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考物理三轮冲刺选修3-2教材再回扣

高中历史选修三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6

高考物理三轮冲刺选修3-2教材再回扣。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考物理三轮冲刺选修3-2教材再回扣”,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选修3-2
1.(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2第14页“问题与练习”第6题)如图1所示,a、b都是较轻的铝环,a环闭合,b环断开,横梁可以绕中间支点自由转动,开始时整个装置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
A.条形磁铁插入a环时,横梁不会发生转动
B.只有当条形磁铁N极拔出铝环时,横梁才会转动
C.条形磁铁用相同方式分别插入a、b环时,两环转动情况相同
D.铝环a产生的感应电流总是阻碍铝环与磁铁间的相对运动
答案D
解析当条形磁铁向a环靠近时,穿过a环的磁通量增加,a环闭合,产生感应电流,磁铁对a环产生安培力,阻碍两者相对运动,因此a环阻碍磁铁靠近,出现转动现象;当条形磁铁向b环靠近时,b环中不产生感应电流,磁铁对b环没有安培力作用,b环将静止不动.故A、B、C错误.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环a产生的感应电流总是阻碍铝环与磁铁间的相对运动,故D正确.故选D.
2.(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2第7页“做一做”)如图2所示,几位同学在做“摇绳发电”实验:把一条长导线的两端连在一个灵敏电流计的两个接线柱上,形成闭合回路.两个同学迅速摇动AB这段“绳”.假设图中情景发生在赤道,地磁场方向与地面平行,由南指向北.图中摇“绳”同学是沿东西方向站立的,甲同学站在西边,手握导线的A点,乙同学站在东边,手握导线的B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当“绳”摇到最高点时,“绳”中电流最大
B.当“绳”摇到最低点时,“绳”受到的安培力最大
C.当“绳”向下运动时,“绳”中电流从A流向B
D.在摇“绳”过程中,A点电势总是比B点电势高
答案C
解析地球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感线的方向是从地理的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当两个同学在迅速摇动电线时,总有一部分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就产生了感应电流,根据绳子转动方向与地磁场方向的关系,判断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大小,从而判断安培力的大小,由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和电势高低.当“绳”摇到最高点时,绳转动的速度与地磁场方向平行,不切割磁感线,感应电流最小,故A错误.当“绳”摇到最低点时,绳转动的速度与地磁场方向平行,不切割磁感线,感应电流最小,绳受到的安培力也最小,故B错误.当“绳”向下运动时,地磁场向北,根据右手定则判断可知,“绳”中电流从A流向B.故C正确.在摇“绳”过程中,当“绳”向下运动时,“绳”中电流从A流向B,A点相当于电源的负极,B点相当于电源正极,则A点电势比B点电势低;当“绳”向上运动时,“绳”中电流从B流向A,B点相当于电源的负极,A点相当于电源正极,则B点电势比A点电势低;故D错误.
3.(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2第19页“例题”)某同学设计了一利用涡旋电场加速带电粒子的装置,基本原理如图3甲所示,上、下为电磁铁的两个磁极,磁极之间有一个环形真空室,带电粒子在真空室内做圆周运动,电磁铁线圈电流的大小、方向可以变化,产生的感生电场使粒子加速,图甲上部分为侧视图,下部分为俯视图,若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初速度为零,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穿过粒子圆形轨道面积的磁通量Φ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在t0时刻后,粒子所在轨道处的磁感应强度为B,粒子加速过程中忽略相对论效应,不计粒子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
A.若被加速的粒子为电子,沿如图所示逆时针方向加速,则应在线圈中通以由a到b的电流
B.若被加速的粒子为正电子,沿如图所示逆时针方向加速,则应在线圈中通以由a到b的电流
C.在t0时刻后,粒子运动的速度大小为qBRm
D.在t0时刻前,粒子每加速一周增加的动能为qΦ0t0
答案ACD
解析电子带负电,它在电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电子逆时针方向加速,产生的感生电场沿顺时针方向,结合题图知线圈中应通以由a到b的电流,故A正确;同理可知B错误;在t0时刻后,粒子所在轨道处的磁感应强度为B,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受洛伦兹力等于向心力qvB=mv2R,v=qBRm,故C正确;感生电场的感应电动势E感=Φ0t0,粒子加速运动一周获得的能量为W=qE感=qΦ0t0,故D正确.
4.(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2第26页“涡流”)如图4所示是一种冶炼金属的感应炉的示意图,此种感应炉应接怎样的电源()
图4
A.直流低压B.直流高压
C.低频交流电D.高频交流电
答案D
解析线圈中电流做周期性的变化,在附近的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在导体中产生大量的热,涡流现象也是电磁感应;而交流电的频率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2第6页“演示实验”)如图5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
图5
(1)将图中所缺的导线补接完整.
