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考纲知识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0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考纲知识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复习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考纲知识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复习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3、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

一、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1、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的原因

(1)目前对基因的结构、调控机制及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了解有限。

(2)目的基因往往是异种生物的基因。

(3)外源基因往往是随机插入宿主细胞基因组的。

2、理性看待转基因生物

(1)优缺点分析

优点缺点

①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②减少农药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③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值

④增加食物种类,提升食物品质

⑤提高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①可能产生新病毒或新过敏源

②可能产生抗除草剂的杂草

③可能使疾病的传播跨越物种障碍

④可能会损害生物多样性

⑤可能干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对待转基因生物的正确态度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二、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1、克隆人

中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

2、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是利用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技术繁殖个体,其主要目的是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

3、基因检测

(1)概念:指通过基因芯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进行检测,分析出被检测者所含的各种致病基因和疾病易感基因的情况的一种技术。

(2)争论焦点

①基因检测能否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②是否引起基因歧视及其他危害

三、生物武器

1、种类: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

2、散布方式:吸入、误食、接触带菌物品、被带菌昆虫叮咬等。

3、特点:致病力强、多数具传染性、传染途径多、污染面广、有潜伏期、不易被发现、危害时间长等。

4、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及中国政府的态度

一.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1、转基因生物会不会影响生态系统中原有的动态平衡?加剧环境污染?危害其他动植物?

可能性不大,但要提高警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这类危险似乎不大,因为科学家转入的仅是有限的一种或几种基因;而转入的基因是否可能会对其他生物或环境造成危害,都是经过认真分析、实践的,一旦发现有害后果,科学家就会停止实验;转基因生物从实验室到自然界释放,都要经过一系列安全评价、审批。此外,还有相关法规监控。但是,为了对公众健康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对于转基因生物可能影响生态系统中的原有动态平衡,或者加剧环境污染,或者危害其他动植物、人体的健康的危险,仍要提高警惕。

3、何谓外来物种入侵?为什么外来物种入侵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将某物种从一个地区引入其他地区,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造成明显的损害。

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有:

(1)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之后,由于没有天敌,极易造成生长失控,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比如,外来的植物疯长,可以对本地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的结构比例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对植被的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从而造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改变。又如,外来的动物种类,由于它们的选择性觅食和破坏,也会造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改变。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改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比如,有人将美洲食人鲳引入,这一入侵物种就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长久性的破坏。

(2)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通过与当地物种竞争营养或食物、分泌释放化学物质、形成大面积单优势群落等方式,直接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加速某些生活力较弱的物种的消失。在全世界濒危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46%是由外来物种入侵所造成的。即入侵的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3)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后,作为掠夺者、寄生者或病原体,会使受害者和寄主的数量发生变化。尤其是外来物种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往往会对当地的农业或林业带来严重的损害,即所谓的爆发生物灾害。

(4)有些外来植物产生的花粉,是当地居民从未接触过的物质,从而可能成为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新过敏源。比如,日本引种的杉树,大面积栽种后,杉树产生的花粉已经成了日本人产生过敏反应的重要过敏源。又如豚草,它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泛滥成灾,而豚草的花粉是重要的过敏源。豚草花粉引起的过敏反应称为“枯草热”,它已给许多国家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下列哪项不是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

A.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合成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

B.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

C.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干扰素,进入人体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力

D.某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

转基因生物引发食物安全的主要理由如下:对食物的安全性检测不够;担心出现滞后效应;担心出现新的过敏原;担心营养成分改变等。因此A、B、D三项都属于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只有C项不是,它是基因在制药方面的应用。

C

二.关注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问题

1.伦理学家和科学家看待克隆人的角度的区别:

伦理学家主要是从伦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看问题,而科学家更多的是从科学的可行性和科学意义的角度看问题。

2.为什么捐出一部分骨髓救治他人,不会给捐献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伤?

所谓捐献骨髓,实际上只是从你的骨髓中分离出一部分造血干细胞供移植。因为造血干细胞在人的骨髓中相对较多,而在外周血液中却很少。干细胞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自我更新能力很强,被分离走的那部分造血干细胞,很快就会被“补齐”。因此捐献骨髓不会影响捐献者身体健康。医生只是在医学公认的安全条件下,分离出捐献者有限数量的造血干细胞,而且整个抽取、分离过程,都是在设备良好的大医院中进行的,一般不会对捐献者造成意外伤害。

3.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出现的试管婴儿,“设计试管婴儿”有何区别?

所谓“设计试管婴儿”,实际上就是指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几个细胞期)在植入母体孕育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将胚胎的一个细胞取出,进行某些基因检测。当检测结果符合人们需要时,再把胚胎植入母体孕育。一般我们所说的做试管婴儿,不必经过基因检测这一步骤。

下列有关克隆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克隆人是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B.克隆人证明了人体的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C.在现在克隆技术条件下,成功率为100%

D.克隆人和供体并不完全一致

克隆是一种无性繁殖,是将人体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然后将其在体外卵裂成的胚胎移植到母体子宫中,便能发育成克隆人。因此克隆人证明了人体的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但克隆人和供体并不完全一致,要受细胞质中少数遗传物质的控制,同时要受环境的影响。现在克隆技术尚不成熟。

C

(2010江苏高考)18.下列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人环境中

B.转抗虫基因的植物.不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撷宰增加

C.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人植物后不能表达

D.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本题考查了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转入到油菜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A项正确;由于植物与害虫间是相互选择的,转抗虫基因植物可使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B项错误;动物生长素基因转入植物后也能表达,C项错误;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要通过验证才能得到证实,D项错误。

A

(2008广东高考)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A淀粉不可能为再生能源B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破坏生态平衡,不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D湿地应该大力保护。故选择C.

C

1.“试管婴儿”技术是解决不孕症的有效手段,1978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例“试管婴儿”。这项技术实际上是指受精卵在体外培养3~5天,形成胚胎后移植回母体子宫,“着床”着继续发育形成胎儿直至分娩,请判断“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依据的原理是(A)

A.有性生殖B.无性生殖C.克隆技术D.基因工程

2.关于设计试管婴儿的问题,下列不合乎道德规范的是(B)

A.利用试管婴儿提供骨髓造血干细胞,救治病人

B.利用试管婴儿技术设计畸形胎儿,以供展览

C.设计试管婴儿的脐带血

D.设计试管婴儿不一定非要考虑他的性别

3.关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安全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应明确而坚定,即坚决禁止生物武器。

B.中国对于克隆人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以有限制的进行克隆人的实验

C.对转基因植物外源DNA要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

D.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试验,并销毁重组生物

4.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不正确的是(D)

A.可以将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等基因转入农作物使其具有相应的抗性

B.可以使用DNA重组的微生物,生产稀缺的基因药物

C.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奶牛变成生物反应器,使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材或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

D.将不同生物的DNA进行转移和重组,可以创造出新物种

5.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应做到多环节。下面哪些不属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环节(A)

A.转基因农作物的营养成分B.转基因农作物的农田试种

C.转基因农作物的大面积种植D.转基因食品的商品化

6.基因工程等生物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引发了许多关于科技与伦理的争论。有人欢呼,科学技术的发展交改变一切;有人惊呼,它将引发道德危机。对此,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是(D)

