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考物理第三轮专题复习动力学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1

高考物理第三轮专题复习动力学。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第三轮专题复习动力学,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一部分动力学
明确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整个力学的基础,是做好题目的前提和关键,而运动定律则将原因(力)和结果(加速度)联系起来,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完整的方法,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属于运动定律的应用。
(一)、力与平衡
【考纲解读】平衡问题大多以力学背景呈现,涉及力学、热学、电学等部分知识。按照考纲的要求,本专题内容可以分成三部分,即:力的概念、三个性质力;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其中重点是对摩擦力和弹力的理解、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难点是受力分析。
一.典型题例
题型1.(受力分析问题)如图所示,物体A靠在倾斜的墙面上,在与墙面和B垂直的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试分析A、B两个物体的受力个数。
题型2.(弹簧连接体问题)如图,在一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三个质量分别为m1、m2、m3的木块1、2和3,中间分别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3,当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1和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不计木块宽度)()
题型3.(电场和重力场内的物体平衡问题)如图,倾角为300的粗糙绝缘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整个装置处在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匀强电场中,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滑块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已知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该匀强电场场强E的大小。
题型4.(复合场内平衡问题)如图,坐标系xOy位于竖直平面内,在该区域有场强E=12N/C、方向沿x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T、沿水平方向的且垂直于xOy平面指向纸里的匀强磁场。一个质量m=4×10-5kg,电荷量q=2.5×10-5C带正电的微粒,在xOy平面内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到原点O时,撤去磁场,经一段时间后,带电微粒运动到了x轴上的P点(g=10m/s2),求:
⑴P点到原点O的距离
⑵带电微粒由原点O运动到P点的时间
题型5.(摩擦力问题)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放一物体A,A上再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B,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施加一水平力F给物体A,计算下列情况下A对B的摩擦力的大小
⑴当AB一起做匀速运动时
⑵当AB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
⑶当力F足够大而使AB发生相对运动时
题型6(相似三角形问题)如图2所示,已知带电小球A、B的电荷量分别为QA、QB,OA=OB,都用长L的绝缘丝线悬挂在绝缘墙角O点处。静止时A、B相距为d。为使平衡时AB间距离减为d/2,可采用以下哪些方法()
A.将小球A、B的质量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
B.将小球B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8倍;
C.将小球A、B的电荷量都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D.将小球A、B的电荷量都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同时将小球B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2倍
二.专题突破
1.某大型游乐场内的新型滑梯可以等效为如图所示的物理模型.一个小朋友在AB段的动摩擦因数μ1tanθ,BC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2tanθ,他从A点开始下滑,滑到C点恰好静止,整个过程中滑梯保持静止状态.则该小朋友从斜面顶端A点滑到底端C点的过程中()
A.地面对滑梯始终无摩擦力作用
B.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
C.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的大小始终等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的大小
D.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的大小先小于、后大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的大小
2.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质量为M的斜面体上,斜面体放在水平粗糙的地面上,m和M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在物体m上施加一个水平力F,在F由零逐渐加大到Fm的过程中,m和M仍保持静止状态,在此过程中,下列判断哪些是正确的()
A.斜面体对m的支持力逐渐增大
B.物体m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地面受到的压力逐渐增大
D.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由零逐渐增大到Fm
3.如图,两个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它们一端固定在P、Q上,当物体平衡时上面的弹簧处于原长,若要把物体的质量换为2m(弹簧的长度不变,且弹簧均处于弹性限度内),当物体再次平衡时,物体将比第一次平衡时下降的距离x为()
A.B.
C.D.
4.如图,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用细线系住,线的一端固定在O点,若在空间加上匀强电场,平衡时线与竖直方向成600,则电场强度的最小值为()
A.mg/2qB.
C.2mg/qD.mg/q
5.如图,AC是上端带定滑轮的固定竖直杆,质量不计的轻杆BC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C点,另一端B悬挂一重为G的物体,且B端系有一根轻绳,并绕过定滑轮A,用力F拉绳,开始时角BCA大于900,现使角BCA缓慢减小,直到杆BC接近竖直杆AC。此过程中,轻杆B端所受的力将()
A.大小不变B.逐渐增大C.逐渐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6.如图,光滑平面上固定金属小球A,用长l0的绝缘弹簧将A与另一个金属小球B连接,让它们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弹簧伸长量为x1,若两球电量各漏掉一半,弹簧伸长量变为x2,则有:()
7.两根相距为L的足够长的金属直角导轨如图所示放置,它们各有一边在同一水平面内,另一边垂直于水平面。质量均为m的金属细杆ab、cd与导轨垂直接触形成闭合回路,杆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导轨电阻不计,回路总电阻为2R。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当ab杆在平行于水平导轨的拉力F作用下以速度V1沿导轨匀速运动时,cd杆也正好以速率向下V2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b杆所受拉力F的大小为μmg+
B.cd杆所受摩擦力为零
C.回路中的电流强度为
D.μ与大小的关系为μ=
三.考题欣赏
1.(20xx海南物理)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一楔形物块,其斜面上有一小物块b,b与平行于斜面的细绳的一端相连,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a与b之间光滑,a和b以共同速度在地面轨道的光滑段向左运动.当它们刚运行至轨道的粗糙段时
A.绳的张力减小,b对a的正压力减小
B.绳的张力增加,斜面对b的支持力增加
C.绳的张力减小,地面对a的支持力增加
D.绳的张力增加.地面对a的支持力减小
2.(20xx安徽)L型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所示。若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的受力个数为()
A.3B.4C.5D.6
3.(09北京)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滑块放在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若滑块与斜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则()
A.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如果>tan,滑块将下滑
B.给滑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tan,滑块将减速下滑
C.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如果=tan,拉力大小应是2mgsin
D.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块向下匀速滑动,如果=tan,拉力大小应是mgsin
4.(09天津)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A中F垂直于斜面向上。B中F垂直于斜面向下,C中F竖直向上,D中F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

5.(09广东)某缓冲装置可抽象成图所示的简单模型。图中为原长相等,劲度系数不同的轻质弹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缓冲效果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无关
B.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相等
C.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长度保持相等
D.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改变
6.(09广东)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斜面固定于地面上,并处于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滑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在滑块下滑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B.滑块到地面时的动能与B的大小无关
C.滑块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下
D.B很大时,滑块可能静止于斜面上
7.(09江苏)用一根长1m的轻质细绳将一副质量为1kg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取)()
A.B.
C.D.
