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备课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22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备课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备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课教案

8.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完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知道课题“金蝉脱壳”就是一个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8成语故事

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成语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chuōsāifènglùbìyùnhǔ

戳腮俸禄壁韵唬

(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腾空俸禄自相矛盾画龙点睛

戳穿墙壁滥竽充数张口结舌

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指导预习及写字。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习字册。

四、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请同学上黑板板书三个成语。

二、精读《自相矛盾》。

1、“矛”和“盾”,你们能分得清吗?请同学看图指一指。“矛”(古文字图)上象其锋,中象其身,下端有銎(斧子上安丙的孔),所以纳柲(古代兵器的柄)。“盾””(古文字图),瞂也,所以扞身蔽目。“厂”象盾之侧是形,“十”象盾之握,“目”象盾之用。

2、(1)“矛”很“锐利”,锐利就是锋利的意思,矛“锐不可当”。

(2)“鲁迅的文笔很锐利”,这里的“锐利”是(目光、言论、文笔等)尖锐的意思。

(3)“盾”很“坚固”,坚固是牢固的意思,盾“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3、讨论:“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

“张口结舌”的意思。刚刚还“夸夸其谈”的楚国人,为何“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4、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滥竽充数,“滥竽”的意思是吹不成调的竽。真是“竽”的错吗?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南郭先生知道了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的消息,他想

(2)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当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他想

(3)当他得知齐湣王喜欢听别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又想

(4)看到不吹竽拿到同样俸禄的南郭先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5)看到了流浪街头的南郭先生,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

(6)对于今天的那些“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厂家,你会对他说

四、精读《画龙点睛》。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⑴张僧繇画的龙点睛前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美中不足)

⑵“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的作用?(腾空飞去——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

(3)“点睛”在现实中的运用(包装,好的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劣质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滥竽充数”)

2、背诵课文

扩展阅读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3》备课教案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3》备课教案

练习3

教学要求: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读背《幸福》,通过和续写的对比诵读增加积累。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别人。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别人。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而现代京剧在对传统京剧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更讲究唱词的优美和内涵。

(2)(教师放录音)教师要求学生对照题中唱词来听。

(3)教师简介《红灯记》的剧情。(可以出示一些剧照)重点把这段唱词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4)学生再认真看唱词,了解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5)学生联系剧情来想一想这段话的弦外之音。(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说)

(6)学生在了解弦外之音的基础上,再细读这段话。

2.教学第二部分。

(1)教师再次放录音,学生对照这段话听。(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来学唱。

3.教学第三部分。

(1)指名读谚语,学生交流,理解这些谚语的意思。

(2)教师根据谚语适当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3)学生抄写这些谚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3)教师重点指导“郊野、碧蓝、嫦娥”等词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第二课时

一、第三题(诵读与感悟)

1.读背《幸福》。

(1)指名读题,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或问老师、同学。

(3)教师范读。

(4)学生讨论“幸福”在文中的含义,理解着去读背。

(5)集体练读,同座练背。

2.拓展。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这个结论。

(2)根据得出的结论,学生自由讨论“河流、蜜蜂、小鸟、我”的幸福是什么。,

(3)按学生讨论的结果来续写。

(1)学生将自己续写的部分跟原作连在一起诵读,感受两种文字在读时的感觉是怎样的。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虎字头、病字头的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教师讲解“虎、病”的写法,学生练写。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的话题“学会拒绝”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当别人对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让你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你应该怎

么办?对!我们应该学会拒绝。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读一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思考怎样去拒绝)

(2)分组分问题练说怎样去拒绝。(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分角色练说)

(3)每组每个问题推荐代表表演,师生评议。

3.反馈。(1)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2)评议小结。

板书设计:练习3

口语交际:学会拒绝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伊索寓言》备课教案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伊索寓言》备课教案

12.伊索寓言

一、设计理念

“教材只是个例子”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并学会用“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习伊索寓言,并且迁移运用这种方法,为《蚂蚁和屎壳郎》编写寓

