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片段(第一课时)

高中安全第一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01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片段(第一课时)。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片段(第一课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片段(第一课时)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生:当我读到“就连王宫的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我仿佛听到了浪漫的音乐,看到美丽的城市,闻到了鲜花的香味。

师:你的感观真敏锐,居然还能闻到鲜花的味道。

生:我有补充,我不光闻到了鲜花的味道,而且还闻到了音乐的味道。wwW.Jab88.Com

师:好一个音乐的味道,能说说音乐是什么味道。

生:是奶酪的味道,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个音乐家,他这么说:“我听到优美的音乐,就像在品味着可口的奶酪一样。”所以我觉得音乐的味道是奶酪的味道。

【反思】想象在课堂能够恣意流淌的时候,课堂的诗意总能激发学生的各种遐想,让学生感悟的同时,教师适时的点拨,用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神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思维,关注他们的成长,课堂上就能呈现一种不断生成,不断创新的画面,这样的画面需要教师在文本的研读中,在和学生的对话中,在心与心的交融中,才能生成课堂的精彩!

扩展阅读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具体叙述维也纳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喜欢上音乐课的同学请举手,喜欢听音乐的同学请站起来。看来,大家都很喜欢音乐,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音乐,不知大家想不想欣赏?(播放宋祖英的一段音乐录像)猜猜看是谁唱的?知道在哪儿唱的吗?知道这金色大厅在哪儿吗?(维也纳)

(2)提示课题。(板书)

(3)想不想看看音乐之都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像,下面就请欣赏。

(4)听了音乐,看了录像,你有何感受?作者又是怎样用自己的笔赞美这迷人的城市的呢?

(二)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请大家把课本打开,自己快速快速浏览一下课文,边看边想,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把主要语句划下来。(课件出示问题)

2、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3、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全文按先总后分的写法来写的,每一个小节又是按先总后分的写法来写的。)

(三)学习第一段

过渡: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世界名城。那他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请同学们轻轻的打开书,小声的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这座城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学生读)

师: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一小节,回答问题。

过渡:波光粼粼、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三个词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假如此时你登上连绵起伏的阿尔卑斯山脉,你将会看到什么?

(生交流,师指导)

维也纳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美丽的多瑙河穿城而过,同学们,维也纳这样美丽,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后,全体女生起立齐读。

过渡:同学们,维也纳真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它不仅以景色优美文明于世,他的名字还始终和音乐联系在一起,被誉为音乐之都,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都吗?请你们自学文章的2.3.4节。

(课件出示)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2至4自然段中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边学边想,将你学懂的内容设计成问题来考考别人。

5、(课件出示)教师将同学们的问题集中成的问题超市。自选问题相机指导学习。

(四)、自主感悟,讨论交流

A、学生自学,放舒缓的轻音乐

B、小组交流

C、集体交流

1、交流第二自然段

(1)请对这一段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谁来谈谈你的理解。

(看音乐家图片。师:是的,维也纳曾是这些著名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对他们一生的成就产生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从这儿我们可以体会到维也纳的音乐底蕴是多么深厚啊!)

(3)摇篮是什么意思?(最初成长的地方)理解后练习填空:

少年宫是()的摇篮。

()是()的摇篮。

师:汤山小学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一座城市,有这么悠久辉煌的音乐史,有这么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有这么多举世闻名的优美乐章,当然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

2、交流第三自然段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你是从哪儿读懂的?

(2)师:边点击,边解说: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感受这浓浓的音乐氛围。

(3)、课件出示归纳性习题: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我们可以看到,

可以看到,

还可以看到

师:看见了吗?维也纳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浓浓的音乐气息,他真不愧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3、交流第四自然段

出示第四小节内容。

(1)为什么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四人一组之间交流一下,把你印象最深的那一点说给同学们听,开始。

(2)交流。

(3)更有趣的是你为什么会觉得有趣呢?(在我们国家,政府会议开始的时候,一般都演奏国歌,而维也纳人却演奏古典音乐)这更说明了维也纳人对音乐的喜爱,他们一天也离不开音乐。那这句话应该怎样读?你能读出有趣的味道来吗?

指名读后,全部男生起立读。

还有谁说?

(4)当你漫步街头,听,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响起来了,闻一闻,晚风中飘荡着花草的芬芳,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带着轻松、舒畅的心情来读好这句话。

同学们读的真是太好了,你们的朗读已经让老师感受到音乐已经像他们每天吃的面包、喝的牛奶一样,一天也离不开了。

过渡:同学们,维也纳处处洋溢着音乐,大街小巷处处充满着音乐,他是当之无愧的(生齐说)音乐之都,他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请大家齐读:(课件出示)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过渡:听了音乐,看了图片,读了课文,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千言万语想说,请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用三言两语写下来。

(生写,若时间多就交流,不多就下节课交流,然后随机结束并介绍下节课所要学的内容。)下节课就让我们再一起走进维也纳,去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感受那儿的音乐之美。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


一、课前交流 营造音乐的氛围

(学生在《维也纳的森林》乐曲中入座,欣赏)

师:听着这段乐曲,你此时的心情如何?

生:刚才有点紧张,现在好多了。

生:我很快乐,就想站起来跳个舞。

生:这音乐很优美,我跟着点点头,脚打打拍子。

师: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带着这样的心情来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让我们记住曲名《维也纳的森林》,作曲:约翰.施特劳斯。再静静地往下听。

二、复习导入 重在学习方法指导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读题。请大家打开课本。上节课我们用概括的学习方法把课文读成了一句话,还记得吗?

生: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师:紧接着把这句话读成了哪两个词?

生:世界著名、音乐之都(师圈音乐之都、板书世界著名,齐读两个词)

师:然后把课文读成了一段话(课件出示)课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写音乐之都维也纳:

生: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生: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生: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生: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世界著名。

师:如果把这篇文章比作一首曲子,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用概括的学习方法抓住了它的主旋律。今天就让我们来细细品味: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都,还世界著名?

三、扣“世界著名”,学习6、7、5小节

(一)学习第六小节

师:到维也纳,你最想去哪里?

生:到金色大厅。

师:真会选地方,正如它的名字,“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耀眼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感受一下2007年新年音乐会。姑娘们,穿上漂亮的礼服,小伙子们整整齐齐系上领结,(一学生插嘴:还要穿上燕尾服。)准备好了吗?再让我们带上优雅的笑容,走进“金色大厅”。(课件:金色大厅画面,2007年新年音乐会音乐。30秒左右,教师开始配乐范读第六小节。)

师: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说说你对“金色大厅”的感觉。

生:我仿佛来到了皇宫。

生:到处金碧辉煌。

生:这里到处有音乐的味道。

……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的感觉大致分为两类:有人体会出了金色大厅的华丽,有人体会出了它浓浓的音乐氛围。请你自由读课文第六小节,用横线画出体现金色大厅华丽的词语,用波浪线画出体现它充满音乐氛围的词。(学生读,圈画)

师:(出示第六小节文字)从哪些词看出它的华丽?

生:金色大厅、装饰精美、金碧辉煌、金色墙壁、金色胸像、金色大门、金色镂花梁柱、巨大的吊灯、金光闪闪

师:读出华丽的感觉(生读词)再读这段话(生读整段话)。作者抓住金碧辉煌来写,你又能突出他们来读,真让我们身临其境。

师:哪些词让你感受到它浓浓的音乐氛围?

