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知识点整理华东师大版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1

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知识点整理华东师大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知识点整理华东师大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知识点整理华东师大版

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除了汉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1.民族分布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2.新中国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具体表现:(从政治、文教、习俗、经济方面引导学生分析)

⑴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⑵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⑶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⑷既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分裂主义。

3.意义:维护和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良好关系。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前提),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少数民族自治地方

⑴3级: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⑵5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新中国成立前设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3.意义

⑴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⑵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⑶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⑷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

1.措施:⑴有计划地在中西部地区安排一些重点工程。⑵调整少数民族地区单一的经济结构,发展多种产业。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

2.结果: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民族地区的工商业、交通、通讯以及文化教育、卫生事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成功的,合乎国情,顺乎民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WwW.JAb88.COM

延伸阅读

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5课“万方乐奏有于阗”——“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
学习与探究之一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了解,明确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正确认识我国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的保证。
2搜集资料并识读地图,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区域及建立省级民族自治区的大致情况,考查学生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对资料的综合归纳能力
3演讲擂台赛的形式,旨在对学生进行包括口头表达能力、独立应对能力在内的多种综合素质的考查。同时,通过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过程,提高阅读历史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
4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培养公平竞争意识,营造平等、团结、民主、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5通过对我国民族知识领域丰富内涵的了解,确立基本的民族观念,焕发起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情感,增强国家统一的历史责任感。
活动准备
1.提前一周将本次活动的相关内容布置下去,如要求学生自愿结组、准备收集相应的资料,提供可供查阅的工具书等等。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准备进程。
2.教师应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图》《民族区域分布图》《省级民族自治区分布图》等,随着活动的进行适当展示。
3.根据活动内容设计本次演讲擂台赛的相关程序,并做好与各环节有关的一些事宜。同时,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合,并将相关的图片以PowerPoint的形式制成课件。
4.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本着自愿的原则分成5个小组,分别代表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即:内蒙古自治区小组(简称蒙古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小组(简称回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组(简称维族)、西藏自治区小组(简称藏族)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小组(简称壮族)。各小组成员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本小组的探究题目,明确小组成员分工职责。并能根据自己的选题,表演相关少数民族舞蹈、歌曲、节日庆祝活动等等,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献哈达仪式等。同时,各小组对其他小组的选题也要进行一定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5.应适当收集一些能够反映民族区域特色的物品,如服饰、食物、器物或相关民族风情图片;学会一些相关少数民族的简单语言,如简单的问好、自我介绍语等。
6.在推举和自愿原则并重的基础上,推选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主持人要口齿伶俐、应变能力强、反应敏锐并熟悉活动的相关程序。
7组建评委团。由教师和同年级的政治、地理、语文等学科的教师及每小组各一位代表共9人组成。在评委协商的基础上,设置演讲擂台赛的评分标准,复印分发给各小组成员;其次,在演讲擂台赛进行前,师生要进行一定的场景布置,以便更好地烘托现场活动效果。
活动时间:2课时
活动过程
一民族区域自治内容演讲
演讲以五个民族区域自治小组为单位,围绕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民族区域自治概况、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特点、重要节日等内容进行:他们从内蒙古大草原到西北的塞上江南,再到世世代代居住在中国岭南的土著民族壮族。各小组同学不仅要对这些民族自治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进行简单的介绍,还要非常生动地描述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最具特点的民族风情,同时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这一环节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过程,提高他们对历史资料的归纳整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在各小组演讲的过程中,主持人对每一小组的演讲情况进行简单的点评,由评委对各小组进行适当的打分。
最后由主持人略加总结,统计出本轮的最高分,同时宣布进入下一个环节。
二少数民族知识比拼
分两个程序。在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之后,首先进入必答题程序:每一小组选派一名代表答题,同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每小组有两次机会。然后进入选答题程序:分值不同对应的选题难度就不一样,也可以放弃不答。为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此环节还设置了场外竞答题。这样的设计不仅在于考查学生对少数民族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
竞赛环节之后,由主持人略加总结,统计出本轮的最高分。
三少数民族风貌展示
学生根据所收集到的关于少数民族的资料,进行自编自演,重在体现民族特色。这也是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重要环节。首先由主持人宣布相应的游戏规则,然后各小组再有顺序地进行展示。如蒙古族表演摔跤,藏族表演献哈达,回族表演穆斯林的古尔邦节,维吾尔族跳新疆舞,壮族进行山歌对唱等等。评委在每组展示后按照规则给予适当的分数,最后再统计出本轮的最高分。这一环节重在考查学生对民族知识的运用与迁移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与良性竞争的意识,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与活动的积极性。
最后评出本次活动得分最高的小组,即演讲擂台的擂主,同时选出其他奖项。
活动总结
确实如同学们所说的,我国各民族在历史和文化上虽然发展不同,但是他们都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我们在这里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了解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史实;了解了我国发展平等、团结和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
当前,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处理好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是保证我国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通过自身的学习与探索,我们体会到了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全过程,提高了阅读历史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了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大家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有所收获。
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在以后的学习探索过程中表现得更出色。
附录二民族知识比拼竞赛题
1.马头琴是哪个民族的传统乐器?()
 A.满族B.蒙古族C.维吾尔族D.壮族
2.我国人口最少、密度最小的自治区是:()
 A.宁夏回族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3.这是一个被誉为“草原骄子”的民族,她还有一个别称是什么?()
4.把下面各民族与其对应的传统节日连起来:
傣族蒙古族苗族彝族藏族回族
泼水节那达慕大会龙船节火把节旺果节开斋节
5.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太大区别,女子则五花八门,各有特色。多穿无领左襟上衣,下着宽脚裤,束花围腰,凡鞋帽、胸兜之类,往往都是五色丝线绣上花纹、鸟兽、人物,色彩艳丽。请回答这是哪个民族?(壮族)
6.请说出你知道的一个少数民族的著名歌手。(藏族的才旦卓玛,蒙古族的德德玛、腾格尔)
7.试着说出下面少数民族最具特色的饮食:
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朝鲜族。(糌粑、奶茶、马奶酒、烤馕、拉面、冷面等)
8.黑龙江省特有的一个民族是:()
 A.满族B.俄罗斯族C.赫哲族D.鄂伦春族E.朝鲜族
9.男女都穿肥腰长袖大襟衣,颜色以深蓝、黑色为主,男子一般头戴皮帽或毡帽,外穿长袍,腰束一腰带,可放物件。妇女穿宽领、无袖的长袍。男女均穿靴子,底厚、筒肥大、不分左右脚。这是哪个少数民族?
10.衣服多为青黑色,男子穿长袍和围腰,最有特点的是女子服饰:一套上衣共有三件?D?D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及腕;第二件居中,其袖长仅及肘;外衣是一件无领无袖,短及腰间的夹布坎肩。这样的一套妇女服装需布约三丈。这指的是哪个少数民族?(蒙古族)
11.嚼槟榔是他们的传统习俗,他们还用槟榔来招待远方的客人。请问这是哪个民族?(壮族)
12.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
 A.藏族 B.蒙古族 C.维吾尔族D.壮族
13.下面的哪一个少数民族形成的最晚?()
 A.藏族B.蒙古族C.维吾尔族D.壮族E.回族
14.下面的哪一个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个?()最晚的呢?()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E.广西壮族自治区