8.(09广东)建筑工人用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kg的建筑材料以0.500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l0m/s2)()
A.510NB.490NC.890ND.910N
9.(09山东)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P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N。O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B.F=mgtan
C.D.FN=mgtan
10.(09安徽)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
D.顾客对扶梯作用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
11.(09浙江)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柱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斜面的倾角为,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A.mg和mgB.mg和mg
C.mg和mgD.mg和mg
12.(2008全国卷Ⅱ)如图9所示,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图9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A.23tanαB.23cotα
C.tanαD.cotα
四.学法指导
力与物体的平衡常用解题思路:
第一步:选择研究对象(注意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
第二步:进行受力分析(一定要准确,不然做题就会全错。一般受力分析的顺序是: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弹力(接触面的弹力、绳子弹力、杆的弹力)、摩擦力等
第三步:选择合适的方法处理力(处理方法有:力的合成(一般适用于三力平衡)、力的分解(正交分解、图像法、相似三角形等)
第四步:列举方程求解(有时还需要讨论)
注意: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作好受力分析图是解题的关键。解决问题,一是要认清物体平衡状态的特征和受力环境是分析平衡问题的关键;二是要学会利用力学平衡的结论(比如:合成法、正交分解法、效果分解法、三角形法、假设法等)来解答。三是要养成迅速处理大计算量和辨析图形几何关系的能力。wWW.jaB88.CoM

(一)、力与平衡(答案)
一.典型题例
题型2:C
题型3.解析:
得:
题型4.解析: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
得:v=10m/s,与x轴370斜向右上③
撤去磁场后受2个力结合速度方向可知做类平抛运动
沿v方向:
垂直v方向:
得:OP=15mt=1.2s⑥
题型5、解析:⑴因AB向右做匀速运动,B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所以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零。
⑵因AB无相对滑动,所以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此时不能用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来计算,用牛顿第二定律对B物体有
⑶因为AB发生了相对滑动,所以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用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来计算,
题型6:AD
二.专题突破
1.BD2.AD3.A4.B5.A6.C7.AD
三.考题欣赏
1.C2.C3.C4.D5.BD6.CD7.A8.B9.A10.C11.A12.A

相关阅读

20xx高考物理复习微专题07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力学综合题学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20xx高考物理复习微专题07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力学综合题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微专题07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力学综合题
多运动组合问题
(对应学生用书P96)
1.多运动组合问题主要是指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和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组合问题.
2.解题策略
(1)动力学方法观点: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基本规律.
(2)能量观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3.解题关键
(1)抓住物理情景中出现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过程,将物理过程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子过程.
(2)两个相邻过程连接点的速度是联系两过程的纽带,也是解题的关键.很多情况下平抛运动的末速度的方向是解题的重要突破口.
(20xx全国卷Ⅰ)如图,一轻弹簧原长为2R,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固定直轨道AC的底端A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B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直轨道与一半径为56R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C点,AC=7R,A、B、C、D均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质量为m的小物块P自C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低到达E点(未画出),随后P沿轨道被弹回,最高到达F点,AF=4R.已知P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14,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取sin37°=35,cos37°=45
(1)求P第一次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大小;
(2)求P运动到E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3)改变物块P的质量,将P推至E点,从静止开始释放.已知P自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处水平飞出后,恰好通过G点.G点在C点左下方,与C点水平相距72R、竖直相距R,求P运动到D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改变后P的质量.
解析:(1)由题意可知:lBC=7R-2R=5R①
设P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vB,由动能定理得
mglBCsinθ-μmglBCcosθ=12mv2B②
式中θ=37°,联立①②式并由题给条件得
vB=2gR③
(2)设BE=x,P到达E点时速度为零,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由B→E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mgxsinθ-μmgxcosθ-Ep=0-12mv2B④
E、F之间的距离l1为l1=4R-2R+x⑤
P到达E点后反弹,从E点运动到F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Ep-mgl1sinθ-μmgl1cosθ=0⑥
联立③④⑤⑥式得
x=R⑦
Ep=125mgR⑧
(3)设改变后P的质量为m1,D点与G点的水平距离为x1、竖直距离为y1,由几何关系(如图所示)得θ=37°.
由几何关系得:
x1=72R-56Rsinθ=3R⑨
y1=R+56R+56Rcosθ=52R⑩
设P在D点的速度为vD,由D点运动到G点的时间为t.
由平抛运动公式得:
y1=12gt2
x1=vDt
联立⑨⑩得
vD=355gR
设P在C点速度的大小为vC,在P由C运动到D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12m1v2C=12m1v2D+m1g56R+56Rcosθ
P由E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Ep-m1g(x+5R)sinθ-μm1g(x+5R)cosθ=12m1v2C
联立⑦⑧得
m1=13m
答案:(1)2gR(2)125mgR(3)355gR13m
多过程问题的解题技巧
1.“合”——初步了解全过程,构建大致的运动图景.
2.“分”——将全过程进行分解,分析每个过程的规律.
3.“合”——找到子过程的联系,寻找解题方法.
(20xx南充模拟)如图所示,AB为倾角θ=37°的斜面轨道,轨道的AC部分光滑,CB部分粗糙,BP为圆心角等于143°、半径R=1m的竖直光滑圆弧形轨道,两轨道相切于B点,P、O两点在同一竖直线上,轻弹簧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自由端在斜面上C点处,现有一质量m=2kg的小物块在外力作用下将弹簧缓慢压缩到D点后(不拴接)释放,物块经过C点后,从C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12t-4t2(式中x单位是m,t单位是s),假设物块第一次经过B点后恰能到达P点,sin37°=0.6,cos37°=0.8,g取10m/s2.试求:
(1)若CD=1m,试求物块从D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弹簧对物块所做的功;
(2)B、C两点间的距离x;
(3)若在P处安装一个竖直弹性挡板,小物块与挡板碰撞后速度反向,速度大小不变,小物块与弹簧相互作用不损失机械能,试通过计算判断物块在第一次与挡板碰撞后的运动过程中是否会脱离轨道?
解析:(1)由x=12t-4t2知,
物块在C点速度为v0=12m/s
设物块从D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弹簧对物块所做的功为W,由动能定理得:
W-mgsin37°CD=12mv20
代入数据得:W=12mv20+mgsin37°CD=156J.
(2)由x=12t-4t2知,物块从C运动到B的加速度大小为a=8m/s2
物块在P点的速度满足mg=mv2PR
物块从B运动到P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有
12mv2B=12mv2P+mghBP
物块从C运动到B的过程中有v2B-v20=-2ax
由以上各式解得x=498m=6.125m.
(3)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μmgcosθ=ma
代入数据解得μ=0.25
假设物块第一次从圆弧轨道返回并与弹簧相互作用后,能够回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Q点,且设其速度为vQ,由动能定理得
12mv2Q-12mv2P=mgR-2μmgcos37°
解得v2Q=-19<0.
可见物块返回后不能到达Q点,故物块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不会脱离轨道.