生:音乐女神雕像

师:音乐女神是古希腊神话中宙斯和赫拉的女儿,总称为缪斯。她们共九位女神,掌管文艺,有的管音乐,有的管悲剧,有的管喜剧。

生:音乐大师的金色胸像,音乐女神彩像。

师:能在82页的图上找到大理石音乐女神雕像,音乐大师的胸像,音乐女神彩像吗?请同学上来边指边说说它们的位置。

生:(移动鼠标指)雕像在正厅两边的墙壁上,一边八尊;音乐大师的胸像在这里包厢的门口,没拍出来,就在这个位置;音乐女神彩像在顶上

师:方位词语使我们一看就明白了,条理清晰。现在老师读方位词,大家读其他部分,读出文章的层次,读出金碧辉煌和浓浓的音乐氛围。(教师引读)

(二)学习第七小节

师:每到新年,在“金色大厅”里都要举行新年音乐会,那是怎样的情景?自由读第七小节,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自由读)

生:我觉得很热闹。

生:我知道新年音乐会很盛大,维也纳人很重视新年音乐会。。

师:能把“热闹”、“盛大”换成更准确的词来形容当时的场面吗?

生:场面隆重,连奥地利总统和各界名流都来登场。

师:登场,总统就得上台演奏了,换一个准确的词。

生:奥地利总统和各界名流都出席。

生:能在金色大厅登场演出的音乐家都是非常著名的,我知道宋祖英和谭晶去过。

师:是呀,世界著名的音乐家都为能在这里演出而感到骄傲。2003年,宋祖英应维也纳政府的邀请,在金色大厅举办了个人演唱会,她唱的第一首曲子就是《茉莉花,优美的旋律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国的音乐,感受到我们扬州的美.维也纳市长不由得用中文说了句“顶呱呱”。

生:那里的音乐会非常令人享受,慕名去听的人非常多。

师:世界各地的爱好音乐的人们为在金色大厅欣赏到高水平的音乐会而感到荣幸。所以说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是维也纳的,是奥地利的,更是全世界的。(学生顺着老师手势齐读“世界著名”)

(三)学习第五小节

师:提到“金色大厅”,人们就不得不提到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请看第五小节,你发现这一小节与“金色大厅”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重点写了舞台。

生:用了很多数字。

师:对。请默读第五小节,圈出数字,从这些数字你能看出什么?提醒学生连单位一起画。

生:从1869年看出歌剧院的古老。我算了一下,到现在有138年了。

生:我还画出了46米、1500平方米、,一个舞台就这么大,我知道了国家歌剧院规模宏大。

师:从舞台边上到后面的背景,这段距离称为纵深,我们现在上课的阶梯教室长25米,国家歌剧院的舞台有两个阶梯教室长。舞台面积1500平方米,阶梯教室面积420平方米,舞台有四个阶梯教室大。(学生一片惊呼)怪不得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四、扣“音乐之都”,学习2、3、4小节

(一)学习第二小节

师:金色大厅、世界歌剧中心是维也纳华丽的外表。记得一位旅行家曾经说过:要想真正了解一座城市,走进它的博物馆,触摸它的历史,再住上十天半个月,看看那里人民的生活。现在,让我们学习2、3、4小节,去思索维也纳华丽外表下,真正迷人的风采。

师:(出示第二小节的文字)什么是摇篮?在文章中指哪里?

生:摇篮本来指哄小宝宝睡觉的摇床,课文中就指维也纳。

师: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让我们读懂第二小节。请同学读第二小节,其他同学画出你不理解或比较陌生的词。

(学生边听朗读边圈画)

生:我画了“手迹”、“音乐生涯”。

生:还有“欧洲古典音乐”我没听说过。

师:(出示几份手迹图片)那什么叫“手迹”?

生:亲手写的东西就叫“手迹”,上面图图画画,还有用不同颜色的笔修改的地方。

生:有点像草稿。

师:从十八世纪到现在,二百年过去了,这些发黄的稿纸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维也纳这些大音乐家很多,所以手迹随处可见。

生:维也纳人很重视音乐,搜集到音乐家的手迹,还都放到博物馆里。

…………

师:老师这里有两段手迹中的乐曲,也就是欧洲古典音乐,我们来感受一下舒伯特的《小夜曲》。(播放)你感受到什么?

生:很优美,我仿佛沐浴着清幽的月光。

生:我感受到淡淡的忧愁。

生:非常安静,让人想睡觉。

师: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不同。再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播放)你又感受到什么?

生:气氛很紧张。

生:敌人打来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

生:命运之神在敲门,贝多芬并不害怕。

…………

师:这就是欧洲古典音乐,有的优美,浪漫,令人陶醉,有的催人奋进。除了贝多芬、舒伯特这两位欧洲古典音乐大师,书上还提到了海顿、莫扎特、施特劳斯,他们的名字在音乐史上都是震耳欲聋的,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名字。(生齐读)

师:(结合课件对欧洲古典音乐三位乐圣简介)请你将课前搜集的这些欧洲古典音乐大师的资料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生:莫扎特被称为“音乐神童”,七岁

生:贝多芬四岁学习钢琴与小提琴,七岁登台献艺,被人们称为乐圣。

生:贝多芬是德国人,他后来生活在维也纳。

生:舒伯特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之一,31岁英年早逝。作品有《天鹅之歌》、《冬之旅》。

…………

师:这么多的伟大的作品,怪不得称他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他们都出生在维也纳么?现在说说你对“音乐生涯”和“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的看法。

生:许多人出生在其他地方,比如贝多芬德国人,但当他们喜欢音乐后都到维也纳来了。

生:这些世界著名的乐曲大多是这些音家生活在维也纳时创作的,也就是说欧洲古典音乐发源于维也纳。

生:音乐大师就喜欢住在维也纳,维也纳也就有了越来越多的音乐大师。

…………

师:维也纳的历史就是欧洲古典音乐的历史,这么优美的旋律,这么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维也纳真不愧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二)学习第三小节

师:走上街头,你更能感受到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自由读第四小节,告诉老师,你看到了哪些与音乐有关的装饰品?

生:我看见了很多音乐大师的塑像。

生:我看见了用鲜花装饰起来的音乐符号。

…………

师:(课件出示)来欣赏一组维也纳街景。

师:做维也纳的花草很滋润,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高音谱号,做维也纳的石头很幸运,一不小心被雕刻成了莫扎特,受到世人的瞩目,做维也纳的人就更幸福了,因为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三)学习第四小节

师:(出示第四小节)从书中哪些文字可以看出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生:“人们在漫步时……华尔兹圆舞曲。”

师:了解华尔兹圆舞曲吗?(放音乐)华尔兹就是圆舞曲,是一种三拍子的音乐,一个重拍,紧接两个弱拍。(一边感受乐曲,老师一边轻击节奏,学生很自然的也跟着拍)从乐曲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欢快优美。

生:节奏很快。

生:我感受到跳舞的人舞裙不停地旋转、翻飞,令我眼花缭乱。

…………

师:把这种幸福的旋转读出来。(指导朗读)还可以从哪些句子看出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生:“夏天的夜晚……回荡。”

师:老师想为这句话配上一段音乐,这节课欣赏的四段音乐,你觉得配哪一段比较合适?

