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二章分子和原子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6

第二章分子和原子。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二章分子和原子”,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二章分子和原子

第一节分子

(1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分子的概念。

2.分子概念的应用。

3.混合物和纯净物。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

(2)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

2.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3.疑点:(1)如何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何区别?

4.解决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配以演示实验、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同时结合学生回忆物质在空气和纯氧气中燃烧的不同,讨论和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教育学生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认识问题,为以后学习打下牢固的认知基础和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理解分子概念的含义。

2.掌握分子概念的应用。

3.了解、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着重描述物质由分子等微粒构成,讨论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存在状态;第二部分是运用有关分子的知识,从微观组成方面去理解和区分混合构与纯净物,并建立“纯”与“不纯”的相对概念。通篇文字通俗易懂并富有趣味性,再辅以实验及讲解、讨论、练习,极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以后的教学工作

做好准备,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前一章所学《空气氧》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晾晒会干燥;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呢?

[实验]: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及[实验2-1]碘的受热和冷却。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得出分子的概念。

[板书]:一.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

1.概念: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师生活动]:讨论并得出结论。

①“化学性质”不能扩展为性质,这里不包括物理性质。

②“一种”微粒不可理解为“唯一”的微粒,因为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们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如:原子、离子等。

③分子既有可分性又有不可分性。

[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图片分析,思考:分子有哪些特征?

[板书]:2.特征:

(1)分子很小,但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2)分于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学生讨论]:水由冰→液态水→水蒸气的变化过程,理解分子的应用。

[板书]:3.应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www.jaB88.COM

(2)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目的]: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用分子的观点以空气为例来讨论,形成和深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板书]: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划出两个概念。

[板书]:混合物和纯净物比较表

混合物

纯净物

宏观

由多种物质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

微观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由同一种分子构成

性质

没有固定的成分,各组分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具有固定的成分,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

[学生观察]:阅读课本,进一步理解和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并填写二者的比较表。

(四)总结、扩展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也就是说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不只是一种,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

2.分子改变,化学性质改变,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分子不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也不变。特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解体,形成新的分子,也就形成了新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也就没有新物质生成。

3.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二章第一节习题第1、2、3题。

扩展阅读

分子和原子


课题2分子和原子
【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
(2)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特征,形成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准备品红和氨的扩散实验的仪器
2、准备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设问激趣创设情境
把一瓶香水带进教室,放在讲台上,打开瓶塞
1、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香味?
2、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
3、衣柜中樟脑片为什么会不见了?学生思考、讨论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设问激趣,导入新课实验3—2:品红的扩散
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呢?学生实验;
观察现象;
思考讨论。在学生亲身体验中激发思维及探究欲
过渡
在很久以前许多学者就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设想
小结: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小实验:请同学们用手对着脸轻轻扇动,感受一下分子对脸撞击的感觉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观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形成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吗?
展示图片:教材P48图3-6、3-7看图想象分子的存在让学生了解现代高科技,并借助图像进入微观世界。
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有何特点?
1、花香能闻到,但却看不到。
2、能看到整块的糖,却看不到溶解后的糖思考、讨论,并归纳总结锻炼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实验探究对比分析了解性质分子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xml:namespaceprefix=st1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26kg;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做氨水在空气中的扩散实验
请同学们猜想:为什么B杯中的溶液变红了?针对你的猜想,请设计实验方案,证实你的猜想。
小结
1、氨水中氨分子不断扩散进入了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成了红色。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按实验要求观察现象:B杯中的溶液变红了。
学生猜测,讨论把实验步骤略作改变,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实验:酒精与水的混合
思考:为什么1+1≠2
一碗黄豆与一碗小米混合是否等于两碗?
小结:分子之间有间隔观察现象:1+1≠2
思考、讨论、猜想
练习巩固
分析归纳用分子的观点分析:
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凉干?
3、物质为何有三态变化?讨论、分析、交流
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分子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的能力
第二课时
模型展示展示: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氧化汞的分子模型。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观察、分析;
语言表达: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用模型把微粒直观地显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
分析推理组织讨论
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和水在电解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的变化的分子还是原子?
小结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模型的帮助下,分析、讨论、推理在两种变化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
分析得出: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了
总结交流学完本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氧化汞受热分解;
2、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
3、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小结收获
交流体会
代表发言通过小结、练习,使知识形成脉络,使学生初步进入微观世界。
【板书设计】
课题2分子的原子
第一课时
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2、分子在不断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分子、原子的概念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第二课时
四、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了,原子不变。
2、混合物和纯净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第一节 分子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二章第一节 分子》,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一节分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

2、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3、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现象的形成。

2.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灵活运用分子的知识。

【教学难点】

1、建立微观运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运动的不同。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

【教学用品】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碘、酒精100毫升、水100毫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前提诊测:a你想知道水由什么组成吗?

b你想知道在一杯水中放一些蔗糖(白糖),过一些时间,蔗糖颗粒消失,水变甜了是为什么吗?

