的“历史语言”,再则应尽量避免错别字的出现。
考场注意事项
1.回归课本:五本书一定要精度1-2遍,不熟悉的地方要停留记清,注意图表、注释和小字部分内容。
2.注意历史材料:抓住有效信息,去掉无效信息。有效信息指与设问相关的问题、材料内容包括图片、提示语、时间、材料出处等。
3.提高效率和速度:选择题控制在每分钟一道题,大题在25 分钟内完成,每小题费时在4分钟内,做题时一定要扫描题目,没把握的题要写提纲,以免在试卷上更改后无处可写,每天要有一定的练习量,否则做题感觉、速度会降低。
4.注重做题技巧和规范:语言要表述完整,要标出解答内容的提示词语,一定要注重书写干净、有条理,想好了之后再作答,实在做不完整可只做简单容易的题,节省时间很重要,做完一道题就要关注一道,不能一心二用。作答的关注程度影响质量,要快速、准确捕捉关键词、答题语、思维的宽度和深度

精选阅读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教案

第二讲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教学目标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通过学习教材中提供的历史文献,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并在此基础上能对其种类、部门、管理等方面进行列举。

(2)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工官”制度作进一步认识;同时,能对所涉及的手工业专有名词进行探究。

(3)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养成阅读历史文献的习惯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能借助历史文献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4)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了解其生产的意义和局限性,进行合理的辨证的思维和创新性探索。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结合课本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内容,以及手工业发展的数据鼓励学生进行推理和论证,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

(6)结合地图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手工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感和观察能力。

(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地图等)访问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2)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按合理、有效的原则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同时,设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讨论过程和结果进行以及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

(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能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2)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地区,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增加对古代手工业成就的切身感受。

(3)通过书中文献、历史图片和地图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文明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崇尚科学的精神。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上去理解手工业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借助历史文献法和讲解法,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分析“工官”制度的利弊及其原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进行探究。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言部分:

丝绸之路是什么时候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有“瓷器大国”之称?青铜器的原料是什么?。

学习新课:

(一)、运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1、根据第一目“田园手工业’”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手工业是何时产生的?都有哪些主要的纺织工具?

(2)概括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特点。

2、根据第二目“‘工官’制度”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3)、什么是工官制度?如何评价这种制度?

(4)依据课文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官廷工艺品和民间用品相比的差异。

3、根据第三目“织女的劳绩”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5)中国古代纺织技术产生于何时?最初的原料是什么?

(6)为什么欧洲人称中国为“丝国”?

(7)归纳唐、宋、明清时期纺织业发展的史实。

4、根据第四目“攻金之工”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8)、古代青铜铸造工艺水平最高峰是何时?例举一些重要的代表作?

(9)、人工冶炼铁器始于何时?生铁和块炼铁技术是何时出现的?

(10)、生铁冶炼使用煤作燃料始于何时?生铁冶炼鼓风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5、根据第五目“夺得千峰翠色来”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1)、中国古代陶瓷业始于何时?由陶向瓷过渡是在什么时期?

(12)、归纳唐至清瓷器业的发展概况。

二、重点讲解以下问题

1、中国古代手工业产生的与发展

(1)产生: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2)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逐步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到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

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 品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

集中、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

﹡2、中国古代官廷工艺品和民间用品相比的差异。

①生产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由专门的官办皇家工场生产,而民间用品由普通的民间工场生产;

②用途不同:宫廷工艺品除供日常使用外,还供艺术欣赏,而民间用品一般是老百姓日常使用;

③管理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从生产到使用都由专门的官僚机构管理,,而民间用品则不是这样;

④工艺水平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水平是全国最高,而民间用品则没有那么高的水平;

⑤生产者的身份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者几乎没有人身自由,而且服务范围只限于宫廷技术的发明不能服务于社会,而民间用品的生产者则不受人身限制,技术的发明直接服务于社会;

⑥价值不同:宫廷工艺品造价昂贵,而民间用品则价格低廉。

﹡3、商周的青铜器

商周青铜器的造型有的纯实写真,有的简洁抽象,有的夸张而富有幻想,甚至离奇得不可思议;有的典雅凝重,有的繁缛富丽,有的异常筒略;所塑的鸟、马、牛、猪、象、犀牛等动物形象,或狰狞可怕、奇异怪诞,或憨态可掬、生动逼真,给生冷冰硬的青铜器具平添了无限的生机。可以说,每一件青铜器都是一件杰出的工艺品,反映了制作者具有高超的工艺技巧和艺术匠心,不愧是古代世界集工艺、美术于一体的艺术瑰宝。