①摒弃现有的道德规范,推动科技发展

②发挥道德规范的作用,限制负面效应

③科技的发展必须以现有道德规范为准绳

④适当调整现有道德规范,适应科技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7.建立有关的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法律法规,能够(A)

①规范生物技术研究

②防止生物技术滥用

③规范科学家的研究行为

④对生物技术产生负面影响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8.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包括(C)

①直接传播②食物传播

③生活必需品传播④施用者人体传播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9.生物武器的危害有传染性强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下列哪项是防护生物武器的不有效措施(D)

A.提前接种和个人防护B.发现病人,立即报告,及时隔离

C.注意切断传播途径D.只注意环境消毒,不注意动植物灭菌

10.下列关于“转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外源基因插人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

B.被转移的基因是功能已知的基因,人们对它们研究得已经相当透彻,绝对不会引起安全性问题

C.在“转基因”的过程中,必然用到工具酶

D.转基因技术成果,进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医药和农业生产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11.下列关于基因检测疾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可以用测定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的方法达到基因检测的目的

B.生物芯片的广泛使用,使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检测更加快速简便

C.基因检测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基因歧视

D.基因检测疾病时,一次只能检测一种疾病,十分麻烦

12.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分析,合理的观点是BCD

A.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不会与野生物种杂交而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

B.运用重组基因技术可以将致病菌或病毒改造成威力巨大的生物武器

C.我国的政策是禁止进行生殖性克隆人

D.转基因生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源或者引起中毒

13.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哪些属于限制条件(D)

①重组DNA的转移限制在遗传上具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

②对于大肠肝菌作为转基因受体的菌株,限定必须使用在37℃人体体温下死亡的菌株

③外源DNA不能产生对人体有毒害或过敏的蛋白质

A.②③B.②C.①D.①②③

14.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正确的是ACD

A.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B.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C.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

D.对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要提高警惕

15.下列哪项不是解决基因歧视的正确方法(B)

A.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和伦理道德教育

B.杜绝基因检测

C.保护个人遗传信息隐私权

D.建立完善的法规,通过立法解决

16.下列哪项明显体现了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问题(C)

A.转基因猪的细胞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因而猪的生长速度快,个体大

B.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

C.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

D.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在牛奶中提取

17.下列选项是科学家对自身克隆结果的预测及理由,其中正确的是(B)

A.克隆产物是科学家,因为克隆是形成完全一样的产品

B.克隆产物是普通人,因为科学知识是后天获得的,而非遗传

C.只能克隆部分器官,不可能克隆完整的人,因为克隆技术有限

D.克隆产物与该科学家完全一样,因为遗传物质完全来自科学家

18.下列有关基因专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基因专利使得基因资源的世界大战极其残酷

B.基因专利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国有医药等产生

C.反对涉及人类固有基因序列的不合理专利行为

D.世界人类基因组组织规定: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所有数据都要保密

19.中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原因是(C)

A.大多数人对克隆人的研究持否定态度

B.克隆人不是正常的个体

C.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D.克隆人的技术性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20.转基因作物(GMC)是通过转基因对农作物进行精确的改造而产生的,转基因作物一方面在产量、抗逆性及品质等方面有显著改进,极大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存在着危害。2000年2月27日,英国首相布莱尔为此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说:“毫无疑问,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可能带来危害,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安全,现在是,将来也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但与此同时,这种新的科技成果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利益,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就以上材料你以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技术的一种产物

B.如果转基因作物产生了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反思转基因技术

C.科学家必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D.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

2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自1984年第一例转基因鱼在我国诞生以来,转基因鱼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如转入生长激素(GH)基因的鱼生长速度快,饵料转化率高。但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需研究转基因鱼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及外源基因的扩散问题。最近,我国科学家只是将三倍体的转基因鱼投入自然系统。

(1)转基因鱼成功的物质基础是。

(2)已知人的GH是一个含有19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若将人的GH基因转移到鱼体内,则转基因鱼增加的脱氧核苷酸数至少是。

(3)转基因鱼通过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取得较高的特定生长率,以至生长高于非转基因鱼,蛋白质转换效率也显著高于非转基因鱼。其可能的原因是。

(4)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试分析引起生态安全性问题的原因是。

(5)多倍体鱼类对控制过度繁殖是有效的,刘筠等最近培育成功的三倍体“湘云鲫”,其形成过程是,试从保障生态安全性问题分析只投放三倍体鱼的原因是。

答案:(1)遗传物质都是DNA(2)1146(3)合成了大量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4)转基因鱼与同种野生鱼杂交,使野生鱼带有转基因,具有生长优势,使其捕食对象大量减少,与其他物种竞争,引起生态危机。(5)转基因的二倍体个体加倍为四倍体转基因个体,然后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形成三倍体。三倍体不能繁殖,可以人工控制养殖数量和范围,避免发生杂交,竞争引起生态危机。

22.棉铃虫是一种严重危害棉花的害虫。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生活在棉铃虫消化道内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能分泌一种毒蛋白使棉铃虫致死,而此毒蛋白对人畜无害。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我国已将该毒蛋白基因移人棉株细胞内并实现成功表达。由于棉铃虫吃了这种转基因棉花的植株后就会死亡,所以该棉花新品种在1998年推广后,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害虫在喷洒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后抗药性增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毒蛋白对人畜无害,但能使棉铃虫致死,从蛋白质的特性看,蛋白质具有_______性。

(3)“转基因抗虫棉”抵抗害虫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可以表示

为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项科学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科学家预言,此种“转基因抗虫棉”独立种植若干代以后,也将出现不抗虫的植株,此种现象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

(7)题中“毒蛋白基因转人棉花植株内并实现成功表达中的“成功表达”含义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相比,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新品种的主要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JAB88.COM

(9)在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的基因操作中,所用的基因的“剪刀”是,基因的“针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的“运载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转基因技术有利有弊,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有利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有害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除特别说明外,其余每空1分)

(1)农药对害虫的变异类型进行选择

(2)专一性(3)抗虫基因mRNA蛋白质

(4)基因重组(5)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6)基因突变(7)毒蛋白基因在棉花细胞内经转录和翻译合成了毒蛋白

(8)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克服了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9)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10)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用于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不利于环境保护可能引起环境问题、食物安全性问题、生物安全性问题等

23.“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将不孕夫妇的精子和卵细胞取出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并在试管中培养使其发育到如图所示的时期,再将胚胎移人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它不仅使一部分不能生育的男女重新获得了生育的机会,也为人类的优生开辟了新的途径。

据此回答:

(1)“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所依据的原理是()

A.有性生殖B.组织培养

C.克隆技术D.基因工程

(2)人的受精卵通过卵裂,逐渐形成大量形态、功能不同的细胞、组织,并进而形成器官和系统。从细胞水平看,卵裂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该图示时期是胚胎发育的_________________期。

(4)该时期的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沿透明带内壁扩展和排列的个体较小的细胞称为,将来发育成。

(5)“试管婴儿”的形成用到下列哪些技术?(填序号)。

①体外培养②人工授精③胚胎移植④核移植

(6)要得到“同卵双胞胎”,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胞胎的性别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____。

(7)“试管婴儿”技术诞生后,继而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二者在对人类作用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现在大多数人反对设计婴儿性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每空2分)

(1)A(2)有丝分裂(3)囊胚(4)内细胞团滋养层小细胞胎膜和胎盘

(5)①②③(6)胚胎分割移植相同.