目标展示:1.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

2、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3、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目标导学:

问:化学是研究什么?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

谈话:通过绪言课和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的性质分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节将进入对物质的组成、结构的研究,在初中物理中只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的,而什么是分子,分子又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演示:碘的升华。

让学生在教材的第一部分的1-5自然段找出书中所列五个生活中的现象,教材在解释这些现象时作了怎样的假设?(物质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是运动的,粒子之间有一定间隙)通过这个假设的粒子引出分子。

为什么当我们把一块糖放入水中,糖很快不见了,水有了甜味,当我们经过施用氨水的农田时,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一、分子的存在

由于糖的微粒扩散到水的微粒中,使水有了甜味,施用了氨水的农田,由于氨气微粒跑到空气中去,所以很远就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这些微粒在科学上就叫做分子,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运动

糖分子遇到水就扩散到水分子中去,氨气可以扩散到空气中去,可见分子是运动的。

2.分子是有间隔的

演示:酒精和水的混和

100亳升水和100亳升酒精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毫升。

因为构成酒精和水的分子之间有空隙,当这两种分子混合时,有的分子挤点了空隙,所以混合后体积小于200毫升。

结论: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我们能闻到氨分子的刺激性气味,却看不见氨分子,可见分子是微观粒子,它的体积是很小的。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把水分子的大小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一样,它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千克。

(水分子直径大允是2.810-10米,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10-2米,地球直径大约是1.28107米)。

3.分子有一定质量,也有一这体积,但是非常小。

三、分子的概念

水在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质没有变化,其化学性质也没有变化。

硫分子和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所以化学变化后,硫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就不能保持了。

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只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并非所以物质的化学性质,都是由分子所保持。

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质热胀冷缩、“三态”的互变等。

四、纯净物和混合物

演示:铁粉与硫粉的混合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未混合,混合后,分离后铁粉与硫粉的颜色

混合物:由二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相互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所有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练习:下列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1)空气(2)冰、水混合物

判断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从分子看主要看该物质是同种分子,还是多种分子组成,依此可判断空气是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却是纯净物。

问:什么叫高纯硅?

引导学生阅读P29第二自然段,了解完全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通常所说的纯净物指的是含杂质很少具有一定纯度的物质。我们在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因为一物质里如有杂质,就会影响这种物质固有的某些性质,而且要求物质的纯度越高越好。

【小结】

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它的质量很小,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运用分子的概念,可以区别纯净物与混合物。

【板书设计】

一、分子的存在: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运动,

2.分子是有间隙的,

3.分子有一定质量,也有一定间隙,

三、分子的概念:

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四、纯净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由二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或几种不同分子组成),这些物质相互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如:空气、天然水、浑浊的石灰水等。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或同一种分子构成)。

如:氧气、水、二氧化碳、氧化镁等。

【作业布置】P-291-4题。


分子和原子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分子和原子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题名称:3~2分子和原子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能力目标: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分析、推理能力。

教育目标:认识世界的物质性。

重点、难点:建立对分子和原子的微观想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教学媒体:实验

教学过程:

复习:水通电时发生的反应

导课:物质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过去的人们是怎样探究物质的构成的?

新授:阅读:书P47

了解:1、科学家是怎样探究的?

2、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活动与探究:书P48

板书:一、分子和原子:

1、分子的特征: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

③分子间有间隔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阅读:P49,完成讨论

目标P28,方法导航,让学生提出问题。

板书: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二、从微观角度认识:

1、化学变化的过程是

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分子本身是否发生变化

3、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

是否由同种分子构成

4、化合物与单质的区别

其分子是否由同种原子构成

小结:纯净物构成的几种情况:

原子单质例如:Hg

同种原子分子单质例如:O2、N2、O3、C60

不同种原子分子化合物例如:KMnO4、P2O5

作业1、课本P51习题

2、目标P29达标训练

课后记: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关系混淆;化合物往往误认为是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