青铜器的用途,更是广泛地使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按照它们的用途种类,主要可以分为:生产工具,有农业用的锄、铲、镢等,有手工业用的斧、锛、斤、凿、钻、锥等,或实用,或用作其器;军事武器,有矛、戈、镞、戟、剑等;礼器和生活用器,礼器主要用于祭祖、会盟和典礼等场合,生活用器大体与礼器相当,只是形体大小不同,一般有爵(饮酒之器)、觚(饮酒兼温酒)、鼎(煮食之器)、卣(盛备移送之器)、壶(贮酒器)、斗(斟酒之器)、尊(贮酒备斟之器)等不同名目的器具。此外,还有用作乐器的鼓、铙等。

4、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

朝代燃料动力或方法铁质规模比欧洲早

春秋木炭皮囊鼓风生铁小1000多年

战国木炭淬火及柔化处理可锻铸铁作坊几百人1000多年

西汉煤炒钢法钢1000多年

东汉煤水排、低温炼钢钢1000多年

北宋焦炭竖式风箱铁甲、马镫产量增加

明焦炭坩埚炼铁冶铁所

清焦炭土高炉炼铁资本主义萌芽

5、中国古代的制瓷业

(1)制瓷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

原始时代的彩陶已经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从商代中

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东汉末期的青瓷釉色光亮、质地纯净;唐代越窑青瓷、邢窑的白瓷久负盛名;清代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推进了生产技术的提高。

2)我国古代陶瓷品种不断创新的原因

古代科学技术的不发展与进步;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劳动人民的积极创造和聪明智慧。

3)中国古代制瓷业的世界地位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②中国的制瓷技术高超,享誉世界;

③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世界各地也开始生产瓷器;

④中国的制瓷在世界上具有无可替代的独尊地位。

6、异彩纷呈的纺织业

距今四五千年前:最初的纺织品是麻和葛,后来出现蚕茧和丝织品。

商代: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女纺织生产为“国有六职”之一。

西周时期: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战国时期:棉、绢、罗、纱等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

汉代:纺织品的花色达20多种,丝织品轻柔优美,通过丝绸之路行销到欧洲。

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北方以来州、毫州最著名,南方以吴越、宣州出名;另外丝织品种类增多。

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

明清:进入鼎盛时期

(1)丝织中心—苏州、杭州

(2)民营丝织业兴盛

(3)丝织品工艺精巧,妆花缎、金宝地

棉纺织业成为农民的主要副业,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明代浙江

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双色套印技术得以广泛传播,出现许多颜色的秋色印刷品;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课堂小节: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第一、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第二、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第三、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

第四、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第五、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第六、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五、学案

1、单项选择题

(1)《四月民令》反映的是()

A、以家庭为单位的单纯的男耕女织

B、汉代田庄的生产形式和生活形式

C、南北朝时期的田庄经济

D、鼓励农民在四月及时耕种

(2)《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

A、一般农家的男耕女织可以满足正常日用

B、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

C、足不出户闭门,等商贩上门

D、农民生存要求极低

(3)下列对“工官”制度描述不正确的是()

A、“工官”指的是历朝历代设立的专门管理社会上手工业生产的官员

B、其产品是官家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平民无权享用

C、“工官”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顶峰

D、“工官”制度对古代中国的科技进步未起到积极作用

(4)唐诗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

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

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D、著名的唐三彩

(5)中国的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江南地区是在()

A、汉代 B、唐代C、宋代D、明清

2、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手工纺织业繁荣,政府却下令“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材料二清朝雍正帝谕“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1)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统治者的手工业的发展持何种态度?

(2)这种政策对中国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3、问答题:简述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有哪些成就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1、单项选择题(1)B (2)A (3)A (4)B (5)C

2、材料解析题(1)统治者压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2)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新的生产方式发展缓慢,不利于 社会的进步。

3、问答题纺织业发达,丝织业享誉世界,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商周青铜器文明发达,秦汉时还掌握了青铜防锈蚀的技术;生铁和块炼铁同时出现,比西欧早两千多年,使用水力的鼓风装置先进;瓷器历史悠久品种丰富世界闻名

六、教学反思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备考复习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备考复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12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十)──古代中国的思想

背景

情况

影响

奴隶社会

1.老子

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言行被后人整理为《道德经》,又称《老子》。

(1)“道”是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2)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诸如有和无、难和易、贵和贱等是互相依存、相互转化的。

