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案全

发表时间:2020-06-01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WwW.jaB88.CoM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班级姓名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课本预习】
物质的构成
1、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的直径只有,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
2、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这些、。
分子热运动。
1、的现象,叫做。
2、现象可以在之间发生,也可以在
之间发生。
3、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越高,运动越剧烈。
4、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
叫做。
分子间的作用力
1、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
。之间的使得和
的不致,因而和能保持一定的。
2、现象还可以看出,物体的不是紧密地
,而是彼此之间。但压缩和
很困难,这是因为。
3、之间既有又有。当被时,的距离变小,表现为;当被时,
间的距离变大,表现为。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和,具有一定的和。
4、相距,就变得十分的,可以
。相距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
因此,具有,容易被。
5、通常之间的比的小,比的大;之间的比的小,没有
,运动。这样的结构使得,没有确定的,具。
6、常见的是由大量的、构成的;
内的在不停地做;之间存在和

【预习检测】
1.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6.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学生活动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
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气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五:阅读分子间的作用力
1、图16.1-5能说明什么?
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3、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小结:1、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和。并且同时存在的。
2、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现为;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
【归纳整理】
【精品分享】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
【拓展练习】
1.写出下列物理现象说明的物理原理:
①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______________-
③墙角的煤堆长了后墙角会变黑_________
2.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3.试着和同学讨论扩散现象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A.扫地时,灰尘满屋B.煮饭时,米粒翻滚
C.洒水时,水雾飞舞D.炒菜时,满屋飘香
E.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F.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G.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H.甲型H1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I.细雨濛濛U.桂花飘香P.雪花飞舞Y.树叶凋落
5.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6.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7.密闭的房间里打开香水瓶的盖子,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香味扩散得越慢B.若温度低于0℃,这个现象就消失
C.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D.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
8.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A.尘土飞扬B.烟雾缭绕C.花香扑鼻D.余音绕梁
9.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变干和相互“窜味”,请你从屋里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现象,电冰箱里的食物主要是通过方式失去水分的。
10.茶蛋赴鸡西人喜爱的食品,把鸡蛋放入用酱油和少量茶叶为主要佐料配制成的汤中煮成“茶蛋”,煮好的“茶蛋”,外壳和蛋清颜色都发生了明显交化,这主要是因为分的无规则运动使酱油中的色素分子到了鸡蛋里面;除此之外,茶蛋变成的速度要比用冷水腌制咸蛋快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有关。
11.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B.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激烈
12.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B.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尘土飞扬,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尘土飞扬,说明在不停地运动
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糖在热水中溶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14.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B.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组成固体的分子式静止的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

相关阅读

九年级物理全册《22.2核能》教学案(人教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九年级物理全册《22.2核能》教学案(人教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2节核能
学习目标
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自主探究
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组成,原子核由和组成。
2.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释放出的惊人能量叫做。
3.用中子轰击质量比较大的铀235原子核,使其发生,变成两个质量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4.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放出巨大的核能,这就是。
合作探究
一、核能
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原子、原子核结构的知识?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70“核能”的内容,学习有关的知识。
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在核外运动。
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其电荷量跟电子电荷量相等,中子。
3.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原子核十分牢固。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或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会释放出的惊人能量叫做核能。
二、裂变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71“裂变”的内容,学习有关的知识。
探究实验:将火柴搭成如图所示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观察会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一根火柴点燃两根,两根点燃四根,如此像锁链一样持续下去。
类比想象:

归纳总结: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时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反应。
思考讨论: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反应堆。它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提出问题:
1.裂变应用有哪些?
2.这些应用的区别是什么?

三、聚变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72“聚变”和“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学习有关知识。
1.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放出巨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
2.氢弹利用的是聚变在瞬间释放的能量。

提出问题:
1.什么是核废料?
2.核废料有什么危害?
3.如何处理核废料?
课堂检测
1.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原子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C.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
D.原子核不能再分
2.下列物体中,占有的空间体积最小的是()
A.原子核B.分子
C.地球D.太阳
3.关于裂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裂变过程中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
B.裂变过程中释放出核能
C.裂变目前已经商业化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如图所示是一种核反应的过程,这种反应的原理可用于制造()

