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发表时间:2021-03-29课题 3 离 子。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课题 3 离 子”,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课题3离子
(总第二十三课时)
一课标要求
2知识与技能:了解离子的概念,并掌握它的形成规律及与原子的区别。
3过程与方法:多采用指导阅读、组织讨论来进行教学,让抽象思维变换为形象思维。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微观想象能力,推倒思维方法。
二课堂程序
1、复习:⑴回忆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⑵分析讨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2、引入:分析11号、17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其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后印入。(wWw.qX54.coM 群学网)
3、新课:
(一)离子的形成
(1)定义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2)表示方法——离子符号
书写要求:先写上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所带的电荷数,数字前,符号后,是“1”省略不写。
(3)练习书写离子符号:氢离子镁离子铝离子
氟离子氧离子硫离子
(4)离子符号的含义
例:2Mg2+表示
表示
(5)阴、阳离子由于作用而形成电性的化合物,列如:NaCl等。
(二)离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概念
电性
表示方法
相互转化
(三)小结: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例: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例:
三、课堂练习P78/1、2
相关推荐
课题3水的净化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题3水的净化,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课题3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认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通过调查、采访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与他人交往、表达的能力。
3、认识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过滤和蒸馏等操作技巧。
【实验准备】
学生实验:漏斗、滤纸、铁架台、玻璃棒、烧杯、肥皂水、纯净水、浑浊河水、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等。
教师实验:制取蒸馏水装置、自制净水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引入
(一)游戏进入
请三位同学头戴一顶标有“浑浊的河水”、实验室中的“自来水”和“娃哈哈纯净水”的帽子,手各拿所代表代表的水样品,走到讲台上来,教师让同学给他们定出合适的价格。
定价引发三位同学的不满,都要“讨回公道”。
请“物价管理员”解释其中原因。
这几位同学心悦诚服退场。
游戏材料:(自来水取当地价、纯净水取零售价)
种类浑浊的河水自来水娃哈哈纯净水
价格元/吨1.5元/吨2000元/吨
原因受到污染,没有杀菌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广告词)经过27层提纯
(二)分析农村和城镇饮用水的来源及认识水净化的常识
问题1、我们班上有的同学是家住农村,请问你们家庭饮用水是什么水?
学生:我们家用的是“压井水”或池塘中的“沉淀井水”。
追问1:这些水比我们原来直接用的河水、堰水比,有哪些优点?
生:清洁、干净得多!
追问2:你们知道清洁、干净的原因是什么?
生:满脸疑惑不解的神态。
教师点拨:用干净的砂子小卵石经过简易过滤。
问题2:有的的同学家住集镇,请问这些同学家庭饮用的是什么水?
生:用的是自来水。
追问:这些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吗?
生:自来水是水厂从水源处取来自然水后经过加工,也就是过滤、消毒后得到的。
教师评价: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自来水厂的净水原理和家住农村同学们家用水的过滤原理差不多,但自来水厂净水的工艺规范得多,也复杂得多。
小结:请同学们看教材P52—53的相关内容,回顾我们刚才共同分析和讨论的问题和方法,概括“干净、清洁的水是怎样得到的?”
【点评】
第一板块教师从游戏入手,让学生从乐趣中感知最是干净的水其价格最贵,从而产生认识水净化原理的欲望。教师抓住机会,结合学生现行居住实际情况深度分析学生家庭的饮水情况,这样将学生身边的事、熟悉的事与所学习的知识有机结合。
第二板块:活动与探究
(一)浑浊河水的过滤
教师提问1:请同学们先仔细看一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哪些实验仪器和药品。
生:学生清理。
教师提示:我们今天请同学们做过滤实验,由于这个实验是大家新认识的一个综合性操作实验,请同学们先观察老师做一遍。(教师操作)
教师提问2:请同学们结合教师的操作看教材中的实验图,概括老师的操作步骤。
生:同学们先讨论,在教师的提示下概括出“一贴二低三靠”的操作步骤。
教师提问3:请同学们按照操作步骤自己做实验。
学生实验:学生进行过滤操作,边实验边交流。
教师提问4:各实验小组将自己过滤的水与其它实验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请实验效果好的实验组组长介绍经验,请实验效果待提高的实验组组长分析实验失败原因。
生:学生发言,重点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并结合“一贴二低三靠”操作步骤强化知识。
教师提问5:我们还有一个需要深化的问题,就是在生活中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进行过滤?请同学们设计实验用的简易的净水装置。
学生探究活动:用空饮料瓶、小卵石、砂、棉花等自制净水装置。
教师提问6:请同学们上台展示自己的发明与创造,看哪一组的杰作更胜人一筹。
学生示范:每一组同学讲自制净水器的结构、功能、特点与制作材料。强调自己的净水器是简明实用的。
教师评价:教师先分析几组净水器的特点,然后用电脑展示外地学生的自制净水器的特点,与本班学生的创造发明比较,激发学生更大的创造欲望。
【点评】
在这一板块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学生观察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再观察教师的规范实验操作,这样就为学生强化了规则意识,这一点在探究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在规则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的实验探究活动高效有序,有条不紊。学生对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教师再要求学生自制净水器,学生手脑并用,创造空间就十分大了。
第三板块: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自来水与纯净水的区别)
教师提问1:什么叫硬水?怎样证明某些水是不是硬水?请同学们先看书,再结合你们知道的事实说明。
生:学生先看书,后举例:我们家的开水壶内结满水垢,就说明自来水是硬水……
教师实验:自来水和纯净水各取10毫升分别放到蒸发皿蒸干,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填写表格内容:
种类自来水娃哈哈纯净水
现象蒸发皿底部有白色固体蒸发皿底部无物质
结论用蒸发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硬水加热可形成水垢
教师提问2:同学们从生活、生产中见到过硬水会对人的身体和生产活动带来哪些麻烦?
