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皮蛋中的化学,

观察中的发现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6

皮蛋中的化学,。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皮蛋中的化学,》,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思路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学习化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入手,创设情景,引出本课题,从而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提出问题“是什么使普通的蛋变成了晶莹又有朵朵松花的皮蛋呢”;然后引导他们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从网上查找、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通过资料的分析提出假设,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再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验证假设,促进他们的好奇心、表现欲、自信心的发展。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展示让学生勇于和善于提出不同见解和方法,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和态度以及创新精神;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及时提出疑问让学生讨论,将问题引到更深层次,使学生的探究欲望不断得以激发,从而得出结论。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皮蛋,不但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又增加了学习兴趣。这样逐步培养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认识身边的现象和事物,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案

课题皮蛋中的化学

授课人田华

学校吉林市吉化九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同一溶液中共存CO32-、Cl-、OH-,如何逐一检验;加深对酸、碱、盐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的步骤及思维过程,提高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协作精神,探究和创新精神;同时关注生活、生产,知道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

皮蛋加工原料浸出液的检测。

难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合理性的探讨。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

仪器、药品

鸭蛋、加工皮蛋的原料、CuSO4、盐酸、FeCl3、CaCl2、稀硝酸、石灰水、AgNO3、酚酞试液、pH试纸、试管、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铁架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设置问题情境

播放幻灯片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让我们通过今天的课题再来感受一次吧,我们的课题是:皮蛋中的化学

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⑴引导:是什么使普通的蛋变成了晶莹透明、有朵朵松花的皮蛋?我们应该研究什么揭开这个秘密呢?(展示给学习实物)⑵引领组织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皮蛋历史、营养价值、不足及制作原料和工艺。

九珠皮蛋

据传,松花皮蛋源于天津。民间口碑云:距今约二百年前,天津某乡村一富户,其子为其母造棺木一口,置于空宅以备后用,久之,母仍健在,遂命家人将石灰、草木灰撒入棺内以防潮湿,并将棺盖留有斗大空隙以通风。事毕则忘矣。次年,母逝,移棺入殓,见棺内草木灰中竟有鸡蛋百余枚。孝子盛怒,取出掷干地,此壳破裂而内已成深褐色透明结晶体,因之大惑。有好事者斗胆尝之,味鲜美,围观者亦以为奇,遂争相品尝,果如是。有见地者,事后效法,将鲜鸡蛋置入石灰、草木灰之中,亦然。由此,邻里仿效,称之为“变色蛋”。日久,此一原始工艺流传江浙一带,屡经改进,工艺日臻完善,变色蛋作为一种全新的食品,经善于经商的江浙人推入市场。故今日之“松花皮蛋”,有始于天津,成于江浙之说。

沔阳松花皮蛋改进为“九珠皮蛋”后,其品质更上一层楼。去壳的皮蛋,蛋白呈深褐色或草青色,结晶透明,松花点缀,美若玉雕。蛋黄紧缩,切开后,似菊花绽蕾,又如砂糖裹心。质地醇美,味道绵长,清凉爽口,四时咸宜。

观看后回答。

《皮蛋中的化学》。

分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加工皮蛋的原料是什么?如何能得出这方面的资料?

上网查找

(一):皮蛋的历史

1、话说皮蛋

(二)皮蛋的营养价值

(三)注意事项

采用传统方法制作出的皮蛋中往往含有一定量的铅,铅对人体健康有害。传统制皮蛋原料与现代制皮蛋原料是有区别的,采用现代工艺制作出的皮蛋中几乎不含铅。因此,在选购皮蛋时,一定要认准厂家和商标,切莫选购私人作坊生产的皮蛋。

1、加工原料在水中发生了哪些反应?

2、加工原料的浸出液可能存在哪些物质?