生:我想伴着舒伯特的《小夜曲》来朗读。(舒缓而深情地朗读起来)

师:欣赏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难怪孔子听到好的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听了这么深情的朗读,我们今天午饭都吃不出什么味儿了。还有谁来读?

(在迷人的小夜曲中朗读,学生都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很投入。)

师: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读得让人心都醉了。你听到什么乐器在演奏?

生:小提琴的演奏悠扬婉转。

生:我还听到了萨克斯的声音,非常浪漫。

生:手风琴的节奏很欢快,拉得行人直想跳舞。

…………

师:真是个迷人的夏夜!多么令人向往!还可以从哪些句子看出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学生读剩下的句子。)

师:街头巷尾什么意思?

生:从街的这头到街的那头都是音乐。

师:意思你是懂了,可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不能这么拆开理解。谁来换个词或把这句话说通顺?

生:大街小巷都是。

生:走在维也纳的街上,无论走到哪里你都能听到这些音乐。

师:确实我从网上了解到,在维也纳的宾馆里放的是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出租车里放的还是施特劳斯的圆舞曲。

师:惯例在文中指什么?

生: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师:在我们觉得应该是庄严肃穆的政府会议上响起的是小夜曲,交响乐,这

已经成为惯例、传统。你觉得维也纳人民怎么样?

生:他们非常喜欢音乐,已经到了痴迷的境界了。

生:维也纳人很懂得享受音乐,连普通的家庭都能开家庭音乐会,我想他们一个个看上去肯定都是很有修养的样子。

生;维也纳的人们多才多艺。

…………

师:多么热爱音乐的民族啊!所以维也纳出了那么多的音乐家,世界著名的音乐家都喜欢到维也纳生活。如果你生活、工作在这充满音乐氛围的维也纳,你感觉怎么样?

生:我的心情一定会很轻松,因为音乐可以让我忘记所有的烦恼。

生:我很向往这样的音乐王国,随处能接触到世界各地的音乐大师,有空就去歌剧院,真幸福!

生:我相信如果我生活在那里也会每天去参加露天音乐会,当一个小提琴手。

…………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用你独特的声音,独特的节奏,自由读第四小节。(自由朗读后,指名朗读第四小节)

师: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维也纳的空气里掺和着音乐,街道、家庭、会场上弥漫着音乐,甚至连每一个维也纳人的身上也散发着音乐,这就是维也纳,这就是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的维也纳,这就是音乐之都维也纳。

五、课后延伸

师:同学们,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维也纳是音乐的圣殿。教着这篇课文,我就想起孔子说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能培养品德高尚,举止优雅的人。我们不光要有举着荧光棒跟着歌星呐喊的激情,更要能坐在音乐厅欣赏高雅音乐。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把这些曲子找来听听。最后,让我们在2007年新年音乐会的华章中静悄悄、优雅的离开教室。(放《拉德斯基进行曲》)

音乐之都维也纳


音乐之都维也纳

班级姓名

一、词语扩展(先抄写一遍,再扩词)

卑()()雅()()尊()()

饰()()巷()()谐()()

二、巧手连线(将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接起来)

波光粼粼的圆舞曲谱写音乐会

优雅轻快的多瑙河陈列乐章

美观大方的协会大厦放置乐谱

金碧辉煌的歌剧院举行胸像

三、联词语广角(联系上下文,写写带点词的意思)

(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单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3)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四、课文传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之者,是欧洲的摇监,是一座的城市。

(2)18世纪以来,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谱写了。

五、再提高。

相关链接:

永远的蓝色多瑙河

热爱音乐的奥地利人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自己的情调。在维也纳随便用哪部电话拨通1509这个号码,都会听到440赫兹A调的标准声(人们可以按这声音来校正乐器的音高)。

奥地利的音乐传统使这里具有一种非凡的凝聚力。许多伟大的音乐家都曾在此驻足和生活。100多年前,约翰施特劳斯欢快、优美的圆舞曲唤起了一个“金色的世纪”。他一生所谱写的400多部作品充满浓郁的奥地利民族旋律。他最著名的《蓝色多瑙河》是每一年新年钟声响起时,奥地利国际电台和电视台必播的曲目,也是无数音乐会的压轴作品,奥地利人自豪地称之为“第二国歌”。

如今,这些打着奥地利特殊印记的施氏家族音乐作品已成为大名鼎鼎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的传统曲目,并通过卫星在新年的这一天向全世界传送。按惯例新年音乐会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金色大厅举行。仅能容纳1000人的音乐厅的门票,有的提前一年就已预订出去了,就连很多奥地利朋友至今也还未得到过出席新年音乐会的殊荣。因此,在音乐之友协会大厦外和维也纳市中心的大街上还设有两个大屏幕,许多维也纳市民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可以随时驻足聆听,不少人还随着优美的乐曲翩翩起舞。新年的第一天,人们似乎忘却了寒冷,享受着这份轻松愉悦的新年礼物,沉浸在奥地利冬日的旋律之中……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能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词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浓厚的音乐氛围,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情怀。

2、体会维也纳的特点,理解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

3、继续学习总分结构段的作用,能够学习处所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能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词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浓厚的音乐氛围,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情怀。

一、复习导入:

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维也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有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

那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通过文字来感受这音乐之都的魅力。

二、精读训练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交流(古典音乐的摇篮;用音乐装饰的城市;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2、那为什么说维也纳是古典音乐的摇篮,是用音乐装饰的城市,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呢?

围绕这些问题,自由读2、3、4自然段,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段美美的读上几遍,细细品味品味。

3、交流喜欢的自然段,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二段文字。理解摇篮。

①摇篮这个词给你怎样的感觉?(摇篮是婴儿舒服的港湾,是甜蜜的家园。最初的好梦是从这里开始的,最初的舒适也是从这里开始的。)②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读摇篮。

2、许多音乐家在维也纳生活,在维也纳创作,他们感觉就象在摇篮里那样温馨,那样舒适地成长,创作了许多震撼人心的音乐名篇。是谁给了他们创作的灵感?对,是维也纳这座美丽的城市,是维也纳孕育了他们的音乐生涯,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指名读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3、维也纳给了那些音乐家以丰富的灵感,让他们创作出无数流芳百世的作品。同时,维也纳又以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为自己的骄傲。我们听着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来读读这一自然段。齐读。

★第三自然段:

1、交流喜欢的理由。

2、城市的雕塑、街道名称都是城市的标志。我们唯亭公园里也有一座雕塑,是为了纪念评弹艺术家朱惠珍女士而建造的。我们许多城市都有中山路,这就是为了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

3、而我们在维也纳,到处(引读课文)

可见维也纳人民(对音乐家的崇敬和怀念)

4、我们的故宫看得最多的是龙,这是我们民族的象征。而在维也纳的王宫花园(引读课文)。

在维也纳,他们把什么作为自己城市的象征?

