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

中国结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05-10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专题十一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

(一)19世纪中期开始的100年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①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在中国东南沿海开辟五个通商口岸,并协定关税,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步把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刺激下,一部分地主、官僚、商人投资于新式企业,中国社会出现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③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输出资本,从此中国社会封建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并存,这是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

④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依附帝国主义,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形成了官僚资本。

⑤新中国成立后,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1953~1956年又完成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二)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线索

1、外商企业(19世纪40年代~建国初):

(1)性质及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而在中国出现的经济形式,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其在中国的势力不断增强。近代前期列强纷争,英法为先;近代后期,日美争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造成中国人民苦难、阻碍中国发展的主要因素。

(2)兴衰过程:

①兴起:从19世纪40年代起,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非法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外商企业在华兴起。

②发展:19世纪60年代起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侵略者把持了中国海关管理权,逐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市场。

早期,外国侵略者非法对华输出资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各种工厂,设立银行等。甲午中日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投资设厂,使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合法化。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大规模地对华资本输出,抢夺路权矿权,开设银行,办工厂,并附加苛刻的政治条件。外国资本在华势力不断增加。

一战期间,日本乘机扩大投资和侵略,一度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门户开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成。

国民政府前期,列强继续扩大经济侵略。,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日本殖民地经济形成,在“以战养战”的目的下对工矿业、农业和财政金融业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美国经济扩张增强。

抗战胜利后,美国独占中国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市场。

③最终归属: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受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侵略势力。

(3)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掠夺,压制排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之一,并使近代中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化特征。

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客观上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近代化进程。

2、洋务派企业: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创办:洋务派在“求强”、“求富”旗号下,先后举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影响:这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大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也是中国近代化的标志,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4)分化: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及归宿

(1)各阶段原因、特点、影响

 原因或条件特点影响

产生

(19世纪60、70年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①外国资本主义的作用

②洋务运动的作用

③原有的商品经济基础①轻工业为主,分布于沿海地区;

②具有革命性与妥协性新的经济因素

西方思想传播

阶级结构的变化

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资本输出

清政府政策调整集中在轻工业,开始向内地扩展①政治:推动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的发展

②经济: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一定程度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短暂的发展春天(1912──1919)

(一战期间)社会政治条件

客观条件、直接推动力、思想条件时间短暂

行业发展不平衡

地区分布不平衡经济基础变化

阶级力量壮大

意识形态变化

日益萎缩

(国民政府统治)日、美的经济掠夺

四大家族的垄断;濒临破产①参加抗日统一战线;

②寻求第三条道路;

③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获得新生

(建国后)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恢复发展、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①经济:是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②政治: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③思想: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④发展趋势:由于“先天不足”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难以独立发展。其发展的前提是政治上的民族独立。

(3)中共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政策

①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中指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要动力。

中共“三大”:提出与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合作

②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纲领中,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③抗日战争时期: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促成统一战线,实行“三三制”

④解放战争时期:联合资产阶级政党,召开新政协会议。

⑤建国后:保护私营工商业,开展“五反”,合理调整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理清一条线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经历了如下九个历程:

①萌芽———明朝中后期;

②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③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④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

⑤显著发展但受摧残———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⑥破产———抗日战争时期;

⑦毁灭性打击———解放战争时期;

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⑨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三大改造”后。

▲分析两组原因

(1)近代史前三个阶段(产生阶段、初步发展阶段、进一步发展阶段)及发展的原因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原因是: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资本主义已经萌芽;

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外商企业的刺激。

甲午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侵略,使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

②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的影响;

②“一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有力推动;

④“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的两大思潮;

⑤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

(2)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可概括为三句话:封建主义不愿走,帝国主义不让走,资产阶级想走没走成。

①大地主阶级出于维护自己利益的考虑,绝不愿意发展资本主义。他们反对革命,充当帝国主义的走狗;在中国实行反动统治,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

②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于是百般阻挠中国向资本主义发展。

③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带有两重性,不可能承担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建立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都深刻说明了这一点。

▲理解两个特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冲击着自然经济,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决定了民族工业的缺陷———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从分布区域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从资金技术上看,难以与外资抗衡;从部门上看,主要是轻工业;从发展原因看,客观上是列强之间的矛盾为其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机会。

这样,民族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对中外反动势力的依赖性,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革命性和软弱性并存,这也决定了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缺陷和失败。