教师聆听帮助引导个别组走出判断的误区并及时评价。

三、设计实验方案并验证

1、怎样检验CO32-、Cl-、OH-

2、怎样排除其他离子干扰?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学生的交流并指导,引导找出最简可行方案,注意评价表扬有创意的与众不同的思维。

(四)配料
1、原料:
(1)碳酸钠:亦称苏打、纯碱,有时也称碱灰。(2)氧化钙:即生石灰。(3)红茶末。(4)开水。(5)氯化钠:即一般家用食盐。
2、配方:腌制1000个鸭蛋所需原料:(1)碳酸钠:4.5~6.5kg。(2)氧化钙:6.55kg。(3)红茶末:0.5~0.65kg。(4)氯化钠:6.0~8.5kg。(5)开水:23~26kg。
找出皮蛋的主要原料:氧化钙、纯碱、食盐、水等。
写出反应方程式,交流讨论,作出假设:
①NaOH、Ca(OH)2、Na2CO3、NaCl
②NaOH、Na2CO3、NaCl
③Ca(OH)2、NaCl、CaCO3…………
小组代表发言,阐述理由,其他小组可发表不同意见,最终分析后,确认哪些假设成立。如:浸出液可能存在NaOH、Na2CO3、NaCl。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探索浸出液成分并填写实验报告。
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交流,汇报探索的过程、现象及结论。四、归纳总结
在设计实验物质检验方案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总结出设计方案注意事项及探究的结论。
五、拓展学习
教师讲解皮蛋中朵朵松花的来历:
强碱经蛋壳渗入鲜蛋后便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的硫化氢(H2S)气体。同时,渗入的碱还会与由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状的皮蛋蛋清中,便出现朵朵白色的“松花”。学生回答并总结出设计方案注意事项:
方案合理、操作简洁、排除干扰、现象明显。
探究总结浸出液的成分为:NaOH、NaCl……。
学生听讲。
学生动手制作皮蛋。

[板书设计]

皮蛋中的化学

CaO+H2O=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第一组假设:

第二组假设:

第三组假设:

第四组假设:

扩展阅读

用“情景”解决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用“情景”解决化学教学中的“问题””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学生分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学生在《生物学》中已学过,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课题侧重让学生了解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所以教师的教学主旨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辅以必要的讲解,从而完成本课的学习。

设计理念:本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各项活动和任务的展开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中心,通过开展四人活动、小组活动、以问题、图片、故事等方式创设不同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所要谈论的话题,课前让学生调查家庭和学校,收集有关资料。让学生学会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共同学习,资源共享的精神。

课堂流程:

一、情景暗示,导入新课

引入多媒体画面,引出民以食为天,看到这几幅画:

教师:你能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哪几种?

学生: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

通过优美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题探究

探究始于问题,这个问题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捕捉到的新情境与原有知识水平间的联系,但又与答案有一定的距离的信息后形成的,也就是说,当情境中隐含的与学生现有观念、知识结构产生冲突的,令人困惑的信息时,学生便能提出许多“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蛋白质教学

恩格斯曾说:“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方式”,它是人体不可缺少营养物质,那么什么是蛋白质?它有何生理功能,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本P88—P90,学生通过阅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懂得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教师:对于儿童、青少年、伤病员,医生建议他们多喝牛奶和鱼汤补身体,为什么?

学生:牛奶、鱼汤含丰富的蛋白蛋,是修补受损组织和生长的主要原料。

多媒体展示:

吸烟的害处

故事:美国曾经举行了一次吸烟比赛,在1小时内吸烟最多者获胜,结果造成一名队员当场死亡。请同学分析这名队员死亡的原因?

学生: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致人死亡。

老师:晓刚同学想探究香烟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物质,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后,上台交流。

学生:将香烟点燃后,生成的气体收集起来,先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再通过新鲜的鸡血。

糖类、油脂教学

其实在六大营养素中能给人提供能量的还有糖类、油脂。下面利用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

优质大米和霉变大米

学生结合图片和资料P92分组讨论回答:

在生活中能否用霉变的大米喂养家禽、家畜?

