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26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较已往相比,本学期每单元增加了1篇略读课文(共2篇)。“语文园地”的名称变为“回顾与拓展”。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有的专题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注重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如,月是故乡明,生活的启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有的专题是从人物的角度提出的,如,走近毛泽东;还有的专题是从文体的角度提出的,如,学习说明性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的方法。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本册在编写中进一步加强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有时在略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也有“连接语”。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每一组从导语到课文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教材还选取了一些富有时代感的文章,如,《最后一分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会看病》。《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慈母情深》《青山处处埋忠骨》。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首先,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
 其次,适当调整教材体例,将“口语交际·习作”单列。加强对“口语交际·习作”的指导,增加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性。
(五)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本册重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除继续保持“资料袋”“阅读链接”;教材还在“回顾·拓展”中增设了“课外书屋”这一新栏目,旨在介绍、引导学生读课外书,读整本的书,特别是读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在“小练笔”中引导学生联系课内外阅读和生活实际,记下自己的感受、见闻和想象。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通过语文活动和大量阅读,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
 四个突出的特点:
1、强调了课外阅读的拓展,要加大阅读量
从第一单元的内容开始,到每一教材的导读,课后的练习,到“课外书屋”等,都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本学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5万字。
如第五组综合性学习、第八组“走进毛泽东”等,都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
2、强调与生活的联系紧密,要加强实践性
P5: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如第三组习作(P54):在习作之前,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物品,然后再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
如第五组综合性学习。
3、强调写作方法的学习,要加强读写结合
如:第二组习作(P36):回忆一下课文中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P37“交流平台”:我们可以交流一下: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还可以说一说自己的习作是怎么表达感情的。第六组:描写人物的方法。
“交流平台”是从本册开始新设立的栏目。从“交流平台”的设计中,可以真切感受到编者把语言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点。“如何表达情感”“语句好在哪里”“注意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把学习的重点直接指向文章的语句及表达方式。这个平台的主要使用方式就是“交流”,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说课文中是如何写的,也可以说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写的,把课文学习和学生习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如:第三组P54
4、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要加强学法指导
“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你对读书带来的乐趣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你是否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所有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我们都可以回顾交流。”(回顾·拓展一)
“在搜集和运用资料方面,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如,搜集到了哪些资料?是通过什么途径搜集到的?运用了哪些整理资料的方法?在哪些地方用上了搜集到的资料。”(回顾·拓展七)
“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们来小结一下各自的学习收获。如,学到了哪些新知识,积累了哪些语言材料,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外阅读、课外练笔方面有哪些新的体会。你还可以对自己的学习作出简要的评价,或者和同学相互评一评。”(回顾·拓展八)
三、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二)识字、写字教学
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三)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指导朗读、默读。精读词句,积累语言。精读课文,领悟感情。精读内容,领会方法。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3)选读课文的教学
可按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自读,也可以作为期末综合复习材料,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
(4)课外阅读的指导(详见下文)
(四)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安排7次口语交际,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口语交际融合在整个综合性学习中。这7次口语交际有的是结合专题内容,有的是从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而安排的话题;有的单元只提供一个话题,有的则提供两三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本册的口语交际,首次安排了辩论和演讲的形式,教师要注意不要拔高要求。
本册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倾听和应对的能力,又要重视培养独白(如演讲)的能力。
(五)习作教学——我会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调整内容。核心思想是多练,浅练,多赏识。
本册习作共安排了7次,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习作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之中。此外,结合课文学习,安排4次小练笔,作为片断练习。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真实、具体是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时,要鼓励学生如实表达。比如,写生活中的启示,可以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观察寻找,并思考这件事情(或几件事情)给自己什么样的启发。习作时,要鼓励学生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写具体。此外,要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提倡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良好的文风。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
3.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
(一)共性目标(参考教学参考书)
1.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五、教学重点
(一)共性重点(参考教科书)
1.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训练等,但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朗读、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本册教材有两个单元着重进行默读和背诵的训练,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
2.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本册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各单元有明确的阅读、习作、听说训练点,教学中要把这些训练点的要求落到实处。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转移到训练目标导向上来。一篇课文教学2-3课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发挥“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提示”的教学,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前;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中进行;还有的可以在学完课文后再巩固、加深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本学期刚开始学习给课文分段,分段的教学一般应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以后进行,而不宜在一开始接触课文就进行。
3.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本册教材的单元训练点编排,考虑到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联系。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表达的方法,从读中学写。听说训练除了教好4次听说训练外,阅读教学中要练习听话说话,作文教学一般也要从说到写。

扩展阅读

2017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西师版)


2017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西师版)

一、基本内容

(一)卷首语:简介内容,激发兴趣

教科书首页用一段简短优美、富有激情、洋溢童趣、充满诗情画意的卷首语,简介了本册教科书主要的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亲近教科书、走进教科书、学好教科书的浓烈兴趣与强烈愿望。

(二)课文:意蕴丰厚,开阔视野

本册教科书选有32篇课文。这些课文按其组元方式的不同,分为八个专题:即自然景观、儿童世界、动物世界、人物世界、美好情怀、生活态度、哲理思索、传统文化。

一单元: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二单元:充盈童心的儿童世界

三单元:奇妙有趣的动物世界四单元:多姿多彩的人物世界

五单元:荡气回肠的美好情怀六单元: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七单元:发人深省的哲理思索八单元: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一单元的课文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看海》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海潮的千姿百态,变幻无穷;《古诗两首》中那黄师塔前深红浅红相映成趣的桃花,湖阴先生茅舍前绿水青山环绕的田园风光向我们迎面扑来,令人心旷神怡;《三峡之秋》那早上的明丽、中午的热烈、下午的朦胧、夜晚的幽静,仿佛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受到三峡美景的无穷乐趣;《游漓江》让我们领略了漓江两岸山峰的独特与神奇。读了这几篇课文,令我们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自然风光真是美丽神奇!

二单元的课文带领学生走进了充盈童心的儿童世界。《捅马蜂窝》通过叙述“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我的悔恨心情。《我没有钓住那条鱼》通过描写我和叔叔钓鱼的经历,告诉我们在事情未办成之前,就四处张扬、吹嘘是不可取的。《藏羚羊的故事》描绘了老羚羊截车求救的壮举和科考队员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深情。而《蝈蝈》中,蝈蝈的遭遇牵动着两个孩子的心,他们的纯真感动了老人,让蝈蝈又重新获得了自由。

三单元的课文带领学生走进奇妙有趣的动物世界。懂得疼爱儿女的《母鸡》,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一只贝》让我们油然而生敬意;《狼群》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了狼群的群居生活情况,让我们感受了狼的团结协作;《动物的“睡眠”》让我们了解了蝙蝠、海参和蜗牛那独具特色的睡眠,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四单元的课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人物世界。《少年闰土》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弹琴姑娘》赞扬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的好学精神;《高斯智断瓶中线》让我们不得不佩服高斯的聪明才智;《观书有感》和《神奇的书》告诉我们读一本好书能让人经历一次丰富的精神漫游,能让我们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书将伴随我们一生的成长。

五单元的课文让我们领略到真挚的人文情怀,感受到人世间的美好情感。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封《不平常的信》,中国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博爱之心和爱国之情是那样动人心魄;在《革命烈士诗两首》中,革命者虽然深陷囹圄,可志存高远,誓死永葆革命气节的豪迈之情跃然纸上;《许世友四跪慈母》中母亲的深明大义,许世友对母亲的孝敬感人至深;《鸡毛信》中小英雄海娃的勇敢和机智也深深震撼着你。

六单元的课文颂扬了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我的老师》展现了一位残疾老师乐观向上,对生活和工作充满了强烈的爱和执着的追求;《阳光很活泼》赞美了儿子那充满想象的童心,同时告诉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感受;《信任》让我们将感受到美丽的田园风光以及人与人之间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从而明白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是幸福的;《网上呼救》让学生体会桑恩在苏娜危急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对一个生命来说多么重要,继而懂得“雪中送炭”似的助人是值得赞扬的。

七单元的课文引领学生进行发人深省的哲理思索。《鹬蚌相争》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与别人相持不下时应该宽容、谦让,否则,真的会“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自然之道》中的旅行者那“自作聪明”的惨痛教训发人深省;《蜘蛛脱险》中一只小小的蜘蛛居然能从火海中、从“海洋”中安然脱险,是因为它在绝境中不沮丧、不灰心、不放弃;不受世俗的束缚,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生命才更完美,这就是《心田上的百合花》这个美丽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八单元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丰富的传统文化。《颐和园的长廊》让你领略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景象,你会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女娲创造人类》让我们了解关于人类起源的美丽神话故事,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感情;古诗《出塞》和《示儿》不仅让你感受到古代诗人渴望和平和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更让你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以高大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以上八个专题的课文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有开阔的读写视野;既贴近时代的发展,又富有教育的价值;既彰显语文学科的特点,又突出语文学习的实践。

全册33篇课文按其要求的不同,分别安排了16篇精读课文,8篇批读课文,8篇略读课文。

精读课文:(16篇)旨在具体落实课标对本年段的学习要求和学习任务。

批读课文:(8篇)旨在引导学生借助旁批,习得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把握阅读要领,学会多角度、有创意地读书。

略读课文:(8篇)旨在引领学生自主阅读,独立阅读,感受阅读乐趣。

这三种类型的课文,尽管课型不同,课堂教学的重心不同,学习方法的着力点不同,但是它们都紧紧地以“三维目标”为轴心,以五年级(上)的学习要求与任务为目标,以该学段学生的认知学习心理为基石,注重彼此渗透,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

(三)积累与运用:强化基础,习得方法

本册《积累与运用》有6个固定栏目:“温故知新”“语海拾贝”“互动平台”“口语交际”“习作百花园”“自主阅读天地”。“互动平台”是新增加的栏目。

1.温故知新

旨在引导学生巩固旧知,发现新的语言现象,探究新的语文学习方法,进而引发学生亲近母语、喜欢母语的情感,并习得一些语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

一单元:复习学过的佳句,感悟“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二单元:通过对含有“像”或“好像”等词语的句子理解,让学生明白含有“像”或“好像”的句子并不都是比喻句。

三单元:复习两组有关动物的成语,体会成语不同的感情色彩。

四单元: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形容词重叠的作用。

五单元:体会破折号的不同作用。

六单元:让学生发现景物描写能带给人嗅觉、视觉、听觉上的感受。

七单元:感知运用成语的好处,从而在写话、说话时恰当运用。

八单元:感受和认识三种问句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2.语海拾贝(或词语拾趣)

旨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认识母语资源的普遍性、多样性与趣味性,进而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的积累,不仅在课本中,在课堂上,更在生活之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

一单元:选编的四句诗紧扣单元主题,把景物特点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出来。旨在积累的同时,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精练性,一句诗就是一幅生动的画。

二单元:选编的九个四字词语,都是描写绿的词语。第一排三个词语描写绿的形态;第二排三个词语描写绿的范围;第三排三个词语描写绿的时间。旨在积累的同时,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丰富和它们在用法上区别。

三单元:选编五条写有关动物的不同行为与自然天气关系的谚语,目的是让学生丰富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

四单元:选编了十二个描写人物的词语,第一组是描写神态的,第二组是描写人物心理感受的,第三组是描写人物情感的。旨在积累的同时,让学生悟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五单元:选编了四则于怎样做人的名言,有的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志气,有的告诉我们做人要重“义”,有的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洁身自好……旨在积累的同时,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

六单元:主要是通过词语接龙这一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词语,发展思维。

七单元:选编了六个八字词语,左边三个讲的是争斗的害处,右边三个讲的是与人和谐相处的道理。旨在积累的同时,让学生领悟与人相处的道理。

八单元:选编了四则有关学习的名言,旨在使学生在感受和积累幽默语言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

3.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是第三学段新增加的一个栏目,是西师版课标教材的一个创新。旨在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老师、学生、文本、编者等的对话,梳理语文知识、探究学习方法、交流读写心得。

一单元:总结本单元的读写知识:写景要注意抓住特点,要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展现景物的特点。

二单元: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三单元:引导学生相互总结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相互学习的习惯,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四单元:体会准确、恰当的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特点所起的作用。

五单元:体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的表达方法。

六单元:了解插叙的写作方法。知道插叙运用得当,可以使文章的情节更加曲折,内容更加丰富。

七单元:学习读全文写体会和摘录重点句写感受的读书方法。

八单元: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口语交际(或综合性学习)

旨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注重与现实生活的链接。

如本期有五个口语交际话题:即《说说自己的“傻事”》《保护青蛙》、《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谈谈你对两只蚂蚁的看法》。这些口语交际的话题有的延伸于文本,有的诞生于生活。它体现的是语文学习与生活世界的相通相融,彰显了语文学习与生活无界限。