A.原子弹B.氢弹
C.导弹D.普通炮弹
5.启动铀235核裂变反应的粒子是()
A.质子B.中子C.原子D.原子核
6.现代的大型舰艇及航空母舰常以核反应堆为动力,其目的是()
A.利用核裂变的巨大威力
B.利用核裂变提供的巨大能量
C.核反应堆在使用上比使用化石燃料更安全
D.利用它发射核武器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制成了原子弹,从而实现了用人工方法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和平利用核能
B.较大的核裂变时放出能量,则聚变时肯定要吸收能量
C.较小的核聚变必须在超高温下才能进行
D.氢弹是利用较小的核聚变制成的,它的威力比原子弹要小
8.为缓解电力紧张的状况,开发利用新能源,我国陆续建成了一些核电站。关于核电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是石油或天然气
B.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不可控制的核裂变
C.核电站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D.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可以像生活垃圾那样被处理或进行二次加工利用
9.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中有原子核,所以利用任何物质都能得到核能
B.到目前为止,人类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即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
C.原子弹和氢弹均利用了原子核裂变的原理
D.原子核只有在人为的条件下才会发生裂变和聚变
10.目前释放核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使原子核裂变,二是使原子核。1938年,科学家首次用(选填“电子”“中子”或“质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1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2000t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如果煤的热值为3×107J/kg,那么1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至少为J.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1.电子质子中子
2.核能
3.裂变
4.超高温聚变
合作探究
一、核能
提出问题:一切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自主学习:1.电子
2.正电荷不带电
3.分裂结合
二、裂变
归纳总结:分裂裂变链式
思考讨论:核电站利用反应堆产生的内能,通过蒸汽轮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能量转化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提出问题:1.核电站、原子弹。
2.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加控制的。
三、聚变
1.核电站使用过的核燃料称为核废料。
2.核废料具有放射性,会对人和其他生物造成伤害。
3.核废料一般深埋在人烟稀少的地方。
课堂检测
1.A解析:根据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可知,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运转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所以A项正确。
2.A解析: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占有的空间体积小于太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比分子小的有原子,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所以占有的空间体积最小的是原子核。
3.D解析:物理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裂变,目前已经商业化。
4.B解析:由题图可知,这种核反应是核聚变,因此可用于制造氢弹。
5.B解析:中子轰击铀核,能使其裂变。
6.B
7.C解析:原子弹是利用不加控制的核裂变制造的毁灭性武器,核能发电才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例证,A项错误。重核裂变时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轻核聚变会释放更大的能量,而不是吸收能量,B项错误。氢弹是利用核聚变的原理制成的,它的威力比原子弹更大,D项错误。
8.C解析:核电站以铀为核燃料;人们对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核裂变的研究和使用完全达到了可控制的状态;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还具有放射性,会对人和其他生物造成伤害。
9.B解析:原子弹是利用裂变的链式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原理制成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制成的。这是到目前为止,人类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
10.答案:聚变中子6×1013
解析:2000t=2×106kg;Q=mq=2×106kg×3×107J/kg=6×1013J。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记住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知道CO2的主要用途。
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课前预习】
1.将集满CO2的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可得出CO2的哪些性质?
2.根据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你知道CO2还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情境导入】有一首诗“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躯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是什么气体呢?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二氧化碳
【实验】教材P113实验6-3,检验CO2是否收集满时,木条应放在什么位置?______________。
【观察】教材P113观察实验6-4,填写下表:
现象
分析与结论
【交流讨论】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深洞,怎样判断其中CO2的含量是否对人造成威胁?你能设计一个简单实验么?
【观察】教材P114观察实验6-5,填写下表:
现象
分析与结论
【讨论】
1.CO2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比空气,溶解性
2.CO2只是简单的溶于水吗?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能通过实验来证明吗?
【实验】教材P114观察实验6-6,填写下表:
(石蕊是一种色素,与不同性质的物质发生反应时,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如变红、变蓝等)
I喷稀醋酸
II喷水
III直接放入
IV喷水放入

现象
分析与结论
将经过第4次实验后的纸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考】
1.在小花上喷稀醋酸的目的是什么?
2.干燥纸花接触水和干燥纸花接触水后又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现象为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阅读】教材P115找出CO2有哪些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自学】自学教材P115~P117,完成以下问题:
1.农民它说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却称它为“粉刷匠”;化工专家称它“多才多艺”;饮料业师傅说它“够气够味”;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这些说法分别指CO2哪些用途?利用了它的哪些性质呢?
2.什么原因使空气中的CO2含量越来越高?CO2过多会造成什么后果?根据CO2的来源,可以采用什么办法来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
【归纳小结】
一、二氧化碳
1.CO2的性质
物理
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与空气比较)溶解性固态CO2俗名