(2)如果在闭合开关时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了一下,那么合上开关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A.将原线圈迅速插入副线圈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将向________偏转.
B.原线圈插入副线圈后,将滑动变阻器触头迅速向左拉动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将向____偏转.(填“左”或“右”).
答案(1)见解析图(2)右左
解析(1)连线如图所示.
(2)在闭合开关时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了一下,此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将原线圈迅速插入副线圈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也是增加的,故灵敏电流计指针也将向右偏转;原线圈插入副线圈后,将滑动变阻器触头迅速向左拉动时,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电流减小,磁通量减小,故灵敏电流计指针将向左偏转.
6.(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2第25页“问题与练习”第3题)如图6所示,线圈L的自感系数很大,且其直流电阻可以忽略不计,L1、L2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开关S闭合和断开的过程中,灯L1、L2的亮度变化情况是(灯丝不会断)()
图6
A.S闭合,L1亮度不变,L2亮度逐渐变亮,最后两灯一样亮;S断开,L2立即熄灭,L1逐渐变亮
B.S闭合,L1不亮,L2很亮;S断开,L1、L2立即熄灭
C.S闭合,L1、L2同时亮,而后L1逐渐熄灭,L2亮度不变;S断开,L2立即熄灭,L1亮一下才熄灭
D.S闭合,L1、L2同时亮,而后L1逐渐熄灭,L2则逐渐变得更亮;S断开,L2立即熄灭,L1亮一下才熄灭
答案D
解析S闭合,L1、L2同时亮,因L的直流电阻可以忽略,回路稳定时,L1被短路,熄灭,L2变的更亮,可知A、B、C错,D对.
7.(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2第8页“问题与练习”第6题)某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在铁芯P上绕着两个线圈A和B,如果线圈A中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有如图所示的A、B、C、D共四种情况.在t1~t2这段时间内,哪种情况可以观察到在线圈B中有感应电流?()
图7
答案BCD
8.(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2第14页“问题与练习”第7题)如图8所示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半径为r的导体圆盘绕竖直轴以角速度ω旋转,匀强磁场B竖直向上,电刷a与圆盘表面接触,接触点距圆心为r2,电刷b与圆盘边缘接触,两电刷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忽略圆盘电阻与接触电阻,则()
图8
A.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12Brω2
B.通过电阻R的电流强度为3Brω28R
C.通过电阻R的电流强度为从上到下
D.圆盘在ab连线上所受的安培力与ab连线垂直,与转向相反
答案BD
9.(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2第28页“问题与练习”第1题)如图9所示,一均匀金属圆盘绕通过其圆心且与盘面垂直的轴逆时针匀速转动,现施加一垂直穿过圆盘的有界匀强磁场,圆盘开始减速.在圆盘减速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9
A.处于磁场中的圆盘部分,靠近圆心处电势高
B.所加磁场越强越易使圆盘停止转动
C.若所加磁场反向,圆盘将加速转动
D.若所加磁场穿过整个圆盘,圆盘将匀速转动
答案ABD
10.(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2第25页“问题与练习”第3题)如图10所示,L是自感系数很大的线圈,但其自身的电阻几乎为零.A和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
图10
A.当开关S由断开变为闭合时,A灯的亮度始终不变
B.当开关S由断开变为闭合时,B灯由亮变为更明亮
C.当开关S由闭合变为断开时,A灯由亮逐渐变暗,直至熄灭
D.当开关S由闭合变为断开时,B灯突然变亮,后逐渐变暗,直至熄灭
答案D
11.(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2第44页“问题与练习”第5题)如图11是街头变压器通过降压给用户供电的示意图.变压器的输入电压是市区电网的电压,负载变化时输入电压不会有大的波动(可视为不变).输出电压通过输电线输送给用户,两条输电线的电阻用R1表示,变阻器R代表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当电器增加时,相当于R的阻值减小(滑动片向下移).如果变压器上的能量损失可忽略,当用户的用电器增加时,图中各表的读数变化正确的是()
图11
A.电流表A1的读数变小
B.电流表A2的读数变小
C.电压表V3的读数变小
D.电压表V2的读数变小
答案C
12.(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2第9页“问题与练习”第7题)如图12所示,固定于水平面上的金属架CDEF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框架间距为l,EF间有电阻R1=6R和R2=3R.金属棒MN长也为l,电阻为R,沿框架以速度v从靠近EF的位置开始,向右匀速运动.除了电阻R1、R2和金属棒MN外,其余电阻不计.开始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求:
(1)金属棒MN的感应电动势多大?回路EFMN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如何?
