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整体识字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9

整体识字。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整体识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整体识字

整体识字的目的:

经过半年的思考,我对整体识字有了新的感受。整体识字的最终目的是给学生“授之以渔”。通过短时间大量识记生字,帮助学生掌握识记生字的方式。同时,通过短时间内反复巩固识字方式,使识字方式成为一种识字习惯,形成条件反射,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形成无意识习惯记忆,增加识字的数量,从而为大量阅读扫清障碍,为习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整体识字的要点:

一、短期内大量识记本学期生字。

二、在随文学习中巩固识字成果。

三、在平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扩展识记生字的范围。

整体识字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或者故事介绍中国汉字的组字特点

1、形声字,这一类生字占生字总量的65右。

2、会意字,这一类生字占生字总量的15%左右。

3、独体字,这是一种基础字,数量基本上不大。

4、象形字,这类字一般也是基础字居多,数量基本上不大。

5、新型汉字,这类汉字由于汉字的演变和发展,使得构字方式不太明显。占有20%。

二、按照以上构字方式将生字表中的汉字分类。

三、在分好类的汉字中用喜欢的符号将自己已经会写的字标注出来。

因为整体识字这个方式我已经使用了一年了,所以不少孩子已经初步具有有习惯性识字能力。因此,本学期生字中有不少他们已经会写了。

四、在家尝试记忆,以读为主。

五、教师逐字讲解构字方式,学生补充,形式上灵活。如猜谜语,组字游戏,还偏旁组字游戏等,加强学生识字方式以及识字习惯的培养。

六、课堂上及时检查。

方法,我选择的是报听写。

效果:全班学生在短短两节课时间基本上音形意全部掌握百字以上。音掌握率达到95%以上。掌握最好的孩子,在全册175个生字组词(360字)中仅仅错了七个字。

七、针对出现错误较多的孩子,以及错误较多的汉字,进行个别指导。

错误率较高的汉字有:

瞻前顾后的瞻,放肆的肆,尾翼的翼几个书写比较复杂的字。

准备明天将几个错误率较高的字重新听写,并检查错误率较高的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精选阅读

《珍珠鸟》整体把握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珍珠鸟》整体把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一开篇,作者便用欣喜的语气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并以此奠定了全文的轻松基调。通读全篇,读者始终被作者的笔牵引着,被人对动物的关爱之情笼罩着,与作者一起悉心体察着这可爱又怕人的鸟的一举一动。

在关爱之情的驱使下,我主要为小鸟儿做了两件事:第一,虽然小鸟儿已经有了舒适又温暖的巢,但我仍旧精心为它重新加工、布置了一个幽静、安全的居室,并按时给它们添食加水;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开始新生活的小鸟轻松自在的叫声,也许就是它对主人的感谢。第二,我按捺自己的好奇心,决不因为所谓的喜爱而轻易打扰小鸟儿的生活;在以后的日子里小鸟对我的逐渐亲近就是对这份爱的最好回报。

正是因为作者对珍珠鸟怀着这样的怜爱之心,所以他常将人的性灵赋予无知的小鸟,把珍珠鸟描摹得娇憨可爱。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多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初到新环境中流露出的忐忑而好奇的神态。文章对珍珠雏鸟的描写用了更多的笔墨。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它对笼子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在屋子里飞来飞去;它不懂得尊重权威,神气十足地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它又非常胆小,当它把灯绳撞得摇动起来时,会吓得马上逃到画框上去;只要爸爸妈妈生气地叫一声,它便又像一个听话的乖孩子一样,立即飞回笼里去。作者用人性化的眼光看待无知的小鸟,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然后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居然也懂得看大人的脸色呢!有了人的性灵的小鸟,竟可以像可爱的孩子一样趴在我的肩膀上睡觉。

由于有爱,作者格外认真地观察着小鸟的一举一动;另一方面,由于细心的观察,进一步加深了作者对这天真的生灵的喜爱。文章中这种满溢着爱意的描写非常多,作者用轻盈活泼、疏密有致的笔触为我们精心勾勒了珍珠鸟的形象,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颂歌。

2、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全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写我为珍珠鸟布置了一个舒适又温暖的巢。第二部分(第6~16段)写珍珠雏鸟与我由疏远到亲近的感情交流过程。表面上看,小鸟从离我较远,到一点点挨近,到淘气地陪伴我,到最后居然落到我的肩上,与我的形体距离越来越近。在这个过程中,是小鸟主动来亲近我;而实际上,我和小鸟每靠近一步都是以我的某种举动为前提条件的。因为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所以它们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因为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不惊动它们,所以雏鸟可以在我家自由成长;因为我不管它,所以即便开着窗子,它也不会飞走;因为我不去伤害它,所以它敢于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因为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所以它会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因为我不动声色地写,所以它甚至用小红嘴啄着我颤动的笔尖;因为我没有用手抓它,而只是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所以它会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可见,人与鸟形体距离的逐渐接近,清晰地表现了二者心理距离的不断缩短。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我的举动起到了决定作用,我用超脱私欲的爱心为它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也因此赢得了它对人的信赖。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结尾一句话成了统领全篇的点睛之笔,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彩。不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

《草船借箭》整体阅读感知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草船借箭》整体阅读感知》,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1)文章的主旨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

(2)文章结构

第一段(1~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第一段,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段,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段,写诸葛亮借箭;

第四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识字一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识字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学习目标:

1、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正确、整齐、规范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4、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5、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挂图;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磁带;词语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小朋友,春姑娘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她给大地万物带来了生机。春天在哪里呢?今天,老师和你们去郊外、去田野找春天,好吗?