▲归纳三个影响

(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主要内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新式学校、实行君主立宪)。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发生。

(3)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为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从政治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民族经济发展的认识: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抑和排挤下,日益萎缩,证明在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我国民族独立的经济和人民不受剥削的经济体系。民族经济的发展要以政治独立为前提,只有国家享有独立主权,人民享有基本的生存权,才能行使自己的发展权。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体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路线和哲学道理。

现今大力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联系有关时事,正确认识我国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工业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更不应对立。贸易自由并不意味着进口失控,特别是一些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与外国存在较大差距时,更应对进口严格控制,以保护国内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中国加入WTO后,对中国民族工业有何影响?中国民族工业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同时,怎样才能在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发展壮大?联系时事,正确认识走私是冲击民族工业的祸水,从国家职能的角度认识打击走私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4、中国官僚资本(1927-建国初):

(1)性质与地位:

官僚资本通常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垄断资本,内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外依附于帝国主义。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成份。

(2)兴衰过程:

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各种手段建立起了官僚资本对全国经济的统治地位;

②抗战时期,官僚资本急剧膨胀,基本上垄断了全国经济命脉;

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经济危机;

④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结束其统治。

5、新民主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也叫中共领导干的根据地、解放区经济。主要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及私人经济三部分组成。其发展趋势是逐步增强,直至战胜官僚资本和封建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作为一种过渡经济,它更重要地表现为革命的经济政策: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根据地经济建设;抗战时期的“双减双交”和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七届二中全会指出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等。

6、自然经济:(1840――1952)

(1)性质与地位:

自然经济也称小农经济,封建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表现为农耕和家庭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基本生存条件。带有封闭性、保守性和滞缓性,少有活力。在近代占据着主体地位,也是清政府、北洋军阀政权的经济基础,是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源。

(2)瓦解过程: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农产品商业化加强,自然经济开始在沿海地区逐步解体。

其发展趋势是逐出走向衰落解体。但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正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全建立起来,才有了彻底改变。

(三)近现代土地政策的调整

1、民主革命时期各阶级的土地政策

(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天朝田亩制度》,核心内容就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2)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纲领中,“民生”的含义就是平均地权,但未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主张革命胜利后,国家用“核定地价”的办法实现土地国有,最后达到“国民共享”的目的。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如1931年的土地政策,1947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但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是个例外。由于中日民族矛盾尖锐,当时采取“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2、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第一次:土地改革

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第二次:农业合作化

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核心内容: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第三次:人民公社化

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即一大二公)

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的经验教训,作出经济体制改革正确的决策

核心内容:坚持土地国有制,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建国后城市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

①建立国营经济;②工矿企业民主改革;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建国后我国经济形态的四次转变:

①新民主主义经济(1949~1956年):它不是一种独立完整的经济形态,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一种经济形态,其本质和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

②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1956~1978年):其特征是生产销售过程高度统一集中。

③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1985~1992年):从单一的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转变。

④1992年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相关知识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简述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应掌握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的原因、表现。

2.近代工业的兴起:应该掌握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活动和影响。探究资本主义发展、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认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2.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以及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四种经济形态,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主要表现。

一、小农经济解体

1.原因

(1)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的入侵。

(2)前提条件:国内市场的扩大。

(3)自身局限:小农经济自身的脆弱性和落后性,抵挡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2.表现: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一直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开始解体。

3.影响:

(1)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础。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

(2)为民族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是列强侵华的结果之一。中国社会的商品化程度虽然增加了,但是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和。

思考1: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以及特点。

二、洋务企业的兴起

1.背景: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

2.目的:旨在“”、“”。根本目的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内容:

①第一阶段:(19世纪60—70年代)创办军事工业

a.安庆内军械所:年曾国藩创办,中国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1862年生产出第一台实用蒸汽机,标志着的起步,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b.江南制造总局:年李鸿章在创办,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所官办军用工业。

②第二阶段:(19世纪70—90年代)创办民用工业,目的是辅助军事工业。

1881年投产的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达到了的目的。还给附近地区提供了廉价原料,促进了其他工业的发展。

4.评价:

(1)局限性:在兴办的过程中存在种种弊端,其结果也未能真正达到“”、“”

的目的。

(2)积极意义:对中国的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思考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一)民族工业的产生:世纪年代前后