(2)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多大?当运动到金属棒MN与边EF相距为d时,流过R1的电荷量为多少?
(3)当金属棒MN运动到与边EF相距为d时,记为t=0时刻,保持导体棒的速度不变.为使MN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发生变化,请推导B与t的关系式.
图12
答案(1)B0lvB0lv3R,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2)2B20l2v227RB0ld9R(3)B=B0dd+vt
解析(1)感应电动势:E=B0lv,
外电路电阻:R外=R1R2R1+R2=2R,
电路电流:I=ER+R外=B0lv3R,
由右手定则可知,回路EFMN感应电流方向:沿逆时针方向;
(2)电阻R1两端电压:U1=IR并=2B0lv3
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
P1=U21R1=2B20l2v227R,
通过R1的电流:I1=U1R1=B0lv9R,
时间:t=dv,通过R1的电荷量:q=I1t=B0ld9R;
(3)穿过回路的磁通量不变时不产生感应电流,
即:B0ld=Bl(d+vt),
解得:B=B0dd+vt.

相关推荐

高考物理三轮冲刺选修3-5教材再回扣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三轮冲刺选修3-5教材再回扣”,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选修3-5
1.(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5“课本内容”)对于下列各图象的描绘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答案AC
解析黑体辐射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温度越高,辐射强度越大,故A错误;光越强,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目越多,光电流越大,故B正确;α粒子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时不易改变方向,由于它的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清晰;高速β粒子的径迹又细又直,低速β粒子的径迹又短又粗而且是弯曲的.γ粒子的电离本领很小,在云室中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故选项C错误;原子核结合的松紧程度可以用“比结合能”来表征,比结合能的定义是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故选项D正确.
2.(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5第28页“黑体辐射”)下列描绘两种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的图中,符合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答案A
解析黑体辐射的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的强度最大值向波长小的方向移动,故选项A正确.
3.(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5第34页“例题”)如图1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变化的图线(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为4.27,与纵轴交点坐标为0.5).由图可知()
图1
A.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14Hz
B.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1014Hz
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
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eV
答案AC
解析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Ek-ν图象的横轴的截距大小等于截止频率,由图知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14Hz.故A正确,B错误.由Ek=hν-W0,得知,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h,故C正确.当Ek=hν-W0=0时,逸出功为W0=hν0=6.5×10-34Js×4.27×1014Hz=2.7755×10-19J≈1.73eV.故D错误.
4.(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5第41页“概率波”)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理论,他假设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如电子、质子等),他认为粒子的动量p与波的波长λ之间遵从关系:λ=hp(h为普朗克常量),这一假说后来在一系列实验中得到了证实.如图2甲所示,在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中,将电子垂直射向两个紧靠的平行狭缝(电子发射端到两狭缝距离相等),在缝后放上一个安装有电子侦测器的屏幕(屏幕上的O点位于两狭缝中心对称轴的正后方,图中未画出),电子打到探测器上会在屏幕上出现亮点.在实验中,以速率v0发射电子,开始时,屏幕上出现没有规律的亮点,但是当大量的电子到达屏幕之后,发现屏幕上不同位置出现亮点的概率并不相同,且沿垂直双缝方向呈现间隔分布,如图乙所示.这种间隔分布类似于光的干涉中出现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
A.以速率2v0发射电子,重复实验,O点可能处在暗条纹上
B.以速率2v0发射电子,重复实验,所形成的条纹间距会变小
C.若将两个狭缝沿垂直缝的方向移动一段很小的距离(不改变狭缝和屏幕间的距离),重复实验,如果屏幕上仍有间隔的条纹分布,则O点一定处在暗条纹上
D.若将两个狭缝沿垂直缝的方向移动一段很小的距离(不改变狭缝和屏幕间的距离),重复实验,如果屏幕上仍有间隔的条纹分布,则O点一定处在亮条纹上
答案B
解析由双缝干涉的规律可知,O点到两缝的距离是一个振动加强点,故无论电子的速度如何改变都不会影响O点的是加强点的性质,故A错;双缝干涉图样中的条纹间距影响因素是Δx=lλd;在l、d均一定的情况下,间距只与λ有关,改变光子速度为原来的二倍,由物质波的定义λ=hp,则相当于减小了波长,则间距也将减小,故B正确;改变缝的距离,则使得O点到两个缝的距离与光程差的关系不明,此时O点就有可能是加强点,也有可能是减弱点,故在O点出现暗、亮条纹均有可能.
