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化学实验再探究

小学探究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6

化学实验再探究。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实验再探究”,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化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教育功能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教学,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心理素质、智力素质和能力素质等。《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我认为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化学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由此我在教学中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参与实验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先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归纳得出物质的性质、定律,这样学生只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究的目标和方向。化学教学中,开放演示实验,、加强实验教学,以各种奇异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是渗透探究性教学的良策。从学生的问卷中得到:大多数学生认为,看老师的操作,不太注意操作动作,只注意现象,看同学操作则注意每一步的操作,不对马上指出,很注意实验现象,担心能否成功。大多数学生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以显示自己的实力,一旦操作错误,改正后记得特牢。在这基础上,可以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在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课堂上,我大胆地让学生做演示实验。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把书本的实验作为原理自学。然后,出示一些实验仪器:集气瓶、双孔橡皮塞(上有导管、燃烧匙)烧杯、弹簧夹、酒精灯(火柴)等,一些药品:磷、硫、木炭、水等,设计测定氧气含量的方案。学生讨论积极,但不敢一试。这时老师的鼓励和点拨双管齐下,有学生上场了。不同等次的实验,倒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也会有所不同,有的正好1/5,有的超过,有的不满。不管哪种情况,都能让学生继续探究下去,找测不准的原因。然后更深层地探究用木炭或硫代替磷行吗?为什么?这时举手要求实验的学生争先恐后。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的实验设计,激发了探索兴趣,部分学生还询问哪有买实验仪器的?好在家里实验;课余时间可以随便进实验室做实验吗?从学生这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上,可尝到探究教学的甜头。

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把验证性实验改为运用探索性实验来进行教学,设计为探究性实验,突出实验的创造性,发挥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作用,使学生会研究与探索实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让学生成为新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这类实验首先由教师经过精心筛选,选择有代表性的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来进行探究。要求学生先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经过师生共同分析讨论,修改后进行实施,必要时由部分学生协作来完成。这类的探究性实验是对学生所学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一次校验。例如,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时,可设计如下几个实验:(1)二氧化碳直接通入水中(探究指示剂的用法);(2)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石蕊试液的水中;(3)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滴有酚酞的石灰水中(兴趣实验);(4)少量二氧化碳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5)足量的二氧化碳通入到石灰水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学生经过动眼、动手、动脑的活动后对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的暂时兴趣就会转化到化学规律的认识上来,这使他们的兴趣就具有自觉性和稳定性。学生不仅学会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同时增强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产生求解的要求和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实验过程中,要随时抓住这种时机,把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求知欲引导到持续的主动学习的轨道上去。通过对这类实验方案的探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化学与我们生活实际及工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研究化学并不神秘。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活动。化学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探索新的课程要求下化学教学的方向,多挖掘探究性实验内容,增强探究性实验数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教学应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为化学课程改革多做贡献。

三:变家庭小实验”和“选做实验”为科学探究

课本中的家庭小实验”和“选做实验”简单易做,现象明显,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巩固复习课堂所学知识,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增强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校及家庭的实际条件限制,使一些“家庭小实验”学生在家做时会产生困难。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采取课内、学生与家庭相结合的方法,克服了困难,充分发挥“家庭小实验”及“选做实验”的优势,又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四:变习题探究为实验探究

习题中的一些实验习题对有些学生来说有一些难度,在教学中把它变为科学探究会大大降低他们的畏惧心理。会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在做习题时,往往都是用学过的理论来处理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现象,这样既考察了所学知识,有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主要对学生进行试验对比探究、跨学科探究、实验设计探究等方式来组织学生进行开放度很强的习题。来根据新的情景对实验能力进行迁移

