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悼念玛丽居里》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2

《悼念玛丽居里》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悼念玛丽居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悼念玛丽居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演讲稿中显示了作者严密的逻辑和睿智的思想。
2、理解文章内容,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诚挚的感情,睿智的思想。
2、短小精悍,结构严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借助多媒体播放介绍居里夫人生平事迹的资料片,让学生了解居里夫人的事迹。
介绍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1867—1934),法藉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生于华沙。1891年进巴黎大学深造,1893年参加李普曼实验室工作。1895年与比埃尔居里结婚。夫妇共同研究放射性元素。1903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著有《同位素及其组成》、《论放射性》等。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德国科学家、思想家爱因斯坦。他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认为是上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本文是作者在1935年11月23日在纽约罗里奇博物馆举行的居里夫人悼念会上的演讲。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
全文共四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阐述人品与才智的关系,高度赞扬居里夫人的人品比才智更加出色。
第二部分(第2~3段),具体阐述居里夫人的人格、品德、力量的热忱。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第4段)指出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的现实意义。
全文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出论点,第二部分是具体阐述,第三部分是结论。这三部分紧密联系,融成一体。
三、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第一段文字由三句话组成,这三句话有何特点?对表现居里夫人的品质起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
第一句:“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这句话至少有三层意思:一、居里夫人是一位崇高人物;二、她已去世;三、对她的悼念不能仅仅只回忆她的工作成果,还有更值得回忆的东西。文章的第二句话就紧接着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这里通过比较法,强调了居里夫人有道德品质方面对于时代和历史的意义。第三句强调“才智”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因为“才智”也需要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的精神来支撑。这段文字由三句话组成,这三句在意思上层层递进,一句比一句深入,突出了居里夫人在道德品质方面的光辉榜样。
四、学习第二部分
朗读第二段。结合自己了解的居里夫人的事例,说说作者阐述居里夫人怎样的人格、品德和力量?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居里夫妇是镭的发现者,镭可以用来治疗癌症,具有很高的商业用途。有人建议他们申请专利权,这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财富。但居里夫人认为利用科学发明来图利,“这是违反科学精神的。”她与居里毫无保留地向世界公布了镭的研究成果,这一事例,充分表明了居里夫人“人格的伟大”,具体指“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
镭的发现和应用,使居里夫人成为闻名世界的大科学家。她成了法国科学院的第一位女院士、巴黎大学的第一位女教授。她一生中有7个国家24次授予她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0多个荣誉职位。在荣誉面前,居里夫人虚怀若谷。表现居里夫人的崇高品德,即: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居里夫人出生在波兰,当时她的祖国正在沙皇俄国的铁蹄下呻吟。她后来在巴黎上大学生活也非常艰苦。后来居里突然被马车撞死,这给她的打击更为严重。祖国的不幸,家庭的不幸,使“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种抑郁,就会使她的外貌严肃,甚至使人误解。这并不影响她走自己的路。居里夫人的“毫不妥协”、“极端顽强”表现为她为探求科学秘密而奋不顾身、百折不挠的精神。
朗读第三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照应了第一段的第三句话,赞颂居里夫人的热忱和顽强:“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一生最伟大的科学功绩是“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
五、学习第三部分
明确:
结尾这段文字,高度评价了居里夫人的品格和作风,指出居里夫人的品格和作风对欧洲未来的重要性,希望欧洲知识分子为了欧洲的未来向居里夫人学习。爱因斯坦本人也是继承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的最好实践者。这一段照应第一段的第二句话。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探究活动
1、文章一开头就指出:“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那么,本文是着重从哪一方面来悼念居里夫人,并具体论述了哪些内容呢?试根据课文作出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从人格、品德、力量、热忱、意义等方面来悼念居里夫人。
人格:具体指“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
品德: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极端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力量:一旦她认识到某一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热忱: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
意义: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2、阅读下面两句话,回答后面的问题。
⑴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⑵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采用“即使……也……”“哪怕……”这样的句式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即使……也……”“哪怕……”这样的句式表示让步关系。在偏句里用“即使”“哪怕”引出一层说话人认为是达到了某种极限的情况作为让步的条件,来强调和突出正句的意思。与“即使”“哪怕”相呼应的关联词有“也、都、总、还”等。这样的句式先退一步,再进两步,强化了肯定的语气,充分突出了优秀品质的意义。
第一句,强调和突出了“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偏句中的后者指的是“单纯的才智成就”,连才智方面的成就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优秀品格,这还不表明优秀品格的意义吗?这句中的“即使”后面引出的是已经出现或存在的实际情况,这种让步不带假设性。
第二句退一步讲“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被继承很少很少(一小部分),也对欧洲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充分表明优秀品德是改造社会的重要因素。这句中的“哪怕”后面引出的是尚未出现的情况。这种让步带有假设性、预见性。
二、小结
本文作者深切怀念了与居里夫人长达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高度赞颂了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指出她所具有的人格力量远胜于才智,呼吁欧洲科学家继承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
三、布置作业

