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的新陈代谢

高中优秀教案生物

发表时间:2021-04-10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的新陈代谢。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的新陈代谢”,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11年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2生物的新陈代谢

Ⅰ植物代谢部分:酶与ATP、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生物固氮

2.1酶的分类

2.2酶促反应序列及其意义

酶促反应序列生物体内的酶促反应可以顺序连接起来,即第一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二个反应的底物,第二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三个反应的底物,以此类推,所形成的反应链叫酶促反应序列。如

意义各种反应序列形成细胞的代谢网络,使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沿着特定路线有序进行,确定了代谢的方向。

2.3生物体内ATP的来源

ATP来源反应式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ADP+Pi+能量——→ATP

化能合成作用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其它高能化合物转化

(如磷酸肌酸转化)C~P(磷酸肌酸)+ADP——→C(肌酸)+ATP

2.4生物体内ATP的去向

2.5光合作用的色素

2.6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比较项目光反应暗反应

反应场所叶绿体基粒叶绿体基质

能量变化光能——→电能

电能——→活跃化学能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物质变化H2O——→[H]+O2

NADP++H++2e——→NADPH

ATP+Pi——→ATPCO2+NADPH+ATP———→

(CH2O)+ADP+Pi+NADP++H2O

反应物H2O、ADP、Pi、NADP+CO2、ATP、NADPH

反应产物O2、ATP、NADPH(CH2O)、ADP、Pi、NADP+、H2O

反应条件需光不需光

反应性质光化学反应(快)酶促反应(慢)

反应时间有光时(自然状态下,无光反应产物暗反应也不能进行)

2.7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的比较

C3植物C4植物

光反应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粒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粒

暗反应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基质

CO2固定仅有C3途径C4途径—→C3途径

2.8C4植物与C3植物的鉴别方法

方法原理条件和过程现象和指标结论

生理学方法在强光照、干旱、高温、低CO2时,C4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C3植物不能。

密闭、强光照、干旱、高温生长状况:

正常生长

枯萎死亡正常生长:C4植物

枯萎死亡:C3植物

形态学方法维管束鞘的结构差异过叶脉横切,装片

①是否有两圈花细胞围成环状结构

②鞘细胞是否含叶绿体是:C4植物

否:C3植物

化学方法①合成淀粉的场所不同

②酒精溶解叶绿素

③淀粉遇面碘变蓝

叶片脱绿→加碘→过叶脉横切→制片→观察出现蓝色:

①蓝色出现在维管束鞘细胞

②蓝色出现在叶肉细胞出现①现象时:

C4植物

出现②现象时:

C3植物

2.9C4植物中C4途径与C3途径的关系

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英文缩写为PEP。

2.10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作用强的原因

C3植物C4植物

结构原因:

维管束鞘细胞的结构以育不良,无花环型结构,无叶绿体。

光合作用在叶肉细胞进行,淀粉积累,影响光合效率。发育良好,花环型,叶绿体大。

暗反应在此进行。有利于产物运输,光合效率高。

生理原因:

PEP羧化酶

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只有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磷酸核酮糖羧化酶与CO2亲和力弱,不能利用低CO2。两种酶均有。

PEP羧化酶与CO2亲和力大,利用低CO2能力强。

2.11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的关系

2.12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关系

2.13光合作用实验的常用方法

2.14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2.14.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2.14.2扩散作用与渗透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2.14.3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与联系

半透膜选择透过性膜

概念小分子、离子能透过,大分子不能透过水自由通过,被选择的离子和其它小分子可以通过,大分子和颗粒不能通过

性质半透性(存在微孔,取决于孔的大小)选择透过性(生物分子组成,取决于脂质、蛋白质和ATP)

状态活或死活

材料合成材料或生物材料生物膜(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膜)

物质运

动方向不由膜决定,取决于物质密度水和亲脂小分子:不由膜决定,取决于物质密度

离子和其它小分子:膜上载体(蛋白质)决定

功能渗透作用渗透作用和其它更多的生命活动功能

共同点水自由通过,大分子和颗粒都不能通过

2.14.4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2.14.5植物体内水分的利用和散失

2.15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1)

1.16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2)

