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中地理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

优秀的高中地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07

高中地理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地理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地理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相关阅读

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光照图判读的基本原理、比例尺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光照图判读的基本原理、比例尺》,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光照图判读的基本原理、比例尺

 有关光照图判读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1)、赤道上昼夜等长日出时间为早上6点,日落时间为晚上6点晨线与赤道相交处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处的地方时为18点。

(2)、正午12点为一天中白昼的中点,即从日出到12点的时间间隔等于从日落到12点的时间间隔,换句话说,就是上半天时间与下半天时间相等,等于半昼长。

(3)、地方时为12点的那条经线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其地方时为12点。

(4)、0点为一天中黑夜的中点,其所在经线为自然日界线,与12点所在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5)、站在晨线上的人,同时看到日出;站在昏线上的人,同时看到日落。

(6)、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但日出日落时间不一定相同;同一纬线上各地,日出日落时间相同,即昼夜长短相同。

(7)、晨昏线与极圈相切的那一天是二至日;晨昏线经过极点与经线重合的那一天为二分日。

比例尺

1、概念:也叫缩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

3、表示形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4、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比例尺大小是用比值大小来衡量的,比值大则比例尺大,反之则小。

5、比例尺的大小与实地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⑴若图幅大小相同:

①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②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⑵若实际范围相同:

①图幅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大,此时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②图幅面积越小,比例尺越小,此时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规律:①大范围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等。

②小范围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学校平面图等。

6、比例尺的缩放

①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

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②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高中地理知识点:等温差线


高中地理知识点:等温差线

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14~15时;冬季则在13~14时。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远则越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节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

(1)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例如我国的西沙群岛(16°50′N)气温年较差只有6,上海(31°N)为25,海拉尔(49°13′N)达到46。图3给出了不同纬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情况。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

(2)海陆:由于海陆热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大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得多,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11,大陆上年较差可达20~60。

(3)距海远近:由于水的热特性,使海洋升温和降温都比较缓和,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

此外,地形及天气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 

等值线分析

(1)纬度变化:由低纬度向中、高纬度递增。原因是低纬度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小,中纬度变化大;低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小;中、高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大。

(2)经度变化: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我国是由南向北递增;由东向西递增)

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图知识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图知识》,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备战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图知识

 备战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图知识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高中地理知识要点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中地理知识要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高考地理知识450点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