5、整座城市就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6、我们在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中读读这一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过渡:维也纳的环境与音乐如此和谐,那么维也纳的市民跟音乐又是怎样的呢?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围绕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写了哪几个场景?哪个场景最吸引你?想想你的感受。

2、交流:哪个场景最吸引你?谈谈你的感受。

①华尔兹圆舞曲

教师哼

读出轻快、舒畅的感觉。

②想象:习习的晚风吹拂你的脸庞,远处悠悠扬扬的音乐随风而来,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读出柔美的感觉。)

③一家人欢聚一堂,演奏一曲优美的音乐,你感觉如何?(其乐融融)

④我们学校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会奏一曲什么音乐?我们立正敬礼,那样的场面你觉得是怎样的?(神圣、庄严)

3、音乐已离不开维也纳,维也纳市民更离不开音乐。音乐回荡在维也纳每一个角落,音乐回荡在维也纳市民的心中。齐读。在不同的场景中读出不同的感受。

五、教学第五、六、七小节

过渡:音乐是维也纳的象征,维也纳人们也以音乐作为他们的骄傲,他们和音乐的关系是那样的密切,在大街上、在家里,我们能欣赏音乐,但是最适合欣赏的地方则是歌剧院和音乐厅了。

1、欣赏图片。

2、课文的5、6自然段给我们具体介绍了维也纳歌剧院和金色大厅,自由读这三小节思考:这是怎样的歌剧院和金色大厅?

3、全班交流:这是怎样的歌剧院?2、用哪些词语形容歌剧院?从哪儿看出来的?

4、课文中哪些地方把金色大厅的特点描写出来了?

5、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歌剧院,欣赏着世界一流的盛大音乐会,会有怎样的感受?

6、那里是一个音乐圣地,每一位音乐家都向往那里。每一位音乐家都以在那里举办音乐会为自己的最高目标;每一位爱好音乐的人都以到那里欣赏而感到自豪。齐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做了一次音乐的文化之旅,从这四个方面感受到了维也纳这音乐之都所展现的魅力。我想给大家带来的是美的享受。每座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维也纳以音乐闻名,你们还知道哪些城市也有这样的美称的?东方威尼斯苏州

七、作业:

这篇课文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能谈谈吗?

(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

展开叙述,体现特点)

我们学着这样的写法,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家乡水乡。

板书: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之都维也纳

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歌剧院

音乐厅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一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一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3、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收集一些著名音乐家的生平。
 2、收集一些维也纳的一些图片资料。
 3、一些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3、文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4、学习课文的一、二小节。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出示有关维也纳的图片,师作简单介绍。
板书9音乐之都维也纳
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1)字词。(2)读书情况。(3)质疑解疑。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并交流。
三:学习第一、二小节。
 1、抽读第一小节,说说告诉我们什么。理解“摇篮”一词。
 2、学习第二小节,可补充音乐家的有关资料。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
上堂课,我们了解了维也纳之所以成为音乐之都的一个原因就是,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曾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并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是个音乐之都呢?
二:学习课文重点段。
 1、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然后利用合作的形式学习。
 2、交流。
(1)维也纳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学生说说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指导朗读。
(2)分三个层次说:一是这儿到处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像;二是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三是就连王宫花园草坪上的鲜花图案,是用鲜花组成的巨大的音乐符号。
(3)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从四个方面说:一是人们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三是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室内演奏的传统;四是在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是,会前,会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
(4)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有名。学生边读书,边说,师边出示图片,边指导朗读。
 3、指导背诵其中的一段。
三:总结。
同学们,维也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此时,你想说什么?
四:作业。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述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迁移练习。照样子,写句子: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少年宫是()的摇篮。
 ()是()的摇篮。
 ()是()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仿照第三段,按作者所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描写方法,抓住显著特点多学校的教学大楼进行焦距体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
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相机指导朗读。
二:迁移练习。
 1、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维也纳歌剧院的。
(1)介绍了维也纳歌剧院的设施、规模以及在全世界的影响。
(2)从哪可看出歌剧院的规模宏大?
(3)介绍了歌剧院的哪些设施?
(4)按什么顺序来写歌剧院的?
 2、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教学大楼。
(1)外观的形状。
(2)规模,设施。
(3)按一定顺序描写。
 3、学生写一写。
 4、习作欣赏。
三:作业。
 1、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一组词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观。
 2、开展“维也纳——音乐之都”专题研究,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自行选题。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三课时教案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三课时教案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三课时教案

一、导入

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大家的心目中可能就是心脏的中心吧。到维也纳旅游的中国人,都不会错过这个地方的。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听了作者的介绍,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歌剧院。

2、她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所有的乐团、知名的歌唱家都以在此演出为荣。下面就欣赏一段中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那里的演出。

3、看了录象,你觉得那儿怎么样?

4、对,那儿也被誉为“金色大厅”。读一读,课文中哪些地方把“金色大厅”的特点描写出来了。

5、我想学了这篇课文一定会有人询问你“金色大厅”的情况。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呢?默读课文,画出作者的观察路线。

6、为什么作者的介绍能够让我们感到清晰明了,就是在与他是——(引导学生说)按照从外到内,即从造型到结构设施的顺序来描述。

7、指名说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

2、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快乐吧。欣赏演出盛况。

四、总结

我们今天做了一次音乐的文化之旅,我想给大家带来的是美的享受。每座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维也纳以音乐闻名,我们的家乡以悠久的吴文化让大家所熟知。凡是有自己文化传统的城市都是有魅力的城市。

音乐之都维也纳说课稿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之都维也纳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语文第10册《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对维也纳的介绍层次清晰、明快,这样一篇课文编入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文中语言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自学课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内容提出问题。

2、继续学习积累与表达,在阅读中读懂文章结构,学习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

3、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感受其悠久的音乐文化和独特的音乐氛围。

重点、难点:

1、精读课文,理解将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重在语言的积累和朗读。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气氛,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二、说教法、学法

1、在导入课文后,我让学生朗读第一节,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城市,然后把优美的景色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说一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这样提纲挈领地抓住了本课的目标,让学生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总的印象,然后分别从:古典音乐的摇篮、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接着对这四个方面进行提问,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2、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进行说话、思维方面的训练,如为了理解“摇篮”一词,设计了以下练习:少年宫是()的摇篮。(

)是()的摇篮。学生通过说话训练,基本上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为了让学生理解音乐在维也纳的家庭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联系我国的情况,说说我们在欢聚时会干什么。通过对比,进而理解音乐在当地的重要性。经过这些训练,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由于课文描写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较难理解,因此,我制作了许多图片,帮助学生通过比较直观的画面的欣赏,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在学习第一节时,老师让学生看图片,欣赏维也纳的风光,知道它是个怎样的地方。为了说明音乐在当地的普及,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了贝多芬广场、海顿街……等图片,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效果不错。

4、从阅读中学习作文,是“取法乎上”的方法。但同样也离不开对文本的朗读,感悟,只有让学生读出、悟到,才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积累。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内心的情感,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这就必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这篇课文提供了优美的语言,我在教学中尽量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回归到常态中,在师生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潜心会文,感受所蕴涵的精神元素。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对语言形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方法。在教学中,我也力求鼓励学生在各自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朗读处理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个性化朗读的目的,真正做到从读中感悟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读课题。

(二)、精读第一段:

1、维也纳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教师出示带背景音乐的图片)

2、看了图片,再读一读第一小节。

请你谈一谈维也纳这座城市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指导朗读。

(三)、精读第二段。

过渡:教师那么为什么把维也纳叫“音乐之都”呢?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将你读懂的内容设计成问题,并试着回答。

 指名回答后,大致归纳出问题。

2、学生自由选择回答问题,全班交流。

(1)、第一方面问题。出示第二自然段。

A:指名说说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B: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被我们称为“摇篮”?(出示问题,指名回答)

C:小结: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这是它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之一。

(2)、第二方面问题。出示第3段。

A:指名交流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B:交流: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的?