(3)政治上“无为而治”(不妄为,不胡作非为)。向往“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纯朴风气。“使民无知无欲”。

2.孔子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思想核心是“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仁”是一种有等差的爱.由亲及疏,爱的程度是逐渐降低的。

(2)“礼”。“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克己复礼”。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3)“为政以德”,要求爱惜民力。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他招收学生不分贵贱,是最早创办私学的人之一,

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1.孔子及儒家学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孔子的思想在古代就传播到国外,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儒家学说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18世纪后,儒学传到了西欧。法、德等国先进的思想家们从儒学得到很大的启发。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打破了西周时期官府垄断教育的状况。

对保留文化典籍作出突出贡献。

战国秦汉

百家争鸣的背景: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引起生产关系变化,井田制瓦解,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历史经历划时代变革。当时战争动荡,不可能有统一的政治力量来钳制思想争鸣。

2.“士”阶层空前活跃。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和崛起。

3.学术环境宽松活泼,使文化人有可能进行独立的、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1)儒家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孟子和荀子。

孟子,代表新兴地主利益。

①提出仁政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

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③伦理道德观上,主张人性本善说;倡导“养浩然之气”的人格精神。

荀子,代表新兴地主利益。

①继承儒家思想,主张以礼教治国,但又对法家思想有所吸收,主张礼法并施。

②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的教育。

③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2)法家

韩非(代表新兴地主利益)。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

1.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成了哲学思想大发展。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3.其中的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1.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2.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造,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糅合了阴阳家、法家、黄老之学(道家)对孔孟儒学加以改造而形成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

1.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因此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以思想上的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2.大一统思想。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的学说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君主专制集权,这是汉武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同时,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目的。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提出的封建伦理纲常,被后人奉为道德规范。不仅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支持,而且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国两晋

南北朝

隋唐

五代辽宋

夏金(两宋)

在三教合一的背景下,宋代儒学从佛、道中吸取有益内容,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即理学

1.“三教合一”。

唐宋时期,儒学、佛教、道教调和之风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2.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是集大成者。

(2)主张:“理”是世界本原,表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即“三纲五常”,表现在人身上是人性,即要“存天理,灭人欲”;认识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③地位:朱熹编著成《四书章句集注》等书。元朝曾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程朱理学发展到鼎盛阶段,还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3.南宋陆九渊的心学。

南宋时期,陆九渊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求理的方法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元明清

1.明清之际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严苛;一方面封建体制日益腐败,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暴露得更加充分。

2.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出现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3.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王守仁的心学。

明中期,王守仁认为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从而引起社会动荡,主张以心学来更新理学。称为“阳明心学”。

王守仁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认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意识到重树思想标准的重要性。

2.李贽的“异端”思想。

自称“异端”,力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有强烈的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基本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

他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认为不能将其当做教条随便套用。他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李贽反对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明末清初,一些士大夫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由此而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其代表人物是顾炎武、黄宗羲和王夫之等人。

顾炎武,写出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许多和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著作。

黄宗羲,著有《明夷待访录》等重要著作。公然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思想共同点: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的设想。

②经济上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

③思想上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为学要务实,关乎国计民生。

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1.消极影响: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

2.积极影响: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现了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明清之际产生的民主思想还处于启蒙状态,与西方相比还有一定缺陷。原因有:①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萌芽从发展空间程度上看,缺少持续发展的土壤,只能在封建专制的缝隙中挣扎,决定了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的发育不健全。②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使进步思想家很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体系。③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也给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一、选择题

1.下列孔子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

2、下列是孔子思想内容的有()

①“仁者,爱人”②严刑峻法③“政在得民”④天道无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3.孔子和老子思想的相似之处()

A.都主张体谅百姓,不要过分压迫B.都主张恢复周礼

C.都否认天命 D.都强调贵贱有序

4.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小国寡民的理想

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辩证法

5.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观点实质上代表了()

A.统治阶级的利益B.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C.手工业者的利益D.不同阶级或阶层的利益

6.韩非子说:“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其核心主张是()

A.取消文字B.以法治国

C.实行吏治D.厚今薄古

7.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反映了孟子()

A.“仁政”的思想B.“民本”的思想

C.“性本善”的思想D.“致良知”的思想

8.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四处游说,讲学,他们的共同点是()

A.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B.维护社会新秩序,倡导个性解放

C.追求社会安定,要求与民休息D.主张实行法治,要求建立理性社会

9.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10.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主要取决于()