意,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让学生初步掌握学寓言的方法,从而打开学寓言的一扇大门。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尝试为《蚂蚁和屎壳郎》这则伊索寓言编写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梳理归纳

1、屏幕阅读《伊索寓言》相关背景资料,汇报交流:得到了哪些信息?及时总结。

2、引入课题。

3、自由朗读,整体感体课文,要求:读准、读通三则寓言故事。

4、汇报读书后的感受,随机归纳梳理。

预计学生会汇报(1)故事内容简说;(2)对角色的评价;(3)对寓意的个性理解。

过渡语:读了这测寓言,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故事内容,但这还不够,学寓言,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理解寓意。

(二)找准寓意,初步理解

1、快速默读寓言故事,把寓言中表明寓意的相关语句划出来。

2、交流汇总投影出示三句寓意:都在文末,点睛之笔(精练、概括)。

3、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提提问题。(提醒:抓关键词)

过渡:这些语句都表达了几则寓言的寓意,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放回文中,用心默读思考:寓意是怎么从故事中得出来的?试着找找故事与寓意的联系。

(三)抓住联系,深入体悟

1、默读第一则《狐狸和葡萄》,自主找故事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2、指名读故事,齐读寓意,反馈交流。

3、教师随机小结点拨。

4、小结方法: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是怎样与故事联系起来的?

5、齐读寓意,强化感知。

6、自主尝试,运用方法学《牧童与狼》、《蝉和狐狸》。

7、反馈交流,随机点拔,发现、梳理后两则寓言的故事和寓意的有机联系。

8、再次小结方法,读寓意。(寓意是紧密联系故事,从故事中精心提炼出来的,与故事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9.教师出示从另一个角度提炼的《蝉和狐狸》的寓意:“一个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

请学生运用方法评议。

过渡:《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语言的最后用依据精练的话点名寓意。这是伊索寓言的特点。

(四)迁移方法,尝试概括寓意

1、为从《蚂蚁与屎壳郎》写寓意。

2、交流、评比优化

3、教师出示下水文,师生评议。(五)作业

运用抓联系的方法,拓展读《伊索寓言》

敢于挑战,尝试个性化理解寓言故事

附件:

蚂蚁与屎壳郎

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

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讨食物,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这个故事说明,凡事要事先做好打算,做到有备无患。

B这个故事说明,目光短浅,只贪图眼前享受,没有长远打算的人,早晚要吃亏的。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成语故事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本课由三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组成——《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自相矛盾》一文是一则内容浅显、寓意深远的小故事。对于这样的课文该如何教学呢?反复诵读是没有必要的;仔细分析那更是无病呻吟了。课前,我反复思量,觉得成语故事浩如烟海,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成语故事,走进成语的世界,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才是最主要的。于是,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了解《自相矛盾》的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举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学生由于认识水平较低,都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于是,我让学生把原文和现代文相对照再来理解,一些语感较好的同学能很快理解了课文。接着,我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进一步探究文章内容,品味出寓意。当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的时候,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流畅表达。为此,我先出示了一些范例,引导学生表达,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具体表达。《画龙点睛》这个小故事的中心人物是张僧繇,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围绕人物展开的,理解了人物,自然理解了成语“画龙点睛”的含义。课上,我扮演画家,让学生做围观的人,鼓励学生想办法说服画家画上眼睛,学生的口语表达还真是不错,想了许多的理由,“画家”终于被说服。我相信只有在平等合作的课堂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课中只需稍作点拨、引导,学生的灵气,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8.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完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知道课题“金蝉脱壳”就是一个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8成语故事

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成语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chuōsāifènglùbìyùnhǔ

戳腮俸禄壁韵唬

(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腾空俸禄自相矛盾画龙点睛

戳穿墙壁滥竽充数张口结舌

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指导预习及写字。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习字册。