2.17生物固氮

2.18氮循环

2.19三类微生物在自然界氮循环中的作用

Ⅱ动物与微生物代谢部分:三大类营养代谢、细胞呼吸、代谢基本类型、微生物类群、

微生物的营养代谢与生长、发酵工程简介

2.20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wwW.JAb88.COm

2.21人体的必需氨基酸

2.22细胞的有氧呼吸

2.23细胞内的无氧呼吸

2.2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比较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反应场所真核细胞:细胞质基质,主要在线粒体

原核细胞:细胞基质(含有氧呼吸酶系)细胞质基质

反应条件需氧不需氧

反应产物终产物(CO2、H2O)、能量中间产物(酒精、乳酸、甲烷等)、能量

产能多少多,生成大量ATP少,生成少量ATP

共同点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25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的利用情况

呼吸类型被分解的有机物储存的能量释放的能量可利用的能量能量利用率

有氧呼吸1mol葡萄糖2870kJ2870kJ1165kJ40.59%

无氧呼吸2870kJ196.65kJ61.08kJ2.13%

注: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值为分解为乳酸时的值。不同的无氧呼吸类型释放的能量可能稍有不同。

2.26新陈代谢的类型

2.27微生物的类群

2.28微生物的营养

2.29微生物的代谢

2.30微生物的生长

2.31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生长速率的关系

2.32发酵工程简介

延伸阅读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细胞代谢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细胞代谢”,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1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代谢

小专题一物质跨膜运输与酶和ATP

核心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物质跨膜运输

1.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

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大分子和颗粒物质

自由

扩散协助

扩散主动

运输胞吞

(内吞)胞吐

(外排)

运输

方向高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低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细胞外

→内细胞内

→外

运输

动力浓度差浓度差能量

(ATP)能量

(ATP)能量

(ATP)

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不需要不需要

实例水、CO2、O2、甘油、乙醇红细胞吸收葡萄糖K+、Ca2+、Mg2+,小肠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吞食食物颗粒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

2.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

(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2)O2浓度

特别提示:①乙图中,当物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受运载物质载体数量的限制,细胞运输物质的速率不再增加。

②丁图中,当O2浓度为0时,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供能,细胞也可吸收物质。

(3)温度

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

(2010广东卷,1)下图是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D.被动运输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分析图示可知,矿质离子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协助,还消耗能量,故为主动运输。

[答案]C

[知识总结]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快速确认技巧:(1)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耗能就为主动运输,即使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2)可否逆浓度梯度:只要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就是主动运输;(3)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载体就是自由扩散,需要载体则通过浓度、能量进一步作出判断。

(2010成都质检)在水池中沉水生活的丽藻,其细胞里的K+浓度比池水里的K+浓度高1065倍。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池水中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K+进入丽藻加快

B.池水中好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

C.池水中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

D.池水中鱼虾较多时,K+难以进入丽藻

[解析]根据题中的信息可以判断,K+进入丽藻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主要是有氧呼吸)。大量厌氧细菌能在池中繁殖,说明池中缺少氧气,丽藻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所以K+难以进入丽藻。

[答案]C

考点整合二:酶

1.酶催化活性的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2.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的研究方法

(1)自变量:要研究的因素。

(2)因变量:酶的催化效率。

(3)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其他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都为无关变量,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除自变量外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实验研究要做到科学和严谨。

3.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

(1)酶浓度

在有足够多的底物而又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的浓度成正比,如图所示。

(2)底物浓度

当酶浓度、温度、pH等恒定时,在底物浓度很低的范围内,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所有的酶全部参与催化,反应速率达到最大,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不会增加了,如图所示。

(3)pH

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表现出活性,其中酶的活性最强时的pH即为该酶的最适pH。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且该种变性是不可逆的,如图所示。

(4)温度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其中反应速率最快时的温度即为该种酶的最适温度。温度偏高或偏低,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温度过高甚至会使酶失去活性,如图所示。

特别提示:高温使酶失活是由于破坏了酶的分子结构,即使恢复到最适温度,该酶的活性也不会恢复,而低温条件不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在恢复至适宜温度时,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4.教材中常见的酶及其作用