相关推荐

九年级化学《化学实验与探究》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九年级化学《化学实验与探究》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一、实验基本操作
1、常用仪器
(1)计量仪器——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①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物右码。加砝码:由大到小。精确度:0.1g。②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③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2)用于加热的仪器。①能在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②须垫石棉网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
(3)加热器皿——酒精灯、石棉网。
2、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的“六不”“两原则”:(1)‘‘六不”:不用手接触药品,不直接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对用剩的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2)“两原则”:取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一般应按:固体只须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mL——2mL。
○2取用药品的方法:(1)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固体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斜二送三直立”;取用块状或大颗粒药品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慢竖”。(2)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较多量时用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容器口l。取用量少时,用胶头滴管。
(2)酒精灯的使用
使用酒精灯时:①酒精量不超过容器的2/3,也不少于1/3;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酒精灯用完立即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灭;④加热玻璃仪器勿与灯芯接触,要用外焰加热。
(3)物质的加热
○1固体的加热:固体试剂常常可以直接加热,盛固体试剂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2液体的加热:(1)盛液体的试管可直接在火焰(外焰)上加热;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倾斜,试管口向上且与桌面成
45°;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先移动试管(或酒精灯)均匀
受热,后集中加热液体的中上部,再慢慢下移加热
(4)托盘天平的使用
称量时,应在两边托盘上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称量纸,易潮解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称量前,将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处,调节天平平衡;称量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5)量筒的使用
量筒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能加热;○2不能用作反应容器;○3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择合适的量筒;○4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6)过滤
○1仪器: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烧杯、漏斗。
○2操作要求:操作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的折叠必须和漏斗的角度相符,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
二低:滤纸的边缘须低于漏斗口约5mm,漏斗内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以防固体混入滤液。
三靠:倒液时,盛装待过滤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相靠;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玻璃棒末端和滤纸三层部分相靠;漏斗下端的管口与用来装盛滤液的烧杯内壁相靠;使过滤后的清液成细流,沿漏斗颈和烧杯内壁流人烧杯中。
(7)药品的存放
○1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集气瓶——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正放;密度比空气小,倒放)。
○2遇光、受热易分解的药品用棕色瓶盛(如硝酸、硝酸银溶液);盛碱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皮塞。
○3白磷存放在水中。
○4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某些结晶水合物及有毒的化学试剂要密封后妥善保存。
○5易燃物、易爆物要远离火源。
(8)实验安全及处置方法
○1浓酸流到实验台上:加NaHCO3溶液——水冲洗——抹布擦干。沾在皮肤或衣服上:应先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
○2浓碱流到实验台上:加稀醋酸——水冲洗——抹布擦干。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大量水冲洗——涂硼酸溶液。
【例1】(2009泰安)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不能直接闻药品的味道,取用块状固体时,先要把试管横放,放在固体打碎试管底部,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往水里倒。
【规律小结】每个实验基本操作,都有对应的要求及注意事项,操作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防止发生意外。
变式训练一
1、(2009烟台)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
2、(2009青岛)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_______;
(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点燃;
(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________________;
(4)用量筒量取液体度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填写“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
二、物质的检验、除杂
1、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物质检验试剂或方法反应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O2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氧气能支持燃烧
CO2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H2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产生水珠2H2+O2点燃2H2O
CO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变得浑浊2CO+O2点燃2CO2
CH4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一会,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烧杯内壁有水珠,石灰水变浑浊CH4+2O2点燃CO2+2H2O
2、常见离子的检验
物质检验试剂反应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OH—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CO32—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aCO3+2HCl=CaCl2+H2O+CO2↑
Cl—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HCl+AgNO3=AgCl↓+HNO3
SO42—硝酸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H2SO4+Ba(NO3)2=BaSO4↓+HNO3
NH4+熟石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2NHCl4+Ca(OH)2=
CaCl2+2NH3↑+2H2O
3、常用除杂的方法
①常用的物理方法
根据物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选择除杂的方法。有过滤、蒸发结晶、降温结晶、蒸馏、分馏、萃取、分液、渗析、升华等方法。
②常用的化学方法
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净化和干燥,可根据被提纯气体中所含杂质气体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固体或溶液作为吸收剂。如Cl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常用装置是洗气瓶或干燥管(U形管)。
沉淀法:在被提纯的物质中加入适量试剂使其与杂质反应,生成沉淀过滤除去。如硝酸钾中含有的少量硝酸钡,可用适量的硫酸钾除去。
气体法:根据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性质加入合适的试剂,让杂质转化为气体除去。如KCl中混有的少量K2CO3,可加适量盐酸除去。
转化法:利用化学反应,加入适当的试剂或采用某种条件(如加热),使物质中的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质,以正盐、酸式盐间的转化最为常见。如:
NaHCO3Na2CO3。
溶解法:对于固体试剂可选择适当的物质将杂质溶解,然后过滤除去,以杂质为两性物质常见。
【例2】(2009泰州)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物质选用试剂(过量)操作方法
ACO2(CO)O2点燃
BCu(Fe)稀盐酸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
CCuSO4溶液(H2SO4)氧化铜加入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盐酸(H2SO4)硝酸钡溶液加入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BC
【解析】CO2中混有CO,无法点燃;Cu不与盐酸反应,而Fe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亚铁;H2SO4与氧化铜反应生成CuSO4;H2SO4和硝酸钡反应会增加新的杂质硝酸。
【规律小结】用化学方法除杂时要注意: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变式训练二
1、(2009兰州)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氢气和一氧化碳
B.用无色酚酞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C.用食盐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2、(2009哈尔滨)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需区分的物质方法一方法二
A硝酸铵与氯化钠观察颜色加水溶解并触摸容器外壁
B碳酸钾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滴加稀盐酸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C羊毛与绦纶点燃闻气味观察颜色
D氢气与氧气用燃着的木条闻气味
三、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实验方案的设计
所谓实验设计题,就是由题目提出实验目标,答案开放,由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药品,设计实验装置,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解决题目提出的问题。实验设计的原则是:原理正确、操作简便、现象明显、药品经济、结论可信。实验设计题包括实验仪器的设计和改进,实验装置的设计和改进,制备方案的设计,实验装置组装设计,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连接等等。解答此类试题时一是要遵循上述原则,二是要有创新意识,三是围绕目标理清思路,制定步骤。
2、实验方案的评价
以批判的思想方法对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法、装置设计从某角度否定、排除不合理或可行不最优的方法,选择、创新更好的方法,实验评价的原则:(1)理论正确。设计方案一定要符合化学变化规律和实验原理;(2)操作可行;(3)经济合理;(4)推理严密;(5)保护环境。
【例3】(2009山东模拟)室验室开放日,我与小娜、小佳、小华、小丽等同学来到实验室,看到实验桌上摆放着四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两瓶固体和两瓶液体,我们决定对“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反应进行一些探究。
(1)小娜同学从一瓶固体和一瓶液体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进行混合,立即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对气体是何物质,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小佳同学的猜想可能是①;②。
(2)我想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佳同学猜想①是正确的,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3)小华想用右图给定的收集装置收集一瓶小佳同学
猜想②中的气体,则气体由(填a或b)端进入。
(4)小丽同学从另外两瓶试剂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
发现混合后,固体发生了变化,但无气泡放出。同学们对加
入试管中的固体和液体从不同的反应类型、物质类别等方面
进行了大胆的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猜想三:。
【答案】(1)①CO2;②H2[或O2]
(2)如①是CO2[或H2;或O2]
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将试管口堵一会儿,点燃此气体;或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或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或听到爆鸣声,则证明是氢气;或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3)②中如果是氢气填a(如是氧气或二氧化碳填b)
(4)猜想一: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猜想二:金属氧化物与酸溶液反应;
猜想三:碱与酸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猜想四:氧化物(如CaO)与水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五:可溶于水的固体物质
【解析】首先要知道在初中化学利用固体和液体接触来制取的气体主要有哪些,然后针对所猜想的气体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同样,对固体和液体反应不产生气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后,提出猜想的可能。
【规律小结】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认识,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变式训练三
1、(2009福建模拟)为了便于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放热、吸热的现象,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在烧杯内进行化学反应),有关此装置使用和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通过观察长颈漏斗内液面的变化,判断反应的放热或吸热
B.试管内的液体要浸没长颈漏斗的末端
C.向试管内的水中滴加红墨水的目的是便于实验观察
D.若直接在试管内加入锌粒和稀硫酸,通过观察长颈漏斗内液面的变化也可以判断反应的放热或吸热
2、(2009泰州)化学试剂的等级分为实验纯(LR)、化学纯(CP)、分析纯(AR)等。化学纯试剂厂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现由市售大理石(假设杂质均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制备化学纯碳酸钙,某化学活动小组设计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市售大理石固体物质X沉淀→过滤、洗涤、晾干
方案二:市售大理石混合物Y溶液沉淀→过滤、洗涤、晾干
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甲的化学式是,试剂乙的名称是;
(2)反应类型:①属于反应,④属于反应;