2、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学生闭上眼睛边拍手,边唱歌。(出示挂图)

二、图文结合,认知词语

1.语言过渡:睁开眼睛看看四周的景色,美吗?是呀,春天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小朋友,春天在哪儿,你能找到吗?

2.认识词语。

随机学习四组词语。(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读一读字音,在图上认一认,唱一唱有关小动物的歌儿,说一说花儿的颜色,有关事物的特征等)

3.揭示课题,巩固字音。

刚才这些词语是语文书上《识字1》的内容。(板书:识字1)打开书,你们看,它们正排着队,等着小朋友去认识呢!请小朋友读一读这些词语,比较难读的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请小组中的同学帮帮忙。(学生自由读)

4.生生互动,游戏内化。

小朋友,刚才我们在柔柔的春风中,在柳树的绿叶中,在布谷鸟的叫声中,在花儿灿烂的笑脸上找到了美丽的春天,你能把这些词语贴到它的朋友身边去吗?请拿出词语卡片,同组的小朋友互相合作,来贴一贴,贴好后再一起读一读,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正确。(播放《春天在哪里》的磁带)

三、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语言渲染: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淅淅地下,柳丝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葱绿;燕子、布谷、蜜蜂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几多生趣;梨花、杏花、桃花张开笑脸,为春天增色添彩!你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让小朋友们感受一下春天多美呀!

2.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师总结。

2.课后,小朋友去找一些有关“春天”的诗歌或成语,读一读。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并口头组词。

2.认识3个新偏旁。(“日”字底,“木”字旁,草字头)

3.学生看笔顺图自学生字,描红课本上的生字。

4.说说是怎么记住生字的。

5.说说书写注意点。

6.教师在田字格示范书写。

7.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写好生字。

识字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 不写。认识3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一、运用媒体,在情境中感知

过渡: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他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请小朋友看大屏幕。

1. 播放轻音乐,创造一种氛围,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屏幕出现“船”的实物图,接着屏幕依次出现“竹子、石头、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2. 1.师述: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看见“船”就把“船”画下来。(屏幕上以动画形式依次出现由实物图变成象形字的过程)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用画图的方法创造除了的象形字,这是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为了便于书写,后来,人们就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品古上依次出现现代汉字“舟、竹、石、泉、川、燕”,让学生读一读,认一认,初步感知字音、字形)(指大屏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3》。(板书课题)

3. 二、看图想象,在情境中认知

1. 学习词语。

认识了汉字的演变,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一幅祖国的山水画。(出示山水图)你喜欢哪些景物?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语“竹子、燕子、河川、石头、泉水、小舟”。(指名读,师领读,齐读)

2.学习儿歌。

过渡:画儿真美,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更美的儿歌呢!你们想读吗?(出示儿歌)请小朋友自由地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学生自由读)谁来当一回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指名领读)想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吗?(走下课桌找朋友读)

3.读好儿歌。

过渡:这么美的儿歌,老师也想读读,你们愿做老师的好听众吗?范读儿歌。老师读得怎样?为什么老师读得好呢?(指图,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象山水图的美景,想象儿童画画的表情、心情)愿意像我一样读吗?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练读,不足之处,请小组长指点指点。(小组合作练儿歌)

这么美的儿歌,老师指导你们一定能把它们读好。(男女生赛读,齐读)

三、小组合作,在讨论中深化

1.小组合作,读懂儿歌。

请小朋友分小组自读儿歌,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大屏幕放映祖国河山画面图,教师随机简介)

2.诵读儿歌。

这么美的祖国河山,你想用你的朗读加上你的情感和动作来赞美他吗?(出示儿歌)(学生自由表演,诵读儿歌)

四、总结延伸,在创作中巩固

1.即兴作画。

祖国的河山真是美丽壮观,你想用你手中的彩笔,来画一画这美丽的河山吗?(播放轻音乐,学生小组合作即兴作画)

2.创作儿歌。

你们能仿造课本上的儿歌,给你们的画编上儿歌吗?编好后先在小组中读一读。(小组合作自创儿歌)等一下我们请各组的代表把你们一组的画于儿歌一起介绍给大家。

五、导书写生字,完成《习字册》

1.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舟 竹 石 川 燕 笔 黑 什

2.扩词。

3.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你愿意教大家写哪个字?试着说一说,学生跟着书空。其中新出现的偏旁:四点水、竹子头、单人旁,应指导学生认识)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描红,边描边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5.完成《习字册》,教师巡视指点。

识字二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识字二”,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学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良好的家庭美德,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难点:借助生活经验,理解短文的意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我们都有温暖的家。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在家中怎样的孩子,才是人人夸的好孩子呢?有一位叔叔就为这样的好孩子编了一首儿歌。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课文时你发现了什么?如(三字经)。

2、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多读几遍。对有困难的音进行指导。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师生正音。

三、读文识字

1、出示“生字列车”,指导学生认字。

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改正愿洗碗筷扫庭院人人夸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自由认读。

(2)小组长检查。

3、读课文,把字、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认识。

(1)出示三字经,巩固生字。

(2)小组内交流:在温暖的家中你体味到了什么?你又是怎么做的?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字词卡片,巩固生字。

(2)指名读儿歌。

二、课文教学

(一)学习第一句话。

1、课件出示一幅画,想一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是一位怎么样的好孩子?

2、出示:小朋友,正少年,尊长辈,懂礼貌。生字用红字体标出,用自豪的语气朗读。

(二)学习二、三、四句:同上教学。

(三)学习最后一句。

1、长辈们为什么对你做错的事进行提醒,让你改正呢?出示最后一句。

2、你怎么做才是爱家呢?