A.思想内容变化B.社会环境变化

C.统治阶级观念的变化D.人民群众态度的变化

11.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

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12.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13.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A.出现三教合一趋势B.儒学出现危机

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D.道教的发展

1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

15.陆九渊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不用学习也能体会,认为求“理"应该是()

A.“格物致知”B.努力读书研究圣贤之道

C.进行内心的反省D.“致良知”

16.王阳明主张()

①“心外无佛,即心是佛”②“宇宙便是吾心”③“心即理也”④“心外无物”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7.《焚书·答耿中丞》说道:“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此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将孔子奉为偶像B.否认孔孟学说

C.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D.维护传统的礼教

18.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产生有关的是()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专制腐败的王朝统治③八股取土的因循守旧④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9.明清之际黄宗羲等思想家认为当时社会弊病丛生的根源在于()

A.程朱理学已经不合时宜B.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土地高度集中,社会贫富不均

20.关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A.都是从本质上否定君主专制B.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C.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D.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夫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3)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哉,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然则予之是非人也又安能已!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何是非也,而遽可以定本行赏罚哉!”

──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李贽《焚书》卷1《答邓石阳书》

材料三“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利进取之获,而后举业之治也必力。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说也。

──李贽《藏书》卷32《德业儒臣后论》

材料四“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李贽《焚书》卷3《童心说》

材料五王阳明认为,“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

──《传习录》下

请回答:

(1)前四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揭露和批判?对此你作何评价?

(2)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四与材料五中的观点有何不同。

1.B2.D3.A4.D5.D6.B7.C8.A9.B10.B11.D12.B13.A14.C15.C16.B17.C18.A19.B20.D

21.(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2)答案要点: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层的士人提出不同主张。(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因为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材料一的主张,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的发挥,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2.(1)材料一中李贽提出了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观点。反对封建正统派“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表现了他反传统反教条的无畏精神。材料二中他认为穿衣吃饭,解决温饱问题,是老百姓生活最根本的大计,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批判理学家们“存天理,去人欲”的说教。材料三所示,李贽在揭露批判理学家们“道心”“天理”等说教时,公开宣称“自私”是人的天性。这种利己主义的人性论,显然是错误的。材料四中反映出针对当时社会上的“弊病”,李贽要求“真心”、“真人”。这是要求个性解放的表现。(2)王守仁认为良知即是义理,是否合乎天理,要以良知为准则。李贽则相反,认为义理蒙敝童心,义理懂得越多,童心丧失得越多。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导航

结构图表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美国国父华盛顿

一代雄狮拿破仑

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圣雄甘地

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考点分析

考点1: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又在历史上以“暴君”形象著称,注意功过评价

秦始皇的历史功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秦始皇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他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这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政治家的杰出之处。但是,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惟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考点2:了解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孔子既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被神圣化;儒家思想传到亚洲各国,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儒家文化对法、德等国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考点3:理解柏拉图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对世界思想文化贡献

柏拉图对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最早的乌托邦思想。其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的主张被空想社会主义者接受,影响深远。他的思想是人类宝贵遗产。

考点4:凯末尔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复兴中的贡献

凯末尔是土耳其共和国的奠基人,被土耳其人尊为“国父”。他领导土耳其革命,赢得国家独立,为土耳其发展创造了条件。凯末尔革命是一战后殖民地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民主革命,对土耳其和亚非国家影响深远。共和国成立后,实行一系列改革,政治上,颁布宪法,实行政教分离;经济上,大力发展经济,为经济现代化奠定基础。大力发展文化和教育,男女同校,提高妇女地位。在社会生活上,废除陈规陋习,穿西服等。凯末尔的改革使土耳其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国家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考点5:体会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他们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成为是指引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行动指南。他们把一生的智慧和精力献给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以伟大的人格被世人铭记和颂扬。

考点6: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俄国实际创立列宁主义。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用自己的智慧、果敢和革命的灵活性为俄国、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用实践经验证明了社会主义需要市场经济,对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考点7:了解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功绩: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领导党和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领导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错误:晚年错误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考点8:认识李四光在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作用

李四光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他把一生都献给科学事业,献给祖国人民,他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他打破两个“洋神话”,提出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中国不是贫油国,被誉为“中国的地质之光”。他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榜样,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易混知识