二单元:本单元口语交际话题《说说自己的“傻事”》,是由本单元课文《捅马蜂窝》引出的,它植根于儿童多姿多彩的生活。每个孩子都曾顽皮任性过,都曾因好奇贪玩、幼稚莽撞而干过一件“傻事”,这不仅能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而且能说清楚,说具体。有利于在培养学生表达、倾听的同时,让学生打开思路,畅所欲言,相互启发。

三单元:本单元口语交际话题《保护青蛙》,既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又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针对此问题引导学生去进一步了解青蛙,分析原因,把自己的感受、看法和建议告诉大家。让学生懂得关心社会问题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意识,养成耐心倾听的习惯。

四单元:本单元口语交际话题《推荐自己喜欢的书》,旨在通过交际实践,使学生乐意把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清楚明白地推荐给他人,培养学生表达、倾听、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和课外自主阅读的习惯。

五单元:本单元口语交际话题《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在本单元《许世友四跪慈母》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它生成于单元的课文,但是又延伸于课外,链接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此次口语交际,不仅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开启思维,还引导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从小培养尊老爱幼的好品质。

六单元:本单元口语交际话题《“桃子自采”这种购物方式能否大面积推广》。是由本单元课文《信任》引出的。每位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因此,此次口语交际能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对话的兴趣。

七单元:本单元口语交际话题《谈谈你对两只蚂蚁的看法》,是让学生围绕《两只蚂蚁》展开辩论。每个学生由于其生活的阅历不同,经验不同,必然有着不同的见解。此次口语交际话题,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勇于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交流时要注意礼貌,不能用言语刺伤别人。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它们分别是一单元“世界风光展”和八单元的《“规范用字”调查》。

一单元的“世界风光展”旨在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介绍世界自然风光,扩展学生眼界,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八单元的《“规范用字”调查》把学习语文的视点引向生活,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与语言实践紧密联系,让学生到大街上、商店里以及一些广告用语中,去发现错别字、滥造字、乱用成语等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养成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

这些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实践”的机会,或亲历亲为去调查,或与小伙伴合作举行世界风光展。这既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集中展现提供了平台,又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多地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开启了一扇扇新的视窗。这些都是学生在课堂上无法领略的人生风光。

总之,本册的“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都体现了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语文实践的过程。这样的编排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艰辛和快乐。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口语交际”或“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经历的不仅仅是实践语文、运用语文的过程,更是难忘的情感历程、生命历程。

5.习作百花园

旨在贴近儿童生活,让学生愿意习作,能够习作,乐于习作。本册教科书安排了八次习作练习。即,一单元的“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二单元的“写成长中的一件事”,三单元的“看图编故事”,四单元的“写一个你崇拜的人”,五单元的“写一件让你感动的事”,六单元的“续写《阳光很活泼》”或“写一次印象深刻的就餐情况”,七单元的“写读后感”,八单元的“写调查活动”。

一单元:“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这次习作内容紧扣本单元主题,旨在将本单元学到的读写知识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这次习作给学生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注意描绘出景物的特点;二是写好后要认真修改。

二单元:“写成长中的一件事”。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写一件事来表达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某些感受,让学生初步练习通过叙事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意在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单元:“看图编故事”。写想象习作是这个学段学生的最爱。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课程十分强调的。本次习作要求学生根植于观察,展开想象的翅膀,合情合理、内容具体地写故事,要把故事的经过写清楚。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的多元解读,给学生个性表达、创意表达留足了空间。

四单元:“写一个你崇拜的人”。这次写人的习作较之过去有质的区别,它不仅把学生习作的视点引向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人,而且还引向文学作品或电影电视中的人,给学生自由表达留足了空间,进而引导学生说真话,表真情。

五单元:“写一件让你感动的事”。这次习作紧扣单元主题,让学生写一件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过的使自己感动的事。从学生切身体验入手,让学生有话可写。使学生体会到写作来源于生活,从而养成细心观察与积累的习惯。

六单元:本单元有“续写《阳光很活泼》”和“写一次印象深刻的就餐情况”两个习作的话题,学生可任选一个。续写《阳光很活泼》,要指导学生领悟“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深刻含义,并从文本走向生活,认识生活的多姿多彩,打开创新思维的闸门,尽可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去想象,去写作,真正让学生说真心话,抒真感情。“写一次印象深刻的就餐情况”根植于学生日常生活。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本次习作既可以写对一道菜的回味,也可以写就餐过程中让人感动的场景、感动的人、感动的事等。

七单元:“写读后感”。这次习作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的。顺应了学生表达的愿望,使习作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他们的想象世界,习作也就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了。教科书这样拟题,一是删繁就简,减少头绪,加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二是重视习作的实用性,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读书方法马上用于实践,从而养成终身受用的良好读书习惯。

八单元:“写调查活动”。这次习作内容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话题一脉相承、浑然一体。旨在加强综合性学习与习作的整合,拓宽习作的视野,引导学生多写生活习作、体验习作,明白习作即生活,生活即习作,激发学生亲近习作、喜欢习作的情感。这次习作还明确提出了互改互评的要求。

这些习作的内容,有的来自于口语交际话题,有的来自于综合性学习,有的来自于单元教科书的延伸,有的来自于单元主题的拓展……总之,本册教科书的习作有的生成于文本,得益于文本的学习,这是因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都是由读学写,以写促读,这符合第三学段学生的认知学习心理;有的生成于生活,得益于生活的体验,这吻合学生的经验世界和生活世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以“我手写我口”,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习作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成为学生一种快乐的享受,是本册教科书关注的重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学会修改是本册教科书对习作的具体要求。

6.自主阅读园地

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去实践自己在语文教学中习得的阅读方法,充分感受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与享受,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吸纳一些有价值的读写知识。本册教科书每单元的“自主阅读园地”都安排了一篇阅读文章。它们分别是《拉萨的天空》《那倾斜着的伞》《谈蛙》《爱读爱写的托尔斯泰》《地震中的撑起》《大仓老师》《自信也是一种美丽》《仓颉造字》。这些阅读材料紧扣单元主题,与教科书中的精读课文、批读课文、略读课文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一个文化磁场,共同滋养学生的心灵,共同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共同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奠基。

二、编写特色

(一)在体例上注重学段衔接,循序渐进,意脉贯通。

1.瞻前顾后,夯实学力

本册教科书是第三学段的第一册,承担着由第二学段向第三学段的过渡,阅读练习较之以前教科书,在广度上所拓宽,在密度上有所加强,在深度上有所发掘。如:有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有让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让学生领悟表达方法的,有让学生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的,有让学生延展的,有让学生多元思维的……这些设计不仅体现了编者对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目标的准确把握,还为第三学段后三学期学习的过渡与铺垫起到了瞻前顾后、承上启下的导向与引领作用。

2.意脉贯通,浑然一体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注意了加强整合,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围绕专题精选课文。每个单元都围绕专题精选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课文,力求内容涉及面宽,内涵丰富,语言规范。如,第七单元的专题是发人深省的哲理思索。所选的四篇课文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鹬蚌相争》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与别人相持不下时应该宽容、谦让”,否则,真的会“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自然之道》中的旅行者那“自作聪明”的惨痛教训发人深省;《蜘蛛脱险》中一只小小的蜘蛛居然能从火海中、从“海洋”中安然脱险,是因为它在绝境中不沮丧、不灰心、不放弃;不受世俗的束缚,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生命才更完美,这就是《心田上的百合花》这个美丽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是各项教学内容都围绕本组专题设计,前后内容互相联系,环环相扣。每个单元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从课后练习到积累运用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例如第一单元,在课后练习中设计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站在哪几个地方看到了潮水哪几种不同的景象”和“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出了三峡秋景的哪些特色?”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景物描写的方法。在积累与运用中,“温故知新”让学生发现“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能使描写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语海拾贝”是让学生积累写景的优美诗句;“互动平台”则总结了本单元的读写知识:写景要注意抓住特点,要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展现景物的特点;“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搜集资料后举行一次世界风光展;“习作白花园”则是让学生“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自主阅读园地”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把拉萨天空湛蓝的特点写具体的。这些内容都紧扣本单元主题,使整组教材由感性到理性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余各组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可以这样说,除了“积累与运用”中的“词语接龙”,其他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本单元专题安排的。

三是注重了全册书的整体建构,注重了各单元主题之间的意脉贯通。本册教科书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从儿童的视觉出发,注重了全书的整体建构,注重了各单元主题之间的意脉贯通。如由一单元的自然景观到第二单元走进儿童世界、到三单元的走进动物世界、到四单元的走进人物世界、到五单元的感受美好情怀、到六单元的分享健康生活、到七单元的哲理思索、到八单元的欣赏传统文化。这八个单元的主题循序渐进,浑然一体,它们犹如热情的向导引导学生由身边的一事一景走向自然,走进生活,拥抱世界。编者力图让学生通过本册语文书的学习,去了解社会,感悟人生,让学生在获取语文素养的同时,真正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与幸福。通过本期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我们学语文就是为了更好地关注生命,更好地了解人生,更好地反映生活。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与自然、与世界原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3.继承发展,适度创新

本册教材在体例上和第二学段基本一致,除了继续夯实基础外,适当增大了“课文链接”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丰富知识。在“积累与运用”中增设了“互动平台”和“词语拾趣”。“互动平台”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老师、学生、文本、编者等的对话,梳理语文知识、探究学习方法、交流读写心得。“词语拾趣”让学生在词语接龙的游戏中,激活思维,运用自己已有的积累,进一步丰富词汇。

4.认写同步,规范书写

本册教科书采取认写同步,要求认写158个字。要求认写的字都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批读课文后的方格里。

(二)在选文上注重文化浸润,精神引领,审美熏陶。

语文教育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精神底子。本册教科书的选文十分注重文化的浸润,编者力求通过一篇篇文质兼美、声情并茂的课文,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或开启一扇窗,或打开一扇门,或开辟一番新天地。

1.崇尚民族文化

翻开书的目录,我们看到能体现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文章比比皆是。如:有讴歌中华民族仁人志士人性之美的《许世友四跪慈母》《革命烈士诗两首》;有颂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颐和园的长廊》《女娲创造人类》;有赞美中华民族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美德的《弹琴姑娘》;有反映中华民族美好情怀的《不平凡的信》《这里危险,让我来》;有展现中华名山胜水的《三峡之秋》《游漓江》;还有千古吟唱,至今不衰的古诗《出塞》《示儿》等。这一篇篇课文,不仅渗透着中华民族对祖国那份深深的情、浓浓的爱,而且足以让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与辉煌感到由衷的惊叹与折服。

2.尊重多元文化

本册教科书十分注重对异族文化的欣赏与理解。如《高斯智断瓶中线》这篇课文让我们不得不佩服高斯的聪明才智。《我没有钓住那条鱼》通过描写我和叔叔钓鱼的经历,告诉我们在事情未办成之前,就四处张扬、吹嘘是不可取的。《信任》让我们将感受到美丽的田园风光以及人与人之间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从而明白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是幸福的;《网上呼救》让学生体会桑恩在苏娜危急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对一个生命来说多么重要,继而懂得“雪中送炭”似的助人是值得赞扬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以高大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关注儿童文化

儿童文化是一种诗性的文化,是一种率真的、质朴的文化,它反映着纯洁的童心,洋溢着纯净的童情,充盈着纯朴的童趣。本册教科书注重张扬儿童文化,让学生浸润在儿童文化所营造的美丽的世界中。如《捅马蜂窝》这篇课文,通过叙述“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我的悔恨心情。而《蝈蝈》中,蝈蝈的遭遇牵动着两个孩子的心,他们的纯真感动了老人,让蝈蝈又重新获得了自由。《鸡毛信》中小英雄海娃的勇敢和机智也深深震撼着你。

总之,本册教科书的选文,为学生精神的丰富与愉悦提供了好的蓝本,较好地体现了选文的可读性、指导性、时代性和人文性。它将有助于学生在一课课的阅读历程中,去读文字,去读心灵,去读自然,去读大千世界,让语文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享受精神自由与语言发展的共进、共享、共生的过程。愿这本语文教科书成为促进学生精神发展与语文综合素养发展的“点灯的人”。

(三)在练习上注重灵动生成,夯实基础,学以致用。

语文基础知识是一个人在小学阶段需要牢牢掌握的。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多种题型的练习,夯实基础,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自如、灵活地运用,这是十分重要的。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不能贬低语文基础知识的作用与价值。因为,一个人丰厚的语文素养,来源于坚实的基础,服务于多彩的生活。鉴于这样的认识,本册教科书的编者十分注重练习题多元、多维的设计;十分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灵动性,注重语文练习的生活化、体验化,以促使学生的语言与实践的共存。

1.练习的表述具有启发性与情感性

本册教科书的课后练习、口语交际以及习作等语言表述具有启发性与情感性,如:《网上呼救》课后一题,写道“一个美国的孩子竟让远在芬兰的女孩及时获救,太神奇了!朗读课文,了解救人的全过程。”入情入境的语言表述,如诗如歌的惊叹,不仅点明了学习的要求,更易于诱发学生愿读、爱读、乐读的激情。再如,四单元的口语交际与习作百花园的语言表述富有启发性和情感性,能激发学生想说、乐写的愿望。