扩展阅读

第11课《悼念乔治•桑》教案


第11课《悼念乔治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2、分析课文,挖掘深层内蕴。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教学难点:2分析课文,挖掘深层内蕴。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①了解乔治桑:乔治桑(1840~1876)法国女小说家。第一部长篇小说《安蒂亚娜》(1832),代表作有《木工小史》(1840)、《康素爱萝》(1843)、《安吉堡的磨工》(1845)等。乔治桑属于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欧洲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②了解作者:雨果(l802~1885)
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2检查预习:识字词
悼念(dào)爱慕(mù) 钦佩(qīn)肃穆(sù)禀性(bǐng )强韧(rèn)苍穹(qióng)屹立( yì)
爱慕:喜欢、羡慕。钦佩:敬重佩服。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比拟的。
禀性:人的本性。
争光载誉:争得荣誉,带来光荣。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3听课文朗诵,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一文章一开始就悲痛而又虔诚地说:“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通观全文,作者为什么要为之哭泣,向之致敬?
二本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怎样组织的?
4分小组讨论,教师总结点拨。
一:因为死者乔治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是那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地位的伟大女性;他给法国带来了荣誉,创造了奇迹,留下了许多佳作,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她有伟大的品格,她是公开的行善者;她的思想象火炬一样不会熄灭,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照亮人们的心灵。
二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心情沉重、感情悲痛地表达了自己对死者的怀念、爱慕、与敬佩之情。
然后文笔一转,用一句反问句“难道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引出对死者一生的价值的评判,进入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高度赞扬了乔治桑在这个时代的地位;第二层评价她伟大的人格;第三层说明她给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结尾表达了自己的哀思与敬意。
5细节研讨
①乔治桑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为什么雨果在悼文中却说“列举她的作品显然是毫无必要”,只字不提她的作品?
②文中多处用到类比,这些类比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她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尽人皆知,有口皆碑,不必说;
比一个人的成就更伟大的是她不为人知的一面:美好的品德、伟大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与意义。
2在写乔治桑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的时候,用了一组对比,说明她的伟大地位。在写她死后给人留下的精神财富时,文章又用了另一组类比,说明乔治桑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后人,后人将从她那里获得很多的精神的馈赠。
6课堂小结:
本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一篇悼词。表达了作者对不朽者乔治桑的无比的崇敬及由衷的赞美。
作为女性,她有天使般温柔的禀性,有强韧的力量和男子的才华,是本世纪的光荣,也是法兰西的骄傲;
作为作家,她用“善良”点燃了文明的圣火,赢来了真正的光明;
作为思想家,她创造了人类精神领域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女权思想),她是真理、正义化身。
7作业:为乔治桑写一副挽联、诗、或一段话。