1.比较中国古代三位政治家、封建皇帝: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时代

封建社会初期

封建社会盛期

封建社会后期

主要贡献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繁荣

巩固

局限

暴政

晚年骄奢

文字狱、闭关锁国

根源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局限(权力高度集中且缺乏制约,人治)

2.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孔子思想比较

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时代

春秋时期社会大变革

古希腊奴隶制城邦民主体制

思想

礼仁中庸

理念论、理想国

多个领域

教育

兴办私学

创办柏拉图学园

创办吕克昂学园

著作

《论语》

《理想国》

《形而上学》《物理学》

影响

创立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

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

3.比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两位杰出人物

华盛顿

拿破仑

背景

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贡献

领导独立战争,推动建国立宪,行动捍卫民主

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对外来干涉

局限

对种植园奴隶主的妥协,保留奴隶制

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治,后期侵略战争

影响

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4.比较亚洲两位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背景

半殖民地办封建社会的中国

英属殖民地的印度

贡献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调节教派矛盾

局限

前期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对

封建势力妥协

限制群众运动开始对英国抱有幻想

影响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促进了本国资

本主义的发展

学法导航

学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宜采用“四部曲”。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一。众所周知,历史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几大要素构成的。其中,人的活动毫无疑义地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对于选修4模块的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知道教材中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讲的较琐碎,学习时应用提炼关键词的方法,简要勾勒出各自的主要活动,同时注意对不同模块内容的整合,如第四单元第一课可联系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选修2第六单元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等相关内容,多视角、多层次的认知。

其次,要学会运用比较法,对重要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多角度比较、评价,深层把握其作用和影响。比如“亚洲觉醒”的三位先驱由于所在国家的国情不尽一致,因而所走的民族解放道路差异很大。但共同之处都是为民族解放、民主革命奋斗终身。要注意从20世纪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和引领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高度来审视三位历史人物的各项活动。

第三,学习过程中应该把握正确的历史观。以第四单元为例,我们要知道“民族独立与民主政治是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一个现代国家要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要理解凯末尔革命开创了落后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在世界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要在充分把握历史人物基本活动的基础上,恰当分析和评价每位人物在各自国家中的影响和作用,不能过分夸大或故意淡化。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其时代局限性。

总之,通过学习,我们要学会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要想科学地认识历史人物,须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区分不同的阶段进行准确和综合分析。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感受高考

(2009·福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有幸在总统的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这既是我民族英雄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或缺的保障。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军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

──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

材料二(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中国革命纪录》

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著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些事。

──《孙中山全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他们的辞职以及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作何评价?

参考答案:(1)华盛顿:推行行政首长定期更替;回归私人生活。孙中山:对袁世凯抱有幻想;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重心要转向解决民生问题。(2)华盛顿:不贪恋权位,在防止独裁、促进国家民主建设起了表率作用。孙中山:观点一:以大局为重,不贪恋权位,光明磊落。观点二:对袁世凯的政治面目认识不清,给民主共和造成损失,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观点三:因内外形势所近,他只能选择辞职,不必苛求。对孙中山重新投身政治活动的评价:捍卫民主共和,推动民主革命。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美国的扩张和强盛备考复习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美国的扩张和强盛备考复习”,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4课美国的扩张和强盛

[教学目标]

1.知道美国领土扩张简况,工业革命兴起的概况,南北战争的过程及结果,知道林肯总统颁布的《宅地法》和《解放宣言》。理解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和重大影响。

2.通过学习内战的起因和结果,初步掌握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分析重大历史事件原因和影响的方法。通过对林肯在不同时期发表政治演讲的资料阅读,提取有关信息,形成通过史料去分析历史人物思维和政治态度变化轨迹的方法。

3.了解美利坚民族如何在领土扩张和南北战争中逐步形成自身的核心价值,欣赏其中开拓进取,追求自由、平等的积极的价值取向。通过介绍林肯在内战中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奴制度的主要活动,对其高尚的人格、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产生敬意。了解美国内战的过程,确信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正义的事业必将取得胜利。

[重点与难点]

重点:南北战争及其影响。

难点:美国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

说明:

1、南北战争及其影响——对重点的说明。

南北战争反映了美国的统一与分裂之争,是继独立战争后的又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虽然伤亡人数超过60万,但较好的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家统一,消灭了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北方在战争中的胜利,确立了北方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宅地法》的实施,加速了西部的开发,促进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中美国式道路的胜利。十九世纪末,美国在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发展水平跃居世界首位,与内战的关系密切。没有内战就没有美国经济的腾飞。黑人在内战后的重建时期仍受到多方面的歧视和种植场主的剥削,但在政治上取得公民权及选举权,从奴隶枷锁下解放出来。美国内战在美国历史发展中是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无论美国领土的扩张还是日后的强盛,中间核心的事件是美国内战,因此,把内战及其意义作为重点。