2.练习的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

(1)注重学与思的结合。

课后习题的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借助简明扼要的阅读提示,通过自主探究去思考、领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及规律。如,《我没有钓到那条鱼》一文中,设计了“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旨在为了让学生掌握“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藏羚羊的故事》一文中,设计了“课文中有一些感人的场景描写,找一找,勾一勾,说说你的休会”,《母鸡》一文中,设计了“读句子,想画面,体会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我的老师》一文中,设计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回忆了刘老师哪几件事,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旨在引导学生领悟其表达方法。《积累与运用》中的“温故知新”“语海拾贝”中感悟“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体会形容词重叠的作用都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去体会语言表达的妙处,去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

(2)注重学与用的结合

《古诗两首》一课的“课文链接”中,让学生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体会作者的情感;《三峡之秋》课后第三题让学生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旁批,写出你的体会;《捅马蜂窝》一课的“小练笔”中,引导学生想象马蜂回来重建家园的情景,再写下来;《我的老师》一课的“小练笔”中,让学生写写你熟悉的一位老师的外貌或生活中让你感动的一个情景。另外,不少课文后面都设计了用带点词语造句的练习,让学生随时对词语进行积累和运用。这些题型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等。

(3)注重学与创的结合

课后练习的设计,重视向生活拓展,向实践延伸。学了《不平常的信》一课后,让学生想象战士们读了那封不平常的来信后想了些什么,再以赵蒙生战友的名义回一封信;学了《蝈蝈》一课后,让学生议一议“蝈蝈真的是咬破笼子逃走的吗”,鼓励学生独创性的理解。

3.练习的设计具有生活性与开放性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引导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例如,《信任》中要让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课后安排了一个练习题:“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吗?与同学交流交流”。让学生互相交流生活中的类似的经历,谈谈自己真实的感受,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次语言交际的实践活动。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好书,是体现教材开放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在《古诗两首》后面链接了杜甫的同题诗,让学生读后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在《女娲创造人类》后面,设计了“关于人类的起源还有一些美丽的神话故事,课外去找一找,读一读”;在《革命烈士诗两首》的后面,设计了“搜集革命烈士的诗歌,举办一次诗歌朗诵会”。这不仅适当扩展了课文的学习,还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果有条件,他们可能会把这些相关的材料找来阅读。三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如《说说自己的“傻事”》植根于儿童多姿多彩的生活,《保护青蛙》既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又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孝敬父母、尊敬长辈》链接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些话题从生活中来,通过口语交际,既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应对能力,又能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安排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八单元的《“规范用字”调查》,把学习语文的视点引向生活,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与语言实践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具体、实在、可感的生活情境中,如:去大街上、商店里以及一些广告用语中,去发现错别字、滥造字、乱用成语等现象。这样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4.练习的设计具有自主性与合作性

“激励自主”是西师版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原则。本册教材练习的设计体现了较强的自主性与合作性,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练习导学、导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有的是自己提出朗读、积累的要求,例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词句,并背下来。”有的是就某个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与大家交流感受,例如《网上呼救》后的“网络还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大家交流交流”。这样的编排,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学,学会与老师、同学合作学习。二是在批读课文后面设计了练习题,对学生提出了自主批读的要求。三是“积累与运用”中新增了“互动平台”这种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有利于学生发现语言规律、梳理语文知识、探究学习方法、交流读写心得。四是每个单元都安排了“自主读写园地”,安排了学生自主批读的文章,增强了对批读的要求,以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读写能力。

5.练习的编排具有过渡性与前瞻性

由于本册教科书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本册教科书课后练习还注重了过渡性与前瞻性的设计。如:在《藏羚羊的故事》课后“小练笔”中设计了“用几句话写写你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的练习,这就为第七单元习作写读后感作了铺垫。在《鹬蚌相争》的课后链接栏目里安排的是《鹬蚌相争》的文言文,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编者是想借助这篇课文让进入高年级的学生感受一下古文,使学生对祖国的文言文有初浅的了解,为六年级文言文的学习作了巧妙的铺垫。这样就注意了知识的前后衔接。

三、教科书的实施建议

(一)识字、写字的实施建议

1.自主识记,教师点拔。2.自查自练,灵活运用。

3.留足时空,加强指导。4.规范书写,提高绩效。

本册识字与写字认写同步,要求认写158个。本册教科书的精读课文与批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识和写的字。高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教学要更加放手。教学中,对少数不易读准或易混淆的字,教师应做适当的指导。对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教师应作重点指导,让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写对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要重视学过的生字的灵动生成与实践运用。五年级(上)册,要继续加强对学生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指导,充分发挥书法作品对学生的审美熏陶作用,让学生能通过识字写字教学,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二)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

1.精读课文的实施建议

(1)回归个体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从这两段话我们可以体会到:阅读教学必须回归个体,走向对话。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想法,不要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2)重构目标

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而长期以来教育却遮蔽了这种本源性的需求,而把教育的目的异化为知识、技能,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教育固然传授知识,但知识只有工具价值,教育的目的在于用知识启迪智慧,将智慧融入生命,最终提升生命的意义。因此,我们既要熟悉小学阅读教学总目标,又要牢记各个年段目标。在教学中要落实年段目标,体现阶段性;还要望着总目标,想着相邻年级的目标,体现阅读训练螺旋上升、稳步推进的连续性。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在阅读技能方面,继续加强朗读训练,并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课文,了解“我”在钓鱼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此外,加强了默读的训练。教材对默读作了循序渐进的安排,如,“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漓江两崖山峰的独特与神奇”,“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在8分钟内将课文默读一遍,说说海娃是个怎样的人”。这些安排在理解方面和默读速度方面都进一步提高了要求。在阅读理解方面,第三学段的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教材在引导学生把握内容、体会感情、揣摩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等方面,采用多种形式,做了具体的安排。老师们在钻研教材进行教学时,要在准确把握和具体落实教学目标上下功夫,这对用好教材、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3)夯实基础

①朗读、默读,相得益彰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朗读、默读不可偏废,根据需要,恰当选择,才能相得益彰。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让学生通过自主地读、入境入情地、设身处地地读,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进而提高自己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另外,教师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精读课文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如《自然之道》;有的精读课文也不是全篇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教师要抓住重点的句段,指导学生练读。

本册的默读,重点是提高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如《鸡毛信》一课明确提出“在8分钟内将课文默读一遍”的要求),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②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本册教学要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展开联想,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理解。继续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如,《我没有钓到那条鱼》课后练习“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狼群》课后练习“联系课文内容,把表示褒义的词语勾画出来”,以及《藏羚羊的故事》课后练习“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带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等等。二是积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本册教材中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方式有多种,如,背诵指定或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或自主积累好词好句,熟记“语海拾贝”中的成语、名言警句、谚语、诗句等。对于教科书中安排的背诵、抄写、自主积累的练习,应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三是运用。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出了阅读教学要“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的观点: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西师版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这一思想,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③精读课文,领悟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卷首语、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课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一是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阅读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在教师重点讲解和与同学阅读感受的交流中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示阅读思路,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重点领悟的部分,也为批读文的教学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悟自得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要用现成的教师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不要偏离文本提思考价值不大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处理好正确的阅读导向和个性化解读的关系,使学生既学习阅读,又学习做人。

④精读内容,领会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为了让学生领悟表达的方法,课后采用了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如,《看海》课后第二题“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说说它们在表达上的作用”是让学生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母鸡》课后第二题“读句子,想画面,体会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是让学生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三峡之秋》课后第二题“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让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高斯智断瓶中线》课后第三题“读下面的句子,与同学议一议这个细节在文中的作用”则是让学生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我没有钓住那条鱼》课后第四题“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精彩,读一读,抄一抄”是让学生领悟环境描写有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4)培养能力

要重视学生感悟能力、探究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培养。五年级(上)册教科书,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①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阅读教学精读阶段的重要目标。感悟能力,是指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一是重视读中指导,充分发挥教师朗读的示范作用。曾国藩曾如此描述读书心得:“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己,庶渐渐可入佳境。”学生要进入美妙的阅读“佳境”,须“悟文”,须“入情”,须“传声”,因为文美感目,情美感心,声美感耳。二是研读重点词语,让学生品味词语使用的精妙。比如,《捅马蜂窝》“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三是让学生在读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和智慧,读出情趣和理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前者是让学生感悟文本的情趣,后者是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理趣。感悟的过程是学生亲历体验的过程,需要认知的参与,需要情感的参与,需要理性的思考,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四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把学和用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曾经说:“看整篇课文,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能把握住文章的脉络,明白作者的思路即可,着力点可以放在读写的结合上。

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指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的能力,是感悟能力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感悟与探究是交织使用的,学生感悟不透,教师引领学生探究,然后再深入感悟。这样,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探究能力就得到了培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一只贝》的课后练习“朗读课文,提出你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③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是一种捕捉要点的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读书,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把文章由厚读薄,把长文章读短的能力。概括能力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过去阅读教学偏重于串讲、串问,偏重于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教学用的时间较多,收效却不大。现在阅读教学又偏重于感悟、体验,至于感悟什么,体验什么,教师往往把握不住、目标不太明确。虽然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提出给阅读的文章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不等于说这方面的训练就不要了。有的课文,较适合分段,段落大意也容易归纳,是可以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一种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掌握这种方法。我们反对的是给每篇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5)注重课外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数量,教师不能将其作为“软任务”而忽略。因为没有一定阅读量的保障,学生是很难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的。“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与教科书配套的《新阅读》,是比较好的课外阅读材料。教师要经常推荐课外读物;指导阅读方法,特别是读整本书的方法;鼓励摘录好词佳句,做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但不能硬性规定,任何成年人都不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读书);提倡亲子阅读(父母与子女共同阅读、交流);组织读书汇报会、开展读书评比活动等。在不断指导与交流中,学生必定会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尝到阅读的甜头,进而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生一旦把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好读书,读好书,那么无论在阅读能力上,还是在学习潜能上,都会给我们意外的惊喜。

以上几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每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特点各有偏重。教师可参照教材的安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突出教师的教学个性。

2.批读文的实施建议

批读文也属于精读课文,在精读课文的实施建议基础上,重点应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读自悟,拓展迁移,自主旁批。中年级的批读文没有指令性的批读任务,教学时可以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尝试旁批,而高年级的批读文却有了明确的批读要求。

3.略读课文的实施建议

本册安排了8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回顾单元精读课文的主题内容及表达的主要特点;然后独立阅读课文、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最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三)积累与运用教学的建议

温故知新:自主发现重视点拨

语海拾贝:熟读成诵丰厚底蕴

互动平台:自读自悟学以致用

口语交际:重激趣重应对重倾听

实践活动:学语文用语文

习作百花园: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自主阅读园地:独立阅读享受乐趣

(四)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进行口语交际,要重视培养学生倾听和应对的能力,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实际,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创设特定的情景

口语交际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具体的情景就无法进行。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中,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期待和情感冲动,使学生进入一种渴望情感表现和交流,希望投入到情感活动中去的跃跃欲试的积极状态,这是使课堂富有生命活力的基本条件,也是让学生的情感生活成为可能,使他们的情感体验不断提升得以发展的基本条件。创设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意义,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围绕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二是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三是要创设多个情境,在逐渐深入的互动中,体现交际的内容由比较简单、表面,到交际得比较丰富、深入的训练过程。

2.要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倾听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可以捕捉有效信息,把握主要内容,揣摩其表达的意图,应对时可以及时调整说话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有效的言语沟通。教材中多次出现“和同学交流”“互相评一评”“议一议”等提示,学生要互相评一评、议一议,就必须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当然,每次的口语交际,听、说双方随时发生着交换,都会涉及到倾听,都要引起老师的关注。

3.要培养学生应对的能力

口语交际效果的好坏在于学生应对的能力。本册教材的口语交际十分重视学生应对能力的培养。如,第六单元口语交际“‘桃子自采’这种崭新的购物方式能不能在社会上大面积推广?如果认为能,请说出理由;如果认为不能,也请说明原因。”这次口语交际除了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有条理的表达外,还有一大功能,就是要通过辩论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善于从对方发言中捕捉有用信息,然后进行恰当的应对的能力。

4.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

生活即课堂,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例如“保护青蛙”,通过引导学生去进一步了解青蛙,分析青蛙数量减少的原因,提出保护青蛙的办法,并议一议这些办法管不管用,让学生懂得关心社会问题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意识。另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安排时间和提供机会拓展学生口语交际的渠道。比如,请学生主持班队集体活动,组织他们参加演讲、讨论、辩论,学做小记者、小导游等。总之,凡是能让学生发表意见进行交际活动的机会,教师、家长不包办代替,把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勇于、乐意、善于与人进行交往。