答案:(1)156J(2)6.125m(3)不会
运用数学知识求解物理极值问题
(对应学生用书P97)
数学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物理学中各个层次和领域,特别是数学中的基本不等式思想在解决物理计算题中的极值问题时会经常用到,这也是数学知识在具体物理问题中实际应用的反映,也是高考中要求的五大能力之一.
如图所示,粗糙水平台面上静置一质量m=0.5kg的小物块(视为质点),它与平台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0.5,与平台边缘O点的距离s=5m.在平台右侧固定了一个1/4圆弧挡板,圆弧半径R=1m,圆弧的圆心为O点.现用F=5N的水平恒力拉动小物块,一段时间后撤去拉力.(不考虑空气阻力影响,g取10m/s2)
(1)为使小物块击中挡板,求拉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
(2)改变拉力F的作用时间,小物块击中挡板的不同位置.求击中挡板时小物块动能的最小值.
解析:(1)由动能定理
Fx-μmgs=ΔEk=0
又F-μmg=ma
x=12at2
解得t=1s.
(2)设物块离开O点的速度为v0时,击中挡板时小物块的动能最小
x=v0t,y=12gt2
x2+y2=R2
击中挡板时的动能
Ek=12mv20+mgy
由以上各式得Ek=14mgR2y+3y
当R2y=3y.即y=33时,Ek最小
最小值Ek=532J.
答案:(1)1s(2)532J
(多选)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台阶上有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A点,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其右端位于台阶右边缘O点.台阶右侧固定了14圆弧挡板,圆弧半径R=1m,圆心为O,P为圆弧上的一点,以圆心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OP与x轴夹角53°(sin53°=0.8),用质量m=2kg的小物块,将弹簧压缩到B点后由静止释放,小物块最终水平抛出并击中挡板上的P点.物块与水平台阶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BO间的距离s=0.8m,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离开O点时的速度大小为1.5m/s
B.弹簧在B点时具有的弹性势能为10.25J
C.改变弹簧的弹性势能,击中挡板时物块的最小动能为103J
D.改变弹簧的弹性势能,物块做平抛运动,可能垂直落到挡板上
解析:选ABC设物块离开O点的速度为v0
则Rsin37°=v0t
Rcos37°=12gt2
解得v0=1.5m/s
由B→O,则
Ep=μmgs+12mv20=10.25J,故A、B正确.
设物块离开O点的速度为v时,击中挡板时动能最小
则Ek=12mv2+mgh
又h=12gt2,t=xv
x2+h2=R2
得Ek=5h+15h.当5h=15h时,Ek最小
故Ek=103J,C正确.
假设物块能垂直打在挡板上,则速度的反向延长过O点,故不可能,D错误.
传送带模型问题
(对应学生用书P97)
1.模型分类:水平传送带问题和倾斜传送带问题.
2.处理方法:求解的关键在于认真分析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情况,从而确定其是否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如果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应进一步确定其大小和方向,然后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当物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有可能发生突变.
(20xx河北衡水中学二模)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送装置,其中AB段水平,长度LAB=4m,BC段倾斜,长度足够长,倾角为θ=37°,AB和BC在B点通过一段极短的圆弧连接(图中未画出圆弧),传送带以v=4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转.现将一质量m=1kg的工件(可看成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A点,已知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工件从A点开始至第一次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t;
(2)工件从第一次到达B点至第二次到达B点的过程中,工件与传送带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解析:(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1,则a1=μg=5m/s2,
经t1时间工件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则t1=va1=0.8s,
工件前进的位移为x1=12a1t21=1.6m,
此后工件将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至B点,用时
t2=LAB-x1v=0.6s,
工件第一次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t=t1+t2=1.4s.
(2)工件沿BC上升过程中受到摩擦力f=μmgcosθ,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大小a2=mgsinθ-fm=2m/s2,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t3=va2=2s,
下降过程加速度大小不变,a3=a2=2m/s2,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t4=va3=2s.
工件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Δx=v(t3+t4)=16m,
摩擦生热Q=fΔx=64J.
答案:(1)1.4s(2)64J
1.分析流程
2.功能关系
(1)功能关系分析:WF=ΔEk+ΔEp+Q.
(2)对WF和Q的理解:
①传送带的功:WF=Fx传;
②产生的内能Q=Ffx相对.
(20xx安徽江淮十校联考)(多选)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将一质量m=1kg的小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放上传送带,物体相对地面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取沿传送带向上为正方向,g取10m/s2,sin37°=0.6,cos37°=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5
B.0~8s内物体位移的大小为14m
C.0~8s内物体机械能的增量为84J
D.0~8s内物体与传送带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126J
解析:选BD根据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物体相对传送带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2m/s2=1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cosθ-mgsinθ=ma,解得μ=0.875,故A错误.0~8s内物体的位移为s=-12×2×2m+2+62×4m=14m,故B正确.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ssinθ=8.4m,重力势能的增量为ΔEp=mgh=84J,动能增量为ΔEk=12mv22-12mv21=12×1×(42-22)J=6J,机械能增量为ΔE=ΔEp+ΔEk=90J,故C错误.0~8s内只有前6s内物体与传送带发生相对滑动,0~6s内传送带运动的距离为s带=4×6m=24m,0~6s内物体位移为s物=-12×2×2m+4×42m=6m,s相对=s带-s物=18m,产生的热量为Q=μmgcosθs相对=126J,故D正确.
滑块—木板模型问题
(对应学生用书P98)
1.滑块—木板模型根据情况可以分成水平面上的滑块—木板模型和斜面上的滑块—木板模型.
2.滑块从木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木板沿同一方向运动,则滑块的位移和木板的位移之差等于木板的长度;若滑块和木板沿相反方向运动,则滑块的位移和木板的位移之和等于木板的长度.
3.此类问题涉及两个物体、多个运动过程,并且物体间还存在相对运动,所以应准确求出各物体在各个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
10个同样长度的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每个木块的质量m=0.5kg、长度L=0.6m,它们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在左方第一个木块上放一质量M=1kg的小铅块(视为质点),它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5.现给铅块一向右的初速度v0=5m/s,使其在木块上滑行.g取10m/s2,求:
(1)开始带动木块运动时铅块的速度;
(2)铅块与木块间因摩擦产生的总热量;
(3)铅块运动的总时间.
解析:(1)设铅块可以带动n个木块移动,以这n个木块为研究对象,铅块施加的摩擦力应大于地面施加的摩擦力,即μ2Mg>μ1(M+nm)g
解得n<3,取n=2,此时铅块已滑过8个木块
根据动能定理有:12Mv20-12Mv2=μ2Mg×8L
代入数据得,刚滑上木块9时铅块的速度:v=1m/s.