(3)对方案二制得的碳酸钙进行分析,确认其达到化学纯等级。将所得的固体粉末装入广口瓶中,需要贴上标签,请在右边的标签上注明相关信息。
(4)经检测方案一制得的碳酸钙没有达到化学纯等级,请你分析原因(只需要回答一个方面)。
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09晋江)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B.点燃酒精灯C.溶解固体D.过滤
2、(2009东营)以下是用8mL蒸馏水稀释浓硫酸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错误的环节是()

3、(2009苏州)向试管中加入固体或液体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4、(2009兰州)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D.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5、(2009徐州)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配制稀硫酸时,将水沿量筒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B.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润湿pH试纸,然后将试纸插入待测液中
C.为了达到节约药品的目的,将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D.有腐蚀性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重
6、(2009潍坊)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方法
A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KCl(MnO2)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CO2(水蒸气)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
DCaO(Ca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7、(2009恩施自治州)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和Na2SO4溶液
B.用点燃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
C.用嗅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酒和食醋
D.用水鉴别NaCl和CaCO3固体
8、(2009雅安)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和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除杂试剂提纯方法
AH2ONaOH活性炭吸附、过滤
BNa2SO4Na2CO3盐酸加入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KClMnO2H2O溶解、过滤、蒸发
DCO2COO2点燃
9、(2008苏州)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面粉和葡萄糖(加水,振荡)B、硬水与软水(加肥皂水,振荡)
C、蒸馏水与盐水(过滤)D、白酒和食醋(闻气味
10、(2009衡阳)下列做法,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食盐水清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B.用盐酸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K2CO3
C.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CO
D.用浓硫酸吸收O2中混有的CO2
11、(2008南昌)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试剂(括号内的物质)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稀盐酸)
B.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五色酚酞)
C.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水)
D.硬水与软水(食盐水)
12、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A.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CaCl2、CaCO3的混合物
B.向某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是盐酸
C.用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
D.将pH试纸润湿后,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到试纸上,测定其pH
13、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设计,能够实现的是()
A.SSO3H2SO4
B.CuOCu(OH)2CuSO4
C.FeFe2O3Fe2(SO4)3
D.CaOCa(OH)2NaOH
14、(2009徐州)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A.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探究铜在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15、下列各组稀溶液中,利用组内物质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各种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A、NaOH、CuSO4、HCl、KNO3B、HCl、KOH、NaCl2、Na2SO4
C、Ca(OH)2、Na2CO3、NaCl、HCl
D、NaNO3、MgCl2、KCl、Ba(OH)2
二、非选择题
16、(10分)(2009陕西)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时,要溶解已称好的NaCl固体,就选择的仪器是(填序号)。
(2)进行过滤操作时,除选用上述有关仪器外,还缺少的一种实验用品是,仪器⑤所起的作用是。下列混合物的分离能直接用过滤的方法完成的是(填序号)。
A.从酒精溶液中分离出酒精
B.从浑浊的河水中分离出泥沙
C.从海水中分离出氯化镁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实验仪器是(填序号)。
17、(6分)可口可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碳酸饮料,其中含有CO2、H2O和柠檬酸(具有一般酸的性质)等物质。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探究雪碧中CO2的存在。将必要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填在下表中:
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方法一
方法二
18、(8分)(2008青岛)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某兴趣小组将样品溶解后进行如下实验:
(1)A溶液中溶质可能为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2)将无色溶液与沉淀B分离的操作①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_;
(3)从无色溶液得到固体物质C的操作②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
(4)因为A溶液过量,此方案得到的固体物质C中混有新的杂质,为了既能除去杂质碳酸钠,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可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后,直接进行操作②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19、(5分)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已被氧化,能与碘反应。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
(1)猜想: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
(2)实验方案:
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pH试纸。根据以上试剂,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
方案Ⅰ:
方案Ⅱ:
(3)结论:维生素C具有酸性。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判断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
A.金属镁B.食盐C.氢氧化钠D.硫酸铜
(4)某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
Ⅱ取两支盛有2mL蓝色碘的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加边振荡,直到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滴数如下:
汁液新鲜西红柿的汁液放置一周的西红柿的汁液
滴数1220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
②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20、(2009乐山)(12分)右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
【查阅资料】
(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想】
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
【小结】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21、(14分)(2009宿迁)某活动小组同学用加热草酸晶体制得的CO
(H2C2O42H2O==CO↑+CO2↑+3H2O),做炼铁原理实验并进行尾气处理,设计以下装置(图甲、图乙)。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加热分解草酸晶体的装置中,有下列仪器供选择使用:
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蒸发皿⑤铁架台(含铁夹)⑥带导管的橡皮塞⑦集气瓶其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填序号)
(2)为了获得干燥纯净的CO,A、B两装置中应分别存放、
(3)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选择图甲处理尾气,实验时应先点燃(填“a”或“b”)处的酒精灯。图乙与图甲所示的尾气处理方法相比较,其主要优点是
(5)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CO能与氯化钯PdCl2溶液反应。于是他们选择了将尾气直接通入氯化钯溶液中进行处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PdCl2+H2O==Pd↓+CO2+2R,其中R的化学式为。此法与上述方法相比除了具有图乙比图甲所示方法的优点外,从实验角度看它还有的优点是(写出一条合理答案即可)