5.(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5第58页“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3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由此可推知,氢原子()
图3
A.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
B.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
C.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
D.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答案AD
解析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小为10.2eV,大于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则波长小于可见光的波长.故A正确.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为3.4eV,大于可见光的能量.故B错误.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最大为1.51eV,小于可见光的光子能量.故C错误.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子能量为1.89eV,在可见光能量范围之内.故D正确.
6.(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5第31页“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用如图4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当用光子能量为5eV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测得电流计上的示数随电压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________eV,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__eV.
甲乙
图4
答案23
解析由题图乙可知,当该装置所加的电压为反向电压-2V时,电流表示数为0,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eV;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0得W0=3eV.
7.(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5第4页“演示实验”)利用气垫导轨通过闪光照相进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这一实验.实验要求研究两滑块碰撞时动能损失很小和很大等各种情况,若要求碰撞时动能损失最大应选图5中的______(填“甲”或“乙”)、若要求碰撞动能损失最小则应选图中的________.(填“甲”或“乙”)(甲图两滑块分别装有弹性圈,乙图两滑块分别装有撞针和橡皮泥)
图5
(2)某次实验时碰撞前B滑块静止,A滑块匀速向B滑块运动并发生碰撞,利用闪光照相的方法连续4次拍摄得到的闪光照片如图6所示.已知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T,在这4次闪光的过程中,A、B两滑块均在0~80cm的范围内,且第1次闪光时,滑块A恰好位于x=10cm处.若A、B两滑块的碰撞时间及闪光持续的时间极短,均可忽略不计,则可知碰撞发生在第1次闪光后的______时刻,A、B两滑块质量比mA∶mB=________.
图6
答案(1)乙甲(2)2.5T2∶3
解析(1)若要求碰撞时动能损失最大,则需两滑块碰撞后结合在一起,故应选图中的乙;若要求碰撞动能损失最小,则应使两滑块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即选图中的甲;(2)由图可知,第1次闪光时,滑块A恰好位于x=10cm处;第二次A在x=30cm处;第三次A在x=50cm处;
碰撞在x=60cm处,从第三次闪光到碰撞的时间为T2,则可知碰撞发生在第1次闪光后的2.5T时刻;若设碰前A的速度为v,则碰后A的速度为-v2,B的速度为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Av=-mAv2+mBv,解得:mAmB=23.
8.(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5第17页“思考与讨论”)如图7,在水平地面上有甲和乙两物块,它们的质量分别为2m、m,甲与地面间无摩擦,乙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让甲物块以速度v0向着静止的乙运动并发生正碰,若甲在乙刚停下来时恰好与乙发生第二次碰撞,求在第一次碰撞中系统损失了多少机械能?
图7
答案14mv20
解析设第一次碰撞刚结束时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1、v2,之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以初速度v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乙刚停下时甲追上乙并发生碰撞,因此两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相等,
有:v1=v22,而第一次碰撞中系统动量守恒,
有:2mv0=2mv1+mv2
由以上两式可得:v1=v02,v2=v0
所以第一次碰撞中机械能损失量为:
E=12×2mv20-12×2mv21-12mv22=14mv20.

高考物理三轮冲刺选修3-1教材再回扣


选修3-1
1.(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1第15页“问题与练习”第5题)如图1所示,A、B是电场中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A点场强比B点的场强大
B.一个正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比B点的电势能大
C.一个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
D.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高
答案ABD
解析电场强度的大小看电场线的疏密程度,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所以场强EA>EB.故A正确;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所以电势φA>φB;一个正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比B点的电势能大.故B、D正确;一个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反,电场力做负功,故C错误.
2.(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1第5页“演示实验”)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如图2所示,O是一个带电的物体,若把系在丝线上的带电小球先后挂在横杆上的P1、P2、P3等位置,可以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物体的作用力的大小,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θ显示出来.若物体O的电荷量用Q表示,小球的电荷量用q表示,物体与小球间距离用d表示,物体和小球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用F表示.则以下对该实验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图2
A.保持Q、q不变,增大d,则θ变大,说明F与d有关
B.保持Q、q不变,减小d,则θ变大,说明F与d成反比
C.保持Q、d不变,减小q,则θ变小,说明F与q有关
D.保持q、d不变,减小Q,则θ变小,说明F与Q成正比
答案C
解析根据库仑定律公式F=kQqr2判断物体与小球之间的作用力F与什么因素有关.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θ越大,则作用力越大.保持Q、q不变,根据库仑定律公式F=kQqr2得,增大d,库仑力变小,则θ变小,减小d,库仑力变大,则θ变大.F与d的二次方成反比.故A、B错误.保持Q、d不变,减小q,则库仑力变小,θ变小,知F与q有关,故C正确.保持q、d不变,减小Q,则库仑力变小,θ变小,根据库仑定律公式F=kQqr2,知F与两电荷的乘积成正比,故D错误.故选C.