1.条件:和的刺激和影响。

2.代表企业:主要有、和等。

思考3: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原因

①这些地区受资本主义侵略较早,自然经济解体较充分。

②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

③历史原因:历史上商品经济发达,基础好。

④地理原因:交通便利,便于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

3.影响:

①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

②促进了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③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二)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

1.原因:

①主观: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的限制。1903年,清政府设立,奖励工商。

②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涌现出、、等一批实业家。

③为了反对帝国主义掠夺路矿权利,中国人民掀起了运动。

2.概况和特点:

①厂矿数量增加:1904-1907年间,新设大型纱厂就有11家。

②投资总额迅速增长:1904-1907年间,大型纱厂投资超过660多万元。

③轻工业发展最为显著:发展尤为迅速。

3.影响:

①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开始了推翻清政府的革命。

②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革命思想产生。

4.民族工业的处境及原因

(1)处境: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

(2)原因:

①列强的压制: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它们雄厚的资金、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封建势力的阻碍:清政府征收高昂厘金、各级官吏敲诈勒索等,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

1.洋务运动的结果

(1)结果: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2)失败原因

①外国人不希望中国富强;

②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③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④根本原因:单纯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

5.评价:

①进步性: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②局限性: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经营管理腐败。

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在于它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中国虽然在明清时期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但没有出现工业革命。洋务运动通过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引进了大机器生产,为中国创建了近代的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2.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

19世纪60~90年代,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继而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

相同点:①背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

②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③影响:两国都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

不同点:结果不同,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洋务运动失败,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并发展成为亚洲强国。

结果不同的原因:①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倒幕战争扫除了改革的障碍,而洋务运动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②明治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对封建制度进行全面冲击,获得成功。而洋务派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最终因封建统治的腐朽而失败。

例1.((08年广东单科,9)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解析:C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的过程是“纺与织”“耕与织”分开的过程,根据这个“原理”,查看材料,即可得出。

例2.(08江苏,5)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解析:C张之洞属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没有涉及到西方政治制度,A不对。“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所以B不对,D没涉及。

例3.(08全国卷I,14)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耶松船厂

解析:B 根据题中信息判断此类企业应属于官督商办类型。A项是洋务运动时期官办军事工业,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军事企业;C项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D项属于外商创办企业。B项是洋务运动的最早、规模最大的民用工业。

例4.18.(2008宁夏,30)表2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贷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

1870

28.0

5.8

——

1880

24.9

5.5

——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表2反映出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答案:C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除机械进口稍有增长外,1870-1910年我国对棉花、金属和矿物的进口呈现下降的趋势,这反映了我国自身工矿企业的发展,客观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经济侵略。

例5.(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36)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问题:(13分)

(1)“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2分)

(2)简要叙述中国在19世纪是如何受到“不平等待遇”的。(9分)

(3)你如何评价这位学者的观点?(2分)

解析:

本题是材料评论题,主要考查对法国大革命中《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全面正确的释读材料,材料一反映了自由平等思想,但未涉及妇女的公民权,材料二表达了妇女的民主权利,这也是材料一未涉及的。评价时首先对材料一的进步性作出评价,再据材料二指出其局限性和不足。

答案要点:

(1)清朝前期盲目自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组织:列举;部分列举,部分有简单组织;语句连贯通顺;回答形成结构和层次。

史实:包括近代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能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反思性的回答。

一、单选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步解体,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请回答1—5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这种“解体”主要是指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D.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2.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带来的社会影响是①农村手工业者日益趋于破产②人民负担加重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④为民族工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识读右图.对他们所起的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供资本主义发展的劳动力

B.有利于城市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破产

D.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4.鸦片战争给中国的经济结构带来的变化有

A.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B.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C.中国的阶级结构出现了买办阶级,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D.自然经济不再占统治地位

5.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中国的近代企业是从洋务派的官办企业开始的。请回答6~8题。

6.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与传统的官办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在于①政府对盐、铁、生产工具等实行专营专卖②采用机器大生产③采用雇佣劳动方式④部分实行成本核算

A.①B.②③①C.②③D.①②③④

7.中国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安庆内军械所c.开平煤矿D.上海发昌机器厂

8.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企业与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开展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请回答9~13题。