四、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请同学上黑板板书三个成语。

二、精读《自相矛盾》。

1、“矛”和“盾”,你们能分得清吗?请同学看图指一指。“矛”(古文字图)上象其锋,中象其身,下端有銎(斧子上安丙的孔),所以纳柲(古代兵器的柄)。“盾””(古文字图),瞂也,所以扞身蔽目。“厂”象盾之侧是形,“十”象盾之握,“目”象盾之用。

2、(1)“矛”很“锐利”,锐利就是锋利的意思,矛“锐不可当”。

(2)“鲁迅的文笔很锐利”,这里的“锐利”是(目光、言论、文笔等)尖锐的意思。

(3)“盾”很“坚固”,坚固是牢固的意思,盾“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3、讨论:“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

“张口结舌”的意思。刚刚还“夸夸其谈”的楚国人,为何“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4、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滥竽充数,“滥竽”的意思是吹不成调的竽。真是“竽”的错吗?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南郭先生知道了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的消息,他想

(2)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当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他想

(3)当他得知齐湣王喜欢听别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又想

(4)看到不吹竽拿到同样俸禄的南郭先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5)看到了流浪街头的南郭先生,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

(6)对于今天的那些“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厂家,你会对他说

四、精读《画龙点睛》。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⑴张僧繇画的龙点睛前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美中不足)

⑵“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的作用?(腾空飞去——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

(3)“点睛”在现实中的运用(包装,好的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劣质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滥竽充数”)

2、背诵课文

9、推敲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学具: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幽居即兴妥帖吟哦簇拥斟酌宽恕莽撞推敲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恰当差人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妥帖朝愈簇拥宽恕门闩莽撞

避让响亮沉睡推敲家境贫寒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推敲

皎斟尚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推敲斟酌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

13、在大海中永生

教学要求: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难点: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

深情。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

朽功绩。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投影邓小平爷爷的照片)

师:大家看看这照片上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师: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

说一说你所了解的。

师: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卓越贡献。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

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提出者。他一生为我国作出了很多贡献,临终前,还再

三叮嘱,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

献给祖国和人民。

师: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生齐说:邓小

平爷爷)

(投影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2、解题:

(1)师:“永生”是什么意思?

(2)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并

把重要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3)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己试着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标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相机解释词义,使学生理解后

读出词语的感情)

船舱崭新呜咽痛悼海疆超越属于

澳门舷窗震撼爱戴奔流不息波翻浪涌

A、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

B、齐读生字词。

2、请七位同学分别读七段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对这七位同学读书的情况做

出评价。

3、指导难读的小节:

师:在读书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的,让大家来帮你。(估计学生对第1、

第3小节有困难,重点指导)

(1)指名读第l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b、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

后一个篇章。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

最后一个篇章。

(2)指名读第3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b、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四、再读课文:

1、自己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看课文可分为几部分?2、讨论

分段情况:(总结归纳段意并板书)

一(1)飞向大海

二(2—4)撒向大海

三(5—7)告别大海

五、再读生字,指导易错字

1、齐读生字,读准字音

2、师:(重点指导)你觉得哪个字写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舱:舟字旁的一横应该是一提崭:上小下大

呜:右边是个乌,不是鸟咽:左窄右宽

悼:右下的十字的竖上短下长超:走字上的短竖上长下短,一撇要长

疆:弓字应写的直、狭长,而且上面两部分的距离应该一样

属:左面不超出厂字头,右面超出厂字头

3、学生在书P126上的描红。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主人公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分段及段落大意)。

3、上节课同学们还提了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为什么

还能‘永生’呢?这节课上我们就把这些问题都消灭了。

二、精读感悟

(一)、细读第1段:

1、齐读第1段。你从第1段中读出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呢?

2、引导朗读以下的句子,感受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播放录音朗读)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

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引导读好低低地缓缓地)

(1)指名读,组织学生评议。

(2)听录音。

(3)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3、师:“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

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

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

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

篇章”)

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

的心情。

5、谁来试着背诵这一节?

