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学案

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3-31

八年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学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八年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学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学案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1、知识与能力:知道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东北抗日联军、西安事变等知识;能讨论归纳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或收集到的材料,初步分析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号召并领导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表现出民族的使命感和强烈的爱国心。

要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
重点: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深入浅出地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必要性和正确性是本课的难点。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由歌曲导入:
提问:1、歌曲表达了什么?
东北军民亡国之痛和期盼光复故地的思乡之情。
2、东北人民的痛苦从何而来?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1、分析背景和原因
①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②急需摆脱经济危机;③国民党全力“剿共”,给日本侵华提供可乘之机。
问题: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直接目的是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2、事变经过
时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炸毁柳条湖一小段铁路,却反诬系中国军队所为,并炮击东北军北大营,次日晨,攻占沈阳城。
3、国民党态度
(1)国民政府: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
(2)东北军:张学良(1901--2001)按照蒋介石的旨意,下令东北军不予抵抗,退入关内。
4、结果:①完全占领了中国东北。②1932年,长春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建立,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
5、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进而占领沈阳及整个东北。东北沦陷是中国的领土主权和经济利益最大的一次损失,使中国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之间的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局部抗战阶段。
6、东北沦陷后,中国人民怎样展开局部抗战?(1、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队组成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2、中共派杨靖宇等建立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3、嫩江桥大战,马占山—黑龙江省民众抗日救国义勇军)
4、部分爱国将士坚持局部抗战,痛击日本侵略者。如:1932年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国民政府第十九路军多次打退日本进攻;1933年春,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和共产党人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长城沿线抗击日军。
教师小结、过渡: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抗敌,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激发了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的抗日决心。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
(1)根本原因: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国已成为当务之急。中共的抗日主张对于爱国的张学良和杨虎城起到了感召的作用.
(2)直接原因:蒋介石顽固反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学生和官兵的强烈不满。)
3、目的:逼蒋抗日
4、西安事变的概况(P8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5、各界态度P54
(1)日本:企图趁机促使中国爆发内战
(2)国民政府中亲日派(何应钦为首):进攻西安,以夺取蒋介石的政治权利。
(3)美国、英国、国民政府中的亲英美派(宋子文、宋美龄):希望和平解决,以营救蒋介石,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和英美在华利益。
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率团去西安谈判。
讨论:中共中央为什么主张和平?
认为西安事变的解决会导致两个前途:一是引起新的内战,削弱抗日力量,二是结束十年内战,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所以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6、结果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7、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一致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点,标志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原因,在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号召并领导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表现出民族的使命感和强烈的爱国心。

相关知识

初三历史上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教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历史上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课题

第12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重点西安事变难点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播放《松花江上》设问:1、这首歌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悲惨)2、是哪个国家的入侵导致东北人民悲惨地离开家园,四处流浪?听歌、思考渲染情景,导入新课学习二、学习过程1、小组交流、师生共同完成本课的《知识结构导航》交流、回答掌握本课基本知识结构2、交流资料,准备展示步骤:1、小组内交流所收集到资料,增长知识2、准备向同学们介绍有关的历史资料学生准备准备展示3、共享资料,增长知识(1)学习小组向同学们介绍所收集的资料(2)探究:蒋介石是当时中国革命最凶残的敌人,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释放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说说这是为什么?(3)播放录像《西安事变》学生展示、师生探究、观看录像,增长知识、丰富历史表象三、自由谈,分享体会说说对本课学习感受最深的一点,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体会自由谈进一步深化教学后记

八年级下册《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人教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人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课题:近代前夜的危机

科目:历史与社会

教学对象:八年级

课时:一课时

提供者:雷x

单位:xx县第六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实验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二课5-2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之《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二课时)

这时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封建社会农耕文明的最后一个盛世的光环下,清统治者的狂妄自大而采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及对世界工业曙光的误判,在全球史观下,潜伏严重的危机。

这课是一个包袱,历史上农耕最高峰(纵向比较),中外(横向比较),是方法论,也是为下三个单元学习作铺垫。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前夜中国政治各种举措、产业政策、长期以来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融入世界发展朝流中落伍的原因。

2.运用史论结合,中外比较法分析,了解清朝中期,帝国由全盛走向衰弱的表现。

3.了解明清时期中外对比,思考中国在近代前夜危机,并对当今“中国梦”的伟大复兴,我们的行为,做出反思。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校以“学习单”介入教学,但学习主动性欠缺,史料的分析能力不理解,课外阅读量少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习单,把目标细化,同时主要针对中等成绩学习者。

小组竞争机制介入。

小组成员互助,让学习小组成员共同提高。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分析清中期农耕盛世与危机并存,在全球史观背景下,分析危机的原因。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自学:课前完成问题:

课前设计

小组竞争抢答,给加分。

自学:课前完成问题:(阅读课本P23-25)

1.清朝统治者,坚持。

2.清朝统治者以自居,自为。同时为防范和,长期。

3.在近代中国与西方工业文明比较中,中国采取作茧自缚,闭关守国,使。

这是自学,选择最简单的知识填空。是本课基础知识,目的让学生知道本课时的主要知识轮廓。

二、互学

课前问题设计

小组学习中,下组辅导与了解情况。

选两个讨论成果,展示。

4.P23《近代前夜的危机》的政策中,阅读资料1资料2,思考:从上述资料来看,清朝统治者对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有哪些担扰?