3、读一读、听一听谁是最爱家的。

(四)读全文

1、生字都认识了,课文应该读的更好,自读全文。

2、指名读句子。

三、写字教学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洗、扫、认、真、父、母”,学生认读生字。

2、指导观察占格位置,学生观察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3、范写、讲解笔顺,抓住关键笔画指导写字。学生一笔一笔地跟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总结学生写字情况,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四、小结

有了你们这些可爱懂事的孩子,我们的家就更幸福、温暖了,班级也是你们的家,我相信你们会在这个新家里快乐地生活长大。

识字三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识字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识字三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4个字。学习新笔画:撇点、竖提。
2.熟读歌诀,了解有的字(合体字)是由两、三个独体字组合而成的特点,初步了解汉字表意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喜欢识字。
⊙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字。会写4个字。
2.熟读这首识字歌诀,初步了解独体字组合成合体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难点
1.掌握要求会写的字,掌握新笔画。
2.初步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对汉字的喜爱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放大的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三》。《识字三》里可有个大秘密。我们赶快来读吧,看谁先发现这个大秘密。
(二)初读歌诀,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试读。
教师走到学生身边巡视、倾听,检查学生利用汉语拼音读文的情况,与学生单独交流,扫清学生读音上的障碍。
2.指名读歌诀。
(1)为了庆祝小朋友们胜利学完汉语拼音,请几位小朋友来表演读《识字三》,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2)一个小朋友读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在认真听。你认为他读得怎样?有哪个字音读错了?谁来帮帮他?
3.老师也想和你们比赛,听听老师读得怎么样。(教师范读)
4.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全班小朋友一齐来表演读一遍。(全班齐读)
(三)发现规律,指导用两个字合成一个字的方法识字
1.小朋友们找到《识字三》里的大秘密了吗?
(“田力男,小大尖”就是“田”和“力”合成“男”,“小”和“大”和成“尖”……“双人从,三人众”就是两个“人”合成“从”,三个“人”和成“众”……)
2.认读生字。将生字卡片分成“力、女、子、长”和“男、尖、明、岩、泉、张、李、从、众、林、森”两组贴在黑扳上。
(1)看,生字宝宝从书上跑到了黑板上。啊,这么多生字宝宝,有15个,不过,我们发现了《识字三》的大秘密,很快就可以和这些生字宝宝熟悉的。
(2)指名读“力、女、子、长”四个字。注意这四个字的声母要读准确。
告诉学生:这四个字是独体字。说说自己在哪儿见过这几个字,同桌互相考一考是否认识。
(3)出示“男、尖、明、岩、泉、张、李、从、众、林、森”11个字。
①指一两名学生读,指导读准确:
鼻音:男边音:林李
后鼻韵母:明翘舌音和后鼻韵母:张众
平舌音和前鼻韵母:森
②读《识字三》,看谁先把它记住,能记住多少算多少。
拍手读:田力/男,小大/尖……
③再出示这11个字去掉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找朋友”读(将生字卡片发到学生手中,讲台上的学生读出一个字,拿这张字卡的学生拿着字卡跑上来)。
(四)理解字义的方法识字
1.刚才,有的小朋友不能一下子把这篇识字歌诀记下来,没关系,我们以后多读一读。老师还可以教你一种记字的好办法。想知道吗?这就是《识字三》里的第二大秘密。
2.以“男”字激趣。
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看,有两个小朋友去上学,他们走在乡间小路上,看见农民伯伯在田地里劳动,这让他们想起了一个字,你知道是什么字吗?
出示字卡“男”。师:原来,这两个小朋友想起的是“男”字。因为在田里干活力气大的人是男人,所以“田”和“力”合成了“男”字。
3.出示字卡“岩”。
你知道“岩”是什么?看看图上画的山,想一想,山上什么是“岩”?
(“岩”是指山上的大石头。)
4.这样记字有意思吧?再想想“泉”为什么上面是个“白”,下面是个“水”?“明”由“日”和“月”组成,是什么意思?
5.出示“从”,请小朋友上台表演一人跟着一人走。
师:“从”在古代是指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跟随、跟从的意思。
出示“众”,师:“众”有三个“人”字,但“众”的意思是人多,不仅仅指三个人。
6.出示“林”、“森”,想一想:为什么“林”是两个“木”,而“森”是三个“木”?
(五)用其他方法识字
师:理解字的意思识字真有趣,但是有的字我们不能一下子说出它的意思来,我们可以找各种各样的方法识字。
学生用其他方法识字。如联系实际说说在哪儿见过“好”字。联系同学名字记“张”“李”。
第二课时
?
(一)复习生字
1.回忆识字方法。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了《识字三》,小朋友们又学会了很多字。你有什么好的识字方法吗?如果我是你的小弟弟或小妹妹,你能当小老师,告诉我吗?
(引导学生试背识字歌诀,说说会意字的字义。)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再打乱顺序指名读,“找朋友”读。
(二)学习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女、好、男、长。认读这四个字。
2.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笔画,看看字的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1)写“女”字。
(教师范写)“女”字第一笔叫做“撇点”,跟着老师说一遍,跟着老师书空写“撇点”:先撇,再向右边点过来,稍微拉长一点点,顿笔收锋。再跟着老师书空写“女”字。
小朋友们在书上田字格里描红写一遍。(教师巡视指导)
(2)写“好”字。
①观察“好”字的笔画。我们知道“好”字是由“女”和“子”组成的,但是这个“女”字现在成了女字旁,是不是还和我们刚才写的“女”字一样呢?(学生观察,讨论)
看清楚,女字旁和“女”字比起来,有两个地方变了:第一笔撇点的“点”短了些,第二笔由横变成了提。书空笔顺。
(教师范写)“好”是左右结构,左边的女字旁写窄一些,右边的“子”字写在右半格,稍宽一点儿。这是因为,女字旁是偏旁,它很懂礼貌,要让一让旁边的字。
学生描红写一遍。
②看看这课要求认识的字,还有哪个字也像“好”字一样,偏旁的笔画要让一让?
引导学生发现:“从、众、林、森”等字中都有变形的笔画。
(3)写“男”字。
(教师范写)“男”字是上下结构,按从上到下的顺序,“田”写在上半格,“力”写在下半格,要摆正位置。“田”要写扁一点儿。
学生描红写一遍。
(4)写“长”字。
(看字卡,范写新笔画)“长”字有个新笔画,叫“竖提”,小朋友们看老师写,跟着书空。竖下来,提上去要有力。
(范写“长”字)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说笔顺:撇,横,竖提,捺。
学生描红写一个。
(四)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坐的姿势,握笔的姿势,随时纠正不正确的姿势,纠正错的笔画。