3.(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1第35页“示波管的原理”)如图3甲所示为示波管,如果在YY′之间加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同时在XX′之间加如图丙所示的锯齿形电压,使X的电势比X′高,则在荧光屏上会看到的图形为()
图3
答案C
解析因XX′偏转电极接入的是锯齿形电压,即扫描电压,且周期与YY′上的是待显示的信号电压相同,则可以在荧光屏上得到待测信号在同一个周期内的稳定图象.显示如图C.
4.(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1第32页“做一做”)把一个电容器、电流传感器、电阻、电源、单刀双掷开关按图4甲所示连接.先使开关S与1端相连,电源向电容器充电;然后把开关S掷向2端,电容器放电.与电流传感器相连接的计算机(图中未画出)所记录的这一过程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关于这一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图4
A.在形成电流曲线1的过程中,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逐渐减小
B.在形成电流曲线2的过程中,电容器的电容逐渐减小
C.曲线1与横轴所围面积等于曲线2与横轴所围面积
D.S接1端,只要时间足够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就能大于电源电动势E
答案C
解析在形成电流曲线1的过程中,开关S与1端相连,电容器在充电,所带电荷量增大,电容不变,由电容的定义式C=QU分析可知极板间电压增大,故A错误;在形成电流曲线2的过程中,开关S与2端相连,电容器在放电,在放电的过程中,电容器的电荷量减小,但电容反映电容器本身的特性,与电压和电量无关,保持不变,故B错误;I-t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电荷量.由于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电荷量相等,所以曲线1与横轴所围面积等于曲线2与横轴所围面积,故C正确;S接1端,只要时间足够长,电容器充电完毕,电路中没有电流,电源的内电压为零,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压等于电源的电动势E,故D错误.故选C.
5.(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1第13页“电场线”)下图所示的四种电场中,分别标记有a、b两点,其中a、b两点电场强度相同的是()
答案D
解析A选项中,a、b两点到负电荷的距离相等,由E=kQr2可知,电场强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则电场强度不同,故A错误.B选项中,两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中垂线是一条等势线,根据对称性和电场线的分布可知,a、b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不等、方向相同,则电场强度不同,故B错误.C选项中,由电场线的疏密看出,a点和b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所以电场强度不同,故C错误.D选项中,平行金属板内部是匀强电场,a、b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故D正确.
6.(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1第65页“说一说”)(1)如图5所示是简化的多用电表的电路.转换开关S与不同接点连接,就组成不同的电表,已知R3<R4,下面是几位同学对这一问题的议论,请你判断他们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5
A.S与1、2连接时,多用电表就成了电流表,接1量程比接2量程大
B.S与3、4连接时,多用电表就成了电流表
C.S与3、4连接时,多用电表就成了电压表
D.S与5连接时,多用电表就成了欧姆表
(2)课处活动小组的同学用多用电表粗测电阻的阻值,完成以下操作步骤
图6
①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多用电表的“+”“-”插孔;选择开关旋至电阻挡“×10”;
②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欧姆表指针指零;
③把红、黑表笔分别与电阻的两端相接,如图6所示此时多用电表的示数为________Ω.
④指针偏角过大,要将指针调到表盘中央,选择开关应旋至“×________”挡.
⑤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欧姆表指针指________.
⑥把红、黑表笔分别与电阻的两端相接,读出多用电表示数为19Ω;
⑦将选择开关旋至OFF挡,取出红、黑表笔.
答案(1)ACD(2)151零
解析(1)当S与1、2连接时,多用电表就成了电流表,电阻与表头并联,当并联电阻越小时,量程越大,因此前者量程较大,故A正确;当S与3、4连接时,G与电阻串联,多用电表就成了电压表,故B错误,C正确;S与5连接时,G与电源、滑动变阻器串联,此时多用电表就成了欧姆表,故D正确,故选A、C、D.(2)③把红、黑表笔分别与电阻的两端相接,如题图所示,此时多用电表的示数为15Ω.④指针偏角过大,要将指针调到表盘中央,选择开关应旋至“×1”挡;⑤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欧姆表指针指零.
7.(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1第62页“例题1”)如图7所示,R1=14Ω,R2=9Ω.当开关处于位置1时,电流表读数I1=0.2A;当开关处于位置2时,电流表读数I2=0.3A.求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
图7
答案3V1Ω
解析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E=I1(R1+r)①
E=I2(R2+r)②
联立组成方程组得,r=I1R1-I2R2I2-I1
代入数据解得,r=1Ω
将r=1Ω代入①得,E=3V.