(7)前者主要用于治疗不孕夫妇的不孕症,后者可以用于治疗疾病,如需要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8)破坏了人类正常的性别比例,违反了伦理道德

精选阅读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胚胎工程、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专题导学复习


专题16胚胎工程、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使用时间:2012.3

1.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与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I5.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I

2.胚胎干细胞的移植I6.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I

3.胚胎工程的应用II

4.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I

1.利用关键词构建网络:胚胎工程、生态工程、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

2.精子的各部分结构都是由什么变化而来

3.是否受精的标志、受精完成的标志、什么是顶体反应、防止多精入卵的生理作用有哪些?

4.精子的获能需要什么条件?

5.如何保证供受体同期发情以及如何达到超数排卵的目的

6.胚胎分割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属于无性生殖吗?

7.生态工程的原理有哪些?

探究一:画出试管动物技术的操作流程

控制哺乳动物的性别对于畜牧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分离精子技术是有效的性别控制方法。例如:牛的X精子的DNA含量比Y精子的高出4%左右,利用这一差异人们借助特殊仪器将它们分离开来,再通过胚胎工程技术就可培育出所需性别的试管牛(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试管动物技术通常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________和受精,受精卵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胚胎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

(2)图中过程①通常采用____________技术。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时,首先发生________反应,释放出有关的酶直接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防止多精入卵的生理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胚胎移植时,受体应处于适合的生理状况,此时可利用激素对受体进行________处理。此外,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________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4)为了确保得到所需性别的试管牛,往往需要对移植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请举出两种对早期胚胎进行性别鉴定的方法(只需写出名称或简要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功能和应用

克隆羊“多利”的问世,很快在全世界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其中关于“治疗性克隆”的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下图所示为人类“治疗性克隆”的大概过程,请据图作答。

(1)过程A表示________,是目前实现体细胞克隆的关键技术,该技术的主要操作是用患者的体细胞作为核供体,由[①]________细胞提供细胞质,进行人工重组。

(2)经过程B得到的结构中________(填标号)是未分化的细胞,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是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并保持________状态。

(3)“治疗性克隆”的结果说明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的核仍然具有________。相同的胚胎干细胞,“克隆”的结果各种各样,如有的是神经细胞,有的是血细胞,有的是肌肉细胞,究其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治疗性克隆”仍然存在许多争论,有一男子患有白血病,经医生利用其出生时保留的脐带血进行治疗后康复,你认为这种做法符合伦理道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有哪些?

你知道几个生物技术争论的焦点?

谈谈你对生物武器的认识

1.下面是畜牧业生产上培育某种优良种牛的两种方法,请分析回答:

(1)方法Ⅰ和方法Ⅱ均用到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用激素处理的目的是使B牛____________,从B牛体内获得的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才能与精子结合。

(3)A牛的精子必须在B牛的生殖道中经过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能与B牛的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卵子受精的标志是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能够观察到________。

(4)生产上常用________期的胚胎进行胚胎移植。若希望同时获得多个性状相同的家畜个体,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技术。

2.(2010山东理综)胚胎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动物繁育技术,可在畜牧业和制药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下图是通过胚胎工程培育试管牛的过程。

(1)从良种母牛采集的卵母细胞,都需要进行体外培养,其目的是;从良种公牛采集的精子需后才能进行受精作用。

(2)在体外培养受精卵时,除了给予一定量的O2以维持细胞呼吸外,还需要提供气体以维持。

(3)图中过程A称为,它在胚胎工程中的意义在于。

(4)研制能够产生人类白细胞介素的牛乳腺生物反应器,需将目的基因导入牛受精卵,最常用的导入方法是;获得转基因母牛后,如果,以便将胚胎移至母牛D的子宫内。

专题16胚胎工程、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

1.答案: (1)成熟 (2)体外受精 获能 顶体 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的封闭作用 (3)同期发情 免疫排斥 (4)DNA分子杂交技术(利用基因探针鉴定)、分析胚胎细胞的染色体组型

2.答案:(1)细胞核移植 卵(或次级卵母)

(2)④ 未分化

(3)全能性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符合。因为脐带血不是来自于胚胎,其中的造血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或脐带血是身外之物,属于废物利用,符合伦理道德)

1答案: (1)动物细胞培养 胚胎移植 (2)超数排卵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MⅡ期) (3)精子获能 两个极体 (4)桑椹胚(或囊胚) 胚胎分割移植

2.(1)使卵母细胞成熟获能

(2)CO2培养液的PH

(3)胚胎移植提高优良母畜的繁殖率

(4)显微注射法牛奶中含有人类白细胞介素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考纲知识DNA和蛋白质技术复习教案


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

1、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2、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一、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实验原理:DNA与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低。
2、实验设计:
①实验材料的选取:凡是含有DNA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虑,但是使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②破碎细胞:动物细胞的破碎比较容易,以鸡血细胞为例,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
③去除滤液中的杂质:利用DNA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控制NaCl溶液的浓度去除杂质。
④DNA的析出:将处理后的溶液过滤,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冷却的酒精溶液,静置2~3min,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这就是粗提取的DNA。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卷起丝状物,并用滤纸吸取上面的水分。
⑤DNA的鉴定:取两支20ml的试管,各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NaCl溶液5ml,将丝状物放入其中一支试管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丝状物溶解。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ml的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待试管冷却后,比较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看看溶解有DNA的溶液是否变蓝。
二、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1、PCR原理:DNA的热变性
2、PCR反应过程:一般要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可分为变性→复性→延伸三步。
3、PCR技术中控制不同温度的意义
(1)90℃以上时变性,双链DNA解聚为单链;
(2)50℃左右时复性,两种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3)72℃左右时延伸,TaqDNA聚合酶促使DNA新链的合成。
三、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1、方法及原理
方法原理
凝胶色谱法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
电泳法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的不同来分离蛋白质
2、操作程序:
(1)样品处理:
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2)粗分离——透析:除去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3)纯化:一般采用凝胶色谱法对血红蛋白进行分离和纯化。
(4)纯度鉴定:一般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来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即对血红蛋白进行纯度鉴定。
3、细胞内DNA复制与PCR技术的比较
细胞内DNA复制PCR
不同点解旋在解旋酶作用下边解旋边复制80℃~100℃高温解旋,双链分开
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TaqDNA聚合酶
引物RNADNA或RNA
温度体内温和条件高温
相同点(1)需提供DNA复制的模板
(2)四中脱氧核苷酸作原料
(3)子链延伸的方向都是从5ˊ端到3ˊ端
(4)都需要酶的催化