《识字五》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识字五》”,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简说
本课内容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本课的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二、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情感目标: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三、重难点处理----
书写中“绞丝”的书写(线、绳)指导:关键在于写好两个“撇折”,撇,一定不能弯,要写直;折,要写成“提”;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不要给学生讲平行的概念,可以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明白)。
四、教时:2教时。
五、教学媒体: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朗读感悟
1自己读谚语,读准字音。
2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同伴听,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并说说自己喜欢所读谚语的原因。
3教师示范朗读谚语,学生模仿读。
4师生、生生对读,体会每一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对应关系。
5齐读谚语,感悟谚语的含义。
6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让每一个小组选择一句谚语,说说本组同学对该谚语的理解。用实例说明谚语中蕴含的道理,或者说说谚语给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启示。
7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谚语读一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8采用范读、对读、齐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谚语,鼓励记诵自己喜欢的谚语。
二、识字
1结合生活实际识字。如,移动电话(移),火柴(柴),姓易、容易(易),打折、折叠(折),搓手,搓绳(搓、绳),一斤重(斤)等。
2在朗读谚语的过程中认清字形(整体认识),读准字音。注意“柴、折、绳”是翘舌音,“搓”是平舌音,“谋”的韵母是ou。
3通过组词巩固认读生字。
布置家作:从课外摘抄搜集自己喜欢的谚语。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二教时
一、写字指导。
(1)仔细观察
同偏旁、同部件:折—挑线—绳斤—折
形相近:挑—桃根—跟钱—线
(2)写正确。
“挑”字的笔顺:扌
“折、根”二字不要多一点。“线”字不要少一点。
(3)写美观。
把“斤”字的写法,引申到“折”字。斤:第一撇要平,第二撇要“竖”,横要右伸,竖要垂直。
重点指导“绞丝”的书写(线、绳):关键在于写好两个“撇折”,撇,一定不能弯,要写直;折,要写成“提”;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不要给学生讲平行的概念,可以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明白)。
二、完成”看看写写”部分。
三、搜集谚语,在班上分类进行整理、交流,每个同学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互相摘抄搜集的谚语

识字1


识字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春天给一些景物带来的变化,认识春天的特征,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点:主动识字,把识字和看图、学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

教学难点:字在田字格中摆放美观、工整。

教学用具: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带田字格黑板

教学准备:录音(流水声、鸟叫声)、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多媒体

课件(春天美景)、课文词语卡片、课文插图放大

本课安排一课时。

教学主要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录音:潺潺水声,鸟儿鸣叫渐起的《春之声》)天气渐渐地暖和了,小溪"丁冬"、"丁冬"唱起了歌儿,空中能看见小燕子快乐的飞翔,这是什么季节到了?

(板书:春天)

2.是啊,春姑娘已经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她给大地万物带来了生机。春姑娘在热情地邀请我们呢!(出示:春天来了!快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

二、图文结合,认知词语

(一)看看、找找春天

1.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春天美景)。

2.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景色美吗?是呀,春天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天在哪儿,你能找到吗?

3.自由发言。随机出示文中相关词语(如:你观察得很仔细,令老师想到一个词语,出示:柳绿花红,跟着我读一读,好吗?)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

(二)读读、记记字词

1.小朋友,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词语都在我们的书本《识字1》这一课上(板书:识字1),你们看,这些词语正排着队,急着和我们小朋友认识呢!你可以自己读读,难读的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请自己的小伙伴帮帮忙。(小朋友自由读、互相帮助)

2.(出示课文投影)谁来领着大家读(跟读)。春天天气真暖和,是玩游戏的好时候,难怪生字宝宝爱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快,让我们去把它们找出来,认一认,让它们成为你的好朋友吧!(学生自由找找生字,认一认)哪位小朋友已经和生字宝宝们交上朋友了?(认读生字),说说你能认得这么快,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集体交流识字方法,也可小组内先交流,后讨论难记字、生疏字)。我们来玩开火车的游戏吧!(小组四人轮读)

三、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春天来了,春雨沙沙,柳丝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小溪丁冬,

桃花盛开,蜜蜂嗡嗡。春天的景色是多美呀!你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让小朋友们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吗?

