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法制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072017地理高考考前知识点汇总。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017地理高考考前知识点汇总”,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17地理高考考前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理计算题
1)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
2)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3)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4)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
5)日期界线有两条:
①时间界线:
即地方时0时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
②空间界线:
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
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
③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
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6)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
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7)地球自转速度计算:
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ф=V赤道cosф=1670cosфkm/h;
8)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A.概念:
①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锐角);
②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B.日影朝向与太阳光线方向(太阳方位)相反,影长与太阳高度呈反比,
影长=h×ctga(h为物体高度,a为太阳高度)。
C.太阳方位问题:
①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南,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位;
②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北,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位。
③太阳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位于天顶。
D.日出方位问题:
①春秋分日,各地均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②3.21-9.23,各地均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
③9.23-次年3.21,各地均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
④出现极昼的地区,太阳终日不落;
⑤出现极夜的地区,太阳终日不出。
e.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主要有:
纬度(太阳高度)、气候(影响日照时数)、地势高低。
f.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
大兴安岭-兰州-昆明一线以西以北丰富。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贫乏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9)太阳辐射的应用:
①为了充分采光,一般民居门窗向阳敞开,北温带朝南,南温带朝北。
街道布局为了使所有房屋获得充分光照,一般与子午线呈30-60度夹角。
②喜光植物一般多分布于阳坡,喜阴植物多分布于阴坡或林荫之下。
树木向阳一面一般枝叶茂盛,生长快,年轮较宽。
③阳坡一般温度高,相同自然带(包括雪线)一般要比阴坡高。在我国华北地区,阴坡(北坡)因温度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植物生长条件反而比阳坡要好。
④阳光能透射的最大水深是200米。大陆架浅海阳光集中,多大陆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光
合作用旺盛,渔业资源丰富。
⑤多数农作物(如棉花、瓜果)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故干旱半干旱地区如能解
决灌溉水源问题,就能获得优质高产。
⑥农业生产把不同作物高低搭配,以及套种、间作等,是为了充分利用光照条件。、
⑦汽车尾气在强烈阳光照射下,会形成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体健康。
注:温室|阳光房改造的热量条件,而不是光照条件。
8.昼夜长短计算:
①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
②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
③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
④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
⑤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
⑥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
⑦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⑧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
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
10.温度计算:
①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②焚风效应气温垂直递增率,每下沉100m,气温增加1℃;
11.等值线判读
1)水库坝址的选择: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同时还应考虑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2)公路、铁路线段设计的基本要求:应该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利用有力的地形优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坡度,少过河桥,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3)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4)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5)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的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6)等温线判断月份:一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七月份相反。
延伸阅读
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理重要界限汇总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理重要界限汇总”,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理重要界限汇总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7.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8.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9.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10.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高三地理知识点汇总:地球运动
高三地理知识点汇总:地球运动
地球运动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昼夜更替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太原:技术力量强;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雪线上升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夏李风影响,降水多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较多较少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理水文知识点汇总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理水文知识点汇总”,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理水文知识点汇总
地理水文知识点汇总:气候对水文的影响
多雨型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随雨量的变化而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河流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出现汛期,有时易出现洪涝灾害。
干旱型气候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最高的夏季,流量最大,出现汛期。
气温较低地区:冬季气温低于0℃以下,河流出现结冰期。冬季寒冷而漫长的地区,河流冰期较长。
气温较高地区:冬季气温高于0℃以上,河流没有结冰期。
地理水文知识点汇总:地形对水文的影响
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结合地图方向可确定河流的具体流向。
地形类型、地势落差、坡度决定河流流速、支流发育情况。地势陡峭的山区,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平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布,流速平缓,水量丰富的河段有利于航运。
山脉往往是相邻两大流域之间的分水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山脊线可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
地理水文知识点汇总:河流水文特征
①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当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③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④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⑤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⑥航运价值一般在河流下游较高,特别水位高、水量大,水流平缓,河道深且宽阔,无急流瀑布险滩地区通航价值大,当然水运的市场需求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⑦水能资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⑧人类活动,一般河流两岸人口密集,引水、筑坝、改变地面状况、污染、航运等都会影响河流水文和生态。
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理重要界限
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理重要界限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7.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8.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9.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10.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