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

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

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

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

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

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节)

(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

1、学习第2节:

(1)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

(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

(4)生再次自由朗读,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感情。

(5)练习背诵。

2、学习第3节:

(1)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

(2)师:a“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

b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

c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

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2月19

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

d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

(3)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

(4)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第一组朗读第一分句,第

一、第二组合起来读第二分句,依次类推)

(5)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

(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

界”

a让学生齐读这句话。

b师:超越时代指的什么?

超越国界有是什么意思?

c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情?

d指名读,组织评议。

e小结:这句话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要读出这样的内涵: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

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e再次齐读。

f用“不仅??也??”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也后面的感情更强烈)

(7)练习背诵第3节。

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

4、齐读第二段。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部分:飞向大海和撒向大海,知道了小平爷爷的

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依依不舍的感情,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三部分。

三、作业

1、语文练习册上的23课练习。

2、用“不仅??也??”造句。

3、背诵并默写1——4节。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A、上节课我们学习哪两部分,大家回想一下,第一部分写了什么?

B、那架专机是怎样飞向大海的?

C、“低低地,缓缓地”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D、大家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播放录象)

E、配乐齐背第一段。

2、师:A、飞机飞到了祖国的辽阔大海,去完成小平爷爷最后的遗愿,把骨灰??(生齐说:撒向大海)

B、播放骨灰撒大海的录象。

C、小平爷爷还是随着奔腾不息的浪花离去了,而浪花会帮助小平爷爷完成他未了的心

愿,把他带到他生前希望去的地方。也许??(引读第3节)

D、起立齐背2、3小节。

3、小平爷爷的遗愿以已经完成了,人们也要??(生:告别大海)

二、精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评议。

2、师:“水天一色”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指什么?

3、师:“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

A、听到什么了?

B、体会一下小平爷爷说这句话时的心情,谁来试着读?

C、为什么说是“仿佛听到”?

D、请同学读这段话“从那??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4、有感情地齐读5、6两节。

5、请一个小组读第7节。

师:A、其他同学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全文作结,并点明课题。)

B、你是怎样理解“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

C、“在大海中永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还能“永生”呢?这样写表达了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D、有感情地齐读第7节,试着背诵。

E、播放录象,师总结。

总结:小平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虽然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七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7、齐读全文。

三、情感延伸:(投影小平爷爷的照片)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觉得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师:今年是小平爷爷诞辰100周年,同学们有什么美好的祝愿想送给他吗?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5——7节。

2、搜集小平爷爷的资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

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丰功伟绩

飞向大海:低低地缓缓地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呜咽痛悼

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告别大海:与谁同在

在大海中永生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感悟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给予”的内涵,深刻领会“给予是一种快乐”。

3、通过阅读感悟父子情深和高尔基的真爱。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体会父子情深和高尔基的真爱;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给予”的内涵。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策略: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对文章的难点部分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联系生活实际,突破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

教学准备:高尔基的资料及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2、初步感受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真爱”。

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哲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2、初步感受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真爱”。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生活入手,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主谈一谈,父子、母子及母女等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自主谈)

当学生谈及到父爱或母爱时,相机引出课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著名作家父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板书课题:《14、高尔基和儿子》(师有意留出空白,将“他的”二字不写,让学生补充),同时让学生体会《我和妈妈》与《我和我的妈妈》两个题目的不同之处,然后再谈谈上述两个题目的不同之处。

3、让学生谈一谈和高尔基有关的话题。诸如:高尔基的名言等。

4、出示课件(名言、画像等),让学生思考问题:

读了课题之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他的儿子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的?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5、出示课件,了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略)

6、在了解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生平之后,我们通过读题知道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那么,到底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呢?