2.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

四、玩玩游戏,巩固字词

(出示课文插图),小朋友,刚才我们在柔柔的春风中,在柳树的绿叶中,在小黄莺动听的歌声中,在花儿灿烂的笑脸上找到了美丽的春天。你能帮文中的词语送到它的朋友边上去吗?请拿出词语卡片,同组的小朋友互相合作,来贴一贴,贴好后再一起读一读,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正确。(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小朋友,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天多美呀,难怪古人说"一年之

计在于春"。希望小朋友珍惜春天美好的时光,好好学习,将来为我们的祖国增光添彩。

六、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发现字的特点。

2.书空,注意笔顺,老师范写,生看清笔画的位置。

3.仿影、临写。巡视指导。

七、实践活动

说一说: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

画一画:将你眼中的春天画下来,并给她取个好听的名字。

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识字一看画识字真有趣》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识字一看画识字真有趣》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火、鸟、天、上、飞、鱼、中、虫”8个生字,会写“上、马、日、月”4个字。

2、学习“竖折折钩”“横折钩”两种笔画。指导学生书写时正确占格,正确书写生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辅导学生会背儿歌《红日圆圆》《鸟儿天上飞》两篇短文,并理解儿歌内容。

4、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识字。掌握看图识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

【教学难点】

领悟画与字的关系,学习象形字的识字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本课生字卡片、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孩子们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还没有汉字的时候。有兄妹俩,哥哥天天打鱼,妹妹在家洗衣做饭。一天早晨,哥哥很早起来要出海捕鱼,可是怎样告诉还在熟睡的妹妹呢?他呀拿起树枝在地上画了一条鱼。哥哥走后妹妹醒来,看到地上的图知道哥哥去打鱼了。中午,妹妹要去河边洗衣,她地上画了几道弯曲的水流,旁边放上一件衣服。哥哥回来看到图后到河边去果然找到了妹妹,兄妹俩可高兴了。从此以后,他们就用鱼、水图来表示字,慢慢地这些简易的图不断变得规范成了现在的字。汉字多有意思呀!古人多聪明啊!今天我们就来看画识字。]

二、学习“日、月、水、火”及《红日圆圆》的儿歌

(一)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几幅图今天要给大家来个大变身,想不想看?

(二)“日”的学习。

1、刚才的太阳变成了什么?日是什么意思?你能组个词吗?

2、太阳是什么样的?(圆圆的)它是什么颜色?(红色的)

3、合起来说说。(红日圆圆)指名读

(三)学习“月”字。

1、出示“月”字的演变过程。

2、说说你见过的月亮的形状。出示:月牙弯弯。

3、你能用“月”字组个词吗?

(四)学习“水”字。

1、河水迫不及待地要给大家变身了。

2、这就是“水”字的演变的过程。

3、小朋友们来用“水”字说句话吧。(水是生命的源泉,教育学生水资源很紧缺,要节约用水)

4、指导读准:河水清清。

(五)学习“火”字。

1、水的天敌是什么?瞧它来了。

2、刚才那团熊熊的火焰变成了什么字?

3、强调三拼音节(指名拼读,开火车读)

4、你有什么办法记住“火”?

5、“火”能组什么词?做猜词游戏:表示情绪不好,生气了(发火)一种交通工具(火车)

6、火苗是什么样的呢?(红红的、跳跃的、闪闪的)

7、在教师指导下读“火苗闪闪”。

(五)读儿歌。

刚才通过看动画,我们知道了“日,月,水,火”四个字是怎么从古代的字演变成现在的汉字。

看看谁能把儿歌读好。

[小老师领读,男女分句读。]

三、学习“鸟、虫、马、鱼”

(一)过渡:我国古代人民就是这样在劳动中,看着实物的样子发明了汉字,多么不简单!像这样的象形字还有很多,请大家看图猜猜字。

(二)看图猜字

[教师随即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强调niǎo三拼音节,yú是整体认读音节。]

(三)去掉图你打算怎么记这几个字?

(四)拼音也去掉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五)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四、书写汉字

(一)“日”字的书写。

1、师范写日字,生说笔顺,笔画,并书空。

2、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二)“月”字的书写。

1、师范写,认识新笔画“横折钩”。

2、生练习书写,师巡视。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看图,会象形字的方法认识了不少字,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有趣的字,相信你一定能找出许多并记住。

《金色的鱼钩》主线—整体教案设计


《金色的鱼钩》主线整体教案设计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每篇课文结构特点,即课文的纵思路和横思路来整体设计教学。课文的纵思路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文章的条理。它就像一棵树的主干。课文的横思路就是作者怎样把各个部分写具体。它是一棵树的枝叶。教师只有抓住主线来整体设计,分步施教,才能把作者的写路,教者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真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在纵思路上,作者是围绕着两救来写的,即班长救病号(323节),病号救班长(2433节)。因此,全文分为四段较妥,即12节为一段,两救各为一段,最后一节为一段。在横思路上,作者抓住班长的外貌(人物外表)描写,来展开故事情节。

如何设计教学呢?