酶的名称酶的作用

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肠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催化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DNA酶催化DNA水解为脱氧核苷酸

纤维素酶催化分解纤维素

果胶酶催化分解果胶

酪氨酸酶催化利用酪氨酸合成黑色素

解旋酶催化DNA双链之间的氢键断开

逆转录酶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RNA聚合酶催化DNA分子转录RN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形成黏性末端

DNA连接酶将DNA分子黏性末端连接起来

(2009宁夏理综、辽宁理综)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解析]在最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故B正确。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也逐渐上升,故A错误。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的升高酶逐渐变性失活,而在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随温度的降低酶的活性减弱,但酶的分子结构并没有被破坏,因此酶适于在低温下保存,故C.D两项均错误。

[答案]B

[知识总结]与酶相关的常见误区明示

项目正确说法错误说法

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产生细胞一般来说,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不考虑成熟红细胞)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

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合成场所核糖体,细胞核核糖体

生理功能生物催化剂,只起催化作用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

来源生物体内合成有的来源于食物

作用场所既可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温度影响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结构,但高温使酶失活低温引起酶的变性失活

(2010合肥质检)下图1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2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

A.曲线1B.曲线2

C.曲线3D.曲线4

[解析]最大生成物的量与温度无关。从图1中可以看到,温度为2a时的酶促反应速率比a时要高,所以在温度为2a时,生成物量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要比a时短,根据图2可以看出只有曲线2符合。

[答案]B

考点整合三:ATP的结构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ATP的结构简式

结构简式可以写为A—P~P~P,其中A代表的是腺嘌呤与核糖结合形成的腺苷,~代表高能磷酸键。

另外,要注意将ATP的结构简式和与遗传相关的DNA.RNA的结构简式中的不同部位的“A”进行区分,如下图中圆圈部分所代表的分别是:①腺苷、②腺嘌呤、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图解分析

3.生物与能量归纳

(1)光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植物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2)光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以有机物为载体通过食物链而流动。

(3)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只有当有机物氧化分解后将能量转移到ATP中,才可用于生命活动。

(4)能量一经利用,即从生物界中消失。

(5)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6)ATP的分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水解酶;生成ATP的反应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合成酶。

(7)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只用于暗反应);而ATP所需的能量则主要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或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光能。

(8)病毒等少数种类的微生物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其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来自宿主细胞的代谢。

(2010海淀区质检)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中ATP的惟一来源

B.有氧状态下,谷氨酸棒状杆菌在线粒体内合成ATP

C.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有氧条件下,植物根毛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

[解析]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ATP,在无氧条件下,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也可产生ATP,故A错误。谷氨酸棒状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故B错误。根毛细胞中不含叶绿体,故D错误。

[答案]C

[知识总结]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并不是可逆反应,两过程反应的场所、条件、反应式中的“能量”均不同,具体如下:

项目ATP合成ATP水解

反应式

场所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细胞内所有需要能量进行生命活动的结构

条件由ATP合成酶催化由ATP水解酶催化

能量来源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来自光能(光合作用)和化学能(细胞呼吸)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

能量去路储存在ATP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2010临沂模拟)如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

B.ATP生成ADP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

D.酶1、酶2具有催化作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解析]ATP是由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的,腺苷由一分子的腺嘌呤和一分子的核糖组成;酶具有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同时作用的条件要温和,所以要受到温度,酸碱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答案]D

高考链接

1.(2010天津卷,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解析:本题考查与物质运输相关的生理过程及各自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主动运输消耗能量且需要载体,故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供能;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仍进行新陈代谢,需要吸收葡萄糖将其分解供能;质壁分离时,细胞失水,从而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内渗透压升高;抗体的本质为蛋白质,通过胞吐方式运输到细胞外,该过程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将抗体释放到细胞外。

答案:B

2.(2010山东卷,3)下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跨(穿)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对物质跨(穿)膜运输方式的理解、运用和识图的能力。由图可知,曲线a表示物质的转运速度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成正比,因此曲线a表示的是自由扩散的跨膜运输方式;曲线b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成正比,而超过一定的范围,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无关,这时候主要受细胞膜上载体数量的限制,因此曲线b表示的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的跨膜运输方式。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因此A选项错误;方式a表示的是自由扩散,如果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那么与之有关的载体蛋白应贯穿于细胞膜中构成蛋白质通道,所以B选项错误;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b的转运速率有影响,而对方式a的转运速率无影响,因此D选项不正确。