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2)掌握各民族共同发展。

2.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的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史实,使学生具备熟练地掌握我国5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并能在历史地图上找出其方位的基本技能;运用教科书中的插图,使学生掌握认识历史图片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能从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角度,准确把握中国民族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解放前后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方面的资料,并加以对比,培养比较、归纳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它的影响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它是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管理的最佳方式。我国有56个民族,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各民族的共同愿望。使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具有民族意识和情感,为建立平等、和谐、团结的民族大家庭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对我国的民族状况有一定的了解,电视剧等媒体经常会播放与少数民族相关的内容,同时日常中学生可以接受到很多与少数民族密切联系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学生们在生活中接触较多,理解起来比较方便。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搜集我国一角、两角、五角人民币,让大家了解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国悠久的历史,经历过多个朝代无数战争,依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我国的繁荣与昌盛同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分不开的,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第11课民族团结

拿出准备好的人民币,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人民币上的民族,分别让同学们回答都是哪些民族

让大家一起观察人民币上的书写,除了汉字,同时也包括了其他五个少数民族的文字

学生回答:56个

学生有了兴趣,纷纷猜测是哪个民族

学生们看到后对少数民族的文字有了一定的了解

让学生进入状态,引出课题

2、朗读课文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找同学起立阅读)

学生起立读书,其他同学看书

了解一下我国民族格局

3、内容讲解,

板书

我国的民族格局的形成与历史和地理环境分不开

强调重点

在我国民族政策相对宽松,少数民族地区的计划生育政策、财政政策都要比汉族宽松许多。

引出我国的民族政策,并且板书

在大家脑海里,少数民族的人民生活在哪些地方?

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不如汉族地区,因此少数民族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等各方面的保障。

引出本课第二个重点:各民族共同发展

并且举例子:西藏地区相关电影《可可西里》;内蒙古的自然条件,前几天刚下过雪;西双版纳的香格里拉,如今旅游业发达,同学们熟悉的明星曾经在这里举行婚礼;西部大开发

最后一个知识点讲解:援藏干部孔繁森(教师提问:之前学习过一位党的好干部是?)