七年级语文下册4居里夫人和—克镭教案北师大版


《居里夫人和—克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识写生字词。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学习品味文章精练的语言,并把这种语言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去。
3、学习体会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中运用细致的对话,表现细微的人物心理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及烘托的写作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个性品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弹元勋邓嫁先的一些事例,体会了他那高尚的品质。这节课让我们来体会并学习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上的一丝不苟和兢兢业业的精神,让我们领略这位充满了艰辛与荣誉的伟人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简介
华铭,原名何志云,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69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后调任黑龙江省文化局创作评论办公室评论员,1977年后历任浙江省教育局《浙江教育》编辑部编辑,《中国青年》杂志文艺部编辑、文艺部主任、编委兼文化生活部主任,光明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中国文联《文艺学习》编辑部主任,中国电影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环球企业家》常务主编,《中国摄影报》总编辑。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三、背景资料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境贫寒,1894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巴黎学院的结业考试,并获得了波兰留学生奖学金。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为夫妻。1898年7月,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除发现了新元素外,同年12月又发现了镭。1903年,居里夫人通过了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的答辩,奠定了在放射形研究方面的基础。1903年12月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皮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丧生。居里夫人在强忍悲伤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事业中,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由于过多接触放射性物质,患恶性贫血症而去世。
四、生字、词
1、给下列生字注音;
雍()容坚韧()镭()羞怯()
心不在焉() 惊骇()诧()异
2、解释下列词语;
慷慨 倾倒 狂热 鱼贯而入 喧嚣 从容
五、主题全解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人发现镭后美国政府给予她的嘉奖和荣誉,可是居里夫人对巨额财产毫不动心,体现了她不羡荣利,潜心科学研究,质朴、高尚的人格魅力。
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居里夫人神态、心地的有关词语,并说说开头接见记者部分的几个关键词的特定含义。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羞怯、心不在焉、毫不设防、毫不犹豫、柔和、克制、害怕、
很小心、立刻。(此处的“心不在焉”并非是没有礼貌,因为她的表情还有羞怯、温良、毫不设防;它是指:主人公过于专心于自己的研究,仍沉浸在自己的内心感觉里。“毫不设防”表明心地坦荡,单纯真诚、善良。“柔和”表示主人公对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心境平静、无怨无悔,也显出她雍容、淡泊名利的个性。)
第二课时
一、默读全文并加以分析
1、文章第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时间(1920年5月的一天早晨)
地点(居里夫人的镭学研究所)
人物(居里夫人、麦隆内夫人)
2、文章第二段描写居里夫人神态的词语有那些?目的何在?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忧郁、雍容、心不在焉,目的是为了从侧面描写居里夫人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
3、文章第四段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说明镭的提炼非常艰难。
4、文中第十段“平静”一词说明了什么?
说明居里夫人不为财富而动心。
5、文中第十三段“毫不犹豫”一词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说明居里夫人对金钱的态度,为了科学和人类放弃了申请专利。
6、文中第十七段麦隆内夫人想到一个伟大的计划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伟大”是针对“一克镭”而言的。
7、文中第二十三段中三个“所有”充分表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三个“所有”充分表现了美国人民对居里夫人访美的重视。
8、文中第二十九段中的“重大的日子到了”是指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是指送给居里夫人“一克镭”的日子。
9、文中第三十三段中的“居里夫人很小心的读完”,“很小心”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说明居里夫人工作态度严谨、认真。
10、文中第三十五至三十八段“说明并体现了居里夫人什么样的品质”?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说明居里夫人对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并且体现了居里夫人不重视金钱的高尚品格。
二、写作手法
1、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课文在写居里夫人时,多处运用了外貌描写,表现其兀兀穷年、呕心沥血的科学工作态度,塑造了一个为科学工作而忽略生活,忽略梳妆打扮的人物形象。
2、运用烘托手法突出任务个性品质。
3、运用细致的对话,表现细微的人物心理。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居里夫人麦隆内夫人来访→拟定计划送镭
对媒体采访不适应
对美国人的热情友好感到疲倦
拟定赠送一克镭而不拒为己有
和一克镭居里夫人的美国之旅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滑轮-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习提问

什么叫做功的原理?

新课教学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看书(从课文开头看到第152页倒数第3行,并边看边对照课本图(修订本)进行实验(同桌的二人一组。此期间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

1.什么叫做滑轮?

2.什么叫做定滑轮?

使用定滑轮能否省力?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使用它有何好处?同时教师按照图1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并能从功的原理方面认识使用定滑轮为什么不省力。

3.什么叫做动滑轮?

教师按图2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h的2倍。”能根据功的原理说明:“使用动滑轮虽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力。”

4.什么叫做滑轮组?使用它有什么好处?教师出示绕好的滑轮组和自制的滑轮组挂图如图。

5.接着让学生讨论各滑轮组分别由几股绳承担总重力(G)。然后,教师演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间的关系(图4)。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此图为4股绳承重,s=4h。再把绳子从滑轮组上解脱2股,使之成为2股绳承重(如图5),进行演示s与h的关系。演示表明:2股绳承重时,s=2h。告诉学生:同一根绳上各处受力都相等,所以滑轮组中各股绳受力都相等。然后问学生:拉力F与承重绳子股数n有何关系?绳子股数越多,拉力越小(当然这里要说明不能无限制的增多动滑轮的个数……),而且是:几股绳承重,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至此,用圆盘测力计照图6进行演示,测力计示数表明:拉力F>

轮与绳之间都是有摩擦的!

例:一根绳子,最多只能承受300牛顿的力,想用它提起1000牛顿的重物,绕成的滑轮组至少要几股绳子承重?并画出滑轮组的示意图。

师生共同解答:设承重绳子股数为n,则

草图:(主要教学生学会画图方法#0;#0;从外向里绕绳)

三、小结:略。

四、作业:略

五、板书设计

滑轮周边有槽的小轮。

1.定滑轮:……。作用:不省力,但可改变力的方向(方便)。

2.动滑轮:……。作用:使用它可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好处:①省力;②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小结:(滑轮…,定滑轮…,动滑轮…。)

六、作业:

书面:练习六的1、2、3。家庭:自制小滑轮、

练习画图

(提高题右图物体匀速运动则拉力F为:①30牛顿;②100牛顿;③45牛顿;④150牛顿。