过渡:下面我们只有通过读文,才能知道故事的由来。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1、初读课文,

(1)出示要求:

a、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b、借助后面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c、读顺句子。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子要反复读几遍,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直到读通为止。

d、读通全文。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每一个自然段说了什么事。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A、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学生读,教师作如下引导:

提醒学生注意字生字词的读音(轻声、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大屏幕出示生字(略)

三、再读课文,总体领略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爱”

1、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评委。

2、学生读,大家评论。

指导读好长句子。

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3、让学生说说本文讲了什么事。(预设:可以把儿子栽花、爸爸赏花放在一块,也可把其分开。)

学生自然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是总启,写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第一件事——儿子为爸爸栽花。

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第二件事----高尔基赏花。

第四段:(第6—9自然段)写第三件事——高尔基写信勉励儿子。

四、精读第一自然段,感知高尔基父子亲情的“爱”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这里的“爱”字,与题目中的“他的儿子”是相互照应的)

五、指导写字和生字词

做到“身直、肩平、头正、臂开、足安”和“三个一”(胸离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纸一尺)。将课后3个生字认真描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初谈“给予”。

1、你认为文中哪一句话意义最为深刻?

2、

《语文园地二》之“成语故事”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园地二》之“成语故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园地二》之“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2.能熟练地复述故事。

3.能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在学习中正确地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正确地运用。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运用“胸有成竹”。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讲成语故事。

小朋友,你们一定听说过许多的成语故事,你能给同学们讲一讲吗?

2.师小结并导入。

小朋友们刚才讲的成语故事很有趣,今天,老师要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个新成语,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38页。

二、初读成语故事

1.学生自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小组交流:

读了这个故事,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你能不能在小组内将故事复述出来?

3.班上交流,并让学生复述这个成语故事。

三、再读成语故事,理解它的内涵

1.让学生默读成语故事,边读边思考:

①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②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③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句话来理解?

2.小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结果,如果不理解的,就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或向老师请教。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①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因为文与可经常去观察竹子,看它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的变化,总之,文与可对竹子非常熟悉。)

②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第三段话中,猫把那幅当成真的了,并把它抓着玩)

③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段话来理解?

(最后一段)

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最后一段,并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理解。

引导学生说出“胸有成竹”的意思。

(指画画时,胸中有现成的、完整的竹子,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

四、拓展运用。

1.过渡:刚才同学们理解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这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运用它,下面我们就看看同学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

①师举例:小明平常学习很努力,再加上他在期末前认真地复习了,所以,在期末考试时,小明是胸有成竹。

②学生举例,进一步体会”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作业:

1.让学生用这个成语说1—2句话。

2.课后将自己喜欢的成语积累下来,写在积累本上。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教案


教学内容

8.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张口结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教学

重难点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

资源

《自相矛盾》的原文

预习

设计

1.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查字典理解“夸口”、“张口结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想一想第一则成语讲了一件什么事,给你什么启发?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导入课题,激发兴趣。(3分钟)

1.自相矛盾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2.“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3.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10分钟)

1.学习理解生字。

(1)学生读准词语。

(2)多种形式理解词语意思。

▲戳: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学生做“戳”的动作。

▲说大话。

学生读句子。

▲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哑口无言。

2.学生自读故事。

第三板块: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寓意。(16分钟)

学程单:1.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1)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感受。

(2)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

生练习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评价。

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

指名反馈表演读。

3.嘲笑讽刺。

4.因为别人问,用他的矛戳他的盾结果会怎么样,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5.学生各抒己见。

6.学生联系实际交流。

7.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

第四板块:初识古文。(10分钟)

学程单:1.学生读《一课一练》收藏夹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读。

3.学生结合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理解这篇古文意思。

4.齐读古文。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今天我们要学的第8课——《成语故事》(读题),它里面就出现了三个经典的成语。你知道是哪三个成语吗?其实这里面的三个成语故事就是三则寓言。(板书:寓言)

2.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板书:故事、道理)

3.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自相矛盾)(读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自相矛盾张口结舌楚国买卖

锐利戳穿夸口

(1)指名读词语。

(2)理解词语意思。

▲知道“戳”的意思吗?字典上怎么说啊?