(2)对铅块M:a2=μ2g=2.5m/s2,v2=v-a2t2
对最后两块木块9和10有:
a1=μ2Mg-μ1M+2mg2m=0.5m/s2,v1=a1t2
令v1=v2,故它们获得共同速度所需时间:
t2=va1+a2=13s
铅块位移:x2=vt2-12a2t22,
木块位移:x1=12a1t22
铅块相对木块位移:Δx=x2-x1=16m<L
所以铅块与木块间因摩擦产生的总热量:
Q=μ2Mg(8L+Δx)=12.42J.
(3)由(2)问知,铅块与木块的共同速度为:
v1=a1t2=16m/s
铅块、木块一起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t3=v1μ1g=16s
铅块在前8个木块上运动时间:t1=v0-vμ2g=1.6s
所以铅块运动的总时间:
t=t1+t2+t3=2.1s.
答案:(1)1m/s(2)12.42J(3)2.1s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A、B两块相同的木板.质量均为m=2kg,每块木板长L=1m.两木板放在一起但不粘连,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设定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现有一质量M=4kg的金属块C以初速度v0=22m/s从A的左端向右滑动,金属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g取g=10m/s2,试求:
(1)金属块滑上B的左端时速度为多少?
(2)金属块停在木块B上何处?
(3)整个过程中木块B的位移是多少?
解析:(1)AB与地面:fAB=μ1(2m+M)g=8N
AC间:fAC=μ2Mg=8N
故开始时AB静止,对C有:v20-v21=2μ2gL
v1=2m/s
(2)BC间:fBC=μ2Mg=8N
B地间:fB=μ1(m+M)g=6N<fBC
则C减速,B加速,设经时间t达共同速度v2,则:
对B:fBC-fB=maB
aB=1m/s2,v2=aBt=v1-μ2gt
t=23sv2=23m/s
此过程C相对B运动s=v1+v22t-v22t=23m
(3)此后BC一起减速,a=μ1g=1m/s2,
B的位移sB=v22t+v222a=49m.
答案:(1)2m/s(2)23m(3)49m

高考物理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第一轮复习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考物理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第一轮复习学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四课时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

【教学要求】
1.掌握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
2、学会运用力学规律解决电磁感应问题。
【知识再现】
电磁感应中通过导体的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将受到安培力的作用,电磁感应问题往往和力学问题联系在一起这类问题覆盖面广,题型也多种多样,但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运动状态的分析来寻找过程中的临界状态,如速度、加速度取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条件等,基本方法是:
确定电源(E,r)→感应电流→运动导体所受的安培力→合外力→a的变化情况→运动状态的分析→临界状态(a=0时,v→max等)。
对于含容电路:C、U→Q→It→Ft→m△v。
注意:(1)电磁感应中的动态分析,是处理电磁感应问题的关键,要学会从动态分析的过程中来选择是从动力学方面,还是从能量方面来解决问题.
(2)在分析运动导体的受力时,常画出平面示意图和物体受力图.

类型一平衡问题
【例1】(上海普陀区08届高三年级期末调研试卷)如图所示,质量位m、电阻为R、边长为L的等边三角形ACD,在A处用细线悬挂于O点,垂直于ACD施加一个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当磁感应强度按规律B=kt(k为常数)增强并且正好增大为B0时,CD边安培力是___________,细线上的拉力为___________。
导示: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
E=△ф/△t=△Bs/△t=k3kL3B04R
容易分析三角形的三条边受安培力大小相等,合力为0;对线框整体分析,绳上的拉力FT=mg。

类型二单金属杆问题
【例2】在图甲、乙、丙三图中,除导体棒ab可动外,其余部分均固定不动,甲图中的电容器C原来不带电。设导体棒、导轨和直流电源的电阻均可忽略,导体棒和导轨间的摩擦也不计,图中装置均在水平面内,且都处于方向垂直水平面(即纸面)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导轨足够长。今给导体棒ab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在甲、乙、丙三种情形下导体棒ab的最终运动状态是()
A.三种情形下导体棒ab最终均做匀速运动
B.甲、丙中,ab棒最终将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乙中,ab棒最终静止
C.甲、丙中,ab棒最终将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乙中,ab棒最终静止
D.三种情形下导体棒ab最终均静止
导示:选择B。在甲中ab棒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对电容器充电,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ab棒受到安培力作用,作减速运动,当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等于ab棒两端的电压时,不再充、放电,回路中无电流,ab棒作匀速运动。
在乙中,ab棒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ab棒受到安培力作用,作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0。
在丙中,电源为ab棒供电,开始向右运动,ab棒运动产生感应电流方向与原来电流同向,ab棒受到安培力作用,作减速运动,减速到速度为0后,受安培力作用,向左加速。当ab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电源电动势相等时,ab棒中无电流,不再受力作匀速运动。

类型三线框运动问题
【例3】(江苏省沛县中学08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如图,光滑斜面的倾角=30°,在斜面上放置一矩形线框abcd,ab边的边长l1=lm,bc边的边长l2=0.6m,线框的质量m=1kg,电阻R=0.1Ω,线框通过细线与重物相连,重物质量M=2kg,斜面上ef线(ef∥gh)的右方有垂直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T,如果线框从静止开始运动,进入磁场最初一段时间是匀速的,ef线和gh的距离s=11.4m,(取g=10m/s2),求:
(1)线框进入磁场前重物M的加速度;
(2)线框进入磁场时匀速运动的速度v;
(3)ab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gh线处所用的时间t;
(4)ab边运动到gh线处的速度大小和在线框由静止开始到运动到gh线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
导示:(1)线框进入磁场前,线框仅受到细线的拉力FT,斜面的支持力和线框重力,重物M受到重力和拉力FT。对线框,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T–mgsinα=ma.