C:谈谈你看了以后的感受。

(3)、第三方面问题。出示第4段。

A:指名交流为什么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B:从哪儿可以看出人们离不开音乐?数数作者列举了几点?

C:听美妙欢快的音乐,谈谈感受。

D:指导朗读。

(4)、第四方面问题。出示第5自然段(老师提的,可由老师回答)。

A:老师朗读。

B:你感受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C:过渡: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除了宏伟壮观的国家歌剧院还有被称为“金色大厅”的音乐之友协会大厦。

D:出示第6自然段。交流在全世界的巨大影响。

E:学到这儿,你知道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了吧!

(四)、总结、复述课文(出示问题)

学完课文,你一定也和作者爱上了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了吧!那么请你联系课文内容由衷地赞叹一下吧!

(五)、布置作业。

1、用“总——分”的写法写一个片段。如:

   课间活动真热闹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

2、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可以仿写出《XX之都XXX》。

四、总结:

本课的教学设计首先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无论是全文的教材处理,还是一个自然段读的训练,都采取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其次,遵循了实践性与主体性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和谐情境中去理解与体会,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再次,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发展。

《桥》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桥》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都见过桥。谁来说说你见过的桥?

生:我见过天桥。

师:天桥,过街天桥。

生:夷陵长江大桥。

生:我见过吊桥。

师:架在

生:下面有水,在两岸拉起来的吊桥。

师:我们见过各种各样的桥,这些桥都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我们的汉字常是一词多义,这个桥除了指我们常见的这些便于通行的建筑物外,还有什么意思呢?想想看我们在哪里见过,那里所说的桥不是指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

生:在公园里的桥,它用来美化的,很精致的,也可以用来行走。

师:你所说的是像桥一样的建筑物。

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的是台湾的人民为我们捐献骨髓。

师:这个桥就不是我们常说的桥了,而是指便于沟通的人或者事物了。桥的意思是多种的,那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桥》,(板书课题)这篇课文中的桥又有什么深刻含义呢?我们来读课文。

师:大家先不急。读课文就好像爬台阶一样,第一级台阶就需要把课文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第二级就要能流利地读课文,第三级台阶就要求我们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我们学习课文就要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首先我们来爬第一级台阶,请同学们听好老师的要求,在读课文之前大家要先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认识或者拿不准的字,请查字典弄解决。请同学们放开声读课文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回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都读得非常的认真,许多同学借助我们的小老师──字典来解决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这种方法很好,希望能坚持下去。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这篇课文。我想请一位班上平时在朗读这方面锻炼比较少的同学来读文章的1~6自然段,你们说谁来?

学生推选一位同学。

师:他读的时候,大家听一听,他的第一个台阶上可没有,出现了哪些问题,我们要去帮助他,记住没有?

生:记住了!

一生读课文1~6自然段。

师:不错。(学生齐鼓掌)同学们听了他读的,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他有一个字读错了。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倒是个多音字,它既读do,也读dǎo。

师:(板书倒)那你觉得该读什么?

生:我觉得这个字应该读do。

师:为什么?

生:因为像泼。就是像泼水,不仅像泼水,而且像倒下来,

师:应该读成像泼。像倒(do)。好,我们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像泼。像倒(do)。

师:你再读一遍。

生:像泼。像倒(do)。

师:还有吗?

生:他把第四自然段的有座窄窄的木桥。读成了肥肥的木桥。

师:应该读什么?

生:应该读窄zhǎi狭窄的窄。

师: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北面有座

生齐读:窄窄的木桥。

师:再来读一遍。

生读。

师:还有吗?

生:他在第六自然段掉了一个字。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他把地读掉了。

师:你来读一次。

生读。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把文章读通了。下面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文章的7-14自然段。

一生读7~14自然段。

师:刚才这位同学在读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生:第七自然段木桥前,没(mi)腿深的水里他加了个没有。

师:哦!这里有个没(mi)腿深的水里读对了没有?

生:没有。

师:应该读什么?

生:应该读m。

师:告诉他们,为什么读m。

生:没(mi)就是没有腿深,没m就是刚刚到了腿那里。要是没(mi)就不能说明水的大,不能表现人们的惊慌。

师:说得好,表扬他!

生鼓掌。

师:这个字也和倒一样是多音字,在这里读──

生:m。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读一遍。木桥前──

生齐读: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师:还有问题吗?

生:还是第七自然段,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中的站着应该都是翘舌音。

师:好,你来把第七自然段再读一遍。

生读第七自然段。

师: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来读15~23自然段。

一生读15~23自然段。

师:一片白茫茫的

生:世(s)界。

师:世(s)界?

生:世(sh)界。

师:你再来──

生读23自然段。师重点正音世(sh)界。

生:第15自然段的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他把得掉了。

师示意刚才朗读的同学再读一遍,生再读一遍。

生:19自然段的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他把推读成拉了。

生:22自然段的猛然间他读成了突然间。

生:他应该注意一下平舌音和翘舌音,比如

师:下次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平、翘舌音的区别。其他同学也要注意。最后还有一部分,24~27自然段,谁来读。

指名读。

师:好,来看老师写这个字──(写祭奠)。我已经听到了这个字(指奠)的几个读音了。谁来告诉我们,正确的应该读什么?

生:我认为它应该读。

师:不是你认为,而是它应该读什么?

生:它应该读din。

师:奠什么意思?

生:一个人死了以后,有的人来祭祀他。

师:祭祀他,祭拜他,就是祭奠。提示一下,祭奠的奠的这个里面有一小横。写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写掉了。

师:祭奠的祭它上面的这个头要和谁的头分开?想想看我们见过哪个字的头和这个字的头很像的?

生:观察的察,不要宝盖头,和它一模一样。

师:还有没有和它很像的?

生:登山的登。

师:登山的登的头是怎么写的?(师板书登)是不是一样的?所以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我们在一起来把它们读一读。

生齐读。

师:谁来说说刚才这个同学读的情况?

师:开来同学们读通课文这一台阶都做的很不错。在这篇文章里还有几个字要注意的,你们看老师写一下。

师板书狞,生齐读。

师:注意它是鼻音n,还是后鼻音。来一起读。

生齐读。

师:有没有同学在读的时候,查了字典的,狞是什么意思?

生:狞就是揪人的揪的意思。

师:他把这个狞和拧弄混了。(板书拧)大家看看,这个字是──

生:提手旁。

师:对!要揪人肯定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而狞是反犬旁。它是什么意思?

生:狞就是凶恶。

师:那什么是狞笑?

生:狞笑就是凶恶的笑。

师:我们什么时候看见过狞笑?在电影里什么人狞笑?

生:坏人狞笑。

生:就是笑里藏刀一样的!

师:你真会用词!就是笑里藏刀一样,坏坏的笑。看了就让人觉得害怕。我们古人觉得这种笑不是人该有的,是动物才有的,所以它是什么旁?

生:反犬旁。

师:在读课文的时候,还有一些字一定注意它的字音,如果遇到不懂的字词的时候,要记得查字典。

师:刚才同学们通读了课文。这个时候请你在一次的读课文。我们已经读通了课文,我们要流利的读课文了。在流利的读课文时,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是第一,第二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开始!