2、美国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对难点的说明。

在美国领土扩大后,南方奴隶制的存在影响到发展资本主义所必须的原料,劳动力,市场,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日趋尖锐。但学生比较难理解种植园经济的含义,学生不了解美国独立后建立起来的是资本家和种植园奴隶主的联合政权(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未涉及到相关内容),学生不了解种植园经济,对两种经济的矛盾就更难理解了。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出示历史材料,让学生带着一个疑问,引出新课内容。

教师用课件出示资料:“美国总统林肯接见斯托夫人时说:‘您就是那位夫人,您写的这本书,引起了我们伟大的战争,感谢您写这本书。’——《美国军事风云录》孟良著。”让学生带着一个疑问:“一本书”是内战的起因?步入本课的学习。

2.独立战争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美国。

运用《大国崛起》视频材料,讲清这一阶段的美国是“一国两制——自由与奴隶并存的”国家。简要复习“独立战争”一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这一阶段南北矛盾并不尖锐的原因。

美国的建国者们尽管提出了人人平等和自由的思想,但是并没有将之应用于美国南方的黑人。为了获得南方奴隶主阶级的支持,美国的开国者在建国时采取了默认奴隶制在南方存在的事实。这样就造成了美国在立国后60年的时间里存在的“自由人”与“奴隶制”这两制并存的“一国两制”的现象,美国独立后建立起来的是资本家和种植园奴隶主的联合政权。教师讲清楚这一点,对课文后面将要涉及的两种经济的矛盾就可容易理解了。

3.南北战争的背景之一——领土扩张。

提供《美国领土扩张》地图和图片,设计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思维。(1)就领土面积来说,美国居世界第几位?(2)美国独立初期领土面积就这么大吗?那么,美国今天如此大的版图是如何得来的?出示《美国领土扩张》地图(资料1),指导学生比较领土扩张前后的版图,让学生归纳出领土的来历和扩张的方式。

通过彩色地图位置和颜色的变化刺激学生的感官,强化对美国领土扩张的记忆。

通过看课本第61-62页,指导学生看幻灯资料2让学生明白美国领土扩张史,也是驱赶屠杀印第安人和抢占他们土地的历史,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4.南北战争的背景之二——美国的工业革命。

出示资料3、资料4,组织学生阅读课文与资料,思考讨论:从美国独立至1860年的84年间,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找出领土扩张与经济迅速发展会对两种经济制度产生什么影响,为“南北矛盾尖锐”作铺垫。

学生回答后归纳:领土扩张带来丰富的资源和广阔市场,移民的涌入带来技术、劳动力、市场,美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5.南北战争的背景之三——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尖锐。

南北矛盾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难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可设计如下活动程序:创设情境--学生辨论--师生总结。让学生明确南北双方在市场、劳动力(奴隶主存废)、西部土地处理、关税等4个方面矛盾的具体表现和矛盾焦点。

首先用描述法创设情境:一个国家存在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势必会造成他们之间的矛盾,南北方到底存在什么矛盾呢?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时空,回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参议院。在这里我们看到代表南方种植园奴隶主的参议员和代表北方大资产阶级的参议员,正在唇枪舌剑激烈地争论着四个问题(多媒体显示资料5)。他们在市场、西部土地处理、劳动力、关税4个方面产生矛盾。现在把同学分成两组,一组同学代表北方大资产阶级,另一组同学代表南方大种植园主。让双方进行讨论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积极思维。但在学生辩论时,教师不能“放羊”,要适时地加入并主导方向。再顺应学生的辩论归纳出:北方工商业资本家要求保护国内市场和原料,扩大工业品出口,同时提高关税,限制工业品进口。希望废除奴隶制,增加自由劳动力,在西部建立自由州。南方种植园主为了谋取高额利润,把棉花等原料大批销往英国,并从英国输入大量工业品,因而他们力主降低关税,

扩大进口,扩充奴隶数量,在西部扩展奴隶制。解释多媒体展示的资料6——“南北冲突的基本原因”一图,(大部分学生对画面意义不能解释清楚,教师要详细讲解)。按照美国宪法的规定,参议院是由每州派两名代表组成,而西部新建立的州是自由州还是蓄奴州,直接关系到南北两方谁能控制参议院进而控制国家政权。所以,奴隶制的存废成为双方斗争的焦点。可见,奴隶制的存在,经济上已阻碍美国经济发展,政治上成为导致美国国家分裂的潜在因素。多媒体显示资料6,设计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如何解决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假如你是美国总统,假如你是美国普通公民,你可以站在黑人奴隶的立场上,你还可以把自己当作一个公正清醒的政治家、历史学家,你的方法是什么?如何废奴?两种途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一个是政府废奴,还有一个是民众斗争。联邦政府会轻易废除奴隶制吗?