学生记录笔记

同学们回答山上、偏远地区等等。

很多地方同学们没有见过,也不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什么样子,将少数民族地区在学生们头脑中的印象唤起,更能够增加学生记忆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兴趣。

避免学生知识点记忆混淆,及时复习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4、总结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一项创举,在今后的历史学习中,希望学生多观察,多留心,多思考。把学习的书本知识及时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个人素质。

六、教学反思

1.架构知识体系。注重搭建历史框架,拓展性的贯穿历史要素、及其线索。不要就教材谈教材,缺少整个知识的体系,缺少延伸。构建网络,注重联系。本来很完整的知识体系,人为的零碎化。一节课下来,让人有整体的感觉。和学生们介绍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

2.加强教师的备课。从教材的广度、深度拓展。强调古今知识、世界历史、时事政治等的联系。历史教师同样学会“合并同类项”。新旧知识进行迁移,内涵外延到位,落实教育目标。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考能力。增多与学生的互动,给学生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七、指导老师点评

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第11课民族团结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这一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同发展。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对此形成了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知道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了很多尝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选择,最终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些学习中,学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归纳、综合能力。同时,经过这些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学习中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历史知识,训练学生识图的能力,并激励学生即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中,训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合作、交流所带来的学习乐趣。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材中几幅插图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树立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孔繁森先进的事迹,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

重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2.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解决策略:通过创设情境,层层深入,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学生在改错环节中通过纠正错误结论,自发的感悟和体验自治政策的基础、前提与核心,从而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原因。

解决策略:通过对阿坝地区古代、近代各民族交往概况的归纳,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得出应该平等对待和团结各族人民,进而得出:唯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方能实现对各民族的充分尊重与真正平等。

教学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及五十六个民族图片。学生进入教室,观看视频或聆听歌曲。让学生从歌曲中感受民族团结的气氛,创造出学习本课的良好情境。引入“猜一猜”:

设计“民族知识小竞赛”组织学生自由抢答。看少量民族的图片,初步了解各个民族的基础情况。(对下面的教学活动产生好奇)。在自由抢答的这一环节中,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令学生心情放松,激发学习的兴趣。新课学习民族区域自治

投影: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图片

提问:通过看图片,谁能在课本中快速找到我国的民族分布格局?

讲述:自秦朝开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便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频繁迁徙、相互融合至今已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下面让咱们走进阿坝,来进一步了解新中国的民族关系吧。阅读材料并得出如下结论:汉族人口多,少数民族多,一些少数民族聚居而大部分民族杂居在一起。

阅读课文第一段并回答: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通过展示图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训练其阅读的能力,同时紧密联系课本,让学生体会到课本所述的知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新课学习投影展示: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内容。

提问:我国还建立了哪些级别的自治地方?大家齐声回答

投影展示:中国民族分布示意图。教师点评并对建立自治地方的情况作简要补充,以突出其广泛性。

课堂活动:设计虚拟人物小明,让我们跟着他到少数民族地区走一走。

出示图片1,同时提出问题教师总结指出:这样是为了体现我国对少数民族的关怀,也充分证明了我国少数民族享有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出示图片2:提出问题:教师总结: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相当于彝族的新年,也就是我们汉族的春节,所以会有三天的假期。

出示图片3:教师总结:这就是各民族地区的文化差异。小明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太好了,想怎样就怎样?同学们认同吗?对了,小明的这个想法可不对。通过跟小明的这趟旅行,同学们对民族区域制度有什么认识吗?

学生说出:“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并回答: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依地图回答五个自治区的建立情况。

学生就图片进行讨论,回答。

通过名称作为学习的切入点,明确该制度的名称、地位。

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与初中地理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

通过对图片进行提问,培养学生对各类资料的使用能力。

在讨论和发言中引导学生自主得出当今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并感受到维护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通过辨析,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热情,并藉此深入理解这一政策。

新课学习出示图片: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各民族共同发展

多媒体展示: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一批国家重点项目。

学生观看图片依据讨论结果,你能从中得出我国政府实行的又一项民族政策吗?

点评后讲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可知:各民族共同发展为我国又一项基本国策。

组织学生讨论:组织学生畅谈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学生讨论后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得益于政府重视,给与政策保障和多方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采用分组学习,自选材料的方式,以学生为本,尊重其兴趣爱好,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合课本与视频资料,充分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课堂小结讲述:今天通过与大家的游历和资料整理,我们共同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大家是否也掌握了我国的民族政策?

活动:请大家欣赏下列少数民族的歌曲,看看反映了哪一民族的生活写照?学生自主发言,回忆本课所学知识,并从众多词汇中发现本课民族团结的主题,进而得出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学生可在本环节中自主回忆所学的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本课主题。拓展做练习题练习巩固课后延伸提问:民族团结的事业需要大家来维护,你能举出更多对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共同发展有贡献的人物吗?学生自主发言或课后查找。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

教学设计小结:

本课设计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在教学各环节设计的过程中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原则,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与情感的培养,力争在教学中,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习在情境中步步延伸,最终实现三维目标。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