生:学期饮用硬水会得结石病、又比如我们学校的锅炉如果不经过软化会在锅炉内壁产生水垢,这样会浪费能源,产生危险。
生:一学生补充发言,我从网上看一些资料,发现硬水对人还有一些好处(此时课堂上炸开了,其它学生个个疑惑不解)。这位同学接着说:“硬水能给人体补钙;还能防治心脏病”。
教师评价:这位同学思考问题的角度值得推崇,当大家都是一种倾向意见时,他能发表与他人不同的意见,这就是辩证的思维方法。
教师提问3:怎么来区别硬水和软水?请大家用生活中的经验证明。
生:我们洗头发用自来水洗时头发后,头发不膨松,感到不舒服;用自来水洗衣服时衣服发硬,洗不干净还浪费肥皂。
教师提问4:你们能从生活经验区别硬水和软水,哪么你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们的感性认识?
生:我们可以借用老师先用的实验方法和表格来进行实验验证。把肥皂水分别加到装有自来水与纯净水的烧杯中比较现象,并填表中内容。
种类自来水娃哈哈纯净水
现象泡沫少,有大量浮渣无浮渣,有大量泡沫
结论自来水与纯净水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浪费肥皂
教师评价:其实创造并不难,创造的台阶就是从别人的好的思路与方法中得到启发,有时还可以直接用别人的好思路来解决新问题。
师生小结:①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硬水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它们可溶,用肉眼难以分辨。②硬水的危害:浪费洗涤剂;浪费燃料;使一些器具结水垢;造成安全事故等
教师提问5:自来水怎样转化为纯净水?医院用的注射的水叫“蒸馏水”,你们知道是怎样制得的吗?
生:通过蒸馏制得。
教师小结:学生看书,教师再补充,蒸馏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又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教师提问6:你们见到过农民用过蒸馏方法吗?
生:学生先讨论,后回答:“见过!我们农村有许多酿酒小作坊,请把制取蒸馏水中的每一步与酿酒过程中结合起来,各种设备作用等同于实验仪器中的哪一个作用?(盛发酵物的铁锅相当于烧瓶,大铁盖相当于橡皮塞,白铁管相当于玻璃导管,水池相当于冷凝管,接酒的桶相当于锥形瓶等)。
【点评】
在第三板块中,教师先给学生一种分析方法,然后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上升到理性认识时,自然过渡到引导学生借鉴教师分析问题的方法,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寓于其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方法。最后又将理性知识应用于分析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化学知识从生活、生产实际产生,化学知识又服务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第四板块:小结
教师提问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明确了哪些道理?