生读课文,找句子,做记号。

师:刚才我们同学又一次的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生:我觉得这篇课文写了下大雨了,老汉让别人先走,他死了。

师:她把事情说了,前面是不是还要补充一点。

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黎明的时候下着大雨,有一个乐于助人的老汉,站在木桥上指挥着他们安全走过去,最后他牺牲了。

师:会读书的同学可以把一篇长长的课文变成一句话,谁来试一试?

生:他们那里发洪水了,老汉和他的儿子牺牲了自己救了一百多号人。

师:真棒!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位老汉,谁来告诉我,写老汉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生:第七自然段到第二十二自然段。

师:第七自然段到第二十二自然段是写老汉的。那么剩下的部分是写什么的?

生:七自然段以前的是写洪水爆发和人们逃难的。

生:二十二自然段后是写,老汉为这一百号人牺牲了,洪水也退了。五天以后,有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

师:能不能用自己的一段简短的话说出来?

生:第二十三至二十七自然段是写老汉和他的儿子牺牲后,他们来祭(zhng)奠他。

师:什么?什么?这个字(指祭)读什么?

生:祭(j)奠。

师:这几段主要是向我们交代什么的?

生:主要是交代那个小伙子和老汉是父子关系。

师:对在这里主要是交代那个小伙子和老汉是父子关系。至于文章为什么要这么写,我们下节课来讨论。文章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第二十自然段:老汉吼到: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就是说明老汉他宁愿牺牲自己也要让这个小伙子离开。

师:你感到老汉很怎么样?

生:这个老汉他很伟大。

师:他舍己为人。你为他的行为感到──

生:骄傲。

师:那你就带着骄傲的语气读读看。

生读第二十自然段。

师:你抓住了用力两个字,表示了老汉急切的希望小伙子能安全。你觉得哪些地方还应该读重一点,突出老汉的心理。再来!

生再读第二十自然段。

师:你觉得读出了想表达的意思没有?

生:读出了!

师:好,再来一遍!

生再一次读第二十自然段。

再请一生读第二十自然段。

师:他们比较一下,谁读的好?

师:那我们就像他一样来读这一段,读出情况紧急,老汉急切的希望小伙子安全的心情。

生齐读。

师:还有哪些句子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还有第十五自然段: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师:等等,这个字(板书揪)读什么?

学生自读。

师:再来!

生: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kǒng)到: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这个字(板书吼)读什么?

生:读(hǒu)。

师:再读一遍。

生:吼(hǒu)。

师:什么叫吼?

生:孔叫。

师:孔叫?这个字到底读什么?

生再次读吼。

师:吼就是大声的说话,大声的叫。你能不能大声的叫一遍看!

生大声的读老汉的话。

师:这个叫不叫吼?那谁来吼?

指多名学生读老汉的话。比较什么叫吼。

师:这才叫吼。这一段看出老汉的什么?

生:因为这个小伙子是他的儿子,他把儿子揪出来让大家平安的过去,这时候他要儿子先走。

师:你很感动,是吧?觉得老汉很伟大!(板书:伟大)

生:

师:可能这篇课文里还有许多让你印象很深的句子,让你感动的句子。那么我们在下节可分析的时候来看。那么通过这节可的读,你对老汉是不是也有了印象?你觉得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我觉得老汉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人。

生:老汉是个舍己为人的人。

生:我觉得老汉很伟大,为了让别人走,宁愿自己和家人在后面走。

师:老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下课。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一


课前教师在黑板上方挂好一幅彩色手绘的草原风光图,长可达墙壁两端。学生进入教室,马上被彩图吸引,犹如置身于辽阔美丽的草原美景之中。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草原》。(板书课题,并放录音)

师:草原这课书的作者是谁?写的是什么地方的草原?

生: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草原是内蒙古陈巴尔虎旗。

师:对。陈巴尔虎旗是个天然牧场,方圆几百里。土壤肥沃,牧草茂密,野花芳香,空气新鲜,湖泊晶莹,像蓝宝石镶嵌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蒙族同胞就生活在这风景如画的草原上。草原风光美,草原上的蒙族人民美,两相比较,谁更美呢?它们二者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课书。

师:请同学朗读课文第一段。读后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生:(读课文第一段)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从这次这个词我看出作者是第一次看到草原。他看到这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天底下一碧千里并不茫茫。

师:回答得好,是认真读书了。用自己的话讲讲是怎样理解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与天空有关系吗?为什么?

生:我从彩图上看到草原的天空碧蓝碧蓝的,像一块蓝宝石,天空明朗纯净。这里没有林立的工厂、密集的楼群,因而少污染,空气清鲜。正因为空气清洁新鲜天空才明朗碧澄。

师:(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对。是草原上的青草净化了空气,泛着青草的芳香。老舍先生远离喧闹的城市,初入草原,顿觉神清气爽。请看课文中在清鲜和明朗前面老舍先生都用上了那么,这是为什么?

生:那么是表示程度的。表明很、非常的意思。说明这里空气的清鲜,天空的明朗不是一般的。

生:老师,我再补充一点,两个那么连用,是写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师:对。密切相关的、性质相近的两种事物也可以用那么那么连接。课文中空气和天空就是紧密相连的两种事物。在这样美丽辽阔的境界里,老舍先生的切身感受是什么?

生:犹如置身于仙境。因此想高歌一曲,表示自己的愉快。(老师板书:高歌一曲愉快)

师;老舍先生放眼看天底下,又是什么情景?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生:(齐读)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师板书:)??

师:请同学按词素解释一下一碧千里。

生:碧是形容青草的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字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师:那满眼无边的青草,为什么又不给人以茫茫也就是空旷的感觉呢?哪位同学到前面指着彩图来讲。

生:(用教杆指图)平地是绿的,草也是绿的。雪白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而小丘的线条又是那么柔美,像中国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轻轻流入云际。

师:书上怎样写小丘的绿色和线条的柔美?请齐读。

生:(齐读)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师:这句话,不用语言讲解,谁能用国画的画法表示出来?(老师在黑板上贴一张宣纸)。

生:(边蘸绿色颜料作画边讲解)在国画中用颜色来润湿出事物的形象轮廓,用色彩的浓淡表示阴阳面,不具体勾出事物的轮廓。(老师板书:柔美、渲染)

师:回答得很正确。小丘线条柔美是因为坡度小,高低相差不大。羊群在小丘上上上下下,真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老舍先生用了比喻句,描绘出羊群的静态美与动态美。使宁静的草原显现出了勃勃生机。你们看着彩图,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的美,用比喻句来描述。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在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在蔚蓝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在蔚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盛开的白莲花。

师:啊!你们比喻得都很恰当。是真的理解了课文。这美景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此时此刻老舍先生又有什么感受?他是怎样表达的?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又让齐读)

师:这一小节老舍先生用了几种方法来抒情?