联立解得线框进入磁场前重物M的加速度=5m/s2
(2)因为线框进入磁场的最初一段时间做匀速运动,所以重物受力平衡Mg=FT′,
线框abcd受力平衡FT′=mgsinα+FA
ab边进入磁场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
E=Bl1v;形成的感应电流
受到的安培力
联立上述各式得,Mg=mgsinα+代入数据解得v=6m/s
(3)线框abcd进入磁场前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进磁场的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进入磁场后到运动到gh线,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进磁场前线框的加速度大小与重物的加速度相同,为a=5m/s2
该阶段运动时间为
进磁场过程中匀速运动时间
线框完全进入磁场后线框受力情况同进入磁场前,所以该阶段的加速度仍为a=5m/s2
;解得:t3=1.2s
因此ab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gh线所用的时间为t=t1+t2+t3=2.5s
(4)线框ab边运动到gh处的速度v′=v+at3=6m/s+5×1.2m/s=12m/s
整个运动过程产生的焦耳热Q=FAl2=(Mg–mgsinθ)l2=9J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牛顿定律、物体平衡条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安培力、运动学公式、能量守恒定律等。重点考查根据题述的物理情景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类型四双电源问题
【例4】(07届南京市综合检测题)超导体磁悬浮列车是利用超导体的抗磁化作用使列车车体向上浮起,同时通过周期性地变换磁极方向而获得推进动力的新型交通工具。如图所示为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图,在水平面上,两根平行直导轨间有竖直方向且等距离的匀强磁场B1和B2,导轨上有一个与磁场间距等宽的金属框abcd。当匀强磁场B1和B2同时以某一速度沿直轨道向右运动时,金属框也会沿直轨道运动。设直轨道间距为L,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1=B2=B磁场运动的速度为v,金属框的电阻为R。运动中所受阻力恒为f,则金属框的最大速度可表示为()
A、B、
C、D、
导示:金属框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的电动势为
E=2BL(v-vm);稳定时,金属框匀速运动,受到的合力为0,即2FA=f;FA=BIL;I=E/R。
得;故选择C。
类型五非匀强磁场问题
【例5】一个质量为m、直径为d、电阻为R的金属圆环,在范围足够大的磁场中竖直向下下落,磁场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已知磁感强度竖直方向分量By的大小只随高度y变化,其随高度y变化关系为By=B0(1+ky)(此处k为比例常数,且k0),其中沿圆环轴线的磁场方向始终向上。金属圆环在下落过程中的环面始终保持水平,速度越来越大,最终稳定为某一数值,称为收尾速度。求:
(1)圆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圆环收尾速度的大小。
导示:(1)根据楞次定律可以判断圆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俯视顺时针方向。
(2)圆环中的磁通量变化△ф=πB0d2kv△t/4;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ф/△t=πB0d2kv/4
I=E/R=πB0d2kv/4R;
金属圆环最终稳定时,重力做功的功率等于电功率
即mgv=I2R,所以,圆环收尾速度的大小为:
1.(南通海安实验中学08年1月考试卷)如右图所示,A、B为不同金属制成的正方形线框,导线截面积相同,A的边长是B的二倍,A的密度是B的1/2,A的电阻是B的4倍,当它们的下边在同一高度竖直下落,垂直进入如图所示的磁场中,A框恰能匀速下落,那么()
A.B框一定匀速下落
B.进入磁场后,A、B中感应电流之比是2:1
C.二框全部进入磁场过程中,通过截面电量相等
D.二框全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消耗的电能之比为2:1
2.(江苏省2008年高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如图所示,有两根和水平方向成α角的光滑平行的金属轨道,上端接有可变电阻R,下端足够长,空间有垂直于轨道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一根质量为m的金属杆从轨道上由静止滑下.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金属杆的速度会趋近于一个最大速度vm,则()
A.如果B增大,vm将变大
B.如果α变大,vm将变大
C.如果R变大,vm将变大
D.如果m变小,vm将变大
3.如图一所示,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光滑金属框架cdeg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ab与金属框架接触良好。在两根导轨的端点d、e之间连接一电阻,其他部分电阻忽略不计。现用一水平向右的外力F作用在金属杆ab上,使金属杆由静止开始向右在框架上滑动,运动中杆ab始终垂直于框架。图二为一段时间内金属杆受到的安培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则图三中可以表示外力F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4.如图所示,有一磁场,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沿y轴方向不变化,而沿x轴方向变化,且磁场中的矩形线圈面积为100cm2、电阻为0.1Ω,ab边平行于x轴,为使线圈沿+x轴匀速运动,需要加一恒力F,恒力的功率为0.025W,求线圈匀速运动的速度为多大?
答案:1、ACD2、BC3、B4、v=5m/s

20xx高考物理复习微专题08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学案新人教版


微专题08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
力学规律的综合应用
(对应学生用书P115)
1.解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
(1)力的观点:运用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知识解题,可处理匀变速运动问题.
(2)能量观点: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观点解题,可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
(3)动量观点:用动量守恒观点解题,可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
但综合题的解法并非孤立,而应综合利用上述三种观点的多个规律,才能顺利求解.
2.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
(1)如果要列出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的关系式,可用牛顿第二定律.
(2)研究某一物体受到力的持续作用发生运动状态改变时,一般用动量定理(涉及时间的问题)或动能定理(涉及位移的问题)去解决问题.
(3)若研究的对象为一物体系统,且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一般用两个守恒定律去解决问题,但需注意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满足守恒的条件.
(4)在涉及相对位移问题时则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定律,系统克服摩擦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即转变为系统内能的量.
(5)在涉及碰撞、爆炸、打击、绳绷紧等物理现象时,需注意到这些过程一般均隐含有系统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这种问题由于作用时间都极短,因此动量守恒定律一般能派上大用场.
(20xx广东佛山一模)如图所示,王同学在一辆车上荡秋千,开始时车轮被锁定,车的右边有一个和地面相平的沙坑,且车的右端和沙坑的左边缘平齐;当王同学摆动到最大摆角θ=60°时,车轮立即解除锁定,使车可以在水平地面上无阻力运动,王同学此后不再对车做功,并可视其身体为质点.已知秋千绳子长为L=4.5m,王同学和秋千板的质量为m=50kg,车和秋千支架的总质量为M=200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试求:
(1)王同学摆到最低点时的速率;
(2)在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绳子对王同学做的功;
(3)王同学摆到最低点时,顺势离开秋千板,他落入沙坑的位置离沙坑左边缘的距离.已知车身的长度s=3.6m,秋千架安装在车的正中央,且转轴离地面的高度H=5.75m.
解析:(1)在王同学下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王同学和车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有mv1+Mv2=0,
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有
mgL(1-cos60°)=12mv21+12Mv22,
联立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v1=6m/s.
(2)在下摆的过程中对王同学由动能定理可得
mgL(1-cos60°)+W绳=12mv21,
代入数据解得W绳=-225J.
(3)在王同学下摆的过程中,王同学与车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是守恒的,则mv1+Mv2=0,
由于运动的时间相等,则mx1+Mx2=0,
又x1+|x2|=Lsin60°,解得车的位移x2=-0.779m,即车向左运动了0.779m.
王同学离开秋千后做平抛运动,运动的时间为
t=2H-Lg=2×5.75-4.510s=0.5s,
王同学沿水平方向的位移为x0=v1t=6×0.5m=3m.
所以王同学的落地点到沙坑左边缘的距离为x=x0+x2-s2=0.421m.