8.(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1第52页“问题与练习”第3题)如图8所示,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在电路中a、b两点,已知a、b两点间电压不变.某同学把一个实验室里的电压表并联在R1两端时,读数为5V;将该电压表并联在R2两端时,读数为4V,则a、b两点间电压()
图8
A.大于9VB.等于9V
C.小于9VD.无法确定
答案A
9.(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1第55页“问题与练习”第3题)四盏灯泡连接成如图9所示的电路,a、c灯泡的规格为“220V40W”,b、d灯泡的规格为“220V100W”,各个灯泡的实际功率都没有超过它的额定功率.这四盏灯泡中实际功率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图9
A.a和bB.a和c
C.b和dD.c和d
答案B
10.(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1第93页“做一做”)物理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旋转的液体”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0:装有导电液的玻璃器皿放在上端为S极的蹄形磁铁的磁场中,器皿中心的圆柱形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内壁边缘的圆环形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接通电源后液体旋转起来,关于这个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0
A.液体中电流由中心流向边缘;从上往下俯视,液体逆时针旋转
B.液体中电流由中心流向边缘;从上往下俯视,液体顺时针旋转
C.液体中电流由边缘流向中心;从上往下俯视,液体顺时针旋转
D.液体中电流由边缘流向中心:从上往下俯视,液体逆时针旋转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液体中电流由边缘流向中心,蹄形磁铁的上端为S极,导电液处磁场方向竖直向上,由左手定则可知电流受到的安培力方向从上往下俯视为逆时针方向,所以液体逆时针旋转.故选项D正确.

高考物理三轮冲刺必修2教材再回扣


必修2
1.(改编自人教版必修2第29页“离心运动”)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通常路面都是外高内低.如图1所示,在某路段汽车向左拐弯,司机左侧的路面比右侧的路面低一些.汽车的运动可看作是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设内外路面高度差为h,路基的水平宽度为d,路面的宽度为L.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摩擦力(即垂直于前进方向)等于零,则汽车转弯时的车速应等于()
图1
A.gRhLB.gRLh
C.gRhdD.gRdh
答案C
解析设路面的斜角为θ,作出汽车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tanθ=mv2R;又由数学知识得tanθ=hd,所以有mghd=mv2R得v=gRhd,故选C.
2.(改编自人教版必修2第6页“演示实验”)如图2所示,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做直线运动,当它经过磁铁后的运动轨迹可能是()
图2
A.OaB.ObC.OcD.Od
答案D
解析速度方向是切线方向,合力方向是指向磁体的方向,两者不共线,小球做曲线运动,且运动轨迹偏向合力的方向,故D正确,A、B、C错误.
3.(改编自人教版必修2第26页“问题与练习”第5题)质点在恒力F的作用下做曲线运动,P、Q为运动轨迹上的两个点,若质点经过P点的速度比经过Q点时速度小,则F的方向可能为图中的()
答案B
解析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合外力指向轨迹的凹侧,C、D错;在由Q到P的运动过程中,A项中的拉力F对物体做正功,速度增加,A错;在B项中,物体由Q运动到P的过程中,拉力F做负功,速度减小,B对.
4.(改编自人教版必修2第25页“问题与练习”第3题)如图3所示,物块A与水平圆盘保持相对静止,随着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图3
A.物块A受重力、支持力和指向圆心的静摩擦力
B.物块A受重力、支持力、向心力和指向圆心的静摩擦力
C.物块A相对圆盘的运动趋势方向是沿着A所在圆周的切线方向
D.物块A相对圆盘的运动趋势方向是沿着半径且背离圆心的方向
答案AD
解析对物块受力分析,如图,
受重力G,向上的支持力FN,重力与支持力二力平衡,既然物块匀速转动,就要有向心力,指向圆心的静摩擦力提供物块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A正确,B错误;若没有摩擦力,则物块将向背离圆心的方向运动,所以物块A相对圆盘的运动趋势方向是沿着半径且背离圆心的方向,故C错误,D正确.
5.(改编自人教版必修2第15页“问题与练习”第1题)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研究平抛运动初速度的家庭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斜面,让钢球从斜面上滚下,钢球滚过桌边后便做平抛运动,他把桌子搬到竖直墙壁附近,使做平抛运动的钢球能打在附有白纸和复写纸的墙壁上,记录钢球的落点,改变桌子和墙壁的距离,就可以得到多组数据.