生:两种修辞方法。一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作者初入草原时,对一切感到新奇,产生兴奋、喜悦之情。因而直抒其情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另一种是借物抒情,借草原上静立不动的骏马、大牛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写出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生:骏马和大牛望着这小草丰美的草原像是被迷住了,静立不动,忘了周围的一切。

师:说得好。这一段写草原风光的美好,老舍先生都是在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同学们读得认真,会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并能用语言来表达、学得不错。这一节就上到这里。

《音乐之都维也纳》网络整合课例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网络整合课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之都维也纳》网络整合课例

《音乐之都维也纳》网络整合课例

一、教材分析

这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与人文景观,讲述了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的渊源,指出了它在世界音乐史和世界乐坛上的地位与影响,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语言简洁优美,层次介绍清晰明快,如音乐般急缓有致,字字句句透露着维也纳浓郁的音乐文化,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在音乐的情趣中充分感悟“维也纳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能够从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初步对信息进行归纳、推理、比较等多种方法的加工,能够利用PPT、Word等常用软件进行信息的交流。对维也纳蕴含的音乐文化,学生通过看图、朗读、想象能够作一个朦胧的了解,但是由于维也纳的独特音乐文化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相距太远,对文中的描述或介绍语句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感悟和理解也就只会是浅层次的。

三、设计思想

在学生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我们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文本语言进行简单的想象感悟,而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打开学生的眼界,从具体生动的音乐事例中体会维也纳的文化底蕴,围绕主题在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炼自己的知识体系,使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意象逐渐丰满。同时,利用网络平台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自主意识,探寻网络资源的内在关系以及与文本的有关系,形成积极的求知心态,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命发展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2、利用网络开展拓展性阅读,增强对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深入了解,在二次重组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文化特点,在互动交流中提升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对音乐之都维也纳产生有个性的价值观。

五、教学准备

1、用一课时的时间把这篇课文读熟,初步理解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然后围绕“为什么维也纳被称为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这一问题确定学习主题,并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确定四个探究专题:(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古典音乐的摇篮?(2)为什么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3)从哪儿看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4)歌剧院和“金色大厅”的壮观和辉煌表现在哪儿?让学生分组带着这四个专题作为课外作业进行网络探究学习,网络课上交流学习成果。

2、教师用瑞博数字化教学平台设计一个音乐之都维也纳专题学习网站,并提供如下相关网站,以便学生能够更轻松地找到相关资源进行专题探究学习。

3、学生在完成探究作业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灵活指导,重点指导如何围绕专题进行信息的处理,如何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第一个专题引导学生采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和比较海顿、莫扎特等音乐家的国籍、生活在维也纳的年份、创作的重要乐章等;第二个专题引导学生采用演示文稿的形式图文结合介绍舒伯特花园、贝多芬广场、莫扎特音乐学院、海顿街等;第三个专题引导学生采用图片点播乐曲的方式展示维也纳人在白天、夜晚、公园、室内甚至集会、庆典时不同的演奏场景和乐曲;第四个专题引导学生采用图片和视频播放的方式介绍歌剧院、“金色大厅”和音乐会。

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跨越时空

上课伊始播放一段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录像,金碧辉煌的“金色大厅”、座无虚席的观众、激动人心的音乐、老师声色俱全的解说立刻引领学生跨越时空,步入维也纳音乐圣殿,感受维也纳音乐气息,明白每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年度音乐盛会。继而引导:音乐不仅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歌剧院、音乐厅,而且在维也纳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接下来我们就从上节课布置的四个专题作业来体会音乐之都维也纳的音乐文化。

(二)成果交流,提升学习

学习成果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对课文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成果再提升的过程,更是学习情感与学习体验交流、表达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四个专题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点拨、调控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专题一:指名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然后引导学生评价该小组以表格统计的形式处理信息、呈现信息的得失,接着以问题“为什么这么多音乐家都愿意生活在这里呢?”启发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再深入思考,体会维也纳与“摇篮”之间的关系,最后以“维也纳是欧洲________。”为导向启发学生总结观点,多角度重组该段落的主要意思。

专题二: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让其他学生补充具体的用音乐装饰的事例(要求学生用自己组织的语言表达),然后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我们走在维也纳的街道、公园等地方,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并以问题“雕塑、名称往往是事物的标志,维也纳为什么要用音乐来装饰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识。

专题三:学生汇报后,无处不在的音乐声营造了维也纳独特的音乐情调,而这一部分的课文语言描写细腻,是训练学生诵读的典型,于是配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深情朗读,既促进学生整合前面阅读的网络资源于文本语言,又促进学生移情于体现着维也纳音乐文化的一草一木。最后启发学生“为什么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呢?会前会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为什么几乎成了习惯?”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乐曲的演奏成了维也纳市民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就像空气、水是人的必需品一样。

专题四:这一专题应多叫几位学生汇报交流,并利用多幅图片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依次介绍,在介绍中熟悉介绍建筑物的一般结构,同时积累语言、活用语言。然后再让学生为新年音乐会录像配乐解说,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启发学生“维也纳为什么会有如此造型美观、装饰精美的歌剧院、‘金色大厅’呢?”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进行再探讨,挖掘隐藏在课文文字背后的音乐文化意蕴。

(三)拓展延伸,写作训练

引导学生点击网站的“大千世界”一栏,浏览一些世界著名城市的介绍资料,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座城市作为探究对象,然后仿照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写法,用“总分”式的段落格式介绍该城市,要求能够用自己加工过的语言写出城市的基本特点。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完成后发布到网站上进行交流,然后利用写作课的时间进行集体讲评与交流。

七、教学反思

1、网络探究学习是一种高级智慧型的学习,不仅受到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学习习惯的影响,而且受到网络操作技能的影响,它是一个复杂且时间段较长的过程。课外进行预探究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和相机指导,避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在课上汇报交流时大家都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增强了学习密度,保证了学习水平的再提升。

2、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学方式展开学习,学生也能理解课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语句,感受到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甚至凭着语感,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但是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要想让学生真切地触摸到维也纳的音乐文化氛围,探究性学习和相关资源的大量阅读是少不了的,用“理解六侧面”理论来分析这一节课,真是由于基于网络展开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四个专题的理解达到了更多侧面,而且达到了更高层次。

3、网络资源的信息重组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应有之意。在课前的预探究学习中,学生必须对网络资源进行信息的再加工,在交流的过程中,还必须根据当时交流的需要对信息进行二次甚至三次重组,当学生讲出“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家的聚集地、孵化地”的时候,学生依据网络资源已经对课文语言进行了创造性的信息重组。另外,作业中安排的材料写作又是另一种信息重组的训练形式,并且这种形式已经在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的习作中出现,因为这是基于资源的学习时代。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六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六”,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六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理解将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重在语言的积累和朗读。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气氛,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准备: 瑞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读课题。

二、精读训练

(一)学习第一段。

(1)维也纳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图片。(教师出示带背景音乐的图片)

(2)看了图片,再读一读第一小节。

 请你谈一谈维也纳这座城市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

(3)维也纳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指导朗读。(配乐)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那么为什么把维也纳叫“音乐之都”呢?

 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呢?请你说说你找到的中心句。

 交流:(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2、看了这四个方面,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大致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3、你想知道答案吗?让我们来查资料研究研究。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研究的一个问题,浏览相关的页面、读读有关的课文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寻找答案,并将自己读后的感受回复在“说一说”栏目中我给大家发的帖子下面。

 4、学生自由选择浏览,朗读,回复感受。

 5、全班交流。

(一)第一方面。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说说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教师指导理解“摇篮”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A、这是一句比喻句,把谁比作摇篮?

 B、摇篮是什么意思?(我们最初生长的地方。)

 C、为什么把维也纳比作摇篮?。(展示音乐家图片)

 (2)教师总结:维也纳曾是那些著名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对他们一生的成就产生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所以被比作“摇篮”。

 (3)谈一谈你读了这一部分内容后的感受。看看同学们的感受。

 (4)请你读一读这一段,读出你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二小节。(配乐指几名读,再齐读)

(二)第二方面。出示第3段。

 (1)指名交流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2)交流“到处可以看到”、“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也用……”(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图片文字等资料。)

 (3)“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中的“装饰”与“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中的“装饰”有什么不同?