5.要采用发展性评价

口语交际有效的评价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必要手段。《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首先,口语交际的评价应注重激励性,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流畅的语言大胆交流,让学生的真言、真情、天性、灵性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其次,口语交际的评价要有发展性,要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在口语交际中,发现学生用词不当,出现语句颠倒重复、语意不够顺畅等不够规范、不够准确、不够清楚、不够条理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评议,纠正。对重要的,带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还应加以强调,以期引起注意。

(五)习作教学建议

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的习作进行了两方面的安排:一是在每单元的“积累与运用”中安排一次习作,全册共安排了八次。这八次习作,在习作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变化,既兼顾了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又增加了续写和写读后感的练习;在表达方面提出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和“分段表达”这一明确要求;在习作习惯上也提出了“写完以后。自己读读,并进行修改”的具体要求;同时,还重视了与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整合。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4次小练笔。为此,我们在本期习作教学中要把握好年段要求,处理好四个关系,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

1.整合目标,正确处理好“作文与做人”的关系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表与里、皮与毛、血与肉的关系。写作是思想感情的文字表露,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故叶老提出:“作文即做人”。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作文与做人”的关系,整合三维目标,求真,求善。

求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表达真情实感。”我们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熟悉的事物,从教师为中心的师授作文转到以学生为主的自能作文上来,争取达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的要求;从过高的文学性作文转移到实用性作文,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写自己有感受的想写又喜欢写的东西,并且内容不限,文体不拘,长短随意。

求善。北师大教授康剑说过:“一个人最值得珍视的是仁慈的天性,这远比聪明更重要;如果缺乏仁慈的天性,就是应该通过艰苦修炼来叩击良知;如果连良知也叩击不出来,那就要以长期的教育使他至少懂得敬畏,恪守规矩;如果连这也做不到,那就只能寄希望于他们愚钝和木讷;如果他居然颇具智能又很有决断,那就需要警觉,因为这样的人时时进入一种可怕的梦魇,并把这种梦魇带给别人”为此,我们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的同时,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的独特感受以及个性化表达与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致,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2.正本清源,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对小学生来说,写作知识虽然也很重要,但获得写作知识不是作文教学的目的。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在获得写作知识的过程中习得方法,培养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在习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多读、多写、多说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主要方法。

多读。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该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让他们从阅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多写。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多写是很重要的。为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坚持课外练笔。本期教材中安排了4次小练笔,但这还不够。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练笔,如,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多说。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经常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等,切实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为人际交往和书面表达服务。

3.开源导流,正确处理好“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心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作文就只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因此,作文教学要正确把握“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开源导流。

教师要做有心人,为学生“开源”。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观察、在活动中观察,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的自主性。其次,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逐渐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拓宽观察面。如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观察与联想相结合,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选择合适角度,广泛观察,进行“局部放大”,细致反复地观察等。第三,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第四,诱发习作“灵感”,培养练笔兴趣。

教师要做热心人,为学生“导流”。首先,导“真情实感”。我们要引导小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笔去写小学生的生活,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其次,导习作个性。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多让学生自主拟题,尽量少写命题作文。

4.评改结合,正确处理好“指导与讲评”的关系

作文讲评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的信息反馈。作文讲评是学生作文后的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作文前的指导更重要,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更有帮助。为此,我们要正确把握“指导与讲评”的关系,评改结合。

首先,要多元评价。即把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合作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结合起来。其次,要评改结合。作文讲评和修改要结合起来进行,不能截然分开。一是教师批改要为讲评做好准备,教师边批改边做好批改记载,写出情况分析,找准原因,切中要害,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评;二是应边评边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要“趁热打铁”,随时改正,有共性的问题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集体修改。第三,要适时表扬。教师讲评时要客观分析,一分为二,不能一味否定。要用中肯的语言指出要害,指出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引导他们接受教训积累经验不断前进。即便是很差的作文,教师也应肯定点滴成功之处,适时进行表扬鼓励。存在的问题可用和蔼的语气个别面评面改。这样,就会树起后进生的信心,增进写作兴趣,以便迎头赶上。

(六)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建议

高年级的综合性学习,要比较充分地体现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注重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本教科书是根据课标精神编写的。各实验学校的教师们在使用时,要做到“三读”、“三定”、“三思”。

“三读”,即

潜心研读课标,正确把握年段要求;

精心品读教科书,正确把握教科书内涵;

悉心解读学情,正确把握学生特点。

“三定”,即

一曰“定标”:确定教学目标。

二曰“定点”:确定落实目标的切入点、训练点、着力点。

三曰“定法”:选择确定教学方法。

“三思”即

课前反思,和经验对话

课中反思,和实践对话

课后反思,和理论对话

2017-2018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2017-2018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较已往相比,本学期每单元增加了1篇略读课文(共2篇)。“语文园地”的名称变为“回顾与拓展”。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有的专题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注重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如,月是故乡明,生活的启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有的专题是从人物的角度提出的,如,走近毛泽东;还有的专题是从文体的角度提出的,如,学习说明性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的方法。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本册在编写中进一步加强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有时在略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也有“连接语”。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每一组从导语到课文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教材还选取了一些富有时代感的文章,如,《最后一分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会看病》。《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慈母情深》《青山处处埋忠骨》。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首先,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

 其次,适当调整教材体例,将“口语交际·习作”单列。加强对“口语交际·习作”的指导,增加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性。

(五)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本册重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除继续保持“资料袋”“阅读链接”;教材还在“回顾·拓展”中增设了“课外书屋”这一新栏目,旨在介绍、引导学生读课外书,读整本的书,特别是读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在“小练笔”中引导学生联系课内外阅读和生活实际,记下自己的感受、见闻和想象。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通过语文活动和大量阅读,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

 四个突出的特点:

1、强调了课外阅读的拓展,要加大阅读量

从第一单元的内容开始,到每一教材的导读,课后的练习,到“课外书屋”等,都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本学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5万字。

如第五组综合性学习、第八组“走进毛泽东”等,都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

2、强调与生活的联系紧密,要加强实践性

P5: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如第三组习作(P54):在习作之前,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物品,然后再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

如第五组综合性学习。

3、强调写作方法的学习,要加强读写结合

如:第二组习作(P36):回忆一下课文中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P37“交流平台”:我们可以交流一下: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还可以说一说自己的习作是怎么表达感情的。第六组:描写人物的方法。

“交流平台”是从本册开始新设立的栏目。从“交流平台”的设计中,可以真切感受到编者把语言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点。“如何表达情感”“语句好在哪里”“注意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把学习的重点直接指向文章的语句及表达方式。这个平台的主要使用方式就是“交流”,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说课文中是如何写的,也可以说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写的,把课文学习和学生习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如:第三组P54

4、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要加强学法指导

“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你对读书带来的乐趣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你是否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所有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我们都可以回顾交流。”(回顾·拓展一)

“在搜集和运用资料方面,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如,搜集到了哪些资料?是通过什么途径搜集到的?运用了哪些整理资料的方法?在哪些地方用上了搜集到的资料。”(回顾·拓展七)

“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们来小结一下各自的学习收获。如,学到了哪些新知识,积累了哪些语言材料,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外阅读、课外练笔方面有哪些新的体会。你还可以对自己的学习作出简要的评价,或者和同学相互评一评。”(回顾·拓展八)

三、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二)识字、写字教学

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三)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指导朗读、默读。精读词句,积累语言。精读课文,领悟感情。精读内容,领会方法。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3)选读课文的教学

可按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自读,也可以作为期末综合复习材料,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

(4)课外阅读的指导(详见下文)

(四)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安排7次口语交际,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口语交际融合在整个综合性学习中。这7次口语交际有的是结合专题内容,有的是从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而安排的话题;有的单元只提供一个话题,有的则提供两三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本册的口语交际,首次安排了辩论和演讲的形式,教师要注意不要拔高要求。

本册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倾听和应对的能力,又要重视培养独白(如演讲)的能力。

(五)习作教学——我会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调整内容。核心思想是多练,浅练,多赏识。

本册习作共安排了7次,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习作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之中。此外,结合课文学习,安排4次小练笔,作为片断练习。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真实、具体是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时,要鼓励学生如实表达。比如,写生活中的启示,可以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观察寻找,并思考这件事情(或几件事情)给自己什么样的启发。习作时,要鼓励学生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写具体。此外,要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提倡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良好的文风。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

3.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

(一)共性目标(参考教学参考书)

1.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五、教学重点

(一)共性重点(参考教科书)

1.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训练等,但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朗读、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本册教材有两个单元着重进行默读和背诵的训练,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

2.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本册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各单元有明确的阅读、习作、听说训练点,教学中要把这些训练点的要求落到实处。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转移到训练目标导向上来。一篇课文教学2-3课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发挥“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提示”的教学,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前;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中进行;还有的可以在学完课文后再巩固、加深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本学期刚开始学习给课文分段,分段的教学一般应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以后进行,而不宜在一开始接触课文就进行。

3.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本册教材的单元训练点编排,考虑到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联系。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表达的方法,从读中学写。听说训练除了教好4次听说训练外,阅读教学中要练习听话说话,作文教学一般也要从说到写。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总目标


全册教材总目标
一、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培养自己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和修改作文的习惯。
二、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浯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三、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03/287个生字。
2、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206/181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写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类汉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特点。
四、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听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6、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
五、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六、习作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材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特点】
教材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致力于加强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着上述指导思想,本册课本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培养习惯,打好基础。
(学会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和修改作文)
2、强调积累,注重渗透。
(安排50%左右的篇目背诵全文或片断,安排“读读背背”、“成语积累”)
3、力求简化,便教利学。
(课文篇幅不长,课型简单,练习目标明确,要求适度,可操作性强;阅读、作文、写字“三合一”)
【教材的安排】
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
全册课文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4篇,共28篇。课文分精读、略读两种。右上角有△者为略读课文,意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不列入考试范围。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
【教学时间安排】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十)”,可安排2~3课时的教学时间。
阅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般每课1课时;精读课文短篇的可安排2课时,稍长的可安排3课时。
习作课文,每篇可安排2课时。
综合练习,每个可安排3课时。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

第五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黄山奇松》:本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黄果树瀑布》: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景观得壮美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莫高窟》:课文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课文所介绍的敦煌艺术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学的重点是读书指导,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

《习作5》:这次写习作训练的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四幅神情各异的脸蛋图和一段文字说明。第二部分是对本次习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要把事情写具体,要给习作定题目,最重要的是学习准确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练习5》:本次练习有5项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煌、尊、录、弦、绣、腐、帝、誉、陡、屏、屹、卧、哗、缝、隙、隔、轰、膛、醉等生字,能够正确朗读、书写,理解在文中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熟练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黄山松之奇,黄果树瀑布壮美,以及莫高窟文化历史,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3.能够运用四人小组平台开展互助学习,运用学法迁移开展自学活动,运用编写导游词训练和提高学生语言转述或者复述能力。

4.能够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和语言表达方式,尤其是体会和运用排比、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能够运用习得方法开展小练笔。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和了解写法。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

16黄山奇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品读迎客松的部分。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方法:

朗读法、指导法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0黄山奇松

2.简介黄山。

二、初读课文

A自学课文:

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

3.读读下面的词语,想想她们的意思:

陡崖屹立遒劲郁郁苍苍

宾客盆景饱经风霜情有独钟

郁郁苍苍枝干遵劲枝干蟠曲

B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C检查自学情况:

1.理解词语。

陡崖:陡峭的山崖

屹立:高高直立

遒劲:雄健有力

郁郁苍苍:形容树木长的茂密,一片青绿

饱经风霜:长期经受过自然界的各种锻炼

情有独钟:感情专一,特别偏爱

2.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3.齐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提示生字描红的注意点:

陡:左窄右宽

遒:半包围结构,书写顺序先里后外

郁:左右等宽

2.学生用钢笔描红这几个生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3遍

2.读、抄词语(文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知道“天下第一奇山”指哪一座山?(生:黄山)板书黄山

师:黄山有四绝,以(),(),(),()闻名天下,于是古人赞美黄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人也说:“感受黄山,天下无山“然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却情有独钟,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去欣赏黄山的奇松。

多媒体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

2.补板课题:奇松的“奇”用红色粉笔写大。

3.师:这里的“奇”你是怎样理解?(生回答)

4.师:带着你对“奇”的理解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奇”

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难读的句子和段落多读遍。

出示生字新词:誉为,陡崖,屹立,玉屏楼,宾客,卧,枝干遒劲,枝干蟠曲,郁郁苍苍(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指名学生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请几名学生说。

三、品读探“奇”

1.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师:黄山是松的世界,松的海洋,而最妙的观松处是玉屏楼。在玉屏楼上,你会看到哪些名松?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带问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生读文,指名说。

四、品读“迎客松”

1.过渡:看来这三棵名松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墨去感受迎客松。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二、单元教学目标

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喜欢阅读相关的书籍,积累丰富的语言。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标高,不要盲目求深求透。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即引导学生开展搜集革命领袖的故事,交流毛泽东等伟人的影片内容;读毛泽东的一些诗词作品;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进行习作练习。

25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字,会写3个字。能正确读写“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全诗。

3.理解诗句意思,体会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险阻,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并体会它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歌曲《长征》、长征路线图、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录像、课件。

学生收集长征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毛主席写下的一首气势磅礴的——《长征》。(板书课题)

二、忆长征,开启长征路。

1.提起长征,你知道些什么?(交流手中准备的资料)

2.教师梳理小结长征的历史背景。(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

三、话长征,亲历长征路。

1.自由读诗,初步感知。

2.细读诗句,感悟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等闲”是什么意思?