学生:家禽食用发霉变质的食物后,毒素会积累在家禽体内,人吃了这样的家禽,也会因有毒物质进入人体而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维生素教学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则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陶冶情操,获取知识

几百年前的欧洲,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遭到坏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龈出血,最后痛苦死去,人们一直查不出病因,奇怪的是只要船只靠岸,这种疾病很快就不治而愈。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一位随船医生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水手在航海中很难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位医生试着让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鲜的柑橘。奇迹出现了──坏血病很快就痊愈了。柑橘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本领呢?

学生:柑橘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坏血病就是缺乏维生素C所致。

三、知识建构

教师引导学生将探究的结果引入生活中,以学科规范的形式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严密化,并将获得的知识应用于新的现实情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多媒体展示: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提示:设计午餐食谱要含有五类食物且比例合适。)学生分组探究,并选派一名同学上台交流,师生评价。

学生:一根黄瓜、一条红烧鱼、一碗紫菜蛋汤、一碗米饭

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构建的“认知结构”还达不到“系统化”的高度。因此最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回顾,重新审视了本节课的内容,借助投影列出了教师事先设计的知识要点,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教学效果:课堂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性化、个性化等,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气氛浓厚,知识建构与思维发展相得益彰。具体表现为:

1、导入引人入胜:“民以食为天”引出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直奔课题。

2、课堂设计知识与应用并重

以“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为例,通过探得出缺乏维生素C所致,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有化学,化学之中有生活。

3、课堂气氛紧张而活跃,课堂交流和谐有序

课堂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探究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高涨。

4、注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提高。

5、课堂容量大,效率高。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几个方面:

1、对课程的分析深度不够,应加强对本学科知识系统的联系和理解。

2、教师语言和表情需缺乏亲和力。

3、思维与能力培养的力度还要加强。

4、课堂反馈要更及时准确,在学生的反馈中要充分展露他们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缺陷,捕捉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

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中和碱液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掖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质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化学实验中给力的注射器》教案分析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化学实验中给力的注射器》教案分析》,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化学实验中给力的注射器》教案分析