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

那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

▲“夸口”什么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读句子)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呢?能给它换个词代替吗?

2.自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桌再互相读一读,纠正评价。

第三板块: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寓意。

1.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出示句子:

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1)指名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觉得他可笑、愚蠢?相机理解“自相矛盾”。

(2)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

3.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这时,有个围观的人是怎么问他的?应用怎样的语气来问?

4.那个楚国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呢?

5.是呀,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张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

6.现在如果你是卖矛和盾的人,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和盾?怎样才能不自相矛盾了?

7.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

8.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8.是啊!做人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第四板块:初识古文。

1.读《一课一练》收藏夹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读。

3.结合我们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理解这篇古文意思。

4.齐读古文。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生字词。

2.读熟课文,并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3.《一课一练》中《自相矛盾》的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任务驱动

【学习单一】

(1)读准,读通故事。

(2)理解生字词:戳、茅、盾、锐利、坚固、夸口、张口结舌

1.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2.指名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3.教师相机补充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可以通过找近义词,做动作,用词说话等多种方式。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那他为什么会没话说了呢?谁再来把课文读一读啊?

(把那人叫卖的两句话变红)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1)他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的呢?

板书:夸口

a.我听出来了,他特别强调了他的盾很坚固,矛很锐利。谁的读法跟他不同?

b.你强调的是什么?“随你”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个同学体会的不一样,读的就不一样。谁还能读出不同来?

c.你们听出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啊?“特别得好”这个意思,你们从哪个词听出来的?“很”

d.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么读?生:因为我要强调让大家来买“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好。

(2)指导表演读。

(3)(手指一个学生)我看你特投入,来,到前面表演表演。

呵呵!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

3.这个人为什么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坏印象呢?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任务驱动

【学习单二】

(1)他的话有问题吗?

(2)“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同学们,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

(3)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好极了,那我们来仔细看看他说的这两句话,有问题吗?

2.评价:

你好厉害!一下就切中了他话中的要害。

问的真漂亮!

对啊!围观的人也是这样问的。读,“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3.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同学们,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

4.(相互抵触、不一致。)

你们理解的很准确,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

5.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张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

板书:张口结舌

(是啊!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6.说话如此,其实做事也是这个道理。

7.对啊!我们以后说话、做事也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也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生读道理。

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五、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有)

这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它出自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则寓言,如今它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一个成语——自相矛盾(读)。

任务驱动

读一读原文,尝试理解

1.出示原文:

2.都是古文,你有什么办法读懂它吗?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办法,可以结合我们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这样很快你就能自己读懂它了。

3.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灵活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作业

设计

★(1)抄写文中生字词。

(2)《一课一练》中《自相矛盾》的题目。

★★读熟课文,并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内容

8.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读准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3.学习《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

重难点

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

资源

原文、课件

预习

设计

1.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查字典理解“腮帮、俸禄、滥竽充数、画龙点睛”的意思。

2.读读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了解故事内容,想一想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习引入,揭示课题(3分钟)

1.学生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中间充数。后来齐湣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张僧繇应游客的一再要求,为龙点上眼睛,结果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6分钟)

●预习作业1

1.学生读词语。

2.交流词语意思。

▲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滥:不好、不合格;

竽:古代的一种乐器;

充:冒充;

数:数目。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第三板块:精读《滥竽充数》。(15分钟)

1.一是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二是每当演奏时,南郭先生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装腔作势。

▲学生练习说话。

2.理解南郭先生装不下去的原因。

▲学生齐读句子。

▲学生练习说话。

3.学生读课文。

联系生活实际交流。

4.寓意: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大家里面充数,一定是要败露的。

5.真才实学

第四板块:精读《画龙点睛》(15分钟)

1.自由读故事。

2.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

人们:觉得奇怪、可惜、惋惜

预设:这四条龙,您虽然画得栩栩如生,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眼睛,如果你给它们加上眼睛的话,那真是锦上添花了。

3.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

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4.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

人们:惊叹不已

学生自由交流。

5.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6.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1分钟)

第一板块: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课前,老师请大家预习了第二、三个成语故事,请你用简单的话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1

出示词语:

腮帮俸禄齐湣王张僧繇唬人

墙壁逼真神韵腾空张牙舞爪

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惊叹不已

1.指名读词语,相机正音。齐读。

2.交流词语意思。

▲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是什么意思?