6.南北战争的背景之四——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是内战爆发的导火线。因此作为美国内战爆发的背景来讲述。林肯是本节重要人物,不仅要讲清他于美国内战的关系,也要利用他的高贵品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运用史料(书本p65“探索与争鸣”题目)设计问题,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请学生阅读史料、思考问题,然后教师提问,用讨论法解决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1860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成为内战导火线?

资料:“我们为争取自由和废除奴隶制度而斗争,直到我国的宪法保证议论自由,直到整个辽阔的国土在阳光和雨露下劳动的只是自由的工人。——1856年副总统候选人竞选演说”

资料:“我们无意干预各蓄奴州所行之奴隶制,无论是直接干预还是间接干预。我认为我既无这样做的合法权力,也没有这样做的意向。——1861年就职演说”

1860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这就意味着美国在政策的制定上,林肯必将行使总统的权力,反对奴隶制的扩张,南方奴隶主把奴隶制扩展到西部的希望化为泡影。他们决定作最后的挣扎,发动叛乱,脱离联邦。

○2美国南北战争仅仅是由奴隶制引起的吗?假如是代表南方利益的民主党人当选总统,内战会爆发吗?

资料:“南方人士认为,美国联邦是当初各州自由加入而组成的。现在各州仍然有权利自由退出。而北方人士则认为,各州既然已经加入联邦,就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加入时需要全体联邦成员的同意,退出时也必须经过同样的程序。对这一统一与分裂权利的认知不同,就成了分别南方人士与北方人士的分界线而不是对奴隶制的认识。所以,美国南北战争不是为了消灭奴隶制,而是分裂与统一两股势力之争。”

——《美国南北战争对两岸关系的启示》

7.南北战争经过。请学生依据史料自行分析北方在战争爆发初期失利和后期反败为胜的原因。提问:为什么两个法令颁布迅速扭转战局?通过这一问题既考察学生对两个法令作用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利用书本p65“探索与争鸣”题目中葛底斯堡演说片断,讲清林肯的演说阐述了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为美国人民所认同。建立真正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和建立稳固的民族国家是美国成为工业大国不可或缺的条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林肯得到美国人民的尊重。

战争爆发初期失利的原因有: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还幻想妥协,战备松懈,同时北方政府没有提出废除奴隶制和解决人民的土地问题,没有注意充分发动人民和广大奴隶的力量。

后期反败为胜的原因:第一,北方由于经济实力远远超过南方,所以北方的军事实力超过南方,这是北方能够维护国家统一,防止国家分裂的重要原因。南方最后遭到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第二,西部存在着广阔的自由地区,如何利用西部资源(主要是土地)来争取人民更强有力的支持?需要政府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为后面《宅地法》的引出作了铺垫)。

林肯政府适应广大人民群众要求而采取了颁布《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宅地法》两个措施,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促使北方在内战中扭转战局并迅速获胜,南方分裂国家的计划没有得逞,美国的统一得到维护。教材没有写出《宅地法》中规定的10美元可以得到多少土地,可以适当补充该土地数目为“64公顷土地”。学生对“64公顷土地”是没有感性认识的,故要用形象的描述手法告诉学生64公顷是960亩地,可折合成40个沪新中学大小。学生在惊讶的同时马上能感受到《宅地法》起的积极作用。在说清两个法令的积极作用时,要点明《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的局限性。当时另有4个蓄奴州没有参加叛乱,这四个州的黑奴没能获得解放。所有黑奴获得解放是在1865年之后,黑人的地位至今都没有得到改善。

朗读林肯在葛底斯堡战役前的演讲词(双语朗读),说明葛底斯堡战役是美国内战的转折点。1863年,南北军队在葛底斯堡决战。林肯战前的这篇演说,成为闻名于世的作品。北方军队士气高涨,大获全胜,从此北方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8.评价林肯。运用资料8和资料9,请学生思考:为什么美国人民怀念林肯?