(2)你怎样理解“万水千山”的意思?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逶迤”是什么意思?你心目中的五岭什么样?

(2)“细浪”指的又是什么?(简笔画)

(3)“磅礴“是什么意思?泥丸指的又是什么?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金沙”指什么?“崖”指什么?“云崖”指的又什么?

(2)拓展“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3)“巧渡金沙江”是长征途中最得意的一笔,作为指挥者的毛泽东心情更是激动万分,诗中哪个字能体现毛泽东的这种心情呢?(暖)

(4)我们一起来看(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画面)配音讲解。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读了尾联这两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开颜”是什么意思?“尽开颜”呢?

(3)“三军”指什么?

(4)指导朗读。

(5)总结:《长征》这首诗毛主席以简洁的语言,豪迈的气势个松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歌颂乐红军战士不怕困难,敢于战胜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二课时

一、唱长征,传承长征魂

1.长征是一座让中国人民应该世代铭记的历史丰碑,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作曲家把它谱成一首气吞山河的歌曲,让我们一同欣赏。

2.播放《长征》歌曲。

3.学唱这首歌曲。

激情升华: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就是一曲久唱不衰的歌。今天,当我们吟唱这首曾经让我们祖辈、父辈为了豪情满怀,热血沸腾的长征歌曲时,70多年过去了,长征的历史正渐渐地离我们远去,远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磨平,但红军的精神却是永恒的。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思考,去读书,看有关长征的历史,读毛主席的诗词、传记,在学习与生活中发扬这种长征精神!

二、学长征,追寻长征路

1.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说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红军的“长征精神”?

2.结合红色旅游线的开辟,请你设计一条“重走长征路”的旅游线路,并搜集主要的红色景点的资料。

3.搜集长征故事,举行长征故事会。

4.开展“毛泽东诗词朗诵会”活动。

26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收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有关历史知识。

2.准备剪辑好了的开国大典的录象。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激情导入

2.揭示课题。

3.播放剪辑好了的开国大典的影像。哪些画面给你留下来深刻的印象?

4.盛大的场面令我们震撼,这样的场面用文字将怎样描述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借助上下文理解词义,读懂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①分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相互纠正生字的读音。

②检查读书,正音。

③关于这场大典,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时间、地点、人员、人数等)

④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大典场面的宏大热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落。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开国大典包括哪几部分?给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第二课时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你从哪些方面体会到这些感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朗读

2.感受典礼的场面。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4)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

3.感受阅兵式的盛况

(1)指名读课文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阅兵式场面宏大?

(3)读到这里,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

(4)讨论。再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A、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B、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C、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4.感受群众游行的盛况

(1)自由读课文

(2)画出描写场面热烈的语句,仔细读一读,品一品。

(3)人们在游行过程中的高呼表达了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二、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两股洪流”指什么?

3.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话的意思?

三、巧设语境,总结升华

如果你是一位新闻记者来报导开国大典的过程,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稿,我们该写哪些内容?(时间、地点、人物、典礼、阅兵式、游行、人员的心情)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它无产阶级革命家旷大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大的胸怀。

教学难点

学习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新课

同学们,59年前,美国政府派兵悍然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此,毛主席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经过3年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约有12万人永远地长眠在了朝鲜那块土地上,,其中,就有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

今天,我们要学的《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就是同毛岸英牺牲有关的。(板书课题)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这节课,我们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情怀。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纠正难读的词语:勋鉴殉职

3.通过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三、品味语言

1.文中讲到了三封电报,请用()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

2.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具体体现主席痛苦的句段。

3.交流感受毛主席收到第一封电报时的内心世界。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这是对主席动作的描写,可这里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吸烟。为什么对桌子上的饭菜也要进行细致的描写?

(2)“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你能补充一下省略号的内容吗?

(3)“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抓住“喃喃”“紧锁眉头”。这是主席发自内心的对儿子的呼唤,希望他能回来,回到自己的身边。

4.接着主席收到了第二封、第三封电报,分别是谁发来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默读5~7自然段。画出毛主席作抉择的语句,仔细体会。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就让我见见遗体吧!”怎样的叫“强忍”?他是一位主席,在别人面前,他必须保持冷静,甚至还不能把悲伤的情绪影响别人,从强忍这个词我们似乎看到了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你是怎样理解毛主席这些想法的?通过朗读体会主席矛盾的心理。

(3)“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踌躇”什么意思?(犹豫)他在犹豫什么?

5.经过艰难痛苦的抉择,主席在电文稿后写出了怎样的批示?你从毛主席的批示中知道了什么?

点拨“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及含义。

四、总结升华

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28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写了毛主席的哪几件事。

教学难点

感受毛泽东主席普通群众的情怀,学习毛主席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领袖的热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毛主席在花山

2.提问:从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想象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2.思考: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

(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三件事:一、请乡亲到他住房附近碾米;二、将同志们经过几道手送来的珍贵茶叶泡给碾米的群众喝;三、毛主席和群众一起碾米。)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自学要求:

⑴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⑶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⑸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间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四、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为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请到这里来碾米。”)

3.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读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还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们听到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传说,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了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五、总结课文,体会写法

1.这三件事让我们认识了毛泽东主席,用自己的话说说毛主席是个怎样的人?(

2.学完全文后,你发现了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吗?(引导说出)

A、以典型事例写人

B、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写人

C、明确三件事间的关系(感情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六、阅读拓展,练习提高

(1)有关毛主席的故事还许多许多,课后想办法找来读读知道得会更多。

(2)运用本文写人的方法试着写一个自己最想写的人。

(3)收集毛主席的其他感人事迹。

(4)完成《我心目中的毛泽东》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材分析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材分析”,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女作家冰心,她创作的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众多,并译成各种文字。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书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够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3、积累语言,像作者那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4、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师问,平日里你都喜欢读什么书?丛书中尼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诗一样的文章,同学们一定等不及了,也想读读这优美的诗篇,请你们打开书,利用手中的字典、结合课后的生字表解决生字新词,将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发音,指导个别字的发音。

三、研读课文,了解内容;

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热爱书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还应以读为主,为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也为学生能够通过自己一遍一遍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

四、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在设计品读课文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

1、自由阅读课文,解决课前预设的问题:冰心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你是否做到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选择几段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作者是怎样读书的?从书中学到了什么?。根据学生情况,及时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再指名朗读。

3、从课文中找到“总而言之”“同而言之”这两个词语,体会它们的意思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4、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回想文中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五、感情朗读,深化主题;

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喜欢读书”的心情。个人,小组间互读,评议。

六、谈感受:

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你应该怎样读书?

作业设计:

搜集读书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忆读书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五年级上册语文《学会看病》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语文《学会看病》教材分析

一、教材

《学会看病》是一篇记叙性散文,记叙了儿子感冒发烧,作为母亲的作者让儿子独立去医院看病,儿子也借此获得成长的故事。母亲用这种独特的方式,锻炼了儿子的自理、自顾能力,同时也反映出母亲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良苦用心,以及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学习本文,一方面要学习作者细腻自然的语言及心理描写,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母爱,激发学生独立面对困难的斗志。

二、学情

仅仅对于教材的分析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合理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很多描写亲情的文本,但毕淑敏老师的这篇文章依旧给我们许多新的启迪,尤其是母亲通过自己的良苦用心教会儿子独立面对困难这个方面,是以前的课文中鲜少提及的,因此在教学上要注重“读”与“悟”的结合。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读“残忍”“艰涩”等11个生字词,借助工具书了解“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感受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意,激发自身在生活中面对困难的斗志。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磨练和深沉的爱意。

五、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朗读体会法。

下面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一个环节。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将运用情境导入的方式,设立谈话情境,带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温情故事,由此引向文章的主题,在这种气氛下学生的情感得到调动,学习兴趣也更浓厚。

(二)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先熟悉文本,在这个过程中将生字词圈画出来,并先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解决一部分。读完之后我会利用PPT将本课的生字词播放出来,省时省力,一目了然,通过我的范读,为同学们正音,同时也会强调某些字的笔顺和写法。

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去梳理文章的结构。在这篇文章中,母亲情感的变化可以说是一条明显的组织文本的线索,通过总结母亲感情的变化,文章的结构便清晰明了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为后面的深入研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深入研读

在深入研读这个部分,我会通过问题的引导、重点词句的分析,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地了解,并体悟作者的手法以及独特的思想感情。

首先,我会找出文章中对母亲的一句心理描写:“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同时询问学生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们的答案往往都集中在解释表面的词语,比如“疼痛”或者“忐忑”等等,而对母亲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的原因却没有谈及。因此在引导学生解读这句话的时候,我会从本句的修辞手法出发,指出作者之所以做出如此生动的比喻,就是因为作为一个母亲,她对儿子的担心实在太重,以至于有“度日如年”的难捱感,这其实就源于母亲对儿子深厚的爱。理解了这句话,对理解全文的主旨也有很大帮助。

其次,在文章末尾处还有一句话我需要指出:“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作者为什么要说“磨练自己”呢?这也是需要同学们掌握的。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磨练他”是容易理解的,但是为什么说“磨练自己”,是一个阅读的难点。我会联系文章的情节来解读:作者让儿子自己去看病之后的表现是怎样的呢?通过之前的学习和阅读我们已经得知,此时的作者其实是非常忐忑和担心的,从家长的角度来说,虽然让孩子独立去看病的选择是自己做出的,但做出选择同样需要莫大的勇气,因此对母亲来说也是一种“锻炼”。这句话可以说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提高了文章的格调,很有独到之处,是值得学生们学习的。

最后,在理解了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我会让班级的几个小组分别讨论总结读完之后的感受以及母亲是怎样的人。有了之前的学习,最后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同学们基本都能感知到浓浓的母爱以及母亲教育孩子的智慧。

(四)延伸作业

拓展延伸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这一部分我将让班级以小组为单位,回忆自己所学习过的有关母爱的文章,并说出来互相讨论交流,最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这样既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增进了同学们合作探究的精神,并且锻炼了他们表达交流的能力,一举多得。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教材编排特点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共安排了四篇文章:《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其中前两篇为精讲课文,后两篇为略读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英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富有时代感的诗歌,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的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体裁不一,有叙事性的散文,有抗日英雄的事迹和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有诗歌,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另外,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学情分析

针对五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前所看的影视和文学作品大多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本组课文同时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客观地再现了屈辱的历史,目的在于激发读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所以本组课文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证。

因为本单元的事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所以教学前的搜集资料尤为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采集资料,并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促进理解内容,达到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

理解文章内容时,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读中感悟,抓住重点句段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人物强烈的情感。

单元学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并进行积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搜集、整理、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

4、领悟课文的写作和表达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单元学习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品味,有感情地朗诵等手段,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难点】

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表达形式,体会表达的效果。既着眼于遣词造句,又着眼于课文的篇章结构。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想象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景观。

难点: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

设计者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也把深深的仇恨烙在每一格中国人的心里。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却只能紧握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灰烬。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中去感受它当年的辉煌,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齐读课题

2、指名读课文

A、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句换来评价圆明园的地位和文化价值

B、同学们概括得真准确,这也是作者对圆明园的评价

三、细读课文

1、出示课件:圆明园的美景

2、看完后大家说感受

3、圆明园真美呀!这是大家发自内心的感叹,那文中哪是描写圆明园的布局和美景呢?

4、生自由读2、3段。

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

思考:这段写什么呢?

2、圆明园的布局怎么样?可以用那个词来形容他的布局?(众星拱月)

3、指名说说“众星拱月”的意思。(出示课件)

4、圆明园的布局带给你什么感受?(规模宏大、风格独特)

学习第三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段,看看这里的哪些美景吸引了你?说说喜欢的理由。

2、这里的建筑有的风格各异,有的充满诗情画意,有的中西合璧,漫步其中你有什么感受?

3、那作者是如何想象漫步园中的感受的,齐读这句话

学习第四段:

1、出示课件:圆明园的部分文物、

2、哪段是描写文物的?谁来读读。听的同学画上说明圆明园收藏文物多和价值高的词语。

3、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读到这你什么心情?有感情朗读

学习第五段:

1、默读第五段,看看园林是怎样毁灭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侵略者采用了哪些手段?(拿、掠、搬、运、毁)

3、你觉得侵略者怎么样?

4、文中那些词最能体现侵略者的野蛮、贪婪、无耻(勾画出来)

指名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文中毁灭圆明园的话)齐读该段

5、(出示课件:毁灭圆明园的录像)

看完录像你想说什么?