答案:C

3.(2010山东卷,5)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细胞质基质中的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溶酶体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的,因此A选项正确。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进入溶酶体,有的通过膜融合形式进入,改变溶酶体的膜组分,所以B选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因而细胞质基质中的H+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因而C选项正确。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的衰老细胞、破损细胞等,通过溶酶体的作用被分解,所以D选项错误。

答案:D

4.(2010上海卷,5)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某化学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需要解旋酶B.属于水解反应

C.会有能量变化D.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

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水解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分析图形可知,该图可表示肽酶催化肽键断裂的水解过程,水解需要肽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故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水解过程中肽键断裂,会引起能量的变化。解旋酶用于DNA分子中氢键的断裂。故A错误。

答案:A

5.(2010上海卷,17)下列有关人体中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质

B.酶和激素都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

C.酶和激素都由内分泌细胞分泌

D.酶和激素都要释放到血液中才能发挥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酶与激素的异同,意在考查考生的辨别比较能力。A项中少数酶是RNA,只有部分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是蛋白质;B项中酶能催化物质和能量代谢,而激素对物质和能量代谢的相关反应起调节作用;C项中人体的酶并非由内分泌细胞分泌;D项中酶不一定需释放到血液中,有的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答案:B

6.(2010上海卷,20)右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保持不变

B.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

C.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图示为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植物细胞。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故若将该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将保持不变。若在40%的蔗糖溶液中,与图示相比,A不变,但因失水更多而B变小,所以B/A将变小,可见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图中A表示的是细胞长度,但B表示的并不是液泡的长度,而是失水后的原生质体的长度。

答案:D

7.(2010上海卷,22)如图表示细胞中某条生化反应链,图中E1~E5代表不同的酶,A~E代表不同的化合物。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E1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的消耗速度加快

B.若E5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B积累到较高水平

C.若E3的催化速度比E4快,则D的产量比E多

D.若E1的催化速度比E5快,则B的产量比A多

解析:本题考查一系列酶促反应相互之间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A项,若E1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的消耗速度变慢;B项,因E2催化的反应并没有被抑制,所以B不一定会积累到较高水平;D项,因B还会被E2催化反应,故E1的催化速度比E5快时,B的产量也不一定比A多。

答案:C

2017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新陈代谢


2017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新陈代谢

第三章、新陈代谢

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

名词:1、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

2、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

3、底物:酶催化作用中的反应物叫做底物。

语句:1、酶的发现: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③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原因是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的;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虽然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定因素是核酸。

5、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纤维素酶使其分解。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温度、酸碱度都能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动物的体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

6、通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在适宜条件下才有活性。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对蛋白质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环境(最适PH=2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随pH升高,其活性下降。当溶液中pH上升到6以上时,胃蛋白酶会失活,这种活性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第二节新陈代谢与ATP

语句:1、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必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高能化合物形成时,即高能磷酸键形成时,必然吸收大量的能量。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酶的作用下,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同时生成ADP和Pi;在另一种酶的作用下,ADP接受能量与一个Pi结合转化成ATP。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反应式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ADP和Pi可以循环利用,所以物质可逆;但是形成ATP时所需能量绝不是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所以能量不可逆。(具体因为:(1)从反应条件看,ATP的分解是水解反应,催化反应的是水解酶;而ATP是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是合成酶。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反应条件不同。(2)从能量看,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内的化学能;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太阳能和化学能。因此,能量的来源是不同的。(3)从合成与分解场所的场所来看: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呼吸作用)和叶绿体(光合作用);而ATP分解的场所较多。因此,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不尽相同。)

3、ATP的形成途径:对于动物和人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内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对于绿色植物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除了来自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外,还来自光合作用。

4、ATP分解时的能量利用:细胞分裂、根吸收矿质元素、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

5、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第八节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名词:1、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这叫做~。

2、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同时,生物体又把组成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把代谢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这叫做~。