答案:(1)6m/s(2)-225J(3)0.421m
(20xx湖北黄冈联考)如图所示,半径为R=0.4m,内壁光滑的半圆形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m=0.96kg的滑块停放在距轨道最低点A为L=8.0m的O点处,质量为m0=0.04kg的子弹以速度v0=250m/s从右边水平射入滑块,并留在其中.已知滑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子弹与滑块的作用时间很短.g取10m/s2,求:
(1)子弹相对滑块静止时二者的共同速度大小v;
(2)滑块从O点滑到A点的时间t;
(3)滑块从A点滑上半圆形轨道后通过最高点B落到水平地面上C点,A与C间的水平距离.
解析:(1)子弹射入滑块的过程动量守恒,规定水平向左为正方向,则m0v0=(m+m0)v,
代入数据解得v=10m/s.
(2)子弹击中滑块后与滑块一起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左做匀减速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则μ(m+m0)g=(m+m0)a,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vt-12at2=L,
联立解得t=1s(t=4s舍去).
(3)滑块从O点滑到A点时的速度vA=v-at,
代入数据解得vA=6m/s.
设滑块从A点滑上半圆形轨道后通过最高点B点时的速度为vB,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m0)v2A=(m+m0)g2R+12(m+m0)v2B,
代入数据解得vB=25m/s.
滑块离开B点后做平抛运动,运动的时间t′=22Rg,
又xAC=vBt′,代入数据得xAC=455m.
答案:(1)10m/s(2)1s(3)455m
“子弹打木块”类问题分析
(对应学生用书P116)
这类题型中,通常由于“子弹”和“木块”的相互作用时间极短,内力外力,可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动量守恒.“木块”对“子弹”的阻力乘以“子弹”的位移为“子弹”损失的动能,阻力乘以“木块”的位移等于“木块”获得的动能,阻力乘以相对位移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0xx福建漳州模拟)长为L、质量为M的木块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有一质量为m的子弹(可视为质点)以水平速度v0击中木块并恰好未穿出.设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时间极短,子弹受到木块的阻力恒定,木块运动的最大距离为s,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子弹受到的阻力大小f.
解析:(1)在子弹射入木块过程的极短时间内,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则mv0=(m+M)v共,
在子弹与木块共速到最终停止的过程中,由功能关系得
12(M+m)v2共=μ(M+m)gs,
解得μ=m2v202gsM+m2.
(2)在子弹射入木块过程的极短时间内,设子弹与木块之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Q,由能量守恒定律得Q=12mv20-12(M+m)v2共,
又Q=fL,
联立解得f=Mmv202M+mL.
答案:(1)m2v202gsM+m2(2)Mmv202M+mL
(20xx湖南衡阳一模)如图甲所示,在高h=0.8m的水平平台上放置一质量为M=0.9kg的小木块(视为质点),距平台右边缘d=2m.一质量为m=0.1kg的子弹沿水平方向射入小木块并留在其中(作用时间极短),然后二者一起向右运动,在平台上运动的v2x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最后小木块从平台边缘滑出并落在距平台右侧水平距离为s=1.6m的地面上.g取10m/s2,求:
(1)小木块滑出平台时的速度大小;
(2)子弹射入小木块前的速度大小;
(3)子弹射入木块前至木块滑出平台时,系统所产生的内能.
解析:(1)小木块从平台滑出后做平抛运动,有h=12gt2,s=vt,联立两式可得v=s2hg=4m/s.
(2)设子弹射入木块后两者的共同速度为v1,由图乙并结合数学知识可知40m2s-2-v2=v21-40m2s-2,解得v1=8m/s,
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0=(M+m)v1,
解得v0=M+mv1m=80m/s.
(3)设子弹射入木块前至木块滑出平台时系统所产生的内能为Q,
则Q=12mv20-12(M+m)v2=312J.
答案:(1)4m/s(2)80m/s(3)312J
弹簧类模型的处理方法
(对应学生用书P117)
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与弹簧组成的系统,在能量方面,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会具有弹性势能,系统的总动能将发生变化.若系统除重力和系统内弹力以外的力不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若还有其他外力做功,这些力做功之和等于系统机械能改变量.做功之和为正,系统总机械能增加,反之减少.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弹簧两端的物体把弹簧拉伸至最长(或压缩至最短)时,两端的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弹性势能最大.系统内每个物体除受弹簧弹力外所受其他外力的合力为零,当弹簧为自然长度时,系统内弹簧某一端的物体具有最大速度.
如图甲所示,三个物体A、B、C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B用一轻质弹簧连接,并用细线拴连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三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A=0.1kg、mB=0.2kg和mC=0.1kg.现将细线烧断,物体A、B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做往复运动(运动过程中物体A不会碰到物体C).若此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并设以向右为正方向,从细线烧断后开始计时,物体A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求:
(1)从细线烧断到弹簧恢复原长运动的时间;
(2)弹簧长度最大时弹簧存储的弹性势能;
(3)若弹簧与物体A、B不连接,在某一时刻使物体C以v0的初速度向右运动,它将在弹簧与物体分离后和物体A发生碰撞,所有碰撞都为完全弹性碰撞,试求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物体C与物体A能够发生二次碰撞,物体C初速度v0的取值范围.(弹簧与物体分离后,迅速取走,不影响物体后面的运动).
解析:(1)当弹簧恢复到原长时,A的速度最大,
则对应的时刻为t=14T+k2T(k=0,1,2,……)
(2)当A的最大速度为4m/s,
此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B的速度为:vB=mAvAmB=2m/s,
AB总的动能即为弹簧长度最大时弹簧存储的弹性势能,
即Ep=Ek=12mAv2A+12mBv2B=1.2J;
(3)当A与弹簧分离时的速度为vA=4m/s,
第一次和C碰撞时满足:
mCv0-mAvA=mCvC′+mAvA′,
12mCv20+12mAv2A=12mCv′2C+12mAv′2A,
物体C与物体A能够发生二次碰撞,则需满足vC′>vA′,
联立以上解得v0>20m/s.
答案:(1)t=14T+k2T(k=0,1,2,……)
(2)1.2J(3)v0>20m/s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均为m,将两个不同的轻质弹簧压缩到最紧并用轻绳固定,弹簧与小物块之间不连接.整个系统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甲物块与左边墙壁的距离为l(l远大于弹簧的长度).某时刻烧断甲、乙之间的轻绳,甲与乙、丙的连接体立即被弹开.经过时间t,甲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与此同时乙、丙之间的连接绳瞬间断开,又经时间t2,甲与乙发生第一次碰撞.设所有碰撞均为弹性碰撞,弹簧弹开后不再影响甲、乙、丙的运动.求:
(1)乙、丙之间连接绳断开前瞬间乙、丙连接体的速度大小?
(2)乙、丙之间弹簧初始时具有的弹性势能.