学习第一段:

在同学们的发言中,我听出来大家对侵略者的仇恨,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贫穷落后就要挨打,侵略者毁掉的不仅是中国的文明,也是世界的文明。

指名读第一段,文中两个“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损失巨大、愤怒、痛惜)

四、总结

这个损失现在已经无法弥补,但是我们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了,神州五号、神州六号飞天了,就在不久前嫦娥一号也奔月了,中国人已经扬眉吐气了,为了不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上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整体感知圆明园的价值和地位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合作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借助课件,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

通过播放录像,感受侵略者的野蛮、无耻、贪婪,激发学生的情感。

最后回到首段,感受“不可估量”,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不惜为祖国为人民的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了解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是怎样突出重点的。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文本,自学生字词,收集、阅读抗日英雄故事等有关书籍,或组织学生观看《狼牙山五壮士》电影。有条件的可让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狼牙山五壮士》

设计者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1、从《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五壮士“壮”在哪里?(这个问题的讨论要充分一些,如壮的含义、什么样的人叫做壮士?

3、初读课文,认真思考上述问题。

4、反馈:勇敢地献出生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同学们看《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除了告诉我们地点和人,还暗含着什么?看得出来吗?

二、抓“壮”读文,领悟大意。

1、字词反馈:指名认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后鼻音(奉、绷)、翘舌音(撤、振);多音字(着、磨)。

2、默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壮”字的段落。

3、引导自学重点段,用表解法比较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

4、在学生有所领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详略,烘托“壮”气。如第一段、第三段不是正面写五壮士勇敢精神的,可不可以删去不写,为什么?

三、突破重点,明确文题。

1、读文,说说课题为什么要用“五壮士”而不用“五战士”?

2、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壮”字来写的?那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刻,使你最感动?为什么?

3、通过学习、体会,你不想为我们的五壮士发出由衷的赞叹吗?

四、学习提示,理清脉络。

1、说说作者安排了那些材料,运用了什么方法。

2、反馈: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这些材料: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3、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自然段),第三段(第3自然段),第四段(第4-6自然段),第五段(第7-10自然段)

五、指导朗读

1、找出最感动的地方自由读,想想该用什么语气?

2、同桌交流、互赏、评价。

3、指名朗读,推荐高手做示范。

六、品评总结

1、采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深刻地来感受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精神。

2、总结:《狼牙山五壮士》是以“壮”字贯穿全文,为了说明“壮士行为”,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五步材料(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说他们是壮士是最贴切不过的。

2016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2016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课时安排:

制订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一课时

“有趣的汉字”分组活动二课时

阅读《仓颉造字》二课时

“我爱你汉字”分组活动三课时

“我爱你汉字”全班交流 二课时

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二课时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学习目标

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4、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5、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培养独立、合作的探究意思。

2、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学习,学会搜集相关资料,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增强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相关的教学挂图、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

教学课时

十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打开书第76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板书课题“遨游汉字王国”)

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教师谈话: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第78~83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1—4”,感受汉字的神奇吧.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b.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字谜: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汇报.

b.关于《有趣的谐音》:

师: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答:歇后语和笑话.)

师:能说出哪些字是字谐音吗?

c.关于《仓颉造字》: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d.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

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

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开展活动来进行综合性学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好综合性学习呢?

提示: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对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第77页.

学生自由读第77页上面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学生汇报从这段话中了解到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读懂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注意要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

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三、四课时

(说明:在确保活动中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要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五课时

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汇报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字谜大擂台.

a.教师引言:首先,我们从汉字的猜字谜开始.同学们,大家在课外一定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现在,我们要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大家准备好了吗?

(活动说明:教师事先将学生收集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集中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必答题、抢答题若干道,分别用不同的信封装好,以便主持人活动时使用.)

b.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大组.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组人数尽可能相等.

(2)在班级中选出一位活动主持人,五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

(3)必答题每题5分.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

(4)抢答题每题8分.答对加8分,答错扣8分.

(说明:教师根据活动的效果和学生人数进行控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c.交流体会,感受乐趣.

活动结束后,可以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也可以介绍自己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谐音俱乐部.

a.教师谈话:刚才我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汉字的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进人我们的谐音俱乐部,再次享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b.互动游戏.

(1)歇后语: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前半句,指名其他人说其中的谐音字.

(2)古诗:一学生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其他人说后半句.

(3)对联: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其他人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4)笑话:一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

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实践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无穷乐趣.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学习的主人.课下,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还可以在教室里出一期黑板报.

总结全课

同学们,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制订活动计划,我们还通过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料,感受到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我们的收获真大.大家还想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吗?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六、七课时

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前面几节课,大家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进行了第一个阶段的综合性学习.

下面,我们将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导入新课: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资料,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多地了解汉字.那么,在汉字几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本的第85—90页的“阅读

材料”.

整体阅读,了解汉字文化

教师谈话:首先,让我们阅读“阅读材料l一7”,具体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吧.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7”,想一想这7则材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b.除了上述7个有关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汉字的演变》: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演变的过程,教师可以再另找一两个汉字的演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汉字演变的规律.

b.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讨论.

c.关于《一点值万金》:先由学生自读,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d.关于《街头错别字》: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字错了,并给予改正,然后对自己的作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互查.)

e.关于《赞汉字》:学生自由读一读.

f.关于《书法作品赏析》:学生仔细观察两种字体的不同,说一说各自的特点,然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

g.关于《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1)教师谈话: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主读文章.

(3)检查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掌握的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注意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点.

(6)学生将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教师总结:通过上面“阅读材料”的学习,我们不仅增长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大家在学习中有了很多收获.

布置任务: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

活动.

第八课时

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同学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看一看第84页.

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第84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活动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做适当调整.)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九、十课时

(说明:因为要进行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同时为确保活动中学生的安全,教师要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所以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十一、十二课

激趣谈话,明确任务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大家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汉字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在活动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首先,请大家讨论一下,你打算怎样汇报?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评点.

(说明:若学生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教师可以予以采纳;若没有,则按照如下建议进行.)

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a.教师引导:同学们,汉字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其问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下面请大家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拿出来和其他同学一同分享.

b.分组交流,共享资料.学生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进行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介绍,介绍完后,大家可以互相传看.

(说明:学生提供的材料最好是多种多样的.如,有一般文本的文字、图片的,有在网上搜集到的电子文本,也有口头介绍的……)

C.全班汇报展示.由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

小小故事会——“一字之差”的教训

a.教师引导:正确使用汉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字值万金”的教训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教训还有很多很多.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活动,相信大家一定搜集到不少这样的事例吧.

b.组内互说,推选代表.

C.说说听完故事的体会和感受.

小主人在行动——我为规范用字出点力

a.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的综合性学习计划中,安排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活动.大家是如何开展这一活动的呢?请每个组的组长汇报一下活动开展的情况.

b.组长汇报活动开展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和评价.

C.教师小结,并提出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要求:

(1)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打算怎样汇报.

(2)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

(3)在小组内进行预演.

(4)小组合作在全班汇报.

教师提示注意的几点.

展示的形式要多样.

实物类:书籍报刊、小型招牌广告、商标……

照片类:大型招牌广告、大型商品的商标、各种食物菜谱、各种商品信息……

记录类:电视字幕、各种公文、信函……

其他.

展示的内容要全面.

不规范的字与规范字对比表.

简单的调查报告.

给有关部门的建议书.

有关部门的回信或答复书.

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a.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历来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喜欢书法艺术的人数不胜数.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将举办一次书法作品展览.看,我们的教室被大家布置成了书法艺术的殿堂.大家可以自

由参观.

b.教师提出参观要求.

(1)参观时,注意言行文明,不要拥挤,不要大声喧哗.

(2)参观时,注意认真欣赏,了解各种书法艺术的特点.

(3)参观时,可以向班上有书法特长的同学请教练字的方法.

C.学生进行参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总结回顾: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拓展延伸: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S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S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风实验学校电子教案模块