一、DNA粗提取中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两次用到蒸馏水,第一次目的是使成熟的鸡血细胞涨破释放出DNA,第二次目的是稀释NaCl溶液,使DNA从溶液中析出。
2、预冷的酒精溶液具有以下优点:
(1)抑制核酸水解酶活性,防止DNA降解。
(2)降低分子运动易于形成沉淀析出。
(3)低温有利于增加DNA分子柔韧性,减少断裂。
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充分理解DNA的盐溶液是0.14mol/L的NaCl溶液
B.实验中提取较纯净的DNA利用了DNA不溶于酒精的特点
C.对最后提取出的DNA用二苯胺试剂鉴定时不需要加热
D.实验操作过程中先后两次加入蒸馏水的作用相同
DNA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提取较纯净的DNA时可加入95%的冷却的酒精,由于DNA不溶于酒精,DNA会从溶液中析出。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后才会变成蓝色。实验操作中先后两次加入蒸馏水的作用不相同,第一次加入蒸馏水是使细胞吸水胀破,释放出核物质,第二次加入蒸馏水是降低NaCl浓度,使DNA析出。
B。


(2010广东高考)22.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对生物学发展至关重要。下列技术(或仪器)与应用匹配正确的是
A.PCR技术——扩增蛋白质
B.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C.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基粒
D.花粉离体培养——培育单倍体植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PCR技术只能用来扩增核酸,不能用来扩增蛋白质;利用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叶绿体。
BD
(2010江苏高考)32.(7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DNA粗提取的相关探究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材料处理:称取新鲜的花菜、辣椒和蒜黄各2份.每份l0g。剪碎后分成两组,一组置于20℃、另一组置于一20℃条件下保存24h。
DNA粗提取:
第一步:将上述材料分别放人研钵中,各加入l5mL研磨液,充分研磨。用两层纱布过滤.
取滤液备用。
第二步:先向6只小烧杯中分别注人10mL滤液,再加人20mL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
溶液,然后用玻璃棒缓缓地向一个方向搅拌,使絮状物缠绕在玻璃棒上。
第三步: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2mol/LNaCl溶液溶解上述絮状物。
DNA检测: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4mL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待试管冷却后比较溶液的颜色深浅,结果如下表。
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性实验课题名称是▲。
(2)第二步中”缓缓地”搅拌,这是为了减少▲。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分析。
①结论1:与20℃相比,相同实验材料在-20℃条件下保存,DNA的提取量较多。
结论2:▲。
②针对结论I.请提出合理的解释:▲。
(4)氯仿密度大于水,能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与水和DNA均不相溶,且对DNA影响极小。为了进一步提高DNA纯度,依据氯仿的特性.在DNA粗提取第三步的基础上继续操作的步骤是:▲。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使DNA析出。
本题考查了DNA粗提取技术的原理、操作过程及同学分析、判断能力,从题目实验看出,该实验的课题是探究不同材料和不同保存温度对DNA提取量的影响。在试用第二步中,为了防止DNA断裂,要缓缓的搅拌,从表中结果看出,由于低温抑制了相关酶的活性,DNA降解慢,使得相同材料在低温保存下,DNA提取量大,在相同条件先,蒜黄蓝色最深,说明相同条件下从蒜黄中提取的DNA量最大,由于氯仿密度比水大,可使蛋白质变性后沉淀,而与水、DNA不相溶,这样可将第三步获得的溶液与等量的氯仿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吸取上清液即可得到较纯净的DNA。
(1)探究不同材料和不同保存温度对DNA提取量的影响
(2)DNA断裂
(3)①等质量的不同实验材料,在相同的保存温度下,从蒜黄提取的DNA量最多
⑦低温抑制了向光酶的活性,DNA降解速度慢
(4)将第三步获得的溶液与等量的氯仿充分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吸取上清液
(2009江苏高考)23.下列关于DNA和蛋白质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
A.提取细胞中的DNA和蛋白质都需用蒸馏水涨破细胞
B.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DNA可去除蛋白质
C.蛋白质提取和分离过程中进行透析可去除溶液中的DNA
D.蛋白质和DNA都可以用电泳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A选项,在提取DNA时,如果是用动物的细胞需要用蒸馏水涨破,如果用植物细胞则不需要,而是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用2mol/L的NaCl溶液溶解DNA,然后过滤出蛋白质,再降低NaCl溶液的浓度,析出DNA。DNA和蛋白质样品都是带负电荷的,从负极向正极移动,移动的距离都和样品的分子量有关。C中透析用以出去小分子物质,DNA是大分子物质,D是常规方法比如用十二烷基磺酸钠,可以根据其分子大小及所带电荷性质进行分离纯化
BD
(2008江苏高考)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改变NaCl溶液的浓度只能使DNA溶解而不能使其析出
B.在沸水浴中,DNA遇二苯胺试剂会呈现蓝色
C.用电泳法可分离带电性质、分子大小和性状不同的蛋白质
D.用透析法可去除蛋白质样品中的小分子物质
当NaCl溶液浓度低于0.14mol/L时,随浓度的升高,DNA的溶解度降低;当NaCl溶液浓度高于0.14mol/L时,随浓度升高,DNA的溶解度升高;NaCl溶液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因此,改变NaCl溶液的浓度可以使其析出。
本题考查生物大分子DNA和蛋白质分离的有关知识,属于识记层次。
A。


1.在制备鸡血细胞液的过程中,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A)
A.防止凝血B.加快DNA析出C.加快DNA溶解D.加速凝血
2.关于“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实验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用猪血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猪血的红细胞有细胞核,DNA含量多
B.利用DNA在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最低,易析出的特性提取DNA
C.利用DNA不溶于酒精,而细胞中的其他物质可溶于酒精的特性提纯DNA
D.利用DNA与二苯胺作用而显现紫色的特性鉴定DNA
3.在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将获得的含有DNA的黏稠物(含较多物质)分别处理如下C
①放入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到黏稠物A和滤液a;
②放入O.14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到黏稠物B和滤液b;
③放入冷却的95%的酒精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到黏稠物C和滤液c。
以上过程获得的滤液和黏稠物中,因为只含有少量DNA而可以丢弃的是
A.AbCB.ABcC.AbcD.abc
4.(2010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二次凋考)在“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甲、乙、丙、丁四个小组除下表中所列处理方法不同外,其他操作步骤均正确,但实验结果却不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实验材料选择错误的组别是丙
B.沸水浴后试管中溶液颜色变蓝的组别是甲、丁
C.甲组实验现象差的原因是25℃的酒精对DNA的凝集效果差
D.乙组实验不成功仅因为在鉴定时加入了双缩脲试剂
5.关于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BC)
A.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也增大
B.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减小,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也减小
C.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与NaCl溶液的浓度无关
D.当NaCl溶液的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
6.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BC)
A.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同时也能控制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B.在探究洗涤剂对植物细胞DNA提取的影响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洗涤剂和植物细胞
C.常温下,DNA遇二苯胺被染成蓝色
D.将滤液放在60~75℃的恒温水浴箱中保温10~15分钟能去除滤液中的杂质,其原理是利用了DNA和蛋白质对高温耐受性的不同
7.关于PCR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PCR是体外复制DNA的技术B、Taq酶是一种热稳定DNA聚合酶
C、PCR过程中只需要两个引物分子D、PCR利用的是DNA双链复制原理
8.(09-10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5℃下变性(使模板DNA解旋)→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9.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5℃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10.凝胶色谱法是根据(B)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A.分子的大小B.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C.带电荷的多少D.溶解度
11.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在凝胶中的进行过程可表示为图中哪一个B