▲说说“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词语意思呢?

课文中也有句子能解释这个成语,你能找到吗?

▲“画龙点睛”什么意思?

第三板块:精读《滥竽充数》。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南郭先生的样子,让你想到了一个什么成语?

▲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2.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3.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

4.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5.你能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吗?

板书:真才实学

第四板块:精读《画龙点睛》

1.自由读故事。

2.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人们觉得怎样?

如果你在现场,你看到没有画上眼睛的龙,你会对张僧繇说什么?

3.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4.“点睛”的结果怎样?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5.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

6.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背出《画龙点睛》。

2.为南郭先生续编故事。

3.完成《一课一练》《补充习题》中相关题目。

《滥竽充数》

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任务驱动

【学习单一】

(1)读课文,完成表格

听竽者

喜欢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结果

(2)说说故事的寓意。

1.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2.指名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3.展示交流:

我先请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的原因,再读读文中有关的句子说明理由。

板书:爱讲排场

A:读读这两个句子,用句中的话说说什么叫讲排场。

B: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板书:装腔作势

(课件出示句子):

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

C:(点击:一次又一次)

D:让我们将这两个表示原因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4.板书:结果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5.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

板书:真才实学

严格把关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1.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

——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画龙点睛》

(1)读课文,分别画出“画上了眼睛的龙”和“没有画上眼睛的龙”的样子

(2)如果你在现场,你看到没有画上眼睛的龙,你会对张僧繇说什么?

(3)说说成语的含义。

作业

设计

★(1)背出《画龙点睛》。

(2)完成《一课一练》《补充习题》中相关题目。

★★为南郭先生续编故事。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3秋天的树叶》备课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3秋天的树叶》备课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3秋天的树叶》备课教案

习作3秋天的树叶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

2、让学生把自己秋游中观察到的植物叶子的颜色和形状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习作。

3、通过细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描写树叶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

2、教学难点:

①学会对事物的想象;

②用“总起——分述——总述”的方法写作。教学准备:

银杏树叶、枫树叶、梧桐树叶、榆树叶若干片。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要求学生观察两三种秋天的树叶,抓住树叶的形状和颜色观察,并采集几片树叶作比较。

(二)检查观察的情况。

1、检查观察情况,学生拿出采集的树叶。

2、同桌观察树叶。

3、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片银杏叶,给学生观察。

a、同学们,这是一片什么树叶?

b、它的形状象什么?(像扇子)

c、它的颜色是怎样的?(淡黄色)

d、它原先是什么颜色?为什么现在变成了淡黄色的?

2、今天,咱们就来写“秋天的树叶”好吗?

3、教师

成语故事三则 教案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成语故事三则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6成语故事三则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因而适合儿童阅读。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过程与方法: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在理解寓意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达成目标:激趣揭题,讲解“成语”“则”的意思。)
1、同学们,我们头脑里已记下不少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6成语故事三则
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4、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二、初读课文
(达成目标:同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型,把句子读正确。
启发学生质疑。)
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寓言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chuō

sāi
fèng


yùn







(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夸口
俸禄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戳穿
围观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3)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指导预习及写字。
(达成目标:学习预习及正确书写。)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习字册。
3、小组交流,预习下节课内容。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三则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资料提供者: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读书莫放“拦路虎”》备课教案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读书莫放“拦路虎”》备课教案

读书莫放“拦路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3、初步学习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及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准备:

1、字典、词典

2、查字典的知识。

课前先学: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课题中有个三角形,这是阅读课文的标志。)