9.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许多民用工业,这表明洋务派

A.聚敛财富,搜刮人民的本性B.增加税收,增强国力的愿望

C.认识深化,弥补军工的不足D.目标转移,与洋人分利

10.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主要依据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D.吸取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1.郑观应曾批评洋务运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是指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

12.(2003年,江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

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镇压太平天国

C抵抗外国侵略D维护清朝统治

13.(2006年,广东)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

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

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

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国近代新生产力的代表,它产生并逐步发展。请回答14~17题。

14.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的直接目的是

A.反抗外国掠夺路矿利权B.振兴实业c.发展资本主义D.挽救民族危亡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兴起实业救国的内部原因有①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②收回利权运动③外国的资本输出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6.(2007广东文科基础)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7.(2007海南历史卷)1901~1905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数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B.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18.(2007年北京文综)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的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开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D.设立农工商总局

19.(08海南历史,15)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

20.(08宁夏,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二、非选择题

21.(02上海历史32)阅读下列材料。

轮船招商局创设于1872年,是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在此之前,中国轮船航运业全部由外商轮船公司经营。该局设立后,于1877年用220万根两盘购了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财产。以下是轮船招商局初期发展和经营情况。

年度

资本

借款

船只吨位

运费收入

付出借款利息

1873.8-74.7

47.60

12.30

4,088

49.17

1.77

1877.8-78.7

75.10

381.97

26,916

232.23

36.53

1881.8-82.7

100.00

353.75

29,474

188.47

10.75

1883.8-84.7

200.00

227.09

33,378

192.37

22.42

注:借款主要是官款(官府贷款)。

问题:

(1)轮船招商局在上表所涉时期内的经营状况怎样?(4分)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它在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

22.27.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统治阶级内部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后来康有为明确指出:“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生产更多的机器,成为近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近代工业起步的标志是什么?对材料中“有识之士”的举措做简要的评价。(5分)

(2)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填写下列表格:(3分)

时间

①19世纪70年代前后;

条件

②;

③;

④;

代表企业

⑤;

⑥;

⑦;

(3)甲午战争以后至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的发展,简述其原因。(至少列举3个要点,共6分)

(4)民国建立后至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试概括列举其发展迅速的原因(至少4个要点)。(8分)

(5)民族工业在艰难中起步,在夹缝中生存,不断萧条,呈现出曲折发展的态势。试结合晚清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概述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至少列举4个要点)。(4分)

(6)纵观民族工业艰难的发展历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分)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DDDACBBDCC11-20.BDBAACCBBC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经营状况:一直在发展,轮船吨位增多,收入日增,私人资本不断增加,官款膨胀快于私人资本,利息负担加重等。

(2)引进了先进交通工具,或刺激了私人资本投入,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侵略。

22.

(1)标志: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在安庆内军械所问世,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评价:洋务派的“官办”企业分为军事和民用两大类,它们的创立既①体现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一批有识之士对客观局势的认识,也在实践中起到了②分洋企之利、③促进民族工业产生的作用。尽管洋务企业④在兴办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也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⑤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2)

时间

①19世纪70年代前后;

条件

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③外商企业的刺激;

④洋务企业的诱导;

代表企业

⑤上海发昌机器厂;

⑥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⑦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3)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于1903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②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涌现出张謇、容宗敬、容德生等一批实业家;③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振兴实业的又一个高潮。

(4)①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③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并倡导使用国货以抵制洋货;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等,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

(5)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的重压;战争的破坏。

(6)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势力弱小的民族工业是无法得到全面迅速发展的;②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选择题解析:

1.解析:答案D.学习这一问题,主要是从对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一方面进行总结。

2.解析:答案D考查基本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要全面认识列强入侵对中国产生的两面性的影响。

3.D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4.AB、D两项不符台历史史实.C项是阶级结构的变化.与题干不符。鸦片战争使传统的自然经济解体,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5.解析:答案C从题目所给的信息中完全可以看出ABD三项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不能从材料中分析出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6.B①是传统的官办的特点,而官办运动的企业是利用西方技术和先进的生产方式的近代企业。

7.B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和上海发昌机器厂分别是洋务派最大军用企业和民族工业企业。3.D前者是民族工业,产品投入市场销售。后者是军事工业,产品不投入市场,仅用于军事。

8.D

9.C洋务运动后期的求富也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目标并没有转变。当时兴办民用企业达到了为军事工业提供原料的作用。