12.洗涤红细胞属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B
A粗分离B样品处理C纯化D纯度鉴定
13.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程度叙述错误的是B
A.样品的处理就是通过一系列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
B.通过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此为样品的粗提取
C.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K考S资5源U网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即样品的纯化
D.可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血红蛋白的纯度
14.在血红蛋白分离过程中,如果红色带区歪曲、散乱、变宽,与其有关的是B
A凝胶色谱柱的制作B色谱柱的装填C洗脱过程D样品的处理
15.下列那项蛋白质的性质会影响到蛋白质的泳动速度(ACD)
A.蛋白质分子的大小B.蛋白质分子的密度
C.蛋白质分子的形状D.蛋白质分子的等电点
16.蛋白质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哪几步(ACEF)
A.样品处理B.凝胶色谱操作C.粗分离
D.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E.纯化F.纯度鉴定
17.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中,关于对样品处理过程中,分析正确的是D
A.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血浆中的葡萄糖、无机盐
B.洗涤时离心速度过低,时间过短,白细胞等会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
C.洗涤过程选用0.1%的生理盐水
D.透析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18.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叙述不正确的(AC)
A.蛋白质分子的等电点不会影响到蛋白质的泳动速度
B.能够分离蛋白质的方法有透析法等
C.如果要分离与纯化血红蛋白,用到的抽提剂是碱性溶液
D.根据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摸电泳图谱示意图可知血清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清蛋白
19.(2010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三市高三二模)
下图是“DNA粗提取与鉴定”相关实验步骤,请据图分析回答:
(1)鸡血细胞是进行该实验较好的实验材料,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鸡血细胞中释放出核物质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a表示释放核物质后进行过滤的过程,过滤后取进行下一步实验。
(3)图b表示的相关操作过程中,加入2mol/LNaCl溶液的作用是。
(4)图c表示在滤液中加入冷却的95%的酒精,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分)
(1)鸡血细胞核的DNA含量丰富,材料易得(以及鸡血细胞极易吸水胀破)向鸡血细胞中加入蒸馏水,并搅拌
(2)滤液
(3)溶解DNA分子
(4)提取杂交更少DNA(或去除脂溶性杂质)

20.DNA在NaCl溶液中溶解度有二重性,随着NaCl溶液的变化而变化。
(1)请在下列NaCl溶液中选出溶解度能使DNA析出最彻底的一种()和溶解度最高的一种()
A.0.14mol/lB.2mol/lC.0.15mol/lD.0.3mol/l
(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却可以溶于酒精溶液,利用这一原理可以____________,可以推测溶于酒精中的物质可能有____________。
(3)利用DNA与_____变蓝色的特性,将该物质作为鉴定______的试剂。其实验过程要点是向放有_____的试管中加热4ml的____。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___5min,待试管______,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这个实验也说明DNA耐___温。
(1)A;B
(2)除去杂质;某些脂类、蛋白质、糖类或其他大分子物质
(3)二苯胺;DNA;DNA;二苯胺试剂;沸水中水浴加热;冷却后;高
21.资料显示,近十年来,PCR技术(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成为分子生物实验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的特性,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下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分子生物实验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请据图回答:

(1)加热至94℃的目的是使DNA样品的键断裂,这一过程在生物体细胞内是通过酶的作用来完成的。通过分析得出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C=G,这个事实说明DNA分子的合成遵循。
(2)新合成的DNA分子与模板DNA分子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和。
(3)通过PCR技术使DNA分子大量复制时,若将一个用15N标记的模板DNA分子(第一代)放入试管中,以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到第五代时,含15N标记的DNA分子单链数占全部DNA总单链数的比例为。
(4)PCR技术不仅为遗传病的诊断带来了便利,而且改进了检测细菌和病毒的方法。若要检测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你认为可以用PCR扩增血液中的()
A.白细胞DNA B.病毒蛋白质 C.血浆抗体 D.病毒核酸
答案:(1)氢,解旋,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中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或以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半保留复制)复制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1/16。(4)D
22.(2010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二模)PCR技术是把一DNA片段在体外酶的作用下,合成许许多多相同片段的一种方法,利用它能快速而特异地扩增任何要求的目的基因或DNA分子片段,它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中表示每次扩增过程中需要的引物(加入足够多)。每个引物含20个核苷酸,并分别与DNA片段两端碱基互补,其作用是引导合成DNA子链,还作为子链的一部分,不会从模板链上脱落下来,
(1)PCR技术的原理是模拟生物体内的过程。
(2)PCR扩增过程中需要对DNA片段进行高温处理,其目的是,此过程在生物体内需酶的参与,作用部位是DNA的键。
(3)据图分析,扩增过程中需要的引物有种,其实质是,假如引物都用3H标记,从理论上计算,所得DNA分子中含有3H标记的占。
(4)假定DNA片段含200对脱氧核苷酸,经3次扩增,从理论上计算还需要提供个游离脱氧核苷酸。
答案:(除特别标注外,其它每空1分)
(1)DNA复制
(2)使DNA的两条链彼此分开(或解旋)解旋氢
(3)两单链DNA100%(2分)(4)2520(2分)
23.红细胞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或二氧化碳,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度可分为四步: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取血回来,马上进行离心,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②该过程即样品处理,它包括____、_____、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3)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在透析袋中可以经过透析,这就是样品的粗分离。
①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②透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①样品纯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血红蛋白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这一特点对进行蛋白质的分离有什么意______。
答案:(1)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2)①防止血液凝固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3)①去除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②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大分子则保留在袋内(4)①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②血红蛋白呈现红色,在凝胶色谱分离时,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收集洗脱液②使血红蛋白的分离过程非常直观,大大简化了实验操作。
24.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等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取血回来,马上进行离心,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①其中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
②此过程即是样品处理,它应包括红细胞洗涤、、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③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
(2)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在透析袋中透析,这就是样品的粗分离。
①透析的目的是。
②透析的原理是。
(3)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其目的是最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脉进行纯度鉴定。
答案:(每空1分,共6分)
(1)①防止血液凝固(1分);②血红蛋白的释放(1分);③去除杂蛋白(1分)
(2)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1分);
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大分子则保留在袋内(1分)
(3)通过凝胶色谱法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1分)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考纲知识种群和群落复习教案


第4章种群和群落

1.欧洲极品海水鱼类—地中海鳎鱼,目前在威海市人工育苗成功。该种鱼个大肉厚,体形修长,优美,肉质具有特殊微妙的甜味,十分适合在我国南北方大面积推广养殖。在威海市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D)

A.一个群落B.一个物种C.两个种群D.八个种群

2.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C

A.①B.②

C.③D.④?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D)

A.雌虫生殖能力下降B.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

C.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出生率下降

4.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C)