2、阅读课文就是根据自己学习课文的经验自己读懂课文。

二、回忆学习课文的方法,总结学法。

1、回忆我们以前学习课文,都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总结学法: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3)三读课文,你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4)四读课文,看看自己从课文中收获到了什么?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

三、学生自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学,教师要参与进去,给与必要的指导)

1、学生带着任务读课

1)什么叫“拦路虎”?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2、学生分小组采多种形式学习。

3、讨论、交流,读课文。

四、汇报自学情况。

五、熟读积累:

1、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全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反复朗读。

3、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受。

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个性读书,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综合训练:

阅读《毛遂自荐》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七、总结:

今天大家学会了自己读书这是了不起的本领,希望大家记住读书的方法,在今后的课内外阅读中经常使用这样的方法,用心阅读,相信大家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够有长足的进步。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成语故事两则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成语故事两则”,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汉时,汉明帝召见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鄯(shàn)善王交朋友。班超带着一队人马,不怕山高路远,一路跋涉而去。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了新疆。鄯善王听说班超出使西域,亲自出城迎候。东道主把班超奉为上宾。班超向主人说明来意,鄯善王很高兴。

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和鄯善王联络感情。鄯善王热情款待他们。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说了东汉许多坏话。鄯善王顿时黯然神伤,心绪不安。第二天,他拒不接见班超,态度十分冷淡,甚至派兵监视班超。班超立刻召集同来的36人商量对策。班超说:“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虑,两国和好。”可是班超他们人马不多,而匈奴兵强马壮,防守又严密。

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天深夜,班超带了士兵潜到匈奴营地。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拿着战鼓躲在营地后面,一路手执弓箭刀枪埋伏在营地两旁。他们一面放火烧帐篷,一面击鼓呐喊。匈奴人大乱,结果全被大火烧死,乱箭射死。

鄯善王明白真相后,便和班超言归于好。

这个成语说,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这个成语意思是广泛地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白事情的真相,作出正确的判断,只听信一方面的意见就会不了解真相,得出错误的结论。告诫人们办事要广泛听取意见,不要听信于一人,才能把事情办好。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4》教案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4》教案

练习4

教学要求:

1.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

2.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

3、写好钢笔字。处理好笔画繁简相差较大的字在一起时的位置和大小。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在别人面前流畅的表达和提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

2、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

3、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在别人面前流畅的表达和提问题。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小芳正在做作业,爸爸指出她写的“兰球”字写错了,小芳不服气,爸爸说出了篮球的“篮”字的来源。

(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爸爸说的是否有道理?

(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出道理。

(4)教师介绍“兰、篮、蓝”的来源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四个句子,找找有无错别字。

(2)学生试着改句中的错别字。

(3)师生共同改正错别字。让学生说出理由。

(4)教师小结。错误的原因: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出错。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这四个成语。教师指出这几个词语都有错别字。

(2)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思考为什么会出错。

(3)指名改正错别字,说出理由。(因为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写错了的)

(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熟记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都有一个警世劝诫的哲理)

(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查成语词典。

(6)学生练习背诵。

2.反馈。

(1)指名读(2)集体练读(3)集体齐背(4)指名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在大海中永生》。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那些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撒大海、爱戴”等词的间架写法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身字旁、舟字旁)和例字(射、船)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身字旁、舟字旁”的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教师讲解“射、船”的写法,学生练写。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创设情境: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开“小小新闻发布会”。

(2)分组推选“发言人”上台发布新闻。(学生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或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搜集一两条有价值的新闻)(要求“发言”的新闻有一定价值,通顺、流畅)

(3)“听众”现场提问,(鼓励学生勇敢地提问题,做到问题有对性,表达清楚,流利)“发言人”当场给予回答。

(4)师生评议。

3.反馈。

(1)评议后,推选—名同学上台作为“发言人”,全班同学提问题,“发言人”回答。

(2)评议小结。

板书设计:练习4

金碧辉煌卧薪尝胆首屈一指川流不息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备课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