解析:(1)甲与乙、丙连接体分离时的速度大小为lt
设乙、丙连接体在分离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v,则有
mlt=2mv
解得v=l2t
(2)设乙、丙分离后乙的速度大小为v乙,丙的速度大小为v丙
l+l2=lt+v乙t2
分离前后乙、丙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2mv=mv丙-mv乙
乙、丙之间弹簧初始时具有的弹性势能
Ep=12mv2乙+12mv2丙-12(2m)v2
解得Ep=25ml24t2.
答案:(1)l2t(2)25ml24t2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扩展语句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扩展语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11届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教、学案:扩展语句
一、考试说明
高考《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点的要求是:能够根据要求,“扩展语句”,“能力层级D”。着重考查的是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考查方式
扩展语句题从扩展的文体看,叙事、描写、议论、说明都有;从扩展的语体看,有书面语体、口头语体,文学用语,公文用语;从扩展的性质看,有严式限制性扩展和宽式限制性扩展两类;从护展对象的情境看,给定的情景一般是考生熟悉且容易对其进行扩展的。从试题难度看,该题属于中难度题。
三、应考方略
扩展语句首先要判断试题类型,是直接扩展型,还是添加扩展型、连缀扩展型;需要补充的是概括性语句还是具体描述、说明、支撑型的语句。针对不同的题型,采用不同的扩展方法。其次,要弄清原文或明示或暗示出的范围和限制,认真分析所给的语句的表达方式、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句意蕴等,在此基础上认真审读题干要求,然后将所给语句分类处理。第三,要进行广泛的联想和想象,努力寻找最好的内容,以最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扩展。
须注意的问题:
(1)不可将扩展语句理解为字面上的简单解释或改头换面。
(2)先确定扩展中心再扩展,不可主次不分,乱扩一气。
(3)扩展中的遣词造句要注意简明、连贯、得体,保持文气一致。
(4)运用修辞格来扩展语句,要注意修辞格的规则,考虑到它的修辞效果。
(5)议论性语段的扩展要注意思维合乎逻辑。
四、备考知识记忆
扩展语句
扩展既可以考查把握理解现有语句的能力,也可以考查运用语言的能力;既要求学生能够从原有的语句中悟出所暗示的范围和方向,又要求学生在原句(或段)所限制的范围内尽量地发挥。扩展语句从类型角度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枝繁叶茂型
枝繁叶茂型扩展就是在句子的主干上添加修饰、限制成分,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准确、更生动。
例如:把“李登辉下台了”扩展成50个字以内的一句话,要交待出李登辉的本质、身份、下台的背景、原因及情态。
参考答案:处心积虑地想把宝岛分裂出去的卖国贼台湾“总统”李登辉,在台湾广大民众的抗议与斥骂声中灰溜溜地下台了。
再如:扩展下面的句子,使其具体形象。
我散步回来。
参考答案:傍晚,收获满心喜悦的我,披着满天火红的晚霞,从海边散步回来。
2.改造完美型
这是对已有的(或是已给出的)句子进行改造,从而使句子完美起来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基本上不需要去发挥想象,只需要进行合理的组装。这种类型相对于其他类型,是比较容易的,只要找准句子的中心和句与句的关系,安排好句与句的位置就行了。
例如:利用提供的材料使“车队在公路上呼啸而过”这句话丰富起来。
公路:一边是大海,一边是稻田。大海:白浪滔天。稻田:碧波万顷。车队:几十辆“奥迪”。
参考答案:几十辆“奥迪”组成的浩浩荡荡的车队,在一边是白浪滔天的大海,一边是碧波万顷的稻田的公路上,呼啸而过。
3.想象创造型
想象创造型扩展就是原句段只给设定一个比较笼统的情境,在这个设定的情境中可以任意地想象创造,进行扩展。
例如: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几句话(不超过80个字),突出“复杂”一词。
周朴园并不简单地是一个冷血的野兽,而对鲁侍萍,他表现出了十分复杂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他面对侍萍感到恐慌,保住自己的身份地位的思想压倒了一切,这表现了他的冷酷,但他对侍萍的怀念却也并不一定完全是假的,只不过他的温情是浸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中的。
这种形式的扩展,限制最少,可发挥的余地最大,但不便于阅卷操作。
4.逻辑推理型
就是根据一定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逻辑思维,从而合理地推导出一定结论的类型。这种类型的题限制性较大,跑不出一定圈子,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得出较固定的一种结论,难度较大。其中,这种题型又有两种具体形式。
第一种是续写式(或结论式)。
例如:完成下面的一句话。
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几千年来,汉字对保存、传播和发展祖国的优秀文化起了巨大作用。现在和今后一个长时期里,汉字仍是
参考答案:我们记录汉语、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工具。
在解答这个题目时,要想很好地续写后句,就要找准上文可允许我们在下文中升华的根据点。根据“汉字仍是”,“仍是”是一个主要的提示,它代表了一种延续,于是再上溯原文,看看“汉字”的哪些具体作用是要“延续”的,我们可以找出“记录汉语”“传播文化”。
第二种是填补式。
例如: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提醒人们在交朋友时,不要
,而要。
参考答案:朋友之间彼此交流思想着眼于物质的交流着眼于思想等精神方面的交流
在做这个题目时,我们可作这样的考虑,“交换苹果”的比方,是把抽象道理形象化的一种手段,由苹果到思想,道理不断深化,最后得出结论。
方法技巧
扩展语句
(1)具体描写法
就是根据题干的要求和所给的扩展对象,通过生动形象、细致入微的描写使扩展的内容更具体、更真切、更形象、更丰富。
(2)联想想象法
就是根据题中已提供的情景进行具体展现,对提示性情景进行合理扩展。明确扩展的方向之后,要运用想象和创造想象,进行扩展,或列举、或补充,使得内容充实丰盈。
(3)插入添加法
即在指定的句子前或后直接插入或添加一些语句,使原语句得以扩展并使语意丰富起来。
(4)综合运用法
在实际扩展的操作中,并不是独立运用某一种方法,往往要多管齐下、综合运用,这样才能使得分率大大提高。
五、高考原题详析
1.穆家寨中学高三(1)班将于下周举行以“读书乐”为主题的读书心得交流会。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请你补出中间部分。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文采。50个字左右。(08辽宁)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召开一个读书心得交流会,主
题是“读书乐”。
50
希望各位踊跃发言,
让大家分享你的阅读心得。
答案:示例:读书可以与李白相约天姥,可以与易安驻足舴艋,可以与秋雨相约道士塔,可以与铁生相遇地坛间。品读书之乐,叙人生感言。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扩展语句,兼考衔接与过渡。内容要紧扣主题,语言通顺有文采,符合字数要求很重要。
2.以“溪”“海”和“潭”为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08天津)
答案:示例:小溪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活泼可爱;潭水似一位贤淑的少女,柔美沉静;大海若一位沧桑的老者,深沉开阔。
解析: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尤其是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围绕“溪”“海”和“潭”,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展开联想和想象,答案多种多样。
注意:表意完整、修辞手法、某种感悟、有文采。
六、扩展语句专项训练
1.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
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
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③不少于80字。
2.有人说:“有时候拥有善良比拥有真理更重要。”请根据这句话的意思,续写一段文字。要求:续写的话与引文衔接自然,语言通顺。字数在70至90之间。
3.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两句话。
兰因春而存在,而春也因有了兰的幽美,才多了些温煦,少了些清寒;荷因夏而存在,而夏也因有了荷的淡雅,才多了些凉爽,少了些燥热;