第一步:掌握特点,理清思路

作为理解课文的第一步,就是要把作者围绕着两救这个特点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理清思路,划分段落。为了让学生循思路进行第二步的学习,老师应该把全文的思路板书出来:照顾病号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

第二步:引导读书,划出描写班长外貌的词句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横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是这篇课文横思路的一条主线。而每次描写,都有它的含义作用,引导学生逐一理解,无疑是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步:分组读议,汇报交流

教学时,引导学生围绕着已经划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词句,读书自学,议论交流,深入理解每次描写老班长外貌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理解人物的外表,进而理解人物内心,最后理解人物的优秀品质,达到自我领悟,渗透教育的目的。

课文一开始,就仔细地勾画出一位老红军战士的外貌,一位未满40岁而驼背,皱纹满脸,两鬓斑白的战士,以长者的身份,带领三位有病的小战士在茫茫的草海里,一步一滑地行进着。这些描述告诉人们,老班长历尽了人间的辛酸苦难,但他乐观,充满对同志的阶级情谊。

老班长救病号部分,课文对老班长的外貌作了四次描述。而每次描述,与救病号有什么联系,给读者什么启示?这是我们引导学生理解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深刻领会。

接下来,病号为什么要救老班长?怎样救老班长?结果怎么样呢?这是必须引导学生理解的问题。理解这些问题,要同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联系起来。为了把二个病号最后带出草地,老班长硬是支撑着皮包骨头的身躯,拿起钓鱼钩去找水塘钩鱼去了。可是,当同志们发现时,老班长为了救病号,长期忍饥挨饿,终于累垮了。这是病号要救老班长的原因。

老班长用缝衣针弯成钓鱼钩,一路上,用它钓鱼,做鱼汤给病号吃,救活了三个病号。可是,当病号用它钓鱼做成鱼汤送到老班长嘴里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这一描述告诉我们,三个病号已成了四个病号,而老班长是个重病号。

第四步:自我设计,自我教育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设计。

受老班长精神鼓舞方面:我们要走出草地。引导学生想象,在老班长舍己救人的精神鼓舞下,三个小战士互相帮助,艰难地走出草地的情景。

从怀念老班长方面:老班长活在我们心中。引导学生想象,小战士们掩埋老班长的遗体后,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是怎样做的。

从向上级讲述老班长牺牲的经过方面:老班长救活了我们。让学生回述故事内容,并简谈体会。

《识字6》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识字6》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识字6》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三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
3.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词语的意思。
4.能根据看到的展开合理的想象,说一句完整的话。
5.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幅员的辽阔和物产的丰富。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难点: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好看好玩的地方呢?
(学生交流)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6》趣祖国各地走走看看。
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课文,把词语读正确、读连贯,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学生开火车带读)
3.把字词放入课文中,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地区?
4.出示地图,老师介绍四个地区在地图上的位置。
5.再读塞北、江南、海岛、高原四个地区的词语。
(学生齐读)
二、丰富认识,引导诵读
1.这四个地方你最想去哪里?(学生交流)
2.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不管哪个地方的风光都是很优美的。下面就让我们一一去游览参观吧!
(1)学习塞北
出示塞北草原图。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出示句子
骏马在草原上跑.——————在————————。仿说句子
孩子们我们来到这塞北的大草原上,你们想骑马吗?(想)播放二胡赛马看,马来了,想骑的同学赶快上马吧!
指名说在草原上骑马的感受,读词串。喜欢骑马的同学齐读词串。
(2)学习江南
1.出示江南图。还记得有关江南的诗吗?指名说是啊,江南如诗如画,你感觉到她的美了吗?播放《紫竹调》指名读词串。江南一到春天雨水就特别的多,出示朱自清的《春》和杜甫的《春夜喜雨》感受体会江南的春雨。读词串
出示杏花图,你们想说什么?再读词串。
(3)学习海岛
我们欣赏了江南的美景,下边老师要带着大家回到我们生活的海岛来玩耍。出示图片,你看海岛上有什么?指名说。出示句子:海岛上有高大的椰子树。————有——————。仿说句子。出示图片。一到夏天,太阳火辣辣地照在升上,你最想去哪里干什么?(海边游泳)闭目听叙述想象:我们来到大海边,迎着海风,我们光着脚丫,在沙滩上嬉戏打闹,海水不时涌过来,亲吻你的脚丫,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开心)带着感情指名读。齐读。
(4)学习高原
播放《走进高原》出示高原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这样壮观的景象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这里的冰雪好厚啊,大家一起读词串。
我们的旅行结束了,你们开心吗?(开心)让我们捧起书,边读边回味我们看到的美景吧!齐读课文。其实,不管是塞北、江南、海岛还是高原,他们都是祖国的一部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老师板书: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
孩子们,你们在读课文的时候,听起来朗朗上口,知道为什么吗?老师指出第二行和第四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讲解押韵,韵律美。感受韵文的美感,再次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放音乐《高山流水》让学生静心
2.说说如何记住这三个生字。
3、参考自己手中的笔顺表学习生字
4.描红
四、作业
推荐读《三亚落日》
四、板书设计
识字6
中塞北
江南幅员辽阔
海岛物产丰富
国高原

《将相和》整体教案设计及评析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将相和》整体教案设计及评析,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词;

2.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

【教学重点】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预习提示】本文篇幅较长,但故事情节并不难懂,语句也不难读,历史故事也为学生喜闻乐见,预习时要能理解字词,熟练地读通课文,并考虑课后作业问题。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要重点用于概括人物特点和搞清联系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在预习的基础上,从整篇入手,初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组织分段,仔细阅读第一大段;开始接触第二大段。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

1.题解。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提示学习课文的要求。(学习方法)

①写人物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特点。

②课文是由三个独立完整的故事结构而成,写的是两个人物间发生的事,学习时还应抓线索以理解三个故事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

二、指导分段

1.通读全文,考虑分段要求。

2.讨论分段。重点研究二、三两段间过渡段的归属,要从内容和逻辑关系上理解。

三、讲读第一大段

1.轻声朗读,读后说出小标题,写谁。

2.理出故事的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3.讨论:从三层内容的叙述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4、形成的板书:

22.将相和

5.小结。

①这个故事为什么叫完璧归赵?蔺相如为什么能完璧归赵?