专题六化学实验与探究
变式训练一
1、C解析: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验满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复燃,量取9.5mL的液体应选用10mL的量筒。
2、(1)外焰(2)检验气体的纯度(3)铺一层细沙(或倒入少量水)(4)保持水平
变式训练二
1、D解析:氢气和一氧化碳应根据燃烧的产物来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溶液都显碱性,无法用酚酞鉴别;硬水和软水是用肥皂水来鉴别;硝酸铵固体加水后溶液的温度会降低,氢氧化钠固体加水后溶液的温度会升高。
2、B解析:硝酸铵与氯化钠、羊毛与绦纶都无法通过颜色来区分,氢气与氧气都是无味的气体。
变式训练三
1、D解析:直接在试管内加入锌粒和稀硫酸,通过观察长颈漏斗内液面的变化不能判断反应的放热或吸热,因为反应中会放出气体,所以就不知道是因气压变大还是因温度升高,使长颈漏斗内液面升高。
2、(1)CO2碳酸钠或碳酸钾(2)分解复分解(3)化学纯或CP碳酸钙CaCO3(4)通入CO2前没有过滤或石灰石锻烧不完全或水不多或气体甲不纯或气体甲的量少
综合检测
1、A解析: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2、D解析:量筒不能用作配置溶液的容器。
3、A解析:向试管中加入固体时,先把试管横放,防止打碎试管底部。
4、D解析: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往水里倒。
5、D
6、D解析:氧化钙能与稀硫酸反应。
7、A解析:酚酞试液遇到稀硫酸和Na2SO4溶液都不变色,无法区分。
8、C
9、C解析:过滤是除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不能区分蒸馏水和食盐水。
10、B
11、C解析A中NaOH与Ca(OH)2都与盐酸反应,无特殊现象;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都不能使酚酞变色;区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NH4NO3溶于水温度降低,NaOH溶于水温度升高。
12、AC解析:碳酸盐也可以与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测定pH时,不能把试纸润湿,这样测得的白醋的pH会偏大。
13、D解析: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氧化铜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铁在氧气中燃烧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14、D解析:铜和氧气中均不含有碳元素,所以不可能是炭黑。
15、AC解析:A中CuSO4溶液呈蓝色,其余溶液为无色,然后利用CuSO4溶液分别与其他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是NaOH,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入沉淀中,沉淀溶解的是HCl,不溶解的是KNO3。C中分别编号后两两反应能生成沉淀且能生成气体的是Na2CO3溶液,相应的分别是Ca(OH)2溶液和HCl溶液剩余的是NaCl。
16、(1)②⑤(2)滤纸引流B(3)①③⑥⑦或①③⑥
17、
在试管内加入新鲜的雪碧并加热,用导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在大试管中加入新鲜雪碧并振荡,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雪碧上方燃着的木条熄灭
18、(1)氯化钙或氯化钡(2)过滤(3)蒸发结晶(4)盐酸
解析:(1)从图示可知固体物质C一定具有氯化钠溶液,沉淀B一定具有碳酸盐沉淀,故可加氯化钙或氯化钡,不能加硝酸钡或硝酸钙;(4)氯化钙或氯化钡过量,则得到的氯化钠混有杂质,因此可加入稀盐酸除去碳酸钠。
19、(2)①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②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比色卡比较;pH试纸变红色或pH小于7。③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把维生素C的溶液逐滴滴入氢氧化钠的酚酞溶液;红色消失。
(3)A、C
(4)①新鲜的西红柿②有坏血酸的病人要多吃含维生素C高的蔬菜和水果;要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20、NaHCO3遇水产生二氧化碳,与某些酸反应产生CO2;
Ca(OH)2+CO2=CaCO3↓+H2O;Na2CO3;加水或加热,
2NaHCO3△Na2CO3+CO2↑+H2O。
21、(1)①③⑤⑥(2)NaOH溶液、浓H2SO4(3)3CO+Fe2O3==2Fe+3CO2
(4)b处,节约能源(答案合理即可)(5)HCl,安全、操作简单易行(合理即可)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实验探究专题
【复习目标】1、熟练掌握科学探究的各要素。2、能够熟练掌握课本设计的各个探究实验。3、能够对提出的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知识储备】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实验探究过程可只包含一个或多个要素。
【典型例题】
一、对提出问题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例题:某生在河边玩耍,看见两女士在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看起来她们体重相当,但她们留在河边湿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差异,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平跟鞋的宽而浅。请同学们经思考后提出一个相关问题?
力对物体的破坏作用和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
解题方法:
二、对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例题.用手将一块木板慢慢压向水中,当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时,你的手感受到向上的力越大。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提出一个假设或猜想。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跟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练习: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研究中,学生发现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干的快这一事实,情根据以上事实提出你的猜想
猜想:液体温度高、表面积大、表面空气流速大,液体蒸发的快。
三、对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条件,会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能选择正确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能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例题:设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方案时,通过推理得出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越多、通过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将越强的假设之后,你认为在实验中你需要解决那些的问题?如何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怎样测量磁性强弱,怎样改变和测量电流,怎样改变线圈匝数。
(1)怎样测量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学生A:看它能吸起多少根大头针或小铁钉。
学生B:看它能吸起多少铁屑(用天平称)。
学生C:看它对某一铁块的吸引力(用弹簧测力计把被电磁铁吸住的铁块拉开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有多大。
(2)怎样改变和测量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
学生D: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
学生E:用增减电池来改变线圈中的电流,用串联小灯泡的亮度来比较电流的大小。
(3)怎样改变电磁铁线圈的匝数?
学生F:使用中间有抽头、能改变线圈匝数的现成电磁铁产品。
学生G:临时制作电磁铁线圈,边实验、边绕制。兼顾考虑精确度、器材、操作简便等因素可采用CDF或ADG组成探究方案。
练习1、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过程中,同学作出如下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除了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通有关之外,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从以下器材中选出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行检验:
器材:1、大小相同的两个烧杯,2、少量的水,3、与水等量的酒精,4、两个相同的碟子,5、电风扇,6、温度计
①你所需要的器材:
②简述主要的实验步骤。