1.引入课题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同学们生病时去医院,对哪种医疗器械最熟悉?(注射器。)自1853年注射器发明以来,作为一种把药物送入人体的器具,它为人类治疗疾病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化学实验中,作为一种辅助用品,注射器也常常大显身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注射器是怎样给力化学实验的。
2.活动与探究1(食品包装袋内气体成分的探究)
[提出探究问题]许多同学喜欢吃薯片、虾条等膨化食品(展示实物),这些食品包装袋内常充入某种气体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和挤压变形。请猜测其中充入的可能是什么气体?
[学生猜想]N2、CO2、稀有气体。(应对学生“稀有气体”的猜想——稀有气体虽然性质稳定,但空气中含量太少,价格较高。)
[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合作完成实验:用注射器抽出包装袋(提供的均为“上好佳”番茄味薯片)内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由石灰水变浑浊得出结论:这种食品包装袋内充入的可能是N2或CO2或CO2和N2的混合气体。
3.活动与探究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再探究)
[设问]生产厂家为什么不向包装袋内充入空气呢?(其中含有O2,食品易变质。)O2在空气中约占多大体积?(1/5。)让我们一起回顾课本上粗略测定空气中O2含量的方法(课件展示教材图2-3),请简述其实验原理。(略)
[过渡]课本中的实验设计,是一种典型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还可用其它方法代替。
[演示](实物投影)在50mL注射器底部放一圆形金属片,金属片上放一粒绿豆大的白磷,抽入40mL空气,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器管口,放入烧杯内的热水中,约30s后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迅速向外移动至约50mL刻度处(见图1)。白磷燃烧完毕,从热水中取出注射器放入室温下的水中冷却,活塞缓慢向内移动。
“化学实验中给力的注射器”教学实录
(图1)
[引导思考]⑴如果完全冷却至室温,活塞应停在什么刻度处?(32mL。)
⑵如果所测结果少于空气体积的1/5,可能是什么原因?(白磷用量不足、没有冷却到室温、注射器漏气。)
⑶所测结果是否会多于空气体积的1/5?(不会。不存在课本实验中红磷点燃后伸入容器速度不够快或止水夹没有夹紧导致空气受热膨胀逸出等情况。)
⑷与教材实验相比,用注射器测定空气中O2含量有什么优点?(操作方便;减小误差;节省药品;减少污染;直观显示氧气体积等。)
[讲述]正因为有以上优点,其他版本教材测定O2含量的设计中也使用到注射器(课件展示其他版本教材测定O2含量的装置图)。请同学们课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这些设计的测定原理和注射器在其中的作用。
4.活动与探究3(多种方法检查固-液不加热制气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过渡]空气中虽然含有O2,但因条件所限,实验室中通常由化学反应来制取,请回忆制取O2的发生装置。[课件展示两种气体发生装置图A(固-固加热型)和图B(固-液不加热型)]
[提问]两种气体发生装置分别应使用什么药品、发生装置的确定由什么因素决定?(略)有哪些方法来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
[学生上台边讲解边演示]生1:注水法(具体操作略);生2:手捂法(具体操作略);生3:用橡皮管把广口瓶与注射器连接,从长颈漏斗向广口瓶里注入水,并浸没其下端管口,再慢慢外拉注射器活塞,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冒出气泡,或者慢慢推动注射器活塞,长颈漏斗管内有水柱上升,表明装置不漏气。
[引导质疑]迅速推拉注射器活塞能达到检查装置气密性的目的吗?
[学生回答]不能。比如迅速推动活塞时,广口瓶内压强显著增大,若装置轻微漏气,同样可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水面上升。
[小结]三位同学的操作方法虽然不同,但原理相似,都是使封闭体系不同位置的仪器空间之间产生压强差,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检查装置气密性的。
[提问]B装置还能制取什么气体?(CO2。)反应原料是什么?(稀盐酸和石灰石。)这也是我市中考实验操作考查的内容之一,但我们了解到部分学校实验条件有限,仪器不全,如果用这套装置制取气体,却没有长颈漏斗,同学们能给他们出个主意吗?
[学生回答]可用注射器代替。它除了可以添加液体外,还具有控制试剂用量和滴加速度、节省试剂、下端针孔处不用液封等优点。
[引导思考]除了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能制取CO2外,请看实验用品中哪种物质能够提供CO2?(雪碧。)想一想,如果不打开汽水瓶盖、不摇晃瓶子,也不让它受热,怎样使汽水中的CO2逸散出来?(在这三个条件限制下,学生一时难以想出办法)
[过渡]想不起来?别着急,先观察老师的演示,从中受到启发。
[演示](实物投影)在具有底座的类似具支试管的自制仪器(见图2)中倒入约4/5体积的雪碧,塞紧橡皮塞,用橡皮管将其与注射器连接。慢慢地向外抽拉活塞时,汽水中冒出大量气泡;向里推压时,气泡消失。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化学实验中给力的注射器”教学实录
图2