3、自养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能够直接把从外界环境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4、异氧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成有机物,只能把从外界摄取的现成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5、需氧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自身的组成物质,以释放能量,并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6、厌氧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在缺氧的条件下,依靠酶的作用使有机物分解,来获得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7、酵母菌:属兼性厌氧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条件下,酵母菌将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8、化能合成作用:不能利用光能而是利用化学能来合成有机物的方式(如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NH3与O2反应转化成HNO2,HNO2再与O2反应转化成HN03,利用这两步氧化过程释放的化学能,可将无机物(CO2和H2O合成有机物(葡萄糖)。

语句: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异同点:①相同点都是将无机物转变成自身组成物质。②不同点: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无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

2、同化类型包括自养型和异养型,其中自养型分光能自养--绿色植物,化能自养:硝化细菌;其余的生物一般是异养型(如:动物,营腐生、寄生生活的真菌,大多数细菌);异化类型包括厌氧型和需氧型,其中寄生虫、乳酸菌是厌氧型;其余的生物一般是厌氧型(多数动物和人等)。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

3、新陈代谢的类型必须从同化类型和异化类型做答。(硝化细菌为自养需氧型,蓝藻为自养需氧型,蘑菇为异氧需氧型,菟丝子为异氧需氧型)。

4、光合作用属于同化作用,呼吸作用属于异化作用。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细胞


二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

一、认识各种细胞

1、原核细胞

2、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大小

细胞壁

细胞器

有无核膜(本质区别)

染色体的有无

基因结构

转录和翻译是否在同一位置

生物例子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图像的识别

○1如何区别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

○2如何区别高等植物细胞与低等植物细胞?

○3如何区别显微结构图像与亚显微结构图像?

○4如何区别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二、认识细胞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功能:

细胞内所有的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都完全相同吗?

结构特点:原因:

哪些现像可以说明这个特点?

功能特点:原因:

此特点与生物和非生物界的差异性有什么关系?

细胞膜所能吸收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和什么有关?

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和什么有关?

8种细胞器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比较

分布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结构不具膜结构的

具单层膜结构的

具双层膜结构的

显微镜下可见的

成分含DNA的

含RNA的

含色素的

功能能产生水的

能产生ATP的

能复制的

能合成有机物的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

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有关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

细胞核

核孔的作用:

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吗?

细胞核的作用:

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系统的作用:

研究生物膜的意义:

三、认识由细胞构成的各种结构

1、植物:

2、动物

动物体各器官系统在生物体物质运输中的作用

请在上图上用箭头画出氧气、二氧化碳、葡糖及其它代谢废物的运输途径

四、认识细胞所经历的一些生命历程

1、细胞增殖

(1)、有丝分裂

在这个过程中遗传物质形态和名称上的变化

染色体的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量变化及其它曲线图:

(一个染色体中DNA分子数量曲线,着丝点距离曲线)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动物细胞有比分裂的不同点:

对比时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

染色体和DNA数量的变化曲线图

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对比:

○1、共同点

○2、不同点

在此过程中细胞质的分配有什么特点?

细胞质中的基因在此过程中的分配有什么特点?

观察下面的图找出有丝分裂图像和减数分裂图像的特点

前期中期后期

有丝

减I

减II

小小练习一下:看图写出属于什么分裂及相关

图形时期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体

(条)数DNA分子

(个)数染色单体

(条)数染色体组数(组)

(3)无丝分裂

2、细胞分化

高度分化了的细胞具不具有全能性?

全能性高低和分化程度的关系?

比较受精卵、卵细胞、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肌肉细胞全能性大少。

五、我们用细胞的功能和特性可以做点什么?

请在下面写出胚胎移植的过程

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

原理

培养基

结果

应用

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比较

植物体细胞杂交单克隆抗体制备

原理

融合前的处理

促融的方法

目的

六、相关实验总结

○1、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2、膜成分的验证

○3、膜的流动性

○4、膜的选择透过性

○5、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是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变形虫)

○6、细胞核是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7、观察细胞质流动

○8、观察有丝分裂

实验步骤

标明下图中A-E细胞所处的时期

在此图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数量最多?原因是什么?

显微镜相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