A.一个个体具有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

B.两个池塘中的所有鲤鱼是同一种群、同一物种

C.东北虎和华南虎两个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可以交流,所以它们是同一物种

D.不同物种间有生殖隔离,所以不同物种之间不能产生后代

5.(2010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一模)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所采用的方法是(D)

A.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

C.纸层析法D.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6.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其种群数量会发生变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C

A.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会保持稳定

B.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C.先呈“S”型增长,后呈“J”型增长

D.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

7.下图表示某草地上草、虫、鸟三类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甲、乙、丙依次是鸟、虫、草

B.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是鸟类的锐减

C.b点时甲的下降主要是天敌的减少

D.a点时甲数量的上升主要是食物的增加

8.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捕食者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说明中,正确的是(B)

A.在A期间,若对害虫使用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

B.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发生的两个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

D.虽然蜘蛛对害虫数量变化产生影响,但不能说是害虫的天敌

9.下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A.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C.假设这是一个鼠的种群,可通过增大K值,来减少鼠害

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10.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C)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11.(2010江苏省通州区高三模底)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在食物保证充足的培养条件下,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第13—21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种内斗争

B.第25天以后,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成虫增长率下降

C.奶瓶中的成虫数量应该呈“S”型增长

D.预计37天后,成虫增长率会继续下降,当降到0时,成虫数量达到K值

12.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B)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

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

13.(2010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二模)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表示物种Ⅰ和物种Ⅱ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图是(A)

A

15.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16.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D)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17.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

B.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C.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18.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19.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B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0.为保护生态环境,我国西部干旱荒漠地区大片耕作区将退耕,随着时间的推移,退耕地上将会发生一系列的群落演替。有关该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结构复杂化B.最终一定演替出森林

C.演替初期种间关系以竞争为主D.该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21.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D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B.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小,群落演替越慢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22.下列有关右图的说法错误的是D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

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

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

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D.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23.(2010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BD

A.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

C.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活动不能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但能改变演替速度

24.(2010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二模)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C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

25.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导致群落演替的因素包括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而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渐降低

26.查某草原田鼠的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志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志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只(计算公式是N∶[a]=[b]∶

[c]注:[a]为第一次捕获数,[b]为第二并标志的个数次捕获数,[c]为第二次捕获数中被标志个数)。

A.30B.32C.64D.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型;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出防治准备工作。?

(4)若某种群有成鼠a只(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只雌鼠一生产仔16只,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只。()

A.a×8n-1B.a×8n+1C.a×8nD.a×8n-2

(5)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只,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的数量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中曲线。

?答案(1)D(2)BC

(3)乙稳定甲增长?

(4)C(5)C?

27.(2010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二模)生态学家高斯曾在实验室里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两种草履虫,即有尾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分别培养在容器中,各给予细菌作食物,不久两种草履虫分裂繁殖并和细菌数量达到平衡。但是如把两种草履虫放在同一培养皿中,并给予细菌混合培养,16天后,结果如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是,不能正常生长的是。

(2)试分析高斯实验结果的原因:。

(3)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个体发展趋势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生物因素间的关系将由转变为。

(4)如果在自然界中,两种草履虫生活在同一环境里,是否会发生与高斯实验相同的结果?说明原因。

答案:(1)双小核草履虫(1分)有尾草履虫(1分)

(2)由于双小核草履虫繁殖速度略高于有尾草履虫,具有一定优越性,因此在食物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它能胜过有尾草履虫而生存下来(2分)

(3)先增加后稳定(1分)竞争(1分)种内斗争(1分)

(4)不会(1分)原因:自然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2分)

28.(2010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一模)Ⅰ(8分)某同学利用暑假放假时间来到农村参加社会实践,在参与大豆田间管理的过程中,除感受到“粒粒皆辛苦”外,还尝试着将生物学的相关知识用到实践中。请帮他完成以下内容。

(1)如果他想估算一下自家大豆的植株数量,利用所学的知识他应该__________。

(2)该农田中有一种从外地带来的昆虫,该昆虫终将呈s型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豆与根瘤菌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人长期不种这块地,将会发生群落演替。自然状况下,发生的演替将使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_。

Ⅱ(8分)下图表示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间的传递规律。A-C为物质,①-⑤为过程。

(1)④~⑤过程中,在造血干细胞和神经细胞中都能发生的是_________(数字)。

(2)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进行①过程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化学成分上物质B与物质A的主要区别是物质B含有_________.

(4)若物质C由M个氨基酸构成,含有N条肽链,则该物质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个数为________.

Ⅲ(10分)冬季寒潮过后,紫云英的部分叶片会变红。为了探究紫云英叶片变红的原因,某校的同学们讲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假设:紫云英叶片变红与叶片的叶绿体中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关。

实验材料:略

实验步骤:①在同一紫云英植株上取叶龄相同的正常绿叶和红叶各若干片。各称取5克叶片剪碎后放入A、B两个研钵中。②分别向A.B两个研钵中加入适量二氧化硅和碳化钙,再加入适量无水酒精,进行迅速研磨、过滤、收集滤液。③用纸层析法分离滤液中色素,得到两组滤纸条。④观察、比较、分析两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请回答:

(1)步骤滤液中色素依据的实验原理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______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将它们分离开。

(2)根据实验假设:.应着重观察和比较两组滤纸条从上到下的第_____________条色素带。

(3)实验预期和结论:红叶组和绿叶组相比,若红叶组重观察的那条色素带颜色_______则假设成立;否则,假设不成立。

(4)实验中有一位同学:,两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都不明显且界限不清晰。从实验操作来看,你认为可能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

(5)本次探究,几乎所有同学都证明了上述假设不成立,那么,根据你掌握的细胞学知识,你认为紫云英叶片变红最可能的原因与叶片细胞内______中色素有关。

答案: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考纲知识复习教案


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与基本过程

1、原理:细胞全能性。

2、基本过程: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新植物体

二、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1、外植体的选取:生长旺盛的嫩枝生理状况好,容易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2、培养基:

(1)配制:要严格的进行灭菌;

(2)营养:矿质元素和有机物;

(3)调节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及其比例。

3、环境条件:温度、PH、光照等。

三、植物激素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其作用及特点为:

激素使用实验结果

使用顺序先生长素后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分裂

先细胞分裂素后生长素细胞即分裂也分化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分化频率较高

生长素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例该比值高时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

该比值低时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该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1、菊花组织培养过程

2、月季花的花药培养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花药培养技术有何区别?