练习2: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实质上是物体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的合力。而在液体中,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物体受到的压力越大。那么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深度是否有关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并说明探究的方法。
实验设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块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
实验步骤:①用弹簧秤测出石块的重力
②将石块浸没水中的不同深度处,并记录弹簧秤的读数
分析与结论:计算出石块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的浮力,比较它们的大小。若相等,说明浮力与浸没深度无关;若不相等,说明与浸没深度有关。
练习3、小宇最喜欢的玩具是叔叔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是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分别是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现在小宇想要探究“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请你帮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完成如下的工作:
(1)这次探究所需要的器材有哪些?请你写出来。
(2)请你写出探究的主要步骤
(3)请你设计出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解:(1)大小、形状相同材料不同的三只凸透镜,刻度尺。
(2)a.利用凸透镜会聚太阳光,用刻度尺测透镜焦距。
b.用玻璃透镜会聚太阳光,通过调整它们到地面的距离使地面上出现最小的亮斑,用刻度尺量出透镜到亮斑的距离即焦距。
c.用水晶透镜进行上述实验。
d.用塑料透镜进行上述实验。
e.比较三种透镜的焦距得出结论。
(3)
透镜材料玻璃水晶塑料
透镜焦距(米)
四、对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会正确、规范的使用天平、弹簧测力计、量筒、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等实验仪器,
●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
●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
●能通过阅读信息收集证据。
●能够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
例题: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班级“物理小博士”为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从图中选出一些图,针对某一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比较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出你的探究结果。(填图的序号)
探究的因素是;
选择的图是;
探究的结果是。
解:(1)探究因素,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选图①、②、③。或①、②、④。
结果: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探究因素: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选图①、③、⑤或①、④、⑤。
结果: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液体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探究因素: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液体深度的关系。选图①、③、④。
结果: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浸没深度无关
练习:1、研究性学习中,有一组同学设计了“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
如图16所示,用高为30cm的木块将带有刻度的平木板垫起,构成一个斜面,并使它固定,把小车放在斜面底端A,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从位置A沿斜面匀速上升到B位置,上升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
图16
(1)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在下面的实验记录表格中完成相关的内容:
(2)根据以上的实验记录,完成下列计算:
拉力F在这过程中做的有用功是:

拉力F在这过程中做总功是:

该次实验的机械效率是:

2、例6.小华同学在测定食用色拉油的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步骤完全正确,图中显示的是他测量的相关数据,请帮小华填写表中空白的测量值和数据.
烧杯和油的总质量(g)倒出适量油后烧杯和油的总质量(g)倒出油的质量(g)倒出油的体积(cm3)油的密度(g/cm3)
16.8

五、对进行分析与论证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
●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例题:按右图所示电路对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进行实验时,测得五组数据,并记录在表中,同时记录了小灯泡亮度变化情况。
12345
U/V3.03.53.84.04.5
I/A0.280.300.310.320.34
亮度逐渐增加
请你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1)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2)小灯泡亮度变化规律是
(3)除了表格中列出的数据和现象外,你还能发现的问题是。
(1)1.178(2)小灯泡的电压越大,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灯泡的亮度越亮。(3)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练习1、为探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松木做实验。
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蜡块干松木
体积V/cm3质量m/g体积V/cm3质量m/g
1109105
220182010
330273015
440364020
⑴请你用图象形象地把两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⑵通过对以上图象的分析,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要求写两条)?
(3)在物理学上通常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属性?
(2)同一物质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值
不同物质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3)密度
2、有一天,小明在家观察洗衣机排水后,对容器排尽水的时间与排水孔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他找来四个同样大小的圆柱形塑料容器,在它们的底部相同位置各开一个排水圆孔,排水孔的直径d分别是1.5cm、2.Ocm、3.Ocm和5.Ocm.在容器里放人30cm深的水,打开排水孔让水流出,用秒表测量水完全流出所需的时间t分别为73.Os、41.2s、18.4s和6.8s.
(1)请设计一个表格,并将小明测得的数据填写在表格中.