林肯在内战最危急的关头,顺应了广大人民的要求,以革命的方式摧毁了奴隶制,解决了人民对土地的要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而林肯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此目为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教师可略讲;学生完成不好的,教师则详讲。

9.小结。美国内战是美国这个年轻的国家在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解决了美国独立战争后就已经存在,之后又不断发展的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为美国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为美国将来站在世界经济的前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是指资产阶级用斗争的办法,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障碍的过程。而美国内战也确实达到了上述目的。美国内战是继独立战争后的又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北方在战争中的胜利,确立了北方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内战消灭了奴隶制,从而为美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宅地法》的实施,加速了西部的开发,促进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中美国式道路的胜利。十九世纪末,美国在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发展水平跃居世界首位,与内战的关系密切。没有内战就没有美国经济的腾飞。黑人在内战后的重建时期仍受到多方面的歧视和种植场主的剥削,但在政治上取得公民权及选举权,从奴隶枷锁下解放出来。因此,美国内战在美国历史发展中是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的。

10.拓展:学习了美国内战一课,对我们认识当今现实问题有何启示?

学史明志,以史鉴今。强调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资料附录]

资料1:美国扩张图

资料2:

《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和《西进运动》

资料3:美国工业生产总值,1810年不满2亿美元,1840年增至4.8亿美元,1860年猛增至18.8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

资料4:1787宪法对美国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它把美国从一个殖民地,从受制于英国商业限制的经济体制,转变成一个可以保持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在(原来的)《邦联条例》之下,州与州之间会产生贸易壁垒。这意味着,货物在州与州之间的流动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公共市场的形成。而国家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提供了一个公共市场。从此,这个新国家不仅有了统一的政府,还有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统一的税收。在经济的运行上,则直接采用了英国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为了改变当时美国经济明显落后于欧洲的状况,美国的联邦政府还从欧洲搬来了金融和财政制度,1791年2月,美国第一家全国性银行诞生,类似欧洲的证券市场、交易所和股份公司开始出现,并通过股份公司的筹资来修建起公路、运河和桥梁等基础设施。

这一时期,大量移民带着欧洲工业化进程的成果来到了美国。1789年,一个叫塞缪尔施莱特的英国技术工人,不顾英国的禁令,偷渡到了美国,他靠自己的记忆复制出当时最先进的纺纱机,并创办了美国第一家近代棉纺织厂。不久,他的工厂发展为12家企业。由此美国早期的工业革命拉开了序幕。在此后的六十多年时间里,美国由独立时的近300万人口,增加到了3000多万。爆炸式的移民增长,不仅在短时间内为开垦荒地提供了劳动力,也促成了跨越式的科学和技术引进。

资料5: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

争市场:北方——主张保护关税,以抵制外国商品的输入,发展本国工业;南方——反对保护关税,为了输入廉价的工业品。

争劳力:北方——需要大批便宜的“自由”劳动力,主张解放奴隶;

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却占用了大批劳动力。

争原料:北方——需要大量的工业原料发展资本主义;

南方——把工业原料输出到英国和法国。

争西部土地:北方——在西部建立自由州。

南方——在西部扩展奴隶制。

资料6:

资料7:

北方南方

州数23个11个

人口2200万900万(其中400万奴隶)

铁路2/31/3

工厂4/51/5

军舰25:1

军火32:1

工业生产占全国比重91%9%

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75%25%

棉花产量占全国比重4%96%

小麦产量占全国比重81%19%

资料8:

1948年以来历次“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评选结果:

排名19481962197719832000

1林肯林肯林肯林肯林肯

2华盛顿华盛顿华盛顿罗斯福罗斯福

3罗斯福罗斯福罗斯福华盛顿华盛顿

资料9:

他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伟大的目标,而从不轻举妄动,他稳步向前,而从不后退;……总之,他是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难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马克思

[板书设计]

南背景1、领土扩张

2、工业革命

3、南北矛盾

北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

爆发1861年南方奴隶主挑起战争分裂国家

战转折:两个文件,葛底斯堡战役

结果:1865年北方胜利

争性质: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维护统一消除分裂,为美国迅速崛起奠定基础。

[训练设计]

比较美国历史上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解题思路

美国内战是继独立战争后的又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教师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从背景,领导人,纲领,结果,作用,性质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异同点。特别是通过对作用的比较进一步明确美国内战的重大影响。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保证了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并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劳动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课件]

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