相同之处: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无菌技术及接种操作等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花药培养的选材非常重要,需事先摸索时期适宜的花蕾;花药裂开后释放出的愈伤组织或胚状体也要及时更换培养基;花北培养对培养基配方的要求更为严格。这些都使花药的培养难度加大。

下面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流程图解,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中脱分化发生在b步骤,形成愈伤组织,此过程中植物发激素挥了重要作用

B.再分化发生在d步骤,是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C.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番茄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

D.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本题考查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外植体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经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而培养发育成新植株。植物激素在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实现快速繁殖。人工种子是将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等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因此繁殖能力强,发芽率较高。

B

用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愈伤组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愈伤组织是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分裂形成的

B.该愈伤组织的细胞没有全能性

C.该愈伤组织是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的

D.该愈伤组织可以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愈伤组织→根、芽→植物体。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分裂形成愈伤组织,这一过程叫脱分化,脱分化离不开细胞分裂。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最后可培养成完整的植物体,这反映了愈伤组织的细胞具有全能性。从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形成愈伤组织,虽然新个体还没有长出来,但是全能性依然存在。

B

(2010新课标高考)38.[生物——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请回答:

(1)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该技术可以保持品种的,繁殖种苗的速度。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说明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

(2)把试管苗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时,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其原因是避免的污染。

(3)微型繁殖过程中,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单独使用可诱导试管苗,而与配比适宜时可促进芽的增殖。若要抑制试管苗的生长,促使愈伤组织产生和生长,需尊使用的生长调节剂是(脱落酸、2,4-D)。

(4)将某植物试管苗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蔗糖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单株鲜重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如图。据图分析,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是,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据图判断,培养基中不含蔗糖时,试管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能、不能)满足自身最佳生长的需要。

(5)据图推测,若要在诱导试管苗生根的过程中提高其光合作用能力,应(降低,增加)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以便提高试管苗的自养能力。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利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理进行的,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在操作过程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因为培养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营养物质丰富,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诱导试管苗生根,而如果要促进愈伤组织形成芽,则需要与细胞分裂素配比,促进愈伤组织产生和生长,应使用2,4-D。

本题考查了组织培养的技术。需要学生对选修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和熟悉。

⑴遗传性、快、遗传信息;(2)微生物;(3)下生根、细胞分裂素、2,4-D;(4)逐渐减小先增加后下降、不能;(5)降低

(2010重庆高考)24.明党参是我国珍稀药用植物,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的方法有

A.设计细胞培养反应器,实现药用成分的工厂化生产

B.大量培养愈伤组织,直接提取药用成分

C.大规模栽培组织培养苗,获取药用成分

D利用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制成人工种子

本题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对明党参进行保护性开发可采用设计细胞培养反应器的方法,也可通过大量培养愈伤组织,直接提取,还可通过大量培育培养苗而获取药用成份,还可获取人工种子进行大面积种植,正确选项为ABCD。

ABCD

(2010江苏高考)19根据下列相关实验操作.预期结果合理的是

A.实验①8.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

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教材实验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实验(1)中结果应是0.3%溶液中质壁分离明显,实验(2)中毛霉应在20℃环境中生长最好,实验(4)中,如果此时2,4-D浓度低于最适浓度,则浓度再低的话促进生根效果则较差了,所以预期最合理的应是实验(3)即C项正确。

C

(2009山东高考)34.(8分)(生物一生物技术实)

人参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人参皂苷。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人参皂苷的大致流程如下:

请回答:

(1)配制诱导愈伤组织的固体培养基,分装后要进行。

接种前,要对人参根进行。

(2)用于离体培养的根切块,叫做。培养几天后发现少数培养基被污染,若是有颜色的绒毛状菌落,属于污染;若是有光泽的黏液状菌落,属于污染。

(3)用少量酶处理愈伤组织,获取单细胞或小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可有效提高人参皂苷合成量。

(4)人参皂苷易溶于水溶性(亲水性)有机溶液,从培养物干粉中提取人参皂苷宜选用

方法,操作时应采用加热。

山东理综生物试题选修一试题历年来,立足课本,主要考察课本的基础知识,题目较简单。今年仍然立足课本,以植物组织培养为材料背景考察了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涉及到的培养基及消毒灭菌的相关的知识,及污染后的菌落特征的比较。同时考查了选修一中关于物质的提取和鉴定的专题,跨度较大,考查的知识面较广。

(1)接种前,要对材料进行消毒(不能填灭菌,灭菌时是采用强烈的因素杀菌),配制培养基并分装后要用灭菌锅灭菌。

(2)比较菌落特征:真菌污染:有颜色的绒毛状菌落

细菌污染:有光泽的黏液状菌落

(3)利用果胶酶处理愈伤组织可以获得单个的细胞

(4由题干,人参皂苷易溶于亲水性有机溶液,故而采用萃取的方法可以从培养物干粉中提取人参皂苷宜。

(1)灭菌消毒

(2)外植体真菌(霉菌)细菌

(3)果胶

(4)萃取水浴

(2009上海高考)36.(8分)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问题。

(1)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植物材料称为________。

(2)组织培养中的细胞,从分化状态转变为未分化状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

(3)在再分化阶段所用的培养基中,含有植物激素X和植物激素Y,逐渐改变培养基中这两种植物激素的浓度比,未分化细胞群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据图指出两种激素的不同浓度比与形成芽、根、愈伤组织的关系:

1)当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等于1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植物激素Y是生长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则植物激素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5)生产上用试管苗保留植物的优良性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知识。

(1)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叫外植体;

(2)植物组织培养的核心过程是脱分化与再分化,脱分化指由分化状态变为未分化状态,再分化指由未分化状态变为分化状态;

(3)仔细分析所给示意图,可知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浓度比为1时,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大于1时利于细胞群分化出芽,小于1时利于细胞群分化出根;

(4)生长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除需要生长素外还必需细胞分裂素,二者共同起作用;

(5)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利于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1)外植体

(2)去分化(脱分化)

(3)1)未分化细胞群经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2)当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大于1时,未分化细胞群分化形成芽;

3)当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小于1时,未分化细胞群分化形成根。

(4)促进细胞的生长(伸长)、分裂和分化细胞分裂素

(5)组织培养形成试管苗的过程属于无性生殖,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2008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

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细胞分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两类,自然这两类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细胞的遗传物质(基因)亦不相同。

D

(2008江苏高考)某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愈伤组织被真菌严重污染,为查找污染原因设计了4个实验,实验条件除图示外共他均相同。下列各图表示实验结果,据图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A.污染主要不是培养基灭菌时间短造成的

B.污染主要来源于组织培养所用的离体组织

C.调节培养基pH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D.调节培养温度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读图可以看出,ACD图解所示的信息说明污染源不是这三方面的原因;B中的曲线变化明显,是污染的主要因素。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表格图的能力。

ABCD。

1.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C)

A.有丝分裂B.分化

C.减数分裂D.全能性

2.要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需要(ABD)

A.具有完整的细胞核的细胞

B.离体状态

C.导入外源基因

D.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

3.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C)

A.给与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B.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

C.脱离母体后,给与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D.将成熟筛管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内。

4.利用植物的茎、叶片等,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在玻璃器皿中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它发育成完整的植株。这种技术可以用来培育植物新品种,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下列关于这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D)

①这种技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②这种技术叫做组织培养,可以克隆生物体③这种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方式④这种技术属于细胞工程的应用领域之一

A.①B.①②③

C.①②D.①②③④

5.(2010北京东城区高三一模)下图为将胡萝卜的离体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培育形成试管苗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A.利用此过程获得的试管苗可能为杂合子

B:①②过程中都会发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C.多倍体植株的培育需经过如图所示过程

D.此过程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下面为番茄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流程图解,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B

A.脱分化发生在b步骤,形成愈伤组织,在此过程中植物激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B.再分化发生在d步骤,是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C.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番茄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

D.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7.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条件是不需要的C