5.活动与探究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再探究)
[分组实验]取下雪碧瓶盖小孔处的橡皮泥(各组的瓶盖课前均用热的针头扎一小孔),将针头从小孔处插入抽取6mLCO2气体,接着再抽取4mLNaOH溶液,用胶塞堵住针孔,上下颠倒,使两者充分混合,观察现象,记录读数1。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并解释]活塞向内移动,总体积减少。原因是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使注射器内气压减小。
[反问]可是CO2也能溶于水呀?(CO2溶于水,活塞不会向内移动那么多。)追问:怎样证明?
[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验]另取一相同注射器,抽取6mLCO2,再抽取4mL蒸馏水,同上操作,观察现象,记录读数2。
[点拨]实验现象和数据有力地说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反应。其实,同学们刚才设计并采用的是“对比实验”方法,它是科学研究中最常采用的基本方法,对于一些无明显现象发生的反应,这也是经常使用的重要研究手段。
6.活动与探究5(多种方法验证酸碱中和反应)
[过渡]说到“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同学们还记得学习中和反应时盐酸和NaOH溶液的反应吗?(课件展示教材图10-12)请简述课本是借助什么方法证明两者确实发生反应的?(略)
[启发思考]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证实了酸和碱确实能发生反应,那么,能否用其他试剂或方法来代替指示剂呢?
[学生回答]还可通过NaOH跟可溶性铜盐或铁盐等发生明显的现象来证明。
[分组实验](以CuCl2为例)用注射器抽取约4mLNaOH溶液,向1号试管中的CuCl2溶液中加入几滴,观察现象(生成蓝色沉淀);再向2号试管中的Cu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几滴,观察现象(没有沉淀),再滴加(仍没有沉淀),继续滴加至约2mL时,才出现蓝色沉淀。
[质疑]为什么2号试管内的蓝色沉淀“姗姗来迟”?(开始加入的NaOH溶液被盐酸中和了。)
[提问]如果把两支试管中反应的情况放在坐标系中用图像表示,(课件展示图像)它们分别对应哪支试管中的现象?为什么?(图像A对应试管1、图像B对应试管2;因图像B中横坐标上原点至沉淀开始出现之间的线段表示加入的NaOH溶液先被盐酸中和了,所以沉淀延迟出现。)
[过渡]以上是通过碱的性质来验证的,还可利用酸的性质来证明NaOH和盐酸发生了反应。想一想,盐酸能跟哪些物质反应发生明显的现象?(活泼金属、碳酸盐、某些金属氧化物、难溶性碱等。)
[演示](以金属镁为例)向盛有镁条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再向其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气泡逐渐减少,最后消失),这个现象能否说明NaOH和盐酸发生了反应?(学生观点不一,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不一定能说明两者反应。有可能是盐酸的量不足,在加入NaOH溶液的时候,盐酸已经跟镁条反应完了。
[追问]那么怎样设计实验说明不是盐酸跟镁反应完了?(略)
[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在两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大小相同、质量相等的镁条,分别同时向其中注入注射器中等质量分数的盐酸2mL(均产生大量气泡),一生向试管中继续滴加NaOH溶液至气泡不再产生,此时另一试管中镁条和盐酸还在继续反应冒出大量气泡。
[结论]试管中的盐酸并没有跟镁反应完,而是被加入的NaOH中和了。
[提问]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讨论结果吗?
[学生回答]也可以调整试剂加入的顺序:在盐酸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再加入镁条,若无气泡产生,则说明两者能发生反应;或者在镁条和NaOH溶液的混合物中加入盐酸,若气泡不能立即产生,则说明两者能发生反应。
[讲述]证明NaOH和盐酸能发生反应,除了从反应物酸和碱的性质角度切入外,还可以考虑从生成物的角度及反应的热效应方面加以验证,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进行有关方案的设计。
[小结]通过以上活动与探究,我们看到小小注射器,作用真不少:取液、滴液、读数十分方便;能控制药品用量和反应速率;改变体系压强;在对比实验或定量实验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除此之外,注射器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也不胜枚举(课件展示注射器在其他实验中的应用)。
[结合图片讲解](见图3)⑴验证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⑵电解水实验改进;⑶证明气体分子间隙大于液体;⑷装配随时控制反应进行的气体发生装置;⑸测定气体样品中某成分的含量(如居室中甲醛含量的测定、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成分等);⑹反复排送气体定量测定物质的组成。
“化学实验中给力的注射器”教学实录

[结语]众多的用途,显示出注射器确实身手不凡。大家说,在化学实验中,注射器给不给力?!(学生异口同声、情绪高昂地:给—力!)
“化学实验中给力的注射器”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