(2)请在图19中画出排尽水的时间t与排水孔直径d的
关系图线.
(3)分析实验数据,初步可以看出t与d之间韵关系为:
d越大,t_____,但是还不能确定它们之间明确的数量关系.
(4)请你猜想t与d之间可能存在的数量关系,并根据以上数据写出证实你猜想的思路.
排水孔直径d/cm1.52.03.05.0
排尽水的时间t/s73.041.218.46.8
(1)

(3)越小
(4)t与d2成反比可以作出t与图线,并观察图线是否为一条直线
3、下表给出了一头牛慢步行走和一名普遍中学生百米赛跑的一些数据。
物体质量(Kg)速度(m/s)动能(J)
牛约600约0.5约75
中学生约50约6约900
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____,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
解:影响较大的因素是速度。人的质量约为牛的1/12,而速度约是牛的12倍,此时动能约是牛的12倍,所以速度对动能的影响较大
4、为了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实验。
(1)请在右边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2)这个实验利用了物理学中的一个科学方法叫做___________.实验时,首先保持电阻不变.保持电阻不变的方法是对(选填“同一个”、“不同的”)_________电阻进行研究;实验中改变电压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对上左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后保持一段电路两端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实验的对象是对(选填"同一个"、"不同的")____________电阻进行研究,实验中保持电压不变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上右表.对这个表格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对评估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
●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例题:老师取出两只烧杯,内盛清水和盐水(ρ盐水=1.1g/cm3),一块体积为10cm3的石块,一只分度值为0.1N、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要求同学们利用浮力的原理,区分出两只烧杯中各装何种液体。王明同学想:只要测出石块的重力G,测出石块浸没液体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就可以计算出液体的密度,区分出清水和盐水。你认为行吗?请说出你的理由;如果不行,请说出你的改进方法。(计算时取g=10N/kg)
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得,10cm3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0.1N,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为0.11N。如果用分度值为0.1N的弹簧测力计测小石块浸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将不能明显地显示浮力大小的差异,从而不能区分出清水和盐水。
要用这种方法区分出清水和盐水,应换用分度值更小的弹簧测力计,或换用体积更大的石块进行测量
练习1、为了测出小灯泡灯丝的电阻,小明选用了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器材,请你帮他完成: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小明在闭合开关前将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调到最大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在某次测量中,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下图甲所示,则这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__________A,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V,算出小灯泡的电阻是____________Ω

(4)若实验中,其实验方案与操作过程均正确,两表的示数如上图乙所示,你认为这个实验可改进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课上王老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测出未知电阻Rx的电路,各组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下面是其中两组同学的实验方案:
甲组:张晴小组设计方案
①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变阻器、开关、电源(电压未知)、
未知电阻Rx、导线。
②电路图:设:电压表读数是U,电流表读数是I,
乙组:赵亮小组设计方案
①器材:已知电阻R0、电流表、开关、电源(电压未知)、
未知电阻Rx、导线。
②电路图:设:电流表读数:S断开为I1;S闭合为I2,
A.请你写出未知电阻Rx的表达式:
甲组:Rx=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Rx=___________________
B.请你对以上两组电路设计作出简要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1标准大气压得值约为105Pa。小明同学想通过实验
探究大气压究竟有多大。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将蘸水的塑料挂
钩的吸盘按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弹簧测力
计钩着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桌面。记录刚刚拉脱时弹
簧测力计的读数,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再设法量出吸盘与
桌面的接触面积,然后算出大气压(如图21所示)。他选择的实
验器材是: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底面积为5cm2的吸盘。
⑴这种通过测量拉力何接触面积来计算大气压强的方法是否可行?
⑵如果上述方案可行,小明同学选择的器材能否测出大气压的值?
请你进行分析和评估。
4、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分别得到下面两组数据和结论。他们在交流时,甲组发现了自己实验结论的错误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你认为甲组产生错误的原因有那些?
甲组乙组
次数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1455474214
234436483
345210
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甲组产生错误的原因:
5、甲组的错误:(1)不同单位的物理量不能相加。
(2)这四个物理量中的三个,它们的数据都应任意设定,不能有任何人为设置的规律。
(1)没有进行多次测量并从中找到普遍规律。
6、物体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流体阻力.这种阻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流线型汽车战机着陆打开阻力伞模仿鲔鱼体形的核潜艇
(第38题图)
(1)请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应用实例,对影响流体阻力的因素提出一种猜想:
[题(3)中的猜想除外];
(2)根据你的猜想,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