图4
(1)为了完成实验,除了题中和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
(2)如果该同学第一次让桌子紧靠墙壁,从斜面上某一位置静止释放钢球,在白纸上得到痕迹A.以后每次将桌子向后移动距离x=10.00cm,重复刚才的操作,依次在白纸上留下痕迹B、C、D,测得B、C间距离y2=14.58cm,C、D间距离y3=24.38cm,根据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得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v0=______(用x、y2、y3、g表示),小球初速度的值为_____m/s,若痕迹D刚好位于墙脚,桌子的高度为________m.(计算结果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取9.80m/s2)
(3)在(2)小问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墙壁必须是竖直的
B.每次都应该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小球
C.实验过程中,可以在桌面上向前或向后移动斜面
D.钢球经过桌面边缘的位置的切线方向应该水平
答案(1)刻度尺(2)xgy3-y21.00.44(3)C
解析(1)此实验中还需要有刻度尺.
(2)由竖直方向的运动可得:y3-y2=gt2,故初速度v0=xt=xgy3-y2,代入数据可得:t=0.1s,v0=1.0m/s;桌子的高度为h=12g(3t)2=12×9.80×(0.3)2m≈0.44m;
(3)实验过程中,不可以在桌面上向前或向后移动斜面,以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保持不变,故选项C错误.
6.(改编自人教版必修2第27页“拱形桥”)如图5所示,一辆质量为800kg的小汽车驶上圆弧半径为50m的拱桥.求:(g=10m/s2)
图5
(1)汽车到达桥顶时速度为5m/s,汽车对桥的压力是多大?
(2)汽车以多大速度经过桥顶时恰好对桥没有压力?(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答案(1)7600N(2)105m/s
解析(1)由受力分析可知:
Fn=G-FN
所以FN=G-mv2R=(8000-800×2550)N=7600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汽车对桥的压力为7600N.
(2)根据mg=mv′2R得,
v′=gR=10×50m/s=105m/s.
7.(改编自人教版必修2第70页“探究的思路”)如图6所示为“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思考该探究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6
(1)实验操作中需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其最根本的目的是________.
A.防止小车不能被橡皮筋拉动
B.保证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C.便于小车获得较大的弹射速度
D.防止纸带上打点不清晰
(2)实验中甲、乙两同学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变化.
甲同学:把多条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并把小车拉到相同位置释放;
乙同学:通过改变橡皮筋的形变量来实现做功的变化.
你认为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可行.
图7
(3)本实验可通过作图来寻找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若所作的W-v的图象如图7所示,则下一步应作________(填“W-v2”或“W-v”)的关系图象.
答案(1)B(2)甲(3)W-v2
解析(1)小车下滑时受到重力、橡皮筋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等于合外力,则应该用重力的下滑分量来平衡摩擦力,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的功,故B正确.
(2)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我们没法直接测量,所以我们是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的方法来改变功,为了让橡皮筋的功能够有倍数关系就要求将橡皮筋拉到同一位置处,故应选甲同学的方法,乙同学的方法测不出橡皮筋到底做了多少功.
(3)“W-v2”可能是线性关系,故应做“W-v2”图象.
8.(改编自人教版必修2第4页“运动描述的实例”)在研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中,如图8甲所示,在一端封闭、长约1m的玻璃管内注满清水,水中放置一个蜡块,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然后将这个玻璃管倒置,在蜡块沿玻璃管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水平向右移动,假设从某时刻开始计时,蜡块在玻璃管内每1s上升的距离都是20cm,玻璃管向右匀加速平移,每1s通过的水平位移依次是5cm、15cm、25cm、35cm.图乙中,y表示蜡块竖直方向的位移,x表示蜡块随玻璃管运动的水平位移,t=0时蜡块位于坐标原点.
图8
(1)请在图乙中画出蜡块4s内的运动轨迹.
(2)求出玻璃管向右平移的加速度大小.
(3)求t=2s时蜡块速度v的大小.
答案(1)如图所示(2)0.1m/s2(3)25m/s
解析(1)蜡块在竖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题中的数据画出蜡块4s内的运动轨迹.根据题意,进行描点,然后平滑连接,如图所示.
(2)蜡块在玻璃管内每1s上升的距离都是20cm,也就是在竖直方向是匀速运动;由于玻璃管向右为匀加速平移,根据Δx=aΔt2可求得加速度,由题中数据可得:Δx=10cm,相邻时间间隔为Δt=1s,则a=ΔxΔt2=0.1m/s2;
(3)由运动的独立性可知,t=2s时,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vy=0.2m/s;水平方向的分速度vx=0.2m/s,故t=2s时蜡块的速度v=v2x+v2y=25m/s.