课题1小麻雀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个人修改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挂图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的大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会有怎样的收获呢?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4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4,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十一课: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连翘、拐杖、女娲、沾起、胳膊、蜈蚣、淳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内容的感悟分析中,了解刘老师的人物特点和内心世界,学会与文本对话。
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感受,了解作者心目中的刘老师,学会与作者对话。
4.了解本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掌握一些写作知识与方法。学习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5.结合文章内容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典型事例的感知,全面把握刘老师的性格特点。
 2.体会刘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
难点:1.体会作者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2.懂得写人时应选取多方面的事例,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教师:幻灯片(文字)。
学生:了解作者苏叔阳,了解文章的背景。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话练习,导入课文
教师:今天三分钟说话的话题是“我最喜欢的老师”,说说你心中最喜欢、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
教师:在作家苏叔阳的学生生涯中也有一位让他至今还喜欢着的老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我的老师》中去感受一下这位身有残疾,却给苏叔阳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板书课题:我的老师)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回忆了刘老师哪几件事情。
2.同桌互查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3.小组讨论解决不明白的生字新词。(回忆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词典,平时自己积累)
4.全班学生交流“作者回忆了刘老师哪几件事情”,教师相机评价。
5.小结:课文选取了三个内容:刘老师的外貌、刘老师的教学、刘老师放风筝。这三个内容从外到内,逐步深入地展现了刘老师的特点。
三、浏览课文,把握文章脉络,划分文章层次
1.教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重点叙述了哪两个部分,哪一部分中的刘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3.小结:文章重点叙述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记叙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留给“我”的印象,另一部分是记叙课外活动时刘老师放风筝的两个场景。我们可以通过关键句理清思路,体味作者的写作重点。
四、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探讨。
(一)刘老师的教学。
1.再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认为能表现出刘老师性格特点的句子,并多读几遍,边读边体会。
2.小组交流:把你找到的这些段落或句子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4.重点: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拐杖撑地,右脚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①出示句子,读一读,思考从“撑地”“离地”“一转”“再转”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句话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感受刘老师上课板书的艰难,烘托出刘老师对工作是这样的尽心负责、倾情付出。)
②再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认真、负责)
③理解后有感情地朗读。(可个别读、小组读。)
5.再探讨“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言之有理即可。
(二)刘老师放风筝。
1.重点: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①出示句子,读一读,思考从“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喊着”这一系列表动作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句话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感受刘老师简直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活力,还有浓郁的诗情,给文章染上了强烈的抒情色彩。这种浓郁的诗情,既体现在文章的人物塑造上,也体现在文章的遣词造句上。)
②再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十分乐观。)
③理解后有感情地朗读。(可个别读、小组读。)
2.小组交流:把你找到的描写刘老师放风筝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五、走进课文,再识刘老师
1.分析刘老师的形象:
①学生在文中画出描写或叙述刘老师外貌、语言的句子。
②讨论:这些内容表现了刘老师什么样的特点?(慈祥、忠厚和身有残疾。)
③学生发言,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2.师:“一股酸涩的情感”到底是怎样的感情?同学们心里为什么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情感?我们为什么更尊敬刘老师?
3.思考:课文开头为什么要描写春天的景物,作者有何用意呢?为什么一看到这种情景,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突出了生命的活力,作者睹物思人,引出自己所想。衬托刘老师乐观向上,充满朝气与爱心的精神境界。)
六、总结教师:刘老师是一位身有残疾的老师,但他超越了残疾:课堂上机敏的自嘲,显示他并未被残疾带来的精神压力所控制;板书时的跳跃旋转,表明身体的缺陷并未影响他的工作;对祖国的深情、对学生的亲切,让人感受到他那博大的爱心;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更袒露出他那颗赤子之心,表现出他生命的健康和强壮。
1.拿出你们的笔,也来学着写写你熟悉的一位老师的外貌或生活中让你感动的一个情景。
2.交流。
第二十二课:阳光很活泼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绯红、镶嵌、按捺不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儿子那颗充满想象的童心。
3.抓住重点句子“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阳光是可以活泼的,就像孩子的一颗童心”,理解课文内容。
4.体会文中比喻句和拟人句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体会儿子那颗充满想象的童心。
 2.体会文中比喻句和拟人句的作用。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幻灯片(文字、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疑问设置,导入课文
教师:同学们能来尝试着补充一个句子吗?
1.出示:冰融化以后是——(水)
2.抽生回答。
教师:有一个孩子是这样补充的,请你帮忙评价一下这个句子对不对?(出示:冰融化以后是春天。)
教师:是的,冰融化以后一定是春天!世界千变万化,答案一定丰富多彩,就像这个孩子的童心一样。让我们用一颗童心去看世界,阳光也会很活泼。(板书课题:阳光很活泼)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3.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绯红镶嵌震撼起伏荡漾公正蔚蓝开阔按捺不住
四、紧扣重点句,展开学习
1.出示重点句:“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阳光是可以活泼的,就像孩子的一颗童心。”
2.自由朗读重点句(指名读、齐读),思考为什么爸爸说“阳光也可以很活泼”,从哪几段可以感受到阳光很活泼?
五、合作学习,熟读课文
1.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阳光很活泼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2.小组交流:把你找到的这些段落或句子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
六、观看日出,结合课文理解“阳光很活泼”
1.播放课件欣赏日出,真实感受阳光。
①观看“日出”。
②讨论:此时的阳光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学生发言,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2.重点句子的理解,课件出示。
①他看见太阳微微露出一点。但很快又害羞似的闪了回去。
a?联系刚刚观看的日出课件,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b?再读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本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突出阳光的活泼,特别是“闪”很有动感,也很有童趣。)
d?理解以后再读句子,融入自己的体会读。
②太阳像个顽皮的小孩一样跳跃着,终于跃出了海平面,那太阳光也随着起伏荡漾。
a?联系刚刚观看的日出课件,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b?再读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本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突出阳光的活泼,特别是“起伏荡漾”很有动感。)
d?理解以后再读句子,融入自己的体会读。
③那阳光真的很美,很活泼,像顽皮的小孩子,像五线谱,像风吹杨柳……
a?联系刚刚观看的日出课件,想象一下你眼中、心中的阳光像什么?
b?再读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本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突出阳光的活泼与美丽)
d?理解以后再读句子,融入自己的体会读。
3.选择自己喜欢的有关描写阳光的段落或句子,带着自己的体会与想象大声朗读。(赛读)
七、再读全文,体会插叙的作用
1.默读课文,为什么爸爸要给老师写这样一封信?想想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
2.师:这篇文章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说明爸爸看日出的起因?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①把插叙部分提前,再自己读读,谈谈自己的想法。
②介绍这种写作方法叫做插叙。
八、再读重点句,理解含义,拓展延伸
1.出示重点句:“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阳光是可以活泼的,就像孩子的一颗童心。”
2.齐读,说说对这句话的新的理解。
3.想象老师第二天收到画和信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九、总结
教师:“阳光很活泼”在老师眼中看起来是一个病句,可在亲眼看过日出的父亲眼中却是最美妙最灵动的句子,我们要珍视对美的感受,对美的热爱。学着尊重他人的独特感受吧。
第二十三课:信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三个生字,理解新词:廉洁、跳跃欢吠、栅栏、小心翼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美好情感。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读文后的感想。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公路边的告示不仅把人们引向果林,采摘到丰富的果实,也使人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教学准备
教师:幻灯片(文字、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告示”悬念,导入课文
1.出示告示牌:“桃子→自采→五千米”
2.教师:这个告示会告诉我们什么呢?作者通过这个告示找到的是“信任”,我们也跟着这个告示看能找到什么。(板书课题:信任)
3.教师:看了这个告示后,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那里的桃子真的能自己采吗?真的是五千米吗?真的有桃园吗?)
4.教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入课文,慢慢解开疑惑。
二、自读课文,感知引疑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中哪些地方读不懂,勾画出来。
3.想想课文中的“自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学习词语,积累好词
1.出示本课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树荫丰实尽收眼底跳跃欢吠淘气栅栏根深叶茂沁人心脾
2.勾画出你自己的好词佳句,小组交流。
3.将收集到的好词佳句,摘录到“采蜜集”中。
四、抓住中心句,展开学习
1.教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默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人信任的喜悦。”)
2.看看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之情。
①学生自学,画出有关的语句,写体会。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全班进行交流。
②“告示”(简明、准确、及时的告示牌引导人们准确无误地来到桃园。)
③木桌上的留言。(“每篮桃子五元钱……放在箱子里。”)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你看到这段留言的时候,心情怎样?你为什么感到高兴?(为桃园主人的信任而感到高兴。)
④自采桃子。
3.教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钻进桃林,亲自体验一下自采桃子的乐趣?
五、一进桃园
教师:这是一个怎样的桃园呢?用自己的话来描绘它。
1.再读课文7~12段,边读边勾画。
2.小组交流: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桃园?
六、二进桃园
1.读读3~20段,找出最能体现主人信任客人的一句句子。
①学生读句子。思考:从采桃者的角度,体会他们都收获了什么?
②出示填空: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几只竹篮,篮下()一张纸条,上面():“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自己采,然后把钱()箱子里,祝您愉快!”
③给“尽管”换词,理解词意。(尽管——只管)
④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主人把“我们”当作朋友,让“我们”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非常信任“我们”。)
⑤通过朗读来传递这份被信任的喜悦(你从哪感受到采桃人的喜悦,就读哪些语句。)
2.抓住写小狗热情好客的句子,体会“主人怎样信任客人”。
①教师:“我们”一到桃园就感受到了主人对“我们”的信任,偌大一个果园不见主人踪影,是热情好客的小狗代替主人招呼客人。
②用词组概括小狗是怎样招呼客人的。(等待到来、撒腿领路、带回原地、热情道别)
③桃园里只有小动物在代替主人招呼客人而忙碌,这是为什么?(体现主人充分相信每一位客人,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举动让人感到温暖。)
3.指导朗读最后一段,感受桃子是有价的,而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是无价的。
七、三进桃园
1.这么特别的桃园,如果他的主人在这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他吗?默读课文,思考:这位桃园主人是怎样的一个人?从文中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呢?
2.在小组里交流,分享个人的理解。
3.全班交流,老师适时引导。要点:从桃园主人精心布置的各个细节中(路牌、纸条、小筐、小狗带路、累累硕果、钱箱和花猫),体会桃园主人的特点。(热情、真诚、勤劳、善良……)
4.体会表达特点,了解侧面烘托。
①回顾一下刚才的交流,想一想:桃园主人在课文的描写中并没有出现,你们是怎样对他有了这样深入的了解的?
②这种借助其他事物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叫侧面描写,起烘托的作用。这正是本文的独特之处,是我们这节课了解的新的写作方法。初步感受它的作用。
八、拓展延伸
1.齐读: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那张木桌和那道木栅栏——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
2.“我”为什么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这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根据提示,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3.出示:我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想:。
九、总结
教师:信任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它是相互的。信任更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只有大家都真诚相待,都信守诚信原则,才能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情吗?和同学一起交流交流吧!
第二十四课:网上呼救
教学目标
1.学会自主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从苏娜的获救中感受人与人的关爱是能超越国界和种族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及难点:让学生了解桑恩在苏娜旧病复发的危急情况下,利用互联网拯救她的生命,并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爱是可以超越国界和种族的。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查找美国与芬兰的位置,了解互联网的有关知识。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地图,直接感知“距离的遥远”
教师:我们来看看美国与芬兰的位置,两国之间相隔几万里,可是有一种东西却可以让两地的人就像近在咫尺,这就是互联网。(出示:世界地图和互联网的介绍)
教师: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它连接了全球不计其数的网络与电脑,也是世界上最为开放的系统。它也是一个实用而且有趣的巨大信息资源库,允许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们进行通讯和共享信息。今天我们学习的《网上呼救》讲述的正是发生在互联网上的感人故事。(板书课题:网上呼救)
二、自读提示,自主阅读
1.出示“自读提示”。
①画出生字;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再多读两遍。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③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④思考《网上呼救》一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学生质疑词语,学生相互解答。
2.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四、学着概括,理清线索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写了一个帮助人的故事。美国男孩桑恩凭借小小的屏幕和神奇的网络挽救了芬兰大学生的性命。)
2.小组交流、思考:根据起因、经过和结果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2段)写美国男孩在网上发现了求救信息。
第二部分(第3~4段)写发信息人苏娜的病情,仔细描绘了她的处境。
第三部分(第5段)写桑恩得知苏娜远在芬兰,决定立即打电话给紧急救援中心。
第四部分(第6~8段)写紧急救援中心接到电话后马上采取行动,最后苏娜脱险。
五、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回忆学法。教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生自由回答。)
教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学习之前,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习这类课文都用过哪些学习方法?(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板书学习方法:读-画-想)
2.讨论:为什么苏娜在网上呼救?桑恩看到呼救时是怎样想的?桑恩为苏娜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①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
②小组讨论,自主解决。
③小组反馈:读读认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④齐读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⑤比赛读。
六、重点研读,加深感悟
教师:想一想苏娜为什么能最终获救?
1.再读读课文,与同桌、好友交流学习。
2.全班交流。
原因:
①科学的发达,网络的快捷。(抓住描写时间的词语体会。)
②桑恩很有同情心。(“凝视”“赶紧”“连忙”“立即”这些词语表现出桑恩的同情心和镇静。)
③艾眉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天哪!她为什么不干脆自己打电话?”这句话表现出了艾眉的惊讶和不解。在桑恩与艾眉的对话和时间的紧迫中,能体会到紧急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
④紧急救援人员的及时救助。(抓住最后一句话感受。)
3.总结:桑恩在苏娜旧病复发的危急情况下,利用互联网拯救了她的生命,人与人的爱是可以超越国界和种族的。只要你的心中还有爱,那你永远都活在幸福之中。
七、拓展迁移
1.复述:救人的全过程。
2.讨论交流:网络还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八、总结
教师:帮助人与被帮助人远隔千山万水,一个身在美国,一个却身处芬兰,两个不曾谋面的人,只是通过小小的屏幕,靠电脑网络联系在了一起。我们不仅被桑恩的爱心和机智打动,还被紧急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所打动,同时也会赞叹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积累与运用(六)
教学目标
1.体会景物描写给人带来的嗅觉、视觉、听觉的感受。
2.丰富词语积累,培养语感。
3.善于发现、归纳,乐于交流,了解插叙的写作方法。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会续写。
6.培养个性化阅读和快速浏览的能力,从不同角度有所获,有所得。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插叙的写作方法。
难点:锻炼学生快速浏览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辩论的有关知识。
学生:学习一些辩论的技巧;了解生活中的购物方式。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迁移运用
1.学生自由读句。同桌相互读。
2.小组讨论带点词给自己的感受。
3.指名读,注意指导带点词分别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4.在实践中去运用、感悟。试着从其他的文章中找出这样的句子。
二、词语拾趣,语言积累
1.抽生读,发现规律,明确词语接龙的要求。
2.同桌互助,选择一组词语进行接龙。
3.小组间互相比赛,发挥小组的智慧。
4.全班交流赛出接得最多的小组,评为“龙王”。
三、互动平台,了解插叙
1.回忆《阳光很活泼》一课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2.读读对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①什么叫插叙?(在叙述某一件事的过程中,暂时中断线索,插入有关的另一件事的叙述方式。)
②插叙的作用:可以使文章的来龙去脉更清楚,人物的特点更有根据等。
③运用插叙要注意:插叙完后仍要回到原来叙述的事情上来。
3.快速默读课文《网上呼救》,想一想课文中哪一部分是插叙的内容。
四、口语交际,学习辩论
1.说话练习,话题“自采的购物方式可不可取”。
2.小组内交流资料,互相补充。
3.小组间根据观点的不同分为两派,进行辩论,相机指导。
五、习作百花园
1.引导语:《阳光很活泼》中,父亲请儿子第二天将一幅画和一封信带给老师。老师接到画和信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试着续编故事。如果你认为你不想续编故事,也可以写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就餐,哪道菜让你回味无穷呢?
2.学生讲述。教师在学生讲的时候,帮助润色。
3.总结:让我们拿起笔来,记下自己想象的故事。待会比一比,谁写得精彩。
4.教师选择一两篇学生习作,在全班念,一边念,一边评改。
5.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改完后,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加上一个题目。
6.在小组里自由欣赏品读小组成员的佳作,并评议每位成员作文的优点、缺点,把这些意见批注在文后。
六、自主阅读,培养能力
1.自由轻声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了解大意。
2.小组讨论交流,反馈信息。
3.勾画最喜欢的句子,与同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反复朗读。
4.交流读后收获,鼓励学生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5.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位老师。
第二十五课:鹬蚌相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舒适”“心旷神怡”“踱步”“钳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4?领悟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谜语。不过,这是几个画谜。认真地看,从每一张图中都能猜出一个成语来呢!(课件出示图画:滴水穿石、藕断丝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呀,都猜对了!瞧,电脑博士奖励我们一本书作为奖品。(课件出示一本书。)认真看,你发现了什么?(“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聪明的孩子们,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指名说或齐答。那你知道学习寓言要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先学故事,再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相争”写在下面。)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读得正确吗?
3?读词记形:鹬:“鹬”是一个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记,不好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指名说)从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就能知道——?“鹬”是一种鸟,瞧,(出示图),所以它是鸟字旁。左边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是“矛”字,下面不是“同”,可要仔细观察了,是同字框里加“八”“口”。认识了,也记住了。能在作业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一个吗?别着急,先观察一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的这个字。相信你会比老师写得更好!蚌:从这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图,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啄: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钳:什么意思?做一做这个动作。能用这四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别着急,先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下。(鹬啄蚌,蚌钳鹬。)(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3