A.消毒灭菌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光照D.适宜的养料和激素

8.MS培养基和培养微生物所配制的培养基的主要区别为(A)

A.MS培养基一般含植物激素,微生物培养基不含植物激素

B.MS培养基不需要氨基酸,微生物培养基含各种氨基酸

C.MS培养基不需碳源,微生物培养基含碳源

D.MS培养基含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微生物培养基不含有

9.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灭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外植体可以用酒精灭菌

B.镊子等器械需酒精灭菌

C.操作前手需酒精消毒

D.培养基需高压蒸汽灭菌

10.植物组织培养所需营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MS培养基既含硝态氮又含铵态氮

B.维生素以辅酶的形式参与生物催化剂酶系活动

C.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及赤霉素等

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无需从外部供糖

11.下列关于消毒效果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BC)

A.70%酒精对外植体消毒效果好,但用时长,去除易

B.O.1%氯化汞对外植体消毒效果最好,用时较短,去除也易

C.10%过氧化氢对外植体消毒效果最好,但易挥发、用时长,去除最易

D.抗菌素对外植体消毒效果较好,消毒时间较长,去除难易程度适中

12.下列关于花药培养过程中注意事项的叙述,正确的是(D)

A.花药培养成功与否与材料选择无关

B.花药培养成幼苗后,一定不能分瓶培养

C.花药培养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除了适宜的温度、pH等,还要注意照光

D.一般地讲,材料选在单核期时花药培养成功率较高

13.接种和培养花药时应注意的事项全对的一组是(A)

①不损伤花药②彻底去除花丝③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④花药开裂释放出的幼小植株会分别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4.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会影响实验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两种激素用量的比例影响实验结果。

B.两种激素使用的先后顺序影响实验结果。

C.两种激素使用时的浓度影响实验结果。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2010北京顺义区高三一模)下列各项培育植物新品种的过程中,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的是B

A.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白菜——甘蓝杂种植株B

B.通过多倍体育种培育无子西瓜

C.通过单倍体育种培育优质小麦

D.通过基因工程培育

16.(2010北京西城区高三一模)紫杉醇是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的最有效的抗癌制剂之。目前,生产紫杉醇的主要原料是天然生长的红豆杉树皮,而大量剥取树皮会造成树木的死亡和资源的破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红豆杉,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研人员取生长状况相似的野生南方红豆杉和人工栽培的南方红豆杉,分别测量其不同部位完全烘干的样品中紫杉醇的含量(占干重的百分比),测定结果见表1。

表1南方红豆杉树木各部位紫杉醇含量(%,w/w)

从实验结果看,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最高的部位是________,不同部位紫杉醇含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为保护红豆杉资源,应以其________为原料,提取、分离紫杉醇。

(2)科研人员为寻找更多紫杉醇来源,尝试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红豆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杉醇。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不同外植体形成的愈伤组织中紫杉醇含量(%,w/w)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最适合做外植体,经过________过程形成愈伤组织。

(3)2,4-D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还可以应用在________等方面(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1)树皮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树叶(枝条、种子)

(2)①研究植物不同部位做外植体所形成的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含量

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的组合与水平对愈伤组织中紫杉醇含量的影响

②树叶脱分化

(3)除草剂,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生根,培育无子果实或促进果实发育等(写出两点即可)。

17.(2010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一模)如图为通过花药培养月季花粉植株的一种途径。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选择花药时,一般要通过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一般来说,在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的时期,通常选择的花蕾,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2)上述途径是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成植株,还可以将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再将其诱

导分化成植株。

(3)某同学在培养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感染了几种细菌。若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

指示剂培养几种菌后,指示剂变红就可以鉴定其中含有能够分解尿素的菌;若在以纤维素为唯

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加入染料,培养几种菌后,培养基中出现现透明圈,就可以鉴定其中含有纤

维素分解菌。在培养过程中为了检验制备的培养基是否合各,采取措施是,观察结

果,如果,说明培养基制备成功,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4)若欲获取大量抗性基因导入愈伤组织细胞,可以采用PCR技术。PCR利用了

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DNA双链的解聚与结合。为了避免外源DNA等因素的污染,PCR实验

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

答案:(每空1分,共10分)

(1)镜检单核期完全未开放

(2)愈伤组织

(3)酚红刚果红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则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未接种的培养基无菌落生长

(4)DNA的热变性(DNA的变性和复性)高压灭菌

18.(2010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如下图所示,为植株繁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上世纪50年代,斯蒂瓦特利用胡萝卜根切片培育胡萝卜,首次证实了细胞的,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该过程需在条件下进行,并需控制温度、PH值和光照条件。

(2)若培养过程中,为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根时,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特点是

(3)假设A试管内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植物的花粉,则培育出的B植株称为植株,可能的基因型为。由于这些植株高度不育,所以必须用处理才能获得理想的植株。

(4)若在离体细胞内导入含有抗虫基因的重组质粒,则培养出的植物具有抗虫性,该项科技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质粒和抗虫基因的重组需要酶,同时所用的质粒最好含有基因,便于检测。

答案:(9分)

(1)全能性无菌(2)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小于1(3)单倍体AB、aB秋水仙素

(4)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限制酶和DNA连接酶遗传标记

19.(2010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三市高三二模)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成功诱导是至关重要的步骤。科学家以食用稗的成熟胚作为外植体,在基本培养基上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食用稗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相关问题:

注:愈伤组织诱导率(%)=产生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数/接种外植体总数×100%

(1)从上表可以知道,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较高浓度的有利于食用稗胚形成愈伤组织,而添加则不利于食用稗胚愈伤组织的形成。

(3)影响愈伤组织成功诱导的因素除植物生长调节剂外,培养的环境条件也是重要的因素。现给你提供200个已经消毒过的食用稗的成熟胚,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光照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实验步骤:

①将200个已经消毒过的食用稗的成熟胚平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接种到培养基上;

②;

③。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答案:(8分)

(1)2,4-D6-BA

(2)①L3②甲组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计数甲、乙两组中形成愈伤组织的个数并计算愈伤组织诱导率。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①如甲组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大于乙组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则光照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②如甲组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小于乙组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则黑暗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③如甲组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乙组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相当,则光照、黑暗对愈伤组织的形成没有影响

20.(2010北京宣武区高三一模)植物组织培养是克隆植物的一种方法,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相应的问题:

(1)为了获得脱毒植株,外植体往往取自植物的花芽、叶芽等处的分生组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皿中的培养基除添加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其目的是诱导外植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生产实践中为获得大量的细胞产物如:紫杉醇,可将①__________放入液体培养基中的经机械作用分散成单个细胞,制备成细胞浮液,再经过_________即可获得大量细胞。

(4)组织培养过程需要植物生长和繁殖的最适条件,否则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能观察到发生_________________异常,进而使植物出现遗传不稳定甚至不育。

(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应用于花卉、果树的快速、大量繁殖以及脱毒植株的获取,还广泛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育种过程中。

答案:(1)这些部位很少受到病毒等病原体的侵害

(2)脱分化和再分化

(3)愈伤组织细胞分裂

(4)染色体结构与数目

(5)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单倍体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