高考物理三轮冲刺教材再回扣必修1



必修1
1.(改编自人教版必修1第45页“问题与练习”第3题)在一竖直砖墙前让一个小石子自由下落,小石子下落的轨迹距离砖墙很近.现用照相机对下落的石子进行拍摄.某次拍摄的照片如图1所示,AB为小石子在这次曝光中留下的模糊影迹.已知每层砖(包括砖缝)的平均厚度约为6.0cm,A点距石子开始下落点的竖直距离约为1.8m.估算照相机这次拍摄的“曝光时间”最接近(g=10m/s2)()
图1
A.2.0×10-1sB.2.0×10-2s
C.2.0×10-3sD.2.0×10-4s
答案B
解析AB间距约为2块砖头的厚度,约为12cm=0.12m;自由落体运动1.8m的末速度为:vt=2gh=2×10×1.8m/s=6m/s;
由于0.12m远小于1.8m,故可以近似地将AB段当匀速运动,故时间为:t≈ABvt=0.12m6m/s=0.02s,故选B.
2.(改编自人教版必修1第47页“实验验证”)如图2所示为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设计的斜面实验,他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滚下,利用滴水计时记录铜球运动的时间.关于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伽利略测定了铜球运动的位移与时间,进而得出了速度随位移均匀增加的结论
B.铜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比自由落体下落的加速度小,所用时间长得多,时间容易测量
C.若斜面长度一定,铜球从顶端滚动到底端所需时间随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D.若斜面倾角一定,铜球沿斜面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成正比
答案B
解析伽利略测定了铜球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得出了位移x与t的平方成正比.故A错误;在伽利略时代,没有先进的计时仪器,因此伽利略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用来“冲淡”重力,铜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比自由落体下落的加速度小,所用时间长得多,时间容易测量.故B正确;若斜面长度一定,铜球从顶端滚动到底端所需时间随倾角的增大而减小.故C错误.若斜面倾角一定,铜球沿斜面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D错误.
3.(改编自人教版必修1第10页“参考系”)如图3,飞行员跳伞后飞机上的其他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飞行员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飞行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
A.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
B.他们的争论是由于参考系的选择不同而引起的
C.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
D.参考系的选择只能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答案B
解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要确定一个参考系,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考系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甲、乙两人的说法分别是以飞机和地面作为参考系研究运动的.说法都是正确的.故A错误,B正确.研究物体运动时一定要选择参考系,否则物体的运动性质无法确定,故C错误.参考系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故D错误.
4.(改编自人教版必修1第48页“实验验证”)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4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
A.甲、乙、丙、丁图都是实验现象
B.其中的甲、丁图是实验现象,乙、丙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
C.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D.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答案D
解析伽利略设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为当时无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伽利略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由于当时用滴水法计算,无法记录自由落体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设计了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来“冲淡”重力的作用效果,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的多,所以容易测量,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并通过抽象思维在实验结果上做了合理外推,所以伽利略用了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故D正确,A、B、C错误.
5.(改编自人教版必修1第88页“例题2”)如图5所示,小李同学站在升降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静止时,体重计示数为50kg,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小李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为55kg.g取10m/s2,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
A.体重计对小李的支持力大于小李对体重计的压力
B.体重计对小李的支持力等于小李的重力
C.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方向竖直向上
D.电梯一定竖直向上运动
答案C
解析体重计对小李的支持力和小李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错误;小李的体重只有50kg,体重计的示数为55kg,说明体重计对小李的支持力大于小李的重力,故B错误;小李处于超重状态,说明电梯有向上的加速度,运动情况可能为: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小明受支持力和重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加速度为:a=FN-mgm=55×10-50×1050m/s2=1m/s2,C正确,D错误.故选C.
6.(改编自人教版必修1第82页“做一做”)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用两个力传感器进行实验.(如图6)


图6
(1)将两个传感器按图甲方式对拉,在计算机屏上显示如图乙所示,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
(2)由图乙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A.两传感器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B.两传感器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同
C.两传感器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变化
D.两传感器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答案(1)时间力(2)AC
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1)由题可知,图乙表示的是力传感器上的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所以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是时间,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是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故A、C正确,B错误;两传感器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故D错误.
7.(改编自人教版必修1第35页“例题2”)如图7所示,某司机驾驶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他突然发现正前方一宠物小狗因受惊吓静止在公路中央,立即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7.5m/s2,最后在距离小狗2m地方停下.求:
图7
(1)司机从发现小狗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时间;
(2)司机发现小狗刹车时距离小狗多远.
答案(1)2s(2)17m
解析(1)根据v=v0+at得,
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时间t=0-v0a=-15-7.5s=2s;
(2)刹车的距离x1=0-v202a=-225-15m=15m
则司机发现小狗时的距离x=x1+2m=17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