②挖掘蔺相如的思想品质。

③设疑。这个故事与下文有什么联系,与全文有什么关系。(围绕线索考虑)

④归纳学法(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抓人物特点)。

四、用学习第一大段的方法学习第二大段,考虑怎样理清情节,抓人物特点

五、作业

继续阅读二、三两段,并思考学习第一大段结束时的设疑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仔细阅读第二、三两大段;搞清三个故事间的联系及三个故事与整篇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

1.学习本文的要求(学习方法)。

2.第一大段的主要内容及蔺相如的特点。

二、讲读第二大段

1.说出本段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写谁的。

2.默读,并理清故事情节,抓人物特点。

3.讨论:渑池会上发生了什么事,蔺相如是如何斗争的?表现了蔺相如什么品质?赵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4.思考,暂不作答。这个故事还是写蔺相如,与其他故事有什么联系,与将相和有什么关系。

三、讲读第三大段,先小声朗读后讨论

①这是一个什么故事。主要写谁,故事的情节是怎样的?

②从蔺相如对廉颇的步步退让中,进一步看出他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③廉颇为什么能负荆请罪,廉颇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④故事的结果怎样。

四、讨论(搞清联系)

1.课文的结构特点,是由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它们与全文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2.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3.练习归纳中心思想。

4.形成板书:

22.将相和

一、完璧归赵抓人物特点

蔺相如勇敢机智忠贞爱国抓线索、联系

二、渑池之会

蔺相如不顾个人安危和的重要

三、负荆请罪失和的原因

廉颇知错就改言和的基础

五、作业

1.熟读全文,归纳中心思想,归纳人物特点。

2.复习生字,练习要求听写的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上两节课内容,朗读全文,归纳中心思想;归纳人物特点;巩固字词。

教学步骤:

一、复习各部分内容及小标题,进一步明确各部分间,各部分与整篇的关系

二、通读全文,准确归纳中心思想及人物特点

1.中心思想:课文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以及他们从国家利益出发,加强团结的精神。

2.人物特点:

三、字词练习

1.讲讲对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两个成语的理解,练习造句。

2.听写词语。(见课后作业3)

四、作业

1.复习本文,重点复习人物特点和文章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以及学习类似文章的方法。

2.预习下文,要会读,并考虑课后问题。

[评:《将相和》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的题材是写人物的,详细具体地叙述了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与蔺相如由失和到言和的事,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注意团结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认错的精神,说明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和加强团结。从教材特点和读写训练的任务考虑,教学这篇课文要教给学生抓住人物特点的学习方法。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是很有特点的,课文按顺序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都很完整,可以相对独立。但组合在一起,它们又有着密切联系的,与整篇也是密切相关的。教学时,要体现大纲的精神,即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段落和整篇课文的联系。所以从特点考虑,教给学生抓联系也是相当重要的。

此外,大纲还指出,讲解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根据这个要求,我们在整分合课堂教学结构上,做了一些尝试。

下面谈谈在处理这篇教材中如何着力体现以上观点的。

整,要从整篇入手,要求学生对整篇文章首先有个总的印象。学习《将相和》一文,通过预习,初步阅读,学生应该了解课文是历史故事,写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与廉颇言和的事。

整,还指在下面的进一步一部分一部分地分析时要有整体观念,处处着眼于整篇文章,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不能把一课分析成几段书。

这篇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写的呢?很明显,课题《将相和》将引起读者如下思考:将相有过什么矛盾,为什么要讲和,为什么又能言和?可见讲和的原因,失和的原因,言和的基础,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条线索去阅读理解,搞清三个故事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搞清三个故事与整篇《将相和》是什么关系,通过这样的分析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完整的深刻的认识。

分,指分析,有内容的分析与结构的分析。要知道各个部分的内容,还要理清本部分与其它部分的联系以及本部分在课文中的地位、作用,即与整篇文章的关联。所以分析时要着眼于联系,达到融会贯通,避免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可见,分析的指导思想还是一个整体观念。

学习一篇文章,在知道其主要内容之后,就要进一步了解,课文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怎么写的等。即了解本课写了三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着重写人物性格品质。第一、二两个故事是写蔺相如完璧归赵及在渑池会上,第三个故事写了廉颇负荆请罪,将相言和。那么,将相言和,前两个故事都没有涉及到,是第三个故事直接点明的,前两个故事有没有写的必要呢?它们与第三个故事有什么联系,与将相和有什么关系,三个故事是怎么组合成一篇文章呢?这些问题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特别是这篇课文篇幅虽长,但不难读,故事情节也好理解,历史故事也为学生喜闻乐见。可是真正务求理解,达到大纲的要求并不容易。怎么思考呢?要教给要领,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上考虑,即什么事引起的将相不和(失和的原因),为什么将相应该讲和(将相人物的重要决定了将相和的意义),为什么又能够言和(和好的条件,两个人一致的思想品质)。这样一分析,就觉得前两段不仅不能没有,而且很重要。

具体地分析,《完璧归赵》,是写蔺相如的,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的特点。它与其它故事的联系,与整篇文章《将相和》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首先,它发生在下一个故事《渑池之会》之前,蔺相如由于完璧归赵立功而被封为上大夫,这正是下次被封为上卿的基础,而做上卿又导致将相不和,是失和的间接原因;其次,这个故事不仅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的特点,而且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挺身而出不畏强暴与秦王据理力争,说明了蔺相如具有爱国主义的思想,为后面的对廉颇的忍辱退让打下了基础,使他对外寸步不让、针锋相对,与对内步步退让、忍辱回避,完好地统一在一个思想基础之上,这正是所以能言归与好的思想基础;第三,从下文可以看出赵国屡次获胜,秦国不敢轻举妄动均与蔺相如有关。这次胜利可以充分看出一点,蔺是一个难得的人材,举足轻重,他们的讲和至关重要。所以这一故事必不可少,它是将相不和的内容的铺垫,将相言和的思想基础的体现,还是将相讲和的意义所在。