⑵化性:①一般情况下,______燃烧,也______燃烧,不能供给____________。
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
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CO2+Ca(OH)2==CaCO3↓+H2O(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④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
(此反应吸热热量,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2.CO2的用途:
⑴______(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⑵干冰用于____________、制冷剂
⑶肥料,作用等
3.CO2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____________。
⑴定义:大气中的气体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从而使全球。
⑵起因:①大量使用燃料;②面积急剧减少。
能产生这种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氟氯代烷等。
⑶危害:①全球变暖,冰川;②海平面,淹没城市;③土地,农业。
⑷措施: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使用能源,如;③大力,严禁乱砍滥伐。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P120.3~5,7~9
1.检验某种气体是否为CO2的最常用的方法是()
A.将燃烧的木条放入气体中B.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D.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2.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不相同的是()
A.金刚石、石墨B.水、双氧水C.氧气、臭氧D.冰、干冰
3.下列有关CO2性质的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
4.CO2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灭火B.制干冰C.制化肥D.温室肥料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室里施用CO2可提高农作物产量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和制冷剂,是利用它的化学性质
C.CO2属于氧化物,也属于化合物和纯净物D.CO2能溶于水
6.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CO2通入水中B.绿色植物吸收CO2发生光合作用
C.刷过石灰浆的墙壁日久变硬D.将CO2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7.在大气层中,因CO2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由于动植物呼吸作用增加B.由于实验室中逸出CO2量增加
C.由于森林面积递减,使得自然界吸收CO2的能力降低D.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中考直通车】
8.下面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干冰作制冷剂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10.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11.全球气候变暖正成为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N2B、O2C、H2D、CO2
1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限制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⑴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吸收CO2,通过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⑵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2CO2+6H2==1()+4H2O
⑶为了减慢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13.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CO2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它受热后生成苏打、水和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碳酸氢钠的性质有
(2)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14.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指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⑵利用上述A、D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写出制取该气体化学反应方程式。
⑶欲收集一种难溶性气体,有人认为E装置可以代替B装置。请简述应如何使用E装置?。
【拓展延伸】
15.用玻璃管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吹气,过一会儿再给试管加热,试管里溶液颜色变化情况是
将盛满CO2的大试管倒插在澄清石灰水中,可观察的现象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有CO2生成的化合反应:;
⑵有CO2生成的置换反应:;
⑶有CO2生成的分解反应:;
⑷有CO2参加的化合反应:。
【作业布置】

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苏科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苏科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1.3功》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以及功的计算。

二:导学流程

活动一:

1.回顾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提出: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2.介绍所要探究的斜面的实验装置,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可以解决我们需要探究的问题?

3.实验过程中拉动小车时要注意什么?___________

活动二:

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测量次数F/Ns/mG/Nh/mFs/(Nm)Gh/(Nm)

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同学们能得出什么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考虑摩擦等阻力影响,能否找到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物理意义的量,物理学中称为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1.功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

2.其中W表示____,F表示_____,s表示_______________。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

活动四:

1.1J=__________.

2.功的单位是为了纪念________物理学家_____________在科学中的贡献而命名的。

3.1J的功有多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五:

1.做功必须具备两个因素:(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图11—30所示的几种情景中,判断人是否做功,为什么?

(a)女孩把一箱报刊搬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__________________

(c)司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汽车还是纹丝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

(d)运动员踢了足球一下,球在草地上滚动了一段距离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六:

如图所示,在平地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他做了多少功?

活动七:

重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作用时,由A移动到B,又移动到C,如图所示。已知AB段较粗糙,BC段较光滑,且BC=2AB。设拉力F在A→B的过程中做功W1,在B→C的过程中做功W2,则关于W1、W2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W1:W2=l:lB.W1:W2=1:2

C.W1:W2=2:1D.少条件,不好判断大小关系

活动八:

完成课后作业:1、2、3。注意计算时单位要用统一的国际单位。

《11.3功》达标检测

1.如图所示,用力F提水桶:①由井底提起H高度;②提着水桶不动;③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s;④爬上长为L、高为h的楼梯.以上四种情况,力F对水桶有做功的是_________(填序号);若s>L>H>h,则做功最多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人在工作着,他一定做了功

B.只要物体受力的作用,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C.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对物体做功越多

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这个力才对物体做了功

3.在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其中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4.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D.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

5.一个质量为0.25kg的苹果,从离地面3m高的树枝上落到地面,在这个过程中,______力对它做了___________J的功.(g取10N/kg)

6.一辆江西产的“全顺牌”汽车,在昌九高速公路上以30m/s的的速度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是2000N,这辆汽车1分钟做的功是_________J.

7.张鲁同学用100N的力,将重力6N的足球一脚踢出去20m远,他对足球做的功是()

A.2000JB.120JC.2120J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8.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的每个滑轮重30N,在拉力F的作用下,重为90N的物体匀速向上移动了0.8m.若不计滑轮转动摩擦,则整个过程中拉力F做功为()

A.24JB.32JC.72JD.96J

9.某同学体重500N,他用4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木箱.木箱重100N,经4s木箱在水平地面上移动了2m.在这个过程中,该同学做的功是多少J?如果他把木箱搬到三楼,已知每层楼高4m,则他对木箱至少做多少J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