生:学生从“三维目标”的三个方向去梳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道理。
教师提问2:请同学们应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提出一些个案式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生:先讨论交流,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下面是学生提出的三个典型问题与办法。
问题1:如果我们在野外只有浑浊的水,你将如何得到饮用水?解决问题的办法:先静止、后分离,条件可能就制一个临时净水器,最后煮沸。
问题2:有一个村被人们称之为“结石村”(患结石病的人特别多),市防疫站在该村对水质化验,结果是该村水质与邻村没有大的区别,请问患结石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帮助他们消除病源?原因:这个村的村民没有良好的饮水习惯,经常饮用硬水。办法:克服饮用硬水的不良习惯,饮用水要煮沸以后饮用。
问题3: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学,想利用井水烧锅炉,请你帮助判断一下,此水是否适合?方法一:用肥皂水检验,浮渣少即可用;方法二:用蒸发皿蒸干,无固体留下即可。
【点评】
本课案例中教师采用“三个引导”,即:问题引导、材料引导和活动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层次明确,对于重点内容教师采用探究与再探究相结合,正向提问方式与逆向提问方式相结合,特别精道的是教师引导学生最后提出应用性的系列问题,学生以专家的身分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就一直处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之,学习就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
课题 3 水的净化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课题 3 水的净化”,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课题3水的净化
(总第十五课时)
一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进行实际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自来水净化的过程,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丰富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实验准备
2烧杯(50毫升)3只,河水(浑浊)、明矾、玻璃棒;
3滤纸、漏斗、玻璃棒、烧杯(100毫升)1只、铁圈;
4烧杯(100毫升)2只、肥皂水、硬水、软水、玻璃棒;
5铁架台(2)、铁圈、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酒精灯、沸石;
6酒精灯、石棉网、单孔塞、试管、烧杯(100毫升)、铁架台(带铁夹)、沸石;
7品红、活性炭、氨水、漏试管。
三课堂程序
1、思维联想
⑴哪些是天然水?
⑵天然水是怎样摇身一变,成为你随时可以饮用的纯净水的呢?
2、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A、阅读书上图3-15,了解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
B、做活动与探究
观察现象,比较三杯水的清澈程度
现象
结论
自然水
加明矾静置的水
加明矾又经过过滤的水
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二低
三靠
讨论: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
3、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A硬水与软水,检验方法(做实验3-3)
硬水:
软水:
检验:
B硬水的坏处
a
b
c
C硬水的软化处理方法
D自制蒸馏水(做实验3-4)
1、对蒸馏瓶等仪器,不能直接加热,要垫。
2、蒸馏瓶内体积为容器容积的之间。
3、温度计的位置应在。
4、应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目的。
5、冷凝管内冷水应是口进,口出,使。
6、开始蒸馏出的液体,应。
E蒸馏水与水蒸馏前的检验
F讨论并比较蒸馏和过滤的异同
实验操作
共同点
区别
蒸馏
过滤
四、课后完成书上55页的自制简易净水器,试验它的净水效果。
课题3 制 取 氧 气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题3 制 取 氧 气”,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总第十一课时)
一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的反应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剂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实验准备
高锰酸钾、铁架台、酒精灯、试管、集气瓶、水槽、棉花。
三知识准备
1、药品:实验室制取氧气通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2、由于高锰酸钾制氧气既不3、要催化剂也不4、要很高的温度,5、只要稍6、稍7、加热,8、有氧气放出。所以本实验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2、反应原理:加热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收集方法:⑴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⑵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4、实验装置: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由酒精灯、试管、铁架台组成主体的发生装置;由导气管、集气瓶和水槽组成的收集装置。
四技能准备
1、连接仪器时,应按从下至上,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
2、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应在装入高锰酸钾药品之前进行,否则若气密性不好,重新安装或更换仪器都不方便。
3、靠近试管口的地方放置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
4、盛满水的集气瓶用玻璃片盖好,瓶口水面处不能留有气泡。只有当水槽中的导气管口连续、均匀放出气泡时,才能开始收集氧气,以保证收集到的氧气的纯度。
5、氧气收集完毕,应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五探究实验
按实验指导和实验报告的实验步骤进行探究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六反思与小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1、药品
2、反应仪器
⑴发生装置的选择:由于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都是固体,且反应都需要加热,故采用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导管等仪器装配反应装置。⑵收集装置的选择:选用水槽、集气瓶等仪器。
3、装置组成
4、反应特点
5、收集方法
6、操作步骤
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⑵把药品斜铺在试管底部(如果是高锰酸钾,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口。⑶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⑷把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倒立在水槽中。⑸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⑹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地逸出时开始收集。⑺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⑻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7、检验
验满
验性
8、放置
9、注意事项
(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应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2)酒精灯外焰要对准装有药品的部位加热。(3)药品要斜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加热。(4)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约距管口1/3处)。(5)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6)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7)加热时要先预热,然后再对准装有药品的部位加热。(8)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当集气瓶口外有大量气泡逸出时,表示气体已经收集满了。(9)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10)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在集气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11)用高锰酸钾制取气体时,试管口处要放一团棉花。(12)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所以盛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