看来“装饰”用在这儿来形容维也纳是多么的准确。

 (4)谈谈你读了以后的感受。请你抓住重点词语读出你的感受。指导朗读。(配乐)

(三)第三方面。出示第4段。

 (1)指名交流为什么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2)交流:“随时可以听到”、“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在晚风中飘溢、回荡”、“室内演奏”、“最有趣的是”。(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音乐资料)

 (3)谈谈你的感受。看大家的感受。

 (4)悠扬的乐声搀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真让人心情舒畅。指导朗读。

(四)第四方面。出示第5、6段。

 (1)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你感受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怎么样?(宏伟壮观,在全世界影响巨大。)

 (2)交流歌剧院的宏伟壮观。

 A、交流:“1642个座位”、“567座位”、“110人的乐队”、“金碧辉煌”“16尊大理石像”、“金光闪闪”……(出示相应图片欣赏)

 B、歌剧院如此宏伟壮观,让我们来读一读。引读第5小节。

 (3)交流在全世界的巨大影响。(根据学生交流,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引读:“每年除夕,………。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

 (4)小结:国家歌剧院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璀璨的明珠,让音乐之都更美。

 (5)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了吧!

三、总结朗读课文,赞一赞音乐之都维也纳。。

学完课文,你一定对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由衷地赞叹吧!请你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在“赞一赞”栏目中,用一、两句话赞一赞音乐之都维也纳。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在“测一测”栏目中完成练习。(选择词语的意思)(教师在系统中全面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

 2、课外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一背。下一节课,请同学们来给图片资料配音乐旁白。

板书设计: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9、音乐之都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国家歌剧院

19、音乐之都维也纳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9、音乐之都维也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9、音乐之都维也纳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理解“摇篮”、“装饰”、“金碧辉煌”等词语的意思。

2、自学课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和内容提问,积累和音乐有关的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维也纳被称之为音乐之都的原因。

4、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陶冶艺术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维也纳被称之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积累和音乐有关的词句。

2、自学课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和内容提问。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试着对课题和不理解的词句、内容提问。

2、搜集有关维也纳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播放《春之声》圆舞曲)载着这美好的春光,听着优美的乐曲,今天让我们踏上维也纳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

2、板书课题齐读

3、维也纳在哪儿?这又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出示第一节及图片)齐读

4、你对维也纳有了哪些了解?(首都、地理位置、特点)

5、指导朗读第一节:把这么美丽的景色通过你们的朗读表达出来。(个别读、齐读)

6、这就是课文的第一节,它让我们对维也纳有了粗略的印象,写游记是也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二、初读课文

1、有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默读课文,找出理由划出来。

2、交流、板书: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拥有世界歌剧中心

3、你们是怎样快速找到答案的?

这三句都是2——4节的第一句话,这3节都是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进行描写的,这样的写法条理清楚,也写得很具体。

4、在这些特点中,你对哪一点最感兴趣呢?轻声读2——4节。

三、重点研读

1、学习第2节

(1)指名读

(2)教师引导理解“摇篮”。

A、这是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摇篮”?

B、“摇篮”是什么意思?(我们最初成长的地方)

C、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那是因为——

(3)利用图片、抓重点字词引导理解,补充简介音乐家。(出示图片: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施特劳特……)

(抓“许多著名的”、“都在”、“大部分”理解)

(4)教师总结:是啊,维也纳曾是那些著名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对他们的成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音乐,所以被比作摇篮。

(5)拓展延伸:少年宫是____的摇篮。

___是____的摇篮。

(6)指导朗读第二小节。师:现在你觉得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城市?(引读第一句)

2、学习第三节

(1)你怎样理解“音乐装饰”?(用音乐装扮)

是的,维也纳用音乐装扮着自己。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了。

(2)你从哪儿体会到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呢?

A、在这儿到处……铜像或大理石像。(有没有听出他读的时候主要抓住了哪些词。)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出示图片)

B、为了……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出示图片)

C、就连王宫花园……也用鲜花……作为装饰。(出示图片)

(3)是啊,维也纳用音乐装饰着自己,到处充满着音乐的氛围。

3、学习第四节

(1)指名朗读第四节,想想,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2)说话练习: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带着轻松、舒畅的心情来读好这段话。

(4)配乐朗读

4、学习第5、6节

(1)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而最为著名的是被成为“世界歌剧中心”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也被称为“金色大厅”。同桌读读,国家歌剧院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2)交流板书:造型美观大金碧辉煌影响深远

A.交流歌剧院的宏伟壮观。

交流:“1642个座位”、“567座位”、“110人的乐队”、“金碧辉煌”“16尊大理石像”、“金光闪闪”……(出示相应图片欣赏)歌剧院大——抓住数字读好相关的几句话。歌剧院金碧辉煌——作者连用四个“金色”体现金碧辉煌。(出示图片)

歌剧院如此宏伟壮观,老师也忍不住要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引读第5小节。

B.交流影响深远。(这么宏伟壮观的歌剧院一定会举办盛大的音乐会,让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小节)

教师引读:“每年除夕,……。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剧院中浓浓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歌剧院在全世界影响巨大。

(3)世界上所有的乐团、知名的歌唱家都以在此演出为荣。齐读这两节。

(4)小结:国家歌剧院金碧辉煌、宏伟壮观,给维也纳戴上了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远扬,她无愧为“世界歌剧中心”。

四、总结课文

1、维也纳何以称得上是世界音乐之都?

归纳板书,课文以总起分述的结构,把音乐之都维也纳展示在我们面前。

2、学完课文,你一定会对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由衷地赞叹吧!学做小导游,介绍维也纳。

3、课后作业: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19音乐之都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拥有世界歌剧中心

(造型美观大金碧辉煌影响深远)

总起分述

教学效果反馈:

课文内容集中、条理清楚,大部分自然段都采用了典型的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是一篇适合学生自模仿的范文。第4节内容不深,语言优美,在熟读课文之后,让学生积累其中的好词佳句。第5节对国家歌剧院“金碧辉煌”这一特点进行介绍时,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结构,也是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抓手。

音乐之都维也纳导学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音乐之都维也纳导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主备人:红河镇小学刘好庆
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3.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4.抓住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总分式的构段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导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导学难点: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导学准备:挂图、生字卡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预习学案
(一)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生字字形;
卑欧涯馆饰坪雅巷辉
2.读顺每句话,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把全文读通读顺。
3.边读边想,画出不懂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要做上记号,课堂上解决。
(二)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想一想:课题中的“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题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
2.课文告诉我们些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
 一、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又是个百花盛开的季节,载着这美好的春光,听着优美的乐。今天让我们踏上维也纳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一起读课题。那么维也纳究竟在哪?又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音乐之都”就座落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之中,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在开始学习本文之初,我们有不少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把维也纳叫作音乐之都?这一堂课,我们一起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二、自学
自学要求: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音乐之都维也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维也纳为什么能称得上是世界音乐之都呢?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呢?
3.课文从这四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看了这四个方面,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请学生当老师,向大家提问题)教师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片段(第一课时)》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安全第一课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