4.北京、广州等城市最近兴起了一种名为“图书漂流”的读书活动。一些公共场所书架上的图书贴着纸条,纸条上写着“您可以随时取阅,读完后,请把它放回‘漂流书架’;您如果有想‘放漂’的图书,也可随时上架”。请你也“放漂”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一本,写一段话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提醒他继续参与“图书漂流”活动。要求字数在90字以内(含标点符号)。
5.请将“海上生明月”“千里共婵娟”“月是故乡明”三句古诗串联成一段文字,表达一个明确而又集中的主题。(三句古诗的次序可以调整,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100字左右)
6.部分家长对推行素质教育心存疑虑。他们认为,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减少在校学习时间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请你写一段文字进行解释,以消除父母的疑虑。要求恰当引用一句名言,不超过80字。
7.就生活、学习中的某一问题,按要求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
泰戈尔有句名言:“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卵石臻于完美。”
[甲]。[乙]
(1)在甲处补写一句过渡性的话。
(2)在乙处仿照泰戈尔名言的句式写一句话,谈自己的看法。
8.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内容。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以“水”为对象,分别从不同角度立意,写出三个富有哲理的句子。
例句:污身垢体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划横线的句子中添加一二句,使人物形象更生动形象。
夕阳下,伙伴们都快乐地离开了,只有他还在寻找着属于他的贝壳。
11.揣摩上下文意,在①处填入四句话,在②处填上合适的话收束这个语段。
其实人生也如四季: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逝者如斯,青春不再,躯体的老化是自然规律;②_________。
12.扩展下面两个关于爱心的句子,扩展时可以借助一定的修辞方法。
(1)爱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暖。(限30字以内)
(2)爱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限30字以内)
1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后按文意补写结尾,不超过10个字。(不得使用否定句)
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
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征服,他们的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会沾沾自喜,他们坐井观天,妨碍了他们的见识。
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会浮在表面,他们浅尝辄止,缺乏深厚的内涵。
因此,,这将使,这将使,这将使我们。
14.根据下面这段话的内容和句式,在横线上补出恰当的语句。
思考,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思考,_____________;思考,___________;一个人如果不进行思考,就不可能启迪智慧,求索真知,获得成功。
15.依题后要求,在留空处填上适当的文字,使文意显豁、贯通。
(1)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人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前面横线上填入有关“幸运”之类的文字;在后面横线上填入有关“价值”之类的文字)
(2)一本书就像一根绳子,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它才有意义。(在横线上填上与上文语意相衔接的文字。不超过15个字)
参考答案扩展语句
1.答案:这个冬季很冷,好像人一出门就会被冻得僵硬;但,我们的心却是生活在春天里,来自各地朋友的关怀为我们送来了春日暖暖的阳光,这阳光使我们微笑着面对屋外的寒冷。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扩展能力,同时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本题综合性比较大。
2.答案:示例:不是每个人都能时时拥有真理,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善良。因为真理总是处在高山之巅,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到达山顶;而善良是开在身边的花朵,几乎每个人都探手可取。
解析:这是一个续写题,相当于一个小作文。提供的内容涉及“善良”与“真理”的关系,显然重点是“善良比真理更重要”,一定要表达出“更重要”这个意思。
3.答案:菊因秋而存在,而秋也因有了菊的冷艳,才多了些成熟,少了些青涩;梅因冬而存在,而冬也因有了梅的坚韧,才多了些静谧,少了些喧嚣。
解析:此题将扩展与仿写结合起来考查,做题时应先仔细察看原句的意境和句子结构,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续写的两句话要与原句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4.答案:“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熟悉这旋律吗?轻轻告诉您:书的魅力远大于电视。来吧,走进“三国”,走近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您有礼物带来吗?我可以在您的书香里驰骋想象。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D。解答本题时,一定弄清本题要求的两个内容,一个是你“放漂”中国在代四大名著中的一本,另一个是请读者也参与图书漂流活动。要注意抓住“放漂”一词最鲜明最突出的特点。如内容的、主题的、语言的、手法的等。为能有效吸引读者兴趣,语言上要注意简洁、生动、有感染力。可考虑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除了简要评价图书外,还应有提醒读者继续参与该活动的内容。注意按要求控制字数。
5.答案:三五之夜,海上生明月,我却人在天涯,望着这一轮皎洁的圆月,感受着秋风的吹拂,心神不禁回到了故乡。月是故乡明啊!此时此刻,我的亲人也一定在月下思念着我,举目遥望,唯愿千里共婵娟。
6.答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减少在校时间,增加实践活动,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发展特长,提高素质,这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会加倍努力适应这种新形势。(恰当引用名言1分;针对题干中家长的疑虑阐明素质教育的好处2分,能够表明要严格要求自己1分,共4分,字数超过要求酌情扣分)
7.(1)教育孩子不也正是这样吗;(2)不是狂风暴雨的训斥,而是春风化雨般的教导,使孩子健康成长。
8.(1)早晨,微风习习,暖融融的太阳发出金灿灿的光茫,树上的鸟儿迎着金色的阳光欢快的鸣叫着,树下的流水轻快地流向远方。(2)早晨,太阳发出凄清而冷寂的光芒,鸟儿在光秃秃的树上鸣叫,似乎在讲述一个无奈的故事,树下的流水在凄冷的早晨显得十分寒瘦,疲惫苍凉地流向远方。
9.(1)放任自流,才能勇往直前;(2)总是把比自己贵重的油举到上面;(3)安于潭中的宁静,就永远流不进海洋。
10.夕阳西下,伙伴们都快乐地离开了,只有他还在[拖着孤独的长长的影子,在海滩上茫然地]寻找着属于他的[最完美的]贝壳。
11.①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着稳重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蹒跚佝偻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②但只要保持心灵的春天,生命将永远年轻。
12.(1)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它使贫困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2)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它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
13.我们(或“我们的民族”)要学会(或“善于”)聆听;我们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我们胸怀远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
14.是穿破未知障碍的利箭;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
15.(1)未必就是不幸,往往并无价值;(2)它与维系着的东西发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