设计目的,与皇权膨胀、重农抑商政策。了解清朝中期,帝国由全盛走向衰弱的表现。

5.P24阅读卡,《清政府闭关政策的具体规定》与清统治者认识的关系?

盛世与自大是近代前夜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用史实说话,更的说服力。

6.P24图5-35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你为这种形势是怎样的?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

第一次中外对比,引用全球史观分析。

也是危机的潜在。

只看地图,初步了解。

停滞、闭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有一个时间、空时的维度,体会危机存在感。

三、理学(整理知识)

以标题,理解整理

时间:近代前夜

中(农耕文明繁盛)∽ 外(工业文明曙光)

停滞、闭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逆转

7.反思:中国梦,如何走?

综合,提升

七、教学评价设计

1填空题,答正确,给小给加1分;互学问题,答对给2分。

2在互学中,教师给予即时评价。

八、板书设计

时间:近代前夜

中国(农耕文明繁盛)∽外(工业文明曙光)

重农抑商(手工工场)

闭关锁国 (开放)

停滞、闭塞、远离世界潮流逆转

危机

九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农村初中的教学设计,我教学设计针对中等学生的课。达到“知这段历史”,而联系“中国梦”在哪一背景下实现的。

以“自学”-“互学”-“理学”环节。教师少讲,即是学校的规定,也是高效课堂的要求。

(4)、(5)、(6)这三个问题设计,让学生有内容学。同时,组组互动,知道本学习小组目标达成情况。

看起来,课堂中,教师少讲了,但设计问题上下功夫。这是我们期望的,也是这样做的。

平时这种课模式,校教务处肯定,并把这种课当作“课堂变革”样式推广。

学生方面,经过半个学期适应,对信息的筛选。对学业评价是进步的。

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2)掌握各民族共同发展。

2.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的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史实,使学生具备熟练地掌握我国5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并能在历史地图上找出其方位的基本技能;运用教科书中的插图,使学生掌握认识历史图片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能从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角度,准确把握中国民族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解放前后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方面的资料,并加以对比,培养比较、归纳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它的影响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它是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管理的最佳方式。我国有56个民族,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各民族的共同愿望。使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具有民族意识和情感,为建立平等、和谐、团结的民族大家庭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对我国的民族状况有一定的了解,电视剧等媒体经常会播放与少数民族相关的内容,同时日常中学生可以接受到很多与少数民族密切联系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学生们在生活中接触较多,理解起来比较方便。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搜集我国一角、两角、五角人民币,让大家了解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国悠久的历史,经历过多个朝代无数战争,依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我国的繁荣与昌盛同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分不开的,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第11课民族团结

拿出准备好的人民币,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人民币上的民族,分别让同学们回答都是哪些民族

让大家一起观察人民币上的书写,除了汉字,同时也包括了其他五个少数民族的文字

学生回答:56个

学生有了兴趣,纷纷猜测是哪个民族

学生们看到后对少数民族的文字有了一定的了解

让学生进入状态,引出课题

2、朗读课文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找同学起立阅读)

学生起立读书,其他同学看书

了解一下我国民族格局

3、内容讲解,

板书

我国的民族格局的形成与历史和地理环境分不开

强调重点

在我国民族政策相对宽松,少数民族地区的计划生育政策、财政政策都要比汉族宽松许多。

引出我国的民族政策,并且板书

在大家脑海里,少数民族的人民生活在哪些地方?

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不如汉族地区,因此少数民族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等各方面的保障。

引出本课第二个重点:各民族共同发展

并且举例子:西藏地区相关电影《可可西里》;内蒙古的自然条件,前几天刚下过雪;西双版纳的香格里拉,如今旅游业发达,同学们熟悉的明星曾经在这里举行婚礼;西部大开发

最后一个知识点讲解:援藏干部孔繁森(教师提问:之前学习过一位党的好干部是?)

学生记录笔记

同学们回答山上、偏远地区等等。

很多地方同学们没有见过,也不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什么样子,将少数民族地区在学生们头脑中的印象唤起,更能够增加学生记忆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兴趣。

避免学生知识点记忆混淆,及时复习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4、总结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一项创举,在今后的历史学习中,希望学生多观察,多留心,多思考。把学习的书本知识及时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个人素质。

六、教学反思

1.架构知识体系。注重搭建历史框架,拓展性的贯穿历史要素、及其线索。不要就教材谈教材,缺少整个知识的体系,缺少延伸。构建网络,注重联系。本来很完整的知识体系,人为的零碎化。一节课下来,让人有整体的感觉。和学生们介绍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

2.加强教师的备课。从教材的广度、深度拓展。强调古今知识、世界历史、时事政治等的联系。历史教师同样学会“合并同类项”。新旧知识进行迁移,内涵外延到位,落实教育目标。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考能力。增多与学生的互动,给学生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七、指导老师点评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