《渑池之会》仍然主要写蔺相如,但也很明显地点明了廉颇的作用。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不顾个人安危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又一次表现了他的勇敢机智与忠贞爱国,并被提升为上卿。由于职位高过了廉颇,引起了廉颇的不服气,所以《渑池之会》继《完璧归赵》之后,写出了将相不和的直接原因,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另一方面看,小小的赵国,在继《完璧归赵》之后,渑池会上再次获胜,是将相讲和的结果,说明赵国不受外辱,将相必须讲和,而为了国家利益,将相配合,体现了将与相的忠贞爱国之心。因此,这个故事是将相失和的原因,又是将相和好的意义的进一步实践说明,同时又是将相言和的思想基础的又一次充分体现,这一故事也不多余。

《负荆请罪》是紧扣课文题目的,直接讲了将相失和到言和,突出地说明将与相固然重要,但比他们个人更重要的是他俩之间的团结,这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必然结果。蔺相如的话使廉颇的翻然悔悟,由于有前两个故事就很有基础,顺理成章,令人信服。而忠贞爱国的共同思想是他们解决矛盾的坚实的思想基础,因而也是这篇文章的核心所在,分析人物,分段讲读,都不能离开这一核心。

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就是这样,紧紧围绕讲和的意义,失和的原因,言和的基础联系成整篇《将相和》的。

这样,就从整体出发,把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了解了他们之间的逻辑联系。这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具有培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意义,可以实现读写结合,语思(思维)统一,还自然而然地进行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顾大局、讲团结、勇敢机智、知错就改等品质教育。

把整体分成部分,再把各部分综合成整体,这一分析综合的方法,是思维的基本方法,也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我们的所谓合,就是指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即在讲清联系之后对中心思想的归纳。《将相和》讲到最后,就理解到课文是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全大局,加强团结的优秀品质。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因为是写人的文章,性格特点又是怎样的呢?也应综合归纳,蔺相如是足智多谋、临危不惧。廉颇是豪爽直率、知错就改。到此,阅读教学全过程结束。

这样教学,学生的认识在逐步深化,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一番思维,对课文内容由感性的浮浅的认识上升到比较本质的、深刻的认识。所以,整分合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认识规律及学习语文的规律。这篇课文教学的最终意图还在于根据文章特点,训练学生思维。学习一种读书方法,培养学生务求理解、融会贯通的读书习惯。久而久之的训练,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即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因此,改革教法、研究学法、教会学生读书,也是我们着力探讨的一个问题。

此外,大纲还指出,讲解课文要讲求实效,不同的年级要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课文,针对不同的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据此,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还进行了抓重点一课一得,抓特点一课一法的探索。根据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把抓人物特点,抓故事线索,搞清联系做为本课教学重点,就是出于这种考虑。尤其是在搞清联系的训练上,这篇课文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宁可在读的训练等方面弱一点,也得全力保证。要抓重点有失有得,不能贪多求全。还要抓特点,不同教材,当然还包括不同学生,甚至不同擅长的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法,逐步形成教学的特点。课课如此,一个教法,往往事倍功半。]

识字5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识字5》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韵文。本课将与大海有关的词语串起来组成韵语(第一、二、四行最后一个字押韵),让学生诵读。第一行三个词表现海滩上的情景,第二行表现海上的景色,第三行体现了海产的丰富,第四行表现了傍晚海港景色。一共12个词,恰如一篇描绘大海景色的诗歌,意境优美,读来琅琅上口。本课训练的重点是识字、写字。
今天,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重点学习了第一、第二行,让学生感受到了海滩的美丽、孩子们在海边玩耍的乐趣和海面上的景色。
二、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教学时,通过音乐、图画、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展开想象,把图上所描绘事物同课文中的词语联系起来。
2、朗读体会法: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词语描绘的情景和蕴涵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语感。
3、游戏巩固法:通过游戏“欢乐大转盘”中的转一转、读一读,“找朋友”中的贴一贴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4、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动脑想一想,动手拼一拼中,再次与生字接触,强化对生字的记忆。
三、说学法:
让学生运用在读中学,在玩中学的方法掌握、理解词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四、说教学思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的确,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想,学生也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才会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本课的教学中,我时时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处处催化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学得不亦乐乎。
1、一开始,我创设了去海边游玩的情景,通过音乐《赶海的小姑娘》、海边美丽的图画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生动的情景中,即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带动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2、教学过程中,通过自由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在情感朗读中,教师适时的指导和激励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对词语的理解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3、一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在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力很难持久,游戏正好“投其所好”,刺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欢乐大转盘”、“找朋友”等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他们个个能精神饱满,愉快主动地巩固知识。
4、写字是低年级的重头戏,我通过游戏“捉迷藏”引出生字,让学生在动手拼一拼、在与汉字朋友打招呼、给汉字找朋友的活动中,让学生与生字多次见面,加深印象。通过“热身运动”——复习笔画、学习新笔画为写字作铺垫。指导书写时,通过电脑老师教笔顺,教师的范写,学生的描红、临写,师生的共同评议,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把握汉字的笔画,间架结构,以及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好。
说起来在石梅小学我只能算是小字辈,以上只是我个人对本课的粗浅认识,不足之出,请大家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

《整体识字》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识字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