10.C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了工业、国防、文化的近代化。顺应了当时世界近代文明的发展。

11.解析:答案B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全面认识。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根本原因。

12.解析:答案D。A项和洋务派的阶级属性不吻合,B、C两项是其目的,洋务派具有地主阶级的阶级属性,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即清朝的统治。

13.解析: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综合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江南制造总局是军事工业,与民族资本家无关,其工人主要来源于中国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故A、C、D都不符合题意。清政府重视军事工业,所以江南制造总局内的工人工资比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相对较高。

14.A为了反抗外中国掠夺路矿利权,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振兴实业的高潮。

15.A③④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客观原因。①②能鼓励商人投资,发展实业。

16.C

17.C

18.答案:B。A、C两项都属于“求强”的军事工业;B项属于“求富”的民用工业;D项设立农工商总局,属于戊戌变法新政措施。

19.解析:B注意题干的时间是指19世纪30年代。只有B符合当时的西方的要求,希望打破中国的自然经济的状态,实现商品倾销的目的。其余几个选项是19世纪晚期的西方侵略的要求。

20.解析:C本题考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这一论断。“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明显指的是洋务运动,“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体现的是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的惨败,因此选C。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课题: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1.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地位及特点:

①地位:

②特点:和

2.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原因:

3.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西方列强:

②中国地位:

③社会结构:

二.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

㈠背景:

㈡目的:旨在“”、“”

㈢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㈣内容:

1.第一阶段(19世纪60-70年代):创办军用工业

①1861年:创立者:,企业:

地位及意义:

②1865年:创立者:,企业:

地位及意义:

2.第二阶段(19世纪70-90年代):创办民用工业

1881年:企业:

地位及意义:

㈤评价:

1.局限性:

2.进步性: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㈠民族工业的出现:

1.产生时间:

2.产生条件:

3.代表企业:

㈡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初步发展时间: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

2.发展原因:

①清政府:

②社会上:

③中国人民:

3.发展概况:

㈢民族工业步履维艰:

1.民族工业处境:

2.原因:

①列强:

②请政府:

3.影响:

1.导致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认识这个原因?

2.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与传统“官办”有何本质不同?3.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实业救国”的方案是否行得通?为什么?

1.关于洋务派军用工业的性质:

洋务派的军用工业存在浓厚的封建性,同时开始具有一些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内容。

其封建性表现是:

 ①这些企业实际控制在洋务派手中,其资金等由请政府决定;

②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给请政府提供新式装备,产品并不投入市场,不追求剩余价值;

③这些企业的产品相当程度上是为请政府镇压人民反抗服务的;

④这些军用企业在管理体制上沿袭了封建衙门的一套办法,营私舞弊、中饱私囊等腐败现象比比皆是。

其资本主义性质的依据是:

①洋务派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后期向商品化生产转化;

②从内部生产关系看,洋务派的军用企业采用了资本主义的雇佣方式。

2、洋务派民用工业的性质:

①民营工业的经营形式,或是官办、或是商办,都受清王朝控制,财政拨款是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与方式之一;

②它们生产的民用品是进入销售市场的,它们不同程度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其业行为是清王朝用国家的名义运用资本主义手段从事经济活动,因而是资本主义性质企业。

一、选择题

1.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鸦片战争以后走向衰落。请回答: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内乱外患阻断棉花外运B.洋纱、洋布大量倾销

C.沿海地区机器纺织业转为机器缫丝D.该地区棉花产量急剧下降

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实质是:

A.由私人投资举办B.存在雇佣关系

C.使用大机器生产D.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

3.下列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同他们创办的民族工业有误的是:

A.方举赞,孙英德——发昌机器厂B.陈启源——继昌隆缫丝厂

C.荣宗敬,荣德生——新洋灰公司D.张謇——大生纱厂

4.下列哪些是属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①农业经济的发展②外商企业兴办,丰厚利润的刺激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④大官僚的爱国心驱使

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5.下列关于中国社会自然经济解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封建社会中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历经几百年仍无法动摇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基础

③洋务运动对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④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

6.据1887年《海关报告》,牛庄土纱每包(150公斤)售价白银87两,洋纱每包(150公斤)售价仅白银57两。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①洋纱因价廉更具有竞争力②土纱以质优受到用户的欢迎③机器生产对手工生产的优势④洋纱的运销受到特权保护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④