第十五课:高斯智断瓶中线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读懂课文,感受高斯的聪明才智。
3.学习前面部分描写为后文做铺垫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太阳灶的有关知识。
学生:搜集与故事有关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数学题引出主人公。
教师:虽然是语文课,但是老师要给大家出一道数学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题目是1+2+3+4+…+100=?(5050)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
教师:有一个小朋友在小学一年级就通过思考很快算出这道题,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通过这道巧算题目你觉得高斯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作答。(机智、聪明、爱动脑筋)今天就来学习有关他的一个小故事。
2.揭示课题。
(1)读题,本课的主人公是谁?(高斯)
(2)课题中也有一个字给予了高斯很高的评价,是“智”。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呢?(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出示生字,检查预习。
(1)教师:这篇课文中易错的生字、生词不少,比如这些词语,你们不一定读得准哦。出示第一组词语:一枚沁出啪嗒紧张聚焦困境适时表扬读的同学,养成预习的好习惯,鼓励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2)教师:两个字的能行,四个字的就不一定都能读得好。出示第二组词语:恭恭敬敬聪明才智炎炎烈日风马牛不相及教师相机理解词语意思,这些词有的形容人物,还有的形容天气。猜想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
2?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怎样智断瓶中线的?)善于提问题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也是会学习的孩子,老师希望你们都成为这样的孩子,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解决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并把课文读好,当然,如果你有问题也可以随时提出来。
3?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通过朗读,你了解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了吗?(生汇报)
5?整个故事中谁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高斯)从课题我们就看出了他是一个非常机智聪明的人。难怪当地的人们都称他为天才。
三、品读课文,探究智慧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找高斯智断瓶中线的那一部分读一读。(第7段)抽学生朗读这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高斯是怎样断瓶中线的,断瓶中线的必要条件有哪些。(太阳光、老花镜)
①默读课文第1~6段,找出描写太阳光的句子,想一想它在文中的作用。品读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如:一天,高斯顶着烈日……赶去。太阳光是那么的强……炎炎烈日下。品读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第4段,高斯紧张地……石板路上)讨论: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找出描写老花镜由来的段(第5、6段),品读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铺垫)
2?高斯的哪些表现令人敬佩?快速默读勾画,读一读勾画的部分,想想你为什么画这些句子。
3?小组交流,谈谈你的发现。
4?全班交流。
(1)第1、2段,“高斯顶着烈日,匆匆往学院赶去”“大大出乎高斯的意料”“一时间,他不能解决这个难题”“他认认真真地动起脑子来”。相机指导学生理解体会高斯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沉着镇静,冷静思考。理解“风马牛不相及”,适时质疑这个问题是哪方面的难题,相信大家学了课文会找到答案。
(2)第3、4段。教师:在小镇街心,高斯就这样认认真真地思考着,瞧他还是皱着眉,眯着眼,紧盯着那个玻璃瓶。时间很快就过去了1分钟、2分钟、3分钟……10分钟,这时除了难题在困扰高斯外,还有哪些因素在干扰他?
①围观的人多。引读“这时,街中心……如何走出别人给他制造的困境”。如果是你面对挑衅者的起哄,你的心情如何?
②天气恶劣。
教师:加上此时太阳光是那么的强,那个玻璃瓶偏偏放在炎炎烈日下。高斯……
学生:(接读)紧张地思考着……落在高斯身前的石板路上。
教师:可以看出此时的天气是(恶劣)的,此时的高斯心情是(紧张)的,此时高斯思索的神情更是(凝重)的。(3)第5~9段。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为高斯捏出了汗、憋足了劲,最后高斯是用什么方法解决难题的呢?在解决问题中高斯的哪些行为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学生汇报。
适时介绍凸透镜有聚光的作用,补充太阳灶、太阳能利用的有关知识。他是怎样想到这个办法的呢?(条件:阳光、老花镜、物理知识。利用了阳光这一自然资源,巧妙利用了老花镜,结合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为什么说高斯很聪明机智?谈谈自己的看法。
5?这篇课文除了高斯以外,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文中也有几处描写老人的语句,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关键人物?(与旁人的行为对比、缓解高斯的紧张情绪给他鼓励、为高斯解决问题带来启发。)再读,感受这位慈祥的老人给予高斯的安慰。
四、朗读课文,感受品质
1?学了这篇课文,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些人物?为什么喜欢他们?
2?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些片断?读一读。
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设
第十六课: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注释读懂诗句,了解诗歌的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背诵《观书有感》。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了解大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赞美书的名言警句。
学生:课前查阅《观书有感》的资料及朱熹和狄金森的简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引入课文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都喜欢读书,他们的作品也体现了他们对书的赞美。今天我们将一同领略古诗和现代诗的不同魅力。一首是——(生)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一首是——(生)美国女作家狄金森的《神奇的书》。
二、初读解词义,诗句脉络清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抽读正音。注意“亩”“徘徊”“渠”的读音。
3.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运用工具书、诵读、联系上下诗句、看注释等)。
4.运用喜欢的方法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先小组再全班汇报。师生重点交流“鉴”“徘徊”“渠”等字词。
5.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明白下面几个重点的词语的意思——一鉴开:像一面打开的镜子。(比喻)
徘徊:来回移动。(动作理解)
渠:它,水塘。
清如许:如此清澈。
6.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7.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哪些景物。(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三、设疑品诗句,寓意跃纸上
1.教师设疑问难。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
2.发挥想象,理解释疑。诗人身处何地?在做什么?(当时诗人在读书,有一个地方看不明白,看到了池塘边的景色后恍然大悟,就写下了《观书有感》这首诗。)看到了什么景色?(看到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天光和云影倒映在水面上,在水中闪耀浮动。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所以池塘里的水才这么清。)恍然大悟,悟到了什么?(诗人是想说明一个道理,要想知识渊博,就必须多读书。要像源头活水不断充实。)
四、想象促朗读,寄情于诗间
1.师: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一遍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学生结合对诗的理解复述。
3.师:让我们边想着这美丽的景象,边吟诵这首诗。
五、话锋一扭转,现代话神奇一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美的境界和读书融合,让我们再去感受书的神奇。
1.初读课文,思考问题——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
2.自主交流,体会书的神奇,谈一谈你对每一小节诗的理解。
3.激发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
六、对比诗中意,悟出真道理
1.谈谈学了这两首诗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观书有感》。
附:板书设计诗两首观书有感神奇的书
宋朱熹美狄金森
共同点:写书
不同点:前者古诗,后者现代诗,各自感受也不尽相同。
积累与运用(四)
教学目标
1.了解形容词重叠后的表达作用,积累描写人物外貌、心理、情感的四字词语。
2.体会人物外貌描写的作用,在习作中自觉运用外貌描写的方法,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能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们,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言清楚流畅。
4.巩固边读边批写的读书方法,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搜集优秀的外貌描写片断、搜集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同桌对比读这三组句子,纠正字音。
2.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带点词语有什么规律和特点,谈谈你的发现。(词语重叠后,所表达的意思加深了。)
3.试着说一说类似的句子。
4.男女生对比齐读三组句子。小结:是呀,“认真”“恭敬”“痛快”重叠后变为“认认真真”“恭恭敬敬”“痛痛快快”让整句话在表达意思上程度加深,起到强调的作用,在我们平时说话和写作时,正确地运用叠词,就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主读词语,不理解的通过查字典,与同伴讨论解决。
2.说说每组词的共同特点和各组的特点。(共性是描写人物的词语。特点:第一组是描写神态;第二组是描写人物心理感受;第三组是描写人物的情感。)
3.用多种方式记住这些词语(抢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尽量读熟。游戏:我说你对。(老师或同学说词语的前面两个字,其余生说后两字。)
4.你知道哪些这类的词语,根据每组的特点说词语。可以小组搜集整理,集体展示。
三、互动平台
教师:刚才我们在语海拾贝中积累了不少描写人物神态、心理、情感的词语,接下来我们要与郝思、于蓝一起走进互动平台,共同探讨你印象最深的外貌描写。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对话(可同伴分角色对读、自由读),读通顺。
2.说说你在对话中懂得了什么。
3.把你读到过的课内外关于人物外貌描写的优秀片断介绍给大家。
小结:“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因此,认清人物的外部特征,就可能有助于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读有关人物外貌描写的文章时,我们必须抓住人物外貌特征,然后再根据这些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去认识人物。
四、口语交际
教师: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他告诉我们“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大文豪莎士比亚也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那你爱读书吗?最近你都读过什么样的书?让我们一起分享彼此读书的收获吧!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引导学生明白向别人推荐书应介绍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和自己读书的体会。
2.引导学生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书。思考:我准备向同学们推荐什么书?怎样推荐才能使大家想读、爱读?
3.学生在小组内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组内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教师巡视指导。
4.向本组以外的好朋友推荐自己喜欢的书,教师参与其中。
5.民主评选出数名推荐明星,请小明星上讲台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书。
6.教师出示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读书、读好书。
如: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我身上所有优秀的品质都要归于书籍。——高尔基
7.课后延伸。
(1)向你的小伙伴或家人推荐自己喜欢的书。
(2)阅读同学推荐的好书并和同学交流读书的体会。
五、习作百花园
1.启发谈话,唤醒学生记忆的表象。教师可采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在这些人中,有你熟悉的人,有你喜欢的人,有讨厌的人,有你崇拜的人……能不能把他(她)们介绍给老师呢?今天先把你最崇拜的那一位介绍给大家。他(她)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还是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的人呢?你崇拜他什么?为什么崇拜他?请你按要求写下来。
2.读题,明确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3.习作指导。
(1)分四人小组互议,交流,说说你准备写哪一个让你崇拜的人,他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崇拜。
(2)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学生的习作素材有了,紧接着教师要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领悟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3)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读过的优秀习作中领悟写法。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想一想:在这些课文中,是怎样通过外貌描写写出他的性格特点的?同桌先讨论一下,然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4)启发谈话:教师揭示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4?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创设情境,激发构思起草的兴趣: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都想把自己最崇拜的人介绍给老师,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老师不可能听同学们一个一个来介绍。如果你们将自己最崇拜的人写下来给老师看,不就行了吗?现在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在起草前先构思一下,然后再起草,凡能在25分钟时间内完成初稿的同学可获得“耕耘奖”。(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快速表达的能力。)
(2)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3)对在25分钟内完成习作初稿的同学授予“耕耘奖”。没有完成习作初稿的同学可以继续写,已经完成习作的同学可以尝试修改。
(4)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a)启发谈话: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习作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些吗?改得好的同学还可以获得本次习作的“百花奖”呢!
(b)学生自改习作。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c)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d)课堂交流。指名交流时,教师可要求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e)评议“百花奖”。先分四人小组评议,再进行全班评议。
5.指导评赏,成就激励。
(1)启发谈话,激发评赏的兴趣。启发谈话:当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哪怕是写得不够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两句优美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你的习作通过自己几次修改,一定有许多成功之处。请你将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欢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全文写得好,就读全文:如果你觉得只有某一片断写得精彩,就读这个片断。对评赏得好的同学,老师将授予“浪花奖”。
(2)示例评赏,启发自我评赏。教师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或片断组织学生评赏,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
(3)结合评议意见,学生对习作进行再修改。
6.誊抄习作。注意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六、自主阅读园地
1.激趣引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批读文,其中学习了勾画、边读边批等方法。边读书边批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本册一单元课文《三峡之秋》,就对边读书边写进行了示范,你愿意运用这种读书方法吗?
2.读课题,明白要求。
3.学生自读短文,根据要求边读边批。
4.学习汇报自己的批注,大家进行评议,对好的加以肯定。
第十七课:不平常的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间真情,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及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间真情,体会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准备
课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了解书信常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辩词导入,引生入文
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说谎”对不对?为什么呢?(不对,骗人,不诚实等)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有了一大群人在说谎。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2017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2017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2017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首案编写:
二度修改:
《成语故事》:学习《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三个成语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推敲》: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
《嫦娥奔月》: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读书莫放拦路虎》:教育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伊索寓言》:知道三则寓言小故事,从中获得教益。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31个生字,认读18个二类字,掌握3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熟记成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背诵《画龙点睛》,复述故事、寓言和《嫦娥奔月》
3.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能用一句话概括段意。
4.了解《红灯记》故事,朗读唱词,体会弦外之音。
5.口语交际《学会拒绝》。。
情感目标:
1.从故事和各个寓言中得到启发和教益。
2.学习嫦娥追求幸福的精神和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2.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难点:
理解成语和寓言的寓意。
8成语故事
首案编写:
二度修改:
教学内容:
《自相矛盾》写的是古代一个人卖矛又卖盾,先夸卖的盾坚不可摧,又夸卖的矛锋利无比。旁边的人让他用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他哑口无言。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设计意图】
课文由三个成语故事组成,故事短小、精悍、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学生阅读。教学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成语故事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并进行语言积累。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形象,理解故事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时,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运用情境创设法、质疑问难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创设学习环境,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形的画面、有声的情感,让学生在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成语故事的深刻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要求: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养成训练点:
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质疑问难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设矛盾,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则存在矛盾的广告,引导学生指出广告存在的问题,并导入新课。
2.课件出示矛和盾的图片,全班交流。
3.介绍韩非子,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