(3)小刚同学猜想:流体阻力可能与运动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①用弹簧秤拉一艘底面光滑的船模型在水中运动,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1;
②用弹簧秤拉另一艘底面粗糙的船模型在水中运动,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2;
③通过比较F1与F2的大小,就能得出物体受到流体阻力是否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请你对小强同学的实验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只需写出一条评估意见):
.
38.(1)流体的阻力与物体的形状、正截面积大小、物体相对于流体的速度、流体的性质等有关;(2)(略);(3)实验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有:①没有控制使用同一艘船模型;②没有说明船应做匀速直线运动;③没有说明弹簧秤应对船施加水平力方向的力;④没有控制船的运动速度相同;⑤船模型在水中低速运动时,两艘底面粗糙程度不同的船受到的阻力差别可能不大,弹簧秤读数无法显示差异.
六、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例题:为了节约能源,小玲同学要在家里比较电热水器和用天然气烧开水,哪种方法能源的利用率越高。
⑴在探究实验中,需要控制的物理量有被加热水的质量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天然气的用量、通电的时间,需要查阅相应的数据有天然气的燃烧值和电热水器的。
⑵在实验中,小玲利用家用天然气表,烧水前天然气表的示数和把质量为1kg、15℃的水烧开后天然气表的示数分别如图22甲、乙所示,烧水时天然气的用量是m3,天然气的燃烧值是7.5×107J/m3,天然气烧水的利用率(热效率)是。

⑶在实验中,用电热水器烧开同样的水,通电时间是10min,电热水器的额定功率是800W,电热水器的利用率是。
⑷经过比较,使用加热水的利用
率较高。
练习1.小刚同学的家里新安装了使用IC卡的
天然气表,表面如图23所示。他想可以用来测
烧水的热效率。请你帮助他设计测烧水热效率的
实验。
⑴实验需要的器材:
⑵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⑶用测量量表示烧水的热效率η=。
2、电学课中,老师曾讲过“水果电池”,激发了某同学对苹果导电性能的探究。
(1)你认为苹果的导电性能可能与苹果的哪些因素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该同学用伏安法,在一定电压下探究苹果的形状、甜度和通过的电流的实验数据。
苹果1
一般甜苹果2
较甜苹果3
很甜
完整100UA200UA300UA
削了皮100UA200UA300UA
切掉一部分100UA200UA300UA
根据上述表格信息,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写出两条填在横线上。
结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星期天早晨,小涛正准确练习书法,刚刚把墨汁倒入盘中一半,小辉和小丽来找他,他们就一起出去了。晚上小涛回家后发现盘中的墨汁已经干了,而没盖盖儿的瓶里的墨汁却几乎没减少。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请你举出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可以猜想到,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请你对上面的猜想进行验证,提供的器材如下:一杯水、两块玻璃片、酒精灯、扇子、滴管。
(1)从给定的器材中选出需要的器材:

(2)实验步骤:

(3)生活中的水蒸发现象处处可见,蒸发到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永远留在空气中吗?其实地球上的水灾不停地循环着,空气中的水蒸气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再次变成水回到地球表面。请你写出一种与此有关的自然现象及相应的物态变化名称。
解:将地面上的水摊开干得快(1分)(1)一杯水、两块玻璃片、滴管(1分)(2)a、用滴管在两块玻璃板上滴上等量的水,并使它们的表面积不同,将它们放在同样的环境当中;b,比较两块玻璃板上水蒸发的快慢(2分)(3)降雨液化(2分)
5、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路况的改变。路面积雪经车辆压实后,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减小,汽车易左右滑摆。同时,汽车的制动距离也难以控制,一旦车速过快、转弯太急,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专家研究表明,气温不同,积雪的厚薄不同,对汽车的危害也不一样。当积雪厚度在5~15cm,气温在0℃左右时,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路面上的冰雪常会呈“夜冻昼化”状态。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提出问题:在相同气温条件下,为什么水不再结冰了?
猜想与假设: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这一现象产生原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猜想:
理由:
设计实验方案:针对你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
分析与交流;除了在路面上撒盐外,你还有什么常用的办法,可以避免减少交通事故,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方法:
道理:
解.猜想:水中杂质越多,水的凝固点越低或混合物的凝固点降低.理由: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取相同的三个杯子,盛相同体积的清水、淡盐水、浓盐水,放入冰箱里,每隔5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温度,并观察是否有结冰现象,若结冰,结冰的顺序是否是清水、淡盐水、浓盐水。方法:在车轮上装防滑链(1分)道理: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达标检测】
1、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
距离较长长短响度较响较响弱

2、物理活动课上,张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黄色的乒乓球和一个玻璃球全部埋入装有米的大烧杯中,摇晃烧杯一段时间,乒乓球从米中“跑”了出来。看到这个现象,同学们十分惊讶:乒乓球为什么能“跑”出来,而玻璃球为什么不能“跑”出来?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1:因为乒乓球体积比玻璃球大;猜想2:因为乒乓球质量比玻璃球小。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两天后,同学们用准备的一些器材进行探究:
(1)取三个塑料空瓶A、B、C,在A、B、C瓶中装入质量不等的沙子,盖好瓶盖,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
(2)把三个瓶子全部埋入盛有米的容器中,敲击容器,观察现象。
(3)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如下表:(米的密度约为1.37g/cm3)
瓶子编号体积/cm3质量/g现象
A2214.4跑出米面
B2838.6未跑出米面
C14450.2跑出米面
(4)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猜想1(选填“正确”或“错误”);猜想2(选填“正确”或“错误”)。
你认为一个乒乓球能从米中“跑”出来的原因是。
(5)运用这个现象所隐含的物理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试举一例或说出你的一个设想)?
3、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所用灯泡的额定电压U0=3.8V):
(1)王强小组采用图18所示的方案,这种测量方法叫做_________;测量时发现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灯都不亮,电流表示数始终为0,电压表示数约为6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3.8V,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19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W;