7.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②视创办实业作为救国之要途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此事说明: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洋务企业惧怕民资企业与之争利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巨大障碍

9.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未能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B.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C.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弱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10.决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

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

B.民族资产阶级经济力量薄弱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来自于官僚、地主、商人

D.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双重压迫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3分)

材料三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材料四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答案,归纳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处境。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C

A

A

A

A

D

D

A

11.(1)特点: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3分)

(2)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2分)

(3)民族企业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2分)

(4)处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束缚;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4分)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农业和畜牧业;青铜制造等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夏、商、西周社会经济分类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古代经济史专题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2.通过认识夏、商、西周经济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比较相关知识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夏商周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更替、制度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商、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时期。农业已成为夏、商、西周的主要经济部门。商、西周手工业发达,尤以青铜制造为代表。商、周青铜器达到相当艺术水平,成为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

2.夏、商、西周三代社会经济的继承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三代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农业发展;商、周的青铜制造业;夏、商、西周的交通。

教学难点:对青铜时代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先说明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在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有了巨大进步。表现为经济门类增加,生产技术提高,社会生活进步。本节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史的第一个经济史专题的一部分,要通过分门别类的学习来把握这一历史阶段社会经济的总体情况。

讲授新课:

一、农业、畜牧业

1.夏、商、西周农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A.夏商周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B.农业生产主要采取奴隶集体耕作方式,这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量的增加。

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A.农作物品种增多。到西周时期,后世的主要农作物都有了。B.耕作技术的提高。夏代已经有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商代开始使用青铜农具农业;西周已经懂得田间管理,不仅要中耕除草,而且懂得变杂草为肥料,已经掌握了一些治理病虫害的方法。C.作物产量增加。粮食除食用外,酿酒业出现。

农业是夏商周三代的主要经济部门,是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

2.商朝的畜牧业。商朝的畜牧业占有主要地位。饲养的牲畜家禽很多,除食用外,还用于拉车和杀牲祭祀祖先。除此以外,商朝人还饲养象。

二、青铜制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1.青铜制造业

认识:从使用石器、木器到制造青铜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飞跃。夏代的青铜制造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商周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的数量、种类之多都是空前绝后的,因此夏商周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青铜器成为上古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

青铜制造业繁盛的表现:A.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B.生产数量大,品种多,价值高。

2.玉器加工和纺织业:商代玉器雕刻精美,数量多,仅安阳妇好墓就出土玉器750件。西周的丝织品已出现斜纹提花织物,还出现了刺绣,说明当时纺织业的进步。

3.陶瓷业:商和西周遗址里出现了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4.漆的使用:我国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原始社会河姆渡遗址,就出土过红漆碗。商周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

三、商业交通和城市

1.商业交通:

夏代的交通工具有很大发展。

商族人重视商业和交通运输,且善于经商。因此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西周交通比商朝进步,从都城镐京到全国有宽广的大道,且路面平坦。

商周时道路沿途,设有旅舍,并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而且对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已经有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措施。

商业发展与交通密切相关。交通的发展促进和反映了商业的发展,也促进和反映了奴隶制王权的加强,增进了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2.夏、商、西周的都城:

教师强调: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交通中心,也是早期国家机器发展、王权加强的表现。

3.社会生活:

学生自己阅读饮食、服饰、家居生活等内容,使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夏商西周社会生活的进步。

四、小结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变革发展的原动力,人类在由野蛮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夏、商、西周社会经济的进步,促进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东方奴隶制社会的典型特征,是辉煌灿烂的我国“青铜文明”的物质基础。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

第三节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夏、商、西周的农业和畜牧业;商和西周的青铜制造业;商、西周的玉器加工业、纺织业、陶瓷业,漆的使用;夏、商、西周的商业、交通;夏、商、西周的都城。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夏、商、西周社会经济分门别类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古代经济史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2.通过认识夏、商、西周经济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把握我国奴隶社会经济状况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夏、商、周三代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更替、制度变化及辉煌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观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农业是夏、商、西周的主要经济部门,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特点。

2.商、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时期,了解我国历史文明之悠久。

3.商、西周手工业发达,尤以青铜制造为代表。商、周青铜器达到相当艺术水平,成为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

4.夏、商、西周三代社会经济的继承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三代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要点