(2)姚远小组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其中电源电压未知,电阻R的阻值已知):
实验步骤:
①电路如图所示,请你按电路图在图21中用笔画线连好电路;
②开关S拨到位置1,移动滑片P至任一位置,读出电流表示数I1;
③开关S拨到位置2,滑片P位置不动,读出电流表示数I2。
数据处理:
先算出了灯泡的电阻RL=________(请你用所测的物理量表示),再根据,计算出灯的额定功率。
他们按此方案测量,发现实验结果与真实值相差较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仔细分析后,他们认为要准确测出灯泡的额定功率,只需将上述步骤2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在学习太阳能的利用时,小强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黑色物体与白色物体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本领哪个大?他提出的猜想是:黑色物体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能力比白色物体强。
(1)请你列举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来支持(或反对)他的猜想。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或否定)他的猜想,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5.小明利用如图1O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实验,他发现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像越(填“大”或“小”),再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此时在光屏上看到的像是的(填“倒立”或“正立”),该像比原来的像(填“大”或“小”)一些。当蜡烛继续向凸透镜靠近的过程中,发现蜡烛的位置在时,则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像。
6.(5分)如图11所示,是小明同学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
(1)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沸腾现象;探究水沸腾时的变化规律。
(2)图中所示的温度是℃。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在下面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时间/min01234567891O
温度/℃8587899294969798989898
(4)从水的沸腾图象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
7.(6分)阅读短文,并回答短文后的问题。
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的过程中,一些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
猜想B: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
猜想C: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通过的电流不变。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用定值电阻和一个电压恒定的电源,及有关的实验器
材,设计了电路,按实验要求分别测出有关的物理量。
(1)为了完成该实验,需要的测量仪表是、。
(2)请你在右边的方框内画出能验证上述猜想的实验电路图。
(3)表中是小明在实验中测出的数据,其中R为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20Ω、10Ω和5Ω,U是电阻R两端的电压,I是通过电阻R的电流。
实验序号R/ΩU/VI/A
110.05
2R=20Ω20.1
330.15
410.1
5R=10Ω20.2
630.3
710.2
8R=5Ω20.4
930.6
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可知猜想是正确的(填“A”、“B”或“C”)。
(4)通过分析比较以上数据,你还发现了。

1、机械闹钟;B;泡沫、衣服、锡箔纸
2、错误;错误;乒乓球的密度比米小;将密度不同的物体分离(举例和其它说法只要符合该原理即可)
3、(10分)(1)伏安法;电灯灯丝断了;1.14
(2)如图(2分,);
(3)灯丝电阻随温度而变,测出的R值不是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电阻。
(4)开关S拨到位置1,移动滑片,直至电流表示数为。
4、(1)支持猜想。如:夏天,在太阳照射工厂穿黑衣服比穿白衣服感到热(1分)(2)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容器、水、黑白两种涂料(纸)、温度计两枝(1分)
实验步骤:①将两个相同容器分别涂上黑、白涂料;②在容器中分别装上同质量的水,同时放到太阳底下照晒;③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汁同时测量两容器中水的温度。通过温度的变化来比较黑白两个物体对太阳能吸收本领的大小。(2分)
5.小;远离;倒立;大;等于(或小于)一倍焦距.
评分说明:每空1分.
6.(1)温度;(2)78;(3)见图3;(4)98;保持不变.
评分说明:每空1分,正确画出水的沸腾图象给1分.
7.(1)电流表;电压表;
(2)实验电路见图4;
(3)1、2、3或4、5、6或7、8、9;B;
(4)电压相同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两课时)
一、目标要求
1.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2.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训练实验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
长度的测量是本课时的重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本节分为三个教学板块:②测量长度的要点;③综合的测量活动。
1.教师讲述计量的重要性;
①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规定它的标准量,并以之作为单位,将待测物理量与它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以鲁班制定中国木工尺为例,说明了统一计量标准的重要性:国际单位制是进行科学、科技、贸易交流的保障。测量本质上是比较,是将被测物和标准物做比较。
“如果不许使用尺子,你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选其中之一进行实际测量,比如请一高一矮两位同学用步来量教室的宽,必然得出不同的结果。教师就此向学生指出,同一长度的测量得不出统一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得出统一的结果呢?通过这个活动和鲁班的故事,启发学生认识建立长度标准的必要性,同时认识长度单位以及国际单位制。中国古代在计量方面有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老师可适当介绍,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信心。
2.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①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三项内容。使学生明确,今后凡对有刻度的仪器,都要先弄明白这三项内容,比如温度计、带游码的天平、电流表以及电压表等等。再学习学生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书本的宽。并示范。
②明确长度测量的重要意义,向学生讲解,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测量是实验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物理学。物理学实验的许多测量仪器的读数是以长度的读数为基础的,因此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对所有测量仪器的读数具有普遍意义.这就是掌握好长度测量的意义。
3.实验活动——“建立你的信息档案”。
要求通过测量,认识自己,认识同学,学生会很感兴趣。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己的身体练习估算能力,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测量物理量的具体观念。
4.测量长度的几种方法:
累积法:测细铜丝的直径。把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总长,计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平移法:测乒乓球直径。
替代法:测曲线的长度。
轮转法:用轮子的滚动来测长度,如利用自行车轮测出弧形遗跑道的长度。
长度=轮子周长×轮子转动的圈数。
四、作业:
1.“自我评价”参考答案
(1)通过皮尺测得20步走过的距离,然后除以10即可。
(2)图(a)为正确操作。
2.“物理在线”指导
纳米技术的崛起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纳米热潮,教师可以结合“参考资料”中提供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指导。另外在这一技术逐渐应用于日常生活领域的同时,许多虚假的纳米商品也纷至沓来,教师可以针对这个问题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养成利用物理知识分辨伪科学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