一、农业和畜牧业

1.夏、商、西周的农业2.商朝的畜牧业

二、青铜制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1.商、西周的青铜制造业2.玉器加工业、纺织业和陶瓷业3.漆的使用

三、商业、交通和城市

1.商业、交通2.夏、商、西周的都城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用一课时完成。

本课的重点:夏、商、西周的农业发展;商、周的青铜制造业;夏、商、西周的交通。

本课的难点:对青铜时代的理解。

二、在讲述本节具体内容之前,先说明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在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有了巨大进步。人类经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大为增加,表现为经济门类增加,生产技术提高,社会生活进步。本节是中国古代史的第一个经济史专题,通过分门别类的学习来把握这一历史阶段社会经济的总体情况。

三、“农业和畜牧业”一目,应讲明如下问题:

1.夏、商、西周农业的发展。

教材从两个方面说明农业发展的原因:第一,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这既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也说明农业生产对王朝统治的重要性。第二,农业生产主要采取集体耕作方式,这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量的增加。

关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第一,农作物品种增多。到西周时期,农作物品种已有“五谷”“百谷”之说,主要种类有黍、稷、禾、麦、麻、菽、豆、稻、糜、芑和粱等。第二,耕作技术的提高。人们已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等。《诗经》中关于西周农业丰收的记载是农业发展的写照。第三,农田水利的发展。井田制的沟洫系统,发展了田间排水和引水的技术,有利于农田灌溉和抗击水旱灾害。

总而言之,农业是三代的主要经济部门,是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

2.商朝的畜牧业。商朝时饲养的家畜很多。殷墟曾发掘出不少牛、羊、马、豕等遗骸。甲骨卜辞中有大量杀牲的记载。商代的养马业比较发达,商王常乘马车狩猎,还向诸方国部落征收马匹。

四、“青铜制造为代表的手工业”一目,需要讲明如下问题:

1.青铜制造业是本目的重点。从使用石器、木器到制造青铜器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史上的飞跃。夏代的青铜制造已有一定水平。商周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的数量、种类之多都是空前绝后的,这是三代之所以称“青铜时代”的主要依据。其表现为:第一,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小字,讲明:制造青铜器要解决矿石开采、熔炼铜料、铜锡铅合金比例、熔炉、坩埚等一系列技术问题,要经过制模、翻范、浇铸、修整等复杂工序,商代的青铜制造业在这些方面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司母戊鼎的铸造便是明证。西周时期铸造青铜器范围扩大,铸铜作坊已有明显分工,有的专铸礼器,有的专铸车马器,有的专造兵器,等等。第二,生产数量大,品种多,价值高。商代青铜器仅殷墟一地出土的就已达数千件。西周时期的数量比商代更多。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以礼器为主,礼器中包括酒器、蒸煮器、盛食器、洗濯器等等。除礼器以外,还有大量兵器以及一些生产工具等。西周青铜器在以上品种基础上,有大量的手工工具、生活用具、车马器等。这些青铜器,器形多样,造型美观,纹饰精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总之,青铜器成为上古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

2.玉器加工、纺织业、陶瓷业及漆的使用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加以说明,不必展开。目的在于使学生对三代手工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五、“商业交通和城市”一目,需要讲明两个问题:

1.商业交通:商业发展与交通密切相关,交通是本目的重点。夏代的交通工具有很大发展。《左传》记载,夏代有专司车辆制造的“车正”名奚仲,大禹曾开九道,这都从某种程度表明交通的发展。商朝人善于经商,活动范围更广。《易经》记商人以牛马驾车,载货物到很远的地方。商王朝已经有几条通向四方的大道。周王朝在商的基础上,在平原地区修有几条通向边疆的主干道。周王朝对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已经有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措施,设有不少与交通道路有关的官员。交通的发展促进和反映了商业的发展,增进了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2.夏、商、西周的都城,主要点明它是全国的政治、交通中心,也是早期国家机器发展、王权加强的表现。

六、建议小结:生产力发展是一切社会变革发展的原动力,在人类由野蛮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同样如此。本节承上启下,夏、商、西周社会经济的进步,促进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典型特征,是辉煌灿烂的三代文明的物质基础。

网站地图最新更新

Copyright©2006-2022 88教案网 jab88.